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5篇)

时间:2019-05-13 10:4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第一篇: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针对当时形势,积极改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引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学新生入校后所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以此为根据,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目前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了。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仅次于俄罗斯、印度、美国)。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分清楚如何对症下药,不仅需要师生配合,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

2.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异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化高速普及,这样的推进速度,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如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已陆续发生了一些问题或出现了一些事故苗头。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国内外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一)国内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及“元培学院”

北京大学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 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这一原则被视为通识教育的推行。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体而言都过于专门化,因此现在所有类型大学的本科教育都需要更“通”一些。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通”的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不同的“通”的方法。

2.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零零班”的尝试与启发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为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提供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少年班实行宽口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首先是集中进

行为期两年左右的宽口径通识教育,全面打好数理化生、计算机、现代实验技能和外语基础,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志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类和专业,从而保持和增强内在的求知创造的动力。

3.浙江大学:“西点”模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尝试以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教育新生和面临退学的老生。西点班采取学院与部队联手的管理模式,聘请现役军官担任营长,聘请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学院指定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教导员,并指派学生政治辅导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西点班”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学生在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指导下,依然可以适应,甚至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推行本科新生住宿“书院制”,以生活社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题。学生在本科期间不仅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书院的学生和主人,参与书院的自主管理。因此,借鉴书院制管理模式,发扬本校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国外高校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

1.思想道德的教育

自有国家以来,教育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任何国家办教育,都是要培养它所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信仰其意识形态的青年人。尽管欧美等国在许多方面奉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但在培养大学生追循其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却是专一而明确的,高校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不少方面的措施很有效果。

各国在高校学生身上,都倾注了大量的汗水,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哲学课和历史课中,课程都以思考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的理论分析为主线,通过讲述美国伟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使青年学生具有民族优越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理想。美国大学普遍都开设职业道德课,甚至工学院也开设工程伦理学,着重解决学生的职业价值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品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克服功利主义的影响。

因此,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占领思想教育这一领地,是极其必要的。

2.宿舍管理

大学生离开家庭,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因此宿舍管理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的大学生管理

工作,都是重点。美国各高校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学生进校不分班年级,在开始一、二年中也没有专业和系的概念,集体宿舍是学生相对稳定的地方,故他们以宿舍为单位管理学生是合理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发生在宿舍,在交流中,学生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细微或者巨大的变化,并且,学生中的事端也往往发在这里。抓住“宿舍”这一重点,无疑是纲举目张的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国内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几种有特色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独立的分析与研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并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运行模式而不及其它,尤其是在“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下,学生工作体系更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将上述多种运行模式交叉运用、综合实施,而且最好能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创新出更为适合于本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只有这样,高校学生工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我校积极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新生工作的专项指导

2006年9月,我校根据东西区地理位置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西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新生工作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二)搭建两个平台,以便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新生工作

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

1.新生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校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新生工作部还针对新生所在公寓片区,制定新生辅导员定期入住制度。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我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从2009年起,我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我校新生工作部在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学生干部,成立新生自律委员会,主要通过新生自律队伍检查学生晨读,早操情况,并督促新生开展好寝室卫生等工作。真正实现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四)创新入学教育方式,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开展导航工程

新生工作部将入学教育内容与大一学生的日常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贯穿到一年级全过程,丰富了学生日常教育的内容,达到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对环境、生活、学习不适应的状况,通过理想导航、名师导航、学习导航、生活导航、自我导航、心理导航六个导航系列活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工作,在引导新生成长成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加强新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修身”活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坚持管教结合,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生工作部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文明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签定“寝室文明公约”、“校园文明公约”、开展诚信教育,争创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文明修身”作为自己学习生活追求的目标。学生违纪率明显下降,上课迟到现象大幅减少。

2.坚持“五查”制度,加强新生养成教育。新生工作部建立了新生日常行为交叉检查制度,将新生公寓楼划分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名辅导员担任督察组组长,指导新生自律委员会定期检查学生“三早一晚”和寝室内务,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作用。

(六)积极探索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提升新生辅导员工作水平

新生工作部针对新生辅导员大多是新任辅导员且人员流动快的特点,着力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水平。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相互诊断、以老带新等方式不定期地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此外,通过规范辅导员工作程序,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检查,严格执行辅导员月工作考核制度;引导辅导员深入研究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等,使辅导员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我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我校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和渠道的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04.[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41.[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教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6.[4] 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4-145.[5] 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二篇: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思路与创新411

