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日托须知
老人日托须知
1、老人日托须持有效的户口簿、身份证、二张一寸照片,有家属或本人(须有子女、家属委托书)填写入住申请登记表,并签名、盖章。
2、必须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3、日托后,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确定护理等级,患有疾病的,应尽到告知服务站的义务。
4、日托老人必须服从管理,个人不能擅自外出,如不请假外出走失、发生意外事故等情况,责任自负。
5、尊重、关心其他老人,和睦相处,礼貌待人,相互谦让,增进老人之间团结,不影响同舍老人休息。
6、自觉维护集体大家庭的良好氛围,爱护公物,如有损坏按价赔偿。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大小便,休息室内除日常用品外,不乱扔其他物品,保持干净整齐。
8、禁止在休息室内使用明火燃烧物品或躺在床上吸烟;经请假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防止跌、摔,并携带服务站标识;个人物品妥善保管。
9、按时就餐,按时休息,加强身体锻炼,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违反本协议规定,不服从管理,经教育无效的予以劝退。
第二篇:日托管理心得体会
日托管理心得体会日托3班吕博老师接触日托工作转眼间已半年有,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我想日托工作更应该是这样。一个孩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跟平时的行为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但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成,也并非单方面归咎于家长或学校的责任意识,社会的进步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几代甚至好几代的家庭中的孩子。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日托管理已大大差别于以前,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当下的孩子们心里及言谈举止被社会化和成人化,有时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让你惊讶不已,其实不用过于惊讶,是我们大人忙于琐事忽略了观察和了解。素质教育喊了好几代,但实行的却不尽人意,“因材施教”这句话都知道,做起来很难,因为学生太多,无暇顾及到每一个人,这半年多的管理让我有了很多体会也不乏积攒了些小经验与大家分享。我认为面对如今思想行为意识更加活泼的这一代孩子,纪律的制定一定不能疏忽而且需更加严格,但还需要松紧适度,“抓重点,抓典型”教育,奖惩结合,奖要知道为什么奖,惩要知道为什么惩。要孩子自己下保证,其中锻炼了他的诚实也培养他的诚信。例如:午、晚餐方面:放学来就餐之前需门前排队,全班人齐了方可就餐,顺便询问请假及未到原因(培养集体秩序意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第三篇:老年公寓入住老人须知
入住老人须知
一、老人入住时须入住者和家属同意,并仔细阅读协议书、公寓制度、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认可后签约入住协议书。
二、老人入住公寓,不准随身携带贵重物品(耳环、戒指、手镯等饰品),多额定金必须交公寓办公室保存,随用随取,否则如有丢失概不负责。
三、入住时须携带被褥、枕头、衣服、尿垫、便器等生活用品,每件物品均绣上名字。
四、入住时须携带送养人的身份证原件或户口本原件,入住者的身份证原件、病历,如实填写入住登记表,有效联系电话。
五、入住时送养方应提供老人入住前30日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未患精神病、传染病的体检证明,若未提供,公寓负责体检,所产生的费用由送养方承担。
六、入住时必须交纳医疗保健备用金1000元,以备应急之用。备用金用多少、补多少,公寓永保持1000元,出院时凭收据如数退回;如果备用金收据丢失,经核实后确交有备用金,扣除100元。如备用金未交或不足而造成的后果,由送养方负担。
七、入住前家属和入住者必须如实介绍入住者的自身情况及病情,送养方必须向公寓如实说明入住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对精神病、传染病、心脑血管病,各种老年病,如实告知,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送养方负责。
八、入住老人的代养费不包括:取暖费、降温费、过节费、医疗费。若饮食、住宿等有特殊要求,另外计费。
九、入住老人连续离开5天以上,除床位费外,其它费用按实际天数退回。
十、每月按时交费,逾期不缴,每天扣取2%滞纳金。不足半月按半月收费,超过半月按一个月收费。
十一、凡老人家属登记电话、住址如有变化,24小时内通知公寓办公室更改,否则因此而出现问题和造成的损失,责任自负。
十三、老人入住公寓期间突患重病、急病,如老人家属不同意到医院抢救,只留在公寓治疗,送养方必须在合同上签约附加条款,老人病情严重或出现意外,由送养方负担。
十四、如老人病重未到医院抢救,病故在公寓,当月收取临终关怀费300元。
十五、老人在公寓服用自带药品应先告知诊所医务人员,便于管理观察,否则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由送养方承担。
十六、老人不得在公寓住室使用电器、燃器、利器等危险设备,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或送养方负责。
十七、老人亲属应支持公寓做好入住老人的各项工作,如不配合或不履行对老人的义务,公寓有权终止入住协议。
十八、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变更护理级别时,送养人应同意,否则发生意外,公寓不负责任。
十九、鉴于入住老人系成年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无权限制其人身自由,公寓要求入住老人外出应进行登记或写假条,以便管理和对老人服务。
第四篇:小康家园日托模式的启示
2008年4月23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08〕29号),以此吹响了全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集结号”。南湖区积极响应省政府的意见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塑造亮点,全力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开展,尤其是在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方面开创了崭新的日间照料托
