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名词解释题

时间:2019-05-13 12:4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贸名词解释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贸名词解释题》。

第一篇:国贸名词解释题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服务和科技交换的场所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

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最惠国待遇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

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海关税则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

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

商品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出口价格,集中地或持续大量地向国外抛售

商品

国民待遇条款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诺,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

享有与其国内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进口税指进口国海关对从外国进入本国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出口税是出口国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出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在征收进口正税之外,出于某种特

定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过境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从量税是以进口货物的重量,数量,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价税是以货物价格作为征收标准的关税

选择税是指对某种商品同时订有从价和从量两种税率,征税时由海关选择其中一

种税率计征的关税

混合税是在税则的同一税目中有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征税是混合使用两种

税率计征

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后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量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

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贸易顺差是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的差额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核心思想是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出口的措施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运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

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

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本国出口商和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

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进行担保

第二篇:国贸名词解释与简答

1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2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3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进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4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货物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5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 6外汇倾销:是指垄断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以争夺国外市场的措施

7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为达到鼓励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竞争能力的目的,通过设立专门的进出口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本国出口商、国外进口商或进口商所开户的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 8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9国民待遇:是指一国给与其他缔约方的公民,船舶,企业的权力和优惠,不应低于本国公民,船舶和企业享有的权利和优惠。10共同市场:是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允许产生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

11保护区: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受海关监督的特定地区和仓库。12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基础设施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区域。13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用来表达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所承担的风险,费用和责任的专门术语。

14CIF术语: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成交时卖方是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完成交易的义务。

15佣金:是代理人或经纪人为委托人进行交易而收取的报酬。

16中性包装:指既不表明国别,地区和厂商名称,也不表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17海运提单:承运人签发的证明已接受货物或装船,并保证在指定的目的港交给指定人的承运货物的收据

18共同海损:载货船舶在海运上遇难时,船方为了共同安全,以使同一航程中的船货脱离危险,有意而合理地作出的牺牲或引起的特殊费用。

19单独海损:是指保险标的物在海上遭受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造成的部分灭失或损害,即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这种损失只能由标的物所有人单独负担

20不可抗力: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致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21仲裁指买卖双方按照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签订的协议,自愿把它们之间的争议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22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2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承诺。

2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5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26托收:是指债权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收取贷款的一种支付方式。

27商品检验:是指商品检验机构对卖方拟交付货物或已交付货物的品质规格数量重量包装卫生安全项目进行的检验鉴定和管理。

28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或招标单,提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投标人投标的行为。

29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规定条件,在规定投标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30补偿贸易:指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及利息。

31询盘:是交易的一方向另一方探询购买或出售某商品的交易条件的行为。

32发盘:是向特定人提出,内容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一旦发盘得到接受即受约束的一项订立合同的建议。

33还盘:是指受盘人不同意发盘人提出的交易条件,为进一步磋商,想发盘人提出书面或口头修改意见的行为。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力量;(4)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1世界市场形成条件: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商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大宗贸易的增长。2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2)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2)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加工后再出口;(3)减低或免除出口税;(4)设立特权公司;(5)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6)直接禁止若干外国商品,尤其是奢侈品的输入;(7)课征保护关税,即以高关税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输入。

3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在承认自由贸易利益的前提下,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扶持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自由贸易。其保护对象是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

4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此类价格包括: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区域性经济集团内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5超保护贸易的观点超贸易保护主义认为(1)不仅要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2)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3)不是防御性的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型扩张;(4)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5)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

6关税的主要种类(1)按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分,有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2)按征收目的分,有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3)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有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遍优惠制。

7普惠制及其主要原则:普惠制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其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8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种类(1)进口配额制;(2)“自动”出口配额制;(3)进口许可证制;(4)外汇管制;(5)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6)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7)国内税;(8)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出口;(9)进口押金制;(10)专断的海关估价制;(11)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12)技术性贸易壁垒。

9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2)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部门的一体化和全盘一体化;(3)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4)按经济体制分,有市场型一体化和计划型一体化。

