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时间:2019-05-13 10:2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第一篇: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文章标题: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认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创新”。是关键的问题是“以人为本”。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如果不抓“发展”,其他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再是建设新农村,还搞老一套,新农村就会新不起来。三是建设新农村,事关全局的大事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共为建设出力,共享发展成果。所以我认为这三个方面,既是核心,也是重点。

我村是**市的一个郊区村,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理优势。有田土山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说是万事皆宜,所以取名叫“**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674户,总人口3540人,其中本地人口2420人,外来人口1120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水稻面积826亩,旱地60亩、水塘26.4亩,森林面积805亩;有各类企业46家。2005年全时总产值完成1.6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亿元,农业和其他产值0.44亿元。有完全小学一所,师生共440多人。

根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初步制订了本村近五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总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拓创新。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在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发展优势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激发群众的发展潜力;三是创新发展原则。做到“四坚持、四不搞”。即坚持突出特色,不搞一般化。坚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坚持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依靠本村农民自身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五是创新发展方法。在农民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等有效方法,努力争取国家扶植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规划的总体目标。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分项制订了发展目标。①“生产发展”。以工农业为主。实行全面发展,力争全村总产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近五年内,力争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②“生活富裕”。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力争全村人平纯收人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③“乡风文明”。大力宣传“八荣八耻”。教育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村容整洁”加快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近五年内完成全村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项工程⑤“管理民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民主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建设好有现代特色的新**村。

(三)发展的五年规划。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整体的规划布局,分项制订了如下发展规划

1、发展教育事业。为**村完全小学兴建一栋科技大楼,完善教学设施。再是兴办农民夜校,开通远程教育,完善有线电视100人户。

2、建立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建立好两个工业园区。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合理利用土地,保持一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下,利用柳家湾等五个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创建成片近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及娱乐、休闲长廊。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内,力争完成六大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造道路。二是改良饮水。三是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环境。沿主要干道,逐步全部种花种草栽树。完成变压器增容,从林芷园至黎家冲主要干道首先安装路灯。沿**路建好十一个垃圾站和三个垃圾处理站。四是完成山塘、河坝整修,作好防洪防旱准备。五是开发清洁能源引进沼气利用技术,逐步普及村民用沼气

5、巩固和发展公益事业,以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群众。具体抓好七件实事。①创建老年协会和村民活动中心。②健全村爱心慈善基金会,帮助弱势群体。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连续11年无计划外生育的基础上再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④积极推广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100。⑤健全治安网络,加强治安调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⑦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发展的组织保证。为了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必须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群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负责组织实施建设规划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实施建设规划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充

文章标题: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认为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创新”。是关键的问题是“以人为本”。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如果不抓“发展”,其他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再是建设新农村,还搞老一套,新农村就会新不起来。三是建设新农村,事关全局的大事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共为建设出力,共享发展成果。所以我认为这三个方面,既是核心,也是重点。

我村是**市的一个郊区村,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理优势。有田土山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说是万事皆宜,所以取名叫“**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674户,总人口3540人,其中本地人口2420人,外来人口1120人。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水稻面积826亩,旱地60亩、水塘26.4亩,森林面积805亩;有各类企业46家。2005年全时总产值完成1.6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亿元,农业和其他产值0.44亿元。有完全小学一所,师生共440多人。

根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初步制订了本村近五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总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拓创新。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在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前提下,把发展优势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作为发展重点,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在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不断激发群众的发展潜力;三是创新发展原则。做到“四坚持、四不搞”。即坚持突出特色,不搞一般化。坚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坚持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依靠本村农民自身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五是创新发展方法。在农民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等有效方法,努力争取国家扶植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规划的总体目标。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分项制订了发展目标。①“生产发展”。以工农业为主。实行全面发展,力争全村总产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近五年内,力争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②“生活富裕”。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力争全村人平纯收人在2005年的基础上,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③“乡风文明”。大力宣传“八荣八耻”。教育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村容整洁”加快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近五年内完成全村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项工程⑤“管理民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民主建设。力争在五年内建设好有现代特色的新**村。

(三)发展的五年规划。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和整体的规划布局,分项制订了如下发展规划

