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5篇)

时间:2019-05-13 10: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

第一篇: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

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

地尊墙体是一种在农村兴起推广和使用的新型墙材产品。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在提高广大农村房屋质量和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地区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房屋建设也正在更新换代,并且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住宅施工面积占整个建筑市场的一半以上,成为建筑业的巨大市场,同时为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新的挑战。

但人们受传统观念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新型墙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扩展农村新型墙材的影响度,要以优惠的政策开拓农村新型墙材应用市场,为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拓展新农村市场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以前农民建房只是沿袭传统的粗放模式,节能、节材,环保意识淡保现在,与以往不同的是信息比较准确通畅,使用新型墙材建造的房屋将有着典型的示范作用。要调动新型墙材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不定时地作出宣传,加强农村对新型墙材的认知。不但这些,还要让企业充分发挥新型墙材的市场供给、价格调控、人际关系等优势,扩大农村区域,提高企业知名度,保质保量地为群众服好务,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确保新型墙材在农村的影响力。

为扩大推广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首先,要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村建房主要是村里的一些施工人员,掌握的施工技术和要求不太符合地尊墙体系统施工要求,房屋成型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的质量问题,这些因素给农民群众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新型墙材在农村的推广使用。而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对农村建房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因此,加强农村新型墙材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运用也是重要课题。这是提高农民自建房质量的保障,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新型墙材使用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次,在选用新型墙材时尽量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新型墙材,确保产品质量,延长住宅使用寿命。

第二篇:地尊墙体技术投资分析

地尊墙体技术投资分析

地尊墙体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装,并且能隔音隔热,增强防震效果的轻质环保节能墙体,适用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民居,它不需砌筑,能减轻劳动强度且安装快捷,是现代建筑的必须墙体,且本专利技术以成熟。

它取代砖墙,不同于现行墙体板,不需用砖砌筑。采用独特的结构和材料,保证了墙体板的质量和性能(多层保温等结构),能有效地隔音、隔热,增强防震等效果。

目前我国地少人多,因而国土资源有限,煤炭矿藏资源有限。现在建筑物要使用大量的砖,消耗大量的煤炭矿藏资源,排放大量的热量和毒气,对地球的变暖和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和不利。目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环保节能,尤其是建筑的环保节能。我国在十七大中重点指示:各级领导要把环保节能,尤其是建筑的环保节能放在首位,他的政绩如何,都体现在环保节能上。

根据相关的二手资料得知每年的房地产开发量在逐年增加,其中每年在建工程所占比例最大。同时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也证明的我们的市场需求很大,因此为我们的墙体板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通过测算,我国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目前有2.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规模还会增长。因为建筑节能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是建筑节能从建筑本身的设计建造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全周期,从建筑的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的使用、拆除整个寿命周期;二是建筑节能涉及到节材、节水、节地,还要节约运行费用,所以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市场规模也在扩大。

目前,中国的新建建筑在执行节能标准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0月,中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个和17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对高科技建筑节能产品有很大需求。中国政府正在研究针对高科技建筑节能产品给与优惠政策。中国政府计划对高标准的节能型建筑减免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以鼓励.节能型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各类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中国建设部提出,今后,新建建筑必须符合节能建筑标准,并计划在2020年完成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第三篇:地尊墙体节能建筑施工:地尊墙体系统

地尊墙体节能建筑施工:地尊墙体系统

地尊墙体系统属于剪力墙结构,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唯一的不同点-地尊墙体系统主要用在外墙、楼(电)梯间墙、分户墙等有保温隔热及隔声要求部位的墙体。地尊墙体除具有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外还同普通剪力墙一样具有承受建筑物荷载的能力。非抗震设防区、8度(Ⅰ、Ⅱ、Ⅲ类场地)及8度以下抗震设防区:

H≤36m;8度抗震设防区(Ⅳ类场地):

H≤27m.其它室内墙体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或异形柱框架与轻质隔墙相结合的方式。楼梯、楼板等其它构件均采用普通现行方式。

第四篇: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1日 14:52 作者:潘逸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使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立足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五新一好”。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县乡政府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之一。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践中,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有意识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村基层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这对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以农民为主体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中全会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激励。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务求实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公共财力仍很有限。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规划,确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要选准切入点,注重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目前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受到触动,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村镇建设的倾向,始终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同时,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急与缓的关系,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远与近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点与面的关系,鼓励基础好的村落先行一步,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惟有如此,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从各地农村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坚持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做到人与自然和谐,既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要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村庄改造宜“一村一策”,采取整治空心村、村庄整修、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不同的模式,引导农民在规划区修建各具特色的住宅,形成不同风格的村落,决不能搞成千村一面。

