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让我感受到作为文革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邓小平,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辉显著的业绩、卓越深远的才略、坦荡开阔的胸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称颂的。毛毛通过本书展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为曲折动荡的10年,展示了中国人民纠正谬误向真理迈进的历史过程,她在书中向人们讲述了邓小平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讲述他如何凭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凭借政治家的经验和胆略去战胜困难,并顽强不屈地追求真理的真实故事。
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他文革中较为快乐的时期,在这里,虽然是文革时期,但却并没有像北京、上海闹得那么的“热烈”,加之又有毛泽东、周恩来的特别关照及江西的地方领导同志对他的尊敬与拥护,虽是在劳动改造,但活儿却很轻松,可以当作劳动锻炼,为以后的再一次复出作出了身体上的准备,在这里邓小平真切地看到了真理与谬误的鲜明对照,清楚地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看清楚的许多问题,开始熟悉到必须解除禁锢、彻底地解放思想,开始思考如何去开创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
正是有了这样痛切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样深刻的思考,中国和中国人民才能够走上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们习惯于把在江西劳动改造时那条由邓小平在红沙石地上踏出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并作为邓小平进行思考的象征。邓小平在江西被监管劳动期间,给毛主席、汪东兴一共写了9封信,保持同党中央的联系,谈家事,作政治表态,并强调希望出来工作的意愿。林彪事件发生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对促成他的复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在信中谈到了自己对林彪的一些看法,揭发并批判了林彪在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和阴谋伎俩。同时,还有力地揭露了林彪假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之名,行“打着红旗反红旗”,准备夺权之实的反动本质、、、、、、他向毛泽东表示感谢,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出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他第二次复出时,“文革”尚未结束,但他仍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系列整顿,旨在“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他这样做,不是心血来潮逞一时之强,而是治国主张、治国方略的必然行动。
然而,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时代的“潮流”。“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邓小平是一个沉默寡言而深思熟虑的人,当他决定全面整顿时,他难道没想过,他所做的一切,极有可能再次置他本人于政治的深渊吗?作为一个父亲,他难道没想过,一旦他再次倒台,他的子女不会再度遭难吗?况且,在“批邓”刚开始的时候,他是有机会作一些违心的检讨,以求在苟且中保全家庭的,但邓小平深知,就算再一次被打倒,他也要进行改革,复出的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时日已经不多了,更主要是因为他从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当然,他的整顿,不可能为当时的“文革”路线所容,他终于再度被打倒了。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由于林彪和“中央文革”要彻底打倒邓小平,毛泽东对于他们的态度,不得不有所迁就。这是因为“文革”是采取一系列超越常规常理的做法,因为毛泽东
说,“文化大革命”要由“天下大乱”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方式去夺取社会权力和触及“人的灵魂”的“政治大革命”和“灵魂深处闹革命”,这一些势必引起许多人的怀疑、抵制和反对。
毛泽东为何文革一开始就要打倒邓小平﹐后来又起用他﹐再后又忽然将他打倒﹖此点书中记述颇详。作者指出﹐毛泽东一直将邓小平与刘少奇区别对待﹐不正式成立“邓小平专案组”﹔再一次倒邓时﹐仍坚持保留其党籍。主要原因是﹐毛既欣赏邓的工作能力﹐但又在对文革的评价问题上与邓有心病﹐担心邓翻案。之前,邓小平有对毛泽东保证过,复出后绝不会翻文革的旧账,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对于毛泽东,他从心底里发出最崇高的敬意,对这位老大哥一直从心底里的佩服,直至毛泽东去世之后,邓小平还是对毛泽东一生的功与过作出了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在这里,足可看出伟人的胸襟!
