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

时间:2019-05-13 10:0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

第一篇: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三(8)班的上官封,很荣幸能够获得2010年上海市十大写手中的“实验写手”称号,并在此发言。不久前,一位文学博士曾对我说过:“一个好的文学创作者需要五大要素:天赋、经历、热情、灵感以及充足的文学知识。”能在决赛所限的两小时内创作指定命题的原创文学作品并且获得众多评委的肯定,其主因便归功于我平时的文学知识积累。

对于各文学创作爱好者来说,读书应该“杂”、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也许并没有太多时间精读名著,但任何相关人文学科的知识对文学创作都是有帮助的。除了文学创作的经典作品之外,文学理论书籍、美学、心理学、宗教学、哲学、社会学等书籍都会对我们的文学创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由于我选修的是化学,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理科知识和思想精神对于文学创作的学术性探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是每一个文学创作者的必备素质。而就阅读文学经典本身来说,青少年文学创作者不仅应阅读经过历史洗涤与沉淀的经典,也应该阅读发展于时代尖端的先锋文学创作作品。古今中外有许多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去阅读:《诗经》真诚而炙热的文字令人对中国悠久的文学历史赞叹不已;阿根廷实验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让人体悟到了豁达而又迂回曲折的文学时空观;鲁迅的《故事新编》开启了中国白话实验文学的大门;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其奥的作品则让读书沉醉于他新小说派的理想世界中。艺术是相通的,除了平时业余时间进行实验性的文学创作之外,我还进行实验性的音乐与摄影的创作,这些业余爱好对于文学创作灵感的激发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除了文学知识的理论积累,课外文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积极作用也是无可非议的。很幸运地担任了两届位育钟声文学社的社长,担任过上海市高中生文学联盟的副主席。在我们的校文学社中,我更是感受到了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和家一样的温暖。主编一份刊物,参加一次文学讲座,参与一次文学交流会,都让我更了解了同龄文学创作者的特点。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确实是互相促进的。作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会的一名创作会员,很荣幸地获得了作协老师协助我出版我的实验长篇小说的机会。在与作协专业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都共同体悟到了当代青年文学爱好者日趋浮躁的心理。当代的文学界浮躁文化来势凶猛,很多同学都局限于喜爱阅读“80后文学”、“青春文学”,而这些文学作品虽有可取之处,但其作品的“娱乐性”大于“学术性”,流行文学能够给读者心情的宣泄和瞬间的阅读快感,却很少能够给读者以深邃的思想。正如我的恩师马云辉老师所说:“每一个写作的人,都应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作为一个真正对文学执着的创作者,我们应该铭记“作家是社会的良心”,而去关注社会,走出小我,冲出自己小小的躯壳,奔向世界人生的大我。

我要感谢我的文学创作恩师马云辉老师,是他开启了我的中国式实验性文学的创作大门;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沃满老师,是她对我的赛前细心指导让我取得了佳绩;感谢位育曾经的校长钱涛老师对我的发掘与栽培;感谢与我进行过文学交流以及指导过文学社的成海老师和鲁丰华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的支持与启迪,是我们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者。

最后,欢迎各位同学来高三(8)班与我交流,也欢迎各位同学参加校文学社的社团活动及上海作协所举办的“文学百校行”活动。能在位育中学这所人文关怀如此强大的校园中成长是如此幸运。文学创作是一次诗性的爆发和对人生的一次沉静的反思。愿大家能在文学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诗意地活在大地上。

第二篇: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当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个作文主题时,我的脑海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写什么呢。。。?

想起了2008年5月12日,当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降临到汶川,我们的党在第一时间对灾区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带来的救援队迅速的来到了灾区人民中间,给灾区的人民带来了安全,温暖和祝福。在我们党的带动下,全国人民纷纷为灾区捐钱捐物。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看到了那震后的悲惨画面,和我同龄的小朋友有很多永远的离开了学堂,离开了爱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们,我的心里是无比的悲伤;还有那些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小朋友;再看看我的现在,生活的这么好,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我,又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很知足,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党,尊重我们的党,敬仰我们的党,就像少先队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向我们的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启明星,我珍惜闪着光芒的童年、我珍藏着佩带了6年的红领巾、我更难忘党、学校和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做共产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

