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0: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

第一篇: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

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

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一期)

时间: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上午11时; 地点:斗门区政府2号楼会议室;

主 持 人:唐成伟(市建设局副局长,领导小组副组长); 参加人员:潘民生(市城管委办公室副主任),陈家平(斗门区副区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党绍民(斗门区区长助理,领导小组成员),王琼(市城管委办公室),孙飞、王卓(市建设局),李炼忠、甘文立(市国土局斗门分局),夏炳华(市规划局斗门分局),王冠海、丁相从、秦晓春、乔国强(市市容环卫处),李哲、邝丹彤、肖季秋、黄建华、吴培华(斗门区建设局),陈海远、谭朝晖(斗门区环保局),梁翠乔、李翊翎(斗门镇政府),周炳权(斗门区环卫所)。

2007年3月14日上午9︰30分,由市建设局唐成伟副局长和市城管委办公室副主任潘民生带领市建设局、市城管委办公室、市市容环卫处有关工作人员,会同斗门区政府副区长陈家平及斗门区有关职能部门,前往茶冷迳垃圾填埋场

现场踏勘后,在斗门区政府2号楼会议室,召开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问题,现纪要如下:

一、为顺利开展前期建设的各项工作,决定成立“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筹办办公室”,地点设在斗门区建设局,由斗门区建设局安排2-3人专门负责日常工作,市市容环卫处安排一名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协助筹建办开展工作。

二、成立“筹建办公室”后,由其负责雕刻公章、申请设立专用资金账户,并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负责资金的管理。

三、由斗门区政府先借出30-50万元,作为“筹建办公室”的启动资金,待茶冷迳垃圾填埋场项目立项获得批准取得市级专项资金后返还。日常工作使用资金1万元以内(含1万元)的,由斗门区分管副区长负责审批,超过1万元的由市建设局局长或分管局长审批。

四、筹建工作开展后,所有的申报工作要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并按规定上报省建设厅。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争取能够采用项目的立项申报在市审批后报省备案的方式完成。

五、筹建办公室成立后,应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负责代理筹建办公室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场地勘察、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和建设后的招标工

作;该项工程属于我市重大项目,所有招标工作须经市招标办进行公开招标。

六、国土部门负责对征地范围内的现状进行拍照存档,取得公证后将该资料作为征地前场地现状档案。

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

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建设局代章)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茶冷迳垃圾填埋场 领导小组 会议纪要 抄送:市城管委,斗门区委,斗门区政府。

珠海市建设局办公室2007年3月29日印发

第二篇: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9]151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5]192号)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前言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05]19号)的要求,在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的基础上,由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贯彻节约土地、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和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技术政策,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备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对近几年我国已经完成和正在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编制组广泛征求了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与设备、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自建设应严格执行。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邮政编码:100029),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研究所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北京高能垫衬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环境集团 宁波市鄞州区绿州能源有限公司

主要参编人员:徐文龙 王敬民 陈海滨 杨宏毅 刘涛 吴文伟 徐海云 林泉 邵军 翟力新 夏小洪 姚兆祥 甄胜利 康振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区域、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原则,在各省、市(或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等有关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并应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不断的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采用成熟的、适用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以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水平。

第八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并考虑合理的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结合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并完善配套工程。中、小城市应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第十一条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入口、生活垃圾产生量,考虑发展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见表1。

表1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第十二条 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填埋库区应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库容及相应的使用年限应根据填埋量、场址条件综合确定。

第十三条 填埋场建设项目由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包括:场区道路,场地平整,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及收集处理或利用,水土保持,计量设施,绿化隔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环境监测设施,填埋作业机械设备等。

二、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码头)、机械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冲洗和洒水、备料场、应急等设施。

三、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地磅房及门房、锅炉房、仓库等;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

第三章 选址

第十四条 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及相关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十五条 填埋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第十六条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库区容量,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

三、交通方便,运距合理;

四、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

五、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

六、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具体环境保护距离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确定;

七、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八、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场址所做出的要求。

选址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场址初选。根据区域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和工程与水文地质、实地踏勘确定3个或3个以上的候选场址。

二、场址推荐。对候选场址进行初勘,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植被、水文、气象、供电、给排水、交通运输、覆盖土源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并征求当地政府和民众意见,推荐2个或2个以上的预选场址。

三、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图测量、详细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第四章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

第一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

第十七条 填埋场场底基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纵横坡度。

第十八条 填埋场场底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可采用天然黏土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措施。防渗系统结构应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九条 填埋场底部应铺设渗沥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并且宜设置长久有效的疏通设施。渗沥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包括导流层、导流盲沟、渗沥液收集导排管道、集水井、泵房等,盲沟和管道应以一定坡度坡向集水井。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必须能耐渗沥液的腐蚀。

第二十条 填埋场应设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应有足够容量,其容量应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设计,并应作封闭处理。渗沥液处理设施的建设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十一条 填埋场应设置独立的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按照50年一遇、100年校核设计。地下水导排系统应做到及时排导,防止地下水对地基和防渗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排水能力应与地下水产生量相匹配。

