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1:0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

第一篇: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08

新闻本体论

新闻主体论,主要是回答新闻的本源和生命所在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生命力,归根到底也是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虚假的捏造的东西,一旦为民众所察觉,就会尽失民心,信誉扫地。因此,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

坚持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33)他深信事实胜于雄辩,报道事实,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毛泽东多次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肯定“文字和材料都要是有鼓动性的”的同时,又严禁扯谎,“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34)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就是要报实数,“实报实销”。对于成绩、胜仗是如此,对于错误、自然灾害也要如实报道,“一点也不要隐瞒。”

(35)后来他又指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36)毛泽东的这一原则,表明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直面现实的气魄。但遗憾的是,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原则精神被遗弃了,终于导致了大跃进时期各新闻机构争放卫星的局面,十年**时期,更是使讲大话、假话、空话成为时尚,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新闻文风论

毛泽东的讲演和文章,都非常出色,不论是哪一种体材,均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引人入胜,别具一格。毛泽东非常重视文风的改进问题。他把文风提高到党风学风的高度,认为文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表达,以至影响全党全国。为了实现党的宣传目的,他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7)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他所提倡的文风应该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文章必须生动通顺,合乎文法。他曾在一篇按语中批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材,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38)因而要求新闻工作者写出生动通顺的文章,不要故弄玄虚,如此才能使宣传为广大的群众所接受。

其二,文章要具备尖锐、泼辣、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39)毛泽东认为,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必须坚决地反对党八股,清除教条主义的影响。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死硬的、倒退的、阻碍革命的东西。不清除它,“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40)他身体力行,多次强调,使得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终于得以确立,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闻作风论

对新闻作风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业务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而言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它实际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关于联系群众,毛泽东论述较多,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传播就是

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工具。一定的事实、一定的观点,都不可能是记者凭空的创造,而只能来自于群众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这种观点,这种报道是否正确,又有赖于群众的检验。其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向鲁迅学习,“鲁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读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读者共鸣的。”(41)这正是他赢得读者的重要原因。其三,真心地做群众的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毛泽东告诫记者,群众在某种场合不讲真话,不能怪群众,而只能怪自己。“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利用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42)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是客观报道,也是制定科学的政策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多次强调,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43)后来他又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4)既然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那就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准确生动地报道。

四、结论

毛泽东新闻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揭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它在过去,曾指导我党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于现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看,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如历史上一切重大成果都必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毛泽东新闻思想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形成于战争年代,这就决定了他的某些理论观点可能不适应于战后和平建设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认识就偏重于政治作用;把报刊的性质规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等。这些观点,显然应从历史的意义上去理解。

正是由于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也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了。但是,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而不应该是否定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由。

注释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54页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9页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6页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78页

(5)(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15、55页

(7)《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7页

(8)《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229页

(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48页

(10)(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94、173页

第二篇: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毛泽东论工作方法

惠 民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在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重温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虽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读起来是那么亲切、贴近和现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静下心来再次研读一遍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篇目,定会受益匪浅,大有长进。笔者通过学习,初步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系统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解决“桥”和“船”。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所作的结论性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重工作方法》。关于工作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还针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新区边区等一切工作,提出了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紧紧把握中心。毛泽东同志曾把那种“起着主要的、领导的、决定的作用”的矛盾称之为主要矛盾,他认为: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懂得这种方法,就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就

是“抓中心工作”的方法。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不能同时有许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因此,一个地区的总负责人,必须考虑到该处的斗争历史和斗争环境,将各项工作摆在适当的地位,而不是自己全无计划,只按上级指示来一件做一件,形成很多的„中心工作‟和凌乱无秩序的状态”。他还特别强调“这是一种领导艺术,要求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解决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毛泽东还提出要把工作中心放在对革命的进程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关键的事情上,放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重点工作上,“任何一级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指挥的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工作上,而不应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学会“弹钢琴”。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区别和互相转化的。因此,他要求每个领导者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都应该统筹全局,在抓住工作中心的同时,做好兼顾文章,即学会“弹钢琴”。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学会“弹钢琴”作了专题论述。“„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要认识中心和一般的内在联系,既要抓住中心不放,又要兼顾各个方面,反对顾此失彼“单打一”,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抓两头带中间。毛泽东同志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一条定律:“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根据这个定律,毛泽东同志探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发动群众的方法,这就是“抓两头带中间”。他这样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既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抓先进和落后,就是抓住了两个对立面,抓住两头就可以把中间带动起来了。”他除了把这种方法传授给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外,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了这套方法。如在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社运动中,他就告诫各级领导:“我们先把热心的人搞进来,然后向第二部分人宣传,热心了又进来,再向第三部分人宣传”;“要分期分批,一切的人将来都要入社的。”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中,毛泽东同志特别注重典型的引导作用。他说过:典型是一种政治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帜,典型产生后,通过宣传、表彰等舆论导向,推动广大群众向这些“好样的”学习,由一到十,由点到面,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最早、完成最多、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种工作方法。早在他青年学习时期,他就表明了“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的志向和愿望。在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坚持深入实际特别是农民之中,大量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不朽篇章: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为什么开展调查研究、怎样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开宗明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紧接着就指明调查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结论,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还就“调查的技术”列出了七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今天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调查技巧及应该遵循的准则。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毛泽东同志着重强调了调查研究中应持有的态度,那就是把调查会当做学校,把群众当做先生、英雄,“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敬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身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和全光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一般与个别结合。坚持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共产党员进行工作必须采用的两个“相结合”方法之一,另外一个即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结合1942年、1943年整风毛泽东同志全面论述了领导活动中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他的论述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围绕一般,他指出:“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另一方面,针对个别,他又辩证地提出:“但如果(领导者)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落空的危险。”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个别的一般是“空洞”的,没有一般的个别是“盲目”的。就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与方式方法,毛泽东同志作了具体阐述:“除提出一般号召(全年整风计划)外,必须在自己机关中和附近机关、学校、部队中,选择二三单位(不要很多),深入研究,详细了解整风学习在这些单位的发展过程,详细了解这些单位若干个(不要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的政治经历、思想特点、学习勤懒和工作优劣,并亲自指导这些单位的负责人具体地解决各该单位的实际问题,借以取得经验……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一方法必须普遍地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学会使用。”毛泽东同志还提醒各级领导:若一般与个别相分离相脱节,很容易造成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倾向。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之前,毛泽东同志已专题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他所提出的“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其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毛泽东同志对“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话解释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如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呢?那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作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他还针对工作中发现的“许多领导”中“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的领导和“不注重和不善于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而喜欢主观主义地自作聪明地发表许多意见,因而使自己的意见变成不切实际的空论”等现象,强调在整风中必须加以纠正,务必学会和运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这一工作方法无不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指导思想、革命实践之中。