第三篇: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它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包容、和谐统一。这种和谐和统一正是企业寻求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它和企业管理的目的相吻合,企业也只有在和谐统一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塑造人格的力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领导者存在着两种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和自然人格影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人格影响力大于权力影响力。因此,丰富知识积累,加强自身修养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内在要求。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有爱人之心。人文关怀起源于儒家文化的核心忧患意识。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一个没有爱心的管理者根本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相对于制度来说,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通过对人的关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真正为员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发挥和提高员工自身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要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认同激励、公平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职工,相信职工,把职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职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职工主动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让大多数人能遵守的制度,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正是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破坏这个伦理秩序。同时,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必须以“家宁”、“家兴”和“家顺”为特点。它不仅表现为企业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表现为东方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企业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人文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企业(团队)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管理秩序的失范,使企业的凝聚力下降,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恶化。因此,人文关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与现实价值。去年,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坠楼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近日,普华永道25岁美女硕士的突然

离世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有关她是否过劳死的争议还在继续,但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着实引起了各界对于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质疑。

警觉和深思后,人们不难发现,在经济效益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难免会采用一些强硬的管理措施,给员工施加很多压力,并忽视了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一些威胁。此外,在各大招聘会、宣讲会上,除了诱人的高薪外,总会看到一些著名的外企不忘宣扬一番企业的人文关怀。但事情往往是,员工进来后发现这些健康福利是虚设的,员工健康依旧得不到保障。比如,最容易生病的忙季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病,而一般的发烧病假是请不下来的,除非你当场病倒。一个项目完成准备休息时,第二个项目又开始了,有时想休假出国但得到的是老板„自己看着办‟的态度,考虑到自己的升迁、奖金、位子等原因不得不再次回到岗位上去。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急功近利型的,很少真正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职业心理以及情绪、承载压力的限度,包括身心压力最终导致的身心俱疲。这让员工感受到„以人为本‟是句空话,没有实际的意义。

难怪有人感叹曾经的礼乐之邦,数千载优秀的人文主义文化荣耀仿佛一夕丧尽,究竟是一次次激烈的社会“改造”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是“改造社会”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不该出现的历史伪命题?可悲的是,当有些人似乎对这些所谓的高谈阔论嗤之以鼻的时候,殊不知其自身正处于这“庐山之中”。

翻开《资本论》不难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整个现代生产模式的高度紧张、枯燥,也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者的异化,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自然人变成了机器人!

好的企业文化,制造不出来!好的企业道德,规划不出来!好的经济效益,设计不出来!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寻找员工素质失落迷茫之因,其实人为“改造”的理想才是问题之源;若聚焦在对资本的评价上,分析中国与外国盈利思维模式的区别,少有人能如当代中国人一般对资本如此推崇。

为此也有学者表示,类似富士康事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应该给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应该能够有人替他们说话办事,平衡劳动关系,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等领域当中,应当有人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主张,使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和实现。同时更呼唤企业应该有更多真正的人文关怀。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像联想、大唐发电那样引进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建立EAP(员工帮助计划)心理服务,培养员工的现代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员工理性地对待改革、理性地看待社会、理性地面对生活、理性地面对得失。

其实,在笔者看来,内地的企业缺少的并不是健全的法制,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机制,而是对于现行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力以及对这些落实的监督!当单个企业、一个行业、整条产业链长期浸润习惯了„GDP至上、销售额为王、利润称霸‟的发展轨道上时,一家企业从上到下很难跳出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仅从口头上倡导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企业面对新情况、制定新制度新规定时,对员工的传达和解释必须同步跟上。就像一百年来屡屡有人提出改造国民性的方案一样,面对现实如何去改造企业的“国民性”,如何使现行的制度让员工生活的更有尊严将是大势所趋!

企业的人文关怀是企业的隐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企业文化是不能复制的,甚至是无法模仿的。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虽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所变化,但基本传统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企业的人文关怀要立足传统文化,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思想的变迁,要吸取现代的先进的文化精华,结合自身的价值观点创造具有人文特色的企业文化。

60年前那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其现实的必要性。30年前,决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奉为圭臬。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未来的三十年企业若也能真正把“员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也作为准则的话,或许赢来的不仅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预计,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人文关怀的缺失这一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妥善应对近期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肖志恒指出,近期,省委、省政府对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从检查调研情况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广大企业普遍拥护党委政府的决策,广东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取得初步成效。

肖志恒强调,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改善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企业要切实承担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主体责任;工会要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 劳动者要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依法办事与增强人文关怀的关系。当前加强人文

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广大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用工、依法管理,自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正确把握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保障企业合法经营的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既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各地各部门在调处劳资关系时,要坚持依法行政,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置劳资纠纷,当好“调处者”角色,既要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要考虑企业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实现劳资“双赢”。三是正确把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关系。企业是用工主体,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首先是要增强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企业工会要不断提高组织水平和工作水平,组织和引导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更要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企业和工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性机制和良好氛围。四是正确把握应急处置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研究制订适应新形势的新举措,认真研究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 解读

近日,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羊城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

