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

时间:2019-05-13 11: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

第一篇: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几年来,我州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景区(景点)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

一、宣传促销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表现突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转化成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其关联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省委、省政府“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政策机遇面前,我州如何把机遇转化成推进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

A 家底、优势、规划——发展方向要明确

说到我州的旅游产业发展,就必须谈到旅游资源。说到旅游资源,许多人都能讲出一大串,总之是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正如州政协委员李建民所说,要让游客想来、必来和再来,必须做到第一,而且是世界或国内第一的品牌。州政协委员黄元山也说,一流旅游的最高境界始终是做到第一或唯一,而不是第二、第三甚至大路货。

州人大代表林科峰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要找准优势,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特色优势。没有优势也要创造优势。

黄元山提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玉堂把恩施旅游资源归结为十大中国之最,恩施市文联何智斌也对恩施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列出八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品质、五大世界级旅游文化、五大世界级旅游商品体系,我州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精心梳理和评估,以更加睿智的头脑、更加明晰的思路来高规格规划、定位、开发和建设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在武陵地区找出不同点,才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占到应有份额。

而且,是否还存在没有发现或者说是被忽略的顶级资源?州政协委员姚本驰、黎祖永、严斌建议,巴东神农溪裸体纤夫是三峡活化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来神农溪旅游的游客却看不到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裸体纤夫,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们呼吁,裸体纤夫文化不能丢。其建议赢得众委员的掌声。李建民提到,州府恩施应该利用独特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和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打造世界级“万山·千洞”旅游名城。州政协委员谭庆虎认为我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镇)构成了我州多民族交汇融合的独特文化空间及多种文明荟萃、各种文化融合、各种宗教并存的历史文化长廊,建议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

在摸清家底、找准优势的基础上,规划是龙头。州政协委员吕春建建议,要重新编制全州旅游发展规划,把全州旅游业形象策划、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作为规划重点,突出州内核心景区的节点作用,突出土(家)苗民族风情,优化旅游精品线路,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其他地区和周边主要景区搞好对接。他还具体谈到,恩施州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原来是“一轴两极三区”,根据旅游线路对接考虑,应该改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

黄元山也提到,当前,要将我州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与建设放到湖北省“两圈一带”和整个武陵地区的黄金旅游产品的背景下进行规划,确保重点、突出特点,消除盲点、提高效益。

州政协委员杨鹏飞还建议,围绕我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和跨区域旅游项目的专题规划编制,尽量减少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B 机构、整合、联动———体制和机制要创新

“要取得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州政协委员吕春建认为,“应将旅游局升格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强化各级旅游委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项目建设、宣传促销等工作职能,大胆探索和实践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发展方式,将全州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景区和分散由各个部门管理的旅游资源统一交由旅游委进行管理,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以利党委和政府从更宏观的层面总体谋划,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革和发展。”

就旅游资源整合和联动问题,州政协委员黄元山谈到,旅游业不是做个体,而是做群体,讲究点、线、面、片的立体交叉。因此,经营策略上必须注重互利共赢。目前,我们的每个景点都是孤立的,其经营沿袭着小农经济生产的方式,各做各的事,各赚各的钱,信息不互通,资源难共享。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打破县域区划的界限,在州域范围内统一经营管理,打破投资主体的界限,建立能统筹全州的旅游股份集团,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的机遇,争取资金打造优良的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平台。

对此,州政协委员李超发言时很有同感:“不能从旅游景区孤立的角度去发展,要调动社会的参与性,实现一定区域范围的联动,各个景区要体现自身特点,景区之间要互动,对恩施人文文化讲解的口径要一致,在文化展示上避免重复。”

