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时间:2019-05-13 11: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第一篇: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

小组成员:崇书庆、范君靓、侯天艺、王业成、徐婧欣、杨丹妮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13工业设计工程

摘要

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政治教育的成果却见效甚微;政治课程可以说是伴随着一个学生的学业生涯,政治课程受到的质疑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政治教育和传统的政治课程肯定是不能画上等号的,在这种传统政治课程日益不能满足政治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想从设计的角度去分析政治教育的问题,对设计教育的当下现状进行分析,以及运用设计中最重要的“人文”思想去剖析设计教育。同时探索性地提出一些政治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合适的政治教育方式。

一,设计中的人文观点

在设计中,尤其是工业设计中,“人文”一直被认为是其核心。无论是设计一个水杯还是一把座椅,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人。人的生活方式是所有设计的源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都会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所以为居家环境设计的座椅和为战斗机设计的座椅必然是不同的。居家环境中的座椅舒适度非常重要,然而战斗机座椅的舒适度很好会导致驾驶员不能集中注意力;就算是同样的居家座椅,在封建社会和当代又是不同的,封建社会更加讲求等级制度,讲究正襟危坐,所以椅子会设计得让人更容易坐直,让人显得精神抖擞。而当代的生活方式是自由和讲求舒适的,我们则会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坐着的人更加舒适上。

政治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传统的政治教育形式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符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当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不似从前。如果我们再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只会让政治教育渐行渐远。

另一方面,在设计的人文观点中,我们还讲求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比如一个口红,我们会设计地非常纤细,这样用户就会下意识地用两根手指捏起口红,于是兰花指就出来了,这时这位女士就会显得非常优雅。再比如说,酒吧吧台的高脚凳子,由于高脚凳的特殊形态,我们坐在上面就会不自觉得把一只脚放在踏板上,另一只脚伸直,这样的姿势就会显得非常优雅。这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在设计中的应用还有很多。

传统的政治课程形式相对比较古板,以“灌输式+考试”的教育方式为主导。这种教育方式的强制性导致受众对其产生一种天生的厌恶感。通过对于设计中的潜移默化的借鉴,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引导教育方式,来让受众很好地接受,融入到政治教育中,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受众。

二,当下的政治教育方式以及环境

作为一个接受了十几年政治教育的人来说,也该有着几分感想。我们的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考试的模式,灌输的作用在当下自由思潮的环境下已经被冲淡无余了。在初中,政治课是听故事,在高中,政治课是补作业,在大学,政治课是点名。而考试的作用一直存在着,每一次考试学生们都会把政治书从头到尾背一遍,这种方式也会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考研过程中对于政治的学习就非常明显,考过研的人对于党会给予更好的评价。然而这种方式却显得过于生硬,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受众的积极性,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循环。

当下的政治教育,虽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但是当前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灌输的,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网络文化的兴起和海量信息的冲击、多种新兴媒体技术的使用使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失控。信息传播较以前具有更多的渠道,学校和老师很难进行信息监控和过滤,而且在长期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下令学生对通过正式渠道传播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抵触心理,使得非正式渠道信息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学生的人际关系脆弱,新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对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构成了极大挑战。

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深刻地影响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价值多元化首先是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价值观直接影响到现代涉世未深、不具备全面判断能力的学生的价值方向选择。这些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当然,这些客观因素并不构成原因,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环境,当下是一个强调自由的社会,百家争鸣的作用应当得到放大,一个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永远经受不住风雨。多出去透透空气会很好地增强抵抗力。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作者是匿名的。是一篇正向的文章,写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愤青”之路。大概的内容就是作者最早的时候和大部分愤青一样,一直在唾弃政府,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地先进,西方的价值观是多么地正确。在业余时间都在网络上浏览一些所谓的被和谐信息。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对于这些信息的判断能力的提升,作者发现这些所谓的被和谐信息中大部分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甚至是捏造的。后来他又因此读了很多书籍,去了解一些真正的政治历史知识,从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这些所谓的信息蒙蔽了双眼,原来事实是如此地复杂,并不是愤青眼中的那般。对于这边文章,我也是感触甚深。

