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
贵阳市《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结合金阳新区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现就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迫切任务
1、深刻认识金阳新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市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开发建设,经过8年的努力,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一批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4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型现代化城区雏形初步显现。随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移,金阳街道办事处、金华镇、朱昌镇划入金阳新区管辖范围,金阳新区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以贵广快速铁路为标志的7+2国家、省、市重大铁路建设项目的全面启动,金阳新区开始步入大提速、大扩容、大发展的关键阶段,进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
2、深刻认识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金阳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事关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事关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几年来,我市的市情和金阳新区的区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阳新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金阳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日益迫切,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亟待加强,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步伐,及时调整目标任务,完善发展规划,促进金阳新区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上“走前列、做表率”,率先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
3、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和切入点,大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统筹城乡发展。2012年前,全面实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的目标。2013年前,基本建立行政区管理体制,在全面完成建设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完善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产业布局,建立合理的生态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009年——201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聚集人口30万以上。2013年——2020年,基本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努力把金阳新区打造成为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城区,强力推进金阳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健康发展。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管理职能
4、改革行政管理体制。金阳新区管委会要加快申报行政区工作,设立完善相关职能机构,逐步向行政建制区转变;全面加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的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规划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强化人事管理。市直部门派驻金阳新区的机构接受派出单位和金阳新区工(管)委的双重管理,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命、调迁须征求金阳新区党工委意见。改革金阳新区人事制度,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制、轮岗制、部分岗位聘任制等人事管理制度。
6、加强行政委托。市直人事、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人防、劳动和社会保障、林业绿化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授权或委托金阳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行使市级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职权。金阳新区管委会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相应的窗口统一审批办理区域内排污许可证、拆迁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照。金阳新区城市综合执法职权由市城市综合执法局金阳分局履行。
7、完善财税征管体制。金阳新区按行政区理顺财税体制、财政收支、转移支付等工作。2012年前,对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实现的收入,继续全额留给金阳新区用于机构运转、开发建设
和债务偿还。凡属于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金阳新区税收管理部门统一征税。市直各部门在安排上级部门下拨、转移支付的各类经费时应将金阳新区视为行政区进行统筹考虑。
8、推进企业改革。贵阳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实行与金阳新区管委会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9年4月前,在目前贵阳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还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新组建的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金阳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做好金阳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一级开发等工作。
9、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新格局。支持贵阳市金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采取BT、BOT、TOT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加快资金循环。
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0、大力发展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按照《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8—2020)》的要求,从2009年起,启动1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市场带规划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贵广快速铁路配套物流商贸园区建设。2012年建成金阳物流园区并投入使用。鼓励企业在金阳新区内发展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等多种物流体系。鼓励在金阳新区开发建设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汽车4S店、专业市场等大型商业设施。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店、社区商业、特色餐饮、茶楼、酒吧、美容美发、洗浴、休闲娱乐以及小超市、小百货等便民服务业。2013年前,建成100万平方米以上各类商业购物中心。
11、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商业办公楼宇经济。鼓励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100强企业及境内外上市公司入驻金阳新区。引进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及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和决策运营中心。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2013年前,引进建成10座以上企业总部大楼。从贵阳市其他区(市、县)迁入金阳新区的企业总部,由金阳新区统一征收企业应缴的税费后按照一定比例补偿给企业总部迁出的区(市、县),具体比例由金阳新区管委会与相关区(市、县)协商。
12、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会务服务业,积极扶持创意设计、3G网络游戏、动漫、广播影视、高科技广告制作、网络传媒等文化、科技、体育、观光旅游产业和项目。2009年启动体育公园建设。2010年完成奥体中心一期工程。2011年完成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2012年前,建成覆盖金阳新区40平方公里的无线互联网络。2013年前全面完成奥体中心、体育公园、观山公园、十二滩公园、“文化山”等项目建设。
五、实施民生计划,强化社会管理
