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0:3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姓名:杨焕龙

学号:

班级:

Z09085918 Z090858

【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发展问题成就

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粮烟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在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教育、人口结构、收入、生产、就业及培训、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福利和医疗、娱乐、党支部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短期的,阶段性的成功,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医疗福利、收入、民主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因为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巨大,许多根本制度上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各种不良现象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纠正。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新郑市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人才优势,整合科技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统战部门联系专家多、学者多的优势,以送科技、送文化、送医药“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办法,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今年上半年,邀请河南农大的农学专家先后在梨河镇、孟庄镇、龙王乡分别举办大棚西瓜的后期管理、枣花期枣树病虫害的防治、生猪蓝耳病的鉴别与预防等三期培训班,教会农民一些实用技能,收到良好效果。

发挥资金优势,整合财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发挥统战部门与工商联会员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以“公司带村”、“项目带村”、“品牌带村”的模式在农村谋求发展空间。

发挥外联优势,整合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统战部切实发挥与广大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海外联谊工作中一方面挖掘黄帝文化等“根”文化资源,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作为联系交友的纽带,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发挥他们在对外宣传中的突出作用,通过侨联、台办等渠道,实现“内引外联”的优势,引导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既引进了智力、资金、设备,又将全市农产品引向海外。

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及成效

今年来,新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城,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制订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专项规划,完成了1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制订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六个园区”的发展规划。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工业主导型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全市已发展涉农企业45家,带动农民3.6万户,户均年增收4200元。截至10月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31元,同比增长21%。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启动了10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了S323新郑段拓宽改造工程,神州北路、万邓西路、龙湖大道、双湖大道等工程快速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沼气池8000座,新打安全饮水机井26处,新建集雨水窖768座,解决了2.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今年以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1.97万人;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新建敬老院3所、改扩建敬老院4所,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4%;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对9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和庄、港区两所卫生院,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3%,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5所农村初中的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对7所农村小学进行了寄宿制改造,基本实现了城乡无差异、学校无差别;扎实推进骨灰堂建设,新建村级骨灰堂80座,有效促进了农村移风易俗;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标准特色文化大院42个,农村文化事业得到统筹发展。

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存在,仍然是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因而产生两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心理失衡现象加重;二是产生恶性循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无法供应子女上学--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从城市劳动力需求来看,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从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全镇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度放慢。同时,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再加上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当弱,再就业很难。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垃圾成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严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区。全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乎为零,自来水饮用率不高,还有许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难大幅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难度很大;此外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没达到标准卫生院的标准,需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

(四)村镇规划不健全。我镇虽然完成了全镇发展规划,但近4/5的行政村尚未形成规划,村级规划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基本无规划,而且规划水平不高,局限于当前现状,缺乏长远眼光。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由于基础条件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定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始终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因地制宜改造村庄,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片景观,切忌脱离实际,跟风赶潮,这样不但建设不好新农村,甚至会事与愿违。

(五)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以村组公路交通、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以卫生、教育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投入相对不足,我镇城镇化进程起步晚、起点低、水平低,小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差距较大。同时,农民在创收、户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享受水平低于城镇居民。

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完善新设施、改善新环境、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实现农村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减少贫困及自然村。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并将规划向试点村、整治村延伸,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宏观指导。编制并实施了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在规划上衔接、产业上对接、功能上连接。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通过持之以恒抓工业、上项目,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强村之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镇村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建立完善文化教育体系,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我们从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民主。从建章立制入手,促进村务管理民主。从文明创建活动入手,促进乡风文明。

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方创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

第二篇: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假期社会实践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洛阳理工学院B08040528 李翼航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巩义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形象树在一线”活动为动力,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农业总产值3.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1%,其中,种植业完成1.7亿元,畜牧业完成2.0亿元(现行价)。夏粮总产达9400万公斤,平均单产252.7公斤,小麦面积37.2万亩,总产比2006年减少1972万公斤,单产比2006年减少53公斤。今年夏粮减产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去年暖冬小麦旺长,二是春季低温冻害,三是大风造成麦田倒伏,四是干旱影响。预计2007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1.7万吨,禽蛋0.78万吨,鲜奶0.24万吨,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7%、63%和80%。