第二十二条 填埋场的防洪标准应按照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考虑,遵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符。

第二十三条 填埋场场内的运输道路根据其功能、使用年限和交通运输量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临时性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均应满足填埋作业、维护、管理、生活和其他辅助工作的要求。

道路设计标准应满足交通量、车载负荷及使用年限要求。场内永久性道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要求,其他道路应根据使用功能符合有关的国家现行的道路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二十四条 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应根据填埋场库容、建设规模、生活垃圾成分、产气速率、产气量和用途等确定。设计填埋量大于2.5Mt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20m的填埋场,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小于上述规模的填埋场,应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

第二十五条 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周围宜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

第二十六条 填埋场应设置环境监测井。监测井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 填埋场必须设置计量设施和车辆冲洗设施。

第二十八条 填埋场在作业过程中应进行临时覆盖,终场后应进行封场处理、土地再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具体内容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的要求。

第二节 卫生填埋作业

第二十九条 卫生填埋应根据作业计划确定工程相关设备,采用单元作业法进行填埋作业,作业工序为卸车、推铺、压实、覆盖。

第三十条 填埋场作业区应设置和道路相连接的卸车平台。道路和卸车平台应满足运输量和车载量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填埋作业过程中,随着垃圾堆体高程的变化,应根据需要在相应的高程上设置阶段性的填埋气体和边坡渗沥液导排设施。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垂直导气和水平导气相结合的系统。

渗沥液导排设施应与边坡导排系统相结合。

第三节 卫生填埋工艺设备

第三十二条 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应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情况配备,参照表2选用。

表2填埋场工艺设备选用表(台)

第三十三条 填埋场覆盖应尽可能使用覆盖土的替代材料。运输车需按覆盖方式、覆盖材料种类、运输距离、垃圾填埋量等配备。

第三十四条 垃圾进场后需要进行二次倒运时,应配备足够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应设置倒运场地。

第五章 配套工程与设备

第三十五条 填埋场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配置标准应以满足填埋场安全作业和有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为原则。

第三十六条 Ⅰ、Ⅱ、Ⅲ类填埋场应设置环境监测室,配备垃圾、渗沥液、填埋气体、填埋场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指标的化验分析仪器和监测设备。Ⅳ类填埋场可不设置监测室。

第三十七条 填埋场内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中间宜用绿化隔离带隔离,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不小于8m。

第三十八条 填埋场供电电源应由当地电网供给,负荷等级应采用二级,全场防雷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等有关规定设置防雷与接地装置。

第三十九条 填埋场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3的要求。

第四十条 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场区消防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填埋场机械设备维修宜实行社会化服务,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相应的设备维修设施。

第四十二条 填埋场的外部道路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要求。

第四十三条 填埋场通信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各生产岗位之间的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的需要;填埋场监控设施宜满足垃圾人口及重要作业区域的需要。

第四十四条 填埋场专用道路两侧应绿化,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

第四十五条 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的要求。

第四十六条 填埋场污水的排放,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的标准要求。

应对填埋气体进行定期监测,填埋区严禁设置封闭式的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内的甲烷含量严禁超过1.25%(体积百分比),而且必须设有排风系统、灭火系统、自动安全报警系统和防爆措施。

填埋场臭气的控制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 填埋场环境监测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应配置相应测试设备。

第四十八条 填埋场应有灭蝇、灭鼠、防尘和除臭措施。

第四十九条 填埋场的安全、卫生措施应符合《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等文件和标准的要求。

第五十条 填埋场区内应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牌或标记。

第五十一条 填埋场内机电设备所产生的噪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规定时,应采取减震措施或隔声、防噪措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

第五十二条 填埋场建设的总平面应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建设用地应遵守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的需求。填埋场的总库容应满足其使用寿命10年以上的垃圾容量;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应填埋10m3以上垃圾。

第五十三条 填埋场建筑标准,应贯彻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填埋场规模、服务年限、建筑物用途、建筑场地条件等的需要确定。

第五十四条 填埋场构筑物与附属建筑物应按工艺要求与使用年限,结合当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第五十五条 填埋场的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条件下宜集中布置。各类填埋场建筑面积指标不宜超过表3所列指标。

表3填埋场建筑面积指标表(m2)

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下限。

第八章 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

第五十六条 填埋场运营机构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

劳动定员应按照定岗定员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和经营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

第五十七条 填埋场工作制度,宜采用一班或二班制。

第五十八条 填埋场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类填埋场的劳动定员可参照表4选用。辅助生产人员可根据当地的社会化协作条件,逐步由社会化服务系统解决。

表4填埋场劳动定员(人)

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下限。

第九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十九条 填埋场的工程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评估或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及价格变化的情况,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调整后使用。

第六十条 填埋场每立方米库容投资估算指标可按照15-30元/m3控制。建设规模大的可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可取上限;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结构的填埋场可取上限。

第六十一条 各类填埋场建设工期可按表5规定选取。

表5填埋场建设工期(月)