13、全面实施民生计划。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鼓励辖区企业招用本地农民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加快农民拆迁安置房规划建设,改善金阳新区居住条件。扩大社会保险在金阳新区企业、居民、农民中的覆盖面,提高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比例。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人口参合率。设立金阳新区社保和医保中心,启动金阳新区职业学校建设,引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加大教育投入,将教育事业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制定金阳新区2009年——2013年教育发展规划。每年新建或改(扩)建1——2所标准化中小学,确保金阳新区内所有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各1所,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新建1所高中。设立贵阳一中金阳班,招收具有金阳新区户籍并且在金阳新区实际居住和就读的学生。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4、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建设法制型和服务型政府,推进依法治区。重点加强通往金阳新区地段的治安巡逻,严打“两抢一盗”,创建无毒社区。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规划管理
15、科学调整和修编规划。按照《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制定198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金阳新区各层次规划、专项规划、专业规划相互衔接的生态文明城乡规划体系。结合金阳新区范围扩展的实际,科学合理划定优先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2010年上半年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分区规划方案编制。启动中心环北线、贵金线、北京西路道路两侧产业布局规划和组织实施。
16、严格规划管理。坚持依规办事,重大规划按程序报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审定。完善规划公示制度,听取各方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开发建设,严禁随意调整规划。
七、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17、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加强对公园、绿轴线、湿地、绿地、植被及森林资源的保护,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案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治理各种污染,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快修复和重建。抓好金阳新区管辖范围内百花湖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支持和发展各种生态环保项目、替代产业和替代能源。力争2013年前在金阳新区内建成5个节水型、节能型绿色社区;完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
18、畅通新老城区交通。以政府为主导建立金阳新区公交客运服务网络。加强市客运行政主管部门与管理机构对连接新老城区的交通以及区内公共交通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实行市场化运作,尽快在金阳新区设立公交分公司,增设定点定时、封闭运行的快速公交线路。
19、实行“整脏治乱”长效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环境卫生、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的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设一批公厕、小市场等便民设施。规范户外广告、街景照明及亮化工程设施等审批管理,严格按照审批的规划方案统一设置。加大社区绿化、山体公园的建设以及主干道沿线立体绿化、美化。全面打造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示范区。
八、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化率
20、促进城乡一体化。2010年前,力争将辖区范围内的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农民可暂时保留原土地承包权及相应的农村居民有关待遇。鼓励农民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联合或以土地入股形式,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在指定区域修建集中居住区或兴办产业。到2013年,金阳新区40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并逐步向198平方公里推进。
21、加快“村改居”步伐。2012年前完成金华镇和朱昌镇撤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工作;2013年前完成辖区范围内所有村改居工作,并根据人口居住情况相应设立社区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等机构。调整和规范辖区范围内地址名称,展示金阳新区城市形象。
九、加大政策扶持,注入发展活力
22、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凡在金阳新区实施的列入实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等重大项目,可纳入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
23、鼓励公建配套建设。观山公园、奥体中心、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体育等重大公建配套项目,继续享受市政配套费减免优惠政策。
24、保障土地供应。在安排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要向金阳新区倾斜,优先支持金阳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生态产业项目。
25、支持生态产业发展。金阳新区管委会定期制定和发布《金阳新区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目录》。对符合目录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物流业等生态产业项目,其建设发展用地基准地价参照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进行招拍挂;对其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可给予一定补贴。
26、设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金阳新区地方财政每年要安排1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金阳新区重点发展产业项目,一定5年不变。
27、优化投资环境。对于入驻金阳新区的企业,除国安、纪检、司法、环保等部门依法进行的检查外,未经金阳新区管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一律不得随意进行检查、评比、收费和
罚款。
28、鼓励商业地产开发。凡在金阳新区从事商业地产开发且注册登记纳税的企业,按实现开盘销售产生税收时计算财政奖励起止时段。
29、提升金阳新区城市建设品位。金阳新区范围内批准住宅用地中的三类住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比例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平衡。
30、鼓励在金阳新区购房。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凡在金阳新区团购商品房的,经认定可给予一定购房补贴。具体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由金阳新区管委会负责制定。
31、加快金阳新区房产流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与金阳新区工(管)委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金阳新区房产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
十、提高执行能力,完善协调机制
32、提高执行力。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和任用干部的决定程序。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33、推行绩效管理和问责制度。制定金阳新区建设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将责任细化到每一层次、每一岗位。以公众评价为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金阳新区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的通知》(筑党发〔2008〕38号),完善党政领导问责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34、构筑廉政防线。建立健全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的反腐倡廉体系。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纠正不正之风,杜绝各类违纪违法现象。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重大工程、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和监督。
