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4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农林科技界的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带领下,视察了永丰镇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情况。委员们在项目建设区实地察看了小麦机械收割、机插秧以及太阳能频振杀虫灯安装情况,视察了为项目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察结束后,在市农委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农委负责人《关于我市粮食产业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情况的通报》和《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实施好现代农业项目,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我市实施的粮食产业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水稻)系国家财政部项目。2008年底在永丰镇三元、二墩两个村和桥湾社区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1730.2万元。项目集中连片建设水稻核心示范区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杨村、天长街道、大通等10万亩水稻生产。目前为项目实施已购置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900盏、弥雾机1600台、拖拉机8台、旋耕机8台、收割机2台、插秧机160台、秧盘60万只。通过公开招标采购节余资金174.204万元,并用此资金又增购了拖拉机5台、旋耕机5台、插秧机20台、弥雾机1360台。
该项目围绕“装备现代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服务组织化、产品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进行规范实施。一是推广机插秧2万亩。抽调20名农技、农机人员,从品种选用、秧盘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大田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到户。二是开展新品种对比试验。收集水稻优新品种45个,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全市水稻生产接替品种。三是开展主推品种对比展
示。对今年28个主推品种进行集中对比展示,比对主推品种的增产潜力,为明年推荐主导品种提供依据。四是开展土壤肥料对比试验。通过“3414”肥料试验,得出当地最佳施肥总量和施肥结构,指导示范区科学用肥。五是在示范片内开展农药新品种对比试验。对此试验筛选出大田生产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六是建立综合性的病虫测报点。通过对病虫发生进行准确预测,为指导示范片和全市的水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准确信息。七是制定大田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核心区做到“五统、八有”。即统一品种、统一方案、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有技术标牌、有扶持措施、有具体责任人、有观摩计划、有田头档案、有生产记录、有工作台帐、有技术服务反馈意见。通过对示范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较为科学的大田高产标准化技术规程,并传播到千家万户。
通过项目实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等预期效益。按照项目核心区5万亩,亩增60公斤;辐射区10万亩,亩增30公斤;面上100万亩,亩增20公斤计算,如果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合计增产稻谷2600万公斤。项目区通过杀虫灯降低了害虫基数,减少了用药次数,通过统防统治,亩降低生产成本40元,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亩降低生产成本20元,辐射区10万亩水稻统防统治每亩可降低成本20元,这样项目区和辐射区可节约生产成本500多万元。标准化生产的稻谷质量显著提高,企业订单收购按平均加价0.08元/公斤,单产600公斤计算,项目区实现增收24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累计可以增收5576万元。此外通过项目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训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二、意见和建议
1、创新项目实施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更好的发挥群众力量,提高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是推动项目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敢于创新,凡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举措,就大胆地试。如插秧机使用3年后归农民所有等措施,就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目前永丰镇已成立了专门为项目区农事服务的高新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不断创新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使之更好地为项目建设提供社会化服务。委员们在视察过程中发现,永丰镇几十年形成的林网,有的已被砍伐,因此要引导农民维护好林网,为日后的农业观光和上泊湖万亩生态区的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2、充实项目建设内容,增强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委员们在视察中发现小麦秸杆焚烧现象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在项目建设中增加秸杆速腐还田技术使用的内容。委员们还建议将沃土工程引入项目,增加绿肥种植和轮作等项目,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引导合作社和种田能手,抓住项目实施的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兴办合作农场和家庭农场。发现、培育和引进一批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和能人到项目区组建新型农场。
4、加强农技队伍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发展现代农业关键靠科技,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于人才队伍。针对农技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状况,建议市政府出台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范农技队伍的建设,着力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农技人员可以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挂钩,给工资,发补贴,调动他们积极性。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技服务条件,配备必要的设施,更有效地发挥农技人员的技术特长,更好地为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服务。
5、搞好项目建设宣传,营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