第三篇:学校办学思想体系

学校办学思想体系

办学理念: 为您而存在;因您而精彩;与您同呼吸;和您同成长。“为您而存在”---体现学校办学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您而精彩”---学校为教师的成功创设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赞赏师生的独立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师生取得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师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和善意;赞赏师生对问题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与您同呼吸”---体现和谐。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起来的潜移默化,相濡以沫的育人氛围。

“和您同成长”---体现一种新型的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师生在交往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办学目标:

健全科学合理、高速运转的学校管理体制,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学校办成具有特色、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校。近两年的目标是调动学校和社会的积极因素,夯实基础,加大投入,高标准通过2007年“两基”国家验收。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进俱进,各项工作指标的验收排全县同类学校前列,中心校保持县级示范学校,争创市级示范学校,以此幅射、带全镇小学的发展。

学校培养目标及宗旨:办有灵魂的学校;育有底气的新人。

何谓“灵魂”,就是指有一整套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办学思想、措施和目标体系。何谓“底气”(即大气、骨气、争气)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校训:学做大家喜爱的人。

小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初级阶段,学校不可能决定每一位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多远,但是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成为怎样的人,根本来说就是“大家喜爱的人”。

校风:科学与人文并重、规范与个性兼容。

“科学”指按规律办学,科学管理、科研教学。同时也是树立“严瑾、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人文”从本质讲,人更渴望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满足,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厚道、热情、关爱等人文精神应该体现在每个教师的言行中和每个教学过程上。

“规范”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即统一有形式要求,依法办学,学生有言行举止合乎规范。

“个性”就是个人与他人区别的特征,个性象征着自主力、突破力和象征力,学校要为师生创设必要的时间和心镜,使个性得以张扬。

教风:爱中严、严中爱;学中教、教中学。

学风:乐学、会学、巧学、学会。

领导作风:团结、务实、创新、高效。

工作目标: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团结务实、创新发展。

第四篇:毛泽东论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论科学发展观

——心得体会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生长的那个年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但是毛泽东同志在当时却可以发表“论科学发展”如此先进的理论指导,是让世人所敬仰佩服的。为深入体会一代伟人超前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我认真阅读了很多毛泽东的著作。如下: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改造我们的学习》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还有很多很多,上面的只是简单引述我所学习到的。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的科学发展观也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的理论有本质的联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胡锦涛提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关于科学发展的思想,实事求是,一点都不空洞。这样一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不是要不要学习毛泽东的问题,而是怎样学习毛泽东的问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应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否则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思想表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毛泽东提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不管是在毛泽东那个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发展一直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想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农村。与此同时,他有关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方面的论述也显示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萌芽。通过学习毛泽东论科学发展观,让我深切感受党中央领导的英明与远见。各种建设中国有中国特色理论都是一脉相承的。系统的学习,对理解党中央的政策、对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五篇: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guanyu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5页

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7页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1955年7月31日),人民出版社版第9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0页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578页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那些在革命时期还只会按照常规走路的人们,对于这种积极性一概看不见。他们是瞎子,在他们面前出现的只是一片黑暗。他们有时简直要闹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这种人难道我们遇见的还少吗?这些只会循着常规走路的人们,老是对于人民的积极性估计过低。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

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

——毛泽东:《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一文的按语(1955年)

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等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7-1318页

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6页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10—1011页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

既不可持久,也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毛泽东:《为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题词》,1943年11月24日延安《解放时日报》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深入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

——毛泽东:《保持劳动者本色,密切上下级关系》,《人民日报》1967年11月19日

下载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论作风建设

    毛泽东论作风建设: ★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中国,昨天,今天与明天 ——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却对“人民民主专政”一词我有着颇多的不了解。然而当我阅读毛泽东所写的《......

    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时期

    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思想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分极其雄厚广大,而产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的国家。中国共产党要壮大发展自己的组织,加强无......

    新闻采访论

    在我国,"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晋书·干宝传》:"宝撰搜神记,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最能体现新闻记者职业......

    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论文

    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

    读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在大学里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及其新中国建立的坎坷历史,我从中知道国体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其中从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读后感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青年读过几本马克思的原着?重燃恰同学少年般五四的激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就绕不开毛泽东,自己也开始自觉的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