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摘要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摘要
正文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2012年01月03日14:48
复制链接打印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全省“科教兴旅”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科研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智力推动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携手云南大学旅游研究所等研究单位,组织云南有关旅游专家、学者并邀请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业界的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合力研究、编写和推出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
第一章旅游经济运行特征与发展态势:2010年,既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云南省抓住各种重大机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云南遭遇百年大旱等特殊环境下,云南省通过加快推进旅游综合改革,积极扩大旅游对外开放与合作,着力加强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云南旅游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不仅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也为“十二五”云南旅游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章从云南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角度,分析了2010年云南旅游经济运行的环境、特征和成效,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1年云南旅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对2011年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
第二章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和宣传推介:旅游业发展必须以旅游市场为基础,只有满足旅游客源市场的需要,旅游业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云南省远距欧美等传统发达旅游客源市场及国内沿海主要旅游客源市场,客观上使得旅游客源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云南旅游发展的重大因素,因而加强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及旅游市场开发始终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重点。2010年,云南省面对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不利局面,加大旅游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培育,同时对目标旅游市场、重点旅游市场做出了积极调整,促使云南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云南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三章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与开发建设:自2009年国家确定云南省作为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点省份以来,云南抓住这一旅游改革发展的新机遇,结合国家培育建设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一方面加快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验进程,推进保山腾冲、玉溪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和昆明世博新区等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旅游专项试点改革力度,使旅游综合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在旅游综合改革发展推动下,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旅游城镇、旅游强县建设发展,加大旅游特色乡村开发建设,为“十二五”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
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水平。云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在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旅游对外开发及区域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云南加快与东盟及南亚各国的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旅游线路开发,加强国内与省内的区域旅游合作,逐步在旅游对外开发与区域旅游合作中建立起双边、多边的旅游合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地发展。
第五章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特点(上):旅游活动,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内的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由此决定了旅游业也是由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部门。其中,旅行社业是旅游业的“龙头”行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既是旅游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景观业的发展态势和运行特点,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景观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六章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特点(下):旅游业作为由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性产业部门,除了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观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外,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旅游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省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的发展态势和运行特点,指出了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和旅游会展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七章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特点(上):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既是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区域内各州市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云南省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在积极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的同时,推进区域内各州市整合资源和产品,培育区域精品旅游品牌,促进了全省六大旅游区发展格局的形成。在云南区域旅游发展中,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已经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滇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和滇西南旅游区发展态势和特点,指出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第八章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特点(下):在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中,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相对于其他三个旅游区,不仅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而且旅游发展也相对缓慢。但是,随着“十一五”以来加快了旅游开放建设,使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呈献出快速发展态势。到2010年,滇西旅游区的腾冲、滇东南旅游区的弥勒等声名鹊起,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有力地促进了各旅游区的快速发展。因此,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滇西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和滇东北旅游区发展态势和特点,指出这三个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旅游行业管理与人才培养:旅游行业管理,是对旅游发展和运行过程的动态管理,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因此,旅游行业管理的出发点、管理政策制定以及管理手段推行,都应努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章重点分析了2010年及“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行业管理的在内容和重点,并对旅游标准化工作、信息化建设、旅游协会管理和旅游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指出在旅游行业管理中,应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环境;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规范和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应进一步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为云南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开创云南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原则,力求以新视角、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云南旅游发展进行动态研究,客观分析和反映年度云南旅游经济运行特征和产业发展态势,科学总结和评析云南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和提出工作建议,更好地为各级政府、旅游及相关部门、旅游业界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为旅游学界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素材,同时也为社会各个方面更好地认识云南和宣传云南提供合适导向,以此来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千娇百媚)
第二篇: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摘要】文章站在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角度上,对云南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对1991-2011年的数据检验,一方面,文章认为云南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具有协整关系,金融支持是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目前还是云南旅游业的一种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文章认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充分运用产业内在要素的投入,同时,从融资模式来看,间接融资依旧在发挥主要的作用,属于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云南 旅游产业 金融支持 协整关系