(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2、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四)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本市在“新”上理思路,做文章,以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本市逐步实施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并结合本市农村发展状况,制定出了我市信息化镇村的创建标准,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巩义市建设信息化镇、信息化村的标准》,详细地分解了各项目标、任务,选择了北山口村作为全市首个新农村信息化村试点,在组织网通、移动、广电、联通、电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以光纤到村、电脑入户、村民上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上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一方面从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等几方面入手,组织协调网通、移动等网络服务商加大信息网络的铺设力度,降低了使用资费,给农民以最大的优惠。目前,本市有60多个村开展了“农民上网工程”,新增农民上网用户7500多户,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另一方面在条件差的村开展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行政开展“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村级信息服务站试点”工作,实行市、镇、村三级管理。一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由政府提供电脑5台,并协调网络运营商将光纤铺设到村,免收上网资费,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为试点村免费或优惠提供各种适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镇、村负责提供20M2以上的场地并配套桌椅、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管理员工资由镇、村负责解决。通过这种形式,让贫困村群众也能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科技、致富、文化信息,进一步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夹津口镇韩沟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建设体系

(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七)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购进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20余台检测仪器,建成300平方米的中心化验室,2月底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批准了氧化乐果、甲胺磷、毒死蜱等21个农残承检项目,4月底通过省农业厅机构认可,可以对蔬菜残留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计量机构双认证,健全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走在了全省县(市)的前列。

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购进动物防疫仪器设备57台,改扩建实验室235平方米,完善了该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体系。

3、新型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550万元,全市新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55座,促进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八)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好招商引资方面工作

上半年,克服困难,自加压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缓解了支出压力,共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606.833万元,其中省财政厅、农业厅拨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100万元,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经费5万元,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5万元;郑州市财政局、农业

局拨付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486.833万元。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进一步完善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全市多数乡镇财政还属于吃饭财政,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从市到乡镇、村的资金整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规划制定不尽合理。尽管多数示范村已制定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内容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一些地方所制定的规划缺乏前瞻性,缺少当地人文、民族和地域特色,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特征明显。

三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拆除旧宅、土地整理来增加耕地面积;但从短期看,由于各地财力有限,拆旧和建新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土地调整置换政策不健全,已成为制约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最大瓶颈。同时,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金融互助等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也影响着示范村建设的推动和进展。

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要尽量依托原址进行改建。但一些基层干部不顾当地实际,把示范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旧建新,忽视了农民主体,忽视了群众意愿,搞不切实际的“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对此,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避免过度增加群众负担。

三、措施建议:

2.1 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力度

2.1.1、规划方面

(1)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树立片区发展的规划理念,按照产业发展合理划分区域功能。

(2)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全市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各乡镇、街道办编制完成镇、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规划村内居住、供水、排水、通讯、交通、防灾、供电等基础设施。

(3)全面抓好典型示范,树立新农村样板

为了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区、乡镇、村都应建立示范样板。对示范村注意人、财、物的适当倾斜,更主要是认真帮助规划,及时指导实施,协调各类矛盾,建立各种机制。示范村要在村庄建设、经济收入水平、农村文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为农村全面小康的表率。

2.1.2 建设方面

(1)村庄旧村改造方法及土地整合措施

对于分布在城镇郊区和集体经济较雄厚的村庄,采取集体出资或村民自愿筹资,统一购买旧房拆除的方式集中宅基地,统一投入基础设施,安排地基,同意建设。对于偏远且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庄,采取政府补贴、村民出力的方式统一规划、逐步改变村民居住条件。对于经旧村改造整治后的富余土地,必须在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立农村土地收益归农民以及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下,进行土地资源整合。

(2)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措施

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村庄规划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统一,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优势产业区、特色产业区的布局,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规划一经确立,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经批准。

2.2 调整土地管理政策,加大监管力度

处理好村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关系,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责任制度,也是决定新农村建设具有成效的标志之一。

2.2.1 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鼓励农民努力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等级,不断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非农业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2.2.2 整治空心村,合理布置居民点

加强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监管,村庄建设规划应立足于旧村改造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整合,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2.2.3 通过迁村并点,实现村民宅基地集约化

引导自然村和我省规模小、群众有要求的行政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把经村庄改造整治后留下的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复耕和复垦等措施退还为农业用地,以满足国家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2.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1)城市郊区村:定位为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城郊生态型新农村,兼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业产业村:规划瞄准现代农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势打造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农业。

(3)特色产业村:规划选择“一村一品”模式 , 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其规划的一大亮点。

(4)特色保护村:即具有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特殊性质(水源地)和古遗址周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村庄,规划提升特色旅游品牌,以开发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为主业。

