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沃土工程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沃土工程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10月12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农林界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的带领下,视察了我市沃土工程实施情况。委员们视察了市农委农产品检测中心、永丰镇上泊湖现代农业项目区,考察了大圹圩农场农业生产情况,听取了市农委负责人关于沃土工程实施情况的通报和市大圹圩农场场长徐成银关于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情况的介绍。委员们就如何加快实施沃土工程进行座谈讨论。副市长庆德超应邀参加座谈会,认真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连续三年实施了农业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农委结合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项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的15个镇都建立了千亩示范片,村村都有百亩示范田。农技人员在建立示范样板的基础上,开展了科技入户指导工作,每个农技员定点联系20个示范户,把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面对面”地交给农民,用于生产。
目前,市农委已完成15个镇80万亩农田的取样化验工作,填写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8096份,并整理归档。印制15万份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市农委每年采集化验土样、植株样2000个以上;安排“3414”试验、校正试验各20个;建立土壤养分及墒情监测点20个,施肥情况长期观察点50个;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根据我市土地大多数缺钾、缺磷的情况,市农委邀请农业专家研制配方36个应用于生产,使每亩增收和节约生产成本超过30元,测土配方的推广实施,使全市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我市沃土工程取得的成绩,对如何加快沃土工程建设,委员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认为,我市沃土工程目前尚停留在测土配方施肥这一个方面,秸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料推广运用等还未破题。就测土配方而言,目前虽已完成建档、数字化制图与空间数据库及耕地地力评价等工作,但配方施肥大多是通过发放施肥建议卡实施的,真正配方施肥的只有60多万亩,只占实际耕地总面积的50%左右。因此委员们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沃土工程项目实施步伐。由于施肥不科学,家禽养殖业和农村生活等产生的有机肥源无害化分类及利用不足,导致面源污染进一步加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又能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施肥技术上的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建议市农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数据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成果,同时把推广绿肥种植和秸秆还田、有机肥使用等摆上议事日程。绿肥种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秸杆还田等是培养地力,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的重要举措。建议市农委进一步加强同科研部门的沟通,争取早日破题,同时可择地示范,待取得成效后逐步推广,建议市政府对绿肥种植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逐步推广。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配方施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近几年来,由于受强台风影响,我市不少水稻在收割前成片倒伏,导致产量下降,机械收割成本增加,而使用配方施肥的水稻由于钾、磷的作用,几乎没有倒伏现象。因此建议市农委和新闻媒体紧密配合,抓住正反两方的典型进行宣传,提高对配方施肥的认识,从而使配方施肥变成农民自觉行动。市农委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农户技术应用网络,采用现场会播放录像、印发技术资料、挂横幅、贴标语和街头技术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沃土工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认识到“沃土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沃土工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制定奖励措施,协调处理好质量和价格的关系。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农田目前处于缺钾和磷的状态,因此在肥料的配方中必须稳氮重磷、钾,而钾的价格较高,所配的肥料的价格必然高于目前使用的普通化肥,因而造成一些农户不愿使用。为此建议,一是在大面积推广初期(近一二年)市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购肥补贴。二是通过招标,指定厂家生产,严格控制质量,中标企业在一二年以保本微利的价格生产销售,政府可视情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篇: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
报告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12月1日,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朱承平的带领下,对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走访了仁和集镇南尖回民村和秦栏镇新民村,同当地镇、村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并深入部分农户家中,实地察看“村村通”工程实施效果,听取群众意见。视察结束后,在广电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广电局负责同志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开展情况
广播电视“村村通”是2007年省政府列项的民生工程,上级下达给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全市33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2007年完成60个、2008年完成100个、2009年完成72个、2010年完成99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市广电局对“村村通”工程非常重视,成立了“村村通”工程领导组,制订了《天长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做到了组织、人员、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同时,广电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88万元,全部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由于 “村村通”工程点多面广,工程投入大,三年共支出700多万元,其中广电局自筹配套了500多万元资金。
