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旅游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如今,“智慧旅游 ”已经成为业界的热词,很多地方都把智慧旅游构建作为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然而关于智慧旅游的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定义、方法和路径,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术界还没有取得足够多的共识。本版今日刊发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信息化研究团队成员的文章,以期引发业界对“智慧旅游”的进一步思考。
智慧旅游概念的来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IBM)首先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业计划,将“数字地球”的概念具体化和商业化。其核心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具体实践。IBM认为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我国学术界对“智慧城市”也有自己的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形象的说法是:数字城市+物联网=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2015年建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相继制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两大领域的推广性应用,是将服务对象由城市居民向外来游客的内涵式延伸,也是数字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二篇: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征求意见稿)
长安大学
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
2017年11月
目 次
前 言.....................................................................I 1 范围...................................................................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0 3 术语和定义.............................................................0 4 规划和建设.............................................................2 5 智慧服务...............................................................3 6 智慧管理...............................................................5 7 智慧营销...............................................................7
前 言
《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第4部分:智慧乡村旅游目的地; ——第5部分:智慧旅行社; ——第6部分:智慧旅游酒店; ——第7部分:智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本部分为《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部分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本部分由陕西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主编单位:XXXX。本部分参编单位:XXXX。本部分主要编制人员:XXXX。陕西省智慧旅游建设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智慧旅游景区 范围
本部分规范定了智慧旅游景区的基础术语,对其建设和服务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以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8-2010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56-2010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LB/T 011-2011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13-2011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LB/T 014-2011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旅游景区 Tourist attraction 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3.2 电子门票 Electronic ticket 指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的门票,其使用需要相应的识别系统,存在形式可以是印刷品上的条码、卡片中的芯片,或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的虚拟物品。3.3 RFID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3.4 GIS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3.5 数字虚拟景区 Digital virtual scenic spot 运用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度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数字虚拟景区并通过网络、终端等呈现实现虚拟旅游。3.6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
采用用户导向的语音目录,根据客户选择(通过电话键盘或语音)完成相应的信息查询和命令执行,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自助服务的主要设备。3.7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3.8 智能导讲仪 Intelligent guide 通过智能导讲仪对公园景区及陈列历史文物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游客,使游客在观赏景物和展品的过程中使其内涵得以延伸,更加生动。3.9 智慧健康一体机 Intelligent health AIO(All-in-one)
支持身份证/手机号等多种认证方式,通过简单自助操作进行心电、血压、体脂、血糖、血氧等健康监测,数据实时分析上传至云端,现场亦可打印当次测量结果。3.10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数据中心是景区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3.11 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mmerce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3.12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要求。3.13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
