第一篇: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融资对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融资对接工作的通知
农业发展银行无锡市分行,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无锡分(支)行,邮政储蓄银行无锡市分行,各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为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三农”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经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共同研究,拟在全市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融资对接活动,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金融机构根据新农村建设融资需求情况表(共七大类),组织信贷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着手开展融资对接工作,排定新农村建设授信签约意向和支持金额。
二、请各金融机构详细填写新农村建设融资对接情况统计汇总表,于5月31日前同时反馈至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市金融办银行保险处。
三、新农村建设融资需求情况表、融资对接情况统计汇总表请通过人民银行金融统计FTP查询下载。
联系人:张应;电话:82221684;邮箱:pbcwxxdk@126.com联系人:马敏达;电话:81820599;邮箱:maminda@sina.com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第二篇:党建工作对接新农村建设
党建工作对接新农村建设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深刻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找准定位,用好载体,发挥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推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抓住一个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致富这个核心。要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增加集体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要发展工业促增收。蔡庄、姚庄、后陈家等基础好的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高标准看齐,向高目标迈进,用工业化的理念、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在新上工业项目上求突破,不断开创新局面。二要壮大支柱产业促增收。杨村乡徐庄、张果屯乡朱庄、千口乡赵庄等产业特色比较明显的村,要立足本村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本村产业发展规划,培植产业发展,组织引导千家万户参与产业开发,向规模要效益。三要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依托市第二技工学校,强化业务技能培训,造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农民由“打工型”向“老板型”转变,由“在外创业”向“回乡创业”转变,把更多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城市文明带回家乡。
二、制定一个规划。就是要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适度超前,综合配套,突出特色,群众认可”的原则,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节约保护耕地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远、实、快、特、严”。“远”就是统筹城乡,长远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与全县“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实”就是结合实际,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宁可少些,也要实些,宁可慢些,也要好些,特别是住房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建好房,没有条件的等到条件成熟后再建房,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快”就是抓紧时间,制定规划。市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都要具备“八图一书”,即村庄建设规划总体鸟瞰图、村庄建设详规方案图、产业布局规划图、供排水规划图、道路交通和电力通讯规划图、村民住宅户型透视图、住宅单体方案图、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和村庄建设规划说明书。“特”就是集思广益,突出特色。“严”就是严肃执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新村庄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三、打好一个基础。就是要打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个基础。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投资取向,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机遇,科学合理地储备好项目,编制好项目申报,争取更多的安全饮水、沼气建设、土地整理、道路硬化等项目。按照“盯紧、靠上、抓牢、办成”的原则,利用一切关系,赴省进京争取项目资金;要敢于争取,善于争取,不仅要争取一般项目,更要有勇气争取大项目。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农业、交通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实行捆绑管理和使用,综合配套投入,实现资源整合,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基础设施上来。今年,我们通过项目整合和招商
引资,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5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5个,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工业企业增加值38125万元,增加了农村发展后劲。
四、着眼一个关键。就是着眼提高农民素质这个关键。紧紧围绕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建设好文化大院等综合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继续开展“五好”(好媳妇、好公婆、好青年、好学生、好家庭)评选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村、文明户、信用村、信用户创评活动。二是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一池三清五改五化”(建沼气池,清理粪堆、清理垃圾、清理柴草,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陈规陋习,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治理乡村环境。三是开展“农民致富能手”评选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农民致富能手”评选表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上的,授予“乡级农民致富能手”、“县级农民致富能手”称号。对当选“致富能手”的农民,要给予鼓励,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先富起来的农民有光荣感、自豪感,引导广大农民学先进、争致富、当能手。
五、建好一支队伍。就是要建设好乡村党员干部队伍。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构筑坚强堡垒。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把那些“三强”型村干部推到“一把手”岗位上。二是发挥党员作用。积极开展争创“党员责任岗”、“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为农村党员干部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施“四个培养”,坚持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支部书记人选。
六、强化一种机制。就是要强化驻村帮扶这项工作机制。把驻村帮扶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组织、动员帮扶单位选准切入点,找准突破口。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方位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本着“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方针,制定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规划。
创新“3+”农村党建模式
近几年来,湖南省祁阳县在农村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经济合作协会为纽带、以广大党员为骨干,以经济致富项目为依托的“党组织+协会、党小组+基地、党员+项目”“3+”农村党建新模式。
具体做法是:
1、对覆盖面广、项目多、党员多的综合性经济合作协会采取“党组织+协会、党小组+基地、党员+项目”的三位一体复合模式;
2、对覆盖面广,项目较单一的经济合作协会采取“支部+协会、党小组+基地”的简易模式;
3、对覆盖面窄、项目单一的经济合作协会采取“支部+协会”的单一模式。对协会党组织实行属地领导,未跨镇协会党组织由所在地镇党委领导;跨镇协会党组织由协会成立或中心所在地镇党委领导。