长期以来,旅游产业作为云南省的特色产业,正在迅速突起,旅游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的研究将针对以往文献中的不足之处,从金融支持对云南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来展开分析,在分析云南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希望对未来的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想法。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内有众多学者对旅游业的金融支持展开了大量地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由于我国旅游产业目前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各地在旅游业发展上投资冲动强烈。鉴于本文研究的地域性,文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归纳:一方面,多数文献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点,主要论述影响旅游产业金融支持存在融资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运用金融支持促进产业繁荣发展的有效措施。例如,胡永政,胡庆龙(2007)认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一个金融支持乏力的“规模瓶颈”[1]。叶春明,赵宇华(2009)认为我国旅游金融支撑存在政府投资、银行信贷投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旅游市场投资效率、金融服务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问题[2]。郑才林,林明恒,胡峰(2009)提出了金融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措施,他们认为海南需要创建更具活力的金融体制机制,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良好金融环境[3]。饶文津(2010)通过实证的角度认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存在相关性,探讨了金融支持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4]。中国人民银行南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0)以武夷山旅游经济区为研究基础样本,就当前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金融如何助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加强两岸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5]。那铭洋(2012)认为旅游产业由于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导致相关发展面临大量问题。寻找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必须抛开传统的放贷模式,在金融创新中寻找增长点[6]。
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文献从云南的角度论述金融支持对当地旅游产业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郑云波,沈鹏飞(2008)通过分析迪庆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找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金融支持与旅游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观点[7]。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2)以云南丽江金融支持旅游文化产业为例,认为当地应当拓宽完善旅游文化产业筹融资渠道,推动创新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信贷支持方式,着力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资配套服务体系[8]。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金融支持对旅游产业产生的作用,大都是集中于商业性金融支持、金融总量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面。现有文献对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研究日趋增多,但是,对云南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却相对有限,对云南特色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仅限于简单描述,并没有从云南旅游业金融支持的理论与实际承接模式进行分析,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数量较为有限。
二、云南旅游产业金融工程支持的现状
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0年,云南旅游总收入为5.87亿元,而到了2011年,旅游总收入为1300.3亿元,这个数字比1990年增加了221.45倍。2011年,云南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39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外汇收入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接待国内旅游者1.63亿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95.7亿元,同比增长30.4%;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同比增长29.7%。①
可见,“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呈现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象。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为了实现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思路,云南旅游产业正在不断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云南旅游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买进,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是提升旅游项目吸引力、拓展云南旅游市场的关键。
但是,就云南当前的旅游产业金融支持模式现状而言,一方面,云南省的金融机构依旧是工、农、中、建的这四大银行占有重要地位,保险业务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中并没有很好利用证券行业来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关于云南省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基本上是存款、贷款和某些中间业务,资源开发整合不够(何树红,刘玉清,2011)[9],金融业对旅游产业的支持比较乏力。
三、云南旅游业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为金融业的创新带来新的挑战;另外,金融支持模式的多样化也必定会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本文试图分析云南旅游产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模型。在实证分析中,为了比较的一致性,采用了旅游总收入来衡量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程度,金融深化比率来表示金融规模地增长情况。结合云南的实际情况,本文运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之和与GDP的比值来反映云南金融资产的配置状况。本文运用模型(1)来表示旅游产业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的长期数量关系。
Tourismt=α1+β1Financet+μt(1)
Tourismt表示旅游总收入,Financet表示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α1表示常数,β1表示金融市场发展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影响程度,μt代表随机误差项。在这部分实证分析中,模型(1)中的所有数据均是云南省的数据,来自于1991-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一)平稳性分析
本文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判断数据的平稳性,在这里,本文运用Eviews6.0来对所有变量展开ADF检验,当然,为了避免出现异方差性,在对所有变量取了对数之后,再进行实证分析。
从表1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模型(1)中的所有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而言,其一阶的差分序列ADF检验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说明各个样本序列存在明显的1阶单整现象,也标明云南省1991~2011年的旅游产业发展和金融市场两个时间序列表现出突出的非平稳特征,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分析中,需要展开协整分析。在以上验证旅游产业发展程度和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均为之后,本文需要继续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现象,这样,本文打算运用方法来进行讨论。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的长期数量关系
1.旅游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之间的协整检验。首先对模型(1)进行回归,可以得到表2的结果:
从表2回归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模型(1)的常数项和对于被解释变量呈现出明显地显著影响,其参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值。从回归系数来看,系数均为正数,同时,系数值较大,金融市场深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回归系数为6.167308;说明每当金融市场深化1%,旅游业的收入就会提高6.167308%。另外,靠近于2,而的值较大,达到了0.922375,说明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是非常好的。
接下来,本文在保留上述回归残差序列之后,展开,其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意味着云南省金融市场深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2.旅游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特定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确定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之后,来证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它是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内容。本文的误差修正结果如下:
从表4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变量的符号与其长期均衡的符号表现为一致性,而值也没有问题,其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号,说明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而对于模型的显著性而言,短期内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而滞后一期的旅游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程度对本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却是显著的。从影响系数来看,滞后一期的旅游业发展规模每增加1%,本期旅游业发展可以显著的提升0.526284%;而滞后一期的金融市场深化程度对本期旅游业发展却存在阻碍作用。此外,由于短期调整系数都不显著,这说明金融市场深化与长期均衡值的偏差的修正效果不好。另外,回归的值较低,标明模型实际值与拟合值的效果不佳。
3.旅游业发展和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如何确定因果关系检验中的滞后期数是一个关键的内容。一般而言,滞后期数量的多少会对因果性判断带来直接的影响,在这里,本文打算运用赤池信息准则(AIC)来做出判断。
根据表5中计算结果,滞后期数量应当确定为4阶。
从表5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不是金融市场深化的格兰杰原因,而金融市场深化却是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对于云南的旅游业发展而言,云南当地金融市场的变化明显领先于本地旅游业市场的改变,这和前文模型(1)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云南本地金融市场深化可以显著的提升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程度。