(5)贫困山区村:规划推行“整村推进”,把重点放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

2.4建立完善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当担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明确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相应责权,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协调单位,具体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了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5加强宣传引导,探索建立一个政府、农民群众和社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报纸、标语等形式,把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的广泛宣传、动员,做到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的认识。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真正把政府行为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强的关系,既要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到点到位,又要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引入参与式服务的方式,扶持经过村队农民群众讨论,当前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建设项目,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同时,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深入持久地共同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2.6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6.1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选好支部书

记,落实班子岗位责任制。

2.6.2要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议事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村规民约。

2.6.3是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第三篇: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暑期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 张宇轩 学号1107140120 专 业 农业工程 年级 11级 指导教师 职称

学 院 工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2012 年 9月

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长埫口镇新农村建设暑期调查报告

作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考察地,我的家乡——长埫口镇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最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会文化风貌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改变。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从2012年8月14至2012年8月15日,我对我的家乡——长埫口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地调查,具体且深入地掌握了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

一、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农村文化网络 在我看来,我们镇最近变化的最大的要数影院和日常的网络文化生活,因此,我首先来到镇政府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镇文化娱乐生活的具体变化。据了解自新农村建设以来,长埫口镇政府完善和巩固“四项文化网络工程”(镇影剧院维修工程、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文化中心户发展工程、有线电视通村工程)成为开展文化工作的基本保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网络工程建设的要求,我们家乡成立了“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四项文化网络工程的硬软环境建设提出了硬性指标及达标期限,确保建设工作收到实效,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

(1)影剧院维修工程。长埫口影剧院建于1980年,曾经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年久失修,基本丧失功能,无法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2006年4月,镇委、镇政府投入8.5万元将影剧院修缮一新,同时增设了图书馆、乒乓球室、台球室、棋艺室、展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创办了剪纸艺术博物馆。(2)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在村一级,长埫口强化文化室的建设,把它纳入“建新村、奔小康”的系列工程。进一步丰富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落实专班,规划了村级文化室建设标准,并将村文化室纳入村委会当年经济及公益事业发展考核范围,一起硬仗硬结,已办起禹王、潮愿、敦厚等6个村文化室,我们还将采取政府补助、文化站帮助、社会援助的办法建立12个多功能村级文化活动室。

(3)文化中心户发展工程。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民思想教育的阵地,我们把创建农村文化中心户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大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专班,在全镇64个村开展文化中心户摸底建卡活动。截止2012年8月,全镇已创建各类文化中心户32户,其中有乐队专业户10户,年演出700余场次;电影放映专业户2户,年放映电影200多场次;图书借阅专业户5户,年接待读者3.5万人次。受益的农民形象地称文化中心户为自娱自乐的“俱乐部”、科技致富的“信息窗”、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4)有线电视通村公程。长埫口镇着力建设有线电视通村工程,努力扩大有线电视有效覆盖率。在发展的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靠诚信求发展,镇委、镇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巩固老用户、拓展新用户献计献策,实现了有线电视用户的有序扩张,到目前,我镇已安装有线电视2800多户,涉及到16个村,其中2012年初以来在三垸村、庄屋村网点内安装了380户,新发展了170户。

二、树立文化品牌意识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近年来,我们家乡的文化艺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经常可以在一些杂志书籍上看到我们镇的文艺作品。根据文化站的介绍,我们镇本着抓创作、出精品、上档次、促繁荣,采取了广泛动员,重点扶持和奖励精品的办法,促进了各门类艺术创作的繁荣。在历次的全市乡镇文艺调演活动中,我镇都有一些节目获得大奖,文化站站长蒋宏波始终以坚持打造精品文化为己任,围绕本土挖掘资源、整理题材,每年为专业剧团编写剧本,创作歌曲,推出了几台精品力作,带动了民间剧团创作演出的繁荣活跃。

全镇现有文学、书法、美术、剪纸、摄影等文艺骨干队伍150多人,文艺爱好者370多人,截止到2012年7月,有各类文艺作品180多篇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发表,尤其突出的是文化站站长蒋宏波,每年均在中央级、省部级、地市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50余篇,其中30多篇作品获得各级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大福中学教师匡松柏,每年都有多篇散文、诗歌问世。何坝村农民马佑谱创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金、银、铜奖,成为中国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剪纸大师、市剪纸学会副会长,被授予仙桃市“优秀艺术家”称号。还有退休干部王新年、无行小学教师张中国、下岗职工王昌炽、女职工王素玉等在各级报刊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为了鼓励作者创作精品,镇委曾发文对这些作者进行了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每年由宣传办公室、文化站召集作者举办研讨会,免费发放有关资料,提供写作(征文)信息,赠送笔、墨、文稿纸,从而使作者感受到自己的劳动得到社会肯定,鼓舞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