1、发展教育事业。为**村完全小学兴建一栋科技大楼,完善教学设施。再是兴办农民夜校,开通远程教育,完善有线电视100人户。

2、建立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建立好两个工业园区。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合理利用土地,保持一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前提下,利用柳家湾等五个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创建成片近500亩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及娱乐、休闲长廊。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内,力争完成六大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造道路。二是改良饮水。三是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环境。沿主要干道,逐步全部种花种草栽树。完成变压器增容,从林芷园至黎家冲主要干道首先安装路灯。沿**路建好十一个垃圾站和三个垃圾处理站。四是完成山塘、河坝整修,作好防洪防旱准备。五是开发清洁能源引进沼气利用技术,逐步普及村民用沼气

5、巩固和发展公益事业,以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群众。具体抓好七件实事。①创建老年协会和村民活动中心。②健全村爱心慈善基金会,帮助弱势群体。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连续11年无计划外生育的基础上再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④积极推广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100。⑤健全治安网络,加强治安调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⑦加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发展的组织保证。为了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必须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来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群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负责组织实施建设规划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实施建设规划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充[page_break]分发挥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体组织在实施规划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建设新农村献计出力,真正把**村建设成为村庄美、村风正、村民富的社会主义新**村。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

第二篇:建设新农村 关键在农民

建设新农村 关键在农民

----与XX县红庙村支书贺茂梓一席谈

“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又需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必须教育村民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自觉当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近日,湖北省XX县龙坝乡红庙村党支部书记贺茂梓,在地头接受采访时,结合本村实际,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今年52岁的贺茂梓,熟练地背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他的理解是,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目的,乡风文明保安宁,村容整洁树形象,管理民主是手段,实现“三个文明”和富庶才是新农村的目标。

贺茂梓说,有些村民片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含义,说是“建设新农村,旧房换新”,有几家贫困户问村干部:“啥时候能拨款子下来,把我们的旧房拆掉盖新农村呢?”实际上这是“等、靠、要”依赖思想的反映。贺支书说他召集“两委“班子成员开会,统一思想认识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结合村情宣传解释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讲明除争取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外,主要靠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农民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生 力军,必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

“建设新农村,陈规陋俗也得改。”贺茂梓说,必须提高村民素质,除普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应当加强教育农民自觉维护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村泰民安的政治环境,改变不讲公德、不讲公共卫生、随地乱吐痰、乱倒垃圾、信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俗,搞好环境卫生和污染治理,建设文明生态家园。

“建设新农村,必须有信心。”贺支书说,村里集体经济底子薄,刚脱贫的农民也不富裕,有人说把红庙村建成新农村,“麻袋绣花,底子太差”,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实现,表现出信心不足。贺茂梓用近几年本村发展变化,教育和鼓励村民坚定实现新农村的信心。红庙村是两个小村合并的大村,11个村民小组,404户1668人,散住七沟八梁和隔河相望的二高山中,原是省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通过近3年的国家扶持和村民艰苦奋斗,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0多元,比XX年增加765元,实现整村脱贫,达标验收,今年预计可达XX元以上。贺支书用事实教育村民树雄心壮志,克服畏难情绪,用辛勤劳动和智慧争取新农村早日建成达标。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分清轻重缓急,村民急切盼望国家多投资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利、道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方便农民群众。”在国家以奖代补政 策鼓励下,红庙村农民积极投工投劳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村组公路已达9000多米,有3400米沥青主干道,眼下村民正建设1600米的村组水泥路,其余泥土路急需资金支持进行改善。村里有3条总长5000米的堰渠,灌溉900多亩良田,由于土渠岁岁修年年垮,劳民伤财,迫切需要国家支持修成U型渠,一劳永逸。红庙至松溪沟隔河相望,均在库区,村民和沉重每天涉水过河不安全,一旦涨洪水便中断往来,需要架设一道大桥解决隔河渡水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贺茂梓说,红庙村正在制订新农村建设5年规划,细化中央提出的20字目标要求,使村民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积极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春播面积,广开增收门路,并按照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做文明村民,建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精神风貌好于往年。

第三篇: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是关键

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农历正月十五,伴着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来到容城县北部的城子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白色的大棚一望无际,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吃完早饭的种植户们已经开始施肥、翻地,为移栽西瓜苗做准备。

城子村有3000多人口,全村3447亩耕地,瓜菜大棚面积达到3100亩,村民个个都成了瓜菜种植的行家里手,2011年人均收入12000多元。依靠瓜菜种植,城子村由十年前的穷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专业村、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