四、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从长期来看,云南省金融市场深化程度与旅游总收入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但是,短期而言,金融支持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见,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和金融深化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它们应该具有均衡关系。
同时,本文还得出金融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这些都说明金融资产规模地扩大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强助推力之一。但是,关注云南旅游业的深度发展,必须重视金融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为了更好的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关注的:
第一,云南需要建立具有相对独立而又与国家金融发展和云南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协调关系的金融组织体系。这样,可以很好的对云南省旅游产业提供“支持”,做到最好的给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就是最优的。从金融支持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部分云南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势头较好,金融业对于以丽江为代表的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智勇,赵越,2007)[10]。但是,从云南整体的状况来看,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竞争力不强,旅游企业资产组合中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缺乏可供用作银行贷款担保的固定资产,且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第二,云南的金融业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体现在推动产业内相关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优化,做好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云南旅游产业也可以从创新发展的角度,积极做好旅游文化市场营销,提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品牌设计和推广创新、强化区域整合营销创新等创新策略(何池康,2010)[11]。
第三,云南必须大力拓展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云南通过间接融资对旅游产业产生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地,但是,云南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旅游企业也不能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筹资形式来改变企业内部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从中国现在旅游企业的融资结构来看,大部分的知名企业均集中在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例如锦江酒店、宋城股份、北京旅游以及黄山旅游等。而云南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旅游上市企业,但数量始终非常少,仅有云南旅游和丽江旅游存在一定的影响力。这也间接表明云南旅游业还没有运用直接融资形式来对旅游业形成支持作用,利用资本市场筹措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节奏依旧较为缓慢(王智勇,赵越,2007)[10]。可见,云南当地的旅游企业在积极开拓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建立适应旅游企业特征的直接融资体系,来达到多样融资方式并存的目的。
第三篇: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审查稿)(定稿)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审查稿)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族风情、高原低纬度的多样性气候、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接壤或近临的优越区位,具有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产业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期的加快发展阶段、近10年来的培育支柱产业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1980年以来,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9.9%,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4.3%。初步形成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云南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模式等原因,云南旅游产业还存在着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资源与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产业漏损,国际化水平低,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以及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总体来看,尽管云南旅游资源的潜力很大,但旅游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会发展全局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其深层原因在于思想观念落后、改革创新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措施】
引进战略投资伙伴 实施旅游集团整体改制
再创2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利用旅游业替代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项目和面源污染较重的传统农业基础种植项目。在抓好八大旅游产品和“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红色旅游、都市旅游等产业交叉的旅游新业态,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再创建20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和若干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围绕旅游发展特色关联产业,发展旅游装备业和相关服务业,提高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的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云南产业结构,实现由一、二产业逐步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
在重点项目实施地区、城镇周边和城镇特色区,培育与之相互配套和互为补充的特色服务产业;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比较完善、就业容量大,符合产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生产、服务基地,拓展就业空间,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就业人员向旅游产业转移;在旅游重点项目、配套生产服务基地建设和经营中,更加关注区居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当地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解决就业和促进脱贫的作用。
旅游交通优先发展
继续推广“围绕旅游交通优先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昆明新机场建设,加大红河、怒江、腾冲等主要旅游次中心机场建设和国际口岸机场的申报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航线,积极探索开展小型飞机、直升飞机旅游。全面提高现有干线铁路运营能力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泛亚铁路”建设,尽快启动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和南昆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昆明-攀枝花、大理-丽江、保山-瑞丽、石林-河口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制约全省六大旅游区形成旅游环线的断头路、二级干线公路的建设项目。提升和建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景区景点的三级旅
游支线公路。加快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水路和滇池等重点旅游湖泊区的短途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云南内陆旅游航运发展。
以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旅游功能和特色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以昆明为中心,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景洪、芒市、腾冲、蒙自、文山、曲靖、昭通等多个区域次中心,旅游小镇为三级中心的旅游城市体系。
加大旅游开发区资源保护力度
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会的要求,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计划”,在重点旅游开发区域,尤其是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荒山、荒坡的绿化和高原湖泊、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扩大旅游循环经济的试点范围,加快旅游业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替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展旅游绿色环保活动,对生态脆弱的重要旅游景区实行游客容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制度,旅游项目严格按照“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云南旅游人才信息库”。鼓励发展继续教育、资格认定、人才“猎头”等旅游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加快省、州(市)、县和企业四级旅游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在职远程教育,构建学历教育与岗位教育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人才50-60万人。
做强大型旅游龙头企业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支持云南大型国有旅游企业,引进海内外战略投资伙伴,实施集团层面的整体改制,通过兼并、控股,在核心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运营中加快发展壮大,在旅游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投资、融资担保和资本运营中发挥战略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发展成为以资本为纽带、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和跨地区、跨行业运营的旅游龙头企业。支持昆明、大理、丽江、迪庆、版纳、玉溪、楚雄、保山等旅游热点地区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通过改革试点进行整合重组,打破行区划,发展成为区域性或专业化的旅游龙头企业。把国有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和企业各自的权责利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实现企分开、资分开。
发展特色中小旅游企业
做精做专一批有特色的中小旅游企业。引导和扶持一批专业化旅游服务企业,与大型旅游企业建立网络服务协作关系,互为补充,加快发展。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各类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以及采用特许授权、品牌注入等形式参与中小旅游企业改革。通过引进资金、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着力发展一批信誉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旅游品牌企业,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素质,推进旅游市场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优化旅游所有制结构
