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时间:2019-05-13 11: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第一篇: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摘要】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成果显着,已开始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挺进。实践证明,发展旅游业能够增加国民经济收入,赚取外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为河南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旅游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方政府对旅游的认识和定位,大体经历了从隶属于外交政治事务的政治事业,到独立于外事业务的政治与经济性并重的新兴经济产业,再到各地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最后到现在各地的新支柱产业、三产的龙头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这样一个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功能日益重要的发展过程。“十一五”规划中,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河南重点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把这种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旅游立省”的高度。但是,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本文采用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研究河南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找出影响河南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以期望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旅游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已开始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挺进。河南实现旅游强省、旅游立省的跨越发展,既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便捷的交通设施以及不断壮大的旅游产业集群赋予了河南旅游业很大的优势。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多、品位高,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在河南广阔的土地上,点缀着嵩山、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鸡公山、尧山(石人山)、太行山大峡谷、牛尾山(伏牛山之尾)等名山大川,绽放着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等奇花异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此外,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市场运营机制的不断完善,河南旅游产业不断壮大,逐步走向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格局。

当然,河南旅游业尚存在的劣势也不容忽视。观念的落后导致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当地政府财力有限而未得到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也很有限,河南旅游企业整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融资能力较差。就旅行社而言,小、弱、散是其显着特征。

2006年国务院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加强黄河中游、长江中游等集中连片旅游区的规划,推进跨省区旅游合作”。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2008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把这种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旅游立省”的高度。近些年来,寻根旅游兴起,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外友人络绎不绝。河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确立发展方向。旅游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是明显的,江南秀色、沿海风光、西部荒原、冰城奇观,周边旅游省份对游客的分享,也要求河南以更高的姿态、更好的服务来吸引、招徕游客。

二、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分析

旅游业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实现所需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作为

经济活动,就是研究用较少的资源占用与劳动耗费来获取较多的产出,但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还需考虑其间接经济效益,即旅游业的发展对相关行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对河南旅游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认识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找出影响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应发挥的因素,为河南的旅游开发工作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旅游业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业收入效应分析

旅游业对河南省经济的直接作用(见表3-1)。1997年,旅游收入占河南省GDP的比重为5.6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9.45%;2008年,旅游业的总收入占到了GDP的8.65%,是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20%;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总的来说,从1997-2008年12年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河南经济社会增长的重要力量,可以说,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注:1997-2004年旅游外汇收入按1:8.2的汇率折算成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

(二)旅游业就业效应分析

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其产品的绝大部分是以劳务的形式体现的,为旅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手工劳动所占比例较大。在安排和解决就业问题上,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000年河南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约为21817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数据的统计口径是相当小的,它只是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没有包括旅游区附近摊点的从业者,所以,建立在此数据基础之上的分析,也只反映出旅游业就业效应的一部分。到2006年末,这一指标总数已经达到了73528人,其中,星级饭店50693人,旅行社12117人,其他旅游企业10728人,比2000年增长237.02%。河南省2006年年末从业人员合计为5719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318万人。从数据上看,河南省旅游业对全社会从业人员的贡献是很小的,只有0.13%,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农村大量隐性失业人员也被统计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之内,所以这一数据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而从旅游业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贡献率来看,这一数字是0.56%。当然,这只是就业的一部分。

根据旅游组织资料介绍,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可以增加5个就业机会。因此,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河南省2006年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约为7.4万人,那么间接就业人数将是37万人,所以,河南省旅游业总的从业人员为40多万人。因此分别占到了当年河南省全社会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的0.77%和3.35%。

(三)旅游业创汇效应分析

依据旅游收入来源不同,可以将旅游收入划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或旅游外汇总收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入境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全部花费。通常,国际旅游收入都以美元表示。国际旅游收入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收汇能力和对该国国际旅游收支贡献的大小。

如表3-2所示,河南省旅游创汇从1991年以来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23.2%),使得河南省旅游创汇在2008年达到了3.7443亿美元,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够大,但对一个内陆省份来说,旅游业能有这样的创汇额实属不易。

由于受时空距离及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外贸出口额方面,虽然在总量上增长较快,但与全国相比,河南省的增长速度还没有跟上全国出口增长的节奏。

三、河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分析河南省1997-2008年旅游收入的数据发现,国内旅游收入在河南省旅游总收入所占的比重一直在95%以上,而且这些年来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5%)明显超过了国际旅游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3.3%)。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有必要对影响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

