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考试不挂科的笔记
明德励志博学笃行
必须了解的22个知识:(很实用哟)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建立。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发展生产力
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主要概括为: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些什么??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作者:(QYJ)
明德励志博学笃行
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
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核心价值主题——树立共同理想
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
(3)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是什么??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以自然和谐相处。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民主法制、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党的建设下全社会共同富裕。
20、党执政的根本建设是什么??
党执政能力的建设。
2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一化三改:(实现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2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是:(1)坚持一个中国 ;(2)两制度并存,但主体是社会主义 ;
(3)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允许其高度自治 ;(4)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并不承诺放弃武力。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者:(QYJ)
第二篇:关于考试那些事儿:意大利考试从此不挂科
关于考试那些事儿:意大利考试从此不挂科 [留声机超级论坛]
意大利本身属于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很多留学生担心进去容易出来难,考试就像求学路上的拦路虎一样,对此,除了认真学习之外,还有很多诀窍也能让你事半功倍。
技巧一:“救命稻草”是笔记
在意大利的大学里,没有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学术见解和授课方法,尽管教授也会给出参考书目,但是这也决不能代替上课的笔记。如果同学们由于语言问题不能自己完成笔记,那么就一定要从字迹工整的同学那里借来复印。完整的笔记是最后考试复习的基础。
但是有很多时候可能语言关系根本来不及写,那么就需要学习一些速记法啦。(经过老师同意的话,是可以使用录音笔的。)
·要学会使用常用的一些简写单词,比如X=PER , + O-= piu' o meno, +ttst=piuttosto, k=che, ecc.=eccetera eccetera,xsn=persona等等。
最好使用手写,也就是草书,速度能快上N多倍。
推荐一个网站:www.studenti.it。这里面有很多与学生有关的资料,比方说你想找那一科的笔记什么的,都可以来这里搜索看看,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里面也提供学生租房找工作等一系列链接。
小提示:征得老师同意可以用录音笔或者手机之类的作为辅助。
技巧二:认真对待辅导课与作业
辅导课与作业时的考试重点,着眼点与中国大学基本一致。在大学里辅导课的作用是回答学术的问题、讲评作业、做练习和进行平时测验。辅导课上的问题一定要搞懂,因为 这很可能就是平时测验与考试的内容。
国外大学中的成绩评定时计算平时测验成绩的,如果能够把测验成绩提高,那么期末成绩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小提示:注重平时成绩,期末不用担忧
技巧三:参加“互助会”
学长很重要刚入学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这种现象在大学第一阶段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环境,学校会组织一些“互助会”,有年轻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成,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新生,主要帮助新生掌握学习方法、了解各门课程的重点、参考书、考试形式和要点等。
这类组织一般在开学后几天开始招募成员,在公告栏里贴出通知,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如果学校中有这类组织,建议同学们不要放弃。学长们可以详细地告诉你每个教师的特点等,全是经验之谈,十分可贵。
技巧四:融会贯通而非死记硬背
国外大学的淘汰率很高,说明考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与国内传统教育的方式不同,考试决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完全理解这门课程,并做到举一反三是肯定不能及格的。期末考试通常是2-3小时的大型考试,只有准确地理解题目、严谨地回答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同学们要有对整个学科的清晰条理性和严密的思考能力。
技巧五:积极与教授“互动”
在国外与教授交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他们除了来上课之外,基本不会在办公室。建议同学们每个学期至少要单独向教授咨询1-2次,把具体问题准备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向教授了解学习重点、方法、参考书籍等。
直接找教授的好处数不胜数,既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课程要点;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在期末总评时多少有些帮助;有可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一些窍门。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小技巧,几分之差往往可以改变最终的结果。
技巧六:答题技巧决定“临门一脚”
当你收集好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甚至是题库后(开放性问答题),你需要把这些内容都复习一次,然后挑选出几个重点题目重点复习。在挑选这些重点题目时要注意适当选择两到三个比较难的问题。有些题目是这个学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基本一定会考。
如果这门课程的考试是以单一的问答式考题出现,那么在作答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写一篇小论文。要注意层次,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并去论证它,还要有适当举例说明。
回答的长度也是老师比较看重的,千万不要骄傲地认为自己的答案短小精悍。有时往往回答的字数越少,老师越认为你无话可说。
技巧七:字典要常备
看到一些朋友家里备用的字典,都是很厚的那本意汉词典。但实际上,光有那本,根本不够。推荐大家购买一本意语词典,一个单词它会使用很简单的意语来解释的那种。ZANICHELLI的就不错,虽然字典的价格挺贵,不过一般在六月份都有百分之50打折,或是买旧字典,其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有需要,可以买一本dizionario dei sinonimi,你若是查找一个词语,它会提供关于这个词语所有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对写作什么的非常有帮助。
技巧八:复习很重要
看到好多的孩子复习的时候,几乎将整本书都用中文给翻译出来了,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靠翻译的话顶多只能理解一个单词的意思,如果底子不深,其实还是很难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的。
所以一般的复习方法都是:
看书。第一遍看下来的时候一个字都不写,就算看到哪个单词不懂也不管,只划重点(估计哪些是重点还是看的出来的),所以第一遍看下来,基本就知道自己该记的内容是哪一些了。总结划好的重点。为了节省纸张,把先前划好的重点总结成更短的小句子什么的写在书本空白的地方,于是书基本上没有白页最后一次复习,可以将课本上的和笔记上的结合到一块儿了。
【留声机超级论坛】一个你需要的留学论坛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整理笔记
毛泽东思想
