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时事课堂有感
开展时事课堂有感
经过一学期的思想政治课时事课堂到现在经已结束了,在这当中我受益良多,时事课堂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时事事例丰富生动激起青年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空出十来分钟让同学对时事讲政治,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国内外的重大热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喜欢时事,激发他们对政治课的爱恋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从而起到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与此同时,时事课堂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象,激发爱国热情。结合时事政治材料每小组用ppt演示这自己组的话题,这样能赋予学生以锐利的眼光和智慧的头脑,去判断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能促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例如:H7N9话题、爱护动物、大学投毒事件等现象进行演讲心得看法,不仅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达到了最优化。
而我则是第四组的成员,经过讨论,我组决定演讲题目是“堵车现象”,这与上学期时事课堂的“赌博现象”来了一个相得益彰的效果,我负责的是收集材料,在这过程中让我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堵车状况,以堵车现象看城市发展,越堵车的地方发展就越好,首当其冲的就是堵城——首都北京,我们想通过这主题告诉大家,交通的拥堵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面对汽车与人口激增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压力,中国许多城市并没有做好准备。比道路更缺乏的是我们在公共政策、法律规则、城市文明等软件方面的捉襟见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也更应成为城市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以更大精力、更高智慧应对拥堵等棘手问题,积极破解城市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最后,通过这短短十分钟的时事课堂演示,让我很是充实,每一组的演示都让我收获颇多,不仅能够了解到很多时事政治现状,还能体会团队团结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时刻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自己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良好品质,培养 我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篇:开展时事课堂有感
开展时事课堂有感
时政教育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与时事紧密相融,使时事融入课堂,使知识从时事中浅出,是这种教育方法的根本目的。通过时政教育,分析、归纳与教材内容的关键点,源于教材但不拘于教材,超出教材,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群探,师生多向交流,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优化,为开展探究性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注重强调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要改变课堂上只侧重于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修订后的政治课程标准变动最大的在于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时政教育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要求,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时政资料,就是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辽阔的社会大舞台,让他们去关注,去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美好品质,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本着这样的目标,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时政信息,一方面多阅读各种有益的报纸杂志;二是要求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学生必须学会在读和看中摘取国内外、省内外甚至区内外的时事要闻。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须课程。它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有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功能。时事教育则着重解决学生在当前形势和政策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和了解社会,正确把握形势,同时吸取新的知识。因此,时政教育与政治课具有同样的功能。
第三篇:时事课堂
鲜活的时事,实效的课堂
静海区沿庄镇中学 刘娟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静海区沿庄镇中学的教师——刘娟,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孩子们对社会关注很少,时事进课堂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掌握了解了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使我们的思品教学更有生命力与说服力。同时对于成材、做人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016年2月8日,迎来了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新年。央视春晚陪伴了中国人走过了30余年,已近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2016年春晚,这顿中国人的文化大餐,渗透了社会热点,传递了正能量,也成为老百姓讨论的焦点。
小品《放心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提出的第四个要求,是友善。是希望人们之间保持着一种“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的良好品格。歌曲《小梦想大梦想》中有一句论述题佳句。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我们要为所有的小梦想大梦想点赞。《六尺巷》蕴含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2月14日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继春晚之后又一暖心力作。“这部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无疑成为我们的时事热点。高节卓不群的吴锦泉;“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创立者张宝艳,秦艳友;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的郎平;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精华的屠呦呦;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的闫肃;大国工匠徐立平;化作光明烛的莫振高;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担起重任的官东;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的买买提江.吾买尔。君子抱仁义的王宽
我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并与思品课堂对接。下面针对一个人物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我是从四个环节来展开的,首先进入“热点追踪”环节,让学生做新闻播报;
(一)、热点追踪
A:欢迎大家关注“热点人物追踪”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B:2月14日晚,《感动中国》2015年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一个个获奖人物的动人故事,一次次响起的动人旋律,让亿万观众获得心灵震撼,产生了强烈的共鸣。A: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宝艳、秦艳友来了解这对夫妻的感人故事。事迹介绍