三年来,市广电局在原有250公里的光缆干线网的基础上,新建了300多公里的有线电视分配网,发展了9000多户农民入网,让32000多农民看上了45套图像清晰、内容丰富多彩的有线电视节目。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前三年232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在加快建设有线电视网络的同时,我市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也得到了加强,中央电视台第7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套节目于2008年10月已正式播出,信号已覆盖我市全境及周边江苏地区,信号质量良好、稳定。我市农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收看到中
一、中
七、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套以上的电视节目,收听到中
一、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余套广播节目。目前我市农村拥有调频喇叭3100只,通播率达75%。
二、存在问题
市广电局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在滁州市及全省都名列前茅。但也存在有线电视信号特别在镇、村覆盖率不高;新农村示范点有线电视“村村通”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宣传以及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力度不够;配合新农村示范点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等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行了充分探讨,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执法力度,清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由于受非法卫星电视接收的影响,农民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不高,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的一些教育宣传、重大时事报道,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传达到农村,极大削弱了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电部门,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特别对有线电视信号已覆盖的区域)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现象进行清理,净化环境,为“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线杆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电缆线杆,如广电部门单
独投资铺设,必然造成资金投入的压力及资源的浪费,建议由政府牵头,召集广电、供电、电信等部门共同协商,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地面线杆林立的现象,实现线杆资源的共享。
3、加大经费投入,为“村村通”工程维护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议市、镇两级政府将农村广播电视管理维护机构的日常经费和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广电局拿出具体方案,争取党委、政府理解和支持。
4、各级参与,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到广电局及镇、村工作目标考核;建议各镇(街道)、广电局共同承担“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把“村村通”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内容。工程宣传和组织发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由镇(街道)负责,建设和安装维护及“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工作由广电局负责,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5、建议广电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全市广播电视用户放心满意。
第三篇:关于我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专题调研报告
我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才淳
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是我市开辟招商引资新途径,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举措。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做活做大“乡贤回归”工程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突破口和主抓手,引导众多乡贤投身于家乡经济建设的热潮,开创了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实践证明,乡贤回归工程已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是我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乡贤回归工程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最近市委政研室对近年来全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2007年以来,全市各地着力优化环境,积极搭建平台,依托重大项目、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吸引了大批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形成了“人才回乡、信息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全市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共签约项目763 个,动工建设项目500个,计划总投资414.11亿元,已完成投资额94.22亿元,已竣工项目278个。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签约项目764个,动工建设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244.38亿元,已完成投资额63.52亿元,已竣工项目15个。主要做法有:
(一)深化思想认识,全面部署乡贤回归工程。我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商贸活跃,历来有重商的优良传统,涌现了大批杰出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是揭阳的精英,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市场经济的先驱者,敢于抢先跳出揭阳的小天地,到外地投资臵业、开天辟地,但更多的是因为揭阳过去经济欠发达、发展环境差,自觉不自觉地向外谋求发展出路。2007年初,鉴于乡贤多、人脉广、商缘深和乡贤潜在的巨大力量等情况,而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已成必然趋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认为我市强势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四大经济产业带初具雏形,30亿工程的有序开展、“两条金腰带”正在打造、城市环境变化日新月异,惠来电厂、乌屿大型核电厂、LNG接收站和大南海开发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启动,潮汕民用机场开工建设,揭普、梅揭等高速公路建设通车,汕揭、潮揭等高速公路有效推进,海、陆、空优越的区位优势已经凸显,完全具备了召唤乡贤回归创业奉献的成熟条件。为统一思想认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阐明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的陈弘平同志指出:大部分乡贤回归之时,就是揭阳腾飞之日!尔后,市委市政府制发《关于启动揭籍在外企业家回归工程工作的通知》(揭委办电[2007]12号),要求全市各地全面启动乡贤回归工程,狠下功夫,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为打响乡贤回归第一炮,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几套领导班子带队赴珠三角等地区召开多场座谈会,深情恳亲,诚邀外出乡贤回乡创业,并郑重承诺:乡贤在揭阳投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需