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萌芽时期:中共二大(1922)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中共三大(1923)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四大(1925)又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尤其是毛泽东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者、动力、前途等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共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但是,由于中共此时还处于幼年时期,对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还缺乏完全的统一的理解,特别是国民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出现了失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党占据着统治地位,最终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形成时期:毛泽东思想主要产生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共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而且在这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文章,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理论内容,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走这样一条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其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3.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起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及其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任务”,极大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这个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联合政府》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路线,建构了毛泽东思想的哲学体系,尤其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王稼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在正式文件中,“毛泽东思想”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中共七大(1945)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继续发展时期:在解放战争后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集中表现在毛泽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报告》、《不要四面出击》、《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提炼、概括,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明确的完整的科学概括,即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
题。中共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政治纲领
1.政治纲领的提出:在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
途的影响》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的思想;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工农政权的思想;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与工农民主政权的区别:“三三制”是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各占1/3;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转变为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参议会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
2.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二)经济纲领
1.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有一个原则的修改,就是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及一切公共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它采取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并实行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了减息减租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减息减租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部彻底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即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四面八方”政策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
(三)文化纲领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关系。”总之,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大法宝。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1)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2)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两头小,中间大”: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经过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但是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同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分裂,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年、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3.实现革命统一占星中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2)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3)对资产阶级实行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1.两个先锋队思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
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它称之为
一项“伟大的工程”。
3.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其中,全党服从中央是这一原则的核心。
(3)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4)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1942年延安整风,其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中心任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五.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1)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2)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主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
2.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
(1)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除了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此外,对美、英等国在中国大陆留下的企业,分别采取管制、征购、代用、代管等措施逐步收归国有。
(2)政治保证:各级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
(3)国际因素: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力的国际因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1.对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对农业,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2)对手工业也通过合作社的途径逐步实现的;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组织形式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不同措施。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