10世界贸易组织:(1)成员资格有两种: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和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基本原则:①贸易自由化原则;②非歧视贸易原则;③关税保护和取消数量限制原则;④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⑤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对发展中国家⑥特殊优惠待遇原则;⑦区域性贸易安排;⑧透明度原则;⑨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3)组织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其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

11FOB、CFR、CIF的含义、风险转移点、使用的运输方式FOB:装运港船上交货,装运港船舷,水上运输;CFR:成本加运费,装运港船舷,水上运输;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装运港船舷,水上运输。12CIF与DES的区别(1)DES的交货地点在目的港,CIF的交货地点在装运港;(2)DES交到目的港有时间的限制,CIF没有必须何时抵达目的港的规定;(3)DES下卖方的风险在目的港船上交货时结束,CIF下卖方的风险在装运港装上船就结束了。13FOB与FCA的区别交货地点不同:前者装运港口,后者出口国内地、港口;风险转移界限不同:前者装运港船舷,后者货交承运人处置时起;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前者水上运输,后者任何方式。

14海洋运输的优缺点 优点:通过能力大,运量大,运费低;缺点:易受气候影响,风险较大,运输速度慢。海洋运输的分类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15班轮运输的特点(1)航行时间固定,航行线路固定,航行港口固定,航行运费固定;(2)由船方负责装卸,装卸费包括在运费中,货方不再另外支付装卸费,船货双方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3)船、货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豁免,以船方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4)班轮承运货物的品种、数量比较灵活,货运质量较有保证。

16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能保证全年运行,运输能力大,速度快,连续

性强,运转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风险小,办理铁路货运手续也比较简单;

17航空运输:运输速度快,货运量大,且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等优点;邮包运输:“门到门”的运输性质,手续简便,费用也不高;国际多式联运:把海陆空各种传统、单一运输方式有机地联合起来,组成一种国际间的连贯运输;

18公路运输:机动灵活,货物损耗少,运送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但运输能力小,运输能耗很高,运输成本高;内河运输:在运输和集散进出口货物中起着重要作用

19提单的性质和作用(1)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货物收据,证明已按提单所列内容收到货物;(2)提单是一种货物所有权的凭证;(3)提单是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所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

20为什么信用证付款会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主要支付方式:它将进口人履行付款责任转为由银行来履行付款,保证出口人安全迅速的受到货款,买方按时受到货运单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人之互不信任的矛盾;同时,也为进出口双方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21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

①船方在采取紧急措施时,必须确有危及船、货共同安全的危险存在,不能主观臆测可能有危险发生;②船方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合理的,是为了船货共同安全;③所作出的牺牲或支出的费用是在非常性质下产生的,具有特殊性;④构成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支出,最终还必须是有效的。

22仲裁协议的形式和作用(1)仲裁协议的形式: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它通常作为合同中的一项仲裁条款;另一种是在争议发生之后订立的,它是把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这两种形式的仲裁协议,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2)仲裁协议的作用: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排除法院对有关案件的管辖权;仲裁机构和仲裁委员取得对有关争议案件的管辖权。23国际贸易的方式有哪些:包销与代理、招标投标与拍卖、寄售、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等。

24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异同?1从经济效益2从风险3从双方关系4从所有权 2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营销的创新3对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的创新4对国际贸易分销渠道的革新

26国际电子营销的特点:网络互动式,网络整合,网络定制,网络软营销 27电子商务手段宣传:发布产品供应信息,网络广告,电子邮件联系,建立网上商店,建立自己管理网站。

第三篇:名词解释题

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过度学习:是指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科书:根据学科教学要求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正式课本。一般由国家或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审定。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再认或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

回忆是指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得其映象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教育法规 :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规中调整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条文。

班级的目标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会陷于紊乱。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上位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教学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教师的“大气” 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底蕴。

商榷性评语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延迟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教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

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

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

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课堂即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

合作型考试评价: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最新颖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其次,由合作的学生再相互对每个人分工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质量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有差异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水平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权重和形式合成,便成为每个学生在这次合作型考试评价中的最终得分或等第。这样的考试评价更注重考核的是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第四篇:名词解释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字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文学研究会

(1)1921年,矛盾等人创立,有鲁迅、周作人冰心等成员,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3)主张文学为人生。(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第三种人”