国有中小旅游企业,尤其是府部门开办的经营性旅游宾馆饭店、招待所,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型,采取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实行国有资本退出。对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中小型国有旅游企业,采取兼并、拍卖等多种方式实行国有资本退出。鼓励企业经营者和骨干员工购买企业国有产权,鼓励和吸引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各个领域,有选择地引进有竞争力的营或外资企业对中小国有旅游企业实行兼并或控股,实现旅游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融合互补,协调发展。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完善以省旅游投资公司,世博股份、丽江旅游等上市公司为基本构架的投融资平台。创造条件,争取在规划期内成立省旅游融资担保公司,以增强融资功能。发挥省属旅游投融资平台在投资项目合作、银行信贷担保等方面的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云南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筹措更多的资金。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机制市场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原则,采取规划引导、完善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多种投融资工具。抓住我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疏通投融资渠道,引导海内外资金进入我省旅游产业。
推进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和结构调整功能发展旅游产业,大力推进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财务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在规划期内力争一批旅游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完善旅游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建立健全旅行经营、旅游购物、旅游专业运输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企业的评级、运营挂牌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制止恶性竞争。打破区域封锁,实行部门联合监管,推进无障碍旅游。
建立旅游购物“公对公”的佣金制度。鼓励旅游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形成区域互动、人才流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赢的大客源市场。加强旅游投诉机制建设,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标】
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亿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早在 2005年,云南省委、省府就作出了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重大决策。玉溪、腾冲、大理和昆明世博新区四个旅游发展和改革试点地区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并初步取得了成效。
云南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的做法和经验,曾经在全国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而目前云南旅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全国共性的问题。
要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游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家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试验基地,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典范,以繁荣旅游经济促进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先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
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850万人次),年均增长12.19%;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11.12%;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从220万人增长到38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例力争从8.5%提高到10.5%。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和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
全省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改革规划目标
启动阶段:制定《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启动旅游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五个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和各项旅游发展工作。三年完成旅游改革试点任务,建成一批旅游重大项目,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全面实施阶段: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开展旅游发展和改革工作,加快“五个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各项旅游发展工作开展。到2015年,实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规划目标,把云南初步建成旅游经济强省,为建设“富裕、文明、主、开放、和谐”云南做出重要贡献。
综合试点
腾冲、大理、玉溪、世博新区纳入试点
选择保山市腾冲县、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大理苍洱地区、世博新区等作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的综合试点地区,云南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保山市腾冲县作为泉康体度假和边境旅游的综合改革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完善县域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探索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作为高原湖泊休闲康体度假的综合改革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加大休闲康体度假基地和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力度,摸索统筹发展的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互动发展、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路子。
大理苍洱地区作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生态居住、旅游集散地的综合改革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加快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产品开发建设的创新力度,探索旅游与生态、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机制。
昆明世博新区作为旅游企业创新、创业、创利基地和国际商务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综合改革示范区,主要任务是大胆创新“府为主导、龙头旅游企业为运营开发商”的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完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旅游企业孵化器机制,加快试点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专项试点
探索外向型旅游经济开发新模式
跨境旅游专项试点 选择景洪(含磨憨镇)、河口、瑞丽为跨境旅游专项试点。主要任务是开发跨境旅游线路产品、探索旅游通道经济和外向型旅游经济的开发模式,把景洪(含磨憨镇)打造成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跨境旅游区,把德宏瑞丽培育成面向缅甸及东南亚的国际跨境旅游区,把红河河口建设成为面向越南及东南亚的国际跨境旅游区。
企业改革专项试点 选择云南旅游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昆明金龙饭店、昆明康辉旅行有限公司为旅游企业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理顺产权关系,推进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目标的股份制改革,探索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龙头企业的新途径。支持昆明康辉旅行有限公司进一步探索旅游散客组团的新模式。
投融资体制改革专项试点 理顺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的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成立云南省旅游融资担保公司,构建云南旅游融资担保平台。
旅游循环经济改革专项试点 选择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旅游度假区作为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探索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旅游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途径。
旅游与城乡统筹改革专项试点 选择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红河州红河县作夫村等10个村寨作为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建立旅游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旅游与文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
目标分解
推进六大旅游区发展
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完善滇西南大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启动开发滇东北旅游区。
打造五条旅游线路
以旅游线路为核心,加大沿途的旅游交通、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生态环境的统筹发展力度,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面向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精品旅游线路、滇西火山地热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及跨境精品旅游线路、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走出一条以线路统筹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八大旅游产品:
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族文化体验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康体运动旅游产品
会展商务旅游产品
科考探险旅游产品
跨境旅游产品
自驾车旅游产品
推动“五个一批”项目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公园 推进迪庆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大理苍山、普洱莱阳河、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怒江大峡谷、屏边大围山、昭通大山包等10个国家公园建设,加快一批生态保护、游览、科考科普和区等建设项目实施。
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基地 建设昆明环滇池、宜良阳宗海、澄江抚仙湖、大理洱海、保山腾冲、西双版纳、丽江、迪庆香格里拉、文山普者黑等9大康体休闲度假基地,并重点建设20个生态运动休闲综合性旅游度假区项目。
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 在巩固提升大研古镇、腾冲和顺等10个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60个旅游小镇。力争建成200个生态环境好、村容村貌好、族文化特色突出、示范性强的旅游特色村,以及10个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乡村旅游特色县。