35、完善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参与金阳新区的建设发展,加快由国家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进度。金阳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范围。市直部门要继续支持、全力配合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加快与三桥马王庙片区、白云区、清镇市、高新开发区等周边地区的连接和成片开发。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共建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篇:金阳新区发展顺序
金阳新区的发展时序分为三个阶段:
· 实施建设区:2000年201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平方千米,规划人口18万人;· 规划控制区:2011年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0平方千米,规划人口40万人;· 远景控制区:2021年205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千米,规划人口50万人
二、投资重点
金阳新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型经济、休闲旅游、餐饮娱乐、教育体育等产业。“三大工程“
1、产业发展工程:重点是做大做强以高新园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休闲、餐饮娱乐、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
2、城乡统筹工程:重点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新区内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管理社区化,初步建立失地农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3、一体化建设工程:重点是围绕加快生产要素向新区转移,充分调动各有关区(市)的积极性,实施”东拓大关、南下三桥、西进百花湖、北接白云“的发展战略,实现”双中心“良性互动,”多组团"连片发展,形成一体化城市建设发展新格局。
金阳新区商业的发展是伴随着金阳新区的开发步骤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金阳新区开发最早的楼盘碧海花园,随着其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居住人口的商业需求逐步增加,于是,出现了金阳第一批的商业。紧跟着丽阳天下等小区开发,丽阳的商业逐渐起来。而这时碧海花园的商业随之水涨船高,实现了第一轮的增值与租金涨幅。金阳商业的发展也正是这样随着正向的引导逐步发展起来的。
投资引导项目
贵州大学金阳新校区、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十二滩公园、石林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贵州外国语学院、图书音像城、贵阳市工人文化宫、银杏树金阳旗舰店、金阳国际健康水会、金阳新区观山公园、档案馆、电信枢纽、市级行政中心三期、市广电中心、市会展中心、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贵阳市消防指挥中心、贵航发动机研究所、贵州省烟科所、贵阳警备区机关新营房、贵阳日报社印务中心、贵阳万代房开、成智重工大型沙石破碎设备生产线、喀斯特环保新材料、晶华电子(二期)、兴黔路(一期)、观山北路、7-1号支路、二号地块之路
五、市直机关职工宿舍一期工程、金麦花园、兴中元房开、双星公司鞋类服装生产基地、金阳科技园一号服务站、市测绘院等。
第三篇: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04〕7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建筑业来实施,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共有7106家建筑企业、290万从业人员,200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30.7亿元,实现增加值79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4%。但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建筑业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外向度较弱,经营机制不活,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尽快把山东建筑业做大做强。
二、明确全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素质,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到200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5%左右;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左右;到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左右。
(三)战略重点。一是实施大建筑业战略,横向拓宽产业领域,突破以房屋建筑业为主的局限,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矿山等专业工程拓展,尽快形成覆盖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大建筑业格局;纵向拉长产业链,向房地产、新型建材、服务业、制造业延伸,加速产业融合。二是实施大企业战略,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本和专业协作为纽带,市场培育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推进企业规模膨胀与联合重组,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和融资能力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从2004年起,全省每年增加1?D3个特级资质、20?D30个一级资质建筑企业。三是实施大市场战略,以重点工程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为主导,巩固省内市场;以北京、上海、西部和东北为重点,拓展省外市场;依托国内外大承包商,以劳务合作和工程分包为突破口,开拓海外市场。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为建筑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解决其开拓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建筑业协调健康发展。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推进建筑企业改制,积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建筑企业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优化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二是调整企业结构,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合理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大力扶植劳务分包企业,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配置、各类型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是调整市场结构,引导优势企业占领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建筑等高端市场,鼓励中小企业拓展市政、路桥、环保、钢结构、古建筑、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地基基础、建筑智能化等专业市场,支持中西部县(市)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输出。四是调整经营结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融资能力,拓宽经营领域,扩大多种经营,向承包商、投资商、开发商相结合的方向拓展。
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一)加快推进建筑企业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以股份制、民营化、集团化为方向,以省属、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业改制步伐。到2004年年底,全省建筑企业改制面达到85%以上,国有企业全部完成改制;2005年基本完成全行业改制。企业改制坚持因企制宜,鼓励整体改制,也可分拆改制、分步实施。效益较好的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可改组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转为民营企业;困难企业可通过兼并、破产等办法退出市场。在改制工作中,鼓励民营资本受让国有和集体产权,鼓励股权适度集中,鼓励优势企业收购兼并弱势企业,鼓励有业务协作关系的企业相互持股。改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规范运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二)妥善解决建筑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处置问题。企业改制必须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评估,资产评估报告和土地估价报告应分别报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属国有建筑企业改制中涉及划拨土地处置的,可按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经贸委、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土地资产处置促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