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现代农业项目实施的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谋求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更大支持。建议在市电视台“致富金桥”专题节目和《今日天长》中设立“现代农业在天长”栏目,宣传好项目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建议市农委等负责项目实施部门编发项目实施动态简报,及时总结和挖掘项目实施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在项目建设中,要有选择、有重点的推出一批项目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以扩大项目建设的影响力。建议定期邀请非项目区农民代表、种粮大户到已发挥效益的项目区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项目区与非项目区之间的差距,通过观摩,加快现代农业项目成果的转化。
6、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小麦高产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小麦生产多年存在播种量过大、播期过早、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产量不高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民种麦积极性不高,午季抛荒等,市农业科技中心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5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成果于2006年开始在各示范区应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56.2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示范区平均亩增产161.9公斤。江淮地区稻茬麦亩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但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实现了节本增收。就我市传统农业而言,小麦的增产潜力很大,因此,建议市农委在秋播之前,通过电视台、电台、《今日天长》、村公务栏等渠道,进行多渠道的广泛宣传,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迅速在全市农村推广。
第二篇:现代农业项目报告
建园区调结构促发展增效益
——福兴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一、万亩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
(一)基本情况
“万亩高山有机蔬菜产业园”位于福兴镇成都平原边缘的龙泉山脉,辖福兴镇三王庙村和长乐村,两村所辖个村民小组,农户,共计人,蔬菜种植两季复种率达60%,三季复种率达40%,两村常年种植蔬菜共计1.5万亩。园区位于龙泉山脉中段境内的一处天然山间坡地,距县城约10公里,与梨花沟、三学寺等风景旅游区相毗邻。园区内四周群山环绕、植被茂密、风光秀丽、空气清新,平均海拔896米。这里土壤(以砂质土、壤土为主)深厚、肥沃、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十分适合高山有机蔬菜的培育和栽种。2010年12月,在福兴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两村的村组干部共同组织成立了“福兴镇三王庙村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农户+农科院所+农村经纪人”的模式,在两村发展高山有机蔬菜,目前,带动农户由点连片实现规模种植5300亩,年产量为万吨,年产值万元。预计到2011年底,园区所在村人均蔬菜年销售纯收入将达到0.81万元。
(二)好风凭借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统筹使用各种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户修建150立方蓄水池1个、购买微型抽水机1台;修建产业道路8公里、生产便道10公里;成立农业机具互助社,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
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自筹资金,购置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培养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建立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园区有机蔬菜成功实施农超、农校对接,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是落实技术推广。合作社长期保持与省、市农科院所、川农大、县级农技部门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大力向农户推行地膜覆盖、育苗移栽、节水灌溉、病虫防治等先进技术,着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加强农产品营销。通过培育农村经纪人,构建营销渠道,与“沃尔玛”、“欧尚”、“易初莲花”、“家乐福”、“建稚农业”等大型卖场合作,以参加农博会、第四届中国商标节等多种营销活动为契机,让园区的有机蔬菜在社会的认知率和认可率得到普遍提升,市场销售率稳步提高
五是打造品牌效益。合作社充分利用福兴镇“中国南瓜第一镇”的美誉,致力于建设优质蔬菜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以培育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力强的优质蔬菜品牌为目标,坚持品牌培育,实现以品牌带动品牌的不断产生,使品牌链条良性地滚动和循环。目前,合作社申请注册成功“福兴南瓜”、“旱山王”等蔬菜商标,并已获得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的产品认证。
六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农户+农科院所+农村经纪人”的生产销售模式,按照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五个统一”管理要求,推进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有机蔬菜连片规模种植。变农民单一的种植收益为入股分红、购销返利和高品质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增利,并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民的增收。
(二)金堂县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基本情况
“金堂县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金堂县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距成德南高速出口3公里,是“田园门户新城集贸重镇福兴”的“前沿”。辖福兴镇园觉寺村、三合碑社区及牛角村。园区内总人口2.2万人,耕地面积1.68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人均纯收入7236元。园区以龙泉山脉为天然屏障,以东风水库为依托,气候温润、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土壤肥厚,形成了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设施农业为主导产业。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大园区、多业主”发展模式,流转土
地实现连片规模种植亩,年产量为万吨,年产值万元。预计到2011年底,园区所在村人均蔬菜年销售纯收入将达到0.72万元。
二、一是“搭台”。镇、村、组三级自筹资金160万,完成4.5米宽、4.9公里长的产业道路建设,建成引水渠3公里、150立方的蓄水池12个,高位水塔3个、提灌站1座、安装200kw变压器2个,形成了水网、电网、路网基本覆盖。
二是“唱戏”。福兴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占地5000亩,已成功引进旌湖金紫豆(原藤本豆)、亿和农业、食用玫瑰等产业项目。2011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现已累计投资4100万元,完成计划136%。
1、引进成都旌湖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万亩藤本豆产业示范园(含100亩藤本豆繁育基地、2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5000亩种植基地及加工厂)。目前,建成高位水塔3个、500立方米大型蓄水池1个、排水沟2.2公里、喷滴灌设施103.5亩、提灌站1座、U型槽2139米。建成产业道路路基1000米。建成标准化大棚89个,种苗培育已完成,完成300亩藤本豆种植。投资120万的实验大楼已动工。