注:1表中所列工期以破土动工统计,不包括非正常停工。

2填埋场应分期建设,分期建设的工期宜参照本表确定。

第六十二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进行经济评价。

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件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条文说明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条明确了制定本建设标准的目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近10年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相关的建设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标准及规范的发布及修订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等,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有必要对2001年发布施行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进行修订。本建设标准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法规、方针、政策指导下,总结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并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而修订的。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依据有关规定由国家建设和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发布的为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中有关政策、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宏观要求的文件。对建设项目在技术、经济、管理上起宏观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实用性。建设标准的作用是使项目的决策等建设前期工作有所遵循,为项目建设实施提供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主要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因受到既有条件的限制,一时可能达不到本建设标准的规定,但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应符合本建设标准的规定。

第四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建设占用土地量较大,作为环境保护项目,同时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

第五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应以本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水平为基础,考虑今后城市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要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技术上应当是成熟的、可行的、安全可靠的,并能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

第六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各省、市(或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并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满足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填埋场建设面临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填埋场选址越来越困难,但是填埋场仍然分散建设,每个城市都考虑建自己的填埋场,因此很多城市面临选址难的问题;二是填埋场使用年限较长却一次性建设,造成了工程投资的浪费。因此一方面在省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统一规划,考虑组团式处理,不同的行政区域共同建设,扩大填埋场的服务范围,避免个别地方因选址困难无法建填埋场和每个行政区域分散建填埋场的局面,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分期实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既要满足城市近期需要,又要考虑远期发展,要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本条提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规划与布局应与各指导性规划相适应,就是要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应当适应一个或几个地域发展需要。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应作多方案比较,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综合比选。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的同时应与现有的收集清运系统相协调,以近期为主,以保障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顺利运行。

第七条 本条强调采用国外工艺与技术设备,要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环境卫生事业的提高与发展。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成熟、适用、经济合理的基本条件,并进行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

第八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有可能提供的协作条件,合理确定项目的内容,不搞大而全,小而全。

第九条 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关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涉及面广、专业多,在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凡是涉及国家现行和今后颁布的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等均应严格遵照执行。本建设标准修订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主要包括:

l《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

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

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

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本建设标准未包括生活垃圾运输、转运和其他处理工程。填埋场建设地点、规模及数量要能满足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与城市规模和城市特点有关,对于中、小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区,人口也比较密集,每个城市面积都不大,填埋场选址困难,分散建设各自的填埋场必然带来更大污染的可能性,应考虑区域性规划和集中建设;对于特大、大城市来说,城市面积很大,生活垃圾产量很高,可以分散分期建设填埋场。

第十一条 日处理规模较小而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大、日处理规模较大而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小均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一般填埋场正常的使用年限为10-20年,日处理大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如北京高安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青岛小涧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垃圾产生量小的,正常的使用年限为15-20年,在合理使用年限的情况下,填埋场日处理量和填埋场库容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将填埋场建设规模和日处理能力合并考虑。由于可以根据填埋场服务区域现状人口和规划人口对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所以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以垃圾产生量作为依据。

在工程的前期研究阶段,可以按服务区域未来10-20年平均日垃圾产生量作为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的依据。

第十二条 本条对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作了规定,使用年限应大于10年,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以便发挥投资的规模效益。为了减少初期投资和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根据实际条件应将填埋场库区工程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库容及相应的使用年限具体应根据填埋场的类型、垃圾填埋量等因素做出详细的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后确定。例如对于平地型填埋场和山谷型填埋场,由于地形条件的差异,其分区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平地型填埋场为水平分区,而山谷型填埋场一般要采用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相结合的方式。

近年来的工程实际表明,一次性建设填埋场会造成投资闲置浪费,例如:许多土建构筑面及防渗区域在填埋场投入运行10年以后才会使用,但是由于一次性建设,其长时间暴露,会造成材料的损耗等。

由于受到投资等各方面的制约,如果建设时仅对部分区域进行投资,一方面会造成竣工结算难以有效进行,一方面会面临部分区域续建工程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中应在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前提下,本着有效使用投资,避免浪费的原则,对填埋场启动区的建设区域及使用年限进行详细的比较论证。

第十三条 本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构成和建设内容,是为避免漏建或多列工程项目致使填埋场无法运行或人为造成浪费。本次修订区分了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所包括的内容。

已建的填埋场表明,大部分新建填埋场生产管理设施可具备多种功能,如办公楼和宿舍、食堂合建,既具有生产功能,也具有生活功能。

另外由于填埋场所处区域的关系,有些填埋场并不需要设置锅炉房等设施。

第三章 选址

第十四条 填埋场作为生活垃圾消纳场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填埋场选址要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及相关规划。

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中均对填埋场选址做了具体规定,填埋场选址要满足其有关要求。

第十五条 填埋场的选址与众多因素有关,主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选址应综合考虑场址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对居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覆盖土源等因素。工程写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填埋场,既能降低环境污染,又能减少工程建设投资。

第十六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填埋场建设数量增长较快,大多数城市非常重视填埋场的选址,为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还存在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选址的现象,造成基建投资过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本条对参加选址人员、场址要求以及选址步骤进行了规定,特别增加了在选址时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在选址时要严格执行。填埋场选址步骤中的各阶段要以文字报告形式备案,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