以农民为主体,必须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财政投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各类支农资金。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活动,如城镇教师和医生轮流到农村支教支医等,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浓厚氛围。

赣州市是革命老区,从2004年9月起在全市农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统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进行了探索。中央的重大决策,更加明晰了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把赣州这块洒满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

第五篇:持续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持续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洪湖市委 洪湖市人民政府

2010年第1期 ——经济建设

近两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起点规划、多元化投入、一盘棋统筹、大规模推进、全方位创新,取得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湖片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市经济发展加速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整体改变,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改善。预计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1.7%和10%。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与强力推动,得益于省直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也得益于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协作与艰苦奋斗。

2010年,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面貌“三年取得明显变化”的最后一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全省大力实施“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的机遇,坚持以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扩大范围、加快建设、推动发展、创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试验区现代农业阶段性发展目标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基本覆盖、环境整治基本达标、乡风文明建设与民主管理基本到位。具体而言,洪湖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纵深推进和经验推广,努力实现由注重抓试验区向推进区内、区外发展并举转变。以抓好“三镇”、“三村”建设为重点,推动新农村建设由原试验区向扩面乡镇拓展,由路边向纵深推进,由区内向区外辐射。“三镇”即扩面乡镇(府场镇和螺山镇)、试点镇

(乌林镇)、中心镇(峰口镇);“三村”即20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村,15个相对困难、比较偏远村,7个非试验区乡镇试点村。切实加大府场、螺山和乌林镇建设力度,力求尽快达到试验区建设水平;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全面提高、三年验收达标”的目标,努力将峰口镇建设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示范镇、产业发展的先行镇、体制机制创新的试点镇;高标准推进20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村建设,打造国家级亮点;以15个相对困难、比较偏远村和7个非试验区乡镇试点村建设为重点,带动汉洪公路沿线乡村及仙洪公路沿线第二批试点村综合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壮大实力和培植后劲,努力实现由注重抓基础设施建设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并举转变。在继续抓好洪监高速公路、洪湖港、15万亩土地整理、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同时,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实施粮食产业提升、水产富民和畜牧业振兴工程,加强特色优势板块基地建设。二是加强洪湖经济开发区、府场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乌林能化并举产业园等四大园区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四个一批”工程,重点推进洪湖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闽洪水产品原产地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快“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乌林温泉国际度假区及“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五是积极推动农村集约规模经营,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突出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由注重抓集中投入建设向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举转变。在推广整合资源、捆绑使用,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等成功经验的同时,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健全推动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一是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财政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联系点,探索培育乡镇城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完善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建得起、用得上、管得好、长受益。三是加快螺山镇中原村试点中心村建设,建立村镇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确保常抓不懈、长治久洁。四是加强村级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以钱养事”机制,探索建立农村新型服务机制,切实抓好农村公益性服务。

——突出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努力实现由注重抓单项突破向综合建设、协调发展并举转变。过去两年,我们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点突破。2010年,我们将自加压力,按照建设国家级试验区的更高要求,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实施村镇环境整治,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管理,力争不断放大试验效应,全面完成各项建设,有效构建长效机制,切实壮大综合实力,努力把洪湖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

下载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尊墙体在新农村建设应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

    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胡力勤(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11231)摘要::关键词: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地支持好、服务好新农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对信......

    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我国新型建材工业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快速成长的过程,然而,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整体实力不强,与之相随的是巨大的能耗和污......

    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的应用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从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应用1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1.1思想认识不......

    地尊基本特点是什么(共5则范文)

    地尊墙体建筑体系以环保节能出彩 大家走进石家庄河北实力建筑节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随着建筑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地尊墙体加大投入生产,厂房里的工人师傅们正在加班加点的施......

    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

    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多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

    宇宙地镇新农村牧区建设汇报材料

    宇宙地镇新农村牧区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宇宙地镇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北部,环热水开发区,是克旗的东大门,全旗旅游窗口单位之一。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个村民组,总人......

    共青团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层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弥阳镇团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

    我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

    我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 回首自己走过的23年人生历程,有三件事令我铭记终身。 第一件事是2005年8月,我考上了大学,这无疑使我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第二件事是2007年6月,我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