谈到村子的变化,市人大代表的村支书刘建乐说:“村干部只有让村民有了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农村才会有新变化,建设新农村,增收致富是基础。”

为带领村民致富,2000年,身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刘建乐为村民引进了大棚葫芦嫁接西瓜项目。为消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村“两委”成员带头种植,并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如今该村的大棚采用瓜菜间种的模式,集中采摘,统一销售,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达到7万余元。“因为大棚管理时间相对集中,到忙时,村民们自发的结成互助组,建棚、整地、施肥、栽苗、采收统一行动、分工合作,大棚经济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加了村民们的感情,让家庭变得和睦,村风和谐,乡亲们就把大棚亲切的称为“互助棚。”谈到让人们富起来蔬菜大棚刘建乐说。

生活富裕了,村内环境就要有新变化。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村里硬化了包括田间地头的所有道路,成立了村内保洁服务队,建立了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前柴草乱堆、粪便遍地的现象再也看不见了,真正有了新农村的样子。

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2010年,村委会建起了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健身器材齐全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春节农闲时,村里的人们有的到农家书屋读书,有的到活动中心打球、下棋、扭秧歌,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近几年,随着新农合、新农保和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进,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农民们幸福感越来越强。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按村民们说法:没有村支部的带头,就没有城子村的大棚西瓜,没有党员干部们的多年扶持,就没有城子村今天的新面貌。

第四篇: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范文

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王力仁符 号

〔内容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城县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乡镇按“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发展生产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作者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各类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农业生产新农村调研

〔作者介绍〕水城县委政策研究室

一、贫困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投入不足,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差。水城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大多数乡村边远落后,处于深山区、石山区,农业生产模式传统、守旧,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别是边远农村及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发展慢,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投入不足,广种薄收,好的仅能自给自足,很大一部分生活要靠救济,长期以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二)农民整体素质差别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发展不平衡。长期生存在贫困山村的农民,经党和政府扶贫攻坚,虽整体效果明显,但仍有一些农民不理解,有等、靠、要和观、看、望的思想,不能达到预期的帮扶效果和目标。

(三)部分村级班子建设不强,缺乏战斗力、凝聚力,思想涣散,观念落后,缺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无法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对全村的经济建设有阻碍制约的作用。

对策及建议:

据统计,目前水城县尚有220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村,因此贫困型的村宜在“加大宣传、模范带动、统筹城乡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发展生产的本领。贫困村要发展生产,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素质及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是关键。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要求等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让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着力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就是村里的摇钱树”,要推荐那些具有德、才、能、绩的人进入村班子,把村班子配齐配强,让有能力的人领导全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增加农户收入,使更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乡镇领导要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利用广播、图片、黑板报等多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科技知识,扩大影响,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让每户农民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实用技术,让更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其次,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及实际发展产业,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和培养产业结构调整模范户。大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把重点放在科技兴农上,加大科技入户力度,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有饭吃、有钱用的问题。要坚持把基本实现粮食自给作为目标,以实现粮食高产工程为载体,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粮食增产。大力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以水稻宽窄行栽插、玉米宽箱宽带、育苗移栽、脱毒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平均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生产、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重点,着力提高科技推广水平,增加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第三,统筹城乡是指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居民帮助农民的路子。各部门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大扶贫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扫除贫困。政府要加大引导、宣传力度,着力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改变陈旧生产生活方式,壮大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第四,人才培训一定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发展农村生产的重点。就水城县来看,当前,重点是在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强“阳光工程”等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科技技能等水平,大力推进农民知识化、技能化,不断增强发展生产的能力,为农村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温饱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示范点和示范户,没有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全县372个村,虽大部分村已建有科技示范点和示范户,但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特别是“一村一品”力度较弱,农村很多的特色产品过于分散,一家一户只是一些零星种植,形不成规模,更谈不上“公司+基地+农户”。

(二)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近几年来,政府虽不断加大对“水、电、路、通讯”的投入,很多乡镇及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但还有一些村组“水、电、路、通讯”未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生产出的农产品无法加工、运出和销售,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无法实现,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民生活难以改善。

(三)农技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少、边、穷山村的农民没有掌握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科学种地的意识淡薄,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提高。

对策及建议:

水城县目前收入属温饱型的村有138个,如金盆乡的营盘村、猴场乡的猴场村、花戛乡的磨石村等人均收入在温饱线上,这些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特色经济,根据村情,因村制宜,突出持色。

(一)按照“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各村特色经济溶入全村,促使“一村一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亮点工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增加农村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中注重体现农村特点,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突出民族特色。该农则农,以科技为重点,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业,引进外来资金,办出特色,如双戛乡中箐村依托天生湖和当地林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即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又成功地实现产业化,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还有发耳乡蔬菜种植、南开乡养牛基地、猴场乡猕猴桃基地、米箩乡杨梅基地等,成功的示范,给农户增添了致富的信心。

(二)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从水城县实际看,针对农业区域广大,各乡(镇)农业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因地制宜,确立了围绕“市中心城区城郊圈、水黄路沿线、两水沿线、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建设五个绿色经济产业带的结构调整思路,突出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布局。在产业布局中,要围绕水黄线建设龙竹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猕猴桃基地、优质桃和科技杨梅为主的水果基地、金银花治理石漠化基地。目前,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660亩,总面积已达1000亩;新增优质桃和科技杨梅种植面积2600亩,总面积达3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达5000亩。水黄线绿色经济产业带已初具规模。围绕两水线建设水城春富硒茶基地、蔬菜基地、以科技杨梅为主的水果基地。目前,建成茶叶基地14000亩、科技杨梅4000亩,两水线绿色经济产业带已具雏形。围绕市中心城区城郊圈,以满足城市餐桌为主,如纸厂、双戛、滥坝、发箐等乡镇的蔬菜种植面积要进一步扩大。围绕北盘江、三岔河流域大力发展烤烟、生姜、红香蒜等经济作物和畜牧养殖业。目前,烤烟、生姜、红香蒜等进一步扩大,2005年,种植烤烟4.95万亩、生姜5万亩、红心蒜1.5万亩。进一步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一批中药材、芸豆基地。坚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以动物防疫、品种改良、优质牧草推广为重点,积极推进畜牧强村建设,注重培育养殖专业户、养殖大户

和规模养殖场,全县建成以畜牧养殖为主的示范村45个,养殖小区16个,养殖专业户3657户。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2.7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8%。

(三)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民生存环境。通电、通水、通路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必备条件,让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发展生产上,剩余劳动力还可外出打工,搞活劳务输出,减轻剩余劳动力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水城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的领域投入。二是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在预算增加的基本建设支出中,应优先用于农业,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根据当前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情况,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将钢材、水泥、煤炭等物质材料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中去,增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居民帮助农民的力度;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工业行业的产品品种结构,在不断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生产农业和农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四是采取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各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兴修农田水利、改土改田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共同关注农业、支持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情。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发展生产,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康型的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够。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实现真正转移。

(二)农民收入不够稳定,人居环境不够好。

对策及建议:

水城县现有14个年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小康型的村,如纸厂乡前进村,阿戛乡马场村等,各村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备了有利条件。小康型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应把握“四要”:

一要分类指导、正确引导、趁势而上、强力推进。只有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规模,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壮大村级积累,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加大产业调整力度,走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调动农民的生产热情,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发展特色产品,打造农业产业品牌,增加附加值,合理规划产业带;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健全产销加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农户生产质量的整体提高。如纸厂乡前进村立足当地资源实际,大力发展以种植和经果林为主的种植业,发展以养猪、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生态旅游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又如阿戛乡马场村,蟠龙乡的沙坡村立足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种植蔬菜和经果林为主的种植业,农民收入逐年递增。实现了生产发展,稳步强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二要结合村情,实施“五通五改四建设”,即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房、改圈、改厕、改灶、改院,建立优势产业、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四有四无三提高”,即每户农民有一条以上增收致富的路子、每个劳动力有一门以上生产技能、每村有一个坚强领导班子、每个班子有一套科学民主管理制度;无偷盗涉毒赌博、无青壮年文盲和儿童辍学、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超生超怀现象;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个一”的指标要求。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全县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三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姜业公司和茶叶公司等通过财政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做强。如姜业公司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茶叶公司、奔牛食品公司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建成了隆华食品厂、新隆精店粉加工厂、滥坝新隆养鸡场、荷城乳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载体,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搞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资集散地。

四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扩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

