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
媒体从日前召开的辽宁省智慧旅游 宣传工作会议上获悉,辽宁将加快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并以此为手段促进智慧旅游宣传工作的新突破。
辽宁省旅游局副局长应中元说,辽宁要在全省建立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并将智慧旅游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智慧旅游加强对景区的管理,了解景区内地理地貌、旅游者人数及是否安全、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情况;要实现对导游人员的管理,通过系统监测导游是否在岗位,其所带旅游团的行进线路等信息。省旅游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各大酒店、宾馆等场所设置旅游信息触摸屏,便于游客了解最新智慧旅游的动态。
据悉,为配合辽宁省打造智慧旅游第一省的目标,鞍山和葫芦岛市已率先出击。鞍山将在2012年下半年集中建设智慧旅游网站,葫芦岛市将利用手机网站平台建设“数字葫芦岛”。
第二篇:关于加快全市智慧旅游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水平,引导和推动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助推我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消费型城市建设,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关于加快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22号)及市委、市政府通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加速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有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整合等多种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市场化发展机制,促进我市旅游业向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转变,鼓励引导业态创新,着力构建数据支撑、科技引领、跨界融合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促进我市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将智慧旅游建设融入智慧城市框架顶层设计中,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分级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确保智慧旅游建设取得成效。
2.坚持整合资源,集约发展。智慧旅游涉及到各部门资源的整合,需要打通部门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统一协调和组织建设,形成管理合力,实现规模效应。
3.坚持突出重点,先急后缓。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智慧旅游建设总体方案。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建设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需求迫切、投资小见效快的重点建设项目。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个中心(数据中心)、一个平台(智慧旅游支撑服务云平台)、多个应用(智慧旅游应用系统)”的智慧旅游体系,改善全市整体旅游环境,更好地保障旅游安全和旅游品质,努力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不断放大资源效益。
——2018年,搭建数据中心框架,完善全市旅游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嘉峪关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完成全市4a级以上景区、8个三星级以上饭店、6个旅行社的智慧旅游建设。
——2019年,依托全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及云平台建设,基本建成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云平台及多个应用系统,基本实现智慧旅游相关建设内容全部上线运行。推进全市所有3a及以上景区、所有星级饭店、旅行社智慧旅游建设。
——2020年,全市旅游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完善,智慧旅游实现全域覆盖,实现“一部手机游嘉峪关”。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智慧旅游数据中心
1.建设统一的旅游大数据中心。作为整个智慧旅游建设中的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从省市旅游部门到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等相关涉旅行业的数据对接,以及网上业务流程和各种业务应用,集中管理和整合核心业务数据,并形成融合分析体系。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统计局、市旅发委、市商务局、市大景区管委会
(二)构建智慧旅游支撑服务云平台
2.建设旅游服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技术以及视频监控技术,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旅游应用支撑平台,整合海量旅游文化信息资源,包括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信息资源,以更便捷、更迅速、更精确、跨区域的方式推送给目标游客,实现智慧旅游的精细化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大景区管委会
(三)全面建设智慧旅游应用系统
3.构建智慧旅游综合监管系统。加快推进涵盖旅游系统办公oa、旅游团队管理与服务、旅行社审批、证照联动监管、旅游投诉处理、行政执法、从业人员在线培训、满意度调查等业务的旅游政务管理系统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网络管理方式转变。加快推进涵盖舆情监控、安全预警、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理等功能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应急管理从传统的被动、事后管理向过程和实时控制过渡,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健全旅游安全体系。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广新局、市人社局
4.构建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积极培育集合旅游相关服务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智慧旅游门户网站、微信、手机app等移动网络媒体资源,提供在线预订、景点介绍、虚拟旅游、旅游气象服务、地图导航、住宿推荐、餐饮推荐、购物推荐等服务。网站公示嘉峪关市境内景点淡旺季票价信息,提供在线预订功能。对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农家乐、乡村旅馆(乡村民宿)等旅游业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进行扶持,推动全市各类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水平的稳步提高。开发我市智慧旅游电子服务卡,面向外地到嘉峪关旅游的自助自驾游客,整合区域内旅游景区、酒店、旅游特产、餐饮娱乐等旅游资源,提供一定的优惠折扣,引导游客购买智慧旅游电子服务卡持卡消费,不断提升我市旅游产品服务线上交易在旅游产品销售中的比重。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商务局
