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时代赋予教育创新使命,综合高考要求呼唤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是对数干年的“应试+科举”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拼弃。尽管经过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说孔,但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在教学中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创立了不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借鉴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教材不同性质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创新的教育资源,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二、课题的实验目标
1、明确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养成实事法语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验问题。
2、确立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全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加强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勇于探索,能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创新,教育研究,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效果。
三、实验过程
㈠实验对象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绩一般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
㈡实验内容:
1、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诱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逐步形成一套适合高中生心理和思维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2、开展STS教育实验。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联合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关心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激发创新欲望。用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及分析两部大开发,环境污染、疾病与健康等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二生物课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与设备,校园中生物基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直接的创新体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
4、高三生物复习中主要是加强综合问题的研究,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是实现知识综合化、系统化、网络化,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实验研究为主的方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同时注意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出研究报告一份,成果有论文、总结及创新教育实便资料多件。
㈣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我们首先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实验创新内容的安排。确定试点班级与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方案,形成初其数据资料。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物质基础。
2、实施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⑴实施实验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其中自变量: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固变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既是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固变量,也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相关变量,在实验中,不断排除不列于实验研究开展和影响实验信度的干扰因素,由教师在实验班中施行实验内容,作用于实验对象。
⑵测试。在每节实验课里,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试。①观察:由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主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②测量:包括达标测试,课前安排好内容,操作熟练者为达标。
在实施阶段,教师边实验、边学习、边研究、边小结,每两周举行一节观摩课,积累典型课例,丰富创新教育素材。
3、总结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汇编成果目录、积累成功实践的素材,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成果,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做好物质准备。
四、实验成果
㈠构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自学辅导模式:
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一贯是教师讲,学生听,实验课上教师讲,学生做。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探索、求知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做过的实验学生就束手无策,研究性学习更是无从下手,不会设计。为此,我们提出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时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自行学习,最后形成新技能这一自学辅导模式。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对生物不断探索的强烈欲望。
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研究的内容与主题,所采取的研究手段等构建。如“酸雨对植物的影”一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实地观测——数据分析——反馈应用的模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课采用确定目标——提出假设——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总结的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素;①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要充分;②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明确;③学生研究的层次要分明;④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框架如图:
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班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探究实践,对实验与研究性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教育生活化,生活课题化,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校园生态绿化方案设计》、《家用洗衣粉与河水污染》、《酸雨的危害调查》等。在施教过程中,综合了各学科知识,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同学生对同一课题设计方案比较分析中,优化探究方法是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好办法,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表现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为优化师生关系,实施创新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省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人获省级奖,6人获市级奖励,高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通过率100%,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㈢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通过实验和总结,我们取得了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指导学生探究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实验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丰富了教育思想,我们的教研课多次受到了市县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同仁的好评。使我校生物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发表论文5篇,校级交流刊出多篇,在2002~2003学年度高三生物三次市统考中,我校生物均分在全县完中分别列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三位教师在市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1、利用现有校内外资源条件,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具有独特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专题性研究,为我们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3、受人力限制,教师课时多,对于学生个别辅导,全面提高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有待于我们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向深入。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从教育教学模式角度看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全面调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一项重要目标,保证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模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需要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在一起,保证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做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接受者,需要和学生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一种能力,为小学语文教育综合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积极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念转变,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观念转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结构,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掌握知识为主动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能够不完全依赖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综合学习、科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启发式教育模式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小学生语文教育模式创新与模式构建