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
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在利润分配上采取分别实行“四马分肥”、“定息”的政策。所谓和平赎买,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把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四个部分。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向资本家支付“定息”的办法,即把原来分给资本家的那部分利润,改变为按照固定资产价值付给定额利息。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六.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是个方面的关系问题,成了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先声。
2.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5.党的八大(1956):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分析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对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的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分析是基本正确的。这是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最重要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完善,这正式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要分清敌我。
(2)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工人阶
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分清是非。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政策:对于思想政治领域的,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的,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1.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
(1)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
(2)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1.两个务必: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要求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
2.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
士的监督。(没有海外人士的监督)
七.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
1.1956年,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来、陈云的建议,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3.经济体制: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八大决议采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整理作者:蔡伟斌2011年4月1日
第四篇:考试不挂科系列一:编辑应用写作
《编辑应用写作》
一、名词解释
1.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也可称为编辑方案、编辑设想、出版计划等等,近年来,策划作用得到突出,也有称作策划书或策划报告或营销策划报告的。选题报告主要应来自编辑对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调查,也有一部分是从作者的自发来稿中发现线索,由编辑根据本社及本人的特点和特长提出的出版方案。2.编辑计划
编辑计划也叫编辑方案、出版计划,它是出版机构为了确保一些大型项目或紧急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在常规的选题计划之外专列的编辑方案,包括编辑目的、指导思想、书稿大致内容设想、编辑设想、组织分工、工作方式、工作进度、成本预算、制定编写体例和凡例等九个方面。3.编写体例
编写体例是对编写工作的制度和细节方面的约束和规定。这种由出版社拟定的统一体例就是编写体例,也有人称为“编例”。凡例
说明书籍内容及编纂体裁的文字 4.加工小结
在作者交出基本成熟或已改完或不可能进行再修改的稿子后,由编辑动手进行加工润饰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书稿加工完成后,可以作出小结,这就是加工小结。5.内容提要
就是对图书作全面简介的提要,一般要介绍作者、成书经过、全书内容、特点及不足等。通过简短的介绍,要使读者对全书的各种有用的信息都有所了解和掌握。6.内容简介
就是对图书进行简短的内容介绍,其特点在于“简”,即字数不能太多,一般在几十字到二三百字之间,把图书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罗列出来,就能使读者很快把握全书的纲要,从而判断它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要购买或阅读。7.题解
题解是对图书的书名或文章的题目进行必要的解说。严格意义上的题解一般只是介绍该书或该文的写作背景和其得名的由来,而较少介绍其内容,把它当作注释的一种或许更加确切些。8.出版前言
出版前言主要用于图书。出版社在向读者推出某一本新书或重印书时,有些情况应该向读者首先作出交代的,往往采用“出版前言”的形式又称“出版者的话”“缘起”等。9.序言
序言是图书正文前最常见的辅文,又叫叙、绪言、弁言、小引、引言,也有简称“序”的。其作用主要也是对所序的图书作推荐和评价。大体包括本书写作的缘起、写作经过及成书的甘苦,本书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其他作者认为应该向读者作介绍的内容。10.编者按
编者按,也称按语,简称“按”是编者对有关文章有所说明时经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它一般用于报刊文章的前面,有些由文章汇集而成的书,在其所收文章的部分以至全部均可加有按语。11.卷首语
卷首语又叫“写在前面”“致读者”等,也是编辑人员写于书刊正文前的文字,不过,多用于期刊的正文之前,一般是编者对该刊每一期内容所作的重点推荐和介绍。它大多没有标题,有的则根据所写文字的主题拟定一个标题,以突出其中心思想。12.发刊词
发刊词通常放在创刊号的最前面,用以说明创刊缘由和办刊宗旨,也叫“创刊词”“告读者”“见面的话”等。题词
也叫题辞,也是置于图书正文前的文字。主要是由作者或作者请人题写的,编辑用的较少。13.编后记
编后记又叫“编后琐记”“后记”等,往往放在书刊的最后面,主要是编辑编稿之后的感想和体会,因稿生情,触事而发,觉得不吐不快,便有必要提笔写出,以与读者作心的交流。14.跋
附在图书正文后面,也叫“后记”“补记”“附记”等等。它的作用也是在稿子完成后对读者作出一些交代。主要应是交代写作完成后的感想和体会以及对估计读者会产生的问题预先作出回答和对一些人和单位表示感谢之类的内容。与编后记不同的是,跋代表作者的立场,编后记代表编者的立场。作者小传
是为图书作者所作的一种简单的传记性介绍,因篇幅短小而得名。15.书讯
书讯,即有关图书出版的新闻性信息。扩而大之,也可以指包括刊物、音像、电子出版物等所有的出版信息,故有的称之为“出版简讯”“出版消息”等,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16.书评
书评,就是对图书的评论。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专指以书面文字发表的、按照一定的标准从理论的高度审视图书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既向读者作宣传,同时也起着一种引导作用。17.书刊广告
书刊广告就是出版书刊的单位为了推销自己的书刊而采取的一种宣传形式。它的目的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让尽可能广泛的读者了解自己书刊的内容、特色、优势和价值所在,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购买需求,达到书刊扩大发行的效果。18.行政应用文
行政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所用的文书,俗称“公文”。19.声明与启事
声明本来是一种常常用于政治、外交上的文体。一般是国家政府、政党、群众团体及其领导人为郑重表明其对某一些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和主张而发表的文件。作为编辑应用写作之一的声明现在多用于代表出版单位或群众团体和个人对于某一些事情或问题的一种严肃的表态。20.札记式书评
札记式书评也称随笔式、随感式、读后感式书评。它一般文字比较短小,只就某一个方面有感而发,不求全面和周到。与散文式书评比,它也重抒情与形式的自由,但是更短小精炼,更灵活。
启事是公开告诉公众某一件事,希望得到了解、支持或帮助的一种应用文体,具有广告的性质。
二、述论题
1.怎样对稿件进行基本判断和评价?(如何写审读报告?/怎样写好审读报告?)