读完此书,让我深有所感,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怎样做人,非凡是为政者,亦即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应该怎样修身养性,怎样富国安民,是千百年来史学家们从无数成功者、失败者的人生轨迹中探赜索隐的热门话题。而邓小平的一生,非凡是在文革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正是一位被人民所认可的优秀执政者所应当具有的。邓小平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位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优秀领导人,面对“文革”这样的逆境与险境,他从容镇定、坚韧不拔,耐心地等待时机复出。假如没有他,没有了他的文革经历,中国的历史进程将会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踌躇前进,就没有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腾飞!
邓小平,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5
第二篇: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书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课程:
摘要: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记叙了邓小平及家人在文革十年间的经历,本文将根据书中的描述,浅析邓小平在文革时期的经历,谈谈邓小平与家人的亲情,并阐述作者从邓小平的为人处事中得到的启发。关键字:邓小平;文革;
一 绪论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展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为曲折动荡的10年,展示了中国人民纠正谬误向真理迈进的历史过程,作者毛毛在书中向人们讲述了邓小平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讲述他如何凭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冷静的头脑卓越的胆识去战胜困难,并顽强不屈地追求真理的真实故事。另外,面对文革带来的不幸,邓家人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共渡难关,表现出的中国式家庭的温暖与乐观,也是本书的重头戏。
二 文革时期的邓小平
文革期间,邓小平几乎都是过着“囚禁”的生活。但是,邓小平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吃饭、工作、睡觉、看书、关注时事,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长期坚持这些良好的习惯。这可能是一个细节,却能反映很多问题。或许是邓小平沉着冷静的性格使他处变不惊,又或许,是他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卓越的智慧使然。邓小平很有远见,他明白该如何去做。无论是在中南海、江西,还是回到北京再次被打倒时,他始终理智对待,不去做无谓的斗争。但是,对待自己能够争取的事情,比如重新为国家工作的机会,子女的切身问题,他从没有放弃过争取。据子女回忆,那一时期的邓小平很沉默,眉头紧锁,但他并没有什么都没做,他在思考,思考国家和人民的出路。在江西改造期间被他踏出的小道,便是他思考的足迹。
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到恢复。当时文革尚未结束,四人帮仍在翻云覆雨,任何违背文革的举措都有可能招致再次被打倒的危险。邓小平也清醒地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决定大举开展整顿工作,因为这是他经过深刻的思考得到救国之路。他深爱着国家和人民,不能容忍祖国多处在**之中一天,他也深知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不去抓住,机会只可能转瞬即逝,所以就算再一次被打倒,邓小平也要进行改革。
事实上,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8年的囚禁生活为邓小平积蓄了力量,积蓄了能够带领中国走上正确道路的力量。1975年邓小平开始整顿,他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整顿方案。他发现在国民经济存在的繁杂问题中,铁路问题最为重要和严重,所以首先对铁路进行了整顿。在整顿铁路的过程中,首先要整顿的又是问题最多的徐州。铁路整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随后,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全面展开,有效地对文革时期的混乱局面起到控制,工业生产恢复并呈现良好地发展态势。
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一点。据书中的描述和记载,毛泽东从文革一开始就打倒邓小平,后又起用他,在后又将他打倒。毛泽东如此反复地对待邓小平,作者指出是因为,毛泽东一方面看重邓小平的才干,另一方面却又在对待文革的评价问题上对邓小平不放心。邓小平曾向毛泽东保证过,复出后不再翻文革的旧账,事实上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尽管毛泽东在晚年犯下了文革的错误,给邓小平和家人带来痛苦,但邓小平仍对毛泽东存有崇高的敬意,在毛泽东去世后,仍对他的功过是非有着公正而科学的评价,单从这点,便可看出邓小平开阔的胸襟和伟人的风范。
三 邓小平与家人
患难之中见真情,面对文革的磨难,邓小平一家人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温情也让人印象深刻。在文革期间有许多家庭,家庭成员相互揭露,彼此反目,但邓小平一家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支持相互温暖战胜困难。家庭的温暖可以说是帮助邓小平度过文革十年的坚强后盾。