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路与创新

邹占1 李菊芬1蒋道平2

(1.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 2.西南科技大学校办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

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可从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前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学新生入校后所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并以此为根据, 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目前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了。从刚

进入大学的新生开始,就亟需接受文化教育,以防止被过度西化和分化,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近65%的高校大学生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40%左右的学生把网络“BBS” 和“聊天室”作为校园里发表言论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时,要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异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更加国际化,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路与创新

(一)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新生工作的专门指导

1、各高校可根据多校区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一个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2、根据大学生开展通识教育的要求,建立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该模式类似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管理模式,其基本内容为本科一年级文理大类学生不分院系、专业,在一年级完成基础课学习任务后选择学院。新生教育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本科新生文理大类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一年级阶段以养成教育和通识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发展目标,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帮助新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顺利过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两个平台,以便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新生工作

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针对诸多问题,各高校有必要定期开展新生辅导员培训和交流活动。如,中国科技大学学工部每个月组织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开展“集体备课”,即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就日常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共同讨论,商讨解决方案,“备课”后,各位老师将“备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

1、新生辅导员队伍。新生阶段是大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新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复杂的多样性,新生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重大,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等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应该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带头人,是班级集体的骨干力量,是师生之间、校系之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对高校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新生辅导员应具备选拔和培养新生干部的洞察能力,选好帮手,能发挥其工作优势开展好工作。

(四)应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

我国目前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实行的是以管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新生刚进校园,宿舍、班级、系别,甚至小组都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人管着。这样是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却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外,大学生是自己选择室友的,不同系别的同学一起居住,无形中形成了知识的交叉。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将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原有的管理重心所赖以存在的班年级和专业的稳定秩序被打乱,不同专业和班级年级的学生可以于不同的时间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或于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教室上课,原来

维系班年级统一活动的固定教室不复存在,而转为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中来。相应地,学生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在寝室中,寝室成为学生活动相对固定的场所。如,浙江大学2000级新生按报到顺序安排寝室住宿而不是按专业、班级安排寝室,这实际上已将学生宿舍社区的概念导入了学校育人体系。同时,随着培养模式和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个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改革力度,相应地实行了学分制、定额淘汰制、主辅修制等制度使原先的班的概念不断弱化。

结论:

高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大学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和渠道的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04.[2]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解读[M].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41.[3] 陈向明.从北大元培教育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71-86

[4] 孙伟,张长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44-145

[5] 穆静.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8.作者简介:邹占(1979-),男,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第三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贾咏梅

(北京城市学院 理工学部 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关键词:新生;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新生给予及时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了解新生特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新生“不适应症”现象在高校比较普遍。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迷失,误认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保险箱”。还有的学生存在着心理调适不当、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个别新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不得不引起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专家指出,高校应充分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缩短适应期。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现在每所大学都开展入学教育,但普遍时间较短,有的内容单一或停留在表面,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四天,教育时间定位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有时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新生入校后最初几周非常关键,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交上了新朋友并且开始形成对校园生活的态度。学生相当于生活在一个有特定文化的社区中,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素质拓展训练中的集体“爬墙”游戏,充分说明了团队成员的目标一致而单一是大家努力“爬墙”的根本原因的道理。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院系也有自身的目标和传统。新生入学后,就成为这种文化和目标的一分子。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早了解认同这种文化和目标,更好地适应大学文化和大学生活,并为这种目标自觉奋进。笔者旨在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

二、大学新生基本情况分析

入学之初,学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是正常的。关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调查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1.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进入大学,学生会面临很多问题。

一是环境不适应。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孤独感。这是因为经过紧张高考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松弛下来,学习任务和压力相对减轻,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有的学生通宵上网、看电影,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舞厅、游戏厅等等,乃至荒废了学业。能否迅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树立大学生活目标,决定着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的学习和生活。

二是心理不适应。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一经挫折和轻微的打击就会较长时间处在焦虑、自责的心境中不能自拔;其次是由一名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调适过程;第三是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甚至会产生弃学念头。这些学生的情绪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更多的学生可能会有自卑心理;第四是城乡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生源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城市学生面前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特长,从而心理失衡。

三是学习的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由高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有相当-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或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服从了父母或师长的意见。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因此新生必须学会主动的学习。

四是生活上的不适应。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家长护送报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常是家长代学生办理入学手续,而学生无所适从。使学生从小形成的万事依赖家长的心理得到延续。但是当真正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独立生活时,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同学在学校不会理财,出现铺张浪费或者借钱度日情况;有的同学丢失贵重物品,产生报复心理盗窃别人财物,触犯了法律法规。