(二)、大众点评
接下来进入“大众点评”环节,让学生在看完播报,了解事迹之后,做一下评论,谈谈自己的看法。评论一:
少年儿童、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容易受到侵害。评论二: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加强教育与保护,使他们免受不法侵害。评论三:
生命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任何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有受到严重的法律制裁。评论四:
张宝艳、秦艳友是在维护社会的正义。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唤起人们的良知。评论五:
他们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承担着社会责任。评论六:
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精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评论七:
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评论八:
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评论九:
他们充分体谅其他丢失孩子的父母的心情,倾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每一对分离的父母与孩子团聚。评论十:
他们不惜花费心血和钱财,也要帮助其他父母找到自己的孩子的热心与爱心让我们感动和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点评是他们心理上的“兴奋点”,对事例谈出自己的看法,吸引了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进而达到理论上的内化和情感上的升华。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三)、教材对接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我安排了第三个环节“教材对接”,出示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问,让学生针对不同的设问点与教材相关知识链接
探究一:1992年8月的一天,张宝艳儿子与外婆在商场购物以外走丢。张宝艳听到此消息几乎瘫倒,接下来的每一分钟对她来说都是煎熬。一场虚惊之后,让她开始关注起儿童走失被拐事情,并建立“宝贝回家寻子网”。我国法律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1、近年来,拐卖儿童事件频发,这侵犯了儿童的什么权? 答:侵犯了儿童的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
2、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答:(1)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3、以上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 答: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家庭保护
探究二:张宝艳开始在网上搜寻资料,只要看到寻找孩子的帖子,就按联系方式打电话去安抚丢失孩子的家长。后来在高校网络中心工作的丈夫提议,利用网络搭建寻亲平台应该是最合适的寻找方法。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了“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寻找孩子,后来张宝艳辞掉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甚至因为长期废寝忘食的工作,患有严重的胃病。
1、他们身上最令你感动的精神品质有哪些?
答: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伸张正义等。
2、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为“宝贝回家寻子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请你说说负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答: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付出某些精神上的代价;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探究三:在听取了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的事迹后。2月17日上午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在长春亲切接见了载誉归来的夫妇俩。他说祝贺你们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十大人物。你们帮助走失、被拐儿童回家的善举,维护了社会正义。
1、有正义感的人表现是什么?
答:(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之情,乐于把对正义的崇敬之情付诸行动,而对非正义的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2)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去维护正义?
答:(1)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反抗;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2)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探究四:“宝贝回家寻子网”成立八年来,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截止到2016年2月2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389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寻亲,如今变成了爱心大舞台。” 【我思考】他们的做法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1、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精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作为公民我们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我领悟】志愿者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我践行】作为中学生,虽然我们年纪尚小,但我们毕竟日益成熟,开始融入社会,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请谈谈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你承担的责任
答:在家庭孝敬父母,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在社会遵纪守法,做个好公民。
让学生播报新闻,改进课堂的呈现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时政热点和理论结合起来关注社会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课前准备。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地发挥时事教育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动中国人物,我让学生课下制作成时事小报。投影图片
制作时事小报引导学生看新闻、读报纸、关心时政,学生在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大事件的认识与理解,生动形象的编辑形式,不但融入了学生心灵手巧的构思,更重要的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展现了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与情感。
作为思品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捕捉那些富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置于社会生活中,给学生打开一扇洞察了解社会的窗户。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四篇:浅谈如何设计时事地理课堂活动
浅谈如何设计时事地理课堂活动
摘 要:2013年地理时事教学改革为我们的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如何将时事地理教学扎实推进,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在这几年的探索中,“活”以见地、“动”以致理,成为我最大的心得。在时事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动口、动脑、动手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课堂 教育改革