长埫口的文化事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指导下,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群众文化生活十分活跃,得了显著成效。自2001年以来,其文化工作业绩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仙桃日报》等众多媒体予以报道。繁荣农村群众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将着力创建全省文化先进镇,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我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做到“三抓”:抓认识,增强搞好群众文化的责任感;抓队伍,加强乡土文化人才的培养;抓管理,促进镇域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创建文化名镇,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发挥民间艺术特色开展文化系列活动

最近,我经常可以再镇里看到一些我们当地的文化节目表演,比如花鼓戏,彩船队等等。我了解到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近年来,我们家乡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特色,逐步形成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常年参与文化活动。全镇现有民间音乐队12支,腰鼓秧歌队8支,皮影队1支,彩船队4支,舞龙队3支,花鼓戏剧团2个,有民间剪纸艺人85人,民间唢呐艺人128人。对这些民间艺人,我们给予积极鼓励,全力提供展示艺人才艺的舞台,如组织一年一度的民间乐队汇演,民歌民舞大奖赛,彩船龙灯,腰鼓竞赛,剪纸艺术展览,镇政府及文化站每年投入两万多元,作为汇演、展览、评奖开支。涌现出了刘绍标、廖艳霞、王运秋等一批民间文艺活动骨干分子。这些富有民间文化特色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锻炼了文艺队伍,成为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长埫口十分重视对民间文化社团的支持,充分发挥民间社团3大支柱(民间乐队、民间腰鼓、民间剪纸)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这些民间文化社团的活动,对于营造文明新村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陶冶人们的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民间社团的存在,构成了“长埫口无处不文化”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面对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极大热情,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大力帮助。一是出面组织各类演出活动,会同有关村委会、企业负责同志,筹集资金,协助表演队搞好各项文化活动;二是从市群艺馆、仙桃职业学院聘请专业老师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三是大力培养、引进文艺活动的组织人才,使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这些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都有活动的组织权;四是将搞好文化活动纳入村委会、居委会年终工作考评,对先进村及个人由镇里通报表彰、奖励。为保证文化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镇文化部门落实了责任制,做到“全镇月月有活动、节日有庆典、四季有歌声”。

2012年8月初,镇文化站邀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剪纸学会、市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共同深入有关村组,对长埫口民间花样剪纸雕刻艺术调查摸底。蒋宏波多年来潜心收集珍藏传统雕花剪纸及各种绣品,累积4万余件,办起了“长埫口剪纸艺术博物馆”,其沔阳雕花剪纸已被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向国务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蒋宏波对普查、抢救、收藏、研究、传承、发展、宣传长淌口民间剪纸雕刻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这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场所、物资、经费上予以倾斜,在宣传上全力进行“包装”,使长淌口的剪纸艺术走出湖北,走向全国,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力争求得“剪纸之乡”荣誉。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创建文化名镇

我们长埫口镇是2001年3月由原长埫口镇、大福镇、敦厚乡合并成立的建制镇,下辖64个村,总人口13万。早在上世纪50年代,长埫口文化站皮影队在国家级、省级曲艺调演中分别获得演出奖和一等奖,曾代表湖北省赴朝鲜志愿军战场慰问演出;60年代,长埫口民间武术曾闻名于省运会,获得散打冠军;70年代,长埫口文体工作受到省政府、省体委表彰,被命名为“体育之乡”;80年代,长埫口电影放映普及率达到100%,享誉全国,被全省数为榜样;90年代,获得省体育局“全民健身运动先进镇”。进入新世纪以来,长埫口依然保持群众文化的繁荣,始终成为仙桃市农村文化工作一杆旗。五﹑收获与总结

通过这次暑期调查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熟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从亲身实践中得到经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们大学生才能提高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有些知识呆在学校里是不会学到的,只有走出去,我们才能增加我们的人生经历,从而从这些人生经历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次暑期实践也使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平常我对自己的家乡也没有怎么充分来了解,可是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我发现了我家乡很多我以前没发现的地方,这也使我更加的热爱我的家乡。同时,我也发现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平时,遇到一些事情,我总是喜欢要父母帮忙解决,可这次实践很多事情都需要我自己去做,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明白在大学中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也在他人的庇护下,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感谢这次暑期实践使我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献上我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秦安县城位于秦安县南小河与葫芦河交汇处,西接310国道,占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是陇东南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县、劳务输转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十强县、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县、全省首批平安县、双拥模范县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市总体框架和道路网络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建成成纪大道、新华街、青年路、解放路、滨河路及兴国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城乡安全饮水、集中供热、专业市场、大型商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市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实践特色,把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工作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市级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开展城镇管理提高年活动为主线,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为主要手段,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并举,建设与管理同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秩序整治,着力维护和谐稳定的城镇秩序,努力提升城市品位。通过不懈努力,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各项目标任务。

