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旅游建设需整体规划与政府引导
智慧旅游建设需整体规划与政府引导
紧随时代脉搏 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来,但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时众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以及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亟需要一个权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把传统旅游业培育成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智慧旅游”产业,为此“中国智慧旅游峰会”应运而生。
由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主办,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智慧旅游峰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旅游行业代表、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旅游发展的脉搏,为行业把脉,为发展献计。智慧旅游核心概念
何谓智慧旅游,我们采访到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巅峰美景的总经理蒋骏先生,他解释道:智慧旅游,其核心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旅游者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博士也表示,整个智慧旅游将会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富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系统。未来我们可以实现一机在手,能够游便全国或世界,能够在其他的服务要素方面,实现全程化、全整合的享受。并能使我们过去的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产业要素能真正的实现一个整合式的发展。
智慧旅游建设需整体规划
智慧旅游专家蒋骏先生还介绍说,智慧旅游要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对象,而智慧旅游体系,要满足这三方的服务需求,就必须在旅游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进行统一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从旅游市场、到旅游服务,还有旅游的品牌以及景区的建设和行业提升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而与之对应的有智慧的电子商务体系、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的旅游门户体系、智慧的景区管理体系以及智慧酒店、交通等等。
智慧旅游需要众多系统,需要多部门合作,包括行业的主管部门、智慧旅游的经营者(旅游企业)、智慧旅游的提供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各方利益不同,其观点也不同,这就必须要一个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在智慧旅游整体规划方面基于自身多年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将各方利益相互整合,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众多,而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才能实施,各方按照统一规划相互配合,才能完美的实现各系统无缝对接,顺利完成智慧旅游落地。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智慧旅游技术开发和综合应用的高科技机构,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公司其智慧旅游专家团队,通过多年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的不二选择!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企业管理理念,为中国旅游产业提供“总体规划+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运营”的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旅游主管部门、规划部门、景区、旅游企业等提供智慧旅游规划与建设、系统研发与集成、信息安全、IT咨询、软硬件规划与实施,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虚拟现实和数字旅游设计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智慧旅游建设需政府引导
在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已经相当的成熟,然而智慧旅游做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要使之变成城市级的智慧旅游则投入巨大,远不是一两个企业所能做到的了,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投入并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进行,政府对智慧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而智慧旅游不能仅仅只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政府应更多的从政策上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特别是企业的投入。正如天津恒大文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国民先生所说,智慧旅游需要蒸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政府只进行前期10%的投入,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开发,而后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进行应用的开发以及介入,完成剩余90%的投入,政府以10%的投入撬动企业对智慧城市90%的投入,在政府减少投入的同时又拉动了企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篇: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征求意见稿)
长安大学
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
2017年11月
目 次
前 言.....................................................................I 1 范围...................................................................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0 3 术语和定义.............................................................0 4 规划和建设.............................................................2 5 智慧服务...............................................................3 6 智慧管理...............................................................5 7 智慧营销...............................................................7