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分为10个部分29条,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指导意见》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用工管理、协调处置劳动关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企业、工会和职工四方提出了要求。

政府四个角色 要当好权益维护者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意见》中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内容共15条,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履行好四方面职能,当好四个角色。一要履行协调指导职能,当好制度制定者。二要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当好权益维护者。三要履行纠纷调处职能,当好矛盾纠纷协调者。四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当好服务提供者。《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配套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并要求各地加大投入,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子女教育、住房、医疗、计划生育、治安等公共服务,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社会服务进厂区。

企业六个优化 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着力做到六个优化。

企业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主体,《指导意见》以较大篇幅从多个层次对企业提出要求。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企业要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着力做到“六个优化”。一要优化管理方式。要以各种形式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定期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快建立职工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二要优化生产环境。三要优化生产流程。特别是对于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一线员工,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四要优化职工生活条件。五要优化职工教育培训。六要优化职工激励机制,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

工会三个要求 当好职工利益“代言人”

———工会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工会组织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依法建立,扩大覆盖。《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吸纳职工参加工会。二是完善制度,发挥作用。《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三是履行职责,积极作为。《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工会组织要敢于代表、善于代表职工的利益,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拓展职工发展空间。

职工四个提高 要主动参与合法诉求

———职工要主动参与,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

职工是人文关怀的直接受益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使《指导意见》得到更好的落实。职工要注重做到四个提高:要提高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要提高基本素质,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要提高法律素质,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农民工还要积极参加“从农民向工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教育培训,享受公共服务,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四个原则

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上贯穿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既注重落实现有法律规定,又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将落实现行的法律规定作为对职工最大的人文关怀,作为改善用工环境的最重要举措。同时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提升职工福利待遇水平。

二是既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既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考虑企业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强调依法保障职工的政治权益、劳动权益、经济权益、人身权益和培训权益,同时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是更大效益的投入,培育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既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求企业在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工商联、企业联合会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并且强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四是既注重应急处置,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强调及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要求研究制定企业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欠薪保障等法规规章,并加快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企业内部调解等长效机制。

背景

劳动关系不和谐引起决策层关注

近期广东发生了一系列劳动关系不和谐事件,引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工作会、电视电话会并下发多份文件作出系列工作部署,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工作。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广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加快,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广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排头兵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劳动关系领域,职工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需求正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实现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正成为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集体意识。主动适应这种转变,是对我省的重大考验,也是广东解决矛盾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契机。我省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既是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 6

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二、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强和改进企业用工管理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切实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把关怀职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生产经营和用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企业关爱职工,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现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提高用工管理水平。

(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各地要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开展协商工作。企业要把增进职工福利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

(七)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按规定推行厂务公开、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巡视、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召开民主恳谈会、劳资协商会、职工议事会,保障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享有知情、表达、参与、协商和监督的权利。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处置机制

(八)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各地要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进一步完善12333、12351等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电子信息平台的作用,广泛收集职工意见建议,为职工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企业要建立劳资关系协调互动平台,鼓励和方便职工理性表达诉求。

(九)健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支持企业依法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选聘职工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员,提高企业自我协调劳动争议的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区域调解机构在化解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行业、专业人民调解组织。

(十)建立劳资纠纷排查预防机制。各地要落实就业失业登记备案制度,开发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劳动监察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建立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关系状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十一)健全劳动监察和仲裁机制。各地要强化劳动监察体系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依法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可采取在乡镇、街道设立巡回办案点和在企业设立集体争议仲裁庭的方式,就地、就近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充实基层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仲裁力量,落实经费,配齐装备,确保各类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和争议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十二)建立突发性事件介入处置机制。各地要制订应对劳资矛盾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预案,完善政府及时介入处置的程序和具体措施,提高应对劳资纠纷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十三)优化生产环境。企业要结合生产特点和保护职工健康需要,配置和完善通风、降温、防尘、防毒、降噪等设施,改善生产环境。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要合理设计和布局,符合人性化要求,各项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十四)改进企业生产流程。引导企业加强生产技术改造,促进相关技术的深度应用,减轻职工工作强度。合理设置生产流程,科学定岗定额,鼓励多岗位轮换,减少重复机械操作,缓解职工生理和心理压力。

(十五)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规模,通过自建或租用等方式,为职工提供集体宿舍、夫妻房,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对自行安排居住场所的职工,企业可给予适当补助。要加强餐饮管理,定期开展餐饮卫生检查、职工评比饭堂等活动,提高职工饮食质量。

