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黄山、三亚、丽江市考察旅游投资模式的情况报告
关于赴黄山、三亚、丽江市考察旅游投资模式的情况报告
关于赴黄山、三亚、丽江市考察旅游投资
模式的情况报告
市政府: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市政府副秘书长邓长明和市旅游局、财政局、城投公司及江西大觉山旅游景区集团负责人于1月23日—27日赴黄山、三亚和丽江市考察旅游投资模式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旅游投资的主要做法
从考察的情况来看,三市政府都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通过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引入各方面资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一)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通过明确产业走向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旅游业。三亚市1999年就提出:“旅游立市、旅游富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2004年又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增效、协调发展”战略。该市近年来基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提出着力打造“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人民的度假村、后花园”和“国际滨海城市”目标,大力发挥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巨大作用。黄山市以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为目标,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打造“旅游目的地服务第一品牌”。丽江市则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形成 “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全市上下出现了打旅游旗、创旅游牌、唱旅游戏的局面,掀起了全民做旅游的新高潮。截至2009年底,丽江市已有22家旅游景区(点);旅行社42家,注册导游5679名;星级酒店278家,星级标准床位30690床;8家旅游汽车公司625辆旅游车;24家旅游购物会员商店。直接从事旅游的人员有56000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超过10万人。实施政府主导,营造良好环境,吸引资本流向旅游产业,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三市的一条成功经验。通过明确产业定位、目标和思路,有利地引导和激励了各方面资金流向旅游产业,形成浓厚的旅游发展氛围。
(二)制定奖励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吸引资本投向旅游产业。三市通过制订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招商以及财政、金融、税务、价格、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和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持续地跳跃式发展。各级财政每年安排大量资金用于与旅游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品牌创建、整体形象塑造、信息服务等建设,并将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高速公路、扶贫开发、民族发展、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尽可能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如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将建设点安排在景区内或周边的村庄,改造景区配套设施;利用“村村通”工程和高速公路建设打通通往景区道路;结合植树造林工程,对通往景区的道路优先进行绿化。通过这些措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本的外部条件。丽江市坚持基础先行,重点加强交通、市政、通讯、电力等基础建设,不断改善旅游通达条件和城市旅游功能。黄山市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黄山旅游国际化的决定》和《关于强力推进旅游国际化,迅速掀起黄山旅游发展第三次高潮的决定》等政策,明确规定新开工的旅游项目,可免收或减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白蚁防治费、拆迁管理费等;农民兴办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3年营业税、减半征收各种行政性收费。三亚市出台了《航空客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对组织入境旅游包机直飞的旅行社,包机每架次引入境外游客200人以上奖励人民币5万元,100人以上至200人奖励3万元。丽江市对新评上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评上中国白金5星级饭店和获得全国‘双百强’的旅行社,均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三)强化规划编制,包装精品项目,吸引客商资本投向旅游产业。三亚市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发展思路,每三年修订一次旅游产业发展总规,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办法。以中国首批5A级景区--南山文化旅游区为例,该景区先后10次修订了建设性详规,不断吸收先进的旅游理念,景区内建成了名列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国宝“金玉观世音、天下第一龙砚、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整个景区集热带海洋风光、佛教文化、福寿文化、历史古迹于一体,融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处处体现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的思想。
旅游项目开发投资大、周期长,政府财力有限,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重要的途径。政府在编制总体旅游规划后,根据区域功能分布和市场定位,制定出详细规划、项目策划、可研报告和项目计划书等资料,包装出具体的开发建设项目,通过项目推介引入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开发景区。如三亚市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开发,1992年由市政府授权成立的亚龙湾公司,负责对亚龙湾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统一征地、统一建设。制定建设和服务标准,并建设基础设施。按照规划和标准引进投资商建设高星级旅游度假酒店,现度假区开发有滨海公园、豪华别墅、会议中心、高星级宾馆、度假村、海底观光世界、海上运动中心、高尔夫球场和游艇俱乐部等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度假产品,核心酒店有17家,其中五星级14家,已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丽江市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引资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方联动、市场运作”的招商引资做法,精心挑选市场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旅游项目,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和邀请客商到丽江考察,仅2009年该市就引入149个项目,在建项目112个,筹建项目10个,投资者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西等多个省市,到位资金98亿多元,其中大多为旅游项目。