要投诉的,可以直接找市委书记和市长。在市委市政府带动下,全市各地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层层落实有效措施,拉开了乡贤回归工程的序幕。市发处级以上乡贤干部一封新年慰问信,通报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真情呼唤乡贤回乡参观;县(市、区)迅速将揭委办电[2007]12号转发到各村(社区),并参照市的形式,致科级以上干部一封新年贺信;各村(社区)迅速发辖区内所有乡贤一封信,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及真情及时送达每位乡贤手中,形成全市层层发动、级级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做活 “情”字文章,千方百计感召乡贤回归。为真情感召乡贤回归,各地各部门想尽办法,搭好“情”字平台,做足“情”文章,打好打活乡情牌、亲情牌、友情牌、真情牌,加大政策宣传和项目推介,千方百计拓展招商渠道,做到上下联动、宣传发动,真情拉动,政策推动,吸引揭籍企业家以及外出乡贤企业到揭阳投资兴业。东山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10多次赴山西、闽南、华东、珠三角、港澳等地,抓住乡贤的桑梓情怀,以“情”恳亲、以“情”联亲,依托潮汕商会的人脉资源,多层次召开联谊会、恳亲会、同乡会等,并深入大型钢铁国企、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推介东山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商机,邀请乡贤回乡参观考察、洽淡合作、进行二次创业,已成功引进宝钢、太钢不锈等龙头企业进驻,开辟了乡贤回归工程的新路子。榕城、普宁、惠来、揭西、揭东、试验区等县(区)利用众多乡贤浓郁“恋乡”情结,采取以项目招商、以商招商、蹲点招商、民企招商、集中招商宣传和小分队多渠道针对性感召乡贤回归等方法,形成了县(区)、镇(街)招贤互动,内外资招贤互动,三次产业招贤互动,政府与企业招贤互动,投资项目量与质互动,专业与社会招贤互动,吸引了一大批外出乡贤投资揭阳、建设揭阳。
(三)致力改善环境,增强乡贤回归吸引力。为营造乡贤回归的浓烈氛围,我市强力打造稳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多元便利的融资环境、精英荟萃的人才环境、畅通便捷的交通环境、充足洁净的能源环境、共享灵通的通信环境、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等“十大环境”,力求使揭阳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乐园,凝聚乡贤回乡投资臵业。如普宁市一方面铁腕整治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 “普遍安宁”,其治安整治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一批市政工程、交通工程、能源工程、水利工程和高档酒店,成功规划打造“丽色景区”、“城市橱窗”、“畅捷路网”、“生态水网”、“坚强电网”和“一园一街四城二村”(即英歌山工业园,普宁药品街,服装、药品、小商品、建材“四大商贸城”,南方梅园、冠科南粤“二大生态村”)等等,区域经济发展脉络和城市特色日益凸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多数普籍乡贤踊跃投资家乡、大力支持家乡建设、无私回报家乡。据悉,去年以来,在外乡贤回普宁兴办项目180多个,总投资350多亿元,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乡贤共累计捐资1.3亿元支持家乡公益福利事业。
(四)加强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承接乡贤回归平台。乡贤项目回归,园区是载体,项目对接配套是基础。我市抓住中石油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成功落户的有利契机,成功规划打造“三电一气”(惠来电厂、乌屿核电、华润电力和LNG接收站)、“二港三园”(揭阳潮汕机场及空港经济区、大南海国际石化港和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南山工业园、英歌山工业园)、“二城一都”(市区50平方公里新城区、大中华韩国城和阳美玉都)等12个重大项目,积极主动为乡贤工程回归项目夯实平台。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抢抓省推进“双转移”的重大契机,按照“生态之园、特色之城”的定位,借鉴国际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高标准进行整体规划,计划筹资4.9亿元建设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并计划在3年内,由珠海转移五金机械、模具、装备制造、中药制造等20多家乡贤企业进园,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榕城区积极打造并依托省级工业园——榕城工业园为主阵地,大力搞活招商引资,拓展乡贤回归平台,形成钢铁、工艺鞋、不锈钢、新材料、玩具微电机五大产业集群,发挥广东省制鞋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仙桥鞋业、梅云不锈钢、榕东微电机3个省级专业镇品牌优势,全力打造特色产业投资发展旺地,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2007年以来该区引进乡贤回归签约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49.8亿元,已完成投资额6.49亿元;其中计划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46.5亿元。大南山侨区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成功引进了计划投资8亿元、用地面积2000亩的揭阳市信盈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重点发展高新、低碳、创税能力高的项目。同时主动服务配套中石油项目,积极 “引凤筑巢”,引进了计划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4600亩的龙智花园城项目,规划建设别墅区、企业服务中心、广场、村民住宅区、道路景观工程、污水处理厂等。
(五)强化各种措施,落实乡贤回归保障。为保障乡贤回归工程真正出实效,各地层层制订措施,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等长效机制,通过分解细化目标任务,以目标倒逼任务、任务倒逼时间、时间倒逼程序、程序倒逼分工;通过实行领导不定期督查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序时完成、超前完成;通过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发挥干部队伍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推动各地、各单位超额完成招商引资和超前完成项目建设,从而形成保障乡贤回归的强大合力。惠来县制订出台了《惠来县鼓励投资优惠办法》、《惠来县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惠来县关于扶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优惠办法》等政策,从注册登记、经营条件和范围、税费、用地、用电、用水、信贷等予以扶持,用优惠政策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并落实县党政领导挂钩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都有领导亲挂,有部门负责,有专人专抓。普侨区大力营造“你投资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赚钱我保护,你发财我发展”的投资氛围,健全招商引资服务机构,完善“一站式”