州政协驻鹤峰县联络组也提出,要依托资源优势,促进我州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全州8县市必须“抱团”打造旅游品牌。目前,我州旅游景区开发紧锣密鼓,但由于“各吹各的号”,资源整合不够,景区开发按照个体思维进行,出现层次较低、重复建设,甚至破坏资源的现象。因此,我州旅游发展要重新认识和盘存我州旅游资源,形成一个高起点的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完全打破行政隶属的区域界限,与未来的市场结合起来,整体营销、联合促销,组建旅游集团,通过旅游要素流动实现互补,完善协调机制、制度,逐步形成景区与饭店、交通、旅行社、娱乐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资源开发整合和线路整合,联动起来,信息共享、客源互流、重点突出、打破壁垒、优势互补、全州一盘棋,共生共赢。

C 渗透、品位、品牌——旅游与文化要有机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就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建言献策。州人大代表郑远宏认为,旅游的中介是文化,旅游一定要与文化相结合,利用我州独特的人文资源、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旅游优势。

州政协委员司马俊莲认为,“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已成为现代旅游理念。21世纪的旅游已经集中到文化方面,尤其是民族文化。据有关方面统计,民俗旅游占整个旅游的70%。在武陵文化圈中,要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就要看各地区是否有文化自觉的意识,是否重视文化建设。你不重视,其他地区就必然走在前面,慢一步则慢十步,要想追赶谈何容易。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路径依赖”。

州政协委员杨吉富提出,目前,国内外游客到我州旅游,感受不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偶尔提问,多数人都是以地方方言来充当土家语忽悠客人,真叫人啼笑皆非。所以,不少外地游客到恩施旅游一次就感觉“走得累、听得假、住得差”。土家先民创造的古朴文化,将是我州旅游产业矗立于世的骨与肉。

州人大代表朱群英说,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希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品牌的包装、推广工作。

州政协委员王祥春谈到,放眼国内外名牌城市,从“千年古韵”的北京到“现代海派”的上海,从“音乐之都”维也纳到“时装之都”巴黎,不难看出,它们的品牌是文化。城市是旅游的重要载体,只有特色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旅游城市才有特色,才有品位,才有吸引力和知名度。

州政协委员黄元山提出,文化精品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抓住了“魂”,我州的生态文化旅游才有活力、魅力,才会从低端位走向高端位。

如何做好有机结合文章?农工党恩施州总支建议,加大我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品位和档次,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州政协委员段绪慧说,民俗文化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切忌将其当作泥团任人捏弄。在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上一是要坚持开发正宗的民族文化,避免猎奇,误入歧途,要尽可能把民族的传统艺术、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特别是人工建筑不能因刻意追求现代化而失去民族特色。二是要开发健康的民族文化,避免低级趣味。三是要开发独特的民族文化,避免重复单调。

州政协委员李超建议,各个景区必须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这对景区建设发展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恩施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要把“文化要先行”的思想贯穿到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中,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要加大本土文化对旅游的渗透,从研究发掘的层面走出来,让本土文化的亮点发光,成为恩施旅游的卖点。他还建议,要想争取广阔的旅游市场和更多的消费者,必须通过运用CIS战略,加强品牌建设。

王祥春建议,要系统整合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强势铸造城市魅力品牌,构建恩施城市主题文化,努力炼出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的“精、气、神”。

D 结合、扶持、培优——旅游商品开发要提速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目前,我州旅游产业不仅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链条中的每一环都不成熟。在大会发言中,许多代表、委员就六要素之一的“购”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对于“购”的重要性,正如州政协委员王平所说,六大要素中,“吃、住、行”是实现“游”要素的前向关联的三个要素,“娱”和“购”是“游”的后向关联的两个要素。如果说前向关联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那么后向关联则是提升旅游质量的充分条件,可见“购”是旅游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效益构成中举足轻重。所以,旅游商品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旅行社、旅游交通业和旅游饭店共同构成了旅游业的四大支柱。

目前,我州旅游商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旅游商品的数量不够丰富、质量不够过硬、内涵不够深厚、市场不够集中。