文革开始,邓小平的子女就与父母分离,1967年前后邓家的较大孩子邓朴方和邓林已经20多岁,因父亲的牵连,被批斗的最多。邓飞和毛毛都还小。邓家夫妇缩衣节食,想尽办法为孩子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书中有个细节很让人难忘,说的是邓小平和卓琳被囚禁在中南海,而子女们在外艰难度日时,卓琳想着各种借口多要些钱给子女们。“她一会儿说冬天到了该买棉衣了,一会儿说被子没带够要买被子了,一会儿说男孩子能吃粮票不够了,每月总是想尽办法,变着法子,不管钱还是粮票,能多加一点算一点”。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卓琳对子女不尽的牵挂。邓朴方是邓小平的大儿子,他在被囚禁时被逼跳楼,导致胸部以下失去知觉,高位截瘫终身残疾。邓家人面对这一不幸,不去责怪谁,而是仍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想对策想办法为邓朴方医治。很少写信的邓小平,为了儿子,一次又一次的写信请求帮助。甚至在后来,邓朴方被送到江西,由邓小平等三位年长者照顾。而被迫分离的邓家人每有机会总会聚到一起,父母将收藏已久的好吃的拿给孩子们吃,孩子们讲外面发生的事情给与世隔绝的父母听,一家心从来不分离,纵使这十年间政治变化再大,邓家的家庭温暖始终不变。
也正是这本书对邓小平家庭生活的描写,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邓小平。曾经我了解的邓小平是一代伟人,对他可亲可敬的一面略知一二。而这本书却让邓小平的形象更为生动而鲜明了,他不光是一位伟人,在生活中也是充满了温情与爱心的,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邓小平很爱家里的小孩子,书中有个情节令人难忘:邓小平夫妇一次被“软禁”,他们想到明天是孙子的生日,便托人送来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小萌子明天生日,给他一点水果和两个罐头,两个瓶子留给他玩,还有糖一大块。不要调皮,和眠眠姐姐两人分。给小胖子一个大苹果。”这样点点滴滴的细节,在文中比比皆是,让人觉得邓小平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样近,在伟大的光环的背后,也有其充满温情与爱的一面。
邓小平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忽视,他在家庭中并不多言,不给孩子强加要求,说的道理也是格外朴实的,更多的是以身作则,用严而律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也正是因为这样良好的家教吧,邓小平的子女日后分别在各行各业都做出一番成就。古人有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所有的领导人在运筹帷幄的同时也能做到齐家修身,而邓小平都做到了,在大处和小处都展现出人格魅力,这也是他广受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四 思考与感悟
邓小平在文革时期的经历,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境是很有启迪意义的。在文革十年,邓小平作为原先的国家领导人,开国的功臣被打倒,从高位跌落只能在工厂做工,年逾七十却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那时的他是要忍受多大的冤屈与辛酸,但他没有消沉,而是从容冷静,荣辱不惊。即使在低落的境况他中仍能看清形势,不忘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取下的诺言,一刻不停地思考国家的出路,争取复出的机会。没有人生来就是伟人,也没有人能一直得到公正对待,真正可怕的不是被别人打到,而是放弃自己。即使身体被囚禁,思想的火花仍可以绽放,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寻到希望。邓小平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是明事理的智者。邓小平的经历也让我思考如何为人。邓小平虽为国家领导,终其一生,说话却始终是朴实诚恳的,做事始终是为国为民勤勤恳恳的。他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曾说过“我没有辜负这几年,做了应该做的事,做了好事,这辈子可以了。”这样朴实的话语让人感动。反观当下一些领导,无法放平心态,神态是目中无人的,语气是颐指气使的,他们缺少的是一种修养。手腕,才干能让人坐上高位,内在的素养才能让人坐得稳。作为领导人不光要有政治才能与谋略,也要修身养性,保持平常心,不高傲不焦躁,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邓小平就是最好的写照。
另外,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在家庭中,邓小平是个很好的家庭成员,他照顾并无血缘关系的后母,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以身作则教育子女,陪孙儿玩耍。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平凡的父亲,何种角色他都能扮演好,这和他平和的心态,温情的性格有关,也是他智慧的另一体现。一些人有权有势了就嫌弃丑妻老母,但他们忘记了权势终归是身外之物,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失去,而亲情却可以是长久而温暖一生的。邓小平珍惜他的家人,也正是家庭的温暖,使他从琼楼高处跌落时,获得一个软柔的托举。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我再次认识邓小平。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的贡献;是一位好父亲,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和给予他们乐观的力量;也是后人的榜样,给当代人带来启迪,树立起精神楷模。而他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也会永远铭记。