2、成都市亿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三合碑社区规划建设400亩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建成排水沟500米、产业道路路基3000米,20亩人工湖一处。已搭建钢架温室大棚60个、农业拱棚286个。种植蔬菜200亩。
3、富卉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00万,在圆觉寺建设400亩标准
化的食用玫瑰园,配套建设圈养400头以上肉牛的养殖场1个、200吨的冻库1个。目前,已改良土地100亩,栽培食用玫瑰100亩,建成20亩肉牛养殖场一处,养殖肉牛120头,建成沼气池5座。
4、金堂金福源土地专业合作社,拟在三合碑村投资2000万,吸纳农户入股土地3000亩,合作建设有机蔬菜基地。目前,已吸收入股土地300亩,建蔬菜温室钢架大棚46个。
三是“提升”。引导帮助园区企业成功注册了“金紫豆”、“金亿和”、“金福猪”、“金林”等金字牌商标,蜜本南瓜、二荆条辣椒等5个品种获得“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高了福兴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农产品产销两旺。
四是“出新”。一是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带动农户参与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引导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实施科学的农机耕种,使其达到高效率、高产出、高回报,对农民起到了明显的带动和推动作用。二是实施产品销售网络化,实现 “农商对接”,以龙泉驿区聚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重庆市盘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德阳市旌阳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为依托,建立蔬菜批发部。三是构筑电子商务市场,依托“阿里巴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四川农经网”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开展网上营销,培育无形市场。
五是实施“三推模式”,始终把服务园区发展作为福兴政府使命的“第一要务”。
一、服务推前。从项目招商、立项备案到土地流转,推行“绿卡”服务,要求从党委书记到村组干部,为
引资项目提供“一对一”的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延时服务。
----管理推细。为扶持园区企业的发展,福兴镇成立了“项目促建促投领导小组”,实施“首问责任制”和落实“责任倒查制”,争取项目尽快出形象、出规模、出效益。
----举措推新。针对服务对象需求,福兴镇紧扣职能,创新服务举措。一是严格落实扶持政策;二是培育各类农村经纪人36人;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四是开展司法助农工程,大力开展“事前防范、事中监督、行政调解”三项助农机制。
第三篇: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
报告
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12月1日,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副主席朱承平的带领下,对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走访了仁和集镇南尖回民村和秦栏镇新民村,同当地镇、村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并深入部分农户家中,实地察看“村村通”工程实施效果,听取群众意见。视察结束后,在广电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广电局负责同志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开展情况
广播电视“村村通”是2007年省政府列项的民生工程,上级下达给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全市33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2007年完成60个、2008年完成100个、2009年完成72个、2010年完成99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市广电局对“村村通”工程非常重视,成立了“村村通”工程领导组,制订了《天长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做到了组织、人员、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同时,广电局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共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88万元,全部用于“村村通”工程建设。由于 “村村通”工程点多面广,工程投入大,三年共支出700多万元,其中广电局自筹配套了500多万元资金。
三年来,市广电局在原有250公里的光缆干线网的基础上,新建了300多公里的有线电视分配网,发展了9000多户农民入网,让32000多农民看上了45套图像清晰、内容丰富多彩的有线电视节目。目前已全部完成了前三年232个“盲村”的建设任务。
在加快建设有线电视网络的同时,我市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也得到了加强,中央电视台第7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1套节目于2008年10月已正式播出,信号已覆盖我市全境及周边江苏地区,信号质量良好、稳定。我市农民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收看到中
一、中
七、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套以上的电视节目,收听到中
一、安徽、天长及周边江苏等地的十余套广播节目。目前我市农村拥有调频喇叭3100只,通播率达75%。
二、存在问题
市广电局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在滁州市及全省都名列前茅。但也存在有线电视信号特别在镇、村覆盖率不高;新农村示范点有线电视“村村通”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宣传以及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卫星电视接收器的力度不够;配合新农村示范点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需进一步加快等问题。
三、意见和建议
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进行了充分探讨,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执法力度,清理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由于受非法卫星电视接收的影响,农民安装有线电视的积极性不高,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的一些教育宣传、重大时事报道,不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及时传达到农村,极大削弱了广播电视的喉舌作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电部门,加大宣传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特别对有线电视信号已覆盖的区域)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现象进行清理,净化环境,为“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线杆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电缆线杆,如广电部门单
独投资铺设,必然造成资金投入的压力及资源的浪费,建议由政府牵头,召集广电、供电、电信等部门共同协商,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避免重复投资和地面线杆林立的现象,实现线杆资源的共享。
