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时间:2019-05-13 11:3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第一篇: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度假区等大型旅游项目,在立项时,有关审批部门应当事先书面征求旅游管理部门的意见。”

二、将第十九条修改为:“经营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和客运架空索道、缆车、大型游乐场,其设施和设备应当经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取得安全准用证件,安装调试正常后,方可运营。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和运营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

(2000年10月17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4月21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6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旅游活动、实施旅游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状况,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旅游规划和旅游发展政策,协调处理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善旅游环境,培育和规范旅游市场,发展旅游经济。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以下简称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支持、配合旅游管理部门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五条根据本地旅游发展的需要和财力情况,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旅游规划、公益性旅游项目建设等,财政、审计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国内外的企业、团体和个人依法投资旅游业,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施建设,兴办旅游企业。

第七条旅游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开展活动,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发挥服务、引导和监督作用,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第八条开发旅游资源,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的方针,坚持自

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不得违反旅游规划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第九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管理部门,进行本行政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旅游资源的认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公布,并设立标志。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实施保护方案,明确保护单位和责任人。

第十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状况编制旅游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求上级旅游管理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下级规划应当服从上级规划,局部规划应当服从全局规划。

旅游规划上报审批前,应当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旅游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十一条旅游规划应当符合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交通发展、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文化、宗教活动场所等规划相协调。

编制其他有关规划、建设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大型工程项目,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第十二条旅游项目建设和区域性旅游资源开发,应当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应当符合本地旅游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度假区等大型旅游项目,在立项时,有关审批部门应当事先书面征求旅游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鼓励开发特色旅游项目;鼓励开发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的娱乐项目;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纪念品。

鼓励利用现有条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兴办价格低廉、面向大众的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禁止兴建宣传封建迷信、格调低下等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十四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设置旅游线路,参与旅游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标准的制定和旅游交通服务规范的管理。

第三章 旅游经营

第十五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经营资格,遵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规范服务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

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和摊派;有权拒绝无行政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以及超出旅游合同约定内容的要求。

第十六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国家规定必须具有岗位或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任职。

第十七条旅游经营者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公开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保证服务质量。

旅游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或者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

(三)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宣传;

(四)引诱、纠缠和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事先没有约定的服务消费;

(五)出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六)危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八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置必要的旅游安全设施和设备;应当加强设施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运转。

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和旅游设施,旅游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

发现危险情况或者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并立即向当地政府或者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经营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和客运架空索道、缆车、大型游乐场,其设施和设备应当经法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取得安全准用证件,安装调试正常后,方可运营。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和运营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旅游景区景点根据接待需要,应当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配备环境卫生、通讯、医疗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应当设置地域界线标志、服务设施和游览导向路牌、路标等明显标志。设置有关标志时,涉及公路、航道等城镇建设的,应当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旅游景区内饭店、商店的设置应当合理规划,不得破坏旅游景观。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力口强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卫生安全。禁止在景区景点内圈地占点,妨碍旅游者观光、摄影。

第二十二条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门票价格管理的规定,门票价格应当公示。

套票、联票的价格应当低于各个相关景点单独门票价格的总和,由旅游者自愿选择。旅游经营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旅游者购买套票、联票。

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旅游设施的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对老年人、学生等特定对象减免门票费。

第二十三条按照国家规定评定的星级饭店必须按照星级标准提供服务。

未评定星级的宾馆、饭店不得使用星级称谓从事经营和宣传促销活动。

第二十四条经营旅行社业务,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旅游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旅游业务或者以业务交流合作、咨询服务等名义变相经营旅游业务。

第二十五条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提倡使用国家或者省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旅行社使用自制旅游格式合同的,应当事先送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

旅游合同应当就下列内容作出明确约定:

(一)旅游行程安排,包括游览景点线路、住宿标准、餐饮标准、娱乐标准、购物次数和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种类和档次等;

(二)旅游服务价格;

(三)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交纳质量保证金,不按照规定足额交纳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

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七条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应当选择境外依法设立、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并签订出境旅游书面合同方可承担接待工作。境外旅行社违约,使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组织出境旅游的境内旅行社,应当先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再向境外旅行社追偿。

第二十八条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导游证。无导游证的不得进行导游活动。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景区景点的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带导游证,做到举止文明,语言规范,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导游人员不得有下列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二)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三)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四)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或者其他物品;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四章旅游者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一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旅游经营者全面、真实地介绍有关服务内容、标准、费用等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自主选择旅游项目和商品,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三)要求旅游经营者全面履行合同,获得质价相符的服务;

(四)人身、财产安全和卫生条件得到保障;

(五)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依法得到尊重;

(六)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二条旅行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旅游者可以向旅行社所在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赔偿:

(一)旅行社因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二)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者行业规定的标准,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三)旅行社出现解散、歇业、破产或者其他终止情形,造成旅游者预交的旅游费和其他费用无法退还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用保证金赔偿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旅游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爱护名胜古迹、文物和旅游设施;遵守安全和卫生管理规定;履行旅游合同所约定的义务。

因旅游者的过错造成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损坏的,旅游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向旅游、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申诉或者投诉;

(三)有仲裁协议的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相互协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秩序以及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环境、交通、安全、卫生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建立旅游统计、信息发布和预报制度,免费发布旅游信息。

第三十七条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假日旅游的管理工作。协同制

定分流预案,及时进行景区、景点疏导工作;在重点景区、景点建立医疗点或者急救中心,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加强运输市场管理,保障客运安全和道路畅通。

第三十八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旅行社、导游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进行执法检查时,应当出示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文明执法。

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旅游经营活动。

第三十九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质量保证金的财务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质量保证金用于赔偿旅游者的经济损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质量保证金。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对质量保证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旅游等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和处理旅游者投诉。

旅游管理部门接到旅游者的投诉,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三十日之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投诉者;对应当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应当在五日内移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并告知旅游管理部门。

第四十一条旅游管理部门接到旅游者对旅行社的投诉后,应当及时通知被投诉的旅行社。被投诉的旅行社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四十二条旅游管理部门决定用保证金向旅游者支付赔偿金后,承担赔偿责任的旅行社应当向旅游管理部门补足其应交纳的保证金的数额。旅行社交付的保证金不足以赔偿旅游者损失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作出决定,由旅行社向旅游者支付赔偿金的不

足部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四十四条旅行社和星级宾馆、饭店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 令其停业整顿。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二十九条

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损害旅游者权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属于公安、工商、产品质量监督、财政、物价、建设(园林)、国土、环境保护、文化、宗教等行政管理范围的,分别由上述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条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旅游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苏省旅游工作会议

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

文件材料汇编

陕 西 省 旅 游

目录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讲话摘要

陕西省旅游局(2011年1月27日)

为及时传达贯彻陕西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陕西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现将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省长赵正永在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的工作报告中有关旅游工作方面的指示作一摘录,请全省旅游行业认真学习,积极落实领导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今年的旅游发展工作。

赵乐际书记2010年12月20日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坚持面向民生、生产和城乡,大力发展物流配送、旅游商贸、家政服务等现代和新型服务业,预计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5%。

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以建设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带动关中更快发展;大力发展陕北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加快陕南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壮大绿色产业规模,三大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战略,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文化基地建设加快,印刷复仿、演艺娱乐、创意动漫等产业发展

游目的地。

在‚切实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在城镇化建设上迈出新步伐‛中提出:进一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依据建设‚一高地四基地‛的目标,促进关中实现创新发展,推动陕北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陕南实现循环发展。

在‚完善外贸发展促进机制‛中提到:促进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

赵正永省长2011年1月18日在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摘录:

在‚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中提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文化产业增加值去年达到226.6亿元、增长22%,旅游接待量1.45亿人次、总收入983亿元,分别增长26.1%和28.1%,其中入境游客增长46.3%。

在‚‘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中讲到: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基本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5%和42%,形成21个产业集群和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上千亿的企业。继续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保护大秦岭,建设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打造公路、铁路千里绿色长廊,让三秦大地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提升服务质量、建设精品景区和加大促销力度为重点,进一步壮大旅游业规模,将我省打造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2011年1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部署2011年重点工作。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听取了国家旅游局党组的工作汇报,对过去一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年和‚十二五‛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王志发同志刚才传达了岐山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岐山副总理强调,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岐山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国家旅游局,讲几点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保持了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任险统保范围稳步扩大。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系列活动。组织了《旅行社条例》宣贯工作和全国执法大检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组织制订修订了9项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全国11个省市县、67家企业开展了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完善了五星级饭店和5A级景区退出机制。首次召开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对全国五星级饭店服务质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督导。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服务进社区‛活动。按季度开展并公布了全国50个旅游重点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初步建立起以游客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按季度开展旅游经济形势分析和市场预测,认真完成了黄金周等假日旅游市场预测、安全保障和组织协调工作。

(二)着力深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在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上迈出了新步伐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启动了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了广东、云南、海南、重庆、福建等省市旅游改革先行先试。深化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省级机构改革中,旅游局(委)都进入行政序列,并相应增加了职能。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和发展模式的旅游产业园区建设,设立了广东南海西岸旅游产业园和苏州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外资、民资等各类资本和各类企业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颁布了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试点办法。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加强了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体育旅游的

世博旅游推广周‛和世博旅游大篷车等系列大型活动。实现了上海世博入园游客730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425万人次、团队游客2088万人次,超过预期目标。认真做好世博旅游接待服务,广泛开展了‚文明观博旅游团队‛活动,旅游团队实现了旅游安全和服务质量零责任事故,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上海市旅游局和全市旅游系统在世博会前后全力以赴、顾全大局、真诚奉献,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周边省份和全国旅游行业与上海密切配合,共同为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旅游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为全行业赢得了荣誉。

――积极开展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目前已达140个、其中已实施110个。与6个国家签署了7项旅游交流合作协议。胡锦涛主席先后出席了中国与加拿大旅游目的地协议签字仪式、中国与葡萄牙旅游合作协定签字仪式。组织召开了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第五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第四届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会议、海南博鳌国际旅游论坛,积极参加了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会议、T20旅游部长会议、中美商贸联委会和中俄人文分委会旅游工作组会议。中国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深化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合作。成立了海峡两岸旅游协会台北办事处,举办了一系列海峡两岸旅游交流活动。沉着应对和妥善处理了大陆赴台游客‚10?21‛灾害事故,赢得海峡两岸的好评。有序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新开放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赴台旅游业务,全年大陆居民赴

员工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客宰客‚顽症‛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市场秩序还没有根本好转。二是人才不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导游结构不合理,尤其中高级导游和外语导游数量偏少。宾馆饭店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不足。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旅游中介机构发育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主办会、行业自律水平还比较低,桥梁纽带作用、行业自律作用发挥不充分、不明显,与整个旅游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不相适应。四是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粗放经营比较普遍,市场集中度较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少,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少。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工作对策,从工作力度、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以推进。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启示和“十二五”的主要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国旅游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重大战略机遇和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有利时机,妥善应对

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就业指导和培训力度,实现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东部率先发展,全力支持地震灾区和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自觉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有序推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开放,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旅游交流合作机制,提升旅游对外交流合作水平。认真落实CEPA补充协议,扩大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促进了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团体业务,促进了两岸旅游业双向交流。实践证明,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善抓机遇、顺势而为,才能不断争创旅游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必须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主动适应‚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努力增加旅游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在进一步巩固观光旅游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动了度假休闲、商务会展和专项旅游的快速发展。过去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积极推动了邮轮游艇旅游、冰雪滑雪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体育文化旅游,推出了一批旅游新产品,培育了一批旅游新业态,形成了一批旅游消费热点。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旅游业才能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市场共享、互利共赢的区域旅游发展机制的形成。我们积极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对外交流合作方式,推动中国旅游业更好地融入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推进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旅游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旅游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是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贵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与环保、建设等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加强对旅游开发经营过程的监管,在全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取得了明显进展。实践证明,只有在旅游业发展中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才能凸显。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业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加,7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把旅游业摆到与之相适应的位臵,提升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要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拓宽旅游产业领域,在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要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趋势,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新业态,培育新的市场热点。要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入境市场要切实巩固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巩固发展日韩、欧美、澳新等重点市场,加快开发新兴市场,积极培育潜力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国内市场要继续挖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主要客源市场的潜力,深入开发大中城市客源市场,加快培育农村和中西部市场。要大力拓展区域旅游合作空间,丰富内容、创新模式,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沿海、沿边、沿江(河)、沿骨干交通线旅游带和城市旅游圈发展,培育新兴旅游目的地,形成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继续扩大旅游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旅游市场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目的地综合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的教育文化功能,促进旅游业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水平。更加注重提高游客满意度,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普惠国民,让旅游、休闲成为普遍性需求,保障国民旅游权益。更加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

力争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6630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8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动,进一步完善以游客评价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出游人数快速增长、境内外旅游突发事件日趋多发的情况,要加快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旅游安全保障方面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两岸四地旅游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评估、旅游应急处臵、旅游保险等重点工作,特别要抓好旅游黄金周、高峰时段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旅游安全。

第二,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要推动桂林、成都、秦皇岛、舟山、张家界等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支持有条件的省区市深化旅游业改革,因地制宜地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大力支持国有旅游企业市场化改革与战略重组,支持民营旅游企业、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推动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发展。要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推动重点区域在打破旅游市场壁垒等方面积极探索。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中国旅游协会改革要有新举措,地方旅游协会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外合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试点工作开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第三,加强国际旅游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要围绕‚中华文化游‛主题,抓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在海内外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促进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在国内,要通过主题年宣传带动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促进居民消费。在境外,要在重点市场形成主题年宣传热潮,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入境市场的持续增长。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效整合资源,制定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推广方案,切实提高宣传推广效果。要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办好亚太旅游协会(PATA)成立60周年大会,组织好

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要与金融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公民出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减少旅游消费中现金携带和支付带来的风险。要继续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新业态发展。办好中国旅游产业节、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休闲用品博览会和旅游服装服饰赛博会。要加快《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工作,积极推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第七,认真配合旅游立法工作,加强旅游标准化和统计工作。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都要全力以赴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加强对旅游综合立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按计划完成各环节起草任务。要继续支持地方立法工作。要加大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新的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宣贯工作,切实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步伐。旅游统计工作是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扎实推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旅游业增加值和贡献率的研究,重点解决好国内旅游统计不完善、评价不科学、出境旅游统计不健全的问题,逐步建立覆盖三大旅游市场、比较科学完善的统计核算体系。

第八,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全行业要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国家旅游局要会同发改委、环保部抓紧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对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各级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监测体系。要推动地方政府采取鼓励措施,对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推行

同志们,促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两大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文件材料之三

速,‚十一五‛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陕西旅游业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明确把旅游业纳入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加以发展。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2009年8月1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确定了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担任组长,主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29个省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市(区)县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旅游产业发展。在政府主导战略的全力推进下,五年来,陕西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行业收入不断增加,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陕西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旅游客源集散地的地位日趋明显。