第三篇:《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十年文革,其影响之深、涉及之广、破坏之大,广为人知。但其中的艰辛与沉痛,却并非我们这些生于平稳年代的学生所能体会的。作为文革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邓小平,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辉显著的业绩、卓越深远的才略、坦荡开阔的胸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称颂的。阅读了《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后,受益非浅。书中讲述了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的经历,在中南海被软禁三年,大儿子被逼得跳楼,高位截瘫终身残疾,他作为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还要为儿子翻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文革时在江西剩饭也得吃,说来他对毛泽东也是有刻骨仇恨的,但他写信给毛泽东表示对毛的衷情拥护并希望能有机会出来工作报效他,还保证永不翻案。当毛泽东放虎归山之后他又系统的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为毛泽东所不容又一次被打倒。这些人所共知的事,正显出了邓小平的伟人风范。
前贤以正身为揽权之本。世事难尽如人意,人生在世,挫折在所难免。守正道,挫折成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就大事前不可少的训练。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记载了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而邓小平之所以能三次复出,这和他的严于律己、为人厚道、办事公正、顾全大局是分不开的。一个领导人以正立身,就永远立于人民群众这个大地母亲身上,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就会倒而复起,虽败犹荣。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劫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不过,虽然“文革”结束已有20多年,但是,每一个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岁月渐渐流逝,光阴一去不复返,但那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情感的烙印,却永远不会消失。十年“文革”,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其特殊的一页,也是足以让千秋万世去研究去回味的一个年代。十年“文革”,是发展到极端的错误的爆发性的大宣泄,是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客观发展阶段。“文革”所留下来的,不只是沉痛和创伤,更有可以思考可以以兹为戒为鉴的重要历史教训。虽然在“文革”10年中,国家之损失、党之损失、人民之损失巨大而惨痛,但是,它的谬误给人们留下的教训和警示,却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认为,如果没有“文革”这个惨痛的教训,那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特别是我们的党,可能还不会轻易地从迷雾中走出,可能还不会痛下改革的决心,可能还要在另一种形式的探索中走更加漫长的道路。
人们都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进程。而邓小平之所以开创这一全新的历程,与国家、人民和党在“文革”中所取得的教训密切相关,与他个人在“文革”中的经历和思考密切相关。正是在“文革”中,邓小平和广大干部群众,真切地看到了真理与谬误的鲜明对照,真切地看到了以前所没有看清楚的许多问题,开始认识到必须解除禁锢、彻底解放思想,开始思考如何去开创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文革”中,邓小平在思考,每一个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正是有了这样痛切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样深刻的思考,中国和中国人民才能够走上全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们习惯于把在江西时那条由邓小平在红沙石地上踏出的小路,称为“邓小平小道”,并作为邓小平进行思索的象征。其实,邓小平对历史、对现实和对未来的思索,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这种思索,毕其七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始终不辍。在“文革”以前和以后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文革”的实践中,邓小平的确可以说思索得很多很多。通过这些实践和思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他再次复出后,他和他的战友们,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个探索,不是轻松容易的,但却是成功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怎样做人,特别是为政者,亦即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应该怎样修身养性,怎样富国安民,是千百年来史学家们从无数成功者、失败者的人生轨迹中探赜索隐的热门话题。而邓小平的一生,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不正是一位被人民所认可的优秀执政者所应当具有的吗?一个执政者被人民认可,是需要证明自己的,而有时候,这种证明的代价就是牺牲。邓小平在80年代初会见外宾时曾说,“文革”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候,也许,他最深重的痛苦,就在于身处自己打下的天下,却难以做到家庭与主义、慈父与政治家两全吧。转眼间,邓小平离开我们已有七年多了,但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豁达而自信的笑容,始终印刻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邓小平无疑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位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优秀领导人,如果没有他,或许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快捷。