3、加大经费投入,为“村村通”工程维护提供资金保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精神,建议市、镇两级政府将农村广播电视管理维护机构的日常经费和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广电局拿出具体方案,争取党委、政府理解和支持。
4、各级参与,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到广电局及镇、村工作目标考核;建议各镇(街道)、广电局共同承担“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把“村村通”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内容。工程宣传和组织发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由镇(街道)负责,建设和安装维护及“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工作由广电局负责,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5、建议广电局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全市广播电视用户放心满意。
第四篇: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环保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
6月23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陈茂政的带领下,对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实地察看了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皖东化工厂、矽力康公司和新大电子公司,听取了环保局关于环保工作情况的通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迪斌应邀参加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保工作情况
市环保局自2009年7月领导班子调整以来,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监督执法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全市环保工作呈现出新的气象。2009年,全市COD排放量从2005年4183吨减到3659吨,完成“十一五”末控制在减排任务的90%。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451.1万吨,处理率为54.9%。
在强化执法监督上。2009年,市环保局开展“取缔十五小”、“规范线路板”专项执法行动。今年3月,秦栏镇5家单晶硅企业被省环保厅挂牌督办,市环保部门全力帮助企业,规范行政许可,完善污染防治设施,专业人员上门指导近百人次,得到了企业的好评。目前,5家企业整改初见成效。在日常工作中,市环保局还及时处理了400多起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
在严把项目准入关上。市环保局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地区总体规划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2009年以来,否决20多家化工、电镀、制革等重污染项目。
在提高监测能力上。2009年市环保局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81万元用于环境监测站建设。目前监测设备已陆续到位,包括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离子色谱、原子荧光灯大型仪器设备。设备投入使用后,在天气预报中将有空气质量的预报的内容。
在加强效能建设上。市环保局实行一次受理,全程帮办,在审批过程中实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项目确定专人负责,并深入现场办公,及时提供环保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一要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排污重点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防止少数企业试图通过转嫁环境成本的方式来缓解经营困境。对偷排直排、屡查屡犯的严重违法排污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二要加强与有关执法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在执法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文明执法,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督促其限期整改。三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从执法服务型向服务执法型转变。在建设项目审批上,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本着企业节省时间、少花钱的原则,尽快办理。对受到处罚的企业,要热忱的帮助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指导其做好整改工作。对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应及时组织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四要建立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到二家重点企业,指导企业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和使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污监控效率。五要高度重视环保规划工作,要根据全市“十二五”的总体规划,结合上级要求,针对天长实际,认真做好环保规划工作。
2、强化宣传工作,普及环保知识
宣传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对引导社会关注环保、重视环保至关重要。要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法制观念,更加广泛地动员公众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浓厚氛围。在宣传内容上,一方面要宣传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先进企业;另一方面要注重环保工作的宣传,消除群众的顾虑,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
3、强化自身建设,树立环保形象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坚持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首办责任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规范高效、廉洁从政,全力服务于经济发展。
二要自觉接受监督。一是接受企业监督。定期走访企业,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改进工作,虚心接受监督,做到在环保执法、排污收费、环评、项目管理等方面,严格标准、公开透明。及时掌握基层的反映和意见,有效解决执法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接受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及各个网站所反映出的群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特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要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及时查处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借助新闻