我姑且不讨论这篇文章是否为“政治软文”,仅仅讨论这其中的感想。一方面,西方的“思想营销”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无容置疑,我们平时在网上看到的很多“负面被和谐信息”大部分是他们所提供的,没有人会毫无缘由地去杜撰这些信息和数字。我本身也曾经接到过这种“劝人退党”的电话。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这种鉴别能力,甚至大部分人没有这种鉴别能力。相反,这种“思想营销”的效果却很好。

这其中就可以运用设计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一直在正统的思潮教育环境下,经受着生硬的灌输式思想教育,这时人都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这些“思想营销”的组织正是很好地

抓住了这一点,这便是一种人文的做事方式,因为它考虑了人的心理,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应用了这种条件,虽然没有做什么好事。这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同时也给我们一种启发,我们传统的政治教育方式是否可以选择一种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

三,国外的政治教育及思考

不论在何种体制,哪个国家,政治教育都是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不同的国家会采取不同 的政治教育方式,而这些教育方式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借鉴作用,尤其西方的政治教育方式,其中充满了设计的思考方式。

分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运用隐蔽性教育的方式。他们主张:“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在国外道德教育过程中里,他们更多的通过美丽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的校园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开展各种展览、纪念日、文艺演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递正确的舆论导向、模范榜样示范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随时感知和理解伦理道德;在各大学开设隐性课程,这类课程以西方文化和人文为基础,包括哲学、文学、政治、历史、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性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渗透力,对学生进行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灵活有趣,感染力强,深受学生欢迎。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反对单一的灌输,而是主张采用隐性方式进行道德和思想的渗透、熏陶,是一种将设计的“人文”观引入到教育中的很好的典范。

四,关于政治教育的几点“设计性”建议

1,潜移默化(渗透的重要性)

在设计中,潜移默化的方式我们在第一章中有讨论,所以我们更加提倡渗透式的方式。然而我国的传统政治教育模式历史久,惯性大,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灌输式+渗透式的方式。

灌输是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传统的方式,它重在灌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灌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让某种主流思想理论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去引导人们的思想意识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列宁在《怎么办》中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实质:“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给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有了可乘之机,为保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纯洁性,有意识有目的灌输共产主义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灌输忽略了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扼杀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灌输方式的单一枯燥容易让学生缺乏兴趣,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教育效果欠佳;单一的灌输培养的都是唯书是从的“乖孩子”,缺失了勇于挑战和革新的精神;灌输信息由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单向流动,并不关注教育客体的信息反馈。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又可以认为是一种隐蔽性教育方式。这种教

育方式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的寓教于学,是一种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无意识教育。它不是简单粗暴的把思想、要求直白地告诉受教育者,不采用让人畏惧的训导和强迫接受,而是把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渗透到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无形中把价值观渗入人们的头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渗透式教育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参与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更宽,实效性显著。将灌输式和渗透式两者结合,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同样是最具实效性的方式,一可以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各种社会活动,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参观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博物馆等,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又可以将课堂中灌输所学的思想理论知识在活动中融会贯通;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综合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达到灌输与渗透双结合的作用。《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普遍的课程中内涵的理性的与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与巨大的。学生普遍素质较高,高校在注重文化课程的同时,也应对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加强建设,例如文学、美术、哲学、音乐等,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达到思想和意识的升华;三是通过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利用环境的感染力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2,多学科交叉

在设计中,多学科交叉的协作方式被称为“协同设计”。协同设计在近些年也是得到非常好的推崇。的确多学科的交叉能够产生很好的思想碰撞,不同学科的优势都会得到发挥,从而得到最好的设计。在政治教育中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科会有不同的优势,我们应当把各学科的优势结合到政治教育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科交叉优势。

具体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与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学科在方法上的交叉整合,即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将心理学的教育方式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前文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在新时代面临各种思想上的冲击,将心理学的循循善诱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克服学生的畏惧和抵抗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烦恼困惑和心理困扰,可以利用心理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调试心理问题,解决困扰。再如,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艺术的感染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国家主流意识。总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研究的创新方式。

学科交叉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把政治教育同专业相结合,比如同设计相结合,我们设计专业的学生便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会去主动亲近它。