前 言
《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第4部分:智慧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5部分:智慧旅行社; ——第6部分:智慧旅游酒店; ——第7部分:智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本部分为《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部分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陕西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编单位:XXXX。本部分参编单位:XXXX。本部分主要编制人员:XXXX。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范围
本部分规范定了智慧旅游景区的基础术语,对其建设和服务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以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8-2010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56-2010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LB/T 011-2011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13-2011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LB/T 014-2011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旅游景区 Tourist attraction 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3.2 电子门票 Electronic ticket 指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的门票,其使用需要相应的识别系统,存在形式可以是印刷品上的条码、卡片中的芯片,或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的虚拟物品。3.3 RFID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3.4 GIS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3.5 数字虚拟景区 Digital virtual scenic spot 运用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度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数字虚拟景区并通过网络、终端等呈现实现虚拟旅游。3.6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
采用用户导向的语音目录,根据客户选择(通过电话键盘或语音)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和命令执行,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自助服务的主要设备。3.7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3.8 智能导讲仪 Intelligent guide 通过智能导讲仪对公园景区及陈列历史文物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游客,使游客在观赏景物和展品的过程中使其内涵得以延伸,更加生动。3.9 智慧健康一体机 Intelligent health AIO(All-in-one)
支持身份证/手机号等多种认证方式,通过简单自助操作进行心电、血压、体脂、血糖、血氧等健康监测,数据实时分析上传至云端,现场亦可打印当次测量结果。3.10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数据中心是景区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3.11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3.12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要求。3.13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
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3.14 新媒体 New media 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规划和建设
4.1 规划方案 4.1.1 应编制详尽、专业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方案,方案要明确景区智慧化建设目标、行动计划、总体框架、建设内容、资金来源与实施计划。4.1.2 应成立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团队,由专人负责统筹规划景区智慧化建设,维护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4.2 基础设施 4.2.1 应实现景区内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保证电话网络畅通,确保游客在景区内任何区域都可实现电话的呼叫和接听。4.2.2 4.2.3 应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并安排专人对公用电话进行设备的维护。应建有较为完善的宽带信息网络,实现景区办公区域、景区企业用户、景区居民的有效接入。4.2.4 应在景区主要游览场所覆盖无线宽带网络,每个用户网络速率不低于512kb/s,单个无线访问接入点(AP)最大并发连接数不小于500人。4.2.5 4.2.6 应采用电子门票形式,实现售票计算机化,且售检票信息能够联网、实现远程查询。应在景区出入口设置支持验证身份证、二维码和RFID电子门票的智能闸机,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4.2.7 4.2.8 4.2.9 应依据游客行为规律,在人流密集处设置信息触摸屏。应在景区设置利用高清LED屏幕拼接的大屏。
应具备覆盖全景区的广播通知系统,要求声音清晰,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4.2.10 应建设智慧停车场,部署景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智能识别车牌信息、显示空余车位、扫码支付、通过语音或图像指引游客自助寻车功能。
4.2.11 宜在景区出入口设置支持验证身份证、二维码和RFID电子门票的便携式智能手持验票终端,实现对门票的快速识别检票。智慧服务
5.1 门户网站 5.1.1 5.1.2 5.1.3 应建设有独立域名、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景区门户网站。应配置中文、英文、及其他2种以上的网站语言供游客选择。