(四)强力促营销,创建一流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吸引资本投入旅游产业。三市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十分注重品牌的创建工作。黄山市成功打造了16家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二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三亚市有五家景区分别被评为国家5A和4A级旅游景区,博鳌论坛更是打造成为世界级论坛。同时,三市分别在中央级的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广告,并在主要客源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营销和招商引资活动。制作的宣传册、招商册、旅游光盘等宣传招商品精美别致,引人入胜。黄山市在旅游宣传上实施“捆绑式”营销策略,高密度连续推出旅游新亮点,以大台、大报、大刊、大网为主要宣传媒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活动。丽江市则通过举办印象丽江实景剧、东巴文化艺术节、世界遗产论坛、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来提升丽江的知名度,进一步使丽江客源市场从末端走向前沿,扩大了国内、海外游客来丽江旅游的数量。黄山市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丽江市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58万人次,三亚市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69万人次。通过重量级品牌创建,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强了旅游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对客商的吸引力。通过强力宣传促销,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巨大的人流量,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旺盛的人气对投资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五)开发建设旅游项目的几种投资模式。三市纷纷放宽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的限制,积极实施“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 ,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办法, 使投资来源多元化, 投融资形式多样灵活,吸引了各方面的社会投资,为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坚实的产业基础。投资开发建设旅游项目,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景区直接融资,独立开发。政府对龙头景区,成立景区管委会,管委会成立下属旅游项目开发公司,再由旅游开发公司进行操盘。如三亚天涯海角和云南丽江古城、玉龙
雪山等景区。三亚天涯海角景区1988年成立旅游管理处,编制了规划,确立10平方公里的景区面积,1995年以土地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修建了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对外开放,之后通过门票收入向银行抵押贷款等方法筹措资金,滚动发展,到2009年门票收入
1.9亿元,利润7000万元。丽江玉龙雪山景区从1993年开始建设至今,政府注入一定启动资金后,景区则以土地、门票收入抵押贷款及收益滚动投入,累计投入10亿元完成了冰川公园、蓝月谷、云杉坪、雪山高尔夫球场、印象丽江等一批精品景点和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接待人数从1994年的4700人增长到2009年的232万人次,十多年间为丽江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达20多亿元。
第二种模式:景区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一是对重大的旅游项目,政府先成立景区管委会,管委会组建下属旅游开发公司,以旅游开发公司为主体与企业或其它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对景区进行联合开发建设。如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项目的开发,由三亚市政府先成立南山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以景区规划中的2500亩土地折价1亿元入股,首旅集团出资1.5亿元现金共同开发建设南山文化旅游景区。二是政府以资源、资产入股,投资者以资金入股建设景区,双方各占景区一定的股份,进行合作开发,利益共享。如黄山市宏村景区就是采取这种模式开发经营。黟县政府与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签订合作开发宏村的合同,黟县以古民居旅游资源和古祠堂群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等资源入股,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以现金入股方式共同组建了“京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宏村景区进行整体开发。投资者负责景区的规划、开发与经营。
第三种模式:企业或自然人投资,独立开发。根据旅游规划的要求,政府包装项目后,通过推介和招商引资,转让旅游资源开发权、经营权,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景区开发与建设。如黄山市黄山以外的旅游项目,都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建设。三亚市陵水县出让猴岛景区自然保护区10.2平方公里区域50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权供民间资本开发、经营,当地政府每年收取100万元资源使用费。经营期满后,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仍由政府收回,但投资者如愿意继续经营,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取得开发经营权。
民间资本的投入解决了景区景点开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扩大当地居民的受益面和参与度。
二、几点建议
根据外地的经验做法和抚州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对全市旅游规划进行修编,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目前,我市已编制了全市旅游总体发展、市中心城区旅游发展和临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及各县(区)的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的详规。其中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是2002年编制的,由于当前旅游发展形势迅猛,旅游方式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难于适应目前抚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对旅游总体规划重新修编。建议在今年聘请国内外一流的知名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依托抚州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高起点、大手笔修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使之法规化,成为指导协调我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在修编中可以充分考虑大觉山旅游景区集团关于打造抚州“两山一园一村”综合旅游版块的构想,如果其建议切实可行,可以分步分期实施,逐步开发。
(二)盘活现有旅游项目的资产,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和投入。根据学习考察经验,我们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育多元化的旅游投资主体:一是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项目资金和整合上级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重点旅游景区项目的建设和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指示牌等。目前市中心城区建设的拟岘台公园,名人雕塑园、梦园等工程,就是属于政府直接投资的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项目。二是盘活旅游景区景点项目资产。可将项目的优质资产变现,也可将项目资产或门票等收入抵押贷款。鼓励旅游企业,将部分资产或股权招标转让出去,将不动资产转换为可用资金,用于投资开发其它项目或用于自身更新改造。将某些景区若干年的经营权或其它无形资产转让,回收资金开发其它景区景点。分期分块按规划转让已形成投资开发气候的景区和景区周边土地,回收投资滚动投资开发新项目。争取对外融资窗口单位的支持配合。对某些符合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项目,经精心包装后,直接推出对外发债或其它形式融资。精心挑选有潜力的新建或改造扩建项目,与省内外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将项目资产折成上市企业股份,在企业扩股配股时推向二级股票市场,从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将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项目,连同其部分基础性资产(如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方案和某些特许权等)和开发权,直接对外转让,换回资金,进行项目商品化融资。总之,要千方百计破解旅游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多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好项目,好上项目。