(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们大力实施‚168‛旅游战略,依据‚千年帝都、千里秦岭、千曲黄河、千水汉江‛,建设旅游核心板块和精品线路,着力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推进区域旅游板块和各类型旅游区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使全省旅游产品结构愈加合理。我们不断加快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要加快实现从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向注重保护资源,集数量和质量、效益为一体的规模

不断增加旅游客源为目标,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大策划、大推介、大营销,不断掀起我省宣传促销的高潮。欧美、日韩、东南亚客源市场得到了巩固,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客源市场得到了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和周边省份成为我省国内旅游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展示陕西旅游新产品,提升‚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旅游整体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我们以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不断强化行业指导和监管。坚定不移地把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顿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会同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全省旅游市场秩序进行全面的执法检查,加大对旅游市场非法经营‚黑社‛‚黑导‛的打击,抓好旅行社规范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星级饭店标准化管理、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旅游业带动作用显著。五年来,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全省第三产业以及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在交通方面,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快速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旅游景区道路可进入性。在商贸服务领域,旅游业的大量客流加速了商场、餐饮、旅游用品生产和加工等企业的网点化建设。我省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全省林业、水利、文物、文化、会展等行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通过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创建,促进了全省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在带动社会就业方面,旅游业以其200万的直接和间接从业大军数量活跃于市场,为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

地旅游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省发改、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文化、文物、扶贫、商务、会展等部门从多方面制订相应扶持政策,对旅游业项目建设、宣传促销、产品开发、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了合力支持旅游产业大发展格局。二是各市(区)更加主动地把旅游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更加重视和大力推动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各市(区)主要领导同志对贯彻落实《意见》和《决定》,采取听取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批示或亲自组织调研等方式进行工作部署。普遍提升了旅游业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区)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各市(区)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商洛市整合全市促销经费,投入1亿元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铜川市投资2亿元打造‚照金-香山‛旅游景区并做好玉华宫旅游景区的提升工作;延安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进行宣传促销;汉中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渭南市政府决定每年拿出本财政支出预算的1.5‰作为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促销的导向资金,并在5年内以每年20%的幅度递增。四是各市(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目标更加明确。西安市提出率先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宝鸡市提出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五大板块‛,构建旅游产品体系的目标;安康市提出打造中国水上休闲度假胜地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汉中市加快建设‚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两大产品体系,强化‚秦巴天赋、水韵汉中‛旅游品牌形象;榆林市全力实施‚12554‛工程,打造‚边塞文化、大漠风情‛旅游目的地;

届东西部经贸洽谈会、第二届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三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第二届中国旅游产业节等节会活动,邀请境内外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来陕实际考察,通过举办招商项目推介会、旅游项目座谈会等形式,向社会推荐陕西的旅游招商项目,为陕西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在西洽会及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共有24个旅游项目涉及资金91.5亿元人民币签约成功。五是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和宣传工作。会同省发改委上报我省7家红色旅游景区,争取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在省内外宣传推广和举办的各类旅游博览会中,将红色旅游产品、线路作为专项内容进行展示。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游客4360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达到298亿元,同比增长22.5%和25.1%,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省发展较快的旅游经济新亮点。六是加强旅游景区管理,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等级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全省旅游A级景区创建工作,提升旅游景区品位和管理水平。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华山景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有一批4A、3A景区进入行列。

(三)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推广品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拓展

2010年,我们围绕‚人文陕西〃山水秦岭‛整体旅游形象,针对客源市场的变化,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跟进、捆绑促销‛的对策和措施,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一是国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多样,成效显著。在国内旅游市场宣传促销上,我们坚持‚稳定周边市场、强化沿海市场、突出三大龙头地区‛的方针,去年先后组织市(区)旅游局和旅游企业赴12个省市开展促销活动,展示陕西旅游新产品,提升陕西旅游知名度和吸引

年会,携手共建秦巴国际生态旅游圈。四是利用媒体网络宣传手段,刺激旅游消费需求。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电子信息和网络的旅游宣传营销中的突出作用。先后邀请美国、意大利旅行代理商团、马来西亚旅游批发商、长安〃罗马丝绸之路复兴之旅中国主流媒体联合报道团凤凰卫视、美国蓝海摄制组来陕考察产品和线路,深度体验旅游产品,扩大企业市场营销对接。更新了陕西旅游网中英文网站的信息内容,及时发布旅游资讯信息。印制了《飞越陕西》《兵马俑的故乡》旅游光碟;制作了秦岭旅游专题片、陕西旅游广告片,在央视新闻频道、凤凰卫视美洲台、欧洲台、凤凰卫视中文台《时事直通车》、美国蓝海电视等进行陕西旅游形象广告片投播工作。五是以节庆宣传造势,产生持续效应。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在策划、组织、档次、规模、周期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形式上有所突破。据统计,去年全省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100多场。

(四)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全省旅游环境和市场秩序不断优化

以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结合实施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一是召开了全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会议。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宣传活动,印制宣传资料40万份,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理性维权、安全旅游‛理念。二是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促进全省旅游综合环境的优化。在全省开展了旅游市场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重点解决游客最不满意、行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5

农家乐1.3万户。发展县域旅游,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积极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抓好行风、党风廉政和机关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和‚加强旅游行风建设,争创游客满意单位‛等专题活动,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廉洁型机关活动。

此外,去年7月份,我省部分县区遭遇历史同期最强持续暴雨袭击。全省旅游系统,特别是安康、商洛两市旅游部门,积极开展抗洪救灾、生产自救,为灾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严峻考验面前,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省级相关部门的鼎力配合,得益于全省旅游行业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结果。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1月8日,省委赵乐际书记在我局报送的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的报告上批示:‚2010年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绩令人鼓舞。希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向全省旅游战线上的同志们致意‛!去年11月26日,赵正永省长听取了省旅游局的工作汇报,对去年全省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2010年全省旅游工作成效非常明显,有很大的进步,有很大的突破。省旅游局对2011年提出的‘一个目标,两大市场,三大板块,四大亮点,五个贡献’

发展期的同时服务业也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二是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发展,大旅游发展的氛围日益形成;三是我省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四是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日益完善;五是区域旅游和县域旅游的突破发展,使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出现了更多的旅游增长极,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树立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实现旅游产业从政府主导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为主转变,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新业态旅游转变,从单纯注重经济功能向更加注重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功能转变,积极培育具有陕西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在产业布局上要整体谋划、板块开发、突出重点、加强联合,立足打造人文和山水核心旅游品牌,力争多极带动、多城市支撑、多业态发展,形成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南、陕北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陕西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四、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线,以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中心,9

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个性化产品。三是继续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新项目建设,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探索项目开发的融资运作模式,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发展资金补助、贴息与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等投融资渠道,促成一批大项目,打造一批旅游精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以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2011年,要以调结构、提质量为重点,以项目带动战略为抓手,积极推动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大力推动规划体系建设。完成编制《陕西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及时修订全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将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修改完成《沿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旅游规划的管理,坚持审管并重,严格旅游规划编制、评审程序,逐步把旅游规划编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保证旅游规划能够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二是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带动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经济拉动明显的特色项目。争取建成一批能够提升全省旅游品牌效应或发挥区域核心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进一步强化西安国际旅游大都市的中心地位,继续抓好临潼旅游区、延安旅游区、华山旅游区、法门寺旅游区、秦岭生态旅游区、韩城古城旅游区等六大品牌旅游景区的建设,加快黄帝陵旅游景区、长青-华阳旅游景区、金丝峡旅游区、南宫山旅游景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出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香山-照金旅游区等生态旅游新亮点,增强景区

发展旅游商品,会同省商务厅等部门,鼓励和引导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强旅游商品研发,全方位促进旅游商品市场健康发展。组织进行全省旅游商品、工艺品设计大赛,逐步形成全省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提高全省旅游业经济效益。