建设一批族文化旅游示范县 着力打造石林、香格里拉、丽江古城区等30个文化旅游示范县(区、市),确立一批文化旅游的建设项目,推出一批族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族文化旅游精品。
建设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 着力打造以昆明为中心等8大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努力把昆明初步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性商务会展基地,把丽江、大理、景洪、瑞丽、腾冲、蒙自、文山初步建成次级商务会展基地。
第四篇: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万人次增加到1622万人次,年均增长52.5%;全年旅游总收入从7100万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10%,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
3、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充实和加强了省旅游局力量,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1995年至200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60万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65亿美元增加到5.2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9.7%和12.3% ;接待国内游客从1622万人次增加到686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7亿元增到38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23.3%;旅游总收入从61亿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21.5%。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
4、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二)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基本情况
旅游“二次创业”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三年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旅游现场办公会和专题调研会,进一步理清了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解决发展难题,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旅游发展,全省上下呈现出新一轮加快旅游发展的新态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地新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8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1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的地位;接待国内游客10250.1万人次,突破了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663.3亿元,跃上了600亿元的新台阶,全省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保持在1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全国海外游客下降4.4%,旅游创汇下降12.3%的情况下,我省实现了海外、国内两大市场的双增长。其中,接待海内外游客588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6%;旅游业总收入达367亿元,同比增长21.5%。随着我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8.5%,旅游业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0.3%,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占全省劳动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2%。旅游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以抽样调查游客消费结构数为测算依据,2008年旅游业对我省包括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业贡献为128.8亿元,对住宿业的贡献为128.2亿元,对餐饮业的贡献为95亿元,对娱乐业的贡献为31.8亿元,对商品零售业的贡献为123.2亿元,游览花费为94.1亿元。
2、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市场日益繁荣。通过旅游经营秩序规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推动了我省旅游购物标准、服务质量和诚信体系的建设,树立了“和谐云南,诚信旅游”的诚信优质服务的形象。同时,随着旅游市场多元化促销战略和旅游促销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的施行,以及重点客源市场营销和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的深化,特别是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后,我省温泉旅游、科考娱乐旅游、高尔夫旅游的不断涌现,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云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不断增强,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游客结构发生明显改善,旅游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外旅游者占全省游客接待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2.4%;国内过夜游客占国内旅游者的比重从59%上升到61%,外国人游客占海外旅游者的比重从66 %上升到68%,海外游客和长线游客呈增长态势。同时,海外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2005年的170.6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87.3亿元,增长9.8%,国内游客人均每天花费从360.1元增加到423.2元,增长17.5%。
3、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初显成效。全省通过建立旅游重大项目督查制度和报告制度、旅游重大项目目标责任制度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加强了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建设协调力度。从2006年起,列入全省重点推动的旅游重大项目(投资3亿以上)达160个,预计总投资3109.9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209.8亿元。其中已建成的有4个项目,预计今年5个项目,明年11个项目将相继投入运营;正在建设的有76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开工准备的有50个项目;纳入储备的有30个项目。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以观光型为绝对主导的旅游产品格局已发生改变,全省160个旅游重大项目中,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类项目有37个,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类项目有53个(含高档休闲酒店、会所休闲运动等项目),旅游文化产品类项目有48个,酒店住宿单体类项目有10个,商务会展、旅游购物和公益性设施等其它类项目有12个,休闲度假产品已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六大旅游片区均衡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在游客接待规模和旅游经济总量上,滇中、滇西北、滇西三个传统旅游区占全省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71.1%、75.2%分别下降到2008的68%和73.4%;同时,滇东南、滇东北、滇西南三个新兴旅游区,占比从2005年的28.9%、24.8%上升到2008的32%和26.6%。
4、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目前,全省共有19564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行社431家(国际社52家,国内社379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星级旅游饭店747家),旅游景区425个(A级以上景区120家),汽车公司47家,其他类型的旅游企业69家,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馆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600亿元。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12个,始发航线数达208条,其中国际航线23条、地区航线3条,航线里程达到14.6万公里;有贵昆、成昆、南昆、内昆等多条铁路通往省外;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6.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954公里,不仅连接省内各主要旅游景区,还向外辐射到临近省份和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随着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航运的开通,连接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大通道发展格局初现端倪。同时,城市建设、供水供电、邮电通讯、公共交通、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卫生、社会治安、金融保险、边检海关、商品购物、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各种公共服务和“窗口”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我省旅游“二次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去年以来,经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经济社会的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针对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支撑不够、旅游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要素不配套等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做出了通过改革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抓紧编制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适时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今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了《规划纲要》,并将云南省作为推进改革试验工作联系点。为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5月27日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综合改革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云南省将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
(一)下一步云南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解放和思路创新为先导,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把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探索以旅游产业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发挥试验和示范作用。