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制度,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做到回归项目建设到哪里,服务跟踪到哪里,全力推进回归工程建设。三年多来共签约乡贤投资项目28个,已动工建设26个,计划投资总额54.99亿元,完成投资额8.98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发展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虽已有了很好的开端,但总体上看,尚停留在初级层面,乡贤回归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太理想,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回归经济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用地难仍然是最大的瓶颈制约。土地供应状况及其导致的商务成本的高低是企业迁移时最为关注的原因。目前我市用于乡贤回归的土地资源不多,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对土地政策严格控制的因素,造成我市土地供给将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这是当前回归工程最大制约因素。另外,回归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的融资困难、人才和用工等等问题。
(二)工作机制和配套服务不尽如人意。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各地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健全的“回归工程”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招商人才,招商经费紧缺、统筹协调能力不强,与实施大回归、大招商,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市和大多县(市、区)尚未设立行政服务大厅,企业办事难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由于实行“谁签名、谁负责”的问责制,有的单位、人员死抠文件、照搬条文,不敢灵活变通,未能主动自觉为客商排忧解难,造成一项手续往往不多跑几趟、不给好处便办不成,“中梗阻”现象仍时有发生。
(三)项目进展不太理想。各地乡贤回归项目落地投资进展情况不太理想,2007年至今年8月份,全市完成投资额占计划总投资的22.75%;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率仅为25.99%;今年1~8月完成投资额占计划投资额37.58%。
三、对策建议
经调查研究,乡贤经济与乡贤工程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地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低、经济环境差时,一些有经济头脑、有志创业者对当地发展失去了信心,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商机、投资臵业;第二阶段,是当地经济环境较优、经济水平较高时,一些在外创业多年,有一定资金和经验积累的有识之士,在当地党政的大力感召下,由于回报家乡和故土情结等各种因素而回乡二次创业;第三阶段,是当地经济达到相当发达水平时,许多成功的企业老板把触角和视角投向更广阔的空间、更高的发展平台,以本地发展为中心,同时到外地拓展项目,延伸网络,谋求更大更多发展。目前,我市正处于第二阶段中、后期并存第三阶段初期,大部分处于回归创业的,也有少量外出拓展的。针对当前情况,必须着力深化第二阶段工作,并正确处理好二、三阶段的互动关系,切实引导乡贤们生产外迁、资金回流、信息回归,在揭阳设立总部既减轻我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又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具体要先抓好以
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领导服务,完善机制猛促乡贤回归。“乡贤回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此项工程深入发展。一要成立管理机构。要把“回归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贤回归”管理办公室,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定期研究“回归工程”的有关问题,认真做好“回归工程”资源的跟踪调查工作。要对我市在外人员的职业、资产、分布状况、联系方式及已回归人员的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和具体的分析,并建立项目信息库,组织开展联系、走访、慰问、调查等活动,为深化回归工程做好基础性工作。二要健全服务机制。全力构建服务乡贤回归企业的“绿色通道”、“亲情通道”,做到不该收的费用一律不收、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出台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到位、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建立和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限时办理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机关办事效率,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能办立即办、需要上报的马上报告、需要告知的一次性全部告知、没办完的事项跟踪服务,直到办结为止,让投资者和群众尽量“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少盖一个章、少跑一趟路”。尽快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切实做到“五个强化”:强化职能整合,促进分散审批向集中审批转变;强化流程再造,促进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传统审批向网上审批转变;强化监察管理,促进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转变;强
化交易监管,促进资源配臵从独立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三要落实责任机制和考评机制。要建立并严格执行一个乡贤项目、一位党政领导、一个领导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支服务队伍 的“五个一”责任机制。并把深化回归工程纳入招商引资的考核体系,把回归工程的质量作为评价投资服务环境和工作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实行期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将“回归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及时通报,促使回归工程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二)狠抓真情引导,想方设法激励乡贤回归。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抓手,对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加以正确引导,使其感受到建设家乡是自己的责任,以繁荣家乡经济为荣,为家乡经济建设出谋献策、尽心尽力,把根牢牢地扎在家乡。一要编印《揭阳市外出创业人士通讯录》,开通揭阳乡情热线,提供传递乡情快捷通道。积极开展拜会老乡、信函往来、寄送贺卡、发送短信(邮件)等活动,使外出创业人士积极投身“回归工程”。利用各种节会,组织举办以“回揭阳创业,为家乡添彩”为主题的“亲情回归”恳谈会、项目对接会,广泛联系在外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学术上有成就、对家乡有感情的“五有人士”回归创业。二要在揭籍创业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异地商会和驻外办事处,搭建起在外创业人士与家乡沟通的桥梁。定期召开外出创业人士、揭籍在外工作人士联谊会,动员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和引荐项目,做到以乡贤引项目建设、以乡贤引外商投资,形成回归的联动效应。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回