应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活动预告、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交通导航、景区推介服务、景区服务电话及虚拟体验等网站服务。5.1.4 5.1.5 应开通景区官方微博,定期对粉丝进行景区资讯推送。
宜利用基于GIS技术的电子地图展示景区全景图、景区景点位置、商铺位置、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等。5.2 虚拟旅游 5.2.1 应建设数字虚拟景区,运用三维全景混合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度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实现虚拟旅游服务。5.2.2 可在PC端或微信端体验虚拟旅游服务。5.3 微信 5.3.1 5.3.2 5.3.3 应建立景区微信公众号,梳理景区旅游信息资源,做好内容推送。
应在景区微信公众号中建立丰富易查的关键词查询与回复系统,便于游客使用。宜开发设计景区电子商务微信小程序,实现微信端的景区门票旅游纪念品、景区住宿、餐饮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5.4 信息发布 5.4.1 5.4.2 5.4.3 5.4.4 息。5.4.5 宜建立景区短信下发平台和电子信息网。应设立实体信息发布设备。应建立虚拟信息发布软件系统。
应实现多个渠道的信息发布集成,使信息达到一次发布、多方显示效果。宜在景区特色游览点及主要出入口设立电子公告栏或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发布信5.5 呼叫服务中心 5.5.1 应建立具备拥有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自动呼叫分配系统,并支持呼入和呼出的景区旅游呼叫中心。5.5.2 5.5.3 应按照国家旅游局相关要求,对接“12301”旅游服务热线。
应提供旅游产品查询、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服务、旅游资讯查询等服务。
5.6 自助导游 5.6.1 应提供基于GPS、北斗或LBS定位进行导游导览功能的智能导讲仪,同时能够为游客提供除中英外不少于2种语言的语音讲解服务。5.6.2 5.6.3 应在微信公众号中嵌入具有精准定位智慧语音讲解的景区导游导览功能。宜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导游导览服务中增加路径规划功能,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前往目标景点。5.7 多媒体体验中心 5.7.1 应在景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域,实现旅游景区信息、交通信息、服务设施信息等信息智能查询。5.7.2 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技术帮助游客进行景区虚拟旅游体验。5.8 智慧医疗 5.8.1 5.8.2 可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放置自助售药机以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可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放置智慧健康一体机,供游客随时测量基本体征。
5.9 游客评价
5.9.1.应建立游客评价系统,在游客平台上对景区旅游体验、导游服务、景区舒适度、食品卫生等做出评价。
5.9.2.应设置信用评价终端,连入不低于市级的公共旅游信用评价平台,由每位享受服务的游客对景区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5.9.3.应分析评价结果,明确进一步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智慧管理
6.1 综合管控中心 6.1.1 6.1.2 能。6.1.3 6.1.4 应实现对监控终端的远程控制,并对接省级旅游指挥中心。
宜设置电子道路指示系统,实现景区运营车辆的卫星定位、车辆运营状态与道路交应设有营地综合管控中心,实现各系统的汇集、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应具备对景区内部人员、车辆的指挥调度及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功通状况的可视化管理。6.2 视频监控 6.2.1 6.2.2 应设有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景区的全域监控。
应在景区出入口、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安装高清网络数字监控设备,清晰度不低于720P。6.2.3 应支持视频监控录像的检索和拷贝,可自定义录像条件,录像数据存储保留时间应超过15天。6.2.4 宜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景区重点区域的烟雾火灾识别功能,可第一时间发出火灾安全警告。6.2.5 宜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景区客流分析、异常事件及异常拥挤报警功能。6.2.6 6.2.7 6.2.8 作。6.2.9 宜采用文字、声音的方式及时提醒景区管理人员查看系统探测到的报警事件。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重要道路、卡口实施人流、车流统计分析。
可实现视频监控图像在大屏、计算机、手机显示与调看,支持切换、记录、回放操可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步态/人脸识别功能,提高景区安防。
6.3 人流监控 6.3.1 6.3.2 6.3.3 应实现游客总量的实时统计、上报、数据发布功能。应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宜具有景区最大承载力核算功能和景区拥挤程度预测功能。
6.4 应急救援系统 6.4.1 应建有旅游应急预案及救援系统,能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服务。6.4.2 6.4.3 应设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与省级指挥中心的对接。
应设有应急报警点,提供报警终端、摄像头、号角喇叭等设备,集成音视频报警、视频监控和广播喊话等功能。6.5 数据中心 6.5.1 应建有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接口开放的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利用的规范化和自动化。6.5.2 应建有景区旅游信息数据库,进行旅游信息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处理、共享、查询与分析,并向上级部门共享旅游相关信息数据。6.5.3 6.5.4 6.5.5 应设有景区数据库管理人员,包括管理、运行操作、维护检修及日常操作监督人员。应定期对景区数据平台主机、存储设备进行日常监控、维护和管理。应设专人对景区数据库进行管理,实行7*24小时数据库性能监管。
6.6 智慧办公 6.6.1 6.6.2 6.6.3 应建设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
应实现与管控中心、数据中心及景区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对接。应拥有明确的权限等级。6.6.4 6.6.5 6.6.6 宜设有视频会议系统,保证画质清晰、语音清楚、界面流畅。宜在办公环境组建内部局域网。
宜实现平台的考勤管理、公文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即时通信、投诉管理功能。6.6.7 可实现办公系统与微信端的同步使用。