国土资发〔2004〕16号)的规定办理。改制企业产权转让或资产出售,以资产评估值为基准,按市场原则确定转让价格。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合法程序进入市场交易的,实际成交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评估价值,并在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购买方在付清价款前处理企业资产的,须经出售方同意。
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可以完全退出。通过国有产权出售、股份制改造、股权转让、期权及期股设置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社会法人、自然人、境外投资者可以部分或全部购买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或股权。国有产权、股权的出售转让,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省属建筑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3〕62号)的规定执行。今后,各级政府不再批准设立国有独资建筑企业。建筑企业集体资产的处置,可参照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改制建筑企业应按国家规定顺序依法清偿债务。改制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欠交的社会保险费以及预留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企业改制时经中介机构核查,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确认后,从企业净资产中扣除,由改制企业支付和缴纳。改制企业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有困难的,可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分期缴纳协议,期限不得超过3年。企业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以现有资产清偿,也可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转为职工对改制企业的股金。
(三)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应当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改制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实施。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当全部接收安置原企业职工,并按照统筹管理的规定重新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继续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衔接好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关系。省属国有建筑企业改制时,劳动关系、职工安置和劳动保障费用等涉及职工权益问题的处理,按照鲁政发〔2003〕62号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加快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创新。深入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基点的矩阵式组织形式,围绕项目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配置企业资源,设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部为核心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以项目成本为中心的经济核算体系,形成项目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相对分离的机制。鼓励具有高级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设计、监理单位,通过改造或重组,组建为专业化的工程总承包公司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四、提升产业内在素质,提高建筑经济增长质量
(一)大力推进建筑科技进步。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到2010年,使我省建筑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和信
息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制定完善建筑业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定期公布推广应用、限制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组织实施各类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围绕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技术开发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每年可从企业利润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科技开发和奖励技术创新中的有功人员。
(二)加强建筑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全面加强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到2010年,全行业培养1000名优秀企业家、1万名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10万名优秀技术工人。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大力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从2004年起,全行业每年至少培训10万名建筑农民工。
(三)发展壮大建筑劳务队伍。大力扶持发展建筑劳务企业,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实行劳务队伍成建制、基地化管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不准使用没有资质的劳务队伍。鼓励总承包企业使用本省劳务队伍,支持大中型企业在建筑业较发达的县(市)和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务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县(市),要主动与建筑用工需求较多的地区搞好对接,把建筑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建筑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供求信息。
(四)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将扩大外出施工作为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加我省建筑企业在省外和海外的市场份额,力争到2010年,完成出省施工产值600亿元,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0亿美元。鼓励大企业跨省、跨境谋求发展,发挥其骨干和龙头作用,打造山东建筑业的良好品牌。积极倡导中小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开展工程分包和劳务协作,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建筑队伍在电力、交通、设备安装、防腐保温等工程领域的市场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财政、金融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建筑企业外出施工,重点解决好授信额度等问题。加大建筑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建筑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大承包商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
(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重点约束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鉴证失信等行为。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坚决打破地方保护、部门分割,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为总抓手,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和加强工程监理,改革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巡查,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鼓励企业多创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在工程造价中计提安全施工设施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的督察和检查,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严格依法查处