(一)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1.影响因素的选择

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内旅游收入人数、居民人均花费及包括交通条件、服务设施、接待机构设施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等。经分析,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X2/万人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4/元),并以公路里程(X5/公里)和铁路里程(X6/公里)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以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Y=+X+X+X+X+X++

其中,Y为第t年河南省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到了1999~2008年关于河南省旅游业的统计数据,如图4-1所示。

2.模型的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

t=-461.0832+0.072X2+0.5067X3-0.0060X4+0.0608X5+

0.00000103X6

3.模型的检验

由于R2较大且接近于1,而且F=1256.999>F0.05(5,4)=6.26,所以国内旅游收入与上述解释变量间总体线性关系显着。但一方面样本容量为10,引入了5个解释变量,所以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并不可靠,过高的拟合优度可能提供的是虚假信息,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t0.025(10-6)=2.776,不仅X3、X4、X5、X6前面的系数估计值未能通过t检验,而且X4、X5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解释变量之间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此外,DW=2.2054,根据DW检验,因模型包含变量较少,无法确定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现象。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每个要素都与国内旅游收入Y具有较高的相关系

数,而且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消除多重共线性

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逐步回归法、岭回归法、增大样本容量法,本文经过选择,将采用逐步回归法来修正多重共线性。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是将变量逐个地引入模型,每引入一个解释变量后,都要进行F检验,并对已经选入的解释变量逐个进行t检验,当原来引入的解释变量由于后面解释变量的引入而变得不显着时,表明可能出现引起严重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应经多方面对比,保留最优的变量,而将其他引起多重共线性的变量剔除。逐步回归法的好处是将统计上不显着的解释变量剔除,最后保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不明显,而且对被解释变量有较好的解释贡献。

其具体步骤先用被解释变量Y对每一个所考虑的解释变量X2、X3、„、X7做简单回归,然后以对被解释变量贡献最大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回归方程为基础,再逐个引入其余的解释变量。经过对各个引入新变量模型多方面的综合比较,保留2改进最大,且不影响原有变量显着性。经逐步回归,使得最后留在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既是重要的,又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为:

t=-149.0336+0.0726X2+0.0213X

3(27.5295)(0.0046)(0.0086)

t=(-5.4136)(15.6383)(2.4821)

=0.998656 2=0.998272 F=2600.823 DW=1.7696

(三)结论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旅游人数X2增加1百万人和城镇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X3增长1元时,国内旅游收入Y将分别增长726万元和213万元。因此,为了加快河南省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应积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扩大旅游消费需求。

四、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综上分析,“旅游立省”战略符合河南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实现我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以上分析,对现阶段河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

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导”不是“政府主干”、“政府主财”,也不是“政府主宰”,更不是事无巨细全由政府进行管理。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应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把握好干预范围和干预程度。在行使职能的性质上,应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实现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变革。

(二)打造人文旅游精品,突出河南旅游特色

旅游产业在开发过程中如果面面俱到、产品雷同、缺乏特色,就不会引起游客的兴趣,影响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比如以少林武术文化为特色的少林寺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温县陈家沟、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龙门石窟和洛阳白马寺、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古都开封、寻根问祖为特色的新郑黄帝故里等。这些旅游景区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河南应紧紧抓住这些中原文化特色,加大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介,力争创出河南知名品牌,从而推动河南省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

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国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旅游宣传推广,扩大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认知度,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首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旅游宣传推介长效机制,把旅游业的宣传推介活动当作一种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其次,河南旅游相关部门应建立一个旅游营销推介的专门组织,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旅游产业营销网络。再次,河南省旅游宣传应突出中原自然和历史文化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使“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化之根”、“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等河南旅游主题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篇: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影响因素

草业111 15511117周佳佳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一般寿命7年~ 8年, 每年可收割4次~ 5次。据试验地四川, 年产鲜草达 120t/ hm²~ 150 t/ hm², 按折干率 25% 计算, 年产干草 3010 t/ hm²~ 3715 t/ hm², 每吨干草按600元计算, 每年产值18000元/ hm²~ 22500元/ hm², 且一年种植可连续多年收获。如种粮食作物,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4500元/ hm²~ 9000元/ hm², 直接经济效益提高33.33% ~ 66.67%(病虫害防治费用除外)。种植6667 hm²紫花苜蓿年产干草 2亿千克~ 215亿千克, 可饲养标准畜36~ 45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按 250 元计, 年可产生效益 9000万元~ 11250万元, 若投入回报率仅按 12%计, 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收入1080万元~ 1350万元。此外, 由于紫花苜蓿营养丰富, 利用价值高, 牲畜饲喂紫花苜蓿仅需用较少精料甚至不用精料, 可节省大量粮食, 获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①