小学生语文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教育模式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需要从课程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2]。创新教育模式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自主学习、寻问探疑、互动研究、揭示规模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确保创新学习理念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自主学习和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能够积极把握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能够高效合理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教育水平。
四、总结
构建完善的小学生教育模式是其教育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当前需要在求知求新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让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其实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互动,从而能够有效的揭示学习规律,对科学有效的归纳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12-13
[2]阮尚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19-20
[3]谢主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6期.27-28
第三篇:初中英语活动课模式研究实验报告(推荐)
初中英语活动课模式研究实验报告
武平县实验中学
陈玉惠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已适应不了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英语课程标准》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开设英语活动课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大胆尝试。“英语活动课”是指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针对新教材以话题、任务为主线的编写特点,为学生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帮助,完成语言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使用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内化语言知识,生成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英语活动课还能弥补我国的大班教学体制给英语教学带来的不利因素和影响,解决课堂活动中点和面受限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对英语活动课模式的实验研究,对英语活动课的开设和课堂模式进行一些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英语活动课、教学方式、课堂模式、一、实验背景
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包括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式的合作探究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此外,目前大多数学校班生数都很大,每班五、六十人,学生活动的点和面无法达到有效的要求。为了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我校初一英语备课组进行了《英语活动课的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从2003年9月起每班根据教学活动安排,每周开设一堂英语活动课,其目的就是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积极体验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用英语做事的机会,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开设英语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构建英语知识,发展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理论依据
英语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约翰杜威(John Deway,1895---1952)是早期活动课程的倡导者。在他的著名演讲《学校与社会》里他是这样描述传统教育的:在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课桌,很少有移动的余地,学生被“固定”在那,只好坐着“静听”,被动地吸收知识。在学校里学生是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杜威描写的美国当时课堂与我国目前的课堂颇为相似。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将课本知识点、各类语法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囫囵地将知识背下来。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下来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在真实交际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不知所措的状况,无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不知道如何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根据知识建构主义的原理(MarionWilliam&RobertL.Burden外研社2001年),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建构的,而并非由他人传递的。语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令其接受现成知识,直达结果。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才学得更好。You hear, you forget.You see, you remember.You do, you understand.”。《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这本书里也写到:“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所有这些所强调的都是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的重要性。在英语活动课上,学生能通过亲身体验,在随意、轻松、自如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所以说,开设英语活动课,既能克服英语课程结构单一性的弊端,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语言的本质,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Learning English by doing it。
三、实验方式
本课题的实施时间从2003年的9月到2006年的6月,为期三年。实施对象为初一各班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英语活动课,每节活动课根据一周所学教学内容制定一个活动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学习成果的机会。模式有游戏活动、角色表演、手工制作、交际话题、户外活动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现实生活及重大节假日制定每周的话题。初一英语备课组六名成员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参与选择话题、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课的开展、评价等研究。在活动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并进行小组竞赛,对每周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每次活动内容、主题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创造型、实用性为一体。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完成各项语言学习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在英语活动课上,教师起导演、编剧、演员、观众和评委的作用,激活师生、生生互动,优化各种课堂活动。
四、实验过程(一)准备阶段
1、活动设计。统一思想、更新理念、明确目的、研究策略、整体设计活动方案是我们课题组的前期任务。课题实施之前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育里理论,领会活动课的特点和实质。认真理解活动的内涵,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教材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方案、制定任务。我们把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备课,有效整合,使活动的设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在学生中进行动员,让学生明确开设英语活动课的目的和作用及具体的任务。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在每次的活动课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可以有目的地准备和积累与活动有关的素材,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从做中学”的经验学习方式。
