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强同志在中国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周强同志在中国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能出席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座谈会,我感到非常高兴。听了潘志华同志和11位同学的发言,很受感染,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主题,也就是刚才同学们讲的原话:“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们大学生,尤其是给农大的学生带来了机遇;我们大学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这些话是农大同学共同的心声,更反映了全国大学生共同的心声。我听了很受感染,也切实的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期待,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理想;感受到了你们的朴实无华。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校,2005年刚刚庆祝完百年华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致信庆贺,吴邦国委员长亲自来农大视察,回良玉副总理出席农大百年校庆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是农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事多,喜事多。
我和瞿振元书记、陈章良校长都是很好的朋友,所以来到农大感到非常的高兴。借这个机会,代表团中央衷心的感谢中国农业大学领导对农大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团中央工作的大力支持!
刚才潘志华同志代表校团委做了一个汇报,讲得很好。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农业大学团的工作全面活跃,思想教育工作、主题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三下乡”实践活动长期坚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还有一个很有特点的,特别要提及的就是我们农业大学动员我们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一年接一年的坚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就大学生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谈一些意见,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
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个全面系统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今年中央发了一号文件,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全面的部署。最近,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也作了一个专题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基于对我国发展阶段的判断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农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央还做出一个判断,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它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这里,我希望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建功立业。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业是基础,农业关系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连续三年来颁发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我们国家现阶段有条件来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来为农民增加收入,这是从国家形势来看的;从农村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三农问题确实到了非下大力气解决不可的程度。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七年来,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我们城市工业化发展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农民、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计划经济时代,是靠农产品的“剪刀差”,靠农业来支持工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了我们国家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那么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而且通过这种安排,尤其是公共财产,还有人才、科技来支持我们农业农村的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为我们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农科的大学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在这个进程当中建功立业。尤其在五个任务方面,我们大学生都可以大有可为。
首先,希望我们的大学生在农业科技及其推广方面大有可为。讲到农业科技,农科院校的学生都非常了解袁隆平院士对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对全世界解决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国家多出一些像袁隆平这样科技专家,我们国家的农业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还有一个原人大常委,也是十大杰出青年——李登海,他在玉米育种方面贡献巨大。所以在农业科技及其推广方面我们大学生应该大有可为。
其次,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敢于到发展农业市场经济当中创业。举个例子,团中央树立的一个青年榜样,叫做吴伟雄,现任海口市副市长,大学毕业以后回到湖北农村养猪,最后号称养猪大王,他从湖北做到海口,现在已经有了上市公司,叫做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海口市的蔬菜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大量的反季节蔬菜都是从罗牛山那里来的,它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带头人,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很多典型,像伊利和蒙牛,去年的销售收入都过了百亿,带动了大量的农民致富,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国家这方面刚刚起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敢于闯市场、敢于创业,推动我们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三,我们大学生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有知识的大学生,离不开有知识的农民。在一个多月前,我参加中央党校经济研讨班,新疆兵团的一个副司令给我介绍了新疆兵团现在推广精准农业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典型。
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农业科技的发展、没有农业产业化、没有现代管理是不能想象的。这所有方面都需要有知识的大学生。所以,大学生在这些领域都大有可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任务都需要我们有志青年去发挥作用,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次我在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班中体会很深,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的专题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村庄规划》,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提到了农村建设没有规划,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在研讨的时候,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的负责同志讲,现在这些地方发展了以后,农民就拆房子。像广东,改革开放之初时盖的是瓦房,后来盖了楼房,现在又要重盖房子。缺乏规划,就会造成一些浪费。到现在,村庄规划非常薄弱。像四川、青海的同志就讲,广东现在拆的房子就是我们这些地方的新农村,这也反映了区域的差距。现在有种形象的说法,“我们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对于村庄规划很需要我们大学生去参与。如果讲城乡差距,生活质量的差距应当是最大的一个差距。原来西方经济学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某个国家是否达到小康有一个很形象的指标,就是这个国家的马桶推广到什么程度。随着人口的增加,农村缺乏排水系统,对农民生产条件、对农业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村庄规划方面,我们农科方面的大学生可以充
分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农村在精神生活方面和文化生活方面和城市的差距更大。
我们大学生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建功立业,这就是希望我们同学们到基层到农村创业,到西部到基层创业。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门开过会议,出台了包括促进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专门文件。我们农业大学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地加以总结,安排好到基层就业的志愿者。谈到去基层就业创业,我想起了王选院士曾对我们讲的话。两年前我们在大会堂为志愿者送行,我当时讲了一句话,“因为我是学文科的,所以我想学文科的学生应该到基层去干上两年,终身受益,对于我们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有很大的帮助”。王院士马上接着讲,他说,“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有条件的都应该到农村到西部去当上一段时间的志愿者,这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的科研都有帮助”。王院士的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这些年我在国内出差、调研,都去见志愿者,在很多偏僻的山村里,如长江三峡的巫山县,都留下了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奋斗的足迹,都留下了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嘹亮的歌声。我们的学生不管是当医生、当老师还是当科技推广员,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03年起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这当中已经走出了一批很突出的人才,我们相信从他们当中一定能走出一批杰出的人才。
这里,我也希望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加强调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我们对国情的了解,对农村情况的了解。讲到农村的调查研究,费孝通先生的《三访江村》,几十年对江村的调查研究,已成为社会学调查的一个典范。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温铁军,他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很让我感动,很值得称赞。我在想,农大的学生,或者是某个系,某个专业或者某个班,对一个村长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的研究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这样累积下来就是一个珍贵的调查报告。也希望我们农大的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无论是当志愿者,还是直接去做农村发展工作者,还是通过“三下乡”深入到农村调查,这不仅具有学术价值、研究价值,还对我们真正了解国情,了解三农问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借这个机会就说这么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说到最后,我又情不自