(四)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加强装饰市场监管,实行装饰产品市场准入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推行装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有毒有害装饰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规范家庭装修市场秩序,培育发展家庭装修有形市场和装饰产品超市,推行家庭装修“一条龙”服务。严格家庭装修企业管理,对无资质承揽家庭装修工程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五)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率的测算与发布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推行企业定额,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从2004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起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维护建筑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农村劳动力进入建筑业的绿色通道。各地要加大各项配套改革,清理针对农民从事建筑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问题。有条件的城市或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培训和生活基地。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各级政府要把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研究制定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科学规划和指导产业发展。建筑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建筑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搞好调控和服务。
(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对建设单位、建筑企业、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更完善、更具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新体系。
(三)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省建筑业广泛开展学习海尔和许振超、争创“三个一流”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认真组织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科技进步,打造一流环境,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建筑强县(市)和骨干企业的宣传推介,支持他们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各市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改革 发展 意见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9月27日印发
第四篇: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对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建设的意见
(征求讨论稿)
一、贵州属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大水利投入。按有关规定,投入越大,要求地方配套资金越多,但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很难,导致工程建设规模难以完成,从而影响工程整体效益。建议上级取消贫困地区县级配套资金。
二、农村提水饮水和提水灌溉工程,属于准公益性项目,供水规模相对较小,用水时段分配不均,用水量较小,农村经济来源差,因电价在水价中占很大比重,导致高扬程提水水价较高,农民难以承受,工程运行管理困难。建议协调供电部门对这些项目给予电价优惠。
三、县级水利系统办公环境包括水库管理所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办公条件较差,设施落后,甚至有的已成危房,为了适应新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建议上级增加投入改善水利办公环境,提高办公效率,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四、加快落实水利队伍建设的举措。随着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管理工作的加强,人是第一要素。现实各级水利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要建设好、管理好不太实际,要使大量的工程建设好、效益发挥好,要有一支精干的水利标兵队伍。否则难以保 1
证国家大量的投资发挥效益,建议组织人事部门采取措施给予政策倾斜,保证人才水利队伍建设的需要。
五、水利干部队伍工作较为特殊,勘测、施工、监督检查、管理等长期工作在山区,人员少,工作量在,环境艰苦,不分白日昼夜,多数时间是“5+
2、白加黑”的工作,为了推进工作更好开展,提高积极性,建设给予水利干部队伍的工资待遇增加野外补贴。
六、多年来水利工程重建经管,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没有科学的管理方式,大量的工程使用寿命短,效益发挥差,导致连年投入重复建设,浪费投资,必须深入科学改革水利工程的管理。将城乡供水进入一体化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经营,由一个机构负责,政企合一,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确保所有各类水利工程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效益。
兴仁县水利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报告
金阳新区开发建设报告
一、2006年开发建设情况
2006年,金阳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共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实施方案(2006~2012年)》及金阳新区2006年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金阳新区各工作部门及广大建设者的扎实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4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亿元,使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涉及金阳新区的政府实事完成情况
贵阳三中新校于2006年9月1日完工并正式开学,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办校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容纳约1500人。全面完成金阳污水处理厂外网收集系统工程,总投资10377万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于2006年12月16日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4406万元,累计已到位819万元。青少年活动中心于2006年12月16日开工,预计总投资9500万元。
(二)完善规划体系,为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2006年先后编制、修编、评审了《金阳新区实施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金阳新区规划控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金阳新区远景控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金阳新区远景控制区金朱路沿线概念规划》、《金阳新区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一体化规划》、《金阳新区广告布局控制规划》、《观山公园概念性规划与设计方案》、《“文化山”地块概念规划》,为新区建设进一步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全面进展
2006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和在建项目44个,累计完成16.81亿元。已完成的续建项目有:行政中心二期、长岭南路、长岭北路B标、金阳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等;在建项目有:兴筑东路二期、十五号路、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黔路一期、迎宾西路二期、金哲路、发展路、金西北路、金阳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线工程等;新建项目有:金岭东路、金朱西路、观山西路(二期)、商业金融区东区路网、健康路(7-1号支路)、清溪路(十三号路中段)、观山北路、兴黔路(二期)、龙潭路、宾阳大道南段(五号路南段)、兴筑西路(二期)、兴筑东路三期、行政中心(三期)、金麦花园、碧海花园L-01绿化工程、小平坝河雨污工程、金朱东路、诚信路(皂角丫段)等。同时重点启动了支撑高新园区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长岭南路、长岭北路、兴筑东路二期、兴黔路、金阳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系统,为营造高新区金阳科技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完善新区的路网结构,金阳新区连接老城区的第三条快速通道贵金线工程项目已进入调查摸底和拆迁安置工作阶段,计划两年竣工通车;新区连接贵阳市各区的轻轨项目的建设方案已通过论证;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已立项。同时即将启动新区至百花湖、新区至清镇等道路建设,积极筹备新区路网与厦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绕城高速公路、贵遵和贵黄高速公路等外围交通大动脉的衔接工作。
(四)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2006年行政性划拨用地建设项目完成和在建项目共32个,累计完成投资6.29亿元。已竣工的项目有:贵阳三中、市级医院、市北供电局金阳分局办公楼、贵州省银监局办公大楼等;在建项目有:省武警总队办公大楼、城市移动通讯枢纽大楼、贵阳一中二期扩建、市消防支队金阳指挥中心、省电视网络中心大楼、贵
