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读易经
我读《易经》
《易经》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是在我读高一的时候。那时读《易经》纯属是好奇心的驱使,是紧张的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一种放松。第一次看到《易经》就被它里面那些奇怪的符号以及那些深奥难懂的卦辞爻辞所吸引,而自己也就这样开始一知半解地读《易经》。《易经》至今为止所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易经虽然只由一些简单的符号所组成,其卦辞爻辞也是极简单,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据历史记载,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八卦而作“卦辞”、周公做“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而成《周易》。由此可见,这是一部集众先贤智慧的著作,自然有其独特和深奥的地方。而且,现代人的拜金主义和浮躁的心理更是难以读懂这部先人的巨作。如《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卦》就很深刻地阐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其中的一些应该注意的细节,更蕴含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
其次,是《易经》本身的符号和卦辞爻辞所体现的另一个特点:通达,善变。《易经》看久了就会感觉到它是以简驭繁、以象尽意的。从符号上看,他的基本符号就两种:“―”和“--”,八八六十四卦就由这两种横杆组成,而这简单的六十四种符号又蕴含这各种各样的意境、意象,及其背后的意义。通过符号的变换和排列,演变出种种不同的意象是它的另一特点。而从辞意、思想上说,《易经》主张的是:万事万物均是遵循天道,循环流动,永不停息的;它还强调了物极必反的观点。大自然是一个整体,其中的物质循环不止,变化无穷,而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懂得如何适应这天地间的变化。
最后的一个特点不是易经本身的特点,而是由《易经》而来的。就是读《易经》时思维方式的特点。其实不仅仅是书,天地间的每一种食物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一种特点、独到之处;而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读”法也应该具有相应的特点。首先,不管读什么书,都要心静。特别是面对像《易经》这类蕴含深奥哲理的书,人们更应该放下因今天对金钱、物欲的追求而带来的浮躁性情,心无旁骛地去品读、体悟其中的意蕴。
读《易经》,我个人认为不能凭空想象、胡乱猜测,也不应该太在意那些符号以致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而应该通过符号的牵引,用心体悟“象”所代表的“意”。在魏王弼的《周易略例•明象》中有这么一段话:“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以忘象。”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易经》的思维方式。“言”、“象”、“意”三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可以“言”寻“象”,以“象”观“意”。
对于读《易经》,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出我们个人的看法,无需拘束。但是,放开思维的前提是不能偏离它的本宗思想而胡乱解释。一个真正能读懂《易经》的人,必定是一个通达的人——遇事若计穷而懂得变,变则通达,故能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易经》的一个作用。
而就我自己而言,读《易经》的过程中,有着诸多不懂得地方,多少也看了一些译注、相关的资料。这其中影响最深的是“物极必反”、“顺应自然”、以及老子无为的精神。在这浩渺的宇宙中,每种事物都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一种规律,每种事物也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而我们人类——具有高智慧的生物,应该懂得去探索规律,而不是对它们妄加干涉。这也是《易经》所体现的天地万物循环发展的观点。
第二篇:读《易经》
读《易经》
一想到易经,蹦出几个词来。神秘、难懂、算命,相信大多数人读她的目的也在于学学怎么算命。关于易经,她就像一门艰深的学科一样,内容包罗万象,用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话讲,易经是解开宇宙的密码。人们对易经的一般想法,基本与她的真实面貌有所偏离。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圣人伏羲画出先天八卦,周文王演绎出后天八卦,进一步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为春秋时期孔子所作,也称《十翼》,意为希望易经可以像长了翅膀一样流传,其中价值非同一般。
易经有几个一般概念和常识。太极,太极既为初为一,可化成万物,又可至于无穷。说白了,太极是根,根可生枝生干,又能分出花叶,到了果子,又是一个太极。两仪,太极生两仪,引申代表一切可以二分的、相对的事物。例如,天与地、贵与贱、理智与欲望、大众与小我。四象,两仪生四象,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卦,卦是根据先天八卦的重叠推演而来,由阴爻和阳爻按一定规律分别组合,来说明自然界社会变化规律的一切现象。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称为阳爻,“——”称为阴爻。八卦,乾、艮、坎、巽、坤、兑、离、震代表宇宙中八种现象,分别是天、山、水、风、地、泽、火、雷。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此外还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错综复杂等概念。
六十四卦是《易经》的主体所在,吉凶悔吝全在里面,但凡事没有绝对,都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可由吉转凶,也可由凶转为吉,六十四卦并非易经的结局,而是又一个新的起点。它由八卦演变而来,用今天的数学术语说是排列组合的结果。卦中六爻仅简短数字,但艰涩难懂,各家之言对其解释也不一样。各卦有篆词、象辞解释。