对于这样的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我们更好的提高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我们也了解到,紫花苜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重黏土、低湿土、强酸碱土壤外,从粗沙土到轻黏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的土壤生长最好。略耐碱,不耐酸,最适宜的土壤 pH 值为7.0~9.0。紫花苜蓿的耐盐力较强,在盐性土上种植 2年紫花苜蓿,能使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下降70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土壤水分的多少可影响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水分增多可使紫花苜蓿的酸溶性粗纤维和木质素降低,茎叶干物质消化率提高,而对粗蛋白质含量则无影响。③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抗旱抗寒能力强。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 300~800mm 地方均能生长。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地方生长极好。年降雨量超过 1000mm 地方不适于紫花苜蓿的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所以导致在我国紫花苜蓿的种植范围小,经济效益未能到达最好。

紫花苜蓿的病害也不少,苜蓿主要病害有镰刀根腐病、苜蓿黄萎病等,防治应加强水肥运筹,防止积水淹涝。及时刈割能有效控制昆虫种群,但在最后一次刈割后,常出现榆叶蝉、白飞虱,应该注意防治。那虫害对于紫花苜蓿来说,枝繁叶茂,群体大,为昆虫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生存空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昆虫种群和较完整的闭合的生物链,天敌与害虫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但如遇春秋干旱、少雨,常发生榆叶蝉、飞虱、蚜虫轻度危害,一般情况下可不防治。④ 当然,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环境的要求当然也会不同,我们应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各地要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引种适合本地的苜蓿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但我们需要实际种植的经验,研究的成果是否适应实际当中,应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考虑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气候,重点考虑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有限制的因素。

紫花苜蓿虽然有那么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自然条件不是很理想以及科研上未能完善。每年都还需要大量进口的紫花苜蓿。我们可以在栽培上提高技术,减少损失,减少资源的浪费。完善管理方法,以保证苜蓿根系发育健壮,能安全越冬和延长使用年限。消除病虫害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及支持,提高产量,提高效益,来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①《紫花苜蓿水保土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 朱志芳 陈林武 张发会 钟非亚

②《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其利用技术》孙爱华 鲁鸿佩

③《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简介》[J].韩霞四川草原,2005(4):59.④《唐山引种紫花苜蓿TOPSIS生态适宜性》高桂芹 王秀玲 郑艳萍 陈 燕

⑤《伊犁河流域新垦区引进国外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研究》任玉平李学森 张丽萍 ⑥《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闫兴禄 薛丽红 曹文琴 刘健鹏

第三篇: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摘要:

旅游产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在某些地域呈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的现象和趋势, 但目前,国内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旅游业集聚的现象描述, 归纳旅游业集聚的特征, 分析其影响因素, 并对政府在旅游产业集聚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建议, 并结合国内旅游业最近几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指出我国旅游业集聚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

发展; 现代旅游业; 影响因素; 奥运会;建议;

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

所谓现代旅游业,即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也以其强劲的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火力的“朝阳产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方面要求也高了起来,而旅游无疑是放松精神增长知识的最好途径与消遣,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游,从而促使了旅游行业的兴盛.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并有突破性发展,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振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01%,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2004年全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96%,比2002年增长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游人数10018.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57%。2004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2004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

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迎来新的机遇,也给了垂涎西部旅游业的投资者们出手的良机。