阳警备区机关新营房、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广电中心、市档案馆、科技馆、省检察院、省考试中心办公楼、省电大、市武警支队等。
(五)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6年是金阳新区招商引资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心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金阳新区各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金阳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全年实现招商引资39.31亿元,其中引进外资9800万美元。成功引进了香港新世界集团、世纪金源集团、中国水电九局集团、中环房地产等国内外知名集团落户金阳。同时,到金阳新区洽谈投资的还有保利集团、仁恒集团、上海太阳岛集团、中国远大、浙江广厦、南方香江等数十家有实力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集团。
全年新区土地出让7宗,总计4372.88亩,实现土地出让收益22.59亿元,超额完成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目标任务9.11亿元的148%,预计可实现招商引资158亿元。为了加快新区建设步伐,2006年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794户,拆违面积近20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违法建筑的蔓延,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六)适时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新区建设快速地发展
为确保金阳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金阳管委会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金阳新区征地拆迁和安置扶助被征地农民的暂行规定》、《贵阳市金阳新区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金阳新区村民住户初始登记的实施意见》、《金阳新区办理村民住房初始登记的办法》、《金阳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金阳新区农房拆迁货币安置补偿标准》、《金阳新区管委会治理商业贿赂实施方案》、《关于严厉打击金阳新区部分村寨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行为的意见》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方案。
(七)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接待工作,提高城市形象
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对金阳新区的形象宣传和招商引资宣传,同时,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完成好各项接待工作。圆满完成接待包括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香港特首曾荫权一行在内的各种政务、商务、民间参观考察团队350余个,近万人。
二、2007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展望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年,也是金阳新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将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入产业培育、人口聚集、功能配套并重的新阶段。我们将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城市功能的配套,一手抓人气、商气聚集和涵养。2007年金阳新区开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完成财政总收入1.785亿元,增长15.59%;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77亿元,增长17.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确保68亿元,力争完成70亿元;招商引资,境内确保10.8亿元,力争11亿元,境外确保800万美元,力争850万美元;竣工房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
2007年,金阳新区基础设施及公建项目中续建项目共计31个,总投资19.8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8.6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约15.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48亿元;公建续建项目7个,总投资约4.3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18亿元。财政性投资项目共有37个,总用地面积约312.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2.3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2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约18.69亿元。其中:省级建设项目14个,总用地面积约88.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6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26亿元;市级政府财政性投入项目23个,总用地面积约223.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9.6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3.5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2.43亿元。社会投资项目预计启动建设32个,总占地面积9470亩,总建筑面积约109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4.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
(一)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聚集人气
一是在高新开发区金阳园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17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依托已建成的碧海花园、景怡苑等大型居住区,发展社区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方便居民居住,形成消费性服务业板块。依托南线商贸走廊,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汽车交易、综合批发等相关产业,形成现代物流业板块。依托17平方公里范围内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金阳中央商务区,在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服务业板块。依托金阳科技产业园,形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在基本完成金阳科技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园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进驻园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产业园的承载能力、聚合能力、吸引能力。
(二)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步伐
2007年主要任务是完善17平方公里路网,推进40平方公里路网建设,加强新区路网与外围路网,以及加强新区路网与老城区路网的连接,特别是贵金线的建设,确保2008年基本建成;同时加强新区内部路网完善,打通新区至百花湖的金朱西路、新区至清镇、百花湖东岸沿线的快速通道;加强新区路网与厦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绕城高速公路、贵遵和贵黄高速公路等外围交通大动脉的衔接;新区路网建设要紧紧依托项目建设进行。
(三)加快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新区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
完善金阳石林公园建设,加快观山公园、十二滩公园、会展中心、奥体中心、金阳“文化山”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建设,提升新区文化品位。尽快完善新区的基本功能,加快金北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新区公交枢纽站、停车场和始发站建设。
(四)加快住宅建设步伐
统筹老城区“稀化”与新区的人口聚集,在新区建设一批大型生活社区,引导老城区人口向新区转移。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香港新世界地块、世纪金源地块、元龙国际新城、金龙国际花园、金世旗、金华园、金麦花园等一批大型住宅楼盘项目建设步伐,对已建好的楼盘,如碧海花园、景怡苑等要尽快完善各项功能配套设施,提高居民入住率,迅速聚集新区人气、商气。
(五)加快推进金阳相邻片区的开发
围绕金阳这个核心,积极推进三桥马王庙片区开发,加快云岩、白云与金阳相邻的片区开发,加快乌当区金华、朱昌的城镇化进程,策应金阳新区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
(六)加快各项审批工作,协调各项服务
加快各项审批工作,为进入金阳新区的单位、企业做好各项协调服务。特别是要为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省电大等高等院校,驻筑的中央和省属单位进驻金阳搞好协调,为贵州电信等一批企业总部进驻金阳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