很多人探究易经,很大程度上出于其占卜的功能。通常精通命理的人是不多给人算命的,易经的确可以用来占卜,人是属于自然的,其命也是存在规律的。但易经讲究时的变化,时一变命就变了,按照现在的情况算是准的,时一变命就变了。人们占卜多是为了“趋吉避凶”,好躲过劫难,倘若算出大限已到,就会为了自我了断以避免痛苦或是无奈的终结生命而苦恼,如此,不占也罢。
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有其三,一命二运三变化。人的手指有28节,天上有28星宿,可见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今人看易经多言看不懂,单从字面理解意思亦不全对,事实上想要参透一卦也是要好几天的。其六十四卦已经为人们指出了一切事情的密码,易经作为一部“天书”,其提供的信息远比能算命多得多。
第三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从诗、词、歌、赋,到戏曲、小说、散文、学术典籍,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睿智和哲思。读经典名著,能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如巴金先生所言:“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读经典名著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正所谓: “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读经典,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的,而且是永远必需的。《易经》作为中国群经之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对此,我翻阅了《易经》以及现代对《易经》的一些解读,有了一些小小感触:
一、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始,那又何谈成功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所以找准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二、遇大事如何解决。人生总有起承转伏,这种变化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大事。对此一是要等待时机慧眼明察。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二是要冷静反省心安理得。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三、执手乾坤,掌握命运。在命运面前我仿佛无从选择,在命运面前一切如同舵轮。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活出精彩人生。我们试图用最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而我们的人生却如同人体的经络一样,用任何仪器都看不到,而它却神奇的存在着。孰不知,大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也在同时改造着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都是新的创造。所以命运还是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我们的手掌心里就有自己的乾坤。如果我们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去改造自然,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不按着自然的规律去索取成功,那么我们终究会被自己抛弃,就会成为命运的奴隶。
第四篇:读《易经》有感
读《易经》有感
班级:车辆122
姓名:魏小飞编号:28
说起《易经》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无事不包、无事不藏,高大上的感觉。“不知易、不可为良相”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知道《易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在学习了好多节课后我也对它有点了解,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而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变。
为方便学习八卦,古人编排了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其位置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其为文王八卦)这里简单的说说它的乾卦吧。
乾卦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我们把它比作人生的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古有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号称卧龙先生,潜心修炼就是这个道理。龙潜于渊,阳之深藏,我们要积蓄力量,等时待机。所以我们大学生来说就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文化课知识,多多参加各种活动,积累经验。好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到了第二个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毕业之后就要面临找工作了所以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我们要主动去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人,好让自己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说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则可无咎。古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自己小有成就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应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哪里还不够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如此方可无忧。人生的第四个阶段至关重要。