养模式(以下简称日托模式)。2008年7月,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在区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在南湖街道办事处的配合下,南湖区第一个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小康家园”在南湖街道泾水社区落成。经过不断拓展完善,至年底,“小康家园”已从成立之初仅能提供日间照料和简单的手工劳动逐渐发展为集日间照料、辅助工场、康复训练、心理咨询和文体娱乐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残疾人日托模式。尤其是嘉兴市中法天线实业有限公司在“小康家园”设立的残疾人辅助工场,更是解决了出行不便,生活自理能力差,就业困难的中、重度残疾人在家门口上班的问题,使“小康家园”显得生机勃勃,使这些失业多年甚至从未品尝过工作滋味的残疾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南湖畔,红船旁的“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小康家园”亲自体会“家”的温暖和生机勃勃。2008年12月31日,浙江省残联理事长陈燕萍在市、区领导的陪同下走访“小康家园”。陈燕萍理事长参观完日间照料室、辅助工场车间、康复训练室、阅览室等专供残疾人生活、劳动和活动的场所后,深感欣慰,对南湖区在全省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中所探索的这一日托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1月13日,在第23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期间,中国残联领导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残联负责人、中国残联机关部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代表共计180余人参观考察 “小康家园”。他们详细询问了残疾人的托养情况,对小康家园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动,开设辅助性工场以解决中、重度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并有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心理咨询、文体活动的日托模式表示认可和赞许。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事长王乃坤参观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政府、企业和残联合作,为广大残疾人办的一件大好事,让残疾人不仅有了收入,还有了自己的集体和家园。”她还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这不但能解决政府的负担,也能为广大残疾人营造一个护理、康复及就业天地。具有南湖特色的“小康家园”日托模式为全省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带给我们很多很有意义的启示。启示一:以党和政府的扶助政策搞活残疾人事业。“小康家园”之所以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与辅助工场的设立是分不开的,而辅助工场之所以能“花落”小康家园,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党和政府的扶助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根据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辅助性工场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依据政策规定,南湖区残联积极联系企业在“小康家园”设立辅助工场,使“小康家园”的中、重度残疾人在享受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等服务的同时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目前,“小康家园”辅助工场的34名残疾人已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有每月不低于850元的工资收入,企业还为他们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残疾人扶助政策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在努力争取政府出台新的残疾人扶助政策的同时,更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现有的扶助政策,摸准政策要领,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把残疾人事业搞活。残疾人虽是弱势群体,但并不代表残疾人事业也是“弱势事业”,残疾人事业在党和政府扶助政策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做大做强,做成充满活力的事业。因此,我们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过程中,应该做实做足政策文章,把扶助政策渗透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领域,搞活残疾人事业。启示二:以建设“小康家园”推动小康工程深入开展。“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受到了残疾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南湖区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亮点”工程,它的成功运作势必推动南湖区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进程,“小康家园”日托模式已在南湖区其他五个街道逐步推广,就近就便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在“小康家园”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南湖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康复工程、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小康家园”是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比较科学的日托模式,对全省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亦有积极影响,使其他地市在开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方式上有了参照和比较,取舍之间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接踵而来,丰富和发展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模式,推动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深入开展。启示三:以场养家,形成“小康家园”长效运作机制。“小康家园”残疾人辅助工场是企业设在厂区之外集中安置残