5.建立智慧旅游资讯服务系统。整合嘉峪关市政务资讯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游客自助体验终端、入境短信、“12345”服务热线等,建设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系统,与网络、手机app、交通标识系统等结合,发布景区最佳旅游时间、旅游路线、旅游舒适度指数等特色旅游服务产品,发布旅游气象环境指数(避暑游指数、紫外线指数、穿衣指数、登山指数、花卉观赏指数等),发布特色景观气象条件预报,如开花期、果蔬采摘期、积雪等物候监测预报。以智慧旅游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位置信息为支撑,运用lbs技术,建设满足游客自主查询周边要素精准信息、自主安排行程计划、对旅游过程实时分享传播等需求的综合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全市导游app,通过游客下载手机导览客户端,或者租用定制导览终端的模式提供自助导览服务,建立gis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以及自动播报功能。以音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游客介绍景点信息,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电子导游等服务。开发景区虚拟旅游功能,引进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数字模拟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立体旅游环境,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嘉峪关市美景,同时,游客在出发游览之前可以根据虚拟游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区。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交通局、市文广新局
6.构建智慧旅游推广营销系统。依据旅游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新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全域旅游app,改造提升魅力嘉峪关旅游门户网站、智慧旅游微信公众服务系统等新媒体渠道,构建网站、微信、微博、广播电视网络相互协同,线上宣传与线下主题活动共同发力的立体化网络宣传矩阵。加强与周边省市及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信息互通、景区共推和粉丝共享,扩大宣传效果,提升营销水平。深化与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携程网、同程网等ota平台合作,搭建旅游综合服务云平台,发布旅游营销资讯,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策划自助游、自驾游等特色游线,开启o2o营销合作新模式。建立旅游网络营销管理和网络营销评价体系,逐步筛选出合作效果较好的网络营销渠道,打造系列网络营销推广平台,增强旅游营销的靶向性和智能性,实现精准化营销,将新媒体作为旅游宣传营销主阵地。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
(四)夯实智慧旅游发展基础
7.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火车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集散地和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旅行社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无线上网环境建设,提升全市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嘉峪关市所有景区(点)和宾馆无线wifi全覆盖,景区视频监控建设和智能停车场建设。在各景区游客集中区域、环境敏感区域、旅游危险设施地带实现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在市区机场、火车站、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景区及旅游饭店等主要游客集中场所,持续投放电子触摸屏和led宣传屏,提供机票、车票查询预订、酒店预订、游线推荐、景区介绍等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大景区管委会
8.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规范数据采集及交换方式,逐步实现统一规则采集旅游信息,统一标准存储旅游信息,统一技术规范交换旅游信息,保证旅游信息数据标准统一、准确开放,实现旅游信息数据在行业内部各业务单位之间有效共享。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和其他部门交换数据,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支持和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ota企业之间采取数据互换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委网信办、市旅发委、市统计局
9.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支持景区建设智能导游导览系统,围绕游客游前、游中、游后需求,不断完善信息查询、产品预订、行中体验、便捷服务、分享评论等功能。加强景区客源监测预警管理,利用移动基站等设施对进入覆盖区域的人流自动进行实时扫描统计,实时掌握景区人流密度,实现景区客流监测预警管理。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工信委、市大景区管委会
10.推进智慧旅行社建设。建立智慧旅行社管理系统,提供完整的旅行社介绍、旅游线路、代理酒店、代理票务、旅行社组团信息查询等基本服务信息,同时兼具旅游电子合同管理服务、导游资质信息管理服务、保险、租车等其他服务。通过将旅行社业务信息和资源整合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为旅行社提供快速安全的数据交换标准和统一的管理界面,形成高效共享的旅行社管理体系。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工信委
11.推进智慧酒店建设。鼓励酒店在接待大厅布置自助入住终端,提供客房选择、在线支付、领取房卡、自助退房等服务。在酒店客房布置智能终端,提供客房灯光、电视、窗帘、空调等设备的智能控制及旅游景区信息速递、酒店及周边信息查询等服务。配套多语种语音交互功能,方便游客使用智能设备。通过智慧酒店建设,实时获取旅游酒店入住游客数据。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
12.推进智慧民宿建设。规范民宿客栈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民宿客栈信息化建设标准,完成民宿客栈4g网络覆盖、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接入、电子门禁系统建设,满足游客对住宿场所的安全诉求。建设民宿客栈信息管理平台,面向游客提供在线查询、预订、交易、位置服务等功能,并扶持民宿客栈开展餐饮、娱乐、购物等一揽子服务,进一步拉长休闲民宿产业链。
责任单位:三区、市旅发委、市工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全市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管理,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保障与省智慧旅游平台的对接。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委、市旅发委
(二)加大资金扶持。建立智慧旅游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安排智慧旅游专项资金,切实保障政府主导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创新政府扶持资金支持方式,通过专项补贴、财政奖励等形式,吸引集聚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旅游建设。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委、市旅发委
(三)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紧缺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智慧旅游建设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专业技能人才,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库,形成高端技术团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智慧旅游公司,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旅发委、市科技局
(四)加强考核评估。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智慧旅游标准规范,对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涉旅服务单位和企业实行量化考核,作为质量评定复核的重要依据。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综合评估,改进不足,推广经验,持续提升智慧旅游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委、市旅发委
第三篇: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用全局的眼光、务实的作风、创新的行动,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一、学习全会精神,领会精神实质