3,互动与反馈

在设计当中,我们还很注重互动与反馈。近来很流行的“交互设计”,便是很好的例子。在交互设计中,最经典的就是软件设计,比如手机的APP设计,在所有的软件设计中,“迭代”都是很重要的概念,迭代的意思就是一个软件产品并不会等到非常成熟之后才面市,而是在最初的核心功能实现的时候就面市,然后与用户一起来完善产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反馈很多之前不可能得到的信息,这对于产品的优化尤其重要,这种形式成为用户辅助设计。也可以称为是一种互动与反馈。

当前,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育者单一的说教,受教育者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随着人们信息量的增加、对事物判断力的增强,认知能力的逐渐成熟,采取双向主体互动的柔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成为必须。双向主体平等交流的柔性教育方式包括以下阶段,即理论灌输——理解消化——交流沟通——信息反馈——总结归纳——成果共享。理论灌输即教育者把当前国家的主流思想意识系统地灌输给受教育者,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也即学生自身在课堂内外对教育者传输知识的自我理解,形成一个大致轮廓之后,这时就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学生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谈或者各种活动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沟通是思想、知识、情感和经验等多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不仅使师生交流了情感,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交流之后,师生双方都会从对方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与自己已有的价值和判断体系进行比照,汲取认为正确的一些信息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这是信息反馈阶段。总结归纳则是指师生在相互交流之后,对比自己的价值体系,对吸收的对方正确信息的一个整理。这意味着师生对彼此的认同和接受。经过了上述几个阶段,师生之间在交流中创造的经验和智慧,就是共同面对和分享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五,总结与讨论

设计作为近代新兴发展起来的学科,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文的学科,以人为本是其核心。这种思想更加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我国传统的政治教育过于死板,方式单一,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合这个时代的需求。这篇论文运用了设计的观点去剖析传统政治教育,并从设计的角度对政治教育提出了三点中肯的意见。其中第三点意见,在我们的政治课程上就有很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的课堂也会相对比较活跃一些。

当然,设计不同于政治,设计的观念不能完全适用于政治,我们在此提出的种种观点只是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实用性并未作太多的考量,具体的可实施性,还需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六,参考文献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 1 版。

邓玲玲、刘义伦、姜小龙:《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性探讨》,《现代大学教育》,2003(6):92-94。

张振美:《新时期思怒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特点》,《重庆师院学报》1997(2)79-82。

李爱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研究》,2005(01):20-21。

王淑霞.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舆情教育的实效性[J].黑河学院学报,2012(2):86-88

吴新红.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2(6):248-249

陈纯柱 敖永春.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 17卷第 2 期:154-159

秦克涛.论媒体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报业,2011.9(下):121-122

杨丽英.大学生群体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8(7):41-43.

第二篇:浅谈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当今的“国学热”

浅谈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当今的“国学热”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批判性思维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就今天所出现的国学热,我们应该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象。国学热即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文言文是国学的精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学国学,宣传国学。随着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国学热又热起来了,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的国学作品从央视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如作为传统文化回归可以看成是社会发展中的理性选择,但有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样的回归是文明的倒退;也有人坚持,并将国学作为视为民族信仰的主题,更有人将它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相比,提出了另一种论调。

这次国学热的出现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国学热,我们应该看到“热”的背后所出现的问题。

一、当前“国学热”兴起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感情色彩明显占据上风,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到那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于是乎批判传统文化,否定儒家思想就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主流思潮,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五四时期、全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后遭遇过数次大劫难。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我们的社会走出了过去那种封闭保守的僵化状态,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当我们试图从传统中寻找能代表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时,挖掘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中有价值、有益的思想资源就成为很自然的事,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这也许就是当今国学热产生的一个原因。

(二)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引发了国学热

在国际上,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危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一时间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空白和迷茫。一个人总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的,这种思想不去填补,别的思想就会去填补,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中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有些内容恰恰是我们当前建设所需要的,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分析,从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另一个精神的支柱,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道德信仰体系,就成为一种现实需求。这大概也是国学热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今天的国学热