第一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

第十七条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填埋场场底要结合实际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渗沥液导排的要求。

第十八条 天然防渗是指所选的填埋场场底土层渗透系数和厚度能满足防渗要求而采用的防渗方式。

在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要求时,应进行人工防渗以达到技术规范对防渗的要求,防止渗沥液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防渗系统结构需根据当地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等进行方案论证后确定。

第十九条 渗沥液渗入到填埋场底部后,通常通过防渗层之上的导流层收集到底部的碎石导流盲沟,再流入集水井(平地填埋)或通过管道以重力流形式流入污水调节池(山地填埋)。因此盲沟和管道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污水收集。

由于填埋场垃圾渗沥液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渗沥液收集系统所用材料要具有抗腐蚀性,并能满足填埋场封场后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继续运行的需要。

疏通设施是用来对渗沥液收集管进行定期清洗的装置,可以使渗沥液收集系统长期有效运行。填埋场封场后,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仍要继续维护和运行,并对水质进行监测,直到符合环保要求后,才能停止运行。

第二十条 设置污水调节池目的是调节渗沥液的水质和数量。填埋场渗沥液与降水有着一定关系,由于受填埋场防渗和覆盖的影响,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国内外填埋场设计和运行经验,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容量计算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多年(通常为20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沥液产生量,扣除当一月的处理量后根据污水处理规模与调节池容积的线性关系,计算和确定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计算渗沥液产生量时,应当考虑生活垃圾本身的含水量和持水率。

调节池应进行封闭处理以减少地表水的进入,从而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封闭措施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如气体的导排和处理等。

第二十一条 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主要是由于直接降水和周围汇水进入填埋场垃圾堆体而产生的。为减少垃圾渗沥液,填埋场周围要根据需要建设截洪沟截除场区周围汇水,同时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对垃圾填埋堆体进行有效覆盖,减少雨水直接入渗量。场底地下水或裂隙水应导出,以免对防渗层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地下水侵入垃圾体,截洪沟的设计应满足50年一遇、100年校核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条对填埋场防洪标准做出了要求。防洪标准在场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道路工程的规定。填埋场场内永久性道路应当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露天矿山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场内主要道路一般为永久性道路,路面可以采用高级路面;辅助道路一般为半永久性道路(阶段性)可以采用次高级路面;填埋区内临时道路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路面宽度根据运输车辆计算确定,一般为6-8m。半永久性道路和临时道路的设计最低标准应当满足安全和车辆的通行条件。

第二十四条 本条对填埋气体利用方式根据填埋场容量进行了规定。

垃圾填埋气体是甲烷含量很高的气体,据国内外的测试,填埋气体的甲烷含量一般在50%-70%。这种气体不仅是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而且是易燃易爆气体。填埋气体与空气混合,甲烷浓度达到5%-15%时遇火即会爆炸。国内外由于填埋气体的聚集和迁移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对安全始终存在着威胁,需要对垃圾填埋场内的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安全。

填埋气体的热值很高,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既能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填埋气体经过收集、储存和净化后其利用方式主要有沼气发电、提供燃气、供热等。

由于填埋气体是很强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近100倍,因此设计总容量较小或填埋气体不便于利用的,也应当结合填埋作业工艺,进行安全疏导或燃烧处理。

第二十五条 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是为了防止塑料薄膜、废,纸等轻质物质到处飞散,污染环境。

第二十六条 监测井主要是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直接反映出填埋场对地下水污染程度。

第二十七条 设置计量设施是对进场垃圾进行计量和对进场垃圾种类的检查,计量设施的能力要考虑发展需要,与垃圾量以及垃圾运输车辆的满载荷重相适应。车辆冲洗设施是为了避免垃圾运输车对城市城市道路造成污染。

第二十八条 填埋场终场后直到最终稳定(生物稳定和物理稳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间仍将产生渗沥液和填埋气体。因此,为保证安全一般不在填埋场地建设永久建(构)筑物。具体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执行。

第二节 卫生填埋作业

第二十九条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的要求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达到较高的压实密度,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同时应当根据作业计划确定工程相关设备。第三十条 为保证填埋场顺利运行,需设置卸车平台。在雨季填埋作业时,垃圾运输车不能直接进入垃圾填埋作业面,可以在卸车平台卸车,从而保证了填埋场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的设置可使填埋气体有序迁移,减少填埋场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可能性。填埋场实际运营情况表明,由于在运行过程中渗沥液导排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渗沥液不通过导排系统而直接从堆体边坡上渗漏出来,所以应考虑边坡渗沥液导排系统的设置,并与最终的封场工程收集系统相衔接。

第三节 卫生填埋工艺设备

第三十二条 填埋场作业机械的配备要根据作业机械的能力和工程实际需要设置,并考虑一定的机械使用率和完好率。一般情况下,推铺、压实机械的工作范围不超过60m。由于压实与否关系到堆体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填埋场填埋作业应当采用推土机和压实机联合作业的方式。新建填埋场都应当配置压实机。