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州没有资源,反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型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在于这些产业没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州政协委员张代寿、黄明畅提出,我州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之称,在烟、茶、林、药、菜、畜六大农业产业中,恩施中草药产品应该、能够而且必须在我州旅游业中成为独特卖点和响亮品牌。因为将药业产业与发展旅游商品相结合,符合和顺应了现代人健康旅游的消费新潮流,而且,根据目前医药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中草药的应用已经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恩施中草药产品的研发生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恩施生态旅游的重要抓手,纳入议事日程,做好全州药业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中草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品牌打造。

州政协委员赵萍也提出,我州旅游商品开发要大打“硒”牌。“世界第一·天然富硒”是我州390万人民共同的特色产业王牌,但是与“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名片、江西丰城提出建立“中国生态硒谷”的战略相比,天然土壤硒资源远超他们的恩施却发展得不够。因此,州政府应将恩施生物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产业兴州”战略,尽快形成结构有序且多样化的初级富硒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群、富硒深加工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富硒产品转化产业群和生态富硒旅游服务产业群等四大产业集群。

州工商联提出,我州旅游商品发展不够,跟民营经济发展不够直接相关,表现为企业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全州从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企业不足全州民营企业总数的15%,且其中95%以上为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因此,发展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旅游业,必须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在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王平对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综合性建议。他说,要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宏观指导和调控力度,尽快制定《恩施州旅游商品发展专项规划》,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秩序,组织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逐步完善全州旅游商品体系;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通过配套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社保政策、融资政策、土地城建政策、物价政策等,鼓励和调动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旅游商品的研制、加工和销售,培植一批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加大旅游商品系统开发的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商品的数量,提高其质量,提高其内涵;加大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的力度,要尽快完善各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购物中心,尽快完善城市建设规划,修建旅游商品一条街或旅游商品超市。

第二篇: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鄂州政发〔2010〕8号

鄂州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摘要】

发展目标:以形成一都(吴王古都)一区(大梁子湖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二带(汉鄂高速休闲旅游带和长港旅游示范带)发展格局和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梁子湖品牌为抓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湖泊生态特色鲜明、吴楚文化彰显、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和鄂东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升、区域协作深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旅游战略性支持产业。到2015年,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达到全市同期GDP的8%以上;提供直接旅游就业达到1.2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6万人。力争培育旅游企业集团1~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3个、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达到1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强县(区)1个,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10个、星级“农家乐” 300个。

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对以有偿方式取得旅游景区(点)及附近国有荒山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其土地出让金可专项列支用于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行土地使用权40年不变。对旅游设施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开垦费按湖北省耕地开垦费标准的下限收取。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其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由受益地方政府按适当比例奖励给项目单位,土地出让金按合同约定方式缴纳;非政府单项投资虽在1亿元以下,但对我市旅游业有明显支撑作用的项目,也可以享受以上优惠。

实行税费支持政策:投资经营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达到有关条件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每年发生的宣传广告费用,可根据有关规定税前扣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对旅游饭店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按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财政补贴。旅游企业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污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不再征收排污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纳入政府采购定点接待服务单位,接受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会务服务。

实施激励政策:对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区)、湖北旅游强县(区)、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4A级以上旅游景区、金叶级绿色饭店、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的单位,按纳税关系分别由市区乡镇政府给予特色镇(行业)建设资金奖励;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游船)奖励《按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星级酒店业的若干意见》(鄂州政发〔2008〕18号)执行。对进入全省“五十强”、地接旅游人数年接待在1万人次以上并居全市前三位的旅行社由政府在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中给予奖励;对获得全市导游大赛前五名、全省导游大赛前十名和全国导游大赛入选,并与我市旅行社或景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优秀导游人员,由政府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两年“优秀导游岗位津贴”;对参加全省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前三名、全国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前十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政府奖励5000元(单位)、2000元(个人)。

详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

性支柱产业的意见

鄂州政发〔2010〕8号

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鄂州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1、充分认识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当今世界发展前景最广阔的战略性产业之一。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2010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湖北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鄂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转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中的先导作用,在扩内需、促消费中的拉动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促进作用的必然选择。