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就是仔细检查我们自己的思维和他人的思维,使我们的理解力得以提高,从而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批判性思维不是仅指一种思维方法,而是指对包罗万象的世界进行认识的所有思维方法的总和。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是丰富的,美国学者约翰和查非明确指出,组成批判性思维的主要活动有:能动性思维;独立思考;仔细研究情况或问题;乐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的观点;以论

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讨论我们的想法。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思维方法。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是普遍联系的,面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评论、新闻等等,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随时对它们做出评价、进行筛选和过滤,从中找出适合我们需要的信息、帮助我们较顺利地达到目标。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如此重大,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做法,否则就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要将批判性思维放在重要地位。而我们的国学并不只是纯粹的书院式研究,不是一层不变止的,国学是发展变化的,是要确立作为民族精神来发展的。其次要冷静思考的是国学的价值对现实人生的作用。目前很多国学班开讲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孩子们穿着传统服装,在学堂里通过《三字经》、《弟子规》学习之后的谦逊,礼貌、小大人似的“世故”,但同时很多家长又开始担心这样的孩子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就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弟子规》等国学产品背后隐藏的价值系统问题。一方面让孩子在家是乖巧听话的,另一方面又想让孩子在社会中是有个性的,是可以施展自己的。一方面想让自己的孩子是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另一方面又想让自己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进取心,积极健康向上,而不是固守陈规保守的。这是民间人们对国学热敬而远之的基本态度,这样的态度也足以表现出人们对于国学的追捧其实还是有所保留的态度,我们谈国学时就真的是要想想他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了。国学本质上是民族之本,国家精神之源。当时时代确实存在着文化认同危机,人们信仰的确实,当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目前正前所未有的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别的国家在研究我国的敦煌学,我国的《山海经》,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建立起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适应时和时代社会发展并且与时俱进的思想与信仰,不是回头来泛泛得读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小学式的教条文字,正如医生治病,不能对症下药,就算是吃不出人命来,但对人终是无益的。

三、总结

批判性思维和能力的塑造,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教育的殷殷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批判精神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把握当代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前这一股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是我们对一百多年来批判和否定民族文化的一种自我反思,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后的一种积极回应。我们应该顺应这股潮流,同时也应认清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真正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第三篇:用感恩之心看待一切

要用感恩之心看待一切

大衛寫的詩篇令人讚嘆,我納悶當初他寫下這些歌時,是否知道其影響深遠。當他述說上帝在他生命中的作為時可曾知道,會幫助到如今的你我?他是否知道會影響深遠?大衛這樣說:你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大衛是否知道,我們會在湖木教會稱主為大?一同高舉祂的名,他知道這會在我們的生命中,釋放大能,他的意思是,要放大你生命中的美善之事,別放大你的問題,別放大你的艱難,別放大你的挑戰。要放大美善之事,(美善之事)就會變得更大,超越其他的難事。

我小時候,家裡的書桌,抽屜裡有個放大鏡,我會拿放大鏡看東西,有一天看到有隻小螞蟻,我拿放大鏡看,小螞蟻變得好大,連牠的腿都看得一清二楚看起來好大,就在眼前。當你放大生命中的美善之事那些美事就會出現在你眼前,成為你看見的一切,成為最大的事。

前幾天我和一位年輕人交談,他說:我需要在某些方面,更積極正面,多少人需要做出改變?我們都努力有所改變,有些日子進展比較快,但只要繼續努力就好可知我如何回答他?我說...有正面思想是一回事;但容我告訴你一個新觀念“要有感恩的心,無須費力去正面思考,只要用感恩之心看待一切”。

有信心之人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一切,為上帝賜他們的一切感恩,他們為擁有的一切感恩。有人去上班,卻抱怨連連,但他們只要反向思考,想說:我至少有工作,每週都有收入。有人抱怨兒女(不够真气),但有許多人無法生育,只要他們肯反向思考,說:兒女是上帝賜的禮物與產業,我要看兒女帶給我的益處,而非我付出多少。我生丈夫的氣,他有種種缺點,可記得你嫁給他的那日,你為何愛上他?你要開始思想那些事,為那些事感恩,有信心之人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事情。