第三十三条 垃圾填埋工艺要求,经压实的垃圾要进行日覆盖,填埋作业单元完成后要进行中间覆盖,达到最终填埋标高后进行终场覆盖。覆盖材料不同,所配备的车辆及数量也不同。因此,在配备运输车辆时,应当根据覆盖材料、覆盖方式、运输距离、垃圾填埋量等因素确定。

在实际运行中,尽可能采用日覆盖和阶段性覆盖(没有达到中间覆盖要求但是需要覆盖的区域)替代材料,以尽量减少覆盖土的用量,同时采用替代材料(如PE膜材料)等,还有利于控制气体的无序迁移。

第三十四条 在垃圾运输车不能直接进入填埋区或其他情况下,需要在场区内进行二次倒运。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垃圾倒运量配备相应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并防止倒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第五章 配套工程与设备

第三十五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配套工程设置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条是关于环境监测设施配置的要求。Ⅳ类填埋场由于规模小,可不设置环境检测室,其检测活动可以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负责。

第三十七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的内生产管理区设置位置及有关要求的规定。

填埋场管理区是填埋场的行政管理、经营决策、指挥调度、机械设备维修、生活服务等活动的区域,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尽量设置在上风向,以不受填埋气体、气味和蝇、鼠影响为原则。在填埋区与管理区之间宜用绿化带隔离,尽量减少对管理区的环境影响。

第三十八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供电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填埋场的供电电源尽量由当地接入。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对污水处理的要求做出了调整,对于新建填埋场都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所以具体用电负荷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进行了调整。为保证各电气设施运行安全、有效,各电气设施均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设置避雷与接地装置。

第三十九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供水设施的规定。填埋场供水水源从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为宜,如因填埋场所处地域难以与自来水管网相接,则需建设有效的供水系统,并配置相应的供水设施。

第四十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规定。消防设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要求,灭火器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配置。填埋作业区需配置洒水车及消防用砂土,以备应急。

填埋场应当配备填埋气体测定仪和自动报警设施,并定期对填埋场及周围进行甲烷等气体浓度监测。

第四十一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机械设备维护维修设施的规定。填埋场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宜利用社会化服务设施,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相应的维护维修设施,机修车间要便于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进出。配备的主要维修设备包括电焊机、气焊设备、铣床、钻床、车床、刨床、吊车等。

第四十二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外部道路工程的规定。场外道路是指填埋场区至城市道路或公路的道路,在选线时尽量避开居民点和村庄,以免引起人们的不满。

专用场外道路运行车辆主要为垃圾运输车,道桥工程需按每日车流量、载重量及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设计,路面构筑和桥梁承重尚需考虑到可能行驶的其他载重车辆负荷和道桥使用年限等因素。

第四十三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通信设施的规定。填埋场因距城市较远,填埋作业区又与生产管理区有一定距离,填埋场的对外联系及各作业区(岗位)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系极为重要。场内通信可以通过配备无线对讲机等方式解决,与外界联系需架设电话通信线路。

第四十四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绿化的规定。为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加强绿化。绿化范围主要包括填埋作业区周围、封场区域、专用道路两侧等。

绿化隔离带可以种植易于生长的高大乔木,与灌木相间布置,以减少对道路沿途和填埋场周围的居民点的环境污染。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

第四十五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填埋场是消纳生活垃圾的场所,是环境保护项目,填埋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理和排放标准,要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执行,尽量避免二次污染。

第四十六条 污水的排放标准应由环境影响评价部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周围水体类别和排放方式确定。填埋气体易引起爆炸,应定期进行监测。

第四十七条 为掌握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填埋场及四周要进行环境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内容、位置、频率以及检测方法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GB/T18722。

第四十八条 填埋场是蚊蝇和老鼠孳生的重要场所,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应该减少垃圾暴露时间,及时覆盖,并定时进行消杀。填埋场道路应当定期清扫和洒水,以保证填埋场的清洁。

第四十九条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令第3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对工程设计和建设、场内作业区卫生指标、作业过程中安全卫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应遵照执行。

第五十条 安全标牌包括防火标牌、行车安全标牌和限速标牌,配电室要有高压警示标牌等。

第五十一条 填埋场内的噪声主要米自填埋作业机械如垃圾压实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在购置时,尽量选用噪声符合有关标准的机械设备。填埋作业机械所产生的噪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规定时,应采取减震措施或隔声、防噪措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

第五十二条 本条是填埋场总平面布置和建设用地安排的总原则。填埋场总平面布置要根据功能的不同分区布置,但各功能区之间要便于满足填埋作业需要,容易协调。填埋场在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的需求和防护距离、的情况下,尽量集中布置,节约土地。由于地形条件的差异,以及填埋场的服务范围和垃圾特性的变化,很难统一计算出建设用地指标,总体上要求填埋场在生活垃圾规划所确定的范围内,一般要满足其使用寿命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8年,每平方米应填埋10m3,以上垃圾(如果填埋量太小则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我国90%的填埋场的单位面积库容都在10m3以上),以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填埋堆体的堆高应根据地质条件、占地情况综合考虑。建设用地具体应当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条是关于建筑物及建筑面积确定的原则。填埋场建筑物的建筑标准,在满足使用年限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要安全实用,经济合理。