第四篇: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
—小平,您好
经济0903 项雪丹 0904200324
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里面记载了一位女儿对“文革”时期父亲客观的看法及评价,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以前我们认为可亲可爱的老人之外一个对文革期间做出了不可磨灭功绩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那些惨痛的经历。没有邓小平在文革期间的的摸索,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他在被批判期间说过一句话让我深深的记住了,他说 “我的最大的希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的党员。”是他让中国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在文革初始,在一次会议上被要求做检查,说他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面对报刊的点名,面对对他的种种打击,污蔑,甚至造谣中伤。邓小平沉默,但是有谁知道他内心有多挣扎,也许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早就练就无畏无惧,也许因为在他六十多年的历程中,早已有过不同寻常的坎坷磨砺,所以面对非常局面,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他虽不可能无思无虑,却仍以沉默待之。
邓蓉当时还是一个10多岁的孩子,面对始料不及的抄家,父母被隔离,兄弟姐妹被关禁闭,他们不理解,他们愤怒,但是他们从他们的父亲身上或多或少得到一点冷静的力量。邓蓉说虽然父亲从来坚强,从来遇险不惊,从来不喜怒于色。但是,与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分别,或许从此再也不能相见。对于他来说这是最大的伤害,政治上的遭遇再险恶也打不到他,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是他最难接受的。中南海被软禁三年,大儿子被逼得跳楼,高位截瘫终身残疾,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全家人紧紧依靠在一起。用信任和和亲情相互安慰和支持,以获得心灵上的镇定。但这仅仅是第一次被打倒,更大的苦难还在后面。
邓小平同志第二次被打倒又再复出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他是非常被动地被卷入这场运动的,没有思想准备。面对造反派的诬蔑、不实之词和批斗,他不可能心情平静。但面对这样的险境和逆境,他从容镇定,坚韧地等待时机。他没有放弃,他相信有一天他会回到党为党工作。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坚持下去,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在江西时,在那个院子里,他们经历了多少个日日月月与外面世界隔绝的日子。养鸡,种菜,劈柴,去工厂工作,所有这一些,成了恶劣环境中的一些可以寻找的乐趣。“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活和政治上的磨砺之后,他们明白,幸福只能自己寻找,自己去争取。困难和忧伤,要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去克服。乐观主义在逆境中更要保持”。这些话,也给了我在精神上很大的鼓励。
在被打倒期间,他为一个70岁的老人每天还要为瘫痪的儿子翻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文革时在江西剩饭也得吃,他也不是没有恨的,但他写信给毛泽东表示对毛的衷情拥护并希望能有机会出来工作报效他,还保证永不翻案。但他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问题,他更多是关注党和国家的命运。他坚持学习、读书、听广播,思考国家大事。他对问题的判断、对国际问题的阐述非常精辟,受到毛主席的赏识和肯定。
他在写自述时说:“我的最大的希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的党员”,党籍,在有些人的眼中可能不过是政治的风向标,但在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心中,则是高于生命。作为一个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从来没有因一时冤屈二丧失信心,从来没有失去过希望,从来没有放弃过可以争取复出的机会。
在照顾好家里人和努力工作的同时,邓小平同志给毛主席和汪东兴大约写了九次信,做政治表态、谈家里情况,他一再强调表示要出来工作。特别是“林彪事件”后,小平同志的这几封信起了很大作用,这对促成他后来再次复出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作当毛泽东放虎归山之后他又系统的否定文化大革命,这为毛泽东所不容又一次被打倒。这些人所共知的事,正
显出了邓小平的伟人风范。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对各种事的处理,体现了他在人生波澜起伏的过程中的智慧和他的远见卓识