创卫工作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建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全面开展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一是成立机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制定方案,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是靠实责任,确保完成任务。

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紧紧围绕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目标任务,以城镇管理提高年活动为载体,把宣传工作作为创建市级卫生县城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制定了宣传工作方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2008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在县文化广场隆重举行了“秦安县开展城镇管理提高年暨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动员大会”,县四大组织领导、县直各部门全体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城区中小学校师生共1000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在大会现场,县委宣传部、爱卫办、团县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向广大市民发出了主题为“做文明市民,建美好家园”的倡议书10000多份;举行了以“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万人签名活动;各部门、各单位悬挂宣传标语200多条,出动宣传车30多辆(次),进行了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团县委、妇联、爱卫办、教体局、执法局先后组织各学校学生、机关单位的团员、青年、女职工组成义务宣传队,上街宣传城镇管理、环境保护、创建卫生县城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6次,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并开展了以清理垃圾、治理“牛皮癣”为重点的义务劳动。同时县教体局组织人员深入城区和城郊各学校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小区”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学生达20000多人(次),达到了“小手拉大手”的良好社会效果。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形成了人人了解创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投入拆迁建设资金21.19亿元,建成了兴国文化广场、成纪大道、滨河南北路、解放路改造、体育中心、城区供水、城北供热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和成纪大厦、滨河雅苑、金盛花园等一批商住综合楼和住宅小区,完成了城区主街道绿化、亮化工程,硬化城区小巷道116条、13.4公里,更换主街道路灯660盏。2008年,按照“南北延伸,向西扩展,中心区域集中改造、完善、配套”的思路,以规划为龙头,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编制了滨河南北路、水场路、成纪大道西段等主要路段两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投入拆迁建设资金5755万元,拆除滨河北路、青年西路以北、大西巷以南等区域住户106户、建筑物1.2万平方米,完成滨河北路、街泉路、旱坪路、成纪大道西段3.3公里道路改造铺油工程,实施了滨河南路何川段道路建设,在凤山、滨河南路、南河路、成纪大道西段等区域栽植塔柏、刺柏等苗木46.6万多株,绿化面积800多亩。改造城区免费公厕4所,硬化城区小巷道16条1.9公里,安装、更换城区主要小巷道路灯185盏,城区小巷道实现了夜间正常照明。二是规范城市土地经营运作。收购储备水场路以北等区域土地497.6亩,挂牌出让国有土地7宗229.7亩,实现收益5467.8万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陇城镇积极实施了沿街拆迁建设、路渠和人行道铺设工程。兴丰乡结合秦远公路建设,完成了沿街71户农户的拆迁任务,拆除建筑物5065.4平方米。魏店乡结合寺魏公路建设,开展了沿街改造工程,拆除各类建筑物1800平方米,新建营业铺面940平方米。四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了104条255.2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秦远公路、寺魏公路改造铺油,实施了11.077公里的革堡至古城公里、14.19公里的喇嘛墩至双庙公路和靖天公路南小河桥改造工程,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得到提高。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进县内外开发商投资兴业,建成了北大果品市场、家俱建材市场、西川蔬菜批发市场、北坛商贸城、成纪商厦、景园品牌服装城、秦源综合市场、西川木材市场等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17处,引进了“五洲超市”、“家福乐超市”等大型超市;实施了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秦安小商品市场改扩建工程,新增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项目建设即将启动实施;加快社区便民市场建设步伐,建成了凤山、景园、北坛和旱坪路社区便民市场,扩大了市场经营规模,有效遏制了店外经营、乱摆摊设点等影响城区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规范了市场管理,同时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了良好条件。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建成了总投资1496.88万元、日供水能力1.3万吨的城区供水扩建工程,使城区居民告别了吃咸水的历史,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缺乏饮用水的问题;新建改造小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1处,解决了1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总投资130多万元的垃圾填埋处理厂1处。2008年,建成总投资3575万元、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的城北供热一期工程,实现了城区集中供暖,彻底解决了城区空气污染问题。争取到总投资4927万元、规模为1.5万平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管道铺设工程,完成投资560万元,该工程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城区环境质量状况。