疾人的托养服务工场,与福利企业一样享受国家的税收返还政策,企业把返还的税收留取一部分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贴补残疾人的工资外,还把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公益性资金投入“小康家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减轻政府的负担,形成以场养家的长效运作机制,使“小康家园”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启示四:以劳动促进康复,以康复训练提高劳动效率。“小康家园”残
疾人辅助工场不仅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更是以劳动促进残疾人康复。残疾人通过简单的手工操作刺激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双手的协调运动能力,动脑动手的劳动训练本身就是对身体一种很好的康复训练形式。不仅如此,通过简单的手工劳动还可以训练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尽快重返社会大舞台。换句话说,“小康家园”不仅解决残疾人身体上的康复,同时也实现了职业性康复。康复的过程包括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通过医疗康复和职业康复,达到重返工作岗位或找到合适的职业,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目的。“小康家园”残疾人辅助工场可以说是一种职业性康复的理想形式,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能力,使其残疾后的潜在素质与再就业合理结合,即根据他们的身体和残疾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实现就业。反过来说,“小康家园”的康复训练又能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效率。“小康家园”残疾人辅助工场的作息时间是根据中、重度残疾人的身体状况“量身定做”的,工作闲暇之余,安排残疾人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参加适度的康复训练,调整工作节奏感,增加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启示五:以企业的参与共建为契机,吸引社会资源“投资”小康工程。“小康家园”残疾人辅助工场由企业投资设立,完全是企业性行为,按照市场化经营生产管理。这也是中央7号文件所倡导的“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精神要求。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应只局限于政府“买单”,要在政策的引导支持下,吸引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小康工程,参与小康工程的建设,把政府的单一运作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借企业、慈善捐赠等社会资源之手助推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之力。启示六:以“小康家园”为服务平台,共融和谐社会大舞台。“小康家园”坐落在老式居民小区内,居民多,残疾人多,老人多,它的设立,不仅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了日常护理、康复训练、劳动就业、心理咨询及文体娱乐等服务,同时也为小区内的其他残疾人及居民提供了一个服务平台。“小康家园”内的康复训练室即为该社区的残疾人康复站,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及居民都可以到“小康家园”进行免费训练。“小康家园”是残疾人的“家”,有家的温暖和彼此的关爱理解,是残疾人搞活动的理想场所。为了喜迎北京残奥会,嘉兴市肢残人合唱团召集部分肢体残疾人在“小康家园”观看残奥会开幕式和比赛,丰富活跃了重度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小区内的老年人经常到“小康家园”,陪残疾人散心,同他们聊天,看电视,既充实了老人的生活,也丰富了日间照料室的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社区内的20名志愿者经常为“小康家园”的残疾人提供周到、细心的帮助,使他们生活得更舒心。可以说,“小康家园”搭建的服务平台是共融和谐社会大舞台的缩影,它很深动地展示了残健共融的社会新风尚。
第五篇:申办老人来广州市投靠子女入户须知
申办老人来市投靠子女入户须知
一、入户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的老人,可申请随子女来市入户。
(一)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夫妻有一方原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是鳏寡人员,来投靠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子女。
(二)男性年龄超过60周岁、女性年龄超过55周岁的非鳏寡人员,身边无子女,所有子女的常住户口均在本市(有子女在境外、国外的除外,不包括有子女在本市,但另有子女在部队服现役的),在本市连续居住的年限满2年的。
二、所需证明材料
申请人和被投靠人的户口簿、身份证,申请人所属街、镇以上计生部门或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需提供居住期限的凭暂住证或由本市居住地派出所(也可由街、镇一级)出具证明。
三、申办入户的具体程序
(一)凡老人申请来市投靠子女的,需向本市子女户口所在地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或可办理户政业务的派出所)提出入户申请,填写《入户申请表》,连同有关证明材料(属证件的,可经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验核后,提供复印件)交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办理审核。
(二)凡被批准来市入户的,由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通知被批准入户人员到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领取《准予迁入证明》后,回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再持《准予迁入证明》第三联、《户口迁移证》、被投靠人的户口簿,到市区内任一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或可办理户政业务的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咨询电话:83341353投诉电话:8311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