(三)制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产业。旅游是综合性强的大产业,产业要发展光靠政府直接投资是有限的,更多的则是靠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用,吸引外来的资金和力量来共同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建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在我市境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单位,按营业额的1%提取管理费用,计缴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基金由各级地税部门代征,市、县(区)按比例分成,纳入预算管理,由各级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掌握使用。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品牌创建和组织旅游专列、旅游节庆等特色旅游活动和对个人进行奖励。二是把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制定优惠和奖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出台扶持、税收让利、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建设用地支持、创优创强奖励等政策,营造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对于优质资源,政府可以以资源入股的方式与客商合作共同开发景区景点。与此同时要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实施产权制度与经营机制改革,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旅游景区(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允许以合资、合作、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转让给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开发、经营。
(四)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之后,确定一批重点建设的景区景点旅游项目,通过包装,进行对外招商。对大觉山旅游景区集团提出的“两山一园一村”综合旅游版块的开发,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由大觉山旅游集团投资开发,也可选择实力更强的企业投资。对招商引资成效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
(五)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拓展客源市场。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一策划,统一制作,统一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营销攻势。适当增加促销投入,以大台、大报、大刊、大网为主要宣传媒体,实行“航母促销”,在央视和江西卫视等黄金时段继续开展“烟波古临川绿色新抚州”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塑造好城市旅游品牌。实施注意力经济战略,在上海、南昌等主要客源地举办抚州欢乐游等宣传营销活动,开通上海至资溪的旅游专列,大力开拓上海市场,积极举办临川文化旅游节、大觉山国际漂流节,继续办好南丰国际蜜桔节和广昌国际莲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建设抚州旅游资讯网、旅游服务热线等旅游宣传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体系,努力塑造抚州旅游的良好形象。
赴黄山、三亚、丽江考察组
二O一O年二月五日
附件:
抚州市人民政府 © 2005-2008,赣ICP备05000756号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本站点由 抚州市信息中心 承办
电话:0794-8257126 E-mail:bjb@jxfz.gov.cn
第二篇:赴三亚考察学习体会
赴三亚考察学习体会
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改进工作,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我学到了很多,我也懂得了很多,所以对我来讲,这是一次学习之旅,一次洗脑之行。
一、海南省基本情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常住人口达828.00万人,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4个市辖区。海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绿色宝库”之称,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海南旅游、海洋水产等资源丰富,极富特色。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现有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保税区等14个开发区,总面积19066公顷。
二、考察学习体会
面对海南国际岛的蓬勃发展形势,我着重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经典品牌。文化与旅游,互为条件,是“神”和“形”的关系。文化从旅游中找到市场出路,旅游从文化中得到经济效益,增强生机与活力。海南省在依托美丽风光的同时,着重突出佛教文化,使其成为海南旅游的一个亮点。诸如南山寺、南海观音等堪称经典的佛家道场,不仅吸引了普通的游客还有一众善男信女。
(二)坚持科学规划、规范运作,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高起点建设精品景区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规划和规范至关重要。我们都知道,旅游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旅游人文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要进行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就要有国际化视野,长远性眼光,制定与国际化接轨的旅游规划,突出开放兼容文化特性,引进国内外高端大企业进行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开发,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本地特色,形成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目前,海南成为北方侯鸟老人的聚集地,每到冬季来临时,到处可见北方的老人游走于街头,一时造成了房租、菜价及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搅热了海南的旅游市场。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针对城乡、国内外不同旅游消费者,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
三、对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二是改造提升工业。重点在扩规模、上档次、增品种、降消耗、减排放上下功夫。改进工艺,改进设备,积极推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鼓励相关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上是我这次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思想略显幼稚,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不吝赐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迸发出更大的激情投生于工作中,请领导们监督及批评指正。
最后,我郑重感谢领导,感谢领导安排的这次学习之旅、洗脑之行;感谢集体,感谢给我的关心和帮助。谢谢!