归浓烈氛围。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回归企业和在外成功人士的宣传力度,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投资热情;要引导回归人士树立回归企业的良好形象;要充分发挥政协、统战、工商联、侨联等部门的优势,既打“本地牌”,又打“侨牌”,促进海外人士回归。
(三)狠抓环境再优化,千方百计留住回归乡贤。要实现乡贤工程真正在本地扎根、开花、结果,必须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才能实现“引凤归巢”、“群凤抢巢”的局面。一要出台政策,扶持回归企业。制订出台关于实施“回归工程”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制订更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回归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积极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对有规模上档次、产业整体性转移、高新技术项目和发展总部经济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用地、供电、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收费、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制订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性优惠和鼓励措施,努力营造“回归工程”大发展的政策环境。二要创造条件,发展回归企业。土地和融资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着力帮助回归企业解决好这两个关键问题。在供地方面,针对国家政策调整的实际,继续组织有关部门多做工作,多争取用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同时,抓好统筹规划,加强土地管理,清理闲臵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挖掘供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尽可能满足企业用地。在融资方面,加强银企合作,增强银企互信,搞好诚信评级,帮助企业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机构长期的信贷支持。三要政治关
心,用心留住回归企业。对回归办企业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回归人士,要在政治上多关心,可通过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优先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工商联会员等途径,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通过设立“创业奖”、“奉献奖”,定期召开回归工程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对家乡经济贡献大、安臵就业人员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成绩突出的回归人士,激发他们回归的成就感。
(四)狠抓各项服务工作,多措并举保障乡贤回归。提高回归企业质量,发挥回归企业效益,是实施“回归工程”、促进招商引资的重点和目的。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对回归企业的服务工作,帮助回归企业健康成长,促使回归企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领头军。一要加强信息指导。通过政府网站和发放投资指南等方式,定期向在外人士和回归企业宣传我市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在外人士和回归企业选准投资方向,避免投资失误。二要加强投资引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特点,积极引导回归企业投资科技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带动型等行业和领域,努力培植一批新兴骨干企业。三要加强跟踪服务。要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对回归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聘请专家、学者为回归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大力推介回归企业,帮助
企业拓展产品市场。
第四篇: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
6月23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陈茂政的带领下,对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察看了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皖东化工厂、矽力康公司和新大电子公司,听取了环保局关于环保工作情况的通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迪斌应邀参加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保工作情况
市环保局自2009年7月领导班子调整以来,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监督执法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全市环保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2009年,全市COD排放量从2005年4183吨减到3659吨,完成“十一五”末控制在减排任务的90%。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451.1万吨,处理率为54.9%。
在强化执法监督上。2009年,市环保局开展“取缔十五小”、“规范线路板”专项执法行动。今年3月,秦栏镇5家单晶硅企业被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市环保部门全力帮助企业,规范行政许可,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专业人员上门指导近百人次,得到了企业的好评。目前,5家企业整改初见成效。在日常工作中,市环保局还及时处理了400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
在严把项目准入关上。市环保局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区总体规划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2009年以来,否决20多家化工、电镀、制革等重污染项目。
在提高监测能力上。2009年市环保局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81万元用于环境监测站建设。目前监测设备已陆续到位,包括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灯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在天气预报中将有空气质量的预报的内容。