(三)以宣传营销为抓手,进一步扩大陕西旅游品牌效应 2011年全省旅游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工作,要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华文化游‛主题,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宣传战略,努力做到‚三个强化、四个突出、三个实现‛,即强化宣传创意策划、强化整体形象提升、强化营销渠道建设;突出资源整合、突出品牌引领、突出营销创新、突出宣传实效;实现宣传促销的聚合效应、整体效应和放大效应。一是以国内旅游交易会和世园会为契机,强力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大市场。据预测,2011年西安世园会将会给陕西的旅游市场带来1500万人次的游客量,为最大限度地吸引世园游客来陕西旅游,我省将以‚观世园,游三秦‛为主题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同时,今年4月,第十八届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将在我省举办,这是一次向全国业界全面展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好机会,我们一定要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办好交易会。二是全力开展陕西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活动。要进一步巩固和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宣传阵地,利用各类媒体、公交站台、机场广告等载体进行陕西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继续加强同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旅游报》等国内知名品牌媒体的合作,同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游客重要集散地和周边省份投播旅游广告等。继续鼓励各市在中央各大媒体做旅游形象宣传广告。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大旅游目标市场的促销。突出发达地区促销,细化周边地区营销,店面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形成捆绑式联合

游网络营销活动。加强同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国内知名网站合作,策划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加大网上宣传报道工作;以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为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咨询服务。

(四)以区位条件和地缘为中心,进一步构建旅游区域联合发展新格局

按照旅游市场区域一体化、主体多元化、经营细分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宽领域、多层次旅游市场结构,提高旅游规模效益和布局效益。首先要提升省内协作层次,完善省内旅游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无障碍旅游,确保全省旅游顺畅。加强各市县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积极推进不同层次、多种形式、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联合。其次要深化与周边省区的合作,积极参与西北五省区旅游协作区、陕甘川渝旅游协作区、环渤海旅游协作区等区域协作,加强我省与邻省区精品资源线路整合,继续开展与内蒙共同推广大漠风情游,与山西共同推广黄河文化游,与湖北共同推广西岳华山-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游,与四川共同推广三国文化游,与河南、甘肃、新疆共同推广丝绸之路游,编排多种跨区域产品,加强区域合作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积极参加各省区联合开展的宣传推广活动,形成宣传推广的叠加优势。

(五)以市场监管为手段,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全省旅游行业要以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为指导,以游客满意为中心,通过依法行政、标准引领、协会促进等多种方式,使旅游业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强管理。大力实施《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通过年审和检查,强化市

然是今后我省旅游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根据国家旅游局‚名导进课堂‛工程的部署,组织名导进旅游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导游培训的专业水平。建立陕西导游师资库和名导游人才库,提升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继续抓好导游培训教材的修订工作,精心组织好导游资格考试,力争在加强导游教育、提升导游素质上有所突破。二是高标准加强全省旅游行业培训。制定全省旅游培训计划,继续开展旅游行政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探索制定旅游职业经理人培训考核认证标准,加大与省内旅游院校的合作。三是高起点发展全省旅游职业教育工作。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探索推进对旅游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教学方式改革,优化旅游专业设臵,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七)以富民惠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县域旅游发展。要继续以省级旅游示范县、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星级“农家乐”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努力在增加农民就业增收、促进村容村貌改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一是积极争取支持抓开发。市县(区)旅游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林业、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利用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行政执行力,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用规范标准抓提升。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继续实施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规范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三是推进规模化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运用行政、经济和协商等多种手段,把分散的村民发动、组织、管理起来,推进乡村旅游连片式开发、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培育更多的环城市乡村休闲旅游圈和乡村旅游发展

建设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结合全省旅游行业的工作实际,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工作。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单位、文明景区、平安景区、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各项要求,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性机关建设,努力把各级旅游部门建设成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1年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积极为做大做强陕西旅游产业而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同志们,再过几天就是春节黄金周了,各级假日旅游指挥中心要统筹安排,周密布署,扎实做好黄金周的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安全的黄金周。

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文件材料之四

第三篇: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一、江苏古运河历史概貌 历史上,江苏古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及至唐代,大运河流经的江淮地区更成了全国财赋的中心区域,“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徐州、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均为运河重镇,成为运河线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各类商品的集散中心。扬州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埠、唐代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清代成为盐运和漕运的重心。淮安地扼漕运之冲,向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作为运河的襟喉要地,曾创年漕运量800万石的中国古代漕运之最。明清两代,曾在淮安市区设南河河道总督府,在楚州设漕运总督署部院,府、院领导位至朝廷二品大员。淮安、徐州与山东的临清、德州并称为运河上的“天下四大粮仓”。无锡则发展成为我国名闻遐迩的布码头、丝市以及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万商云集,盛况空前。名城苏州,早在宋代就是“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东方水城,以繁荣的经济、富庶的百姓和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名闻天下。明清时期,苏州商业居全国之首,号称“江东一大都会”。所有这一切,都留下了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刻下的深深烙印。

二、古运河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 古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它的成功开通,不仅开创了一条流金淌银的经济走廊和舟楫繁忙的运输通道,而且塑造了一条辉煌灿烂的文化之河和价值连城的绿色玉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也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 江苏古运河联接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宝湖、太湖等风景湖泊,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运河沿线,水网纵横、湖河密布,平原辽阔、丘陵起伏,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运河沿线许多名城古镇均有2000多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数千年来,名贤辈出,人文荟萃,商肆繁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一体,互为依补,构成了“山水组合,以水见长”、具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以及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特色。运河沿线除有江苏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水乡民俗风情资源外,还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名闻遐迩的天下第一至第五泉;有久负盛名的山景资源;有变化无穷的洞石景观;有美丽动人的植物景观以及变幻万千的气象景观。运河沿线的人文景观以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品位高而闻名全国,主要有:古人类和新、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帝王陵墓和名人墓葬,古典园林,以及包括宗教建筑、名人祠庙、故居建筑、古塔古桥在内的古代建筑,石碑和雕刻,近现代历史纪念地和红色旅游资源。此外,运河沿岸还有各地风土民情、文学艺术、风味佳肴、旅游工艺品和博物馆等人文旅游资源。总之,江苏古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组合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品位,自然旅游资源景色迷人,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源集合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和旅游后发优势。

2、运河旅游 倍受欢迎

3、项目建设 方兴未艾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运河沿岸城市加快了运河的全面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污水,兴修水利,改善水质,营造良好的交通航运和水利防洪条件。先后上马了一批城建、道桥、航道、水利和环保建设工程,为运河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城市把运河风光带列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目标,分解项目计划,分步实施推进。常州、无锡等城市专门编制了古运河总体规划,大手笔筹划大运河的整合、利用。有的城市已开始策划、制定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对运河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运河沿线8市已相继建成了一批旅游景区(点),同时,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建设和策划、计划之中,今后将有新的项目不断推出。(见附表)