第三篇:赴同安区旅游考察情况报告
赴同安区旅游考察情况报告
11月15日下午,在翔安区政府林奕田副区长的带队下,由区旅游局风景旅游管理中心、区国投集团有关人员组成的考察小组前往同安区进行旅游产业发展交流考察。在同安区旅游局鞠爱莉副局长和同安国投集团旅游投资公司邵真总经理等人的陪同下,考察小组先后现场考察了北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竹坝农场、梵天寺和同安区游客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并与同安区林国财副区长等领导座谈,交流关于扶持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经过现场考察和座谈交流,考察小组成员深感震撼:从2007年开始,同安区举全区之力打造工业、旅游、物流三大基地,特别是在政策、资金和机构上倾斜旅游基地的打造,为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安区旅游业因此迎来了突飞猛进的良性发展阶段,一大批高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华强等大型主题旅游项目纷纷落户同安,戴斯、豪生等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也纷纷入驻同安。据统计,2010年,同安区共接待游客312.19万人次,同比增长54%;旅游总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56%。今年1—9月份,共接待游客277.57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实现旅游总收入7.02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做法有:
一、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2007年,同安区就成立了 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区委常委担任旅发委主任,分管副区长担任副主任,旅发办设在区旅游局,区旅游局长担任常设办公室主任,区发改、财政、建设、交通、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区旅发委还分别成立区级国家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旅游建设领导小组,指导景区A级创建和乡村旅游开发。
二、成立国有旅游投资发展公司。2008年6月,由同安国投集团成立区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整合区属国有旅游企业,对区属旅游资源进行收储,对旅游基础设施进行代建,对同安旅游资源进行“集团式”整体营销推介。如托管同安影视城、运营北辰山风景区、开发金光湖森林人家等。
三、设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从2008年起,区财政成立专项资金,确定每年用于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但自2008年以来,每年实际投入的建设经费超过一个亿,到目前已完成政府性投资3亿多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八大景区四大酒店等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景区道路、山门广场、旅游公厕、停车场、路标指示牌、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及《同安区旅游专项规划》、《同安区乡村旅游规划》及部分景区规划的编制,这既为同安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很好的休憩和休闲场所,同时提升了同安区的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召开全区旅游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春节过后,同 安区政府首次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会议由区委书记亲自主持,并将全区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列为每年春节后区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区人大和区政协还专门组织成立“推进同安旅游发展”课题组,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加强督办,齐心协力推动产业发展。
五、制定出台奖励扶持政策。2011年开始,由区财政拨出专款,对组织、接待来同安旅游的旅行社,开发专用管理系统进行接待量统计,分别根据旅行社组织游客在同安停留时间长短及消费项目给予不同幅度的奖励,每个旅行社每年最高可奖50万元。
六、在人员经费上支持旅游局开展工作。从2008年起,同安区财政用于区旅游局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逐年提高,今年突破了100万元;每年的旅游节庆活动专项经费也不断提高,今年仅2011海峡两岸(厦门同安)温泉旅游节就投入了150万元;此外,与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社等媒体的战略合作方面也不吝巨资。今年仅在厦门、漳州、泉州电视台播出《同安好所在》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片就投入了120万元。2009年同安区在全市各区中率先成立区级游客服务中心,区政府在人员编制和经费上给予较大倾斜,确保咨询服务接待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考察交流,考察小组认为:翔安区虽在区位条件、资源特性、交通网络上都具备优势,但在政策资金扶持、资源开 发整合、基础设施配套上和同安相比差距巨大。具体体现在: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方面,自2005年厦门市翔安区风景旅游管理中心成立以来,每年用于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仅在10万元左右;2003年-2009年区旅游局宣传促销经费为零,2010年为5万元,今年为20万元;在旅游节庆活动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仅今年才首次下拨2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前两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今,同安区旅游发展一日千里,我区只能望其项背,如此着实令人感慨!