2.对新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北京市高校2006级新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选取样本进行调查的方式,以640名(男生492人,女生187人)新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专业满意度”、“上大学的目的”、“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对班级的期望”、“未来的自我期望”、“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结合与新生个别访谈的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大学新生的心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认为大学生活是有价值的或充满希望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有收获的。如在调查对学校开展的军训、开学典礼、适应大学生活讲座、校园文化活动、从严管理、校规校纪宣传教育等活动的感受时,有相当多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参加这些活动中受益很大。对班集体的期望上,有

6216%的学生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是凝聚力强,有人情味,有温暖感。有2683%的学

生希望班集体团结友爱,气氛活跃。有656%的学生希望学习气氛浓,有竞争意识。有328%的学生认为班集体存在与否无所谓。这说明新生渴望从集体中获取友谊和温暖。第二,大学新生提高自身修养的要求十分迫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新生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90%以上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意义也有必要,其中252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非常必要,有6544%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意义。对是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新生愿意选择加入共产党,成为党组织的一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7084%的学生选择准备加入共产党。还有1737%的学生选择待进一步学习后再选择。可见,新生渴望学校加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特别是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他们对学校教育反映更强烈。新生入学教育中要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新生主体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对大学期间发展的态度,多数新生已经能够明确大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狭义上的专业学习,还在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有7527%的新生认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很重要,还有791%的学生认为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重要。

第四,对所选择的专业比较满意。在调查中,有233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非常满意”,有5019%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二项合计高达7354%,高出认为“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学生2547%的比例近48个百分点。当被问怎样选择了喜欢的专业时,6734%的学生填报志愿前对所选择的专业进行了充分了解,8657%的学生是自己作出的决定。这说明,对选择的专业有较充分了解并自主作出选择,是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满意的主要原因。

第五,新生自我价值实现、有所作为愿望较强烈,但在目标追求上趋于务实化。在入学动机调查中,有7670%的学生认为是谋求未来美好的生活、为出国打基础、出自对某一行业的追求、为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出人头地等。为了实现父母愿望的占1119%。值得注意的是,认为上大学是为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了报效国家”、“热爱科学、想做学问”这三项的加起来只占501%。这说明,新生学习目的有低层次和功利化趋向,他们在强调对现实目标追求的同时,缺乏对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崇高理想的追求。

6、基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自我的期望,学生希望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忠诚的爱国者的三项共计30%的。有4208%的学生希望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2791%选择是“其他”。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主体性价值观。

三、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

1.大学入学教育应该系统化

一是科学安排教育时间。集中入学教育时间应安排在开学前二周,但教育内容应该贯穿第一学期甚至延续到整个大学生活。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校园网上建立相关网页和咨询机构来保障入学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规模上不应该局限于二三次大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采

取报告会、专题讲座和分内容分小班教育相结合的多种形式。

二是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者上,不应该只是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唱“独角戏”,可吸收从事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还应配备“住宿指导师”,使新生在正常工作之外也可以找到老师咨询指导。另外,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也可以成为有效的新生辅导员(学导)。

三是实现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要全面系统,如环境适应教育、角色转换教育、理想信念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健康知识教育等;教育方法要科学有效,尊重新生特点和教育规律。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通过开学典礼、院系领导和新生座谈会、召开主题班团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开展生动的入学教育。要建构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保证学生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时,能够及时找班主任、院系领导交谈,也可以找任课教师或心理咨询老师寻求帮助。

四是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新形势下新生的思想动态和特点,使入学教育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五是要完善机制,抓好队伍。真正把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入学教育质量。六是建立新型学生工作模式,实现德育重心下移。即建立以思想教育、学生管理为主导,咨询、服务、指导为主体的新的学生工作职能体制。

七是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大学新生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也是心理断乳期。因此,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学校在开学初应及时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与学生家长就学校的情况及时沟通并建立经常性联系。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2.要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入学教育中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特别是资深教授的积极性,加强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一方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就业前景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稳定专业思想,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学习要求,提醒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应向学生详细宣讲学籍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奖惩条例。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大学阶段新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学生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重要内容。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指导新生在考虑个人奋斗目标时,力求符合社会实际。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活中也仍然充满着竞争。引导新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重新客观的认识评价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要以“天之骄子”而自居自傲,更不能高喊60分万岁而自暴自弃。要做到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使自己早日成为合格的有用之才。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团队建设教育