力争在全国率先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客进出便利化、生态环境优质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起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统筹、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改善民生和就业增长的新机制,成为国家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试验基地和以旅促农、以旅脱贫、以城带乡的示范,以繁荣旅游经济提升沿边开放、建设和谐边疆的先行样板,和谐平安旅游的示范窗口。通过努力,到201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亿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超过550万人次),年均增长10.19%;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11.12%;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8%,在全省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17.5%,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二)下一步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今年的8月29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了要以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和开展旅游试点省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为全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有效支撑。
1、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要通过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突破工作难点,全面推进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实施。一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面整合旅游行政管理资源的基础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强化监管,大力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探索 “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构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旅游管理权责对等,高效运转;二是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引导性作用,不断深入国有旅游企业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大型旅游企业资本运作步伐,多渠道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综合运用产业投资基金、旅游债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和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切实破解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三是创新旅游统筹发展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旅游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以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城镇为支撑的旅游线路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延伸和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四是创新旅游促进对外开放机制。以建立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等五大沿边特色旅游开放区为切入点,着力构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引资引智、市场无障碍、企业得利益”的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际旅游知名品牌企业到我省进行旅游投资和参与旅游开发,推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全面提高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创新旅游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旅游重大项目设施景观化、垃圾无害化、污水零排放的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在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相对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大胆推行旅游产业替代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和建立旅游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的新机制。
2、合理规划布局,切实加快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国家公园、旅游休闲度假项目等“五个一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我省将优先推出一批旅游重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投资开发,切实加快建设进程。一是大力推进40个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县(市、区)建设。把昆明市建设成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大理市、景洪市、古城区-玉龙县等市县建设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把澄江县、罗平县、弥勒县、沧源县等县(市、区)建设成为三级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旅游市场结构,提升云南旅游品质;二是加快建设60个旅游小镇。在巩固和提升官渡古镇等10个云南旅游名镇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出台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标准,加快建设黑井古镇等60个旅游小镇建设,不断提高旅游小镇的吸引力和配套服务功能;三是继续开发建设200个特色旅游村。在进一步完善全省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开发建设呈贡县斗南村等150个特色旅游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四是规划建设10个国家公园。借鉴国际上旅游产品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我省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国家公园的规划,加快地方立法,出台技术标准,规范建设程序,序加快迪庆普达措、丽江老君山、迪庆梅里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大理苍山、昭通大山包、怒江大峡谷、屏边大围山、普洱菜阳河、昆明轿子山10大国家公园建设,努力把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生态旅游精品;五是加快推进50个休闲度假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休闲度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策划一批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项目,重点推进石林民族生态运动场、腾冲世纪金源旅游体育休闲中心、景洪江心大沙坝项目等全省50个休闲度假类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在我省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50到100家高星级酒店。要力争到2015年全省旅游重大(重点)旅游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真正形成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局面。
3、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全省各地开展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实施《规划纲要》和国家旅游局将我省列为试点省份,标志着云南全省都可以开展国家旅游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可以在国家允许和授权的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试验,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根据《规划纲要》的精神,省政府将安排专项经费,制定具体的扶持办法和措施,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的各地、各有关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自行确定多种类型和性质的旅游产业综合改革或专项改革内容,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对积极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善于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并能够较好完成目标责任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并在扶持资金、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要通过多种扶持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努力形成全省“万马奔腾”抓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4、推行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我省将通过建立涵盖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和环节的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行业管理来规范旅游市场,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入手,积极稳妥地解决旅游市场上负面影响大、游客投诉多、群众关注高的违规、违法现象和行为,彻底根除“削价竞争”这一造成旅游市场秩序混乱和恶性循环的顽疾和根源。要引导行业内标杆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制订出台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产业要素企业的服务质量标准,并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加以推广,使之成为衡量云南旅游企业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尺。同时,要健全旅游质量监督机构,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把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贯彻落实旅游服务标准化情况,纳入旅游市场监督检查范围,强化监管,及时整治。要通过对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深入推广,促进旅游市场的各个主体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里,实现充分的、有序的、合理的竞争,切实规范经营行为。此外,为彻底堵住旅游市场管理方面的漏洞,要在抓紧建设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旅行社经营、旅游住宿、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旅游运输等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企业的评级挂牌制度,完善旅游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和规范景点门票定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制止恶性竞争;创新旅游保险,扩大保障范围,建立旅游安全保障救援体系;打破区域封锁,推进无障碍旅游;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以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5、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旅游业是一个开放度高、依托性强的产业,我省将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提高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切实加快西双版纳、瑞丽、河口、麻栗坡和腾冲五大特色沿边开放旅游区建设,通过沿边旅游合作模式和口岸协调管理体制的创新,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和跨境旅游产品建设,力争在特种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免税购物、出入境便利化、发展跨国旅游线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二是积极引进国际旅游品牌企业到我省投资开发和经营管理,特别要引进一批知名酒店和旅行社,促进我省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知名旅游企业的销售网络,吸引和招揽客源,扩大我省海外游客比例;三要积极推行国际先进标准,无论在旅游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旅游软环境的管理方面,都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在景区景点开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要积极利用国际标准来规划、建设;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新的旅游业态,提高国际化水平。