容我告訴各位,當你的信心升起,當你的信心增強,上帝成就的事必超過你所求所想。當你遇到障礙,別以為無法繞過,因為信心之人知道,解決方法不只一種,可以繞過,可以爬過或敲掉它;信心之人知道得著答案的方式,不只一種,(而)上帝就是答案。但當你放大負面的事,只會使你軟弱,讓懷疑和不信進入,引發困惑和各樣惡事。聽好,人生並不完美,每個人都會遇到挑戰,但只要選擇訓練自己,用感恩的眼光看待事情,必有更美好的明天,若你在今天過得好,若你開始訓練自己,並做你知道該做的事,你的明天就會更美好,因你更加預備自己迎接挑戰,更加準備好迎接得勝,上帝正在預備我們,這是預備的過程,信心使我們站在對的位置,面對上帝為我們預備的一切。

和我一同尊主為大,讓我們一同高舉祂的聖名,高舉祂,超越你的環境,超越你的問題與挑戰,上帝必提升你,越來越高。重點是你的態度,態度決定高度,阿們!上帝何等良善。(根据约尔欧斯汀师母讲道整理)

第四篇:用“理科”思维学“文科”

用“理科”思维学“文科”

———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教与学经验谈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中地理组

在中学,常有地理是“文科”还是“理科”的争论。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中将其设定为“文科”,但不少学生及家长有这样一种说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由是地理有好多地方学不懂,甚至已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会做题。正如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原理已能倒背如流,却常常还是做不好题。事实上,这种现象的确在许多文科生中存在。作为中学“文科”之一的地理,有很多地方必须以“理科”思维去思考,去学习,否则,就会落入上述同学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更是如此。在此,笔者仅以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为例,尝试探究怎样以“理科”思维学习“文科”之地理。

“理科”,重在一个“理”字。此“理”字可作两种解释:

一、道理,即规律;

二、理解,即知其所以然。唯有掌握了规律,方能知其所以然,所以,能举一反三迎“题”而解,游刃有余。

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概括起来有两类:A、数值在变化方向上均匀变化的。例如:由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构成的经纬网地图等。B、数值在变化方向上不均匀变化的。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地图,等压线地图,等降水量线地图,等人口线分布图,海水等盐度线地图,等震线地图,等等。

怎样用“理科”思维去完成等值线地图的教与学任务呢?“理”字的两种含义又怎样诠释呢? 如前文所述:理,一、道理,即规律。所有的等值线地图都有共同的规律:(1)同一条线上各点,数值相同;(2)不同的线上的点,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都能展示数值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可由此分析出其分布规律及时、空(不同时刻等值线图对比分析)变化规律(4)各种等值线都有一定的延伸方向、数值变化趋势、疏密特征和弯曲(凹凸)特征等规律;

二、理解。简单说即读懂,或者叫破译,或者叫从地图上获取了所需信息。总之,要做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既不是一张弯弯曲曲胡乱画些曲线的废纸;也不是一纸“天书”,复杂深奥难懂的一幅画。而是一张有规律可循,能“说话”的,承载着丰富的相关地理信息的地图。本文拟以世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例加以阐释,怎样用“理科”思维完成等值线地图的教与学任务。

作为一幅等值线地图,首先得明白是什么“地理数值”,即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反映的是世界各地 2 多年平均气温(1、7月)状况。如图所示:

其次,弄清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趋势,从而弄懂所反映地理事物分布(变化)的基本规律。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的数值变化总趋势一致: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小,即沿南北方向递变。这是现象,也是规律性所在。因为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最基本、范围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所致。现象、原因、规律、等值线图,几者相结合,岂有“理”不清之说!

再者,弄清等值线的延伸方向。一般说来,等值线的延伸方向总是大致(总体上)与数值的变化方向垂直的。气温分布图中,数值是沿南北方向变化的。因此,等温线就应该大致沿与经线垂直的方向即东西方向,顺着纬线延伸。世界等温线图,无论1月还是7月都是如此。第四,除数值均匀变化的等值线是十分规则的外,所有等值线都是在基本延伸方向的基础上有一些“越轨”现象,使等值线有的地方“凸”出,有的地方“凹”陷,甚至有自成圆圈的特殊情况。其实,稍作分析,这些“凹、凸”并不“越轨”,而是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同纬度的海陆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于是在陆地上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南方)凸出;而在海洋中,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以0℃等温线最典型)。7月份时,同纬度的海陆相比,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于是在陆地上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北方)凸出;而海洋中就向低纬度(南方)凸出(以10℃等温线最典型)导致这些“特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也!一般是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至于自成圆圈者(以青藏高原和撒哈拉沙漠最典型),则因高海拔、副热带高压和下垫面特殊等原因所致。