4、存在问题 有待解决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在古运河开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将来旅游功能的发挥和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落实、解决。一是环境污染仍较突出。运河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运输船泊污染,虽经治理后有所改善,但除宿迁、徐州段生态环境较好外,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够理想,与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实现达标排放,运河受到直接污染,水质低于ⅳ级标准,水体浑浊,水面油污与漂浮物较多。有些穿越城市繁华区的运河地段,一片水泥森林,两岸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比较单一。有些地段简单运用城市广场的做法,广铺草坪、地砖,与运河的衔接较为生硬。二是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氛围面临新的挑战。古运河的价值,除了实用功能外,更多地还在于其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由于以前对古运河重视不够,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城市化发展和工程建设的无序推进,严重地影响了运河历史风貌的保护,部分历史遗存和运河风貌已经受到破坏。同时,不少运河地段过多地使用水泥、块石砌制护坡,虽然整齐划一,但也破坏了运河原有的、自然的河风河貌。特别是运河驳岸修建对旅游功能考虑不够,人工化、现代化、标准化现象较为突出,损害了运河的千年古韵、历史印痕和文化特色,部分地段把原本充满灵性的古运河变成一条呆板的现代水道,令人遗憾。此外,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扬州—徐州段将承担重要的调水任务,在徐州、宿迁、苏州段,运河的航运功能依然十分重要,船只、船队穿梭繁忙,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对将来的水上旅游活动带来一定的限制,都需要进一步协调研究和统筹安排。三是项目雷同,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全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还未编制,各地的运河开发和旅游功能定位不明,开发项目大多局限于本地资源与市场,对运河旅游线、面的综合考虑不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协调、交流机制,造成了较大的雷同性。这次考察中,不少城市提出了筹建运河博物馆、水上旅游线、运河公园、运河湿地旅游区等项目的动议,这本是好事,但建得多了,便会出现同质性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同时,古运河开发线路长,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据各市上报项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需要直接投入建设资金在150亿元以上,除了通过招商引资、土地运作等市场手段筹集部分资金外,由于古运河项目带有较明显的公共性、公益性特征,仍需要各地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或扶持资金。对于大多数城市,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言,无论是市场筹资,还是政府投资,项目开发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度较大。

三、古运河旅游开发优势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经济之河”,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一起同为世界重要运河,享有“流动的遗产”的美誉。借助运河载体,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沿河各省市的共识。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江苏段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政府高度重视

2、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江苏经济的蓬勃发展,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沪宁、宁连、宁徐、宁通、扬溧高速以及穿境而过的京沪、同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使得运河沿线的高等级公路的密度已居全国之首,润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快了苏北运河与苏南运河的沟通。运河与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道一起,共同构成了高密集的运输网络,不仅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独一无二,而且在全国也不多见,为运河沿线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4、运河规划不断深化

5、运河申遗开始启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已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种类:“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和相互滋养。”《行动指南》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契机。去年7月,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明确表示,“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2004年9月,京杭大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至今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古运河,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她的文明。今年5月,山东省又专门邀请加拿大、韩国等国运河专家进行了考察咨询。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启动和推进,将在国内外形成新的“运河热”,旅游业在保护运河、促进申遗、合理利用、加快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四、开发古运河旅游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应当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重新认识和保护江苏古运河,立足历史、文化、生态三方面认真审视她的价值,以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的角度来宣扬和对待古运河,切切实实抓好江苏古运河沿岸的历史街区、文物、景观、生态、自然风光等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古运河保护与利用以及运河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全面发展,有力推进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此,考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1、放眼全局 统一规划 古运河旅游地域跨度大,涉及面广,旅游发展应该放眼全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依托古运河文化,将江苏段古运河沿线8市的旅游资源联结整合为古运河游览线,打造成以“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运河旅游品牌和运河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精品,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沿河风貌独特的国际知名旅游线,成为中国对外推介的代表性旅游产品之一。古运河旅游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的现象,走好一盘棋。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家底,明确目标,尽快组织编制《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开发建设古运河的规范和蓝本,统筹古运河旅游全局工作。该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充分研究旅游市场的需要情况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立意要高、定位要准、视野要广,真正成为一部指导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

2、多元结合 立足长远 江苏古运河旅游可考虑以多元化的文化、资源、生态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核心、资源为支撑、生态为基础,倡导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做到古河新韵与新河古韵的统一,实现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和带、片、段、点的结合,使其合者为链,散者为珠。多元结合,文化为本。江苏古运河积淀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多种文化,如吴文化、楚汉文化、水乡文化、军事文化、漕运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名士文化、邮驿文化、碑刻文化、博物文化、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烹饪文化、民俗文化等,别具一格,或名列前茅,或为全国独有。在旅游开发中,要很好地挖掘这些特色文化的内涵,使其转化为有品位、有深度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要坚持古运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近、中、远期的不同目标和关系,着眼长远,分期实施。如果运河某些地段因种种原因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应先予保护,日后视条件成熟,再进行开发,为后人留一些余地,让未来更科学、更发达的技术手段去美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3、彰显个性 培育精品 江苏运河的地理、环境、文化、遗存以及经济、交通、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各有千秋,给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河旅游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城市、区段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区,扬长避短,形成地方特色。要把挖掘本地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把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对象,以特色打造形象,以个性强化吸引力。反之,如果各地的旅游项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会使游客丧失兴趣,失去旅游产品本身的生命力。同时,古运河旅游作为世界级的旅游品牌项目,无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还是经营管理,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培育一批旅游精品。一是项目策划精品化,要善于创意,把握市场,精炼主题;二是项目规划精品化,要综合考虑,理性规划,精细设计;三是项目建设精品化,要突出品质,求真务实,精心建设。四是项目管理精品化,要制度优先,人本为上,精致管理。尤其是徐州窑湾古镇、宿迁乾隆行宫、淮安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扬州盂城驿、吴道台宅第、镇江西津渡古街、无锡薛福成故居、惠山古镇以及苏州枫桥景区、山塘古街区等保存完好的旅游资源和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的水上旅游线,都应该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通过精品建设,培育城市品牌,创建全国运河旅游名品,切忌急于求成,粗制滥造。

4、加强协作 实现共赢 古运河旅游是涉及到我省运河沿线8市的旅游大项目,要想使各地项目既有地方特色,又有风格上的差异,不互相雷同,一是城市之间要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加强沟通交流,把古运河当作整体统筹考虑。二是旅游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领导关心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掌握、了解运河动态,协调、衔接规划编制,积极介入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提建议,出点子,与城建、规划、水利、交通、环保、文化等部门紧密合作。三是旅游系统内部要经常沟通,共享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在项目规划、产品设计、市场促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通过彼此合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实现共赢、多赢,使我省古运河的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古运河开发建设的样板产品。

5、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古运河的开发规划工作是全国一盘棋,我们江苏在着手开发建设,其他省也在当着大事在抓,山东省将运河重镇—济宁市南阳镇作为旅游大镇开发建设,他们确定了“运河风情、古镇风貌、大湖风光”的旅游定位,提出了“渔湖富民、旅游兴镇”的发展目标,招徕客商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南阳镇已经成为山东运河文化旅游的亮点。浙江绍兴市,投资6000多万元在浙东运河沿岸建成了开放式的、以展示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运河园”,该园长4.5公里,面积11万平方米,是集运河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内有古桥梁、古牌坊、古碑刻、古建筑、仿宋古船,起点高,手笔大,较好地反映古代浙东运河的历史风貌,堪称成功的范例。在国外,运河旅游早已得到开发利用,埃及苏伊士运河、德国莱茵河、易北河运河、日本小樽运河、加拿大丽都运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在古运河的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应该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断汲取国内外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力争我们江苏的古运河产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苏古运河是一部尚未完全打开的书,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其蕴藏了许多亟待我们深入挖掘的瑰宝,旅游发展前途无限。我们相信,在省、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若干年的开发建设,古运河旅游发展的目标必定能够实现,千年流淌的悠悠古运河将越来越美好。

