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5篇)

时间:2019-05-13 11: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节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节日》。

第一篇:中西方节日

阳历节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第二篇: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范文模版)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起源的差异

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形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如春节就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的七个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众多的西方节日里,与基督教有关的占了38个至多,在英语词汇中也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单词,可见,宗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通过对中西方主要节日来源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的节日就特别注重仪式,比如清明祭祖,元宵节舞龙灯等活动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庆祝形式。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即使是户外多人参加的扭秧歌活动,也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活动,没有全民狂欢的性质。

西方的节日的庆祝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巴西狂欢节最富魅力、最精彩绝伦。每年的狂欢节一到,市民聚集到市区指定的主要街道或广场上,在鼓队和电子高音喇叭车播放的桑巴舞曲声中,或戴假面具,或画脸谱,或推着彩车,或不做任何化装,狂热地跳桑巴舞,自娱自乐。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再比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灯呀、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是“trick or treak。” 还有更鲜明地一点就是,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由此可见,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几乎是成两极分化的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因为是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这些节日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的人道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地传递情感,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庆祝七夕的方式老套而繁琐,并偏离了现实,因此逐渐被人们遗忘。而西方的情人节却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情人节表现的不同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则大胆又不拘小节,强调方式的简洁与浪漫,而非吃吃喝喝。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即使喜欢过洋节的人,也没有谁想要摒弃中国节日。西方的传统节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它打破了封建的封闭形式,没有了上下级、老人与青年之间的等级束缚,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再次举出情人节的例子,它已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并已不再仅仅为恋人们而设。在情人节当天,人们可以向所爱之人毫无保留地倾述爱意。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论他或她来自何方,他和她都需要爱。情人节因此能为全世界所接受,并在这一特定的文化中成形。

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世界节日文化的描述也同样如此。节日文化博大精深,各国的节日风俗是约定俗成的,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正是这种差异成为了中、西方传统节日跨文化交汇与移植的最大障碍,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跨文化向西方移植的障碍。虽然中西方因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等的差异造成了各自节日食俗的一定差异,但也正是这样才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得各自拥有了吸引对方、尊重对方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其实中西方节日差异的远远不止这些,归根结底所有的一切还是与民族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所以,保护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是必须的,但吸收新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西方的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第三篇:中西方节日文化之比较

西

顾婷婷工业09-1班22090373

国庆节和独立日的比较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下面来看看中国国庆节和美国独立日各自的由来、发展和习俗。

(一)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National Day)。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广播,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广播。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庆的庆祝形式曾几经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国庆都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同

时举行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国庆均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的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但未举行阅兵。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进行群众游行。1984年,国庆35周年,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国庆,未再举行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国庆阅兵式和群众庆祝游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举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国庆庆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活动。

(二)独立日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从15世纪末起,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并加强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当地人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组成了“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托马斯·杰斐逊。来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宣言》上签了字。宣言的标题是《美利坚十三国联合邦的一致宣言》。《宣言》全文约2500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著名的人权原则,《宣言》指出:“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二部分谴责英国殖民当局的种种暴政。第三部分宣告13个殖民地独立,建立独立国家,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关系。《独立宣言》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愿望,激发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奋起参加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对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推动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法国的《人权宣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独立宣言》发表以后第5年的9月,英国军队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被迫同美国讲和,并于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在美国各地都举行隆重的盛典,进行歌舞、体育、游行等活动。早期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以后增加了体育比赛等户外活动。有一个时期,美国人民燃放鞭炮、烟火庆贺国庆,20世纪以后,政府为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和火灾明令取消了这种形式。每年的独立日这一天,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而头一个敲响的是费城的自由钟。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这一天,举国欢腾,万家同乐,展现着

美国人民的爱国热诚。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JohnAdams)说,这个节日将成为重大的周年庆典,人们应铭记这个获得解放的日子……从东岸到西岸,从现在直到永远,都应该举行盛大庆典和游行,都应该通过表演、娱乐、体育竞赛、放礼炮、鸣钟、放烟火和张灯结彩,隆重庆祝这个日子。7月4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公民日,体现深植于英-美政治自由的传统。每年,大批游人会在独立日前后拥到国家草坪广场(NationalMall)──即美国国会山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大草坪,参加一向在7月4日前后两个周末举行的史密森民间艺术节(SmithsonianFolklifeFestival)。今年的民间艺术节展示不丹国的文化风情,得克萨斯州的音乐、饮食和葡萄酒,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发展史。2007年民间艺术节的国际文化主题曾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北爱尔兰。在7月4日这天,从首都的国家大草坪到地方城市公园,全美各地普遍举办大大小小的烟火晚会。在纽约市,梅西百货公司(Macy'sdepartmentstore)赞助的独立日烟火燃放活动已有31年历史,号称是美国7月4日最大规模的烟火表演。梅西30分钟的2008年烟火晚会将燃放35000枚礼花弹,由停泊在东河(EastRiver)和纽约港的6艘驳船发射。据梅西估计,将有300多万人直接观看。近年来这项活动一直得到全国电视转播。7月4日也是家庭欢庆的日子。人们通常到郊外野餐或者在户外烤肉。美国的7月夏日炎炎,成千上万美国人会利用这段时间去海滩或其他度假场所避暑。美国的很多法定假日固定在星期一或星期五,但独立纪念日例外。很多上班族会利用年假让自己享受一个长周末。有时,一些重要的公共工程选择在7月4日开工。伊利运河(ErieCanal)、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Monument)及美国第一条铁路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BaltimoreandOhioRailroad)都是在7月4日破土动工,从而让这些改善民生的工程更具象征意义。