第五十四条 本条是关于建(构)筑物结构形式的要求。

第五十五条 国内各种类型填埋场的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用房和生产服务设施用房的建筑面积差别很大,即使是相同类型的填埋场,由于填埋场所处城市地理位置不同,作业时间的长短不同,建设内容不同,建筑面积亦不同。填埋场的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条件下宜集中布置,其建筑面积应当本着合理设置、节约投资的原则确定。

第八章 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

第五十六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运营机构设置的原则。我国的填埋场目前大多为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和特许经营的逐渐发展,填埋场运营企业化将会逐步推进;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填埋场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会逐步提高。这些都会促使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填埋场应当结合实际条件和未来发展要求,合理确定运营管理机构和劳动定员。

第五十七条 填埋场工作制度的设置是与垃圾收运时间密切相关,并与垃圾收运相配套。目前大多数城市填埋场实行一班或二班制。

第五十八条 受技术经济水平及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填埋场工作人员数量相比,国内填埋场的定员普遍偏高,本条表4是在国内现有填埋场工作人员数量统计分析基础上整理而得,填埋场的劳动定员可参照表4选用,并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和需要酌情调整。

第九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五十九条 本条是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填埋场建设投资估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十册垃圾处理工程)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当地实际水平确定。

第六十条 本章所列的估算指标主要参照现_行《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按北京市2007年材料价格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整,同时用近几年建设的填埋场加以对照复核,综合分析确定,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整后采用。由于2001年发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所发布的投资估算指标较早,不适宜现状,因此本次修订时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及文件的规定对投资估算指标进行了测算调整。

填埋场的建设投资受填埋场占地面积、日处理规模、防渗方式、场地条件以及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状况等多因素影响。同等规模不同类型的填埋场,主要工程量的性质和大小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类型的填埋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工程量也会差别很大。一般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需要采用大面积水平防渗的山谷型填埋场,投资估算指标较高;对于采用人工防渗的平原地区填埋场,投资估算指标相对较低。

投资估算指标按照Ⅰ类填埋场按照正常使用年限10年左右考虑,Ⅱ类填埋场按照正常使用年限10-15年考虑,Ⅲ类和Ⅳ类填埋场按照正常使用年限15-20年考虑的,另外,考虑到我国目前卫生填埋场的规划建设,已经逐渐走向“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处理模式,其服务区域已经由中心服务区扩展到周围一定服务半径的区域,所以一般新建的填埋场的服务人口与建设规模与以前均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本建设标准的Ⅳ类填埋场投资估算指标的设定是以规模不小于150吨为依据的,对于建设规模小于150吨的,可以参照执行。在实际中,新建填埋场应当尽量避免建设规模过小的填埋场,以有利于工程投资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性。

由于填埋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区占用土地费用差异较大,在估算指标中,估算范围仅限于征地红线外1米以内,并未包括场外配套工程、填埋场用地的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偿费等相关费用。另外,由于一部分填埋场采用的污水处理标准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所确定污水处理标准不一致,尽管在最终数据上考虑到污水处理标准的改变对新建填埋场投资的影响,但是本指标仍然很难全部反映实际情况,所以仅作为计算投资估算的参考指标,各地使用时根据当地现行价及实际情况调整。由于2001年发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所发布的投资估算指标较早,不适宜现状,因此本次修订时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及文件的规定对投资估算指标进行了测算调整。

第六十一条 本建设标准表5是根据填埋场建设工程量的大小所提出的建设工期控制指标。填埋场建设工期还与建设资金落实计划、施工条件等因素有关,在确定填埋场建设工期时,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条件,合理确定建设工期,防止建设工期拖延,增加工程投资。许多专家提出,天然防渗事实上也要经过人工碾压才能构成防渗层,所以标准修订时,将天然防渗和人工防渗合并起来统一考虑。

第六十二条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它是项目决策前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期)内投入和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测、研究、计算和论证,比选推荐最佳方案,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垃圾处理收费还没有普遍实行,已开始垃圾处理收费的地区也没有达到处理成本的要求,因此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的效益主要表现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可以通过设定建议垃圾处理收费,以维持垃圾处理厂自身运行为基本目标,对项目做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方法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篇:小型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营问题分析要点

小型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营问题分析

近年来, 我国县级城市小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由此带来的运营监管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行体制造成的管理疏漏

由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 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一般由其管辖市一级的发展改革委 员会牵头,负责项目的核准,组织对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的评审等。

市一级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很少参加, 所做出的评审意见一般不再报请市级或省级以上的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定, 许多项目建成后由于卫生填埋技术、污染控制标准不达标无法正常运 营。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监管意见, 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竣工后,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 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但很多小型垃圾场没有经过竣工验收就直接进入运营阶段。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很多工程项目是隐蔽工程,一旦缺失或漏修,将给弥补带来极大困难。即使在交付运行中发现问题,因为建设资金缺口等原因,管理运行单位也难以修补。