2、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我国已进入大众化、多样化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时期,旅游业正处在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全省乃至全国都在抢抓旅游业发展的先机,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规划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市拥有以梁子湖为代表的丰富的湖泊资源、以吴楚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优势,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基础和条件,正处在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仍然存在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旅游产品形式单

一、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旅游业发展与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有机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旅游业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总体思路

3、指导思想。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更新发展观念为先导,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加快提升我市旅游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特色化水平,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我市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4、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对旅游业的综合协调、宏观指导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坚持产业联动与区域合作相结合。发挥产业互联和区域互动的共振效应,走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合作交流、利益互享共赢之路,加速实现产业升级。三是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着眼长远、整体谋划、合理布局,又立足当前、抓住重点、优先突破,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相结合。挖掘旅游业自身潜力,形成快速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五是坚持开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强生态和资源保护,实现科学开发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5、发展目标。以形成一都(吴王古都)一区(大梁子湖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二带(汉鄂高速休闲旅游带和长港旅游示范带)发展格局和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梁子湖品牌为抓手,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湖泊生态特色鲜明、吴楚文化彰显、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和鄂东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市场主体壮大、产业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提升、区域协作深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旅游战略性支持产业。到2015年,全市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达到全市同期GDP的8%以上;提供直接旅游就业达到1.2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6万人。力争培育旅游企业集团1~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3个、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达到1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强县(区)1个,旅游名镇2个、旅游名村10个、星级“农家乐” 300个。

三、进一步强化发展重点

6、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按照“两型”社会建设和新时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修编利用规划,修编《鄂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鄂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鄂州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各旅游度假区、景区规划要全面考虑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线路安排、要素配置等。强化旅游规划管理,维护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各类旅游规划编制、评审、报批,并监督实施。

7、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市域内城际铁路、快速通道、高速公路重要节点公共设施的旅游功能配套建设。在完善全市干线公路网络的同时,所有景区(点)均要有道路状况良好的公路连接。在市域内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城区主要干道,以及通往各景区的公路沿线建立和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开通主城区至全市主要景区(点)的旅游专线车和景区之间的公交环线车;开通我市通往周边地区以及主要客源地城市的客运专线,适时增设营运班次。加快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整治百里长港旅游通道,打造长港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车站、码头的供水、供电、通讯网点、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监测、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和完善自助自驾旅游服务网络、旅游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旅游应急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

8、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围绕做大做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策划建设一批旅游项目。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运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旅游投资商的特殊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资本转移,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旅游项目。中心城区要突出旅游城市功能,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内容丰富的旅游设施和项目。依托三国吴都风情文化旅游区,加快配套建设“鄂东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促进鄂东区域旅游协作,形成以鄂州为中心的区域旅游板块。规划建设集文化娱乐休闲街区、特色风味美食街区、旅游购物街区、特色夜市于一体的商务休闲功能区,鼓励发展高星级酒店、品牌连锁酒店和不同特色的主题酒店,建成洋澜湖文化休闲主题公园,推出观赏性、互动性强的具有鄂州特色的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打造城市休闲旅游板块。加快推进梁子湖娱乐岛、梁子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水上系列旅游项目、商务会展设施项目、度假饭店项目、游艇俱乐部项目、大型水乡主题公园开发建设,推动梁子湖南岸沼山、青峰山、涂家垴镇等旅游资源的规划建设,配套完善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延长旅游周期,拉长产业链,形成以湖泊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依托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建设和特色农业等资源,规划建设若干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产业聚集区,推进农家乐、渔家乐集群发展,形成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板块。加快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研发和产供销一条龙旅游商品板块。