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美国独立。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美国人民总是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喜庆。美国的独立日,与宗教、民俗节日一样隆重,老百姓在节日前清洁院落,装饰家居,悬挂国旗。美国人庆祝国庆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民众自发参与程度很高。到了这天,不用联邦政府动员号召,一些地方和非政府组织或者社区机构,都会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比如花车巡游、燃放焰火等,举行各种露天艺术Show(表演),普通美国人也非常乐于参加。早期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并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后来又增加了户外活动、体育比赛等项目。燃放爆竹、烟火的活动一度也十分流行,20世纪后才被取消,以防发生危险。直到现在,各地居民自发地进行庆祝游行,有的扮作骑马的旧时牧师或坐着古式马车的贵族小姐举行化妆游行;有的组成家庭小乐队参加游行,还有的全家祖孙几辈载歌载舞,边舞边行。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途,景象十分壮观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在一片乐曲声中,人们或翩翩起舞,或席地野餐,商人们忙着叫卖纪念品,政客们乘机进行竞选演说,孩子们则在草地上做各种游戏,全美各地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欢乐景象。

第四篇:中西方节日重视度问卷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中西方节假日的重视度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此次调查是对中西方节假日重视程度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

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谢谢参与这次调查的同学们。

1.你的性别?A.男B.女

2.下面传统节日中,你经常过的是哪些?(多选)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重阳节E.端午节F.中秋节 G.腊八节H.寒食节I.七夕节J.其它

3.下面传统节日中,你知道时间的有哪些?(多选)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重阳节E.端午节F.中秋节 G.腊八节H.寒食节I.七夕节J.其它

4.下面传统节日中,你知道它们的由来的有?(多选)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重阳节E.端午节F.中秋节 G.腊八节H.寒食节I.七夕节J.其它

5.你没有过某些传统节日,原因是?

A.没有时间过节B.时间记不住C.没有节日气氛

D.没有朋友一起过E.其它

6.你喜欢过西方节日吗?

A.喜欢B.不喜欢C.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

7.你常过和喜欢的西方节日有?(多选)

A.情人节B.父亲节C.母亲节D.愚人节

E.元旦F.圣诞节G.感恩节H.复活节

8.你了解它们来源的有哪些?(多选)

A.情人节B.父亲节C.母亲节D.愚人节

E.元旦F.圣诞节G.感恩节H.复活节

9.你过西方节日的原因是?

A.当时好玩、热闹B.觉得时尚、浪漫可以放松自己

C.想要了解西方文化D.其它

10.你觉得自己对哪个节日的兴趣多一点?

A.传统节日B.西方节日

第五篇:中西方节日趣谈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中西方节日趣谈

所 在 学 校 :襄城县第三高级中学

所 在 班 级: 高一

(七)班

课题组负责人: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

指 导 教 师:张、杨、赵、宋

姚、顿

2014.0

4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中西方国家节日趣谈

二、课题类别:研究性课题

三、课题负责人:赵冠瑜

四、课题组成员:赵冠瑜、李广露、李艳菊、张梦佳、姚帅兵、王梦鸽、张佳音、周梦洁

指导教师:

五、课题的目的意义:

中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对高中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能灵活、深入、有效的表达思想,学会正确的交际和交流方式。

六、课题主要内容:

一).研究性开题报告

二).中西方国家经典节日介绍(感恩节、复活节、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将写成的研究性文章及其它成果汇集成资料袋。

2.每个组员对关于西方国家节日的单词量提高。

3.探究研究性课题的合理及有效方法。

八、研究的预期效果

我们要通过这次对课题的研究,掌握一些有关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的知识,正确地看待中西方的节日,提高英语水平,增加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一些有关搜集、处理和应用行文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意识,学会自主性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下载中西方节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节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距 圣诞节(本站推荐)

    中 西 方 节 日 文 化 的 差 异 姓名:班级: 学号: 专业:感恩节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

    大学生调查报告2000字、3000字,中西方文化节日比较

    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调查报告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态度调查研究作者张昀熙系别投管系专业工程造价年级 学号103603306指导教师王琼教师职称助教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态度调查......

    2015级11班中西方节日主题班会简报

    理性对待西方节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5级11班举行“理性对待中西方节日”主题班会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这......

    从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节日与饮食文化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 学校:青岛四十三中 班级:初一(5)班 成员:焦敬然 朱恺祺 王新雪 指导教师:高瑞雪 一、 开题报告 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我们......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

    中西方文化比较

    人类的历史进程,为后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也积累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的失败教训,这份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拓自己的眼......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摘要:“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科学发生、发展的因素是众多的、并且复杂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集中地表现为中......

    中西方饮食文化

    中西方饮食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加强,在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也相互冲击、借鉴、融合。以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国等为代表的西餐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