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成为我区打造“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实现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翔安区应该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投入,进一步整合开发我区旅游资源,加快培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扶持指导,才能又好又快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对于下一步我区旅游工作开展,考察小组建议:
一、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当前,我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了景区可进入性不强、交通导览系统不完善、停车场所及旅游公厕建设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的严重制约。虽然今年我区财政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但数额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建议 在区财政盘子上加大投入,确保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以集中财力建设好进景区道路、旅游公厕、公共停车场、交通导览指示牌、区级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
二、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建议由区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旅游局领导担任常设办公室主任,区人大城建委、两办、发改、财政、建设、交通、文体、农林水利、国土、规划、环保、质检、公路、电力、通讯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形成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区旅游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发招商、运营机制、资源规划等方面碰到的问题,适时组织召开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大会。
三、组建区级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由区国投集团进行组建,将区属旅游资源整合到旅游集团,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分离”的原则创新旅游产业运营方式,推动翔安区旅游产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经营的管理模式,代建政府性投资旅游产业配套项目,对未开发的区属旅游资源进行储备,并按照相关规划,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招商。
四、加大宣传推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增加旅游宣传推介和节庆活动专项经费,用于编制中英文《翔安自驾旅游攻略》、拍摄翔安旅游风光片,在电视上进行城市形象宣传、制作各种宣传图册、征集旅游歌曲及召开周边城市专题促销会、对台对金交流等项目,全方位多角度扩大翔安旅游宣传覆盖面,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国际旅交会以及各类旅游促销会展活动,在厦、漳、泉、榕及潮汕、江浙主要客源市场召开旅游专场推介会,宣传推介我区海岛度假、战地旅游、免税购物和人文、山地休闲旅游等产品,同时有针对性地邀请主要客源地旅行商和媒体前来我区考察踩线和旅游专题采风活动,扩大我区旅游影响力。坚持节庆带动发展,近期重点策划包装推介“大嶝两岸特色旅游购物节”、“香山庙会”等节庆活动,对接市“一区一节”的主题活动,增添旅游文化内容,培育品牌旅游节庆活动和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品位和档次。
五、推动行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出台《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奖励扶持意见》。大力推进旅游中介机构建设,鼓励旅行商、旅行社在我区注册经营,设立分支机构或门市部,加强导游员、景区讲解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我区地接服务功能。制定优惠鼓励措施,引导旅行社包装我区旅游产品,策划满足各类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精品线路,对接岛内外一体化的城市旅游线路,对经营业绩好的景区(点)和组团前来我区旅游的旅行社给予一定奖励,鼓励旅游企业争创旅游品牌意识。加强旅游管理部门建设,增加专业人员编制和费用预算,完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行业综合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职能。
翔安区旅游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赴XX旅游考察
关于赴XX、XX、XX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旅游
4月8日,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统一安排,科级培训班和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对滨海、寿光、青州进行了参观考察。此次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滨海和寿光三区建设的大手笔,也领略到了青州市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风光,同时也增加了与兄弟友好城市间的情谊与交流。此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观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周密合理。虽然此次时间较短,但是由于时间安排得当,各项重要内容均参观学习;二是意义深远。此次考察学习主要是借鉴三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也了解了兄弟县市的人文资源,加深了学员之间的友谊;三是感触颇深。虽然这几个地方旅游资源不是很丰富,但由于政府的重视与加大投入,结合本地原有资源开发出了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8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4月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陆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0万,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开发区作为潍坊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立足建设设施配套、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优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确定 “一城四园”的
1规划布局。一城即一个滨海水城,四园即一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园、一个临港产业园、一个绿色能源产业园、一个海港物流园。
寿光羊口经济发展区位于寿光市北部,成立于2010年,面积30平方公里,北临小清河,东接渤海湾,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开发区中心节点位置,是环渤海经济圈中亟待开发的为数不多的黄金海岸。包括西部双王城生态经济、中部羊口先进制造业、东部海洋精细化工三大板块。羊田路以西20平方公里建设城镇新区,以建设行政商务中心、高档居民社区和商贸服务业为主;小清河北岸30平方公里建设新能源及生态旅游区,以发展风电、光电、油盐开采和生态旅游为主。寿光羊口经济发展区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产业资源,广阔的滩涂前景。
二、旅游业经验:
滨海以“欢乐海”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目的是打造山东“蓝色逍遥游”和国内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寿光羊口镇成立了旅游管理办公室,规划建设了生态旅游区,按照“生态羊口、湿地盐乡”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发旅游新景点,打造新型旅游产业,向旅游强镇强力迈进。青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明朝云门山的巨“寿”,隋、唐时期的驼山石窟造像群,以及佛、道文化,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议:
与滨海、寿光、青州相比,我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在今后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好规划编制。要聘请国内一流旅游规划编制机构,高起点编制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旅游业前期投入大、回报期长,不仅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重引进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投向昌邑旅游产业,增强全市旅游业综合实力。
三要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实现以旅助农、以旅富农。要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农业休闲旅游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要规范管理农家乐、渔家乐,加大经营理念、服务规范的培训,实现品牌经营、规模经营,突出特色,增强竞争力。
四要搞好旅游商品研发。旅游商品研发要立足昌邑市情,与农副产品相结合,主打绿色环保品牌,要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产品开发、宣传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进行系统开发,形成产业规模。
五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根据内外有别、量力而行的原则,可采取分层分步实施的办法。一是对内宣传。在《今日昌邑》、昌邑电视台设立专栏专题,宣传昌邑旅游优势资源和政策,统一认识、培树信心、营造氛围。二是对外宣传。在潍坊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加大广告和正面宣传的力度,迅速扩大“生态昌邑”的影响,广树“灵秀昌邑”的新形象。三是专业推介。借长廊规划之机,策划编印项目推介书等宣传资料,利用专业媒体和各种旅游推介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昌邑旅游资源和建设重点。
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昌邑知名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围绕梅花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五朵金花”竞相开放,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给农民以巨大的实惠。“五朵金花”景区近两年已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农业生产总值五年间增长了6602万元,增幅达85.5%。整个片区地价飙升4倍,农户资产增值超过13亿元,土地产出效益由每亩的2000多元提高到上万元。全区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年人均纯收入达6321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农民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业界的高度评价。
四川乡村旅游大致经历了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形象和品牌进一步突出。主要体现在“四个变化”:一是发展速度加快。如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户两年内增长了1371家,总数达到近6000家。二是质量提高。经营形式由一家一户为主经营发展为合伙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经营内容由单一为游客提供周末休息、餐饮、茶水、棋牌服务发展为提供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会议等服务;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服务方式由自发粗放走向逐步规范。三是农民生产生活区成为景区。郫县友爱镇农科村、龙泉驿区兴龙镇、都江堰市青城镇均已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锦江区三圣花乡成为国家4A级景区。四是农副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乡村旅游地区的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
截止2005年底,四川共有农家乐17037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吸纳就业23.8万人,接待旅游者8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7亿元,上缴税费9049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四川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紧密结合,按照“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产业支持、农户主体”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四川政府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重视。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如成都锦江区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了《锦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都市观光农业发展之路。广安市政府为牌坊新村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战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了400余人就业,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二是资金倾斜。政府公共财政资金适度向农村倾斜,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锦江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按每平方公里1500万元的标准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户房屋内外表面改造资金的80%和购买新型厨具资金的50%也来自政府,整个片区区政府投入9745万元。眉山东坡区广济乡政府对万亩果园民居进行了统一规划,并以资金鼓励农民进行房屋改造,并大力推动了“两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六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改房)”工程。三是部门支持。乡村旅游涉及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政策、资金和物力倾斜。为打造“五朵金花”,锦江区抽调旅游、卫生、环保、食品管理、交通、工商、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干部分包到户,对农家乐经营户专门培训和上门指导,仅市级各部门就注入各项资金1800万元。四是综合协调。政府牵头规划与策划,杜绝重复建设和任意破坏生态行为。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四川根据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开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依托核心景区优势。