2、合理分组。把学生按好、中、差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四人为一小组,并对他们进行角色分工。按小组打印名单,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袋,准备记录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让好生担任小组长,并对各小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指导他们如何在活动过程中组织组员积极参与,使人人都乐于表现,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解决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使他们成为活动的骨干,以点带面,保证活动的质量。
3、材料准备。组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整体设计活动,制定主题,编写每节活动课的话题内容,及时补充相关材料,找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预测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词汇、语言表达等障碍,并把相关补充词汇、话题等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熟悉与某些话题有关的词汇及表达方式,扫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同时教会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信息的方法,为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使所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想说、会说。
(二)活动模式
活动课与普通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既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又要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则和程序,避免出现自由放任的现象,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有序。这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学期来我们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案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组织和安排,确保每节活动课的质量。活动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游戏活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游戏纳入到活动课中,就可以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推动力。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且容易操作,既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趣味性,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友谊。我们所做的游戏内容有:猜测活动(根据英语描述猜词、猜物、猜人物等);抢问抢答、快速反应(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问或答的次数多少记成绩);单词、句型、故事接龙;句子滚雪球、句子传球接力;英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故事搬家等。如在猜测活动中,我们在猜人物的游戏中,给每个学生的背上贴上人物画像或名字,让学生通过一般疑问句询问出“自己”是谁。在“故事搬家”的游戏活动中,我们给每个小组一篇故事,并把它们张贴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让小组成员分工,口头传递句子,让其中的一位同学把故事写下来,然后再互相合作把它背下来,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互讲故事。这样的一节活动课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有所收获,亲身体验了听、说、读、写各项活动,小组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课堂气氛好,寓教于乐。
2、角色表演: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日常生活用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对话可作为很好的表演题材供学生们表演,或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为课件上的对话配音。在活动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改写剧本,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达到了交际目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小品、相声、话剧、情景对话等进行表演。还可以通过现场采访、举行记者招待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交际体验。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应用、巩固,而且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解决了实际问题,获得了不少信息,从而产生了应用语言的能力。一次好的表演,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留下美好的记忆,并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动力。三年来,学生成功表演了《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项链》等著名话剧,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
3、情景交际。现实生活离不开语言,离不开交际。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的,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相连,是我们进行真实语言交际的现成素材。如交际话题“Shopping”,“Talking about friends”,“All about me”,“Eating habits”, “Festavals and celebrations”, “Food and drinks”,“People and jobs”,Making telephone calls"等。我们对每个话题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布置活动场所、准备表演的道具,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交流。如在购物训练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购买欲望,学校在做赔本“生意”,高价买进,低假卖出,使“商场”生意兴隆,气氛热烈;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或向他人了解情况,我们特意设计了一张个人信息表格,要求每位学生事先到指定班级了解与自己同座号的学生情况,并在活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4、手工制作。该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事的过程中使用英语。一般在学了相关的课后进行。如学习“Fly a kite”后,我们让学生自制风筝,并用英语标注各种颜色、名称等;学了“Business cards”后,我们让学生各自制作一张20年后的个人名片及写一张“All about me”的个人信息资料海报;学了英文书信后,让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或同学写封信,发E-mail等;学了有关购物的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营一家商店,并动手做商店标志牌,广告牌并销售“商品 ”;学了球星Michael Jorden和Ronaldo后,让他们上网收集资料,建立这两位球星的个人档案并制作海报张贴在走廊的墙上;学了 “favourite”一词后,让他们用图表的方式列出家人的兴趣、爱好,并贴在墙上大家互相交流。结合元旦、春节、圣诞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让他们制作各种贺卡等并赠送给亲人或朋友。我们在活动课开设前为每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成果。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大大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在课后还开展了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每周布置一个英语演讲话题并在全校学生中征集演讲稿,然后从来稿中选出优秀习作,在宣传栏张贴,并挑选一位学生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进行国旗下英语演讲,在期末结束时把每周的优秀习作进行排版、印刷,装订成册发给每位学生;在教室里用小黑板悬挂每日一句英语,每天由小组检查检查过关;在校园宣传栏张贴日常生活英语,并定期更新内容,布置校园英语环境;借助各种节假日举办贺卡制作比赛、课本剧创作、表演比赛;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诗、英语绕口令、新概念英语等,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经常召开各班级、各年级英语晚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水平的舞台。暑期还请了外教来校授课、交流,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语学习氛围,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
五、实验效果
三年来,通过英语活动课的开设,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有了质的变化,师生共同提高,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开设活动课后,为了更出色地完成任务,不少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地在课后用英语交谈,自编对话、短剧、小品等,以便在活动课上展示英语风采。还有不少学生为了更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经常查字典、上网、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碰到的问题,对英语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欲望。