6.7 景观管理 6.7.1 应针对景区文物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设置相关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回传。6.7.2 应对景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数据进行监测或监控,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文监测、生物监控等。6.8 投诉管理 6.8.1 服务。6.8.2 6.8.3 应实现对游客咨询及投诉的快速响应、状态跟踪、归类整理功能。宜在景区官网、微信平台开设游客投诉端口,为游客提供投诉服务。应建设游客投诉管理应用系统,通过旅游热线、在线投诉方式为游客提供投诉受理6.9 舆情监管 6.9.1 6.9.2 置。6.9.3 可对重点媒体、论坛、博客、微博等的舆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将海量信息按照信应设置景区舆情监管平台,做好景区网络舆情的实时监督管理。
应定期自动生成舆情监测报告,有预定策略可对潜在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和处息内容的正负面、影响力、信息属性及时间进行分类。6.9.4 可通过对定向旅游网站网页内容的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主题聚集、事件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估、负面信息自动识别和统计分析,进行舆情动态掌握与预警。智慧营销
7.1 电子商务 7.1.1 应实现景区门票在景区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7.1.2 体化。7.1.3 7.1.4 应建立景区票务分销平台,实现第三方分销与景区营销服务平台、售检票系统的一应实现景区门票24小时网上受理咨询、预定与支付服务。
宜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景区住宿、餐饮在景区官方网站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7.1.5 可形成景区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体系,提高景区电子商务信用评级。
7.2 游客分析 7.2.1 7.2.2 应建设游客旅游行为分析系统,对客流来源地、到达方式、驻留时长进行统计分析。宜建设游客消费行为分析系统,对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网络预定与支付率、景区偏好、消费额度进行统计分析。7.2.3 析。7.2.4 导向。7.3 新媒体营销 7.3.1 可利用网络媒体频道、短信平台、互联网门户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类成可对游客分析数据进行整合,完成游客自画像属性分析,为景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宜建立游客分享行为分析系统,对游客分享渠道、分享方式、影响效应进行统计分熟网络互动渠道作为景区旅游营销载体,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和营销互动活动。7.3.2 可建立与国际知名旅游网站、本省(市)及周边省市的旅游网站、会议会展采购方、国内外旅行社等的内容链接与信息互动机制,提升景区影响力。7.4 游戏软件 7.4.1 7.4.2 可开发与旅游景区相关的游戏软件/APP,与旅游营销结合起来形成商业化运作。可在各主流手机软件应用市场出售该游戏软件。
第三篇:贵州省智慧旅游建设总体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贵州省级发展战略,贵州省正在全力落实全省旅游规划工作,三万亿投资助力“国家公园省”建设,全省旅游行业智慧旅游建设蓬勃开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强旅游规划项目信息化管理以及旅游环境改善,贵州省旅游局与巅峰美景合作编制了《贵州省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一,实施了一系列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包括:
贵州省旅游规划管理平台
“贵州省旅游规划管理平台”是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主线,着重对规划目标的分解、跟踪、评估以及为实现规划目标采取的保障措施进行管理;着重对规划项目、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实施跟踪进行管理,加强规划项目的落地与考核。本系统是《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几年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规划管理
对《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成果、规划宣传片、规划范围地图、规划起止日期、规划单位等进行管理。
项目管理
对《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库专项规划》进行管理,包括项目列表、项目信息、项目地图、项目批文、项目评分、项目级别调整、项目分期、项目信息的查询以及景区信息进行管理;其中项目和景区数据除手工增加外,还提供从excel文件批量导入系统,从而加快数据录入的速度; 项目招商
对项目的招商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招商报告的发布、项目投资商管理、项目投资计划的管理、项目招商进度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查询。
项目跟踪
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达成率进行管理,包括项目里程碑的定义、里程碑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对风险项目以及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早发现风险项目,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系统的建设,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规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规划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科学指导各市州旅游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旅游指标和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同时,系统将为旅游招商项目申报省和国家级旅游专项资金提供依据和信息支撑,为旅游招商项目寻求企业资金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最低成本的旅游招商和旅游资源共享。
手机APP-“智慧旅游,多彩贵州”
贵州智能手机运用软件——Store(苹果)或android(安卓)各大应用电子市场搜索关键词“智慧旅游,醉美贵州”,下载使用即可。“智慧旅游,醉美贵州”已经正式上线,此软件适应于现今流行的众多智能手机。用户可登录APP 用户可通过3G网络访问“智慧旅游,醉美贵州”服务器设置的旅游景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路线等板块,获取贵州旅游最新攻略,并可通过贵州12301游客服务中心直接支付预定旅游相关服务。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第四篇:如何推进北京智慧旅游建设?