2005年10月10日

附:江苏省运河沿线主要建设项目表

城市

建成(使用)项目

在建项目

计划建设项目

徐州

沛县汉文化景区微山湖景区

邳州中运河旅游区运河湿地公园

新沂运河文化旅游区窑湾古镇沛县微山湖龙固生态度假村

宿迁

城区中运河段(南水北调样板工程)乾隆行宫景区项王故里景区

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景区、骆马湖景区古黄河景区

泗阳泗水王陵

淮安

运河文化广场中洲岛主题区清隆桥—北门桥—河下水上观光旅游带

大运河国家博物苑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部院里运河观光带河下古镇

扬州

古运河游览线东岸旅游综合开发工程(二期)盐商住宅群便益门运河广场凤凰岛润扬森林公园

高邮运河西堤旅游区吴道台宅第春江花月夜景区“扬州人家”明清历史街区环邵伯湖休闲度假带瓜洲—东关古渡游览线

镇江

宝塔山公园珍珠广场河滨公园中山桥—南水桥古运河风光带示范段

西津渡古街整治改建工程镇江润扬大桥景观工程

周家口—丹徒闸古运河风光带中段

常州

古运河半月岛篦箕巷

古运河沿河综合整治工程天宁宝塔

环城水上观光带

无锡

南禅寺文化商城薛福成故居

南尖—南门吊桥4公里的古运河精华段、惠山古镇

南门吊桥—清名桥—南水仙段古运河古运河—梁溪河水上旅游线

苏州

环古城河水上游览线(15.3km)枫桥景区

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平江历史街区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长城雄风,运河神韵”,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并称为中华民族为人类开创的两大人工奇迹。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力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为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新近编制的《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古运河旅游品牌,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新的旅游增长点。为此,省旅游局从2005年9月11日开始,由局领导杨炤明同志带队,组织运河沿线8市旅游局分管领导和特邀的省水利厅、交通厅有关同志以及部分专家,对江苏古运河旅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考察。考察组行程2000余公里,穿越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河流,途经江、浙两省10余座城市,对古运河沿岸60多处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建设项目进行了重点考察,听取了各地的情况介绍,并多次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对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一、江苏古运河历史概貌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南达浙江杭州市,贯通中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江苏是孕育京杭大运河的摇篮,公元前485年,吴国在长江与淮河之间(今扬州和淮安之间)开凿了大运河最早的航段——邗沟,距今已有2490年历史。大运河江苏段长达690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习惯上大致分为中运河(淮安以北)、里运河(淮安至扬州)和江南运河(镇江以南)三段,依次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

历史上,江苏古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及至唐代,大运河流经的江淮地区更成了全国财赋的中心区域,“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徐州、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均为运河重镇,成为运河线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各类商品的集散中心。扬州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埠、唐代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清代成为盐运和漕运的重心。淮安地扼漕运之冲,向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作为运河的襟喉要地,曾创年漕运量800万石的中国古代漕运之最。明清两代,曾在淮安市区设南河河道总督府,在楚州设漕运总督署部院,府、院领导位至朝廷二品大员。淮安、徐州与山东的临清、德州并称为运河上的“天下四大粮仓”。无锡则发展成为我国名闻遐迩的布码头、丝市以及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万商云集,盛况空前。名城苏州,早在宋代就是“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东方水城,以繁荣的经济、富庶的百姓和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名闻天下。明清时期,苏州商业居全国之首,号称“江东一大都会”。所有这一切,都留下了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刻下的深深烙印。

二、古运河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

古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它的成功开通,不仅开创了一条流金淌银的经济走廊和舟楫繁忙的运输通道,而且塑造了一条辉煌灿烂的文化之河和价值连城的绿色玉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也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

江苏古运河联接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宝湖、太湖等风景湖泊,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运河沿线,水网纵横、湖河密布,平原辽阔、丘陵起伏,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运河沿线许多名城古镇均有2000多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数千年来,名贤辈出,人文荟萃,商肆繁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一体,互为依补,构成了“山水组合,以水见长”、具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以及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特色。运河沿线除有江苏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水乡民俗风情资源外,还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名闻遐迩的天下第一至第五泉;有久负盛名的山景资源;有变化无穷的洞石景观;有美丽动人的植物景观以及变幻万千的气象景观。运河沿线的人文景观以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品位高而闻名全国,主要有:古人类和新、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帝王陵墓和名人墓葬,古典园林,以及包括宗教建筑、名人祠庙、故居建筑、古塔古桥在内的古代建筑,石碑和雕刻,近现代历史纪念地和红色旅游资源。此外,运河沿岸还有各地风土民情、文学艺术、风味佳肴、旅游工艺品和博物馆等人文旅游资源。

运河沿线是我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沿线8市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徐州、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是全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量的70%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12处,占全省的 60%,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占全省的67%。同时,运河沿线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9个点)、世界文化遗产原貌保护奖2处(镇江)、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镇4处(周庄、同里、甪直、河下);国家级4A级旅游区(点)28处,占全省的70%。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初步分析,我省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共涉及8个主类,31个亚类,基本类型达到132个,全部类型总量的84%。旅游资源质量较高,大量的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不少已达到四级旅游资源标准,达到五级标准的旅游资源也有较多赋存,属特品级旅游资源。沿线资源分布南北互补,城乡结合,疏密有序。总体看,大江南北,大致各占“半壁江山”,乡村、城市,各有所长,沿途形成了淮安、扬州、无锡、苏州四个资源密集区和繁星似锦的资源点、线。

总之,江苏古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组合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品位,自然旅游资源景色迷人,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源集合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和旅游后发优势。

2、运河旅游 倍受欢迎

江苏古运河风光旖旎,名胜众多,自它诞生之日起,除了航运、灌溉的功能以外,也是观光游览的风景河。八十年代初,无锡市旅游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古运河旅游”专项旅游产品,在无锡段古运河的黄埠墩到清名桥试航成功,形成一条水上旅游线,打入国际市场以后,深受日本、欧美市场欢迎,仅一年半时间就吸引了5.6万名境外游客。被西欧和美国旅游者誉为“活的化石”和“神奇的旅游”。1986年,日本著名词、曲作家中山大三郎专门创作了歌曲《无锡旅情》,经日本青年歌手尾形大作演唱后,风靡日本,当年唱片发行量突破600万张,不仅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曲,而且使无锡旅游在日本市场一夜成名,古运河旅游成为我省十分重要的品牌旅游项目,在日本掀起了新的旅游热潮。此后,这条游览线逐步延伸至苏州、常州、镇江、扬州以及浙江杭州等地,无锡江南旅行社等单位还专门建造了“江南明珠”号游轮,开辟了夕发朝至的锡杭运河航线。1992年,国家旅游局将“江南水乡游”列入中国14条黄金旅游线,正式向国际市场推出。近几年来,沿线各市更加重视古运河旅游的发展,扬州、淮安、苏州等市已相继开通了水上旅游线路,并投入商业运营,淮安的运河游(清江浦—河下古镇)和苏州的环城水上游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新品,今年7月3日新开的无锡—苏州古运河旅游航线让30名英国游客一路赞叹不已。

3、项目建设 方兴未艾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运河沿岸城市加快了运河的全面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污水,兴修水利,改善水质,营造良好的交通航运和水利防洪条件。先后上马了一批城建、道桥、航道、水利和环保建设工程,为运河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城市把运河风光带列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目标,分解项目计划,分步实施推进。常州、无锡等城市专门编制了古运河总体规划,大手笔筹划大运河的整合、利用。有的城市已开始策划、制定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对运河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运河沿线8市已相继建成了一批旅游景区(点),同时,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建设和策划、计划之中,今后将有新的项目不断推出。(见附表)

4、存在问题 有待解决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在古运河开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将来旅游功能的发挥和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落实、解决。