禁想起了03年非典肆虐时期,最难忘的五四青年节,我有幸随同温家宝总理来到农业大学,温家宝总理在我们农大主楼前深情地发表了讲话,他说如果他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选择农科大学,赢得了热烈长时间的掌声。这说明家宝总理以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惦记着我们农民,始终惦记着三农问题。
今天参加农业大学这个座谈会,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感到由衷的高兴,为你们的理想志愿抱负感到高兴,说明你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你们的期望,没有辜负培育你们的人民对你们的期望,你们要用自己的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我们期待着,也衷心的祝愿你们学习进步,学业有成,愿毕业以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创造出新的业绩。
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
第二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刘云山同志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云山同志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4月8日在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和畅谈如何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把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要在突出思想内涵、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在把握实践要求、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刘云山在讲话中着重指出:
一、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进一步坚定自信、增强自觉、实现自强,努力建设强盛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二、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第四篇:周强同志在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周强同志在中国青年创业行动
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03年12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团十五届二中全会后召开的一次全团性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团十五届二中全会精神,总结各地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如何深入开展中国青年创业行动,进一步推动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送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分忧解困,帮助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王兆国同志一直非常重视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对山东省青春创业行动作出重要批示。这次会议期间,他专门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全体与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各级共青团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王兆国同志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力度,帮助更多的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去年,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共青团全国促进青年再就业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抓好提高素质、鼓励创业、牵线搭桥、政策扶持、强化阵地等关键环节,逐步构建起与国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衔接、具有共青团特点、符合青年需求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体系。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广泛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引导和帮助青年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96个重点联系城市建立了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并逐步完善其功能,“中国青年创业网”网站开通并与地方联网,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阵地依托;通过举办座谈会和报告会、树立青年创业典型等方式,深入持久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精神教育,走自主创业之路越来越成为广大青年的共识;大力实施“百万下岗失业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下岗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青年进行了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提高了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启动“工岗快递”行动,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就业咨询等中介服务。同时,各地团组织在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比如,山东省各级团组织实施“3+2”工程,即创业工程、就业工程、培训工程和学士后流动站、青春创业园区;在创业工程中提出要“四轮驱动驾马车”,即政策、资金、培训、服务四个“轮子”和一个大企业这驾“马车”,这都是青春创业行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刚才,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姜大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对青春创业行动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代表全体与会同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向山东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就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谈三点意见。
一、把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近年来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扩大了就业总量,拓宽了就业渠道,改善了就业结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就业形势仍将十分严峻。一是总量矛盾突出。“十五”期间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升至峰值,达到1000万人,加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按现有经济发展速度,供大于求的数量在1400万左右。此外,农村还有1.5亿富余人员需要转移。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职工,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又供不应求。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直接,不同地区、行业劳动力供求不平衡还会加剧,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就业与青年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就业是一个青年问题。劳动力周期更替,决定了青年始终具有广泛的就业需求。在劳动力尤其是新增劳动力中,主要是青年。与当前全国就业总体形势相适应,我国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在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中,青年占30%左右;在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中,青年占绝大多数,今年高校毕业生212万,明年将达到280万;在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的主要是青年。面对这一形势,深化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青年的切身利益。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把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1.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青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实际、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就业和再就业对群众来说是根本大事。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推动更多的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是切实代表和维护好青年群众的利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效落到实处的重要任务。还要看到,青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能够广泛有效地激发和调动青年创造的热情和积极性。亿万青年立足岗位的劳动,必将化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洪流。
2.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勾画了新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宏伟蓝图。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会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分流企业富余人员,部分职工下岗失业难以避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会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实施城镇化战略,会加快劳动力自由自主的流动,进一步加大城镇就业的压力;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我们还要看到,大学毕业生中还包括民办高校的学生,现在有近八百万人。民办高校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青年求学的需求,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前不久,党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高校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点来抓。共青团是为党做青年工作的组织,必须高度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切实协助学校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之,只有切实解决好青年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是服务青年的必然要求。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是共青团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前提,是共青团事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服务青年的关键。从世界范围来看,促进青年就业始终是青年组织的重要职责,青年就业已被确定为世界青年事务发展十大优先领域之一。深化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能够增进青年对团组织的感情,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进一步加大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力度