(二)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企业应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合法权益,全面遵守劳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执行工时管理、休息休假、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女职工保健和特殊劳动保护等制度。要切实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要全面保护职工人身权益,规范企业内部保安队伍建设管理,杜绝打骂、搜身、性骚扰、限制人身自由等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要依法建立企业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

(三)加强执法检查。各地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综合运用约谈、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企业清理违反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严肃查处恶意欠薪、逃避参加社会保险、不依法足额计算和支付加班工资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援助化解劳动纠纷的力度,引导职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纠纷,降低职工维权成本。8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监管、公安、司法、工会、妇联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各地要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政策宣讲、专题座谈、流动宣传、印发普法读本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和广大职工开展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形成企业依法管理、职工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十六)依法组建工会组织。企业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最大程度地吸纳职工参加工会。完善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职工之家”建设和会员评议活动,保障会员广泛参与和监督基层工会活动。

(十七)认真履行工会组织职责。切实发挥企业工会表达职工意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作用,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督促企业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企业拒不改正的,由工会按程序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处理;依法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依法及时参与企业突发劳动争议的处理;协助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做好职工情绪疏导工作,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并及时向上级工会反映情况。上级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保障基层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

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十八)构建新型和谐团队理念。深化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职业道德先进典型,弘扬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风尚,构建诚信、和谐、创新的团队理念,让新型的和谐团队理念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规范。组织开展以“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为主题的活动,评选“爱企业优秀职工”和“爱职工优秀厂长(经理)”,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题推进班组文化建设,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增强团队协作,推动技术创新。把加强企业班组管理与工会“职工小家”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十九)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各地要有计划地在工业园区(厂区)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在农民工为主的社区(工业园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建立流动影院阵地,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企业根据用工情况,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职工调节生活、放松身心。

(二十)倡导有情关爱。鼓励企业建立形式多样的职工交流和互助平台,开展帮扶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关心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关爱职工未成年子女成长,弘扬友爱、互助精神,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积极开展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让职工切实感受社会和企业的关心、关爱。支持基层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在企业大力开展“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在青年职工中广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

八、拓展职工发展空间

(二十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企业应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职代会或工会组织要参与确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切实保障职工培训权利;要组织开展职工入职教育、上岗转岗、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等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民工“从农民向工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与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十二)完善职工激励机制。企业要建立多渠道的职工晋升机制,帮助职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发现和选拔人才。健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完善职工技能水平、工作业绩与福利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职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对有贡献的职工,给予精神、物质奖励或提职晋级。

九、推进配套社会公共服务

(二十三)积极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10〕32号)的要求,尽快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做好户籍转换、土地流转、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办事程序,督促企业积极配合做好农民工入户相关工作,让农民工分享改革成果,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十四)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各地要增加公办学校资源,逐步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范围,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举办主要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医疗保障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职工就地就近就医。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网络向厂区延伸,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警务室或派出所,加强厂区内外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十五)推进社会服务进厂区。有条件的地方,要在规模以上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立幼儿园、图书馆(室)、电影院、健身室等文体娱乐设施和场所,建立完善公交、金融、邮政等社会服务网络,为职工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

十、切实加强对改善用工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把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细化工作措施,既依法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督促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充分尊重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积极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十七)切实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各级政府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支持不断扩大企业党团组织覆盖面,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方式,加强企业党团组织与所在地各级党团组织的对接互动。要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合法权益,团结、依靠党团员和广大职工,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

(二十八)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全面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比,对生产文明、关爱职工、尊重劳动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十九)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先进事迹和典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十分注重加强对人的人文关怀,当然各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更是应尽之责。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员工管理的灵魂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这是因为: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本的观念。第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组织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因而引导企业成员全面快速成长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第三,以人为本的“人”,代表的是全体企业成员。这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全面关注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动态

风云变幻的市场使企业倍感竞争的残酷无情,在对抗竞争的策略和行动中,企业又毫不保留地将竞争无情地由组织的金子塔尖迅速传递到金字塔基,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由自主地快了又快,空气中弥漫的竞争硝烟无时无刻不让人不感到竞争的存在。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科学地测量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进行人力的配置和优化,更重要的是解决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员工心理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心理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组织的抱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降低员工的缺勤、离职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及时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诉求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矛盾纠纷,这时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来化解这些矛盾。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应该是指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载体和渠道的总称。所以企业应该推进基层工会主席公推直选,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开辟双向互动渠道,建立工会组织与会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处理好反映职工利益诉求与引导职工利益诉求行为的关系。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职代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在职工利益诉求表达上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完善配套的机制,使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替员工着想,从而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维护稳定。

认真解决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困难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所以企业管理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把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摘要:西方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摇篮。