9、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由单一观光型向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复合型转变,旅游经营模式由单一形式竞争向综合品牌竞争转变,旅游效益增长模式由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由单一旅游行业向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转变。积极拓展旅游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着力发展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湖泊旅游、游艇旅游、养身美食旅游、乡村旅游、郊野旅游,以旅游新业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百湖之市”水资源的优势,唱响、唱亮“梁子湖”品牌,做好做大“水”文章,着力开发以梁子湖水为主体的系列旅游产品和水体经济,加速梁子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红莲湖旅游新城和梧桐湖旅游新区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速向运动休闲、商务会展高端旅游转型。西山景区要整合鄂州吴都文化博物馆和沿江三国吴都风情观光带,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旅游经营与服务项目跟进,按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三国吴都风情文化旅游区,加快向文化休闲旅游转型。莲花山旅游区和葛山森林公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向养生、康体休闲旅游产品转型。

10、促进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思想,把旅游业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功能,植入旅游基因,赋予旅游内涵,使城镇建设风格个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景观化,寻求城镇文明和旅游发展的和谐共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规划要与旅游相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旅游相配套,环境建设要与旅游相适应,大力发展乡村游、民俗游、观光游、采摘游等,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做好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吴楚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把文化注入到旅游业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和旅游资源文化化,使鄂州的山名起来、鄂州的水灵起来、鄂州的城镇靓起来、鄂州的乡村雅起来、鄂州的历史名胜古迹活起来。

11、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宣传推广、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分散管理向统筹管理转变,逐步形成一体化、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

推动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综合执法管理试点,强化旅游综合管理。梁子湖区要先行一步积极参与全省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景区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和旅游产业发展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大胆探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要进一步推进西山景区和莲花山旅游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景区经营机制创新,依法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引入大的战略投资者,促进旅游景区产业化经营。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资渠道,搭建旅游业发展融资平台。建立旅游项目绩效评估与退出机制,防止旅游资源低水平开发和非法囤积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益;建立旅游项目享受优惠政策和项目进度挂钩制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积极培育旅游中介机构,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12、加强旅游产业素质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在全市旅游行业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旅,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买强卖等不良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开展行业文明创建和诚信建设,实施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购物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农家乐、渔家乐和导游人员等诚信等级信用评定制度,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质量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着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旅游名县(区)、名镇、名村、名街、名店创建和景区创A,饭店、旅行社、农家乐、旅游厕所创星,导游、厨师、酒店服务员创优”等达标创建和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活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强化各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对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经常化专业培训。制定旅游人才引进办法,大胆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旅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把旅游专业大学生纳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我市旅游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3、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团队建设,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具备条件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并购等方式,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促进旅游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支持旅游企业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逐步融入国内外旅游产业链。鼓励省内外品牌旅行社来我市经营发展;鼓励市内旅行社以产权为纽带,实行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14、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深度开发周边旅游市场,重点开发武汉城市圈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努力拓展海外旅游市场。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着力打造梁子湖品牌,使其成为鄂州湖泊生态、旅游、农副产品、高端居住的代名词。通过规划编制、面向社会征集等方式确定我市旅游与城市统一的主题形象。围绕梁子湖品牌和主题形象进行CI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策划、包装、营销。把梁子湖品牌和主题形象宣传体现到全市对外宣传、文化交流、经贸活动和旅游促销等各个方面。实施旅游宣传“六个一”工程(一部电影、一台大型演艺、一首歌、一组宣传片、一张导游图、一套书)。把传统促销方式与网络营销、联合营销、事件营销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宣传、城管部门要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开设旅游栏目,在城市客流集中地段加大户外旅游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旅游城市氛围。要充分利用开通至武汉城际铁路,与全国高铁联通成网的“高铁时代”机遇,加大在武汉火车站的宣传营销力度,并主动到客源地进行宣传促销活动。打造以“中国?梁子湖湖泊生态文化旅游节”为主体的节庆品牌,举办“梁子湖捕鱼节”、“梁子湖湖鲜美食节”、“梁子湖湿地文化节”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举办各类地方特色的旅游节事活动,充分发挥旅游节事活动影响力,提升鄂州旅游形象。