综合执法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去年以来,紧紧抓住影响市容市貌整体形象的突出问题,以整治城区“八乱”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根治难点,疏堵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各成员单位职能,坚持集中开展城区环境秩序联合整治,深入开展了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一是狠抓门前“四包”责任制落实,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加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针对城区部分区域乱摆摊设点,严重影响城区环境的突出问题,狠下决心,采取强硬措施,规范马路市场1处,取缔零散摊点110多个、零散市场6处、历年形成的瓜果市场7处,同时将解放路纳入严管街管理。三是坚决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四是开展“万人大清扫”活动,对城区卫生进行全面清扫,累计清运城区和城郊死角区域垃圾800多吨,极大地改善了脏、乱、差现象,营造了全社会抓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强化了广大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建立健全《城区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制度》、《环卫工人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环卫投入,县财政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垃圾清运车7辆;更新垃圾专用桶140个、垃圾箱10个,进一步解决了环卫设施落后的现状,扩大了垃圾清运保洁范围。认真实施道路平安畅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区车辆乱停乱放、乱冲乱撞等违规行为的治理。一是加强城区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开展“百日行动”专项治理活动。三是设立车辆停放点。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停放点23处,有效遏制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同时在人流、车流集中的新华街、青年东西路、成纪大道等十字路口设立交警指挥岗4处,确保行人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窗口单位卫生治理。进一步加大对天水汽车运输公司秦安汽车南站和北站两个窗口单位的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治理,近年来,坚持以站务管理、岗位职责、站内外秩序、环境卫生、安全生产、质量信誉等方面为切入点,县交通、运管部门年初与车站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组,任务到人,并成立了稽查小组,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出重点检查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省卫生厅《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治理活动。一是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2008年,对226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了预防性卫生审查,对符合卫生要求的196户发放了卫生许可证,目前,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8.4%,健康合格证持有率为91%。二是加强日常性卫生监督检查。至目前,共检查城区食品、饮用水生产经营单位及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化妆品经销等单位232户(次),检查从业人员363人(次),查出无许可证的单位11户,无健康培训合格证的34人,根据情节依法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卫生处罚。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今年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培训从业人员170人(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80人(次),检查餐饮经营户86户,对其中2户违规经营单位进行了处罚。四是强化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县城108家餐饮单位重新进行了审查,并对235名管理人员进行了量化培训,有114家餐饮单位通过C级重新审查,有1家通过A级评审验收,目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的餐馆共118家,实施率达96%。五是加大卫生监督处罚力度。去年以来,行政处罚61户(次),取缔摊点3户(次),限期停业整顿4户,有效遏制了违规行为的发生。六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至目前共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60余人(次),培训率为95%,合格451人,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实施。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2008年,共有6个建设项目通过环保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均达100%。二是清理整顿城区餐饮业。共清理各类大小餐饮业120多家,对其中上宅下店、污染较为严重的8个餐饮业发出了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了治理。同时,认真开展了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75家工业污染源普查和163家生活污染源普查任务,已上报国家普查办公室。三是加强叶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秦安县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秦安县叶堡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2005年6月底前对叶堡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所有采砂厂予以全部取缔,划分了保护范围;同时制定了《小粉坊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叶堡水源地上游的安伏、莲花、陇城等6乡镇区域内的86家小粉坊采取强制措施全部给予了关闭,同时关闭叶堡小粉坊群34户,鼓励和引导粉坊主进驻园区规模化生产,统一治理制粉污水。四是坚持开展空气、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空气质量良好,地表水和声环境质量达标。

除害防病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狠抓除“四害”工作。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消杀为辅”的原则,按照群防群治相结合、突击性活动与常年消杀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严密组织,科学实施,有效控制了“四害”密度。先后对宾馆、饭店、粮库、粮站等重点单位防鼠防蝇设施进行了完善,坚持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统一灭蚊蝇活动,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保证了灭鼠效果,控制了蚊蝇传播疾病的发生。尤其在农村灭鼠工作中,高度重视农田灭鼠,把农田灭鼠工作作为全县农业生产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常抓不懈,在各乡镇确定专人进行预测预报,动员广大群众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鼠患,近年来累计农田灭鼠85万亩(次),大大降低了鼠口密度,粮食作物因鼠害损失率降到了3%以内。