对于书稿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和贡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逐项加以评说,或从总的方面作综合的评价;对于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也可以先分篇章进行评说,最后得出总的结论。对于书稿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高低优劣作出判断和评价,以决定书稿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抑或是退修。对于拟接受的书稿,如果有吃不准的地方或自己的意见可能与作者或社会上的意见相左,则要详细列出,并明确表示自己的见解,以供二审审读、三审决策时参考;如果要求作者作出涉及观点内容方面的修改,也要尽量具体,至于文字、标点、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具体修改意见,可以列入审稿意见,也可以略作列举加以归纳,另行开列拟修改的地方或径直修改于原稿之上,待加工时再进行处理。如果审读后决定不采用,要提出不采用的充分理由并拟出退稿信的大体内容。2.什么是加工小结?加工小结的作用是什么?
在作者交出基本成熟或已改完或不可能进行再修改的稿子后,由编辑动手进行加工润饰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书稿加工完成后,可以作出小结,这就是加工小结。
作用:①可以作为检验和评定编辑工作质量的依据;
②可以为出版社改进工作、为编辑学的建立和完善积累资料;
③一旦与作者因稿件问题产生纠纷,它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物证,帮助有关方面判明真相。3.文稿加工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书稿加工的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大到结构的调整、篇章的增删,甚至主题的变动,小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字、标点的修改乃至引文的核对,索引的制作以及辅文的写作等等,在不同的书稿中表现不尽相同,每一部具体的书稿加工的重点和方法也会不同。因此,加工小结应从实际出发,突出加工内容的重点,对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概括表述,也可以条目式一一列出。如果加工内容甚多,可以分门别类指出,也可以先概括几条,然后列表举出详细修改内容。对错别字及标点符号的误用的改正,一般只要举出最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一一罗列,以免给人琐碎的感觉。4.新书预告的写法有几种(是什么)?
概括的方法可以是:(1)列举该书的章节名,如章节过多,则再进行归纳和浓缩,(5)也可以经过自己提炼,归纳出最主要的思想内容;(2)有些书可以用借一斑一窥全豹的办法,只举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一点作为例子,然后引导读者去探索其余;(3)有些书的作者另有知名作品,则可以借来作为引子,引入新书;(4)有些书有著名人士为之题词、作序,则可适当引用;如此等等。5.新书简介与新书预告的区别?
①新书简介的发表时间较为自由,成书前,出书后均可以;新书预告则必须是在发稿时填写。
②新书简介的发表园地较为宽广,可以在《新书目》报上专门发表,也可以在其他相关的报刊发表,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乃至专书发表。
③新书简介的字数限制比较宽松,少则十几个字,多到上千字都可以;新书预告则基本上只能在200字范围内做文章。
④新书简介的作者比较自由,除责任编辑外,其他人,包括作者、读者或出版社的宣传人员都可以写;新书预告则基本上是由责任编辑撰写的。6.试论图书辅文及其作用。
图书辅文是指图书中有别于作者书中正文的文字,属于附属的辅助文字,故称之为“辅文”。一般多由出版社(主要是编辑人员)撰写,但也有一些事由作者自己或由作者聘请他人撰写。图书辅文大多数见之于图书正文的前后,包括内容提要、目录、编者按、出版前言、作者小传、编后记、附录等等。
图书辅文的作用主要是对图书进行确认、说明和宣传,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正文。一本书是否要辅文以及要哪些辅文,也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不是样样都要,更不是越多越好。7.卷首语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在把握刊物个性和宗旨的大前提下,恰当而又巧妙地突出每一期的重点内容和特色。就是说,既要体现出一以贯之中的变化,又要突出其个性化的风格特色。
卷首语的写作一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刊物所发文章的顺序或重要的程度,提纲挈领地逐一加以介绍和品评,往往用黑体字标示出文章的作者和篇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另一种则是主题式的综合说明,围绕着该刊每一期的重点或中心主题进行介绍、品评乃至生发开去,发表编者的议论和意见。8.题词有哪些特点?
①内容精警。常以最少的文字包含最丰富的内容,往往采用类似格言警句的形式。
②思想深刻。题词虽内容少,但往往包括或寄寓了深刻的思想,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③文字整齐。题词因为文字少,所以往往经过反复提炼,以最美的形式表示出来,形式上对称工整,且讲究韵味,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9.编后记与跋的异同之处。
同:编后记与跋一般都是附在图书正文后面,用于在稿子完成后对读者作出一些交代或与读者作心的交流。
异:编后记与跋的根本区别就是撰写人的不同。编后记必须是编者所写,跋则必须是作者自己或者代表作者的亲友所写,两者不能混淆。作者不可以写编后记,编者也不可以写跋。即是有些内容可以互换,但名称决不可相混。
10.书讯有哪些特点?