15、推进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加强鄂州旅游发展的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旅游研究机构和省内外旅游院校建立长期的旅游科研协作关系,开展旅游重大应用课题研究,为我市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完善鄂州旅游网功能,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信息咨询、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投诉受理,使之成为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建立旅游统计监测体系。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倡导低碳旅游方式,积极推进旅游业低碳发展。坚持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我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6、加大旅游投入。各地要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A级旅游景区(点)和新建重点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发展奖励和旅游重点项目引导性投入。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在2010年预算基础上逐年递增。要重点研究各行业项目与旅游重点项目的衔接和集成,对社会投入的旅游重点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17、加大金融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对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采用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旅游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鼓励采取BOT等多种方式融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8、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对以有偿方式取得旅游景区(点)及附近国有荒山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其土地出让金可专项列支用于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行土地使用权40年不变。对旅游设施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其耕地开垦费按湖北省耕地开垦费标准的下限收取。非政府单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其植被恢复费、配套费等规费可由受益地方政府按适当比例奖励给项目单位,土地出让金按合同约定方式缴纳;非政府单项投资虽在1亿元以下,但对我市旅游业有明显支撑作用的项目,也可以享受以上优惠。

19、实行税费支持政策。投资经营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企业、投资旅游景区开发达到有关条件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每年发生的宣传广告费用,可根据有关规定税前扣除。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依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对旅游饭店执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按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财政补贴。旅游企业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污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不再征收排污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纳入政府采购定点接待服务单位,接受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有关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或会务服务。

20、实施激励政策。对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区)、湖北旅游强县(区)、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4A级以上旅游景区、金叶级绿色饭店、四星级以上农家乐的单位,按纳税关系分别由市区乡镇政府给予特色镇(行业)建设资金奖励;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游船)奖励《按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星级酒店业的若干意见》(鄂州政发〔2008〕18号)执行。对进入全省“五十强”、地接旅游人数年接待在1万人次以上并居全市前三位的旅行社由政府在旅游宣传促销专项资金中给予奖励;对获得全市导游大赛前五名、全省导游大赛前十名和全国导游大赛入选,并与我市旅行社或景区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优秀导游人员,由政府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两年“优秀导游岗位津贴”;对参加全省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前三名、全国旅游服务技能大赛获得前十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政府奖励5000元(单位)、2000元(个人)。

五、强化组织保障

21、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鄂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市旅游业发展。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关部门分工落实方案,并督促实施。

22、优化发展环境。市直各部门要明确管理权限,杜绝多头执法,积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禁止向旅游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

23、加强监督考核。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责任制,把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开展旅游发展先进乡镇评选活动。建立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严重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实行问责。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日

第三篇: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综合性强,涵盖面广,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商贸、文化、工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推动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们咸阳一、二产业迅猛扩张,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咸阳经济跨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迅速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唱响咸阳旅游金字招牌,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发展咸阳旅游产业,我们具有“六大优势”。咸阳作为一个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又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这些都是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历史人文积淀深厚。咸阳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及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内有27座帝王陵和400余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秦都、汉陵”更是闻名天下。二是生态环境优越。通过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及山川秀美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如旬邑的石门、淳化的爷台山、彬县的侍郎池等一批具有可开发利用价值的景点较多。三是旅游门类更加齐全。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工业强市战略的不断实施,为发展农业观光游、农家乐、现代工业游等创造了条件。四是旅游产品富有特色。乾县的土织布,彬县的梨枣木制品精致独特,倍受游客喜爱;各地的旅游小吃种类繁多,风味独特,对旅游者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五是区位优势明显。咸阳交通便捷,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市区仅14公里,欧亚大陆桥横穿东西,四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市境,县乡公路全部油路化,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六是服务设施得到改善。全市的金融、保险、商业、贸易、文化、娱乐、宾馆、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高。