指30年代初的苏汶。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3.文协

文协是文艺家协会简称,系全球作家、诗人以及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影视、收藏、鉴赏等艺术家或相关团体组成的,集文艺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组织。

4.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5.延安文艺座谈会

(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缺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此会。(2)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两次发言,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精辟论述了如何服务的问题,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3)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新文艺尤其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6.新月诗派

(1)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等。(2)1926年,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月诗人在《诗镌》上发展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作用。1931年,徐志摩等又创办《诗刊》,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未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

7.“好一记鞭子”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相当流行的三出小戏,即<三江好><最后一记><放下你的鞭子>,系田汉作品。

8.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在清末以来的文学改良思潮中,中国文学萌发了现代的观念,但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观念并没随时间的推移而引发中国文学的根本性变革。世纪初年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不仅没使文学改良的观念性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绩,而且使主张改良变革的文学阵营产生分化,使初见端倪的变革风尚偏离向前发展的轨道。因此,继续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促使其在晚清以来改良变革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这一重任或机遇,历史地落到了更为年轻、更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身上以胡适、陈独秀、周氏兄弟、郭沫若等一大批更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这一历史性进程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张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完备的现代理论观念涤荡传统的尘垢,取代文学的主潮;他们用具备充分现代形态的创作实绩宣告了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断裂期的结束,宣告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宣告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形成。

9.湖畔诗社

(1)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新诗团体。(2)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人。

(3)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

10.第一次文代会

(1)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2)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3)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11.乡土小说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12.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13.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出版会刊《新诗歌》,除上海总会外,还在北平、广州、湖州等地建立了分会,各自出版诗歌刊物。在诗的内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个自觉地与无产阶级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36.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公开亮出文学革命的大旗,又把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联系起来,明确地提出“三大主义”的革命口号,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代表诗人: 杭约赫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杜运燮 穆旦 袁可嘉

36.象征诗派

(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 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2)

(2)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2)

37.论语派(1)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 《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主要 人物是林语堂。(2)(2)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2)

36.南国社

(1)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1分

(2)田汉先后创办《南 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1分

(3)开展话剧运动主要 在1928年至1929年,公演两期四次,全部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1分(4)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1分

3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 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 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1分(2)左联的主要成员有 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1分

(3)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 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固剿”,创作了《子夜》 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 “左”的倾向。2分

36.新感觉派

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1分)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垫存等。(1分)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 现代派的影响。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 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 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 向.(2分)

37.九叶诗派

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1 分)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爱、郑敏等9人。(1分)九叶诗派的 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 的表现手法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2分)

36.学衡派

是“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之一,1922年1月,吴宓主编的《学横》杂志创刊于南京,主要撰稿人又梅光迪等,以“讲究学术,阐求真理,融化新知”等为标榜,称为学衡派。

37.七月诗派

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源、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36.语丝社 ①成立于1924年;②以创办《语丝》而得名:③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

37.“汉园三诗人”:

①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②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36.“雷电颂”

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通过这段台词表达了屈原被诬陷后,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要把一切黑暗都烧毁的理想,也是屈原光明、正义、力量化身的表现。

37.京派

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都市,又侵染经院学风,文化心态宽容的一个带隐逸其的文学群体。他们功利意识单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深厚。冯文斌、凌淑华、沈从文、萧乾等是该群体的主要作家,其作品侧重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与文化的纯正和乡野的诗意表现。

36.孤岛文学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37.《日出》

《日出》是曹禺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剧本的主题鲜明,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日出”是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陈白露是剧中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的悲剧角色。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未名社

〈1〉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1分〉

〈2〉未名社成员除鲁迅外,还有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芫、曹靖华。〈3〉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社团。(1分〉

37.《金锁记》(1)张爱玲的中篇小说。〈2分)2〉内容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1分〉(3)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1分)

26.民众戏剧社

26.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 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锋、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27.《小二黑结婚》

①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 ②写解放区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故事: ③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 式。

28.“反思小说”

①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②代表作品有茹志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③对解放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

36.《尝试集》

《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小说,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37.“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6.湖畔诗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后来就把这一文学社团的创作风格称为湖畔诗派。