在加强效能建设上。市环保局实行一次受理,全程帮办,在审批过程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项目确定专人负责,并深入现场办公,及时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排污重点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防止少数企业试图通过转嫁环境成本的方式来缓解经营困境。对偷排直排、屡查屡犯的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二要加强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执法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文明执法,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督促其限期整改。三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从执法服务型向服务执法型转变。在建设项目审批上,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本着企业节省时间、少花钱的原则,尽快办理。对受到处罚的企业,要热忱的帮助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指导其做好整改工作。对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应及时组织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四要建立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到二家重点企业,指导企业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污监控效率。五要高度重视环保规划工作,要根据全市“十二五”的总体规划,结合上级要求,针对天长实际,认真做好环保规划工作。
2、强化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
宣传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对引导社会关注环保、重视环保至关重要。要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法制观念,更加广泛地动员公众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浓厚氛围。在宣传内容上,一方面要宣传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先进企业;另一方面要注重环保工作的宣传,消除群众的顾虑,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
3、强化自身建设,树立环保形象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坚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首办责任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规范高效、廉洁从政,全力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要自觉接受监督。一是接受企业监督。定期走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改进工作,虚心接受监督,做到在环保执法、排污收费、环评、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标准、公开透明。及时掌握基层的反映和意见,有效解决执法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接受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及各个网站所反映出的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要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及时查处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借助新闻
媒体和网站,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对来自社会上的批评意见建议,不扯皮、不推诿,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办理情况;高度重视和处理来信来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给群众和企业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和答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要重视执法队伍建设。环保执法大队已经组建,因此要积极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反应迅速的环境执法队伍。鉴于目前我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中没有专业技术干部的现状,建议市委、市政府予以解决。
第五篇:关于我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情况的视察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我市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08-09-24作者:文史办
今年元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达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一项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工作方针;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公益性文化资源辐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社会热烈欢迎的务实举措;也是博物馆、纪念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推进自身改革的良好契机。
南京市各有关单位积极做好免费开放的各项准备,至4月4日,先后有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市城市建设展览馆、静海寺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连同此前已经实行免费开放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加上全市其他免费开放的馆(院、园),共有15家单位实行了免费开放。个多月的免费开放实况如何,下一步工作如何推进?南京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组织委员和有关民主党派成员,在市政协副主席俞明带领下,8月27日对全市免费开放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听取了文化文物部门介绍情况和部分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的座谈发言,参加视察的委员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免费开放取得成功,积累许多有益经验,初步奠定下步工作基础
《通知》下发后,市委宣传部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各相关单位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数月来,这项惠民文化工程受到市民的欢迎。从接待参观人数看,雨花台烈士陵园接待量为160多万人次,最高日接待量为18万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已接待了340万人次,连同前几年共免费接待了808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为120多万人次;梅园新村纪念馆接待了25万人次,是去年同期人数的3倍。该馆不得不限制了接待量,否则人数将更多。不少博物馆过去门可罗雀,现在门庭若市。目前,接待量由初期的爆满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多数场馆依然是游人如织。