在地理时事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趣味性
中国古代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但不稳定,学习主要受外部动机的驱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地理学习内容中新奇、有趣的事实或现象。学生接触外界的新事物也很多,“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自然不受学生欢迎,然而,当我们把时事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就给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如在《世界人口》一课,现今世界人口已突破七十亿,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特点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人口问题。那么到底人多好,还是人少好呢?我们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设计教学活动,学生的热情被点燃,大家争先发言。可能有些同学的发言不如人意,但是我们的教学不正是播种一颗颗种子,逐步培养学生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嘛?寓知识于娱乐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娱乐性,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思考二:挑战性
当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现代中学生一开始就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如在《多变的天气》一节中,我设计了 “挑战主持人”的活动,学生争先恐后、表演的惟妙惟肖,再加以适当的点评,让学生在挑?鹬懈兄?知识,获得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也可引入竞争机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在竞争中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在失败中找原因,总结教训,训练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
思考三:时代性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而当今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不仅提升了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也给地理教师提出重要的思考: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更要有“全球意识”,顺应时代潮流,尽量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学习到“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如学习板块运动时,联系汶川地震设计“追根寻源”活动,通过图片回顾当时的场景,创设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世界人口》一节课堂设计人口问题的教学活动时,我把我国人口政策作为案例来分析。由表及里,使学生了解到从独生子女到二孩政策,与我国人口状况有着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再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一课,我结合2015年11月14日法国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而宗教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些时事教学活动体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地理知识是“有价值的地理”,是服务与生活的。“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种关注时代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也正符合《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里所说的:地理教育要为今日和未来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
思考四:开放性
当今时代要求的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要设计开放的活动,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例如,《与同学们谈地理》中我设计了“如果再过500年”的续写活动,在《海陆的变迁》中设计了“预言未来”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得到充分舒展。尽管学生的新提法、新观点、新思路并不一定有道理、不一定成熟,但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呈现了时事地理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活动设计的开放性。
时事课堂教学中体验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反复感悟,一次又一次重复经验,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创新,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成为创造型的人。所以作为地理教师,在时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始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知识需求,考虑地理学的特征,考虑时代的发展等诸多因素,让学生会学、乐学。正如我题目所言“活以见地,动以致理”。在活动中体验地理、在活动中通文达理。
第五篇:听时事政策讲座有感
听时事政策讲座有感
我喜欢军事,更喜欢国内外的新闻。但是,由于一些主观原因,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电视上,都没有太多的去了解,不知为何,也不知从何说起!
今天,我很庆幸自己有这个机会,能补充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想法更加的宽广!非常的感谢曾主任给我们将时事政策和后经融危机,因为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所以我对这次的讲座非常的感兴趣,我相信,不光是我,我们班上的大多数男生都很喜欢听,因为这堂讲座对我们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以至于到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恋恋不舍呢!甚至觉得时间过于短暂,这么快就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想继续听曾主任的演讲,可是事与愿违,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但我仍然记得在曾主任演讲的时候我们那个激情澎湃的气氛,日久难忘!当然,听过这次曾主任的演讲后,我有了一些卓见:
首先,中国针对于美国和日本等国的种种挑衅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个我很好奇,例如钓鱼岛事件,我国国民的游行,以及南沙群岛的一些争议,这些都是未知之数。其中还包括美国支持台湾独立和辅助他国争夺群岛的种种方式,以及美国针对于我国所设立的第一项链第二项链还有第三项链,这不明显表示美国想对我们中国来个瓮中捉鳖吗?这样的话我们中国又会怎样来应对呢?我非常非常的好奇!
其次,当我听说中国的一些军事武器的时候倍感欣慰,因为好歹我们中国也是泱泱大国,有了这些军事武器就不用惧怕其他的国家
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看着看着我国的经济科学是越来越强大,国民生产总值是越来越高,不是说了吗,如果我国能再像这样和平十来年,我们的经济实力就能超越美国,现在这个现象越来越明显了!因为美国在想方设法的阻止,这就证明了美国开始惧怕我们中国了,这是好现象,从中国进入WTO的那一天开始,就能想到中国会发展成今天的状况。他们的惧怕,这很正常,没有永远的第一,也没有永远的落后。
最后,我还是在想,我们的台湾问题怎么解决呢?当然,这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但我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还有一个更感兴趣的,就是巴基斯坦要求美国驻扎在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必须在十五天之内撤离巴基斯坦,这个情况到底会演变成什么样呢?如果美国不撤离的话巴基斯坦会怎样处理呢?如果巴基斯坦直接把美国的军事基地给轰炸了的话美国又会怎样反应呢?我对这个太好奇了!这十五天也太漫长了!怎么还没有到啊?不过到了我们也只是作为旁观者看看而已,没有其他的什么,但是这对我们中国我想可能会有点利!
经管系YX10-2
廖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