现今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方法都在效仿西方、学习西方。在基督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下,西方社会普遍推崇人的原罪说,“以制度来管理人”在西方简单而实用。而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来说,则强调人本善,仁者爱人。中国作为东方的代表又将如何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中,党团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进行人文关怀,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及缺陷。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受基督教文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西方文化突出创新、张扬、个性独立,侧重理性的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给企业的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在决策方式上:西方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差距较小,上下级都将彼此置于平等的位置上,他们信奉“谁最了解问题,谁最有发言权”,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多表现为个人主义。2.在管理理念上:西方文化强调“人本恶”,救赎是灵魂的归宿,所以西方企业强调以制度管理,主张不论亲疏、不分远近,一律统一于整齐划一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无“情”可讲,理性管理在其管理理论中占据绝对地位。不管是现代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福特的流水线管理,都强调制度化、标准化,主张管理与伦理分开。3.在管理模式上:西方文化渗透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管理模式倾向于变革,即管理的体制、理念及技术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变化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绝大多数的管理工具都是西方“原创”的,如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等。4.在管理目标上: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特质是提倡个性自由,坚强独立,这一点在众多好莱坞影视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影片《勇敢的心》、《拆弹部队》。结合在企业管理方面,则是管理者注重培养每个员工的独立创新能力,所以,管理目标也倾向于个人的工作绩效,以此来衡量员工个人为企业所做的贡献。管理者和员工都一致认为,工作绩效是靠个人努力奋斗得来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

(二)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缺陷。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企业在管理上有许多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我认为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西方的管理决策方式倾向于平等决策和经验丰富者的个人决策,其缺陷在于决策时主观性比较强,往往会出现少数人说了算的状况,难免会有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因此风险性较大。

2、理性的管理理念注重理性科学的管理程序,不会参杂任何情感在其中,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感情的淡化,在实践中也

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员工本身的忽视。管理者缺少对员工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和个人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很难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之间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这可能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也就难以形成团队协作的“合力”,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企业不注重人文关怀的最好例证。留不住人心,自然留不住人才。

3、如果一味地追求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则容易偏离正常的管理轨道,背离企业原先的核心目标。新的管理模式还没有适用或是被接受,原先的模式又被舍弃,极易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美国金融界的创新使金融衍生品横行世界,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随着现代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精细,一味追求个人绩效的管理目标,会忽略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如今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几乎都需要多名员工的默契合作,以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而不是一人的“独幕剧”,因此现代企业只有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团队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中西文化的大同将是现代企业正确的管理之道 东西方管理思想有较大差异,武断地说孰优孰劣是不负责的。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源于西方,必然会“遗传”西方现代企业的基因,我认为只有将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使其本土化,才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正确之道。

在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是生命”的金科玉律,催生了“华为”、“富士康”这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之所以立于不败,不是靠垄断资源,也不是靠绝对的权力,靠的是高效率、高科技和体制、技术的创新,这些特质与西方现代企业无二。很多人对此表示,西方现代企业虽然是高效率的,却缺乏人性化,把人当成机器来管理。这话只能说是说对了一半,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近现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并非完全机械而冷冰冰的,也有暖色调的一面,比如员工带薪休假的制度就发端于西方,又如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工会也发源于西方。

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时时充盈着感恩,充盈着无疆的大爱。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要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地遵循,必将陷入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中。倘若我们遵从“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那么杨利伟遨游太空的使命将成为遥不可及的一件事了。

鉴于此,我们要批判地接受和选择性地吸收,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制度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团组织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企业设立党团组织是中国现代企业的一大特色。党团组织的作用说简单点说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林左鸣总经理在集团2010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多为职工办事实、做好事,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维护集团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的理解就是注重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最底层为生理上的需求,依次向上是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顶层的工作,我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度是人文关怀的准则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准则。企业内部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它是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既不相互对立,又不彼此矛盾,而是互依互存的一种关系。企业发展壮大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为此,从党团组织角度出发就要从制度上保证员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这类反映职工心声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制度,还要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突出抓好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真正当好主人。

(二)安全是人文关怀的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零”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

人。

也许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具体业务部门来负责管理,党团组织无需插手过问。可我认为,安全生产是全员工作,单靠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那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抓、去监督和管理,只能是舍本逐末、杯水车薪。我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管理就应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空间,而且是“广阔空间,大有作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在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三)环境是人文关怀的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象征,可以增加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中航工业下属的许多企业已将厂区景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特色产品贯穿在厂区的整体设计中,突出了企业文化。在宣贯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讲究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考虑员工工作的舒适度,考虑员工工作的需求条件,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把事做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党团组织不仅要大力参与到维护职工环境建设中去,为职工争得利益,还要协助维护好已有的良好环境。我公司在为青年职工建设单身公寓期间,党团组织就积极参与方案的设定和制度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青年职工意见,为青年职工办了实事、好事。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到新建成的单身公寓管理中,为单身职工文明卫生住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充分关爱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我们在生产区域设立小型休憩场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生活区域设置健身设施,为职工提供健身娱乐场地……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党团组织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