十年文化大革命,有党的多少老干部受尽了折磨和打击。十年中,刘少奇,重病在身,受尽折磨,最后遭到遣送,惨死河南开封。而周恩来,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忠诚的共产党员,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带着无限的忧伤和悲哀离开了人世,他在最后的时间还在为党解救一大批的老干部,不肯停下来只为了可以挽救中国更多。毛泽东也在他的理想和现实相互矛盾的情况下,带着无尽的无奈和迷茫离开了世间。“文革”,十年之间就见证了这么多人世的变迁。还有更多更多的党的领导人他们妻离子散,这些我们敬重的党的领导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不可以说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有一个邓小平,他解救了中国。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十年文革,其影响之深、涉及之广、破坏之大,广为人知。但其中的艰辛与沉痛,却并非我们这些生于平稳年代的学生所能体会的。作为文革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辉显著的业绩、卓越深远的才略、坦荡开阔的胸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与称颂的。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灾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十年“文革”,是发展到极端的错误的爆发性的大宣泄,是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客观发展阶段。“文革”所留下来的,不只是沉痛和创伤,更有可以思考可以以兹为戒为鉴的重要历史教训。
邓小平的复出,是民望所归,是对中国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的复出。邓小平的复出之路是艰辛的,所有人都不会懂。他还要担任着复兴中华的责任,收拾文革留下来的创伤。他对历史、对现实和对未来的思索,贯穿着他的整个一生。这种思索,毕其七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始终不辍。在“文革”以前和以后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文革”的实践中,邓小平的确可以说思索得很多很多。通过这些实践和思索,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他再次复出后,他和他的战友们,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个探索,不是轻松容易的,但却是成功的。
邓小平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凡人之家。他是一个孝顺儿子,老继母在他家里度过幸福一生;他又是一个温和的父亲,愿意每顿和儿女们一同进餐;会饶有耐心地守着炉火一块一块为孙子烘烤尿布。他和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融和。正是这一切,使他从琼楼高处跌落时,获得一个软柔的托举。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
在邓小平的品格里,继承了中华民族先贤古哲的一切优秀精神因子。刻苦、奋进、豁达、乐观、无私、刚正、忍耐,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他在政治失意时,也不曾染上消沉、出世、淡泊。每一次政治上的重新起飞,都能以一种持续的连贯性,启动中国政治停滞的车轮。这很容易使人想到对马克思的那些评价:他的大脑就像一艘升火待发的轮船,随时准备开往他要去的目的地。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爸爸,我们想念你”让我深深的感动了,还有什么比这句话还能让一个父亲感动呢?邓朴方,他记得父亲邓小平有一次曾经对他说,“我没有辜负这几年,做了应该做的事,做了好事,这辈子可以了”。这样朴实的话比所有华丽的语言来的实在,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邓小平,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他对中国的贡献;一位好父亲,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和给予他们乐观的力量。他慈祥,可敬可佩。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永远铭记。
第五篇:历史书籍读后感《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读书报告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里面记载了一位女儿对“文革”时期父亲客观的看法及评价,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以前我们认为可亲可爱的老人之外一个对文革期间做出了不可磨灭功绩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那些惨痛的经历。没有邓小平在文革期间的的摸索,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他在被批判期间说过一句话让我深深的记住了,他说“我的最大的希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的党员.”是他让中国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爸爸,我们想念你”让我深深的感动了,还有什么比这句话还能让一个父亲感动呢?邓朴方,他记得父亲邓小平有一次曾经对他说,“我没有辜负这几年,做了应该做的事,做了好事,这辈子可以了”。这样朴实的话比所有华丽的语言来的实在,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这位爸爸在文革初始的一次会议上被要求做检查,说他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面对报刊的点名,面对对他的种种打击,污蔑,甚至造谣中伤。邓小平沉默,但是有谁知道他内心有多挣扎,也许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早就练就无畏无惧,也许因为在他十多年的历程中,早已有过不同寻常的坎坷磨砺,所以面对非常局面,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他虽不可能无思无虑,却仍以沉默待之并提出改革开放。