一些已建成的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没有按照标准规范运营, 仍按以往简易堆放的方式处理生 活垃圾, 肯定达不到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县级城市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 处理, 说是运往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但由于县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较小, 不能对渗 沥液进行稀释,实际上没有对其进行处理。

另外, 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单位随意性比较大。各县政府以争取上级资金补助部 门决定建设单位,有发展改革局、环境保护局、水利局、行政执法局等等。由于这些部门不熟悉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所以建设中缺乏对垃圾填埋场建成后按照 无害化处理标准要求正常运行的考虑。

因此, 虽然很多县级生活垃圾场在设计时基本符合建设标准, 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 连贯的监督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存在减项、缺项、降低等级标准现象, 这些问题都会在移交运营 后暴露出来,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带来隐患。

我国中西部很多县城近年来依靠国债和贷款建设了生活垃圾填埋场,但由于地方经济困难, 争取来的国债和贷款只能完成或部分完成垃圾填埋场的主体建设项目, 又因为缺少足够的后续资 金,名为二期工程,实际难以续建,而且运行资金难以保证的情况较为突出。加上小型生活垃圾 填埋场消耗费用最多的是渗滤液处理, 而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所需的费用很大, 日常运行费用也 很大, 尤其对一些填埋量只有十几吨到几十吨的小型垃圾场, 用污水运输车运往污水处理厂处理 更是不切实际。

加强监督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加强县级城市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与运营的监管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按照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 见》,切实负起责任,对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由各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审定, 使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进一步落 到实处。

其次, 建议城市人民政府赋予辖县市的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县级城市环卫工作指 导、协调考核的责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组织开发的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对进 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将起到积极作用。按照目前的管理机制, 城市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只对本城市的城市建设, 包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负责, 很少过问 市辖县的具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无害化评价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对于县级城市小型 生活垃圾填埋场, 可由所辖城市组织专家进行自查评价, 由本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复查核定, 报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备案, 或由相邻省组织互查。无害化处理评价不搞终身制, 由住房和城乡建 设部统一规定复查年限,以切实促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之后运营的规范。

最后, 按照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 的要求, 加强对现有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这种培训可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安排培训方向和培训计划, 由各省市执行, 这样可以有针 对性地解决基层环卫管理人员极缺的问题,减轻环卫基层单位培训负担。

建立无害化处理补贴机制

鉴于中西部县级城市大多欠发达, 且又处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上游地区, 对东部下游地区 生态环境影响至关重大的实际情况, 在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的基础上, 应由国家和省财政 建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补贴机制, 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 专项用于经济落 后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补贴。

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干早地区, 年蒸发量远大于年平均降水量, 为了避免应付无害化处理检 查而实际悄悄排放的情况, 笔者以为可以适当修订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 支持小型生 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费用相对较少的渗滤液回灌设施。

此外, 由于县级城市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所需机械设备型号、规格基本相同, 为防止在垃圾 场建设中缺失这些无害化处理必需的机械设备, 有条件的省或市在对县级城市小型垃圾填埋场建 设进行监管时, 是否可以把争取到的国家扶持资金适当留在省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由省或市 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置。对此,地方政府不妨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调研和尝试, 以确定其 可行性。

这样,既保证了机械设备按标准要求配套齐全,又因集中采购形成规模而节省了购置费用。

第四篇: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AA县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0年1月30日)

一、AA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情况

(一)、项目简介

AA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概算总投资8528万元,资金造成:申请国债投资4000万元,地方及业主自筹资金2928万元;现到位资金288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00万元,自治区补助资金2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200万元。项目工程为Ⅳ类填埋场,占地面积1663333平方米,总库容254.1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23年。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100吨。建设内容为:垃圾填埋库区、渗滤液处理站、管理服务区、道路、垃圾压缩转运站3座、垃圾收集站3座。

(二)、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已完成土方开挖81200m³,占土方工程的65%;填埋库区垃圾主坝、副坝完成砌体15470m³,砌筑平均标高分别已达74.40米、77.7米,与设计标高只差4.2米和2.3米,分别完成分项工程的90%和95%;截污坝已完成回填、压实土125m³,占工程量的60%;已完成排水箱涵及排水箱涵消力池的建设,完成分项工程的100%;完成库底回填压实土16480m³;开挖场内道路550米、截洪沟600米和北向的卸料平台;完成服务管理区回填土10500m³;垃圾填埋库区1-2-3-4-5-6断面已铺设地下水导流层及导排管,正在回填压实,回填土平均厚度已达2.1米,垃圾填埋库区5-8-9-10断面段地下水导流层及导排管已完 1

成铺设,完成分项工程的53%。到2010年1月中旬为止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25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完成1216万元,地方配套1338万元,业主自筹39万元。

二、AA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情况

(一)、项目简介

县城污水处理厂总投资7659万元,其中申请国债投资3800

万元,地方配套及业主自筹资金3859万元。主要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及配套管网18.3公里,采用改良型AA/O处理工艺。项目分期建设,近期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2万吨,远期污水处理能力为每日4万吨。现到位县财政局专户资金1760万元,其中:管网以奖代补450万元,自治区资金补助1310万元。