第五,除数值均匀变化的等值线排列是均匀的外,所有等值线的排列都有疏密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二:①不同地图,制图精度不同,导致等值线的数目多少不同。就等温线地图来说,每隔1℃、5℃、10℃(“等温距”)画一条等温线的结果是不同的。显然,每隔1℃画一条等温线的地图,等温线就密,而每隔10℃画一条的则最稀;②同一幅地图中,不同区域等值线的疏密不同。这种 差异主要是由地理数值变化梯度差异所致。在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图上,以同纬度的亚洲中部与太平洋的对比最典型。由于亚洲中部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和下垫面性质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十分剧烈,所以等温线就比较稠密且复杂。而在太平洋中,无论是1月还是7月,上述因素变化要小得多,以致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也要小得多,所以等温线就比较稀疏简单。

关于这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坡度大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度平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中学“文科”地理的学习,益适当使用“理科”思维,注意把现象、规律、原因和地图几者结合,多思考,多理解,方能真正学好地理学科。

第五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想必是大家都听过的词,不说对它有多了解,但也有一定的认识,也许一听到这个词很多人就马上联想到了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不思进取的颓废态度。的确,这个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揭示社会中的一种不良现象,一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只看重眼前利益的现象。然而,究其渊源,享乐主义最初的意义是为了说明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它的提出是为了告诉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最求快乐,避开痛苦。谁能否认这是错误的吗?可是,享乐主义的存在也确实给这个社会,给很多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在这个万物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部分来评判某一事物的好坏,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对于享乐主义,我们也要如此。

享乐主义,又叫伊壁鸠鲁主义,产生于古希腊,不同的人对于它有不同的看法与认识,它是一直以来受诋毁与争议最多的哲学。此学说最初认为人类生活的目的是快乐,说以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快乐,后来,享乐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无尽的欲望等挂钩,由此给享乐主义披上了灰色与消极的外衣。在一定时间与一定程度上,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使人们陷入了意志消沉,精神颓废的状态中。他们只看见了眼前的暂时的快乐,忘记了追求与奋斗,忘记了灵魂深处的快乐的叫嚣。同时,为了追求那所谓的“快乐”,人们尽一切手段去享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富与资源的巨大浪费,有时还会对他人造成无尽的损失与痛苦,就好比古罗马帝国的那些贵族为了寻求感官的刺激与精神短暂的兴奋,他们培养了一批角斗士,用同类的鲜血与斗争丰富他们乏味与无聊的人生,可是,在这种享乐主义之下反映出来的真的是快乐吗,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生吗,真的是对快乐生活的完美诠释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且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享乐主义的认识没有达到一个积极地境界,他们只是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快乐,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做出有损他人利益,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事,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站在前人的观点上,我们会发现那时的享乐主义是偏向于物质方面的享乐与感官的刺激,那是一种暂时的神经兴奋,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那就是他们人生追求。可是对于这种追求,他们很多人没有做出正确的理解,只知道自己的利益与满足,忘记了他人的需求与利益,这种享乐主义其实只是一种极端的享乐主义,这种极端享乐主义不符合人的本性,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享乐主义使“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都是不幸的人:孤独,恐惧,抑郁,具有依附性和破坏性。”可见,对于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理解,那就很容易走向该事物的极端。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发现,只有那些能够将其不断节省下来的时间成功地“消磨“掉的人才是快乐的,这又是人们享乐主义的另一个理解。尽管功利主义合乎享乐主义对快乐的追求,可是在这个时期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对功利的阐释有了微小的分歧。人们已经不仅仅只关注物质生活了,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他们开始真正的去理解生活,开始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是享乐主义的一次升华,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痕迹,也是人们思想的进步。