27.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中华民国近代一个文学流派,诞生于大日本帝国侵华扶持建立东北的满洲国时期,东北的作家,不承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的满洲国,同时又不堪日本人的压迫和蹂躏,流亡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其作品主要表达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亡国之痛,闪现出爱国主义和抗日精神。

28.《白毛女》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3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37.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南方各省势如破竹的进军声中,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华民族历史即将揭开光辉一页的日子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历史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历史的开始。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6.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8.“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3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

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6.左联

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 分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为主要领导成员.其主要刊物有《萌芽月刊》、等。

37.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流传在陕北晋绥一带2 分其特点,一是两行一首,裹达一层意思.二是首句惯用比兴手法

36.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前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或者说是这时期的一种创作现象,其代表作 家有蹇先艾\鲁彦、徐钦文等。其共同特征是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村镇为背景,以回忆和描写乡村生活为题材,揭示农民苦难命运,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37.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又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这群富 有感情的年轻作家相继流亡到关内。他们带着故土沦陷、河山破碎的悲愤,描绘黑土地上的苦难的挣扎和觉醒、奋 起,组成一幅苍凉沉郁的关外地域史诗,作品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36.“雨巷诗人”

①指诗人戴望舒。②以其代表诗作《雨巷》而得名。

37.《包身工》 《包身工》。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衍。内容揭露控诉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女工的罪行。

36.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1分)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垫存等。(1分)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 现代派的影响。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 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 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 向.(2分)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1 分)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爱、郑敏等9人。(1分)九叶诗派的 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 的表现手法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2分)

36.未名社

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归该社发行。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

37.《金锁记》

《金锁记》,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第五篇:名词解释题

第1页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经济 1.2.教育 1.3.教育投资 1.4.教育经济效率 1.5.教育经济效益 3.1.人力资本

3.2.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 4.1.教育的需求 4.2.教育的社会需求 4.3.教育的个人需求 4.4.教育的供给 4.5.教育的单位成本 5.1.知识经济 5.2.数码或数据 5.3.信息 5.4.知识 5.5.创新

5.6.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和教育方法现代化 6.1.产业

6.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3.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6.4.劳动力的形态 6.5.劳动力 6.6.教育资源分配 6.7.教育体制 7.1.教育结构 7.2.教育类别结构 7.3.禅传结构

7.4.教育形式结构 7.5.教育布局

7.6.经济结构

7.7.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7.8.合理的教育结构 8.1.教育投资 8.2.智力投资 8.3.企业教育投资 8.4.职工教育投资

9.1.教育投资比例指标 9.2.受益与能力原则 9.3.测推法

9.4.教育投资分配结构 9.5.教育人口平均教育投资 10.1.义务教育 10.2.义务教育投资 10.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 10.4.教育投资主体 10.5.投资主体国家化 11.1.教育经费 11.2.教育成本

11.3.教育个人成本 11.4.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11.5.教育部门成本 11.6.教育单项成本

12.1.微观教育投资利用效率 12.2.教育资源占用 12.3.教育资源消耗

12.4.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 12.5.知识转化滞后期 13.1.教育资源的整体性 13.2.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 13.3.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 14.1.教育经济效益

14.2.教育经济效益最终表现形式 14.3.教育收益率 14.4.劳动简化比 14.5.劳动简化法 15.1.教师劳动的效率 15.2.师资结构 15.3.师资优化组合 15.4.市场配置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经济: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经济”概念,涉及3种解释:一是指社会生产方式运动,二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三是把“经济”理解为节约。

1.2.教育:一般意义上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1.3.教育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1.5.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或者通俗地说: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3.1.人力资本: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2.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人们对于经济

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4.1.教育的需求: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4.2.教育的社会需求: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4.3.教育的个人需求: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4.4.教育的供给: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4.5.教育的单位成本:指生均成本,即培养一名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开支。5.1.知识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人类正在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经济时代”。

5.2.数码或数据:各种各样未经组织起来的数字、词语、声音和图像的信号。5.3.信息:按照一定意义组合起来的数据。5.4.知识:可以被人们认识、掌握和运用的有价值的信息。5.5.创新:指企业家要不断实行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新的组织。