(二)、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项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厂区的“三通一平”工作已基本完成,完成土方开挖约12万立方米,完成厂区内原有高压线路的迁移。配套管网已完成以下工程:

1、二级路北段(西侧)K0+004~K0+940共960米主干管道埋设。线路K0+080、K0+200、K0+320、K0+440、K0+560、K0+680、K0+780、K0+920、支管共80米的管道埋设。相应位置污水检查井的砌筑。

2、西滨路完成K0+000 ~K0+949路段管渠的砌筑、管道的安装及相应位置检查井的砌筑和云坊江出水口的倒虹吸管进出水井的砌筑及预埋件、设备的安装。

3、东滨路完成K0+280~K1+057、K0+280~K0+0060路段管渠的砌筑、管道的安装及相应位置检查井的砌筑。

项目到2010年1月中旬为止累计完成投资2614.08万元,占总投资的34.1%,其中:厂区完成1842.03万元(含前期经费、设备定制等),完成38.7%,配套管网完成772.05万元,完成34.8%。

二0一0年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广州沙迳水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广州市沙迳水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招标公告

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就广州市沙迳水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凡有意的潜在投标人均可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通过资格预审的潜在投标人将被邀请参加本次投标。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沙迳水库位于从化市的西部——鳌头镇沙迳村,距从化市城区25公里,库址所处的是琶江

(二)河的沙迳支河,库址以上集雨面积30.25平方公里,占琶江河流域总集雨面积的 9.5 %。库区地形群山环绕,属低山区丘陵地貌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为21.4 ℃,极端最高温度为 38.1 ℃,极端最低温度为— 0.3℃,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 78%,最小为 10%,雨量充沛。查附近茂墩水库实测统计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71.3毫米。

本工程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采用库堤结合的防洪措施,保卫下游农田约4.5万亩,村庄约410个,常住人口约 8万人,还有公路干线——106 国道。则参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初定该工程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相应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为一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一千年一遇,正常蓄水库容2332万立方米,设计洪水库容2591万立方米,水库属中型水库。

广州市沙迳水库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约为6.06亿元。

二、招标内容

本次招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征地拆迁预算、竣工图等文件的编制,征地拆迁调查、工程勘察、测量,工程实施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勘察设计服务(包括施工招投标配合和现场指导与监督)及其他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出具防洪评价报告、水工程规划同意书、水资源论证和移民安置规划等专题(如中标人无相关资质,经业主同意,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承担)。代理发包人完成办理规划、国土手续。环评、水保和工程管理信息化专题不包含在本次招标的工作内容内,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专业单位承担。

三、投标申请人资格要求

(一)国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通过最近工商年审;

(二)投标人须同时具备:

1.投标人应具备的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要求(具备其中之一):(1)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乙级或以上资质;(2)具备水利行业水库枢纽专业乙级或以上资质; 2.投标人应具备的工程勘察资质要求:

同时具备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专业乙级或以上资质、水文地质勘察专业乙级或以上资质和工程测量专业乙级或以上资质。

3.投标人应具备的工程咨询资质要求: 具备水利工程咨询乙级或以上资质;

(三)不同时具备上述资质要求的单位,可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组成联合体参加投标,但联合体成员总数不得超过2个,且由联合体内具有最高水利行业设计资质的成员作为联合体的主办人(责任方),联合体各方不得再单独以自己名义或参加另外的联合体的方式投本标。

(四)投标申请人拟担任本工程的项目负责人须为水利水电工程类专业高级技术职称。

(五)投标人及其拟参加本项目的相关人员,近三年内均无《广州市水利建设市场诚信行为管理办法》中列明的不良行为。

(六)投标申请人(或联合体投标人)在报名前应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取得IC卡,否则不接受投标报名。

四、不允许任何一个投标人提交两份或两份以上不同的投标文件。

五、投标报名需提供的资料

报名时需提供的资料详见附件资格预审文件。资格预审文件可从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或到招标代理处索取。

六、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投标申请人报名时须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一式三份,其中正本一份,副本二份,副本与正本不一致时以正本为准,正本的封面及每一页均需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七、资格预审办法 具体办法见资格预审文件。资格审查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种。资格预审结果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和广州市水务局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招标人将在广州市水务局网站公布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名单、投标人会议及购买招标文件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招标人不另发通知。资格预审合格单位少于5家时将重新招标。

八、报名时间、地点

1.报名时间:2013年5月21日至5月 27日,每天上午 9:30 ~11:30时;下午14:00~16:00;

2.地点: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一楼(地址:广州市天润路333号)

九、发布公告的媒介

招标公告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广州市水务局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广东省招标投标监管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和《民营经济报》上发布。

十、联系方式

招 标 人: 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联 系 人:黄先生 联系电话:020-87510565 传真:020-38498140

招标代理:广东省建东工程监理有

限公司

联 系 人: 祁工

联系电话: 020-84156869 传 真: 020-84156869

招标监督机构:广州市水务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联系电话:020-61300522

2013年5月

下载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珠海市茶冷迳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小组(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