①书讯如同其他新闻一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新”,即要有新闻价值。②书讯的另一个特点是“短”,即篇幅短小。一般只要抓住人们最感兴趣而又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加以报道就可以了。
③书讯的第三个特点是“实”。它提供的主要是信息,是资料,以供领导、发行部门或读者了解,不需要发表评论和议论,只要如实反映出来就可以了。11.简述论文式书评。
这是最常见、数量也最多的一种书评形式,也可以称之为常规形式。这种书评采用一般议论文的写法,在全面分析研究评论对象的基础上,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书中的事实作为论据,作出完满的结论。论文式书评长短可以差别很大,长的可以达几十万字,形成一本专著,短的也可以几千字甚至更少。由于发表园地的限制,大多在三五千字之间。但无论字数多少,这类书评都要求较强的理论色彩和一定的深度和新意。除了对所评图书作出深刻的剖析之外,还应该有书评作者由所评图书引发出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即新观点、新思想、新见解等等。这种书评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所评图书中体现的思想的延伸和深化。12.论编辑书评的特色。
编辑书评从内容上说,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
①全景式书评。编辑一生都在与书打交道,在材料的占有和情况的熟悉方面,无疑比其他行业的书评作者要占有绝对的优势,可是是驾轻就熟。即是是评论一本书或一套书或一种图书倾向,也会因为有了全局在胸而写得比较全面和深刻,较之别的作者就书论书陷入要有利得多。
②对比式书评。编辑为了确立自己选题的优势,往往要对同类书进行一番调查研究,这种职业特点为撰写对比式书评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这种书评可以通过比较,公正地分析自己所编图书与同类书的优点、特点、不足,既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又能共同吸收经验和教训,吧以后的编辑工作做得更好。
③内幕式书评。编辑往往知道很多外人无法知晓的“内幕”。在许多重要的或有争议的图书出版的背后,可能蕴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内幕”材料有选择地写进书评,不仅可以增加书评的思想深度、内容的厚实度,而且可以增加书评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而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而这一切,较之于仅仅面对已出版的图书和其他公开资料的书评作者,显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13.论述编辑书评文字表达的通俗性与规范性。
①知识的广博性。编辑被称为“杂家”,在知识的广博方面有着某些专家不能企及的优势。因此,编辑的书评也可以有专家的书评所难以达到的博和杂,写的汪洋恣意、旁征博引,让读者享受到拓展视野、触类旁通的乐趣。
②表达的通俗性。编辑的职责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力求通俗易懂也应是编辑不倦追求的目标。编辑不仅要能以通俗的文字介绍通俗的图书,而且还要能以通俗的文字介绍某些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
③文字的规范性。现在,一般的作者写作中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编辑自己写的书评文字,由于职业习惯和训练,往往比较注意规范。这也是编辑书评的特色之一。14.怎样写好退修信?(详答)
退修信的主要内容是要告诉作者:稿件要退修以及退修的原因,在多数情况下,还要同时告诉作者如何修改以及何时修改完成等。退修信要在充分肯定稿件优点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因为退修稿件的前提是可用,因此,首先要充分肯定稿件已有的成绩,列举其优点,说明已具备了出版或发表的基础。然后再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要着重指出稿件的不足和要求修改的理由,指出不足一定要明确具体;而要有充足的理由和说服力,使作者心服口服。但是,措辞要委婉,以免作者难堪。
对于稿件应如何修改,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时一五一十地告诉作者应该如何做,甚至列出提纲或代为修改一部分作为样稿,但这也许适合新作者,对于老作者特别是名家,颇有强加于人、指手画脚之嫌。另外一种方式是指出不足之后只是比较笼统地提出修改的要求,让作者自己去领会并修改。
退修信一般还应对修改交稿时间及交稿的一些注意事项提出明确要求。最后,撰写退修信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文字也要仔细推敲。特别是退修的理由和修改的意见。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笔记
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实践特色)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理论化、民族特色)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时代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个历史进程和两次理论成果飞跃
(1)四个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两次理论成果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6.【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
7.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1)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前提)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保证)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质、目的)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
(3)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科学发展观】 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12.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4.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求真务实、解放思想、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教条)
第三章
15.【近代中国国情】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1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导地位——共产主义思想)
1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依据: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相互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2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及关系
“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五章
2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第六章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关系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基本途径: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领导、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根本保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6.三步走战略
(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
28.改革的性质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29.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2.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
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