全力抓好卫生防病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计划免疫、传染病网络直报等工作。目前,全县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转,去年共报告各类法定传染病1321例,传染病网络直报率为99.3%,及时率95.7%;儿童“四苗”接种率均达到了要求,其中卡介苗接种率为96.6%,脊灰糖丸疫苗(不含强化免疫)为98.5%,百白破疫苗为95%,麻疹疫苗为10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8.7%,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3%;查出肺结核患者465人,其中初治涂阳215人,复治涂阳32人,重症涂阴34人,涂阴免费248人。地方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普查工作,开展了居民用户盐样碘盐检测,碘盐覆盖率为100%,碘盐合格率为99.31%。对全县10个国家级水质监测点进行了水质监测,癫痫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进展良好。结合每年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在全县大力开展以“防治结核、坚持不懈”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今年制作宣传标语2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受教育群众达26000多人(次),咨询人数40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各负其责,紧密协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从学校、医院、社会、家庭等多渠道,以各种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一是开办专题教育栏目。二是全力抓好学校健康课的落实工作。县教育部门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纳入了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考评”五落实;在全县各中小学校采用放影科教片、录像片、幻灯片、图片展等形式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县卫生部门每年结合“爱眼日”、“爱牙日”、“艾滋病日”开展了广泛深入地健康教育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医院健康教育工作。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卫生宣传栏,并举办了培训班,累计培训住院患者及其家属4890多人(次),使广大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卫生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同时,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落实儿童持健康证入学制度,2008年对入托入学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体检城区中小学生5364人。四是开展保健知识宣传教育。首先从各级干部入手,大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

完善思路科学发展向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奋进。6月16日,天水市爱卫会对秦安县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市检查团对秦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对秦安县当前和今后的创卫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秦安县委、县政府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落实检查团的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市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创新思路,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继续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坚持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在全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市管理、全民健康教育等知识宣传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学校、村镇文明教育网络,坚持开展健康教育、文明卫生教育,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对城市管理与建设工作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认同感和责任感,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出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继续集聚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区拆迁改造力度,积极实施北坛小区、凤山小游园等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葫芦河2号大桥、解放北路三里铺至县职教中心段改造铺油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供电、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区路网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城区环境。加大城市土地经营力度,依法认真做好土地规划控制,收购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盘活土地资产,集聚建设资金,增加城市建设投入。

继续加强市场建设,解决市场不足问题。抓好大型综合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启动秦安·中国西部小商品城、秦安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抓好北大果品市场建设;完成西川蔬菜批发市场后续工程,发展壮大蔬菜市场;继续抓好乡镇市场和社区便民市场建设,抓好郭嘉、叶堡、莲花等乡镇果品、农贸综合市场建设;规范完善城区便民市场,方便广大群众,彻底解决乱摆摊设点问题。

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市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依法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教育、管理有力、操作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督促检查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是突出重点,继续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广告污染、建筑工地、马路市场、文化市场、恶习陋习等八个重点方面;进一步突破城乡结合区域、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死角、难点地段,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彻底解决个别区域脏、乱、差问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果断采取综合措施,严管重罚,彻底纠治违规违章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作用,坚持新闻爆光制度和群众举报奖励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

继续加强城乡联动,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一起检查。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各乡镇、各村委会的管理作用,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治理工作沉底盖边、不留死角。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厕、改圈、改灶;治脏、治乱、治愚、治懒;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活动和除“四害”活动。不断加大农村能源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深入开展“改水、改厕、改圈、改灶”的“四改”工作,以环境卫生整治推动农村开展“巷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的“四化”工作,极大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提高广大农民的生存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http://blog.jianghu.taobao.com/u/MjA3NTE5NjE4/blog/blog_detail.htm?aid=46621593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村距**县城东38公里,300户,998口人,耕地面积9236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吹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使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原因使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今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个问题,近日我同县经科委和

祥顺镇的政协委员,对**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增强农民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是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

经济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而且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若村集体捉襟见肘、农民囊中羞涩新农村的建设就无从谈起。

**村原本旱田面积较大,种植的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但由于**村的土壤结构、地势和传统粮食价格的低弥,致使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脆弱。如何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面前的新的课题。于是村“两委”便动员群众将各家旱田地改为水田地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水稻。光说种,水哪来?技术谁会?谁敢先吃这第一只螃蟹?于是,村两委在秋收后首先组织党员干部、有积极性的部分农户和干部的亲属做示范。把旱田率先改成水田,并新修了水渠把西北河水引到地边作为灌溉之用。另外,利用冬闲的时间请县、镇的农业专家来村里讲授水稻种植的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技巧。通过几年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先改地的农户得到了甜头,其他农户也消除了疑虑,便纷纷改地,截止到2008年**村所有能够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块均改成了水田,面积以达7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水稻调优调绿达到97%,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中棚育秧达到90%。