5.6.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和教育方法现代化:指不仅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发展电化教育之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还要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改革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

6.1.产业:属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的总称。

6.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3.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提高体力劳动力的智力水平,把非熟练的劳动力训练为熟练的劳动力。

6.4.劳动力的形态:指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是以体力形态为主,还是以脑力形态为主;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从事复杂劳动;是从事一般性劳动,还是从事专门性劳动。6.5.劳动力:存在于人体内,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6.6.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的分配。6.7.教育体制:国家或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7.1.教育结构: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7.2.教育类别结构:也称教育专业结构,是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7.3.禅传结构: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

7.4.教育形式结构:包括远距离教育和近距离教育。主要指整个教育系统各种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形式之间的比例。

7.5.教育布局:主要指正规学校地区分布结构要合理协调。7.6.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7.7.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7.8.合理的教育结构:主要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意思:一是教育的类别与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二是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

8.1.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

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14.5.劳动简化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少量复杂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劳动等于多语简单劳动的理论,确定劳动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8.2.智力投资:用于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的一切投资,主要包括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投资。

8.3.企业教育投资:企业用于智力开发,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投资。

8.4.职工教育投资:也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简化比(简化系数)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复杂劳动量化简为简单劳动量,计算出}

简化后的劳动总量中有多少是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劳动量,进而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15.1.教师劳动的效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15.2.师资结构:整个教师队伍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以及教师与学生比例

是指用于企业职工教育的一切资金和费等。

用,即企业职工教育所占用和消耗的人力、15.3.师资优化组合: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9.1.教育投资比例指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

9.2.受益与能力原则: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得到各种收益,应该对教育投资总量作出贡献,应该支付一定量的教育投入;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受教育者支付教育投资的数量,应按实际承受能力量力而行。9.3.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推测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9.4.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以及三级教育生均教育投资比例构成。9.5.教育人口平均教育投资:每个学生平均的教育投资份额。

10.1.义务教育: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10.2.义务教育投资:投入义务教育中,用于公民基本素质培训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10.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公共教育支出的教育经费在初等、中等(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等方面的比例构成。

10.4.教育投资主体:教育活动所需资源的投入者,依据义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

10.5.投资主体国家化:在义务教育投资中,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者,在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

11.1.教育经费:国家、政府或社会所支付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11.2.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1.3.教育个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11.4.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11.5.教育部门成本: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和某一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成本。11.6.教育单项成本:各级各类学校的单位学生成本和各种分项成本。12.1.微观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

12.2.教育资源占用:教育过程中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

12.3.教育资源消耗:教育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劳动量,既包括活劳动消耗量,也包括物化劳动的消耗量。

12.4.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学校物力资源价值在规定金额内或使用年限不满一年容易消耗的物品。

12.5.知识转化滞后期:受教育者所学到的知识与到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运用这些知识之间的时间间隔。

13.1.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学校的兴办,有些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与运用。13.2.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某些资源的运用一次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13.3.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按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的需求场所。

14.1.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

14.2.教育经济效益最终表现形式: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3.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14.4.劳动简化比:也称劳动简化余数,是把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

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15.4.市场配置:各种资源通过市场调节为媒介实现组合和再组合的配置方式。

下载国贸名词解释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贸名词解释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含5篇)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国际贸易额:又称......

    名词解释题明清

    名词解释题 1.《郁离子》:《郁离子》是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

    《保险法》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危险 2.危险处理 3.强制保险 4.自愿保险 5.财产保险 6.人身保险 7.商业保险 8.再保险 9.防灾防损职能 10.社会保险 11.原保险 12.保险合同法 13.保险业法 14.保险私法 15.......

    自考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

    一、名词解释题 (1) 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 新鲜血:在4℃常用抗......

    古典文学名词解释题及答案(最终定稿)

    古典文学(上)名词解释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点击答案按钮可参看答案。1.《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一、基础会计 1.现代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为特定主体内外部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广义的教育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1.3.教育者1.4.正规学校教育1.5.非正规教育1.6.非正式教育1.7.全民教育1.8.终身教育1.9.教育民主化1.l0.教育现代化1.11.人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