一是环境污染仍较突出。运河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运输船泊污染,虽经治理后有所改善,但除宿迁、徐州段生态环境较好外,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够理想,与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实现达标排放,运河受到直接污染,水质低于Ⅳ级标准,水体浑浊,水面油污与漂浮物较多。有些穿越城市繁华区的运河地段,一片水泥森林,两岸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比较单一。有些地段简单运用城市广场的做法,广铺草坪、地砖,与运河的衔接较为生硬。

二是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氛围面临新的挑战。古运河的价值,除了实用功能外,更多地还在于其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由于以前对古运河重视不够,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城市化发展和工程建设的无序推进,严重地影响了运河历史风貌的保护,部分历史遗存和运河风貌已经受到破坏。同时,不少运河地段过多地使用水泥、块石砌制护坡,虽然整齐划一,但也破坏了运河原有的、自然的河风河貌。特别是运河驳岸修建对旅游功能考虑不够,人工化、现代化、标准化现象较为突出,损害了运河的千年古韵、历史印痕和文化特色,部分地段把原本充满灵性的古运河变成一条呆板的现代水道,令人遗憾。此外,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道,扬州—徐州段将承担重要的调水任务,在徐州、宿迁、苏州段,运河的航运功能依然十分重要,船只、船队穿梭繁忙,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又对将来的水上旅游活动带来一定的限制,都需要进一步协调研究和统筹安排。

三是项目雷同,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全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还未编制,各地的运河开发和旅游功能定位不明,开发项目大多局限于本地资源与市场,对运河旅游线、面的综合考虑不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协调、交流机制,造成了较大的雷同性。这次考察中,不少城市提出了筹建运河博物馆、水上旅游线、运河公园、运河湿地旅游区等项目的动议,这本是好事,但建得多了,便会出现同质性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同时,古运河开发线路长,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据各市上报项目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需要直接投入建设资金在150亿元以上,除了通过招商引资、土地运作等市场手段筹集部分资金外,由于古运河项目带有较明显的公共性、公益性特征,仍需要各地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或扶持资金。对于大多数城市,尤其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言,无论是市场筹资,还是政府投资,项目开发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度较大。

三、古运河旅游开发优势

京杭大运河作为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生态之河、经济之河”,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一起同为世界重要运河,享有“流动的遗产”的美誉。借助运河载体,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沿河各省市的共识。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江苏段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政府高度重视

多年以来,运河沿线8市政府对大运河规划开发高度重视,为古运河保护、整治、建设和管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旅游优惠政策不断出台,部分城市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上已经落实。城建、规划、国土、交通、水利、园林、环保、文化等部门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古运河风光带。无锡市在建设精华段古运河时,拆迁量达到40多万平方,涉及沿岸135家工厂、单位和1800户居民,这繁重的工作量都要在城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才能得以完成。镇江市为了整治开发古运河,早在1994年就专门成立了镇江市古运河管理处,2002年,又将古运河管理处与市防洪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城市水利管理处,进一步加强运河管理力度。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扬州市人民医院自筹资金3200万元,修复、开放了吴道台宅第,创造了“医院办旅游,医护作导游”的典型事例。无锡市清名桥中学自主创办了无锡市桥梁文化博览馆,在学生中开展乡土文化、运河文化和桥梁文化的教育。苏州吴江市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筹措巨资,耗时10年,创建了静思园,成为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年游客接待量已达40多万人次。

2、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省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除个别城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外,大部分城市具有较好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尤其是苏、锡、常等市,实力更加雄厚。2004年,沿线8市GDp 共计10402.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2.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7.1%和58.4%,人均GDp达到2.5万元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苏州市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450多亿元,无锡市、常州市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合实力50强和40个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徐州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部第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我省规划建设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经济实力持续不断的提升,为铸造一流国际品牌的大运河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江苏经济的蓬勃发展,运河沿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沪宁、宁连、宁徐、宁通、扬溧高速以及穿境而过的京沪、同三高速公路陆续建成,使得运河沿线的高等级公路的密度已居全国之首,润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快了苏北运河与苏南运河的沟通。运河与航空、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道一起,共同构成了高密集的运输网络,不仅在京杭大运河沿线独一无二,而且在全国也不多见,为运河沿线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

江苏古运河段的综合治理取得实效,不仅扩大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而且由于先后将苏、锡、常等市的运河航道移往市郊,为原先的古运河开辟运河水上游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自1992年起,我省实施了苏南运河整治工程,按照国家四级航道标准整治航道156公里,新建和完善护岸290公里,并完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厂、污水截流等环保建设工程。运河河道经过疏浚、加固、绿化后,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现代化的绿色水上通道。

4、运河规划不断深化

镇江市早在1996年即编制了《镇江市古运河风光带规划》。2003年前后,常州市、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等均编制了各市的旅游发展规划,把古运河开发建设列入重点项目。2003年底,无锡市编制了《无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将古运河无锡段分六段进行保护改造。2004年又邀请了法、英、加拿大和中方专家,制定了从南尖至南门吊桥4公里长的古运河精华段的规划方案。同年,苏州市编制了大运河市区段景观规划,常州市编制了古运河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淮安市也编制完成了古运河旅游概念性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沿线城市均将古运河开发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古运河旅游也被确定为我省“十一五”旅游规划中的重大旅游项目之一。

5、运河申遗开始启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已将遗存运河和文化线路作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种类:“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和相互滋养。”《行动指南》为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契机。去年7月,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明确表示,“鉴于大运河遗产的重要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中国将对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和工作方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论证,并在评估结果出来后,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2004年9月,京杭大运河沿线17座城市达成共识,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至今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古运河,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她的文明。今年5月,山东省又专门邀请加拿大、韩国等国运河专家进行了考察咨询。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启动和推进,将在国内外形成新的“运河热”,旅游业在保护运河、促进申遗、合理利用、加快发展中将大有可为。

四、开发古运河旅游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应当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来重新认识和保护江苏古运河,立足历史、文化、生态三方面认真审视她的价值,以爱祖国、爱家乡、爱文化的角度来宣扬和对待古运河,切切实实抓好江苏古运河沿岸的历史街区、文物、景观、生态、自然风光等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古运河保护与利用以及运河各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全面发展,有力推进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此,考察组提出如下建议。

1、放眼全局 统一规划

古运河旅游地域跨度大,涉及面广,旅游发展应该放眼全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在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完善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依托古运河文化,将江苏段古运河沿线8市的旅游资源联结整合为古运河游览线,打造成以“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古运河旅游品牌和运河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精品,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沿河风貌独特的国际知名旅游线,成为中国对外推介的代表性旅游产品之一。

古运河旅游科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各自为政、无序开发的现象,走好一盘棋。当务之急,是要摸清家底,明确目标,尽快组织编制《江苏省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开发建设古运河的规范和蓝本,统筹古运河旅游全局工作。该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充分研究旅游市场的需要情况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立意要高、定位要准、视野要广,真正成为一部指导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

2、多元结合 立足长远

江苏古运河旅游可考虑以多元化的文化、资源、生态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文化为核心、资源为支撑、生态为基础,倡导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做到古河新韵与新河古韵的统一,实现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和带、片、段、点的结合,使其合者为链,散者为珠。

多元结合,文化为本。江苏古运河积淀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多种文化,如吴文化、楚汉文化、水乡文化、军事文化、漕运文化、盐商文化、园林文化、名士文化、邮驿文化、碑刻文化、博物文化、水利文化、宗教文化、烹饪文化、民俗文化等,别具一格,或名列前茅,或为全国独有。在旅游开发中,要很好地挖掘这些特色文化的内涵,使其转化为有品位、有深度和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同时,要坚持古运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近、中、远期的不同目标和关系,着眼长远,分期实施。如果运河某些地段因种种原因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应先予保护,日后视条件成熟,再进行开发,为后人留一些余地,让未来更科学、更发达的技术手段去美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3、彰显个性 培育精品