(四)情感是人文关怀的纽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进而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党团组织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

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五)激励是人文关怀的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考虑以下个方面:即物质性的激励(工资、奖金等),精神性的激励(评先进、模范等等),关怀性的激励(职工疗养、带薪休假),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培训、晋级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大多把薪酬因素放在激励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收入的激励作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工资等级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这只是激励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党团组织还应注重发展性的激励。如为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党组织可以通过选拔领导干部,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团组织应关注青年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内部晋升和能力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青年职工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使青年员工不断成长、成熟,并在企业内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党团组织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企业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广大职工坚持做到“以情感人、以心暖人、以亲聚人、以理化人、以德服人”,我们一定能激发广大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做贡献的工作热情,在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美好的人生。

第四篇:加强人文关怀 ,构建校园和谐氛围

加强人文关怀,构建校园和谐氛围

——浅析职业学校学生会的文化建设

孙妍菲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提升,加强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团组织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我校的共青团工作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加强共青团工作挑战

校学生会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发挥党团助手作用、引领团员青年茁壮成长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是值得每一位共青团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构建起一种与时俱进、富有深刻内涵的特色文化,并不断积淀,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作为学生会的灵魂,成为其成员所共享的价值体系,对学生会的长远发展和校共青团工作的不断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南京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会工作,就是紧紧围绕着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展开的。

一、学生会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种信念与心理的力量。说到学生会文化,不能不先提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元素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以此类推,学生会文化是由宗旨、共同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制度、传统、风气等内容组成的复合体,代表着校园集体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是整个学生会的灵魂所在。全面而正确的构建校学生会文化体系,对加强校园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我校学生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加强人文关怀,构建校园和谐氛围”的核心思路,本着“服务同学,文明集体”的宗旨,成为学校与同学之间沟通的纽带。温馨和谐、高雅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学生会

团结同学、服务同学的基础。探究学生会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的氛围,将是学生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学生会发展的软实力。

我校学生会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同学们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2、充分发挥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纽带与桥梁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及时反映同学们的心声,积极为全校同学服务。

3、广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管理工作,抓好校风、学风和良好的班风建设。

4、维护同学之间,同学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团结,协助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

5、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方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校园活动,吸引、凝聚学生通过组织参与来增加与人、与社会的接触。

6、加强校内各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联系与交往,共同引导、团结全院学生,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完善的学生会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学生组织,学生会必须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学生会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我校现有校学生会及各系学生会共五个学生会组织以及美术社、青年志愿者学会、青春书友俱乐部、街舞社、武术社、广播站等社团组织,校学生会现设有秘书处、纪检部、生活部、学习部、社团部、体育部、文艺部、宣传部等八个部门,共八十名成员,干部均由民主选举产生的。

为提高我校学生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队伍建设,促使学生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模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校学生会特制定南京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会章程及干部考核制度,从基本素质、工作能

力两方面进行考核,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尤其是学生会干部,均以身作则,督促成员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从而形成良好的集体习惯,进而表现出更大的合心力,共同推动学生会的工作向前发展。

(2)注重文化品牌建设

校学生会应抓住自身特点和广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这两方面开展文化品牌建设工作。

首先,从人事安排、工作日程、学校近期发展等方面,深入挖掘本届学生会的文化特点,打造独具魅力的学生会;其次,加强宣传部、新闻部等窗口部门的文化建设,在普通同学中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了解同学们最关注的问题。只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事情上,作为学生组织才能独具魅力和吸引力,随着在学生群体中认可度的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就自然形成。

(3)以人为本,注重文化传承

学生会,归根结底是一个学生团体,如果缺乏人文关怀,势必影响到其内部成员的整体团结。人文关怀,即“以人为本”,要求尊重个人、重视个人、关心个人,这一点在学生会建设中易被忽略,然而意义却举足轻重。

作为学生会干部,首先要推行并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对每一位成员的理解上,不仅仅把他们看作学生会利益的劳动者,还要把成员作为学生会的中心和主体对待,充分体现其主人翁精神。无论上下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互帮互助。在学生会,大家不光是同学、同事,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让全体学生会成员感到温暖并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生会的文化传承,关系到学生会文化建设成果的积累和延续。学生会应以制度建设和干部培训为依托,从物质传承和精神传承两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学生会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继承并发扬学生会精神,并将工作感悟、方法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向下一届成员传递下去;其次,邀请专家在学生会内部开展各类讲座,提升成员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素质;第三,在日常工作中,成员与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集思广益,为学生会长远发展出谋献策。