九月十七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全部法律文件,长达十五年的先复关后入世的漫漫过程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入世在即,喊了多少年的“狼来了”就要变成现实,怎么办?按照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的话来说,“与狼共舞,自己就要变成狼”,羔羊是没有资格与狼共舞的。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与狼共舞”的条件,入世之后,许多优势将进一步体现,许多条件将进一步充分,一言以蔽之,入世对中国旅游业有百利而无一弊。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忧心忡忡,真正需要研究的是给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机遇,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面对入世,中国旅游业有三个大的优势。一是中国旅游业是开放力度很高的产业。目前,旅行社的市场准入问题已经解决,进一步是开放力度的加大。旅游区(点)的市场准入部分也已解决,进一步是范围的加大。此外的各个领域基本已无障碍,在入世改制过程中也不是重要问题。这一方面意味着全行业已有比较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意味着不会构成大的冲击。二是旅游业是具有资源垄断性或不可替代性的产业。要看黄山只能到安徽,要看故宫只能到北京。而且,这种不可替代性将随开放程度的扩大而强化,有助于各地旅游的发展。三是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在要素组合上是集资金密集(如饭店)、知识密集(如旅行社)和劳动密集(如旅游商品的产销)为一体的,但总体来看还是劳动密集非常突出的产业。而劳动密集正是中国的优势。这一优势也将随入世而强化。

入世之后,随着这三个优势的发挥,中国旅游业还有三个重要的发展条件。一是跨国旅游基本上没有壁垒可言。首先是从来不存在关税壁垒,其次是在非关税壁垒方面也很少。国际有形贸易中通行的配额管理和环保标准两个重要手段在旅游贸易中都不存在,只有一些临时性或双边性的劝诫行为。这就意味着人员流动将更加充分,世界经济一体化在旅游领域体现得更加彻底。二是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今后二十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可达百分之六点七五。就国内旅游而言,中国已经达到了旅游需求全部释放的发展阶段,展示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现在,各行各业的生产能力都很充裕,缺乏的是市场和竞争力,而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就在于市场。三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由于上述各个优势和条件的存在,也由于旅游的技术含量相应来说不甚突出,就使中国旅游业有可能超前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直接进入国际竞争的水平分工体系,可以和各个旅游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一争高下,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中国旅游的竞争力,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为此,我们必须要落实三个方面的对策。一是研究机遇,把握机遇,全面调整观念和心态。二是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尤其是服务贸易组织的规划和程序,全面调整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对旅游企业集团的培育,进一步借助出境旅游的发展优势,培育跨国旅游集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我们已经是亚洲旅游大国,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和大国地位相匹配的企业集团,也就意味着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我们尚不能把握主导权。从入世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旅游发展最大的欠缺所在。

二十多年来,中国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借改革开放之力,得改革开放之利,成改革开放龙头。入世是中国根本性的开放,中国将全面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体系,对于旅游业来说,不仅是新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也会成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巨大推动力量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

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4大旅游处境国.一 因素

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包括旅游者的主观选择、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旅游中介和企业等。另外,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对旅游业发展起着辅助作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突发事件等。从需求方面看,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

(一)居民旅游观念的变化

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居民逐步走向富裕,产生了旅游的强烈愿望。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能衡量外界提供的旅游消费所需环境的完善程度:GDP指标越高,相应的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基础公共设施越完善,国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观念越强。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使得居民在满足了基本消费需求后,有能力支付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不过因为农村居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他们的实际消费量受到较大的限制,但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居民在旅游花费方面低于城镇居民,除了受到人口基数大和经济收入较低两方面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低的制约。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开始增长,农民生活的改善、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旅游市场巨大的开拓潜力已经日益凸显。

(三)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多

1999年9月,国家出台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根据这一放假办法,形成了三个各约一周的集中假期,即“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这样的集中假日,职工自然可以自由支配做出各种安排。集中的假日,使出游者实施的中长距离旅游有了时间保证,人们有可能走得更远,逗留得更久,去更多的旅游景点,享受更多的旅游经历,也支出更多的费用。这是国内旅游在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的条件下获得的一次新的提升,使国内旅游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是因为“黄金周”提供的机遇,旅游出行呈现出了整体的活跃性。总之,“黄金周”所反映的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已在我国的国内旅游发展方面起着十分良好的作用。

二 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中国旅游业是重大利好,给北京以及中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的商机。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从2002年起到2008年,我国旅游业收入每年将增长18%。申奥成功使中国旅游业发生“核裂变”,产生巨大动能。中国旅游业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次等方面加速的增长。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投入1800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包括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北京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设施与环境。奥运会赛场涉及的其他城市,如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天津,旅游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根据《北京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方面北京的饭店数量将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达到饭店800家,客房13万间。2008年北京入境游客将达356万人次,国内游客9455万人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从提高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标识的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促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 建议

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了旅游的强烈愿望。长假制的实施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促进了旅游