至2005年底,全县共成立经济协会党组织68个,党小组126个,共有协会党员1562人,党组织在经济协会的覆盖率达39%。由于党组织对协会充分发挥了组织、服务、引导、协调等作用,促进了协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统计,2005年该县各类经济合作协会销售额达10余亿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量23%,农副产品价格较去年整体上扬16%,协会农户年均增收1000余元,新增种养加大户2600余户、龙头企业50余家。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经济协会这个有效载体,广泛开展“三培养”和党员技能培训等活动,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身份麻痹”、“本领危机”、“作用弱化”和“青黄不接”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党组织和协会的互动双赢。
第三篇:关于做好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江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津新农建办〔2011〕17号
重庆市江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做好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按照《重庆市江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办法(试行)》(津新农建〔2011〕3号文件印发,以下简称考评办法),现将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请各镇(街)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绩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按考评办法的要求进行认真自查,写出书面自查报告。
二、请各镇(街)实事求是填写《重庆市江津区2011镇(街)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统计表》,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三、请各镇(街)根据考评办法据实填写《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级部门(成员单位)考评打分表》。对
2011内承担具体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部门,根据津新农建〔2011〕2号和4号文件明确的项目由项目所在镇(街)进行评分;对2011内未承担具体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部门,根据其服务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由所有镇(街)进行评分。
上述材料均请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加盖公章,于2011年12月20日前报送区新农办(区农委六楼),逾期不报视为放弃。
联系人:蒋福彬、邓敏,联系电话:47538531。
附件:
1、《重庆市江津区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级部门(成员单位)考评打分表》;
2、《重庆市江津区2011镇(街)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统计表》。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农业 新农村建设△ 工作 考评 通知
江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12月12日印发
(共印4份)
第四篇:如何做好项目工作——项目对接网
如何做好项目工作——项目对接网
项目的谋划和筛选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提高工作能力。辽源经济这几年之所以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项目建设这个举措,没有项目建设的推动,没有一大批新上项目作支撑是不可能的。有了项目,才有了发展;有了发展,才增强了实力,增长了后劲。因此,项目建设不仅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的单纯经济行为,而是我们所有经济建设者的共同事业。各级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上要发挥表率作用,亲历亲为,对重点项目要亲自抓,亲自跑。实践证明,领导干部亲历亲为,对干部群众来讲,是确立的一种导向,体现的是责任;对投资者来讲,是诚信,体现的是支持;对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来讲,是重视程度,体现的是工作力度。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切实把握市委书记赵振起关于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抓好明年的项目谋划工作。要吃透中央和省里的精神,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重点、投资方向和支持重点、支持方向,努力寻找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寻找我们的重点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点,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把中央和省的政策变成我们的项目,变成我们的投资,变成我们的现实生产力,提高项目建设的成功率。要立足市场需要找项目。一是围绕现实的市场上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搞好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二是围绕苗头性市场上项目,对目前市场有需求、产品规模
小、发展潜力大的产品,要花大力气去开拓,去争取。三是围绕潜在的市场选项目,瞄准未来市场发展方向,引导潮流,敢为人先。四是向国家政策要项目,充分利用好国家关于项目建设用地的政策,想方设法谋划大项目,或将项目打捆申报,多谋划外资项目、外域项目,最大限度地争取用地指标。五要广开渠道,内引外联选项目。要本着项目不在大小,建在本地就行;投资不在多少,投在辽源就行的原则,积极与大公司、大集团联系,发挥自身技术、资源等优势,吸引一批大项目、新项目。要多想办法,多跑门路,用真功,动真情,施真劲。要灵活掌握政策,多条腿走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条途径。要拿出主要精力,与投资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反复汇报、不断沟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还要抓好项目谋划方面的培训,从项目谋划到可研,到项目建议书、项目报告,对如何跑项目进行程序和操作上的指导。就如何加快在建、续建项目进度问题,徐增力强调,一要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观念,通力合作,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集中时间、人力、物力,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坚决克服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办事效率。二要抓好工程的形象进度,要注意抓项目的投资额、工作量。各部门要协力推进在建项目,对现在还没有进展的项目,对原来认为应该启动实施而没有开工的项目,要帮助查找原因,制定工作计划,使其尽快实施。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抓好项目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要举全市之力,积极主动地谋划,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力强、就业人数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要把上项
目的重点转移到启动民间资本上来,利用民间资本,打造融资平台,促进项目建设。重要的是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强化措施,科学运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建项目抓竣工、新上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开工”的原则加强调度,原则上一月一碰头,一季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以以以““““等不起等不起等不起等不起””””的紧迫感的紧迫感的紧迫感的紧迫感,,凝心聚力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发展凝心聚力抓发展 采用“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不分日夜、不分休息日地工作。结果,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帮助企业完成了政策处理这个大难题,并顺利进场施工,创造了该街道工业项目政策处理和落地速度的新纪录。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大田街道还提出了“促、转、盘、拓”四字方针,即以促进建设加快投产为前提,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盘活闲置土地,拓宽发展空间。以以以以““““慢不得慢不得慢不得慢不得””””的危机感的危机感的危机感的危机感,,主动作为抓服务主动作为抓服务主动作为抓服务主动作为抓服务“经济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机关干部必须有‘慢不得’的危机感,主动抓好服务,才能有所作为。”陈先东说。三天两头深入项目现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磋商、协调,进行跟踪服务,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政策、融资、立项、规划审批、征地拆迁等难题,全部建立了管理台账,逐个帮助落实。以以以以““““坐不住坐不住坐不住坐不住””””的责任感的责任感的责任感的责任感,,营造氛围抓作风营造氛围抓作风营造氛围抓作风营造氛围抓作风、、、、该街道坚持
每周召开一次项目工作例会,每月进行一次专项督查,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走访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形势分析会,年底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目的是营造持续而浓厚的抓项目建设氛围,让机关干部每天心里装着企业、想着项目,并主动对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督查