媒体和网站,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查找不足,改进工作。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对来自社会上的批评意见建议,不扯皮、不推诿,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办理情况;高度重视和处理来信来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给群众和企业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和答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要重视执法队伍建设。环保执法大队已经组建,因此要积极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法律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全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反应迅速的环境执法队伍。鉴于目前我市环保局领导班子中没有专业技术干部的现状,建议市委、市政府予以解决。
第五篇:现代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浙江金禾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第一期重点建设基础设施700亩: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2)兴建小型现代化大鲵(俗称娃娃鱼)养殖中心: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6)修建小型会议中心:独立小木屋住宿区
(7)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区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第二期重点建设基础设施700亩:
(1)兴建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区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
(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
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进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区。
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
在生态示范区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体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光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4.4项目建设内容
观光农业园立足以生态农业开发为基础,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为宗旨,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渡假之路。在种养殖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园区规划项目有:采摘园、垂钓池、儿童乐园、设施农业、农作物迷宫、田园风光区、生态养殖、野营烧烤等项目。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走迷宫、酿酒(果酒/葡萄酒)、编织、垂钓、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体味“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渡假园区,也是学校进行“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
1.设施农业区:园区建有以国产连栋大棚和现代温室为主的现代化生产设施,主要种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如小番茄、小黄瓜、草莓、并种西瓜、甜瓜、野菜等供采摘和园区餐厅所用。另外农业园还有观光型玻璃温室一座,温室里种
植各种奇特瓜果,四季常绿,极具观赏性。
2.田园风光区:以老石扳铺设田埂,并架设老式水车灌溉系统让游客真正参与到农事活动中来。其他包括在园区内放养小量鸭、鹅、牛、羊等家禽家畜,建有老式茶楼、木楼会议室、茅草亭、长廊、栈道、木制长桥、乡村作坊等休闲项目供游客观赏、休憩。
3.农作物迷宫区:园区建有农作物迷宫,四季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利用其高度形成植物迷宫,或向日葵、或玉米、或小麦,或菊花,每年每季景观小同。其中以旧石扳铺设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系统,并在各个结点布置了休闲的桌椅和老井供游客使用。
4,垂钓区:农业园建有一个专业垂钓池与六个特种鱼垂钓塘,这些垂钓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专业垂钓池养殖有多种常规鱼,特种鱼垂钓塘每个塘养殖一种稀特鱼,如美国苘鱼、鲻鱼、南美白对虾等。
5.嘻水区:为满足儿童喜欢玩水的需要,农业园建有嘻水河,嘻水河水深在0.3~05米之间,河底密铺鹅卵石,河边种植荷花,是儿童夏天嘻水、抓鱼的好地方。
6.水果采摘区:生态种养殖系统农业园种植有桃、油桃、李、梨、葡萄、枇杷、枣、杏、柑橘、石榴、柿等种类果树的优良品种,基本上四季有花、全年有果。所有果园严格按照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部分)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果园种草覆草、果实套袋、果园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尤其是果园养鸡,通过果园种草养鸡--鸡吃果园害虫--鸡粪还田增强果矧园土壤肥力。果尉水土得到良好保持,同时减少劳动用工,减少农药(除草剂和杀虫荆)用量,提高了果品质量,还为农业园餐厅提供了大量优质放养本鸡和本鸡蛋。
7.餐饮区:农业园建有较大规模餐饮区,餐厅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几十个大、小包厢,设施齐备。可同时供500人就餐。餐厅菜肴大部分使用农业园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
8.生活管理区: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9.木屋别墅区:建5-8个形态各异、别具特色、外观新颖、内部设施完备的别墅。
10.农家四合院:建20座条件优雅、设施完备的农家四合院,接待游客。我国农业回顾展就布置在其中。农业回顾展以详实的文字说明、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了我同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展览重点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种植技术、园艺作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突出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对市民、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农家小院中,还可以摇辘轳打水、推碾子磨面、野炊等活动,体验乡情农趣。
11.棋艺荼社:建成100平方水的棋场所一个,制造木制棋子。一侧建设木椅供游人对弈、休憩品茶。
12.儿童乐园:园中新建儿童乐园,在环境优美的树林中的儿童乐园设有小朋友们喜爱的小猴抬轿子、火车快快跑、弹跳蹦蹦床、开心小木马等多项游乐设施,安装了滑梯、漫步机、摇篮、秋千、组合训练器、单(双)杠等20余种娱乐健身器材,还有摸鱼池、吊床、露营帐篷等,伴着悠扬的童乐,骑着心爱的小木马,为小朋友们提供'了尽情玩要的场所。
13.素质教育区:该区主要设置自然作坊、二十四节气广场等,通过这些内
容来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作坊中有例如泥人坊、染布坊、纺织坊、草叶工艺作坊等,在这坐人们穿上自己染色的衣服,制作自已喜欢的泥人玩偶,学习纺织技术,观看昆草制作过程等一些民间工艺,体现了参与性。二十四节气广场,让游人对民间的各个节气的传说、俗语,以及各个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注入体现了亲和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
14.附属建设:
1)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2)滴灌系统。
3)小型现代化养殖园,用于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展示和推广。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4)停车场。
5)服务接待区。
浙江金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