消费。不可否认,放假时间的延长正好适应了人们旅游消费的要求,因而我国旅游消费在这几年有很大增长。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虽然较快,不过这并没有使我国国民经济有显著的增长,假日经济火爆异常,但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却十分有限。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消费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是相当稳定的,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消费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收入约束下,旅游消费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其他消费份额的减少。所以,国内旅游再一次质的提升还在于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善,特别是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观念的改善。今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应由设施建设转向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促进旅游结构的优化布局。应遵循立足东部,深入挖潜,逐步开发中西部的方针。具体建议是:

1、进行全国旅游资源普查,制定综合开发规划。对全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普查,分析和综合评价、分等、分级,为合理地开发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旅游业各部门和专家结合,制定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长期战略规划。同时,制止在风景区进行无计划破坏性建设。

2、积极引导国内旅游。安排和解决好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争夺旅游热点地区和旅游旺季的矛盾,以合理地开发各种类型旅游资源。

3、加快区域旅游开发,变长线 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经营模式,尽快形成全国通畅的旅游网络,以带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有旅游资源的落后地区)发展。

4、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向深度开发,旅游业向内涵效益型转变,推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具有娱乐性、参与性兼地方特色的专项旅游和节日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回游率,延长停留时间,增加购物比重,扩大旅游收入。西部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交通和经济开发同步,当前急需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建立或扩大航空口岸,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的进程。

5、旅游资源开发的根本条件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旅游教育,重视旅游高等教育,培训多层次的旅游人才,是提高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和研究水平的重要保证。

6、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基金,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增强旅游自身发展能力,不断增加旅游投入,扩大旅游业的规模。

7、积极开展宗教旅游。该项旅游具有稳定的客源和大量宗教捐款。只要我们在政策、宣传上给予照顾,发展前景乐观。

参考文献:

我国国内旅游人口环境特征的分析 [广东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梁智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闲暇时间制度分析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魏宝祥

旅游消费及其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力的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ourist

Consump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Tertiary Activities in Our Country [经济师 China

Economist] 陈锡鹏

傅晓霞.“长假”拉动消费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对假日经济的冷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2(2).张目等.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师,2006(7).李悦铮.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旅游经济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年2月

第四篇: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浅析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旅游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未来10年中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国家,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发展旅游经济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发展 ;影响;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

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

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

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四、旅游对环境的后续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繁荣的地区经济的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其中我国旅游地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分析我国旅游地环境现状及恶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十分必要。

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过分追求旅游GDP,忽视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环保投入资金与力度不足

各级财政拨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地方景区管理机构无钱添置其他基础性设施和配套设施。对于旅游区内排污情况难以进行常规分析,环境规划、环境趋势预测往往也因没有监测依据而无法进行。

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的西部地区,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第三,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只有游客的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避免对景区产生不良影响。这需要各级旅游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的文明素养。

总之,为了让更好的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必须要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这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才能做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地区旅游发展的最终道路。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只要不装饰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一定会使我国旅游业,旅游经济有着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策,经济,人口,消费者行为,地理,科技,文化,国际形势,热点事件

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是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

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旅游业的主要因素,整个旅游业的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到城市旅游的发展。一般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础交通设施较好,行业服务水平也较高,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成长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但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旅游业在受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上,旅游强国中有相当一些国家,如美、日、英、德、法、意等国, 它们的经济实力都相当雄厚。在旅游业方面,美国目前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日、德等国紧随其后, 但是,有些国家,如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国家经济实力并不雄厚 ,旅游业也很发达, 这说明旅游业不仅受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其他一些因素紧密相关。

2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政府扶植,投入大量资金,自然,有利于发展旅游。

3自然环境因素。

这主要指两方面,一方面,旅游资源,拥有好的旅游资源的地区自然比没有的城市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是地形和气候等,这会影响该地区的可到达性和吸引力。

下载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大全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局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09年,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3亿人次,......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明确的价值观。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准则和思想体系。企业文化主要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

    影响角色游戏因素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一、角色游戏中要有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所谓主题,就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浅析

    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浅析 张功友 摘要:浅析大锻件热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 一、前言 尽管大锻件与中小型零件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并无实质上的差异,......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6.4.3热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措施 热力系统方面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大多数是可控制、可调整的,而且 在短期就可以收效。这是它与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对经济性的影响不同点。 (1......

    影响学风的因素

    影响学风的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学生因素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