如何推进北京智慧旅游建设?(关键词:北京智慧旅游)
(一)建设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北京旅游网。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信息的智能服务,配合“市民主页”,提供各类整合的移动服务信息,将北京旅游网打造成北京旅游的名牌。
建设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物联网、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建立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发布的自动化。
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旅游信息收集、发布的管理平台建设。
2、推进“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北京旅游卡建设,建设和推广刷卡无障碍支付工程。推动旅游营销信息发布及旅游服务在线预定平台建设,推进旅游星级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提供在线预定和智能服务。
3、推进“智慧旅游”便民服务系统建设。
建立虚拟景区旅游平台。编制网络虚拟旅游建设规范。以北京旅游信息网为载体,以北京市各A级景区为蓝本,开发北京景区网络虚拟旅游平台。
推动建立景区自助导游平台。编制景区自助导游系统建设规范。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各A级景区开发、使用自助导游软硬件系统。
推动开发建设城市自助导览平台。编制城市自助导览系统建设规范。开展城市自助导览的研究、探索和开发工作。
推动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编制旅游信息展示终端建设规范,推动旅游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乡村等旅游企业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
推动无线宽带网覆盖。采取多种方式,促进饭店、旅游乡村、景区等旅游企业建设开通无线宽带网。
(二)推动建设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4、推进智慧景区试点示范建设。
编制智慧景区建设规范,依据规范和扶持政策,推进智慧景区试点示范建设,优化旅游景区的接待环境,提升旅游景区智能服务质量。
智慧景区规范建设的内容:建设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工程;建设景区电子门票、门禁工程;建设景区流量实时统计、上报、发布工程;建设景区应急管理及紧急救援工程;建设景区内部办公工程;建设景区门户网站工程;建设景区电子商务工程;建设景区旅游故事及游戏软件工程;建设景区旅游资讯数字化信息发布工程;建设景区多媒体展示及网络虚拟旅游工程;建设景区自助导游工程;建立景区呼叫中心平台和建设景区投诉及游客互动工程等。
5、推进智慧饭店试点示范建设。
编制智慧饭店建设规范,依据规范和扶持政策,推进智慧饭店试点示范建设,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旅游饭店的应用,促进旅游饭店智能服务水平的提高。
智慧饭店规范建设内容:建设饭店网络及通信基础工程;建设饭店客房自助信息及电子商务终端工程;建设投诉、满意度调查及游客互动系统工程;建立监控安防系统工程;建设饭店智能客房控制系统工程;建设饭店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工程;建设饭店中央预定系统工程;建立饭店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饭店综合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和饭店智能闭路电视工程;建立饭店呼叫中心平台等。
6、推进智慧旅行社试点示范建设。
编制智慧旅行社建设规范,依据规范和扶持政策,推进智慧旅行社试点示范建设,推动和逐步完善旅行社智能化建设,深化旅行社行业整体的信息化应用。
智慧旅行社规范建设内容:建设旅行社团队(游客)管理和旅游电子合同工程;建设旅行社及导游领队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旅行社ERP业务管理工程;建设B2B企业分销工程;建设B2C企业网站工程;建设旅行社服务质量跟踪及游客互动工程和建立旅行社呼叫中心平台;建设旅行社供应商管理工程;建设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CRM)及会员卡管理系统;建设旅行社在线OA管理工程;建设旅行社电子行程单管理及GPS定位与身份识别工程;建设旅行社旅游保险管理平台;建设智慧旅行社物联网平台与移动商务管理平台等。
7、推进智慧旅游乡村试点示范建设。
编制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规范,依据规范和扶持政策,推动和逐步完善旅游乡村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引导旅游乡村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建设,促进旅游乡村电子商务建设和推广。
智慧旅游乡村规范建设内容:建设旅游乡村基础网络工程,包括无线宽带网(WLAN)建设工程和室内宽带无线覆盖工程;旅游乡村门户网站建设工程;建设旅游乡村网络营销订购和旅游服务工程;建设消费刷卡无障碍服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旅游乡村中的民俗户智能终端覆盖工程和建设旅游乡村游自助导游、导航工程。
(三)建设北京市“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
8、建设“智慧旅游”电子政务系统。
建立、完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深化旅游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旅游信息化管理及自动办公OA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使市、区两级旅游部门办公系统互联互通,共享业务信息,实现从业务办公到公文编制、报送、审批等无纸化办公。
提升政务网站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北京旅游信息网建设,政务信息发布应做到及时、适时、准确。结合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立、完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完善网上办事流程,建立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诚信监管发布平台及信誉公示机制。
建立、完善旅游业务电子办公系统。深化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强行政管理和信用信息公示,建立完善旅行社团队游客管理平台及电子合同管理平台;建立景区、饭店、旅游乡村游客信息分析平台;完善旅行社及分支机构审批备案平台;建立完善星级饭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市级民俗旅游村及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管理平台;建立法规、政策查询检索平台;建立旅游执法平台;建立12301投诉受理及管理平台;建立旅游假日及应急统计及管理平台;建立旅游功能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地理管理平台;建立旅游形象宣传、旅游活动资源库;建设远程培训工程等。
通过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和旅游业务电子办公系统,将旅游企业信息、旅游市场信息、各种多媒体监测信息等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为决策和研究随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9、建立旅游应急指挥系统。
加强北京旅游应急指挥体系方案论证和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智能视频监控、移动网络、物联网等技术和手段,建立动态感知游客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状态的信息网络;建立旅游企业、游客信息监控平台;建立旅游企业、游客综合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立旅游安全决策及应急指挥平台。
第五篇:智慧旅游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的调研报告
**年12月,太原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智慧旅游第二批试点城市,这既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挑战。为此,市政协把“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常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8月上旬,由市政协张政副主席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吸纳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委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进展情况,并深入到新晋商联盟国际旅行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太原分公司等单位视察,观看我市智慧旅游软件系统研发成果,深入探讨运营商如何在太原智慧旅游建设中发挥优势作用。通过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充分酝酿、总结提炼,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化服务业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智慧旅游”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2011年国家旅游局制定发布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12月,又批准天津、广州、杭州和太原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改革创新,摸索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需求
从全球看,在线旅游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在旅游市场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所占的比例越大。2011年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为9100亿美元,其中线下交易额为6260亿美元,线上交易额为284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的31.4%,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看,传统的旅游产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只有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便携式上网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批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了在线旅游人数,改进了旅游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增加了旅游收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二、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去年经国家批准我市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更加激发了我市旅游管理者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责任,迈出了积极的探索步伐。