二、发展咸阳旅游产业,目前存在“五个差距”。从咸阳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发展规模、开发程度、配套项目,还是服务质量、接待能力,旅游业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这与我们咸阳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很不相称。通过与先进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发展思路甚不明晰。二是产业意识不强,政府对旅游项目的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对景区景点缺乏强有力的特色包装。三是旅游开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四是旅游业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景点可进入性差。五是部分旅游景点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不高,运营机制不活。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发展咸阳旅游产业,在观念上应实现“三个转变”。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产业,要求我们始终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在思想观念上力争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注重保护资源、集数量、质量、效益为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上来;二是从偏重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优势,转变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上来;三是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业的多元化、强投入、高起点、快发展上来。

四、发展咸阳旅游产业,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一是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

资源为基础,找寻需求(客源市场)与供给(以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产品)之间的最佳结合。二是以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为重点,实现交通条件与旅游资源分布的有机结合,“景”(旅游景区景点)沿“路”(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走,“路”为“景”开。三是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旅游项目进行重点深度开发,坚持点、线、面结合,扩建、改造、新建结合,大手笔投入,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品牌旅游景区,提高我市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五、发展咸阳旅游产业,应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应建设和健全统一、高效、精干、权威的旅游决策、协调和管理体制。建议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通过实行例会制度,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和合力。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旅游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涉游单位的管理,加大对咸阳旅游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旅游区的开发和管理。借鉴先进地区旅游区管理成功经验,在全市各重点风景名胜区建立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管理该景区的派出机构,统一对旅游区进行规划、开发和管理。

(二)应尽快制定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许多地方为此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周转资金,金融部门安排一定的贷款额度,税务部门对旅游企业的税收适当予以优惠或返还等。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做法,尽快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同时,要按照高起点、高档次、超前性的要求,聘请专家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旅游公路网络、旅游产品开发、生态观光农业、人才培训、宣传促销等方面,制定科学客观、切合实际的整体建设规划,并对各景点原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

(三)要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提倡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参与咸阳旅游景区景点的供水、供热、道路、市政工程、交易市场、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创造条件。像我省安康瀛湖旅游区、太白山旅游区的成功开发就是最好的范例。

(四)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研制地方特色浓郁、能吸引游客的旅游小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建设“旅游文化一条街”、“饮食一条街”,形成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我市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要切实抓好旅游景点包装和对外宣传工作。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和灵魂。在旅游宣传上,建议借鉴眉县太白山、宜川壶口的成功经验,借助各种途径,主要宣传我市已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旅游景点及服务设施,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咸阳,了解咸阳,来咸阳旅游或投资兴业。要不断拓宽客源市场,积极主动与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深圳、西安等地的大型旅行社、观众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联系,通过发送咸阳旅游宣传画面、播放咸阳风光片、赞助播放气象预报或旅游节目等,把咸阳的旅游特色推向主要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走进咸阳,来咸阳观光,来咸阳游乐,在咸阳消费。

目前,城市居民向往回归自然、了解历史文化的需求有增无减,这给我们咸阳发展旅游业 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若果我们能放眼未来,抢抓机遇,全力做好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相信再过五年,或十年,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我市观光旅游,咸阳的旅游产业就会越做越大。

第四篇:旅游业是现代发展得最快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是现代发展得最快的产业之一。确实如此,旅游业的增长率通常已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长率。有时在那些有阳光和大海的地方,似乎每天都会蹦出来一个新的度假胜地。地中海和加勒比海滨以及墨西哥,佛罗里达和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岸线,只是近年来被大力开发成旅游区中的少数几个。

旅游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些人旅游完全是为了娱乐或愉快,他们是度假者,有些人是出于健康原因,有些人是去走亲访友,这显然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还有些人则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他们信奉旅行可拓展视野的传统观念,由于这些人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所以他们通常都可以被视为旅游者。当然,旅游者中还包括那些有公务在身的出差者,他们中有的是赋有具体使命的商务人员或政府官员,有的是参加会议的人士,他们常常劳逸结合,做到工作休闲两不误。