根据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实际,深化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为目标,以扶持青年创业为主线,以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观念引导为主要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努力把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为此,要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为青年开发就业岗位。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基础。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仅靠现有岗位的调剂是远远不够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举的发展战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在开发就业岗位方面,各级团组织做了积极的探索。当前的关键在于从共青团的实际出发,创新思路,扬长避短,形成特色。可以通过鼓励青年创业来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引导青年投身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通过发展这些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来吸纳更多的青年就业。条件具备的团组织可以建设一些项目直接安置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比如,山西太原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参股成立了“青创田园果蔬有限公司”,在社区开设直销网点、综合市场183个,提供了3千多个就业岗位;山东成立了“学士后流动站”,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探索“青年就业见习制度”,开发农村卫生、社区治安、城市帮教等公益项目,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可以把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组织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工作,为大学生创造就业岗位,为社会培养人才,并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毕业生中倡导、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不到一周时间报名就达4万多人,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中蕴藏着到基层、到西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的精神。同时也说明,在一些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比较难,特别是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更难。明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力度,把项目做大做实,鼓励大学生不等不靠、自主创业。要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吸收大学毕业生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当志愿者,延缓他们的就业时间,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总之,我们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为青年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2.大力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人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强调要培养大批高精尖专业人才,也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这次会议以及去年七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当前,我们国家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很大,出现了高薪难聘高级技工的现象。从国际范围看,德国长期重视职业教育,有些经济学家把职业教育称之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对我国来讲,加强青年就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这是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基本条件;二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来解决就业问题,不能仅是被动地安置现有劳动人口。各级团组织要着眼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大青年就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要坚持培训的市场导向,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和结构变化确定培训内容和组织教学,努力做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我们就培训什么样的劳动力。要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与劳动用工单位的联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积极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争取政策,争取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授予权。总之,要通过这些措施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社会化水平,为青年的长期就业奠定基础。
3.强化对青年创业的扶持。自主创业是青年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创业需要积累,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对许多创业青年而言,他们对团组织是有感情、有所期待的,渴望团组织对他们进行创业扶持。作为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共青团理应自觉肩负起这一重要责任,切实做好扶持青年创业工作,唱响创业的主旋律。要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帮助青年学习工商登记、项目选择、市场营销等创业知识,引导青年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要针对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信息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成立青年创业专家指导团、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帮扶措施。比如,团山东省委设立了6000多万元的青年创业基金,部分团市委联合金融部门设立了1.13亿元的银行贷款,为青年创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有效降低了青年创业的成本。要在充分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扶持青年创业的经验,引进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模式,加强与国外青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服务青年创业。比如,上个月我们在北京与英国查尔斯王子基金会联合启动了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既吸纳了国际资源,又借鉴了外国青年组织在扶持青年创业方面的一些做法、模式。
4.提高对青年就业服务的质量。就业服务是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怀着对青年的深厚感情来开展工作,动实情,办实事,见实效,改善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要为青年提供政策方面的服务,争取鼓励青年就业创业的区域性政策,帮助青年用足用好有关政策。要开展“工岗快递”、供需见面及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促进青年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牵线搭桥。要针对不同青年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跟踪式服务,尽可能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特别是各级团组织的青工部门要发挥广泛联系青年企业家的优势,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培训机构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做好牵线搭桥服务。要通过送信息、送岗位、送政策等方式,对下岗失业青年这一特殊困难青年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援助和服务。要加强青年就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青年创业网”,搭建起有形和无形的工作平台,为服务提供依托。
5.加强对青年就业观念的引导。观念对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就业供需脱节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就业观念相对滞后。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教育,树立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树立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都是就业的观念。要积极培育青年创业典型,大力表彰宣传青年创业典型,创造有利于青年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带动更多的青年走自主创业之路。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共青团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要坚持以创业为主题。就业问题的最大矛盾是总量问题,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新的岗位。青年思维敏捷,风华正茂,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要将服务青年就业与帮助青年创业结合起来,推动青年把就业的过程当作创业的过程,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是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根本方针。其中,市场调节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紧扣市场需求,跟踪市场变化,不断强化工作的市场导向。三是要坚持以品牌为牵动。培育工作品牌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牵动社会、影响青年的重要途径。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涉及观念引导、技能培训、中介服务等多个环节。只有选好突破口,集中力量,培育品牌,才能赢得社会的支持,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三、努力把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全团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团组织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成效作为我们衡量团干部工作是否务实、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我们经常讲,帮助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不在于提多少动人的口号,多大动人的指标。即使只帮助了一个青年就业,也是工作做实了,如果没有真正帮助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就是工作漂浮,作风不实。各级团组织要加强工作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关键在于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团的整体工作规划,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团组织和团的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地市级以上团组织要成立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要成立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青工部,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共青团全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