2、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有了活动课,学生说的机会大大增加,且由于小组活动情况较多,说话的环境比较自由、宽松,即使是性格内向,生性羞怯的学生在这小环境中也会有较强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全面地发展。学生养成了大声、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良好习惯,口头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听、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发展。
3、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弘扬了人文精神。合作与竞争是实际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英语活动课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搭建了舞台。现代中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存在“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在活动课上,不少内容是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的,要求学生要有集体意识,分头行动,合作完成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种合作与竞争的环境中,学生亲身体验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氛围,形成共同分担责任、分享快乐的意识,学会理解与欣赏他人。
4、增强了知识的巩固效果,延伸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少语境,缺少有真实意义的操练,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往往靠反复抄写,操练死记硬背,学生学得很吃力且遗忘较快,而且除了英语课就几乎没有用英语的机会。增设了英语活动课后,由于增加了说的机会,优化了说的环境,加强了说的训练,学生想说、敢说、能说、有机会说,对所学的知识反复应用、灵活运用,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所以产生了良好的积极效果,形成了一种“兴趣——追求——成功——新的追求——新的成功 ”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用英语做事的活动平台;如何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要想做到课堂放得开,收得拢,讨论、表演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除了要有好的活动模式外,还需要教师们的教学艺术、人格魅力。所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H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2、Marion Williams&RobertLBurden《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
3、《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I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6、成晓光:《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
7、彭秋荣:《中学英语活动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四篇:高中生物实验报告纯净水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证明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实验原理】
植物所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NO3-)和铵(NH4+),也可以利用某
些可溶性的含氮有机物,如尿素等。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此外,氮存在于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植物激素和多种维生素(如B1,B2,B6,PP等)中。由于氮作为组成植物体中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植
物的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氮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向老叶吸收氮素,老叶出现缺绿病。严重的情况下老叶完全变黄枯死,但幼叶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花少,籽实不饱和,产量低。
【材料用具】
1.两株生长健康的黄瓜苗;
2.两种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其中A种肥料含有氮元素,B种肥料不含有氮元素,A、B两种肥料其他性质相同。
【方法步骤】
1.在相同正常自然生长条件下,向两株黄瓜苗分别长期施用上述A、B两种肥料;
2.观察一段时间后两株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
施用B种肥料的黄瓜苗的黄瓜叶片发黄,植株矮小,而施用A种肥料的黄瓜苗无此症状。
【实验结论】
氮元素为黄瓜苗的必备元素。
【思考质疑】
氮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陈奕君高一(6)班
第五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 黑板 ” 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二)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从理论流派上看,国际范围内较为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美国学者布卢姆和卡罗尔的掌握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帮助和所需额外的学习时间。对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分类,强调掌握学习的循序渐进,以新的教学模式需要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来实施,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实现现代创新教学的关键。其主要特征是形成性测验对学生开展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和矫正。
2.美国学者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把他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运用于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接受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行为模式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此外教师只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3.前苏联学者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注重构建真诚合作、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3.美国学者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ner)提出来的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相信任何人都是可教之才,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发现过程,激励内部动机,注意及时反馈。
4.德国学者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强调从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标准来选择典型的事例和关键问题,通过讲授和探讨,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 1.教育方式的转变
当前的教育改革正由封闭型教育转向为开放型教育,继承型教育转向为创新型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向为个性化教育。在此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强调多元化、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之主流。在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要注意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同时,当前终身教育和通才教育思潮蓬勃兴起,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崛起 ,迫切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汲取新知的能力,才能立足讲坛,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2.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在的许多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讲课方式墨守陈规,老师一直教,学生一直学,不管接受的效果如何。这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和学生“接受式学习”为突出特点的我国传统课堂,其教学模式始终制约和束缚着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我国创新教育的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而有效的措施。国内外教育家都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实践适合自己的创新教育模式:即在创新教育理念下,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化、课堂教学气氛生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化,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激发和全面发展起来。
一个教师,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就必须搞科研,苦练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知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处于学科的前沿。
大学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 ,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相一致,是本科教学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化措施。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1.建立课程设计的教学平台