6、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务实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在旅游宣传促销方面,我省将在全面实施旅游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由“宣传云南旅游”向“营销云南旅游”转变。一是创新促销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与在线旅游服务代理商、中央预订系统提供商、旅游分销系统提供商、旅游商务情报提供商等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合作,科学构建云南旅游的营销体系和营销方式;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打造云南节庆会展品牌,进一步发挥节庆会展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牢固树立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三是突出重点,针对具体的客源市场,集中力量开展小规模、多次数、短周期、高投入的精准促销活动,积极推动形象促销向专业促销方向发展转变,争取每年我省都能够在成功开拓新兴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取得实效,通过几年的开拓和积累,使我省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实现较大转变;四是建立健全“省级联动、州市配合、省外联合”旅游大联动促销机制和奖励机制,完善“云南旅游目的地营销专家咨询组”和“云南旅游宣传促销媒体联盟”,重点是在主要国内外客源市场发展一批云南旅游产品海外旅游销售代理和直销商(点),并根据其招徕入滇游客数量和质量进行奖励,全力以赴地抓好海外客源市场开拓工作。
7、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提供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和丰富的公共服务,我省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社会工程来推进,全方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在研究制订全省旅游交通规划并加快推进实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批旅游区连接公路和连接景区的支线公路建设,加快全省干线铁路、湖河航线和丽江、大理、腾冲国际口岸机场的建设,开辟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欧美地区和国家的直达航线,不断完善全省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和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功能。进一步加快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按照“统一规划、注重配套、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省主要旅游城镇建设100个游客服务中心,在省内的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规划建设200个旅游休息站和30个自驾车营地,在旅游城镇和旅游交通干线、主要旅游环线及旅游景区规划改造和建设2000座旅游厕所和一批中英文旅游标识牌,不断完善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突出和彰显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功能。
7、加强规划指导,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的主体,我省将加大规划指导力度,切实帮助旅游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主体,全面提高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一是分类制订鼓励和扶持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的规划及相关政策,并抓好落实。通过改制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旗舰型的国有旅游企业;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的龙头民营旅游企业;通过发展新业态,鼓励和培育一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会展商务旅游等产品的专业性公司;三是发展一批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咨询、规划设计、旅游营销、旅游职业认证、旅游保险经纪等中介性质的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努力,培育10家以上的旅游综合性的龙头企业集团,发展100家有实力的专业性旅游企业,1000家为旅游发展和服务的中小型特色旅游企业。
(三)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工作措施
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困难较多。为此,我省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发挥优势,迎难而上,强化措施,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相应的议事协调机制,深化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强化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切实推动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改革试点重大事项督查纠错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对推进旅游改革发展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实行奖励,对敷衍了事、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问责。要加大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支持力度,加强横向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积极通过各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抓好落实,确保工作实效。要强化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协调职能积极推动形成横向联动、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为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管理环境。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积极推动大型旅游企业从资源开发型向资产管理型再向资本运作方向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投资旅游开发建设;要积极推动中小旅游企业向专业化方面发展,在开发新业态、打造新产品方面下功夫,做精、做专、做深、做强自身业务;要积极推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咨询、规划设计、旅游营销、旅游职业认证、旅游保险经纪等中介性质的旅游服务公司,切实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并争取在投融资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要积极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努力维护诚信、和谐的旅游市场环境,为全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2017-2022年云南旅游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发展预
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旅游行业概述
第一节、旅游行业概念阐释
一、旅游行业的定义
二、旅游类型的划分
三、旅游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旅游行业重要地位
一、旅游业的经济意义
二、旅游业关联带动功能
三、旅游业成战略支柱产业
第二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
二、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三、云南经济发展现状
四、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社会环境分析
一、云南人口环境情况
二、云南旅游资源情况
三、云南生态环境状况
第三节、交通环境分析
一、交通现状综述
二、公路交通现状
三、铁路交通状况
第四节、产业环境分析
一、旅游业迈入新时代
二、中国旅游产业现状
三、中国旅游消费价格
四、中国旅游经济预测
第三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政策法规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旅游业政策背景分析
一、近年重要政策
二、最新政策盘点
三、重点政策解读
四、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节、云南旅游业的法律体系
一、旅游综合立法
二、旅游配套法规规章
三、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云南旅游业法治建设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旅游法律制度
二、及时废止和修改现有法规
三、及时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
四、建立旅游业发展补偿机制
第四节、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
一、加强旅游购物管理
二、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
三、改进导游管理方式
四、加强景区景点监管
五、推行综合监管模式
六、深化行业协会改革
七、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第五节、“十三五”云南省旅游文化发展支持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
二、金融支持政策
三、用地支持政策
四、开放支持政策
第四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总体现状分析
第一节、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综合状况
一、行业现状总析
二、行业发展特征
三、特色旅游线路
第二节、2014-2016年云南省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一、2014年运行回顾
二、2015年运行状况
三、2016年运行状况
第三节、云南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状况
一、企业对外投资总况
二、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滞后原因
三、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区域选择
四、旅游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渠道选择
第四节、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二、劣势(Weaknesses)
三、机遇(Opportunities)
四、挑战(Threats)
第五节、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质量问题
二、旅游客流问题
三、项目投资问题
四、企业发展问题
五、旅游人才问题
六、其他问题分析
第六节、云南省旅游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改善企业与顾客关系
二、实施员工管理人性化
三、改变营销策划方式
四、重树旅游企业形象
五、合纵连横发展策略
六、其他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章 2014-2016年云南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云南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状况
二、主要客源国旅游市场
三、各州市入境旅游市场
第二节、云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国际化程度不高
二、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三、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第三节、云南省入境旅游国际客源市场开拓建议
一、明确客源目标市场
二、实施精准营销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四、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