一是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全面系统学习,深刻理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上来,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研究解决问题结合起 来。切实理清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梳理乐山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着力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探索新的改革途径,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切实做到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秉承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
二、真抓实干,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2014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年”主题,以推进景区和涉旅企业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引领乐山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服务、管理和营销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是提升智慧服务水平。积极推动网络通信营运商、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共同参与智慧旅游建设,加速推动无线网络全覆盖工程。整合旅游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好以旅游资讯网站为中心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旅游咨询亭智慧旅游终端设备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窗口和以旅游服务热线为基础的旅游信息声讯服务系统建设。着力开发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丰富旅游资讯,增强垂直搜索、线路导览、服务评价、导游认证和投诉受理等功能,提升智慧旅游服务品质。二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乐山旅游日常监管调度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体系建设,推进旅游日常监管调度及应急指挥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迈进。强化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加强对游客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运行信息的分析应用,全面提高各类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为基础,丰富目的地服务体系评价功能,为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服务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三是提升智慧营销水平。加强和大型搜索引擎公司合作,建设旅游目的地体验馆,加强链接推广,综合展示乐山旅游形象。做好“两微”营销,优化微信功能,加强“两微”联动,举办多种形式的微活动,利用其可见度高、影响力大、互动性强以及无边界传播等特质,吸引游客参与。积极探索网络营销代理模式,逐步整合全市酒店、景区等涉旅企业资源,拓展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加强旅游社交网络营销,开辟乐山城市论坛,丰富旅游攻略,增强目标客户对乐山旅游的关注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为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冲锋号角,我们将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秉承光荣与梦想,激发创新变革活力,强力推进乐山智慧旅游建设,真正为游客提供行前、行中、行后的全方位智慧旅游服务。
第四篇:辽宁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
辽宁:关于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意见
我省是温泉旅游资源大省,温泉旅游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为推动与促进我省温泉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目标。利用5年时间,加快建设一批温泉旅游聚集区和温泉旅游新城,培育一批温泉旅游特色名镇,推出一批温泉旅游精品,提高我省温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温泉旅游大省,实现温泉旅游发展国际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层次化、服务个性化、消费大众化和养生理疗主体化;在温泉旅游标准体系、宣传促销、人才培养、建设规模、品质品牌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到2015年底,全省要建设10个温泉旅游聚集区和50个温泉旅游小城镇;建设100家投资10亿元以上的温泉旅游企业;温泉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温泉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20%以上。温泉旅游产业将为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加快发展温泉旅游为主要内容,在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合理保护、适度开发的同时,全面促进旅游聚集区建设,推动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全省温泉旅游开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统筹协调、灵活运转的管理体制。具备条件的温泉旅游聚集区、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温泉旅游重点发展特色城、镇,要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并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管理权限,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采取考核的方式引进高层次、短缺人才;管理人员、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并直接认定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温泉旅游重点区域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集中审批、限时办理、跟踪服务。强化依法行政、文明规范服务。
(二)坚持科学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到资源统一利用,功能综合配套。温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要坚持“三个一批”,即科学规划一
批,改建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研究制定温泉专项开发方案,编制温泉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规划主管部门编制《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并纳入《辽宁省“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各市政府要依据全省温泉旅游专项规划,以有效利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开发建设和打造温泉旅游的知名品牌,引导投资和培育市场,避免低层次和同质化。编制省、市温泉旅游专项规划,应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书和进行审查,提出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要把温泉旅游发展的高起点、高定位和高配套做为温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土地保障政策。开发和使用温泉资源必须依法取得取水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涉及用地应优先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温泉旅游项目要优先安排供地,重大温泉旅游项目用地须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旅游企业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岛和废弃矿区开发温泉旅游。温泉旅游项目用地中,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集体土地征为国有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使用集体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除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外,可以采用租赁方式供地。温泉旅游项目用地需要出让的,可以优先审批出让方案,再按建设规划分期出让。在自然保护区经营范围内发展温泉旅游项目需要征占用林地的,要优先保证其用地,并按照国家及省相关政策,依法履行审批程序。