免费开放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场馆的公共价值得到了最大化。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旅游环境有新的改观,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文明水准有新的提升,窗口形象有新的展示,创造了更加安全、有序、整洁、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公共环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入选“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在首届“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评选中获奖,最近又因免费开放工作加分,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具体实施中,各家单位倾注了全力。一是领导重视,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应对。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首先在领导班子内统一认识,认真开好各个层面的工作会议,结合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要求,确立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达成了上下一致的共识:一定要把免费开放这件好事办好,既要充分尊重人民的公共文化权益,让雨花台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感染、启迪、浸润更多的人,更要着眼于永续利用,将这些珍贵稀有资源维护好、管理好、保护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雨花台烈士陵园在免费开放后,做到管理维护水平、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标准“三个不降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免费开放工作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考试”,考验思想认识水平,考验公益事业心和服务意识,考验管理水平和接待能力,以此推动场馆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认真调研,切合实际,分析排队,制定方案。梅园新村纪念馆积极依托主管部门,认真开展调研分析,针对场馆状况和客源情况编制实施方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借鉴有
关场馆工作经验,制定出实施方案,就免费开放后园内安全保障、防火、园林养护事宜作了妥善布置和安排,新组建了护林防火大队,增加了园林绿化、环卫保洁部门的力量,还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写小组,编写了应急体系预案,共包括13个分支预案。三是坚持制度,加强管理,以人为本,规范服务。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反复强调管理出效益,从规章制度入手,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加强内部考核,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和形式创新,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今年清明、“五一”两节的接待服务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安全有序”的指示,虽然涌入景区的游客有53万人,但秩序井井有条,没有发生公共突发事件、交通车辆事故和游客投诉,没有任何新闻负面曝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切实发挥好千余名志愿者的作用,既协助推动了管理工作开展,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5个多月的工作实践,各家单位都有共同体会:经费保障是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严格管理是保障。
二、存在问题相对严峻,后顾之忧亟待解决,盼望各方积极支持
座谈发言中,博物馆、纪念馆馆长们反映,免费开放后责任和压力加大,但几个关键问题让他们无可奈何,束缚了手脚,以致对今后工作如何开展心中无底。视察中,政协委员感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关注,切实有效地帮助解决问题,化解后顾之忧。
一是经费支撑得不到保证。当初在研究免费开放工作时,各家单位都曾得到经费保证的承诺,时至今日,情况不尽如人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经费,原本确定的中央补贴现未兑现,即使有补贴其数额亦少于实际需求额,问题推到市里解决也没答复,目前状况是下半年的经费还没着落。梅园新村纪念馆不仅中央财政的补偿没有到帐,市财政的补偿也没有明确下落,上半年的开支还是由主管局借垫了才勉强得以维持运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虽然拨款2000万元补贴,但免费开放后相应增加许多开支,一段时间后将会捉襟见肘。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引出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让馆长们疲于应付。
二是展览质量得不到保证。由于经费问题制约,场馆建设难以为继,人才引进受阻乃至人才流失,加上要花较多精力应对较大流量的游客,提高展览质量的发展动力机制可能会失去,这是博物馆、纪念馆的根本问题。大家担心,不要看现在场馆人潮涌动,但展览长期老版本、老一套,长此以往,说不定哪一天请人来参观都难。
三是场馆安全得不到保证。参观者文明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素质较低,不能够自觉爱惜展品和公共设施,不能够自觉遵守参观纪律和公共秩序,缺乏良好公共卫生习惯和文明修养,还有人凑热闹或者乘凉(取暖)休息的,长期如此会导致文物受损、环境受损、氛围受损。
四是博物馆、纪念馆自身建设得不到保证。长期存在的编制偏少问题将越来越明显,服务与管理成本越来越大,风险与危机越来越多,但可支配经费和职工福利却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费不到位,原本以为无后顾之忧、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成了当前最头痛的事。一些政协委员认为,免费开放这样重大的工作,一定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周密细致地安排,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哄而上和仓促行事。应当根据国情、市情和民情,有计划地分类实施,才能真正将好事办好。同时要协调好体制上的关系,真正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经费不到位的现象,就与宣传部门、文化文物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有直接关系,有热情的无责任,有责任的无能力,有能力的无行动,矛盾、压力都集中到了免费开放的单位身上。
三、几项建议
鉴于目前全市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我们建议:
一、各级领导应将免费开放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予以更多的关注,将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办好。应保证中央、省、市财政资金落实到位,并要随着社会发展、物价变化、成本上升、展览更新逐年有所增加,推进场馆的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发展。
二、已经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现实,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形成规范,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保持和增强博物馆、纪念馆的活力与吸引力。同时积极探索二次创业途径,注重市场,开展营销,适当创收,使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格局。
三、宣传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进一步关注观众文明素质问题,在鼓励公众积极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同时,倡导公众增强文明素质,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的范围加以推进。
四、对于纳入第二批免费开放的场馆,建议适当调整工作步伐,不要匆忙行事。可考虑采取分步走办法,先实行“有门槛、低门槛”的办法,把票价降低到最低水平,待条件相应成熟后再完全免费开放。
五、对遗址类、古建筑类的场馆,应执行中央文件精神,继续执行适当收费的政策。适时控制和降低票价以满足市民参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