先后建立了太原旅游信息网、整合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资源,使旅游信息得到有效链接和充分延伸;自主研发了旅游电子合同,已在全市旅行社推广使用,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肯定和赞同;在48家星级酒店安装了旅游触摸屏,将全市所有旅游信息延伸到酒店,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策划拍摄了以反映太原市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太原印象》。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还组织专人赴杭州、武汉、南京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具有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四大功能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尝并州美食,住清凉圣境,行汾河两岸,游锦绣龙城,购三晋特色,享唐风晋韵”的美好愿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其他试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差距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唤起各级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然而
调研中我们感到,有部分领导、旅游行业职工和群众,对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对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领导层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在企业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体的认知上,还没有实现很好的普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共享有差距
多年来我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存在着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等现象,虽然在旅游景区的条块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和智慧旅游的新要求,原有的体制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更不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有差距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事业的预算经费仅400万元。相对于郑州市每年6000万、武汉市每年5000万,长沙市每年3500万和南昌市每年2500万元旅游经费,差距比较大。因此,我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仍没有专用机房,没有防火墙和安保认定,不具备软件研发的条件。与同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基础条件相差甚远。
(四)启动相对缓慢,整体推进有差距
我市既是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智慧太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旅游”,已滞后于“智慧太原”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智慧太原”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核心项目已启动,特别是“数字太原”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智慧旅游”的规划方案目前仍未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核心项目也未启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三、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必须紧跟全国试点城市的步伐,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旅游建设速度和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共识
发展“智慧旅游”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比较肤浅,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我市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宣传“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使人们明确“智慧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服务智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智慧,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营销智慧,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要宣传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各试点城市的发展态势及经验成果,增强我市完成试点任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宣传创建“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明确“智慧旅游”是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扩大我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智慧太原”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智慧旅游”,积极支持“智慧旅游”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交通、金融、气象、通信等多个部门,因此,工作中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新审势,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有利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旅游部门牵头,吸纳有关县区、市直部门等组成智慧旅游建设领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太原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构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要广开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项目扶持经费。三要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旅游业集聚。以“三网整合”、云计算和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太原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构建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广泛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增强银行的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建立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给予智慧旅游建设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
(四)纳入整体规划,把握建设原则
要把“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智慧太原”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合力的原则。要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做到起点高、实用性强。二是坚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先重组资源,再定位市场群体,以大手笔、强分贝打响我市“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旅游品牌形象,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彰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晋文化特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当好全省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总结,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盲目性,提高试点的科学有效性。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把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企业和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我市特有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就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云),打造“五大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统计服务平台。”四是坚持融合服务,提升体验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整合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友好体验,着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五)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合作共赢
我市不但拥有众多网络技术公司,也拥有强大的高校科研资源,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处于领先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优势,加强与运营商和科研院所的密切协作,积极争取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培训业务骨干,攻克技术难关,推动我市旅游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