同时,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一是在不适宜种水稻的旱田地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作物经济效益。种植小杂粮、粘玉米、红小豆、白云豆、甜粟、棚室菜等非粮经济作物并通过订单,确保销售渠道。大豆高质高油种植面积已达到大豆种植面积的70%以上。二是在北药种植开发上,几年来,他们对村内的浅山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并对调查结果并进行了认真详实的分析论证,同时结合不同种类药材对外部生长环境和条件的客观要求,科学的确定了以五味子为试种品种。三是充分利用地处浅山区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食用菌栽培。以县里其他乡镇食用菌协会为龙头,组织农户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分散管理经营,统一收购,种植户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已发展木耳20万袋、平菇20万袋、地栽香菇500平方米、榆黄蘑700平方米。仅此一项可使农民增收65万元。四是以发展牛、鹅、貉子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村地处浅山区,饲草丰富,非常适宜鹅、牛放牧。全村共发展大鹅养殖发展到8000只,黄牛存栏120头,羊350只,貉子150只,畜牧业收入可实现78万元。五是针对**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无序和转移缓慢的现状,他们积极鼓励土地少的年轻人走出去,并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便利条件,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曾一度被浪费的劳动力资源,使一部分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生产经营。在调整规范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2008年**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935万元,村集体收入8.9万余,人均收入由上年的5300元,增加到6540元。村集体和农民都有了造血功能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主导作用,凝心聚力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之源;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拽”,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和一支能干事的干部队伍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

**村“两委”班子首先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行了“点题公开”的村务公开制度,群众关心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什么就及时公开什么,使村务公开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由原来的“公开什么看什么”,变为“想看什么有什么”。紧紧抓住“还权于民”这条主线,有效解决了谁来掌权、为谁掌权、怎样掌权等关键问题,找到了一个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的“支点”,有力推动全村基层民主建设。全村在原有的村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制定了符合全村实际情况,具有本村特色的村务管理制度。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管理原则,对村务进行严格规范、严格操作。全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由两委和广大村民代表集体商定。同时还建设宣传栏接受民众的监督。每季度按公布要求、公布内容进行村务公开活动,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规范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议事规则,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克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所以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三、依靠政策、争取国家支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2003年全国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对“三农”日益关注,首先是免除了农民延续历朝历代几千年的赋税,并逐步取消了以往的乡统筹、村提留、“两工”、建勤费等收费,与此同时,还相继出台了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补贴、打井补贴、大棚补贴、秋翻地补贴等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这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极性的提高,这也使得广大**村的父老乡亲敢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更红火,我们不仅要脱贫,我们还要致富”,这是淳朴**人的铮铮誓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一道通过对本村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和准确定位,果断提出了抢抓机遇、调整结构、拓宽渠道、乘势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为了能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村通过宣传使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自主地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享受到了社会保障事业的保障性和优越性。据统计,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共计950位,占总人口数95%。在义务教育方面,**村入学儿童享受九年制度义务教育率为100%。同时**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惠农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撑。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抓手是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

新农村建设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是为百姓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衣、食、住、行、子女上学和环境建设是**村群众关心、关注的。为此镇、村两级干部积极向上争取,2006年**村被**市人民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采取国家投一块、省市帮一些、县乡村筹一点、农户出工筹老的资金捆绑式使用的方式,在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175万元,完成村内8条主次干道2281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修建排水明渠4562延长米;主街两侧安装路灯31盏;改厕54户;建设村“三室”220平方米;建设村内公园9240平方米;修建608平方米的标准化篮球场一处,并配备了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修建通往各户便民桥68座,农户庭院硬铺装5900平方米;安装平安监控探头4个,栽植绿篱14万株,使通透式生态园林村建设初具规模,目前,祥顺镇**村砖瓦化率达到91%,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3%,固定电话拥有率达到94%。这更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热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县祥顺镇**村必将成为千万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梭影和典范。勤劳、质朴的**村人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扬“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下载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共5篇)

    xxx大学x x 社 会 实 践 报 告题目: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日期:- 1 -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随着xxx村经济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调查一、研究背景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摘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加大“......

    新农村建设发展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七坊村位于**县城东北部,是**县城"北扩、南拓、西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北扩"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全村24个村民小组,1601户5492人。全村有七个自然村,面......

    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就是发展农村经济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千头万绪,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研究与心得体会

    三南村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研究与心得体会 我的家乡曾是一个一度贫穷小农村,村民的生活相对贫困,家庭收入单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今天已经大大......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调查(合集)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调查 调查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暑假实践报告一、摘要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西周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