第六章 2015-2017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节、2015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现状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二、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
三、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
四、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第二节、2016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现状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第三节、2017年云南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现状
一、元旦小长假旅游市场
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第七章 2014-2016年云南旅游业主要细分产业分析
第一节、文化旅游业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三、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热点
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五、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状况
六、文化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节、乡村旅游业
一、总体发展概述
二、市场支持政策
三、市场发展规模
四、主要特点分析
五、发展模式分析
六、智慧乡村旅游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节、会奖旅游业
一、会奖旅游资源优势
二、会奖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会奖旅游总体现状
四、会奖吸引力指数
五、主要特点分析
第四节、古镇旅游业
一、总体发展概述
二、古镇建设模式
三、旅游小镇建设
四、古镇旅游转型
五、成功模式实例
六、存在不足及建议
第五节、温泉旅游业
一、产业发展形势
二、开发优势分析
三、产业发展规模
四、安宁温泉旅游
五、制约因素分析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六节、体育旅游业
一、体育旅游发展规模
二、“旅体融合”发展
三、体育旅游模式探索
四、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第七节、养老旅游业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行业发展优势
三、行业优选区分布
四、行业发展规划
第八节、露营地与自驾游
一、行业相关概述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三、行业发展问题
四、行业发展规划
第八章 2015-2017年昆明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昆明市旅游业综合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析
二、行业发展优势
三、行业发展基础
四、行业存在问题
五、行业发展策略
第二节、2015-2017年昆明市旅游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一、2015年行业运行状况
二、2016年行业运行状况
三、2017年行业运行现状
第三节、昆明市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三、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四节、昆明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战略
四、重点举措
五、保障措施
第九章 2014-2016年丽江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丽江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旅游经济指标
二、行业发展格局
三、信息化的建设
四、旅游电商分析
第二节、丽江市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三、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三节、丽江主要旅游景区发展分析
一、丽江古城
二、泸沽湖景区
三、玉龙雪山景区
四、东巴万神园景区
第四节、丽江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四、挑战分析
第五节、丽江市旅游行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理念方面
二、产品结构方面
三、服务意识方面
四、管理体制方面
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六、公共服务配置方面
第六节、丽江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一、全域深化产业融合二、全域加强基础配套
三、全域优化旅游招商引资
四、全域强化市场监管
五、全域拓展客源市场
第十章 2015-2017年西双版纳州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5-2017年西双版纳州旅游业综合状况
一、经济运行分析
二、政府扶持状况
三、产业体系状况
四、市场营销状况
五、市场秩序状况
第二节、西双版纳州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
二、国庆黄金周旅游市场
三、其他小长假旅游市场
第三节、2015-2017年景洪市旅游业分析
一、2015年旅游经济指标
二、2016年旅游经济指标
三、2017年旅游经济指标
四、市场监管状况分析
第四节、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方面
二、执法体系方面
三、服务质量方面
四、产品结构方面
五、产业融合方面
六、旅游营销方面
第五节、“十三五”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环境分析
二、总体要求
三、主要任务
四、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云南其他市州旅游业分析
第一节、迪庆州
一、旅游行业发展综述
二、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三、县(市)旅游市场
四、旅游行业发展战略
五、旅游行业发展展望
第二节、大理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亮点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三节、楚雄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成效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五、旅游行业发展目标
第四节、红河州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五、旅游行业发展目标
第五节、曲靖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六节、普洱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旅游行业发展特征
三、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四、县(市)旅游市场
第七节、保山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三、县(市)旅游市场
四、旅游行业发展举措
第八节、昭通市
一、旅游经济总体运行
二、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三、县(市)旅游市场
四、旅游行业发展措施
五、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第九节、玉溪市
一、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二、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三、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四、旅游行业发展规划
第十节、德宏州
一、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二、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三、县(市)旅游市场
四、旅游行业宣传措施
五、旅游行业发展规划
第十一节、文山州
一、旅游行业发展优势
二、旅游行业现状综述
三、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四、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五、县(市)旅游市场
六、旅游市场整治措施
七、旅游行业发展战略
八、旅游行业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 2015-2017年云南旅游业标杆企业运营分析
第一节、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华侨城入主
三、主营业务分析
四、经营效益分析
五、业务经营分析
六、财务状况分析
七、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主营业务分析
三、经营效益分析
四、业务经营分析
五、财务状况分析
六、未来前景展望
第三节、云南民族村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建设发展特色
三、业务运营状况
四、企业发展规划
第四节、其他旅游业企业概况
一、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二、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三、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云南恒业古镇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五、云南心景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云南旅游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投资机遇分析
一、国际化机遇
二、市场需求机遇
三、政策引导机遇
四、交通支撑机遇
五、转型升级机遇
第二节、云南旅游业投资软环境分析
一、鼓励外资及民资进入
二、改善投资法制环境
三、完善鼓励政策及措施
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第三节、2014-2016年云南旅游投资市场现状分析
一、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旅游重大项目投资状况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四、旅游投资规划分析
第四节、云南旅游市场投资机会分析一、十大旅游项目
二、自驾游相关领域
三、邮轮游市场
四、旅游地产
第五节、云南旅游业的投融资瓶颈分析
一、投融资模式单一
二、投资效率不高
三、投资主体小而散
四、投资结构不平衡
五、对投融资的建议 第十四章 云南旅游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旅游业壁垒分析
一、技术壁垒
二、品牌与网络壁垒
三、行为性壁垒
四、退出壁垒
第二节、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风险
二、国内经济风险
三、云南经济风险
第三节、项目投资开发风险
一、决策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区位选择风险
四、政策风险
第四节、自然等外部因素风险
一、自然灾害
二、人为灾害
三、安全因素
四、生态风险
第五节、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有效控制决策风险
二、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三、正确进行区位选择
四、正确面对政策风险 第十五章 云南旅游业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云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行业发展计划
二、行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十三五”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形势
二、总体思路
三、总体布局
四、主要任务
五、重点项目
六、保障措施
第三节、2017-2021年云南旅游业预测分析
一、云南旅游业发展因素分析
二、2017-2021年云南省国内游客人数预测
三、2017-2021年云南省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四、2017-2021年云南省海外入境游客人数预测
五、2017-202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附录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附录三:《旅行社条例》 附录四:《云南省旅游条例》 附录五:《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附录六:《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意见》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体育服务行业深度调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会展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