三、学生会文化建设的特色创新和时效性

学生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年轻学生,他们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快、对教

条性的说教存在潜在抵触情绪的诸多特点。因此,学生会的文化建设很忌讳盲目照搬,流于形式。要想文化建设有实效,就必须强化特色创新和活动具备时效性。

我校学生会的特色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积极为有勤工兼职需求的同学提供切实帮助。通过团委、学生会牵头勤工岗位专题调研,及时准确了解勤工助学学生的需求。通过积极协调联系,我校设置了多种适合学生工作的勤工助学岗位:食堂餐盘收集员、图书馆书籍整理员、校园超市营业员、校园咖啡厅服务员等,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需要。

2、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校师生校园生活的版图上绘出绚烂的一比。例如生活部举办的厨艺大赛,文艺部举办的CS电子竞技大赛、摄影大赛及卡拉OK大赛、学习部举办的知识竞赛等等活动,深受老师与同学的好评。

3、设立学生会工作意见箱,举报电话,完善校学生会宣传橱窗,做好校园稳定工作。

我们不断加强素质拓展建设,提升校园活动的品牌效应。包括积极开办学术、文化水平较高的讲座;以创新为理念,组织学生团体及各类社团创办精品活动;连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益的第二课堂和社会服务活动,从实践上发展学生、从实效上服务学生,全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适应社会,积极面对挑战。

文化建设的实质是精神建设。学生会紧紧抓住具有时效性的大事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活动,效果显著。

在另全国人民心灵怆痛的“5.12”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学生会立即动员全校师生加入到校团委组织的捐款活动中,全校仅学生、团员捐款就达13368.2元。2008年6月8日,来自四川灾区中国东方电气高级技工学校的20名学生来到我院就读。为了帮助这批同学尽快愈合心理创伤,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校学生会主动请缨,组织骨干成员与灾区同学结成一对一的互助伙伴,并多次组织生日宴会、交友联谊等活动,不仅消除了四川学生异地生活和学习的生疏感和不适应,增强了他们勇度难关的信心,同时,学生会的全体成员也接受了一次不一般的心灵洗礼。如此调动每一位学生会成员共同参与到构建校园和谐氛围的过程中,教育成效甚为显著。

多年来,在各级团组织及校党政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紧紧围绕“加强人文关怀,构建校园和谐氛围”这一文化建设核心,校学生会工作结出了硕硕成果:多位学生会干部获得市级、局级优秀团干和优秀团员称号,多位成员获得省市级三创优秀学生、市级三好学生等荣誉。

综上所述,加强职业学校学生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实践、长期积累、长期发展的过程。努力建设好独具特色的学生会文化,是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能够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和永久动力。

第五篇: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

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

新洲 何细华

【内容摘要】校园的和谐,不仅要科学的刚性制度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与人文关怀。本文以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践为依托,从加大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推行人性化制度,尽量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放松教师的身心及诸多细节入手,对如何进行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作了一些小结。

【关键词】人文关怀

人性化制度

心理疏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方面他们尽职尽责,耗思费神的从事着教学上的脑力劳动,另一方面还经常透支体力于八小时之外。有关调查数据显于:身体透支、心理亚健康、工作压力过大、家庭关系不和谐等不良因素在广大教师身上有较大的显现。因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爱护老师的身体,让教师在轻松、愉快、适度、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既是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更是对国家和人类的未来负责。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该遵循“刚”“柔”相结合的原则,即在共性化的规章、制度、纪律、条款等“刚”性管理的前提下,还应努力从本校实际出发创造人文化、宽松性等“柔”性工作环境。下面从我校已推行和拟采取的措施、行动中谈一下有关如何进行“柔”性管理、人文关怀、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环境这个话题。

一、注重心理疏导,减轻教师的思想压力

思想影响行动,行动关乎效率,效率决定结果。教师的教书育人效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动机与思想。若无心教学、懈怠教书、应付教书或精疲力竭般教书,其效果可想而知。苏霍姆林斯基说:善的诱因能激发人的斗志。这善的诱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师不背负思想压力、轻装上阵,以良好、健康、轻松的心态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校每年都要采取各种措施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其中如请心理专家来作心理调适报告。我们先后请了华中师范大学郑晓边副教授、武昌实验中学心理咨询师耿喜玲老师、江汉大学心理咨询演讲团等来我校作心理减压报告。此外,我们还通过看心理咨询影片、光碟、书籍、填心理测试量表等活动为老师们作好心理疏导,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与思想。