江苏运河的地理、环境、文化、遗存以及经济、交通、市场等各方面因素各有千秋,给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河旅游必须因地制宜,从不同城市、区段的特点出发,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区,扬长避短,形成地方特色。要把挖掘本地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开发的出发点,把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对象,以特色打造形象,以个性强化吸引力。反之,如果各地的旅游项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且会使游客丧失兴趣,失去旅游产品本身的生命力。

同时,古运河旅游作为世界级的旅游品牌项目,无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还是经营管理,都要树立精品意识,培育一批旅游精品。一是项目策划精品化,要善于创意,把握市场,精炼主题;二是项目规划精品化,要综合考虑,理性规划,精细设计;三是项目建设精品化,要突出品质,求真务实,精心建设。四是项目管理精品化,要制度优先,人本为上,精致管理。尤其是徐州窑湾古镇、宿迁乾隆行宫、淮安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扬州盂城驿、吴道台宅第、镇江西津渡古街、无锡薛福成故居、惠山古镇以及苏州枫桥景区、山塘古街区等保存完好的旅游资源和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的水上旅游线,都应该按照旅游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通过精品建设,培育城市品牌,创建全国运河旅游名品,切忌急于求成,粗制滥造。

4、加强协作 实现共赢

古运河旅游是涉及到我省运河沿线8市的旅游大项目,要想使各地项目既有地方特色,又有风格上的差异,不互相雷同,一是城市之间要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加强沟通交流,把古运河当作整体统筹考虑。二是旅游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各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领导关心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掌握、了解运河动态,协调、衔接规划编制,积极介入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提建议,出点子,与城建、规划、水利、交通、环保、文化等部门紧密合作。三是旅游系统内部要经常沟通,共享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在项目规划、产品设计、市场促销、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通过彼此合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实现共赢、多赢,使我省古运河的保护利用和旅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古运河开发建设的样板产品。

5、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古运河的开发规划工作是全国一盘棋,我们江苏在着手开发建设,其他省也在当着大事在抓,山东省将运河重镇—济宁市南阳镇作为旅游大镇开发建设,他们确定了“运河风情、古镇风貌、大湖风光”的旅游定位,提出了“渔湖富民、旅游兴镇”的发展目标,招徕客商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南阳镇已经成为山东运河文化旅游的亮点。浙江绍兴市,投资6000多万元在浙东运河沿岸建成了开放式的、以展示运河文化为主题的“运河园”,该园长4.5公里,面积11万平方米,是集运河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内有古桥梁、古牌坊、古碑刻、古建筑、仿宋古船,起点高,手笔大,较好地反映古代浙东运河的历史风貌,堪称成功的范例。在国外,运河旅游早已得到开发利用,埃及苏伊士运河、德国莱茵河、易北河运河、日本小樽运河、加拿大丽都运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在古运河的规划开发的过程中,应该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断汲取国内外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力争我们江苏的古运河产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自己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江苏古运河是一部尚未完全打开的书,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其蕴藏了许多亟待我们深入挖掘的瑰宝,旅游发展前途无限。我们相信,在省、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若干年的开发建设,古运河旅游发展的目标必定能够实现,千年流淌的悠悠古运河将越来越美好。

2005年10月10日

附:江苏省运河沿线主要建设项目表

城市建成(使用)项目

在建项目

计划建设项目徐州沛县汉文化景区

微山湖景区邳州中运河旅游区

运河湿地公园

新沂运河文化旅游区窑湾古镇

沛县微山湖龙固生态度假村

宿迁 城区中运河段

(南水北调样板工程)

乾隆行宫景区

项王故里景区京杭大运河遗产

廊道景区、骆马湖景区

古黄河景区泗阳泗水王陵淮安

运河文化广场

中洲岛主题区

清隆桥—北门桥—河下

水上观光旅游带

大运河国家博物苑

河道总督府

漕运总督署部院

里运河观光带

河下古镇扬州 古运河游览线东岸旅游

综合开发工程(二期)

盐商住宅群

便益门运河广场

凤凰岛

润扬森林公园高邮运河西堤旅游区

吴道台宅第春江花月夜景区

“扬州人家”明清历史街区

环邵伯湖休闲度假带

瓜洲—东关古渡游览线镇江宝塔山公园

珍珠广场

河滨公园

中山桥—南水桥古运河

风光带示范段西津渡古街整治改建工程

镇江润扬大桥景观工程周家口—丹徒闸古运河

风光带中段常州古运河半月岛

篦箕巷古运河沿河综合整治工程

天宁宝塔环城水上观光带无锡

南禅寺文化商城

薛福成故居

南尖—南门吊桥4公里的古运河精华段、惠山古镇南门吊桥—清名桥—南水仙段古运河古运河—梁溪河水上旅游线苏州环古城河水上游览线(15.3KM)

枫桥景区

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

平江历史街区

第五篇:江苏省旅游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

江苏省旅游协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民发(2003)95号《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江苏省民政、财政部门不再核定统一的社会团体会费标准,社会团体可依据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工作成本等因素,合理制订会费标准的要求,结合省旅游协会的业务范围和工作成本,参照其他协会的现行标准,现将江苏省旅游协会年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报告如下:

一、会费标准

1. 会长:10000元/年

2. 副会长:5000元/年

3. 常务理事单位为:3000元/年;

4. 理事单位为:1000元/年;

5. 会员单位为:500元/年;

6. 个人会员为:100元/年(由个人担任协会职务,参照此标准)。

二、会费缴纳

1. 这次会费标准在延续上一届的会费标准基础上有所调整,分为团体会员与个人会员两种类型和六个档次。团体会员主要是根据会员单位在协会中所担任职务的不同设定的缴费标准,个人会员则不按职务设定缴费标准。

—1 —

2. 会费是本会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的主要经费来源,各会员单位(个人)有责任和义务按时缴纳会费,会费应于每年第一季度前缴纳,可通过汇款、邮寄、现金交纳三种方式均可(江苏省旅游协会开户银行:建行湖南路支行,账号:3200***00035),会费收到后协会即开具《江苏省社会团体会费统一收据》并入账。

3. 会员如有困难,要求减免会费的应于每年一季度前向协会秘书处提交报告,交会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

4. 会员如无特殊情况未提交要求减免会费报告,逾期一年不交纳会费,按章程要求视作自动退会。

三、会费管理

1. 同时参加省旅游协会和所属专业分会的会员单位只需向省旅游协会交纳会费,由省旅游协会按比例将会费拨付给相关专业分会,用于分会活动经费。

2. 本会收取的会费均用于本会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及工作成本。对会费的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接受江苏省旅游局和省民政厅的检查,按受审计部门的审计,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

—2 —

下载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管理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专业 开放分类: 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

    江苏省旅游景区古诗词(共五则范文)

    江苏省旅游景区古诗词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江苏省旅游饭店职业英语等级标准

    附件1 江苏省旅游饭店职业英语等级标准 一、初级 1.总体要求 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最基本交际的能力。掌握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熟悉本岗位的一些常用语,并能在其工作范围内用简单......

    江苏省乡村旅游现场交流会材料2013-04-15

    大禾庄园乡村旅游交流会材料 大禾庄园是由江苏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国家级休闲旅游示范景点标准兴建的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接待、休闲垂钓、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农......

    无锡市实施《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办法

    无锡市实施《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办法 (2002年7月25日无锡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制定2002年8月2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

    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修正) 【颁布单位】 江苏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40713 【实施日期】 19940713 1994年7月1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公布 根据1997年12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

    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 (1996年8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2年11月25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第一次修正 2006年11月2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33号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