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和个体性倾向。当代大学生就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任何一个问题的回

答显然难以用传统的“非好即坏”或“非坏即好”的两极标准进行评判。它既有积极合理的因素,又有可能向不好的方面发展的因素。如果不加合理引导,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同时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看了一部有关英雄的电影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许多学生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只是感性的,对党只有一种好感,并没有从理性上考虑入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组织的党课,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因此,要坚持在新生中及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成才目标。可以邀请名人或杰出校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标杆”,班主任(辅导员)则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班集体建设在入学教育中十分重要。集体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德育教育,提倡的是相互的友爱。班主任应在新生进校前,通过学生档案等材料对教育对象充分了解。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多到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帮助班级组建班委会、团支部,并对其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使班委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努力形成奋发向上、团结和谐、互助互爱的班风,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4.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年,个体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社会影响,不断进行社会化,在每个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社会化的要求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帮助其进行四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主要是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怎样让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呢?笔者提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由社会共同培养人才,大大提高了人的社会适应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对职业生涯教育不够,学生对此也认识不足。身为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对自己成为社会人是不可或缺的。而作为大学,导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让学生成为社会人是势在必行的。此外,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间接参与社会实践,包括由高年级学生中的志愿者和社会实践积极分子专门为新生组织社会实践报告会等。

5.强化“软环境”建设

用良好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入学教育的亲和力和渗透力。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在大学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硬环境是一所学校的躯干的话,那么,软环境则是她的大脑和灵魂,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软实力。笔者认为这个软实力包涵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和校园文化等。世界著名大学耶鲁大学,非常强调社区感,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模仿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模式实行“住宿学院制”。

每个学院由来自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的400-450名学生组成,配有院长和若干住院教授。学生在其中居住、进餐、社交,从事多种多样的学术和课外活动。学校希望借此使学生所受到的不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而且注重在起居社交时学到人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终身的友谊。耶鲁大学莱温教授坚信,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的环境创造出的特有文化氛围对于培养领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泡菜理论”所启示的,“软环境”不但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还影响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因此我们不但要着力营造学校“软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还要充分发挥好大学文化氛围对新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新生一入校,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加强适应性教育,科学塑造大学新生群体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6.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及时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查工作。建立危机干预制度,并建立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的在校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有心理疾病,而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有关人士认为,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

因此,许多学校都不约而同加大对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力图通过心理教育提高新生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状况,扎实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可能的基础上,为每一个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其中有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贫困生、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A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New Students

Jia Yongmei

Abstract:the paper is a research on how to teach new students at their entrance,in order to make them as soon as possibly live happily and smoothly in the new

atmosphere of campus

Key words:New students, Educ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06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贾咏梅,女,北京城市学院理工学部 教师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从教育教学模式角度看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全面调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一项重要目标,保证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模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需要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在一起,保证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做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接受者,需要和学生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一种能力,为小学语文教育综合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积极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念转变,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观念转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结构,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掌握知识为主动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能够不完全依赖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综合学习、科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启发式教育模式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小学生语文教育模式创新与模式构建

小学生语文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教育模式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需要从课程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2]。创新教育模式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自主学习、寻问探疑、互动研究、揭示规模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确保创新学习理念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自主学习和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能够积极把握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能够高效合理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教育水平。

四、总结

构建完善的小学生教育模式是其教育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当前需要在求知求新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让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其实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互动,从而能够有效的揭示学习规律,对科学有效的归纳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12-13

[2]阮尚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19-20

[3]谢主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6期.27-28

第五篇:新形势下企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电网运检分公司 施远成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负担不断加强,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电网企业来说,企业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握好广大青年鲜明的时代特点,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努力构建共青团工作新机制,才能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国企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

团员

教育

管理

创新

一、新形势下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给企业注入活力。同时也将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团组织开展活动面临困难。

1、是我公司工点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开展活动集中人员困难;

2、是单位实施生产经营经济考核制,自主性增强,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经费筹集难;

3、是分配实行工效挂钩,青工利益将因参加活动而受影响。

(二)团干队伍建设面临挑战。企业实行机构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专职团干的数量减少。

(三)团组织设置不适应。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基层团组织的团青人数逐年在下降,合同工、人事代理合同工等的使用,团组织关系的归属问题等,都给团组织建设提出新课题。