对于旅游者中的娱乐旅游者和公务旅游者这两大类,旅游行业的营销方法有所不同。娱乐旅游者对较为廉价的交通费以及其他低价位的促销活动反应较为积极,并因此而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用专业术语来讲,娱乐旅游者组成了旅游业的价格弹性市场,而公务旅游者则属价格无弹性市场的对象。公务旅游者不以价格定旅程,他们预先定下所去之地,费用通常由他们的雇主支付,他们寻求可靠的而不是廉价的服务,他们去的地方多为大城市或工业中心而不是度假胜地。当然,许多会议现在也在度假胜地的酒店里举。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大都市自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区,因而很难区分哪些属纯娱乐旅游,哪些属公务旅游。

第五篇:海洋战略性产业重大项目汇报

石岛集团有限公司

关于威海港石岛港区扩建项目

石岛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经营范围已经涉及港口物流、国际海运、水产品精深加工、远洋捕捞、船舶修造、建筑房地产等六大产业板块的30多个行业。公司下辖30多个独立核算企业,其中中外合资企业7个,企业总资产达20多亿元,职工4000多人,年营业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

石岛新港地处我国海上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咽喉要地,更是中日韩海上运输的桥头堡。石岛新港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势头迅猛,现拥有各类运营性泊位1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港口机械和综合服务能力齐全,现有直达韩国、日本以及广东、福建、青岛等国家和地区13条海上航线,港口各类服务设施齐全,并具备了接待3万吨船舶进港作业的能力,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000多万吨。

随着石岛新港港口经济的发展和港口业务量的迅猛增长,经营腹地遍布长江以北等大部分地区,义乌的小商品、内陆石材及韩国的三星、LG等产品,随时通过石岛港进行周转,以港口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已经形成。物流中心、集配中心、大型集装箱基地和货物集散分拨中心等都在石岛港内部分布。与此同时,针对石岛地区水产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09年新增设的冷库物流项目也在此建成, 该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96.9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有22个保税冷藏库、2个保税仓库、14个普通冷藏库以及露天堆场等设施;拥有制冷压缩机、贮氨器、各类运输车辆等设备200余台套及IT设备等。我们公司依托便捷的海陆交通优势,整合物流资源,向社会提供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多项服务,不仅有效带动了周边渔业以及水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壮大了公司产业链条,增加了收入环节,逐渐形成集水产品捕捞、加工、冷藏、流动于一体的生产基地,更进一步放大了我地综合竞争优势,带动我地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国际船舶大型化、深水化发展趋势的加剧,石岛新港的港口承载能力急需进一步加强。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港口资源利用率,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港口服务产业,我们公司启动了总投资9亿元的石岛新港三期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港口配套,提升服务功能,构建物流网络,争取把石岛新港打造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出海口。建成后,可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其中,20万吨级泊位1个、10吨级泊位2个、5万吨级泊位2个,年可周转集装箱100万标箱,运送出入境旅客60万人次,货物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吨。目前,正在进行填海施工。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我们将联系一批有实力的船务公司,加大国际和内贸航线开辟力度,力争再增开2-3条国际航线,打进联通台湾、福建等沿海各省的海陆联运网,实现国际国内业务的协调发展,将石岛新港打造成东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港。

下载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重点发展领域 一、生物产业 (一)生物医学工程 新型生物医疗设备、诊断检测仪器与试剂、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移......

    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陕西旅游业发展及产业发展大会情况 一、陕西旅游业发展情况 1、旅游业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从1978-2008年,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旅游者......

    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则范文

    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转) (2008-10-31 18:57:08)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工作多年,经常碰到有人问到:到底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为关键字在goog......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计划提出的背景 1.湖北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每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近40万人,研究生3万多人,但人才培养工作不能很好地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增强新材料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磁砒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关于XX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性思考[5篇]

    关于XX旅游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性思考XX,位于四川省南部,坐落在万里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畔,幅员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境内山青水秀、景色秀奇,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

    战略性支柱产业下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5篇范文)

    战略性支柱产业下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马东艳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为了顺应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