2.攥紧拳头,形成合力。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是全团的任务,需要团的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共同努力。要集中全团力量,坚持上下联动,塑造整体工作形象。要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发挥优势,形成推动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合力。要逐步实现工作的平衡发展,工作先进的地区要再接再厉,工作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
3.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实施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本着对共青团事业负责、对青年负责的态度,动真情,办实事,做实功,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开展工作,不贪大,不贪多,一点一滴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努力做出成效。要深入青年,了解青年,把握青年的愿望,满足青年的需求。要坚持项目化运作,把工作细化成若干项目,依托项目抓落实。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推进工作的动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尊重基层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鼓励基层大胆去闯、大胆去试。要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青年的新变化作出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工作开展,推动工作思路的创新。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
同志们,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大局、履行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才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集中民智、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刚才,看了相关会议材料,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总的感到,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有思路、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基层的工作状态如何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关心,对市委各项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魄力,全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
一、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各方面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绩,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得益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十二五”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认识要有新突破、真突破,思维方式要有新转变、真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理念、新实践、新作为。为了实现合肥更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冲破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思维定势,树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破固步自封、四平八稳的封闭心态,树立眼光向外、大气创业的开放意识;冲破空谈说教、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树立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实干意识;冲破轻视规则、人情变通的落后习俗,树立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诚信意识;冲破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无为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拼搏意识。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气象,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让创新精神涌流,让创业热情激荡,把合肥崛起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工业经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破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大关,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三县都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盘子还比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合肥以后的发展,还是必须怀着 “追赶者”的心态,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有效投入,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群众收入,都要以做大总量为总的要求、为最根本的导向。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合肥是在没有太多可依赖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发展的不足,主要症结是有效投入不足,是资本形成率不高;合肥要发展,必须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产业到合肥来发展。一句话,我们就是要遵循以引进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夺取“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广大干部肩负着引领合肥发展的直接责任。市委要求,不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算成本帐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把干部逼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向发展第一线。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市委要求,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当好“招商书记”、“招商县区长”、“招商主任”。对每一个合肥人来说,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不光要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身体力行,体现在参与、服务招商引资上,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来。在合肥,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当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这几年,合肥靠的就是闷头干,真干,不只务虚。合肥“十二五”要实现大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真干,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怕无谓的议论。在加快合肥发展上,我们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因改革创新而更加开放,因改革创新而不断受益。在热火朝天的创新实践中,一大批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但是,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二五”,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凡是上级和法律规定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衡量一个部门、一位同志是不是思想解放,不是看平时的工作,关键要看在有风险时敢不敢冒,在有利弊时善不善断,在有争论时肯不肯干。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遭遇一些失败。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持以宽松的政策、宽厚的心态、宽容的精神,支持、理解、善待干事创业的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谋私利,我们可以宽容失误,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我们可以谅解偏差,但决不允许不发展、慢发展。全市上下都要继续高扬创新的旗帜,始终保持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为民富民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合肥跨越赶超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视为应尽的责任,既要抓GDP的增长,更要抓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发展成果。创业是加快发展之本,也是富民安民之策。我们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精神状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合肥发展的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步伐,就要学习宿迁在加快发展上的“豪气霸气英雄气”和“用心用情用力干”,尤其是要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在强者面前示弱,不在先进面前自卑,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实干创新业,亮剑争一流。在新的发展和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豪气,绝不因遇到困难而畏首畏尾,绝不因发生矛盾而裹足不前,敢于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要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勇气,跳出合肥审视合肥,立足全局谋划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的标杆,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六、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凝心聚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协力同心,其利断金。“十二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焕发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激情,更好地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绝对不能在无谓争论中坐失良机,在推诿扯皮中贻误事业,在无端猜测中消磨斗志。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我们必须把心思放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多谋事、少谋人,通过“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对各级各部门,我们要求,要多协调、多支持、多宽容、多配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音调”,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一个声音喊到底”,更好地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努力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时,都能换位思考、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因为,合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合肥发展了,我们都受益、都光彩。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地同政协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负责办理,主动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衷心希望大家继续贴近合肥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有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