四川著名景区基本上都在农村地区,这些年全省形成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九寨沟、峨眉山、都江堰等著名景区都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点,农村和农民成为旅游接待和服务主体。二是依托城市近郊优势。成都、绵阳、眉山、攀枝花、雅安等市近年来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开发建设了一批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点,走出了一条“城市还是城市、农村还是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成都锦江区创造性打造了“五朵金花”,5个村形成了5个特色,仅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三是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以自然农业资源为依托的代表是成都的龙泉万亩观光果园、郫县友爱镇农科村、眉山东坡区广济乡万亩果园;以传统手工业为依托的代表是眉山青神县中国竹艺城;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依托的代表是攀枝花市的宇森酒堡;以现代高科技农业为依托的代表是雅安高科技农业园区。四是依托民俗风情优势。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非常鲜明,旅游发展迅速。如阿坝州的桃坪羌寨、甘孜州丹巴的碉楼群、凉山自治州的泸沽湖等。
(三)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四川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坚持实施精品战略,全方位重点打造核心景区。成都锦江区对“五朵金花”景区实施景观化打造,城市化建设。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对农房实施就地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三是景区环境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四是景观建设人文化。注重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五朵金花”,挖掘幸福梅林的梅花传统文化,赋予荷塘月色的音乐、绘画艺术内涵,再现江家菜地的农耕文化,展现东篱菊园“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菊花韵味,变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吸引市民体验、休闲的文化旅游活动。五是形象塑造品牌化。按照“一村一品一业”不断推出农业新品牌,将传统农家乐提升为都市乡村旅游,把原本相对独立的五个村庄整合为一个旅游区,把“五朵金花”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区。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一是标准规范。成都市以推行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评定星级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为抓手,推进全市农家乐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先后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及其评定》、《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等系列地方标准。截止目前,全市已评定出星级农家乐300余家,星级乡村酒店2家。二是培训提高。成都市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如锦江区“村姑变导游”的培训,平乐镇对农家乐业主的餐饮培训,郫县农科村书报进家、对联字画入户,龙泉驿区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礼仪礼节、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等。三是行业自律。注重发挥行业自律
组织作用,全省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制定章程和乡规民约,在管理和规范村民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三、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我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许多地方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从总体看,我省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学习借鉴四川经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当前在全省要大力开展“千村创建、百村达标、三十村示范”活动(即在全省选择一千个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发展乡村游,其中一百个村今年基本达标,三十个村成为全省示范村),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旅游型村镇,走出一条“以旅游助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制定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会逐年加大,发展乡村旅游恰逢其时。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建议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规划编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房屋改造、供水供电、生态建设、广播电视等)、土地使用开发、吸引投资、旅游商品开发、从业人员培训、品牌打造、宣传促销、软环境建设等方面,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的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可操作性要强。
(三)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建议省政府近期召开一次由各设区市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市旅游局局长,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村镇和示范点负责人,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会上,现场观摩邢台、保定、秦皇岛等市部分乡村旅游示范点,交流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和做法,印发四川省有关发展乡村旅游材料,力争出
台我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重点,促进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四)打造一批城郊型乡村旅游示范区。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顺应城市居民日益高涨的休闲需求,借鉴成都打造“五朵金花”运作模式,集中人财物力,在省会石家庄和其他中心城市城郊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瞄准京津市场,在京津周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这些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在突出农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休闲氛围的同时,必须从规划开始就树立精品意识。对此,省里要加强指导,全力支持。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充分挖掘当地自然和人文内涵,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在省会、省内中心城市和京津周边打造成一批特色各异、优势互补,在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景区,带动全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