“邓小平时代’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关键性时代。可以这样说,邓
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失败,则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如果邓小平政策成功,则中国在21世纪或者真的可以一洗百年来的耻辱,在世界上扬眉吐气。因此,就某一程度上说,了解邓小平的时代,了解他的政策及问题之所在,亦可以说是了解中国前途及中国人命运的一把钥匙”。邓小平是中国的哑巴钥匙,他开启了中国繁荣、富强之门。他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经济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上,提出党政分开;军队建设上,创建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文化上,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
邓小平,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提到邓小平,无人不竖起大拇指,无人不感叹他的丰功伟绩。如今,当我们唱着“走进新时代”时,头脑中闪现的是邓小平,是他的奉献,才让我们跨进了新时代的大门,才让我们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屹立与世界之林。邓小平的一生是慢慢曲折的,也是一生光辉伟大的。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之路是坎坷的,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七十多年,经历了三起三落,但是他没有屈服,勇敢的站起来了,并一次比一次勇敢,西方媒体称他为“打不倒的小个子”,正因为他的不屈服,才成就了他灿烂辉煌的一生。他的人生历程给人们留下了一部厚重的二十世纪历史教科书。
在我心中邓小平带给了我很多震撼,邓小平他信心坚定。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胜利前景。他意志顽强,坚韧不拔。从一开始“远渡重洋,勤工俭学”靠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度过的艰难求
学生活,到长征时的危难,中央苏区蒙难含冤,以及三落三起,一直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坚持信念,坚持对问题的思考,对未来充满希望。当重回岗位后,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他思想敏锐,高瞻远瞩。在启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之前,邓小平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这“中国额老头子”(邓小平会见英女王时自称)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洞察秋毫,抓住了时代的主题,使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正是这种敏锐,使他把预见性与创造性联系起来,成为跨越时代的世纪伟人。他求真务实,不作空谈。正因这种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风格,造就了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构想:调整了中日、中美、中苏的关系,成功地使中国获得更好的周边环境;坚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的经济方针。
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带给我除了震撼,还有一份感动。他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八十年代,中国及至整个国际社会一致认定,邓小平是中国的领导人,这不是来自他的职务,而是来自他的权威。这权威来自他的经历,领导才能,以及他作为一个决策者、发言人、设计师所得的成就。在党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邓小平走进大厅,他没有做任何的发言,也没有呆很久,但代表们热烈的掌声说明人们对这位总设计师的热爱,代表们将永远想念他,因为代表们知道,有许多人帮助邓小平设计中国现代化,邓小平“只不过把他们概括起来,提出方针”,但邓小平,一直是中国现代化最最主要的推动者。
邓小平不是完美无缺的,他和常人一样具备了缺点和错误,但这
并不是最重要的,维纳斯很美,但少了胳臂,可这无损于她的美,我对邓小平的认识也一样,他的错误无损他的光辉形象,我依然深深的敬仰着这位伟人,他的英名,理论,伟绩,风范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邓小平,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他对中国的贡献;一位好父亲,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和给予他们乐观的力量。他慈祥,可敬可佩。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永远铭记。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繁荣、稳定的生活时代,我会永远的记得邓小平这位爱国、爱人民以及坚强、无私奉献的伟人。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牢记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这一思想,不断用实践来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在生活中会不断的要求自己,要像邓小平学习,用他的思想指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