为实现农村劳动在更大范围充分就业,政府在加大引导力度,把握好分工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替代性原则、自主择业原则的同时,要针对农业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业产业的职业技能缺乏等现状,在提升人力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做到与岗位需要紧密联系,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定向培训。二是突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劳动力工资、社会保障、投资创业等方面政策规定,增强其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三是突出多渠道、多形式,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职校、农广校、农技中心等,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夜校等形式开展培训。四是突出提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引导扶持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谋发展,使其将在外面学到的好经验、新技术运用到发展生产中,带领广大农户共谋发展。

总之,新农村建设所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五项标准中,生产发展是关键。因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生产发展是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面貌才会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才会改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才能实现。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放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提供持久的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改革不行,新农村建设很多方面本身也是改革和创新。今后要继续加强农村改革的鼓动力,花更大的精力来研究和推进农村改革。要做到“多予、少取、放活”:“少取”是基础;“多予”正在进行,今后还要加大;“放活”是根本,机制体制创新最重要。“多予、少取、放活

”是新的“三农”政策的基本点,集中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导向。具体来看,“多予”和“少取”主要是对农民在经济层面的支持,直接目标是解决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和种子补贴等措施,中央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和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等等,都是“多予”的具体政策安排;取消两千多年来的农业税,则是“少取”的根本性措施。这些“多予”、“少取”的政策措施,对于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三农”问题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仅仅依靠经济方面的支持就可以期待的。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深刻的制度体制根源。这些制度性问题表现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诸多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对于农民和农村的束缚。因此,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特别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依靠“放活”。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统得太死”、“管得太严”。在严密的控制中,农民失去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自由。那个时代中国农业的真正危机,实质上是这种体制造成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将农民从这种统制中解放出来,将农民的巨大创造精神释放出来。由此,才有了中国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才有了农村改革在整个改革中一马当先的良好局面。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昭示,“放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以为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基本确立了,“放活”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最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并向纵深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但是,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目前只能说刚刚开始破题。

在“放活”方面,目前对于农民的体制性束缚依然不少。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因此,进一步“放活”,既要依靠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依靠完善农村政治制度。这也正是下一步农村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放活”就是深化改革。而且,这种改革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村和农业本身。“放活”所需要的改革,既在经济领域,也在政治领域;既在微观层面,也在宏观层面。

为了继续“放活”,需要不断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对于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仍然存在着干扰和侵害的种种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中,城乡分割问题严重,距离统一、开放的制度建设目标仍然有较大距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在经济上巨大的创造力才能进一步迸发出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会具有坚固深厚的制度基础。

为了继续“放活”,同样需要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农民只有具备了自主管理村庄公共事务的充分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农民能够有力地表达利益要求,基层政府的权力真正为农民所用,农民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能找到立足之本。如果村民自治虚假运行,政治民主徒有其名,基层组织可以脱离农民的需要为所欲为,基层干部可以枉顾农民的要求自行其是,农民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权利将是没有保障的。如何积极稳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如何切实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如何推进我们各级政府的角色转变、革新基层政府运作?如何激活乡村的民间力量?这些,对于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或缺,也是完善农村政治制度亟须破解的难点和重点。

改革已进入艰难的攻坚阶段,改革需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需要触及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深化农村改革离不开城乡改革的协调联动,离不开宏观改革的扎实推进。当前,我们特别要强化宏观改革对农村改革的带动作用,亟须在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以及农村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否则,好政策和大投入将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下载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新农村关键在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发展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七坊村位于**县城东北部,是**县城"北扩、南拓、西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北扩"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全村24个村民小组,1601户5492人。全村有七个自然村,面......

    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千头万绪,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

    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而广大农民需要有人引导,有人带领,才能转变落后观念,掌握先进技术,找到致富门路,成为新型农民。[范文大全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找范......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农村党员干部 1朱凤丽 王艳华 12摘要:农村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其队伍的素质如何、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发展[五篇范文]

    河南工业大学明德求是拓新笃行 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 及“三化”协调发展调研 策 划书 河南工业大学明德求是拓新笃行 一、调研主题: 郑州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三化......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报告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发展报告·永州卷》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助推农业规模经营 李 建 民 近年来,我县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 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南郑县黄官镇水井村发展藤编业富民富村情况调查水井村地处南郑县以南17公里的浅山丘陵地带,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450户,总人口1450人,有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