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软硬件环境。过去,学生课程设计的多数课题为软件设计型 ,在本机上实现算法设计、分析误差、校正 „„,很少有一个实际的系统去测试;受现有实验设备或科研设备的局限,少数硬件课题只能在现有设备上做设计好的实验,很难让学生真正参与、改变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在课程设计教学中仍无法得到真正地解决。现在随着科技 的发展,大型科技教学设备相继出来,为学生进行反复性、实践性、参与性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现在实验室有很便利性的大型实验设备供同学们使用,这就增加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权威性。同时,这种软硬件教学平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地完成由学习者到实践者的转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2.创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的特征是基于实验教学过程和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的机会不是很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其中,这样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自由化,学生记忆的时间也会加长,不会出现知识到耳边这边进那边出的情况。学生获得知识及记忆知识过程中会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目的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这种探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选择或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仪器等观察现象、分析数据、获得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 比如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选择仪器和方法。这一过程就必须经过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对安装调试、实验和操作,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现象、排除实验故障、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灵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
3.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
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应当是整合以往教学模式的优点,弘扬创新精神,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现代化的课堂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自主性学习,教师成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更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从“封闭的束缚态”转变为“开放的自由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满屏灌”由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很受拘束,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不能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这样的课堂无疑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实际培养出大量的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乖孩子”。
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方面,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学生畏惧教师,害怕在教师面前犯错误,很难实现平等和友好。至于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将学生都当成科学家来培养,层层选拔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绝大多数学生无疑都成了 “陪读者”、“失败者”或称“牺牲品”。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但是这并不等于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统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
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善于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与角色扮演及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在借鉴别国经验时,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权衡。借鉴国外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方面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的态度和做法,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分析,确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那种生搬硬套,将他国教学经验囫固吞枣地直接应用于我国课堂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模式创新案例及启示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采用“小组互动竞争型”教学模式,一个unit中的关键词(key words)和语法要点(grammar focus)老师不再一一讲解,只把重要用法简单介绍一下,之后给15分钟时间准备,分组鼓励学生把所有key words一一串起来,语法要点要运用到其中,组成一个小文章,题材范式不限,只要学生敢于说出来,敢于想象,发散思维,用口语表达出来,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学生用这样方法记忆单词会更深刻,容易些。相比较,老师整堂灌的效果就不太理想,学生只是简单的记忆或者说是超短时记忆,离开了黑板马上就会忘记。“小组互动竞争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
(一)课堂气氛更活跃有趣 虽然在竞争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有压力和紧张感,但这种气氛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刺激,每个人都想赢得比赛,每个组都在抓紧时间、争分夺秒的思考讨论正确答案,使得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仅仅是做老师讲课的听众,更像是课堂上的主人,而他们也都很享受这种通过竞争主动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脱离了老师为主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很多有趣的场景,如像学生偶尔在讨论的过程中联想到的笑话和结束后学生之间轻松地聊天,还有惩罚环节学生的表演,都让英语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而这些恰恰也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尴尬紧张情绪。
(二)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很多学生都认为运用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记住所学单词和语法知识。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常常会反复出现某个知识点;也因为竞争比赛的这种形式使得学生在较有压力的情况下记忆知识,会更有效果。据调查报告显示,百分之九十二点三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快速的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而且往往比老师直接教或者是自己独立思考有更深的印象,因而记忆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为竞争是一种激发人胜负欲和表现欲的形式,且实践证明竞争的紧张压力和结果的影响会让学生对英语课堂变得更重视。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他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检验自己,增加信心,是对学习效果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对于因为对输赢的在意和不想因
为自己而影响全组成绩的意识会让他们比一般情况下更积极应对挑战,而且在竞争进行的各个阶段精神都高度集中,哪怕是老师在讲解规则和说明复习内容的时 候也不例外。所以整节课都能感受到学生们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四、结束语
创新教育背景下需要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够获取课内外的知识,还可以获得高度求知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学会分析批判地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师生努力,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不断丰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培养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有应变能力,富于创新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也为以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更多经典素材。
参考文献:
[1] 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 [J].江苏高教,2003,(4): 85125.[3]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6): 38-4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9] 王义堂,田保军.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10] 杨启亮.方法: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教学探索,2003(1).[11 ] 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4):123.[12 ] 张一云,曾远文,林理彬.开设“学术研究”课的认识与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38240.[13 ] 王凤仙.谈 《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14] 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15]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第六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 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