因为或跃在渊,无咎。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所以重点在于把握时机,不要轻举妄动。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果断出击,一击必胜。第五个阶段就是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已飞腾在天上了,居高临下,但是还是要利见大人。只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个时候我想干啥干啥就问一句还有谁。其实这就错了。因为你的成就不光是你自己的努力,前面的利见大人必不可少,没有他们的帮助你什么也不是。在着说,即使你成就再高大的过天地吗?古人说功高盖主必危就是这个道理。谦虚谨慎方为人生不败的不二法门。最后一个阶段说“亢龙有悔。”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亢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所以要只进退,审时度势。汉初三杰如何可谓名动天下,声势滔天了吧,最后的结局如何想必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我最敬佩的便是这越国范蠡了。于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收拾河山,待到时机合适便功成身退,悄然离开,逍遥于江湖之间,开辟自己另一番人生。然而便是有这许多人看不清这功于名,于权利金钱中苦苦挣扎,最终葬送一生。
当然《易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所说的这些微不足道,只是自己的一番见解而已。我们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好多。
第五篇:读《易经》有感[范文]
读《易经》有感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易经》是经由宇宙万象,讲出人生的道理。可以说《易经》的智慧博大精深,在仲老师讲课的过程中,总会触动我,尤其《易经》中强调“相亲相爱和平共处”的大智慧。
突然间想起暑假的某一天晚上,我骑着单车穿梭在老家的古香古色的巷道中,很多满头鬓发的老人沐浴着明亮的月光,倚靠着竹椅,坐在自个守护经营几十年的家门口。有的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过路人;有的在闭目养神凝思,惬意地享受这一份宁静;有的仰望繁星星点点的星空;有的在收听村里广播播放的潮剧,时不时跟着哼几句......这些不由得让我感动。这些二三十年代的老人,他们陪伴,见证中国一路的成长,走过战争,**,和平,发展与繁荣的各种浮沉。他们历经沧桑,看透前尘往事,看惯生老病死。如今,坐在门前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平和地洞察世事,享受着平淡惬意地生活。
昨天去饭堂吃饭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伴去饭堂吃饭。等我打完饭,回到饭桌的时候,发现两对夫妻正围在一桌津津有味地吃饭,好像在吃山珍海味一般。
这一幕幕真的触动到我了。这一种最本真,最自然地生活状态真的是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我们所构思的中国梦。然而,最近接触的一些事情却与之背道而驰。
最近对武则天如何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乃至唯一的女皇帝颇感兴趣,便由此观看电视剧《武则天秘史》。其中让我震撼的一幕是当唐太宗李世民垂垂病危的时刻,太宗的儿子李治不顾父亲的生死,居然在太宗的寝宫与他父亲的才人武则天风花雪月,这一幕不禁让人看了汗颜和恶心;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嘴上会说甜言蜜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然而当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对父亲不闻不问,思念女儿,见女儿一面都不能满足,难于上青天。李尔王的两个女儿却巴不得父亲早点归西;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部作品主人公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养育下一贯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长大后一个高攀贵族进入了上流社会,成为新贵雷斯托伯爵太太;一个喜欢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为纽沁根夫人。他们出嫁时,每个人都得到了80万法郎的陪嫁,因此对父亲百般奉承体贴。但不久,这对宝贝女儿双双将父亲赶出家门,让他在破旧的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高老头特别爱自己的女儿,即使他们把他赶了出来,他仍然不恨他们。当他的女儿们需要钱来找他时,他仍然尽他的全力来满足他们的虚荣之心。而当他想念女儿时,却没有一个愿意见他。高老头把他的一切家当变卖之后,女儿们再也不露面了。临死前,高老头想见女儿一面,但丝毫也感动不了女儿们的冰冷心肠。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竟然没有来参加葬礼,连一分钱也没出。看到这里都不禁让人心理绞痛,一把把辛酸泪。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一个将死之人在死亡面前的挣扎,但从电视剧或听到的却不少。人在死亡面前,即将屏住呼吸,心脏即将停止跳动死之前,很少人能够安详地死去,大部分人都要垂死挣扎,生不如死口吐白沫,最后死不瞑目地离开人世,犹如低贱的动物一般。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欲,不逾距!”人到中年乃至老年,历经生活的种种苦痛之后,当年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都逐渐消失,反而多了一份坦然,泰然和淡然,追求的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世无争,返璞归真的世外桃源生活。
我一直认为老人和孩子一样可爱,没有计较,没有功利,没有浮躁,有的是一份天真和坦然。终有一天,我们也将成为耄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所以请善待和呵护我们的老人,与老人相亲相爱,和平相处,让他们安享晚年,享受生命中的最后一抹阳光,生活中的最后一份宁静和安详。让他们带着无憾和微笑离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