我一直在想,当初提出“享乐主义“的伊壁鸠鲁到底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提出了这个观点?他的初衷又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想给社会与人们一种怎样的启示?我们有见过他本人,没有和他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也不知道现在所存在的那些记录是否全是他本人的观点。我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东西总会在不同时代的人面前发生不同的改变。有人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伟大的哲学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淫逸行为的辩护人。在我看来,他虽然提倡人们追求感官的享乐,可是他在生活中的行为是高尚的,他能做到自我控制,而且他也提出我们要追求的是持久的快乐,不要只满足于暂时的欢愉。不过他的观点中也有一些极端的因素在其中。我想,他的贡献应该在于提出了这么一个哲学,给世人以深思,即使开始的时候大家理解得不够深,可是它带来的是无尽的深思与不断地进步。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东西来完善它,自身也不断进步着,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事物的改变。

很多人认为享乐主义在新的形势下依然存在很多不好的表现,人们在一定情况下不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思想空虚,贪图安逸,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抱怨满天。他们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跟不上潮流,享乐安逸才是生活的本质。人们变得怕吃苦,怕受累,一天得过且过,没有了真正意义上追求与梦想,认为梦想终究是梦想,就如周立波所说“梦想就是睁开眼也看不见的现实“,于是他们就只看眼前。在他们自己所理解的享乐主义下不思进取,还一天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仔细想一下,好像真的是这样的,说明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诠释一下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真正的享乐?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正确的享乐?什么样的”享乐主义“才是发展的享乐?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自身需要反省,政府也需要加强教育与宣传。

21世纪以来,经历了祖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深刻地认识到享乐主义的精髓不只是享乐,他的精髓应该在于如何获得心灵的满足感,这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生在这个高速发展,竞争力极大的社会与时代中,我们更应该对享乐主义做出全新的诠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明白一切的失败与不如意都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这也是片面的认识享乐主义的表现。在我看来,享乐享乐,就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快乐,一种对于自身的满足感,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在憧憬的同时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去让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仅仅追求着物质生活,他们更多的是对精神物质的追求。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在闲暇的时候喜欢出去旅游,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放松,也是精神的小憩,在旅游中他们不但身体得到了享受,也开拓了自身的视野,心灵也得到了洗涤,这是精神的享受。再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上了看书,不是为了炫耀,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仅仅是因为喜欢,因为精神的满足。在书籍中,人们不仅可以使自己忙碌的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还能了解到很多知识,看到很多有趣的,有用的东西。现在有很多类似的享乐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升华后的享乐。

关于享乐主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竟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享乐是每个人都非常向往的,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很多人为了他们心中的“享乐“,不断努力着,进步着,痛并快乐着。看来,享乐主义还可以促进人们不断向前,努力进取。并不像以前那样使人颓废,堕落,不思进取,反而在正确的认识下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在享乐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这些观点相结合,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在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我们不能让极端的享乐主义毁了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享乐主义,要用全新的,进步的思想诠释享乐主义,我们要诠释出我们新一代的风采,诠释出祖国不断进步的阶梯。不要让享乐挡住我们头上的光芒,要让享乐主义使我们大放异彩。只有努力追求过,认真面对过,亲身体会过才是享受人生,那才是我们应该理解为的享乐主义,才是积极地享乐主义,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享乐主义。

下载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设计的思维看待政治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唯物史观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用唯物史观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既是量变又是质变。一方面,从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上看,改革是一次量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自我完善、自我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上传: 晏光远更新时间:2012-5-17 7:31:06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多次提到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对于......

    如何看待说谎教学设计.doc

    如何看待“说谎” 教学设计 钟山区钟山小学 舒姝 议题:如何看待“说谎” 年级:二年级 选文:《狼来了》《撒谎的小壁虎》《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教学目标 1.阅读组文,与他人交流自......

    用互联网思维领航传统媒体

    互联网思维领航传统媒体 王成文 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概念,解释清楚“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媒介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上,出现过两种思维:第一种是用“......

    设计思维学习心得

    设计思维学习心得 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秩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 吴凤英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1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西固二小 刘玉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师和家长却忽视了小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尚......

    《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读后感

    《用单纯的眼光看待人生》读后感 人生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其实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