(四)优化团的外部环境难度加大。

1、是团的工作时间、活动时间如何保证的问题;

2、是团的活动经费靠行政拨款能否坚持;

3、是团组织参与企业管理,发挥作用的途径问题;

4、是现行团的一系列政策如何得以落实、新的政策如何制订出台的问题。

(五)代表与维护青年利益任务更加艰巨。企业改制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开拓市场,发展生产力。但也难免会出现与青年利益相饽的情况,都需要团组织去研究、协调、解决。

二、创新企业共青团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组织建设集团化。要改变共青团工作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不断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就必须改变现行的青年工作的单一组织形式,根据生产布局的调整和团员青年的分布状况进行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最终形成青年工作的“集团式”组织网络体系。一是要改变过去仅仅依靠团组织自身力量去团结带领青年的现状,转向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各种青年社团组织为桥梁的青年工作体系,成立各级青年科技协会、青年企业管理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岗位能手协会、青年文学社等社团组织,进一步团结、吸引、凝聚各类青年人才,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二是要大力加强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大经济、法律、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在团干部培训中的比重,把团干部培养成信念坚定、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落实基层兼职团支部书记职务津贴等各种政治、生活待遇,调动兼职团干部做好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

(二)思想教育系统化。青年职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企业团组织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青年的一般特点和企业的现实需要,使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对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多方面需求。一是坚持搞好系统性的思想教育,做到长期效应与短期作用的统一。一方面要注重思想教育的长期效应,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青年,用无私奉献精神感召青年,用先进典型影响青年,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要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和青年的思想实际,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贯穿于改革的始终,着力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教育引导青年成为企业改革顺利推进的生力军。二是坚持搞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形式与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要开展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推出青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用新颖独特的教育形式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要充分发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业余团校的作用,广泛采用报告会、演讲、知识竞赛、集中培训、读书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要高度重视青年典型在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深入挖掘、精心培养、广泛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实践建功效益化。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科学管理,在分配上实施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客观上缩小了企业共青团工作的空间。这就要求团组织必须转变活动的方式方法,减少突击型、集中型、轰动型的“大”活动,树立效益观念,注重活动内涵,重视投入产出,面向基层,立足岗位,使团的实践建功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一要积极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共青团工作要把培养青年人才作为重点,帮助青年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增强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科技、掌握新技能的紧迫感和主动性。要立足岗位,大兴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热潮,通过举办岗位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操作法、开展读书求知等活动,培养大批既能胜任本职工作,又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新型青年岗位能手、技术标兵。要处理好培养基础性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关系,建立青年人才评价鉴定机制、青年人才资源储备机制和举荐青年人才的党团衔接机制,使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二要大力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团组织要大力实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带领青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不断加大共青团工作的科技含量,坚持开展青年“QC”小组等群众性的科技活动,提高企业青工的整体科技素质。三要丰富企业青年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次折射,它的核心是培养一个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企业精神。企业团组织要广泛开展青年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增强青年职工的文化品质,教育青工爱岗敬业,全面培养青年职工的健康心理和高尚的人格素质,为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服务青年多元化。为青年服务在团的建设乃至团的全部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是团的建设之本,活力之源。只有竭诚为青年服务,团组织才能更广泛地联系青年,吸引青年,最大限度地团结青年,影响青年。首先,要掌握青年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的需求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明显地实际化。各级团干部要经常地深入青年,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在改革政策出台前、实施中,广泛收集青年的意见,了解青年的愿望,把握青年的需求,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有关领导、部门进行反馈,使政策的制订、实施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其次,要拓展服务内容。青年需求的时代性、层次性和多样性,要求团组织适应青年需求的不断变化,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为青年的学习、生活、参与、维权等方面提供切实的服务。要围绕日渐兴起的青年参与问题,通过组织青年职工代表、团组织负责人参加职代会,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围绕日益突出的青年权益维护问题,发挥团组织代表维护青年利益的职能,切实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结语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中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2009年6月21日

下载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

    《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时代赋予教育创新使命,综合高考要求呼唤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是对数干年......

    创新大学教育

    学习纲要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让他们在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同......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着力提高职工素质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对企......

    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

    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攀枝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陈智案例简介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教科院1001班黄佳2010105010132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

    大学新生入党教育

    大学新生入党教育,还有培训都有些什么作用?一、注重多方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1、政治理论培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没有合格的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成......

    浅议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浅议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阶段教育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启发热情,指明如何开始。内容应该包含校情介绍与学院教育理念分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