(四)完善交通网络。按照交通先行的原则,加快温泉旅游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交通厅要重点支持连接温泉旅游区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温泉旅游区现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车流量情况,及时为符合要求的通往温泉旅游区的高速公路增设出入口。加大对温泉旅游聚集区交通引导服务设施的投入,对一般公路沿线3A级以上、高速公路沿线4A级以上的温泉旅游区设置出口指引标识。跨地区的旅游指示牌要整体策划,统一协调,规范设置。民航、铁路、公路要及时加开航班和车次,旅游旺季要适时增开班次和延长运营时间及里程,并为组织旅游专列和包机提供便利。在不影响整体美观和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机场、车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免费设立温泉旅游宣传台(架),展示旅游宣传册、导游图和自驾游手册等宣传资料,所需宣传资料由各市、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
第五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站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这一论断,深刻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随着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交换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交易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愈发突出。特别是买方市场形成并成为常态以后,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商品交换关系也更多地表现为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这个体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从近几年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是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信用环境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逐渐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经济利益主体趋于多元化。一些经济利益主体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乘市场发育不成熟和市场体制不健全之机,肆意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近些年来,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骗汇、非法集资、恶意合同违约、故意拖欠债务等违法犯罪现象严重。即使在不违法的界限内,也存在着大量失信违约现象。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有40亿份,但只有大约一半得到履行。据有的专家估计,我国每年经济领域因信用缺失、违法犯罪而导致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约占GDP的10%—15%。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失信现象,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经济进入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的程度越来越深,信用缺失的问题不解决,将干扰我国的对外开放,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所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近几年先后部署并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走私、偷逃骗税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出台和修订了一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政策文件,初步建立起权责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和执法体系,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遏制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两年多来的专项整治斗争,着力解决的是市场领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强、行政组织推动、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实施等特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必须看到,专项整治是一种事后解决矛盾的办法,为治本创造了良好氛围,但很难根除滋生经济秩序混乱的社会土壤,整顿过后秩序混乱的现象还有可能复生。中央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治本主要是指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建设就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形成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实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抓好关键环节,建设长效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规范诚信的社会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它对于失信行为具有记录、揭露、预警和惩戒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市场交易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一种“违规失信,处处制约;诚实守信,路路畅通”的社会氛围,使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从而有力地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要注重抓好以下关键环节。完善社会信用法律。立法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运行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的公共信用服务和监管等,用法律加以规范,使关系社会信用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利于在法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协调交易主体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已有不少,但社会信用方面的专门法律还有空白,应当抓紧建设,逐步完善。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道德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支撑,主要依靠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信念、文化习俗和社会舆论来维持,从对人的人格、品质塑造和社会评价上形成对不良行为的约束力。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社会信用体系覆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