二、人性化制度,尽量减少教师的后顾之忧

制度既是用来约束人,管制人的,同时它也能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尤其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所谓人性化的制度,就是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老师的困难之处着手,尽可能的采取各种办法、措施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的制度。

我校经过校领导们的不断摸索、教代会上的反复讨论及老师们的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制度,主要如下:①照顾性课表与人性化坐班制度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家中有小孩在上学要回家吃饭的,尽量不安排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双职工的尽量不同时安排最后一节,这样可以让一人回家做饭;住在外面走教、体弱多病、年纪较大或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尽量不安排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走教的老师晚上可在家办公(坐班)。②津贴倾斜制度。因带课较少,与其它教师差距过大的,学校将依据各年级教师的平均津贴予以一定的补差,尽量缩小差距;单身教师,不方便回家在食堂就餐的,学校将每月给予一定的补贴。③日臻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福利待遇是学校管理理念的一个缩影。我校教职工福利待遇制度从很多方面显示了人性化的一面。如:教职工生育请假期间,国家规定的补贴之外,另外每个月给予一定的母婴津贴;婚、嫁、丧、娶等红、白喜事学校工会派人带物资去慰问;学校每月将当月过生日的教师集中起来开生日Party,送祝福;对为学校作了巨大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的奖励等。上述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力的解决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极大的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放松教师的身心

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工作时间远大于8小时,认真负责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经常工作十多个小时,大部分老师不仅在身体上透支,在心理上也处在紧张、焦虑的亚健康状态。而工作之外的时间教师们也缺

乏沟通与交流,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我校根据教师各自的特点、特长,组建了校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篮球队、太极拳队、跳绳队等;通过调整时间,我校举行了一些趣味比赛,如篮球队分为年级组间对抗赛、行政组与各年级组对抗赛等,比赛不论胜负,赛完均以聚餐方式庆祝。除此之外,我校还组织教师练太极拳,调节呼吸与心态;组织女教师跳绳,锻炼与放松身体;组织师生趣味运动会,在缓解师生压力的同时,增进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放松了教师的身心,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激发了教师斗志,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细节入手,彰显人文情怀

细节显示管理的优劣,显示管理的成效。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劳力更劳心,因而学校更应在细节管理上下功夫,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学校从如下细节方面入手,进一步彰显了人文情怀。①班主任的躺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与学生打交道最多,与学生接触最具体,因而在到岗到位方面投入时间最多。早上查床、午休查睡、读报清人、晚上查寝、临时考勤等,再加上常规教学、备课与处理学生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学校本着关心班主任,让班主任有精力、有精神的工作,特地为每位班主任、年级主任发放了一个躺椅,使班主任在教学及处理完相关工作后,可以在办公室就地躺下来休息。②天气转凉时,老师们坐的木制板凳有点冰凉,年纪大的老师有的挺不适应,学校基于人性化情怀的考虑,为每一位老师发放了一个棉布垫子,坐在棉布垫子上办公,既温暖又舒服更温馨,教师的心头更热,办公、备课的积极性更高。③教师办公室的空调。高三暑期补课时,气温很高,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办公,既影响情绪,又影响办公效率。学校为教师们着想,在每个高三教师办公室里安置一台立式空调,使老师们的心情舒畅,教学办公积极性更高。

我校领导在抓好纪律约束,常规管理,长期规划的前提下,想尽办法,创造各种条件,从细节着手,从人性化角度着手,为老师们创造了系列宽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学习、交流氛围,不仅促进了教师身心的健康,更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下载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升旗仪式发言稿:在校园人文关怀下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精选多篇)

    在党的关怀下成长 六年级 白少杰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我们伟大的祖国,东方雄狮苏醒了。中国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我在我们村小上小学一年......

    人文关怀在细节中闪光

    细节关怀,润物无声牛首一中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爱心,就是在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绿色的畅想,一朵云推动另一朵灵动的思......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的应用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文服务已成为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化中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艺术成为竞争的......

    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

    浅谈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怎样更好的体现出人文关怀,从......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ICU的应用 为了满足患者们的需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士如何将心理、精神......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在人文关怀中体验历史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教学过程(节选): 导入:播放MTV《春天的故事》(画面出现小草破土而出、儿童奔向前方、大潮初涌等) 师问:从录象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人文关怀,企业成长的助推力

    人文关怀,企业成长的助推力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起源于清末民初的香山酱园,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不仅仅有传统的酱油酿造工艺,还有充分体现企业人文关怀的文化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增添了不少亮丽的风景,但我们以审视的眼光理性地思考一下我们的课堂,总感到我们课堂人文关怀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