第五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等“五大建设”。文化建设保证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体现人类文明,生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推进生育文明能够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生育文明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客观反映。
生育文明是一个狭义的文明。它是反映在人们结婚、生育、节育、养育全过程的行为综合,包括生育观念文明、生育行为文明、生育制度文明、生育管理文明、生育服务文明、生育科技文明。生育文明倡导计划生育,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生育文明与生育意愿相辅相成,它是生育文化的最终结果。生育文明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决定生育文明。经济基础好的地方,生育文明程度就高,反之,生育文明程度就低;经济基础好,“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会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也就必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经济基础好,生殖保健、性健康水平就高,避孕节育也落实的好。生育文明又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生育文明必将推动人的自身生育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协调发展,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也就是说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会有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的极大宽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首要任务和前提条件,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夯实物质基础。同样,物质基础夯实了,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才能改善,才能宽裕,这样,农民也才会有积极性,才会不断地更新,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不断提高生育文明程度。
二、生育文明是三个文明程度的表现形式。
生育文明是精神文明的范畴,但也与物质文明乃至政治文明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包括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和文化的提升,也需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人口问题,核心是生育文明问题。生育文明程度决定着人口发展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把我国的生育文明程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据资料表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全国少出生人口3亿多,为全国节约抚养费7.8万亿元。就是少生了这三亿多人,我国才提前实现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才有条件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实践,使人们改变了过去几千年沉积的传统生育观念,树立了“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会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婚育观。因此,没有生育文明、就没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也就没有“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三、生育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又是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融入新的思想内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最迫切最核心的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千万条途径中只有稳定生育水平、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数量效果最明显。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曾讲过,湖南省的一项研究表明,计划生育的投入产出比为1:80.3,计划生育的效益比哪个效益都大。目前,全国尚有很多贫困人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就显得更加迫在眉捷,扶贫的任务也更加艰巨。甘肃省委书记苏荣指出,计划生育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扶贫工程,甘肃的一项调查显示,按照2004年中央和省级投入标准,甘肃每脱贫一个贫困人口,财政要投入5000元,而减少一个出生人口,平均仅需投入370元,要让一个贫困人口脱贫,成本要远远大于控制一个贫困人口的出生。由此而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生育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靠生育文明推动计划生育,靠群众树立新的婚育观,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标志的新农村建设。
四、生育文明要靠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来促进。
早在1998年,我国就启动了一项全国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即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确定了此项活动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逐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目标,其主要
内容就是“晚婚晚育、生少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和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一套完整的人口计生政策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以人为本、人性化、人文化的工作理念受到群众欢迎,温馨计生、满
意计生、和谐计生、深入人心、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生育文化都在从各个侧面弘扬着生育文明。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还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构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吸引群众参与,传播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要花大气力对群众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移风移俗、助人为乐文明行为成为新风尚。要把传统文化和传播婚育新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建立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的传播婚育新风的好载体,传播婚育新风、弘扬婚育新风、引领婚育新风、倡导婚育新风,使更多地人们在自身体现生育文明,从而实现乡风文明。
五、生育文明要靠全面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来提高。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等“三关爱”活动是有效地推进生育文明的一项治本之举。要坚持宣传教育先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这是转变婚育观念的根本,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生育观念,努力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要通过大宣传、大联合,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关爱女孩的强大舆论氛围。同时,要抓好利益导向政策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不断完善对独生子女和二女户家庭的“奖、优、免、补、利、帮、保”等优先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女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促进女孩的健康成长。要依法严厉打击“两非”,形成全社会重视女性、支持女性、关爱女性的风尚,真正体现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婚育观。
六、生育文明要靠不断转变婚育观念来实现。
生育文明是不断变化、成长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因为生育文明是对生育文化建设过程及其最终结果的全部概括,创建生育文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它既要以一定的人口计生工作基础和生育文化氛围作为起点,又要与新农村建设措施相结合,把生育文明创建活动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融入、渗透到文明幸福家庭、新农民培育等活动中,通过采取动态的过程措施,提出过程指标,不断转变婚育观念,通过转变婚育观念来推动生育文化,由传统生育文化向新型生育文化渐进,进一步谱写人类生育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