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3.14 新媒体 New media 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规划和建设
4.1 规划方案 4.1.1 应编制详尽、专业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规划方案,方案要明确景区智慧化建设目标、行动计划、总体框架、建设内容、资金来源与实施计划。4.1.2 应成立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团队,由专人负责统筹规划景区智慧化建设,维护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4.2 基础设施 4.2.1 应实现景区内移动通讯信号全覆盖,保证电话网络畅通,确保游客在景区内任何区域都可实现电话的呼叫和接听。4.2.2 4.2.3 应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并安排专人对公用电话进行设备的维护。应建有较为完善的宽带信息网络,实现景区办公区域、景区企业用户、景区居民的有效接入。4.2.4 应在景区主要游览场所覆盖无线宽带网络,每个用户网络速率不低于512kb/s,单个无线访问接入点(AP)最大并发连接数不小于500人。4.2.5 4.2.6 应采用电子门票形式,实现售票计算机化,且售检票信息能够联网、实现远程查询。应在景区出入口设置支持验证身份证、二维码和RFID电子门票的智能闸机,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4.2.7 4.2.8 4.2.9 应依据游客行为规律,在人流密集处设置信息触摸屏。应在景区设置利用高清LED屏幕拼接的大屏。
应具备覆盖全景区的广播通知系统,要求声音清晰,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4.2.10 应建设智慧停车场,部署景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智能识别车牌信息、显示空余车位、扫码支付、通过语音或图像指引游客自助寻车功能。
4.2.11 宜在景区出入口设置支持验证身份证、二维码和RFID电子门票的便携式智能手持验票终端,实现对门票的快速识别检票。智慧服务
5.1 门户网站 5.1.1 5.1.2 5.1.3 应建设有独立域名、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景区门户网站。应配置中文、英文、及其他2种以上的网站语言供游客选择。
应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活动预告、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交通导航、景区推介服务、景区服务电话及虚拟体验等网站服务。5.1.4 5.1.5 应开通景区官方微博,定期对粉丝进行景区资讯推送。
宜利用基于GIS技术的电子地图展示景区全景图、景区景点位置、商铺位置、公共服务设施位置等。5.2 虚拟旅游 5.2.1 应建设数字虚拟景区,运用三维全景混合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度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实现虚拟旅游服务。5.2.2 可在PC端或微信端体验虚拟旅游服务。5.3 微信 5.3.1 5.3.2 5.3.3 应建立景区微信公众号,梳理景区旅游信息资源,做好内容推送。
应在景区微信公众号中建立丰富易查的关键词查询与回复系统,便于游客使用。宜开发设计景区电子商务微信小程序,实现微信端的景区门票旅游纪念品、景区住宿、餐饮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5.4 信息发布 5.4.1 5.4.2 5.4.3 5.4.4 息。5.4.5 宜建立景区短信下发平台和电子信息网。应设立实体信息发布设备。应建立虚拟信息发布软件系统。
应实现多个渠道的信息发布集成,使信息达到一次发布、多方显示效果。宜在景区特色游览点及主要出入口设立电子公告栏或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发布信5.5 呼叫服务中心 5.5.1 应建立具备拥有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自动呼叫分配系统,并支持呼入和呼出的景区旅游呼叫中心。5.5.2 5.5.3 应按照国家旅游局相关要求,对接“12301”旅游服务热线。
应提供旅游产品查询、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服务、旅游资讯查询等服务。
5.6 自助导游 5.6.1 应提供基于GPS、北斗或LBS定位进行导游导览功能的智能导讲仪,同时能够为游客提供除中英外不少于2种语言的语音讲解服务。5.6.2 5.6.3 应在微信公众号中嵌入具有精准定位智慧语音讲解的景区导游导览功能。宜在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导游导览服务中增加路径规划功能,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前往目标景点。5.7 多媒体体验中心 5.7.1 应在景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域,实现旅游景区信息、交通信息、服务设施信息等信息智能查询。5.7.2 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技术帮助游客进行景区虚拟旅游体验。5.8 智慧医疗 5.8.1 5.8.2 可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放置自助售药机以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可根据景区实际情况,放置智慧健康一体机,供游客随时测量基本体征。
5.9 游客评价
5.9.1.应建立游客评价系统,在游客平台上对景区旅游体验、导游服务、景区舒适度、食品卫生等做出评价。
5.9.2.应设置信用评价终端,连入不低于市级的公共旅游信用评价平台,由每位享受服务的游客对景区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5.9.3.应分析评价结果,明确进一步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智慧管理
6.1 综合管控中心 6.1.1 6.1.2 能。6.1.3 6.1.4 应实现对监控终端的远程控制,并对接省级旅游指挥中心。
宜设置电子道路指示系统,实现景区运营车辆的卫星定位、车辆运营状态与道路交应设有营地综合管控中心,实现各系统的汇集、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应具备对景区内部人员、车辆的指挥调度及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功通状况的可视化管理。6.2 视频监控 6.2.1 6.2.2 应设有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景区的全域监控。
应在景区出入口、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安装高清网络数字监控设备,清晰度不低于720P。6.2.3 应支持视频监控录像的检索和拷贝,可自定义录像条件,录像数据存储保留时间应超过15天。6.2.4 宜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景区重点区域的烟雾火灾识别功能,可第一时间发出火灾安全警告。6.2.5 宜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景区客流分析、异常事件及异常拥挤报警功能。6.2.6 6.2.7 6.2.8 作。6.2.9 宜采用文字、声音的方式及时提醒景区管理人员查看系统探测到的报警事件。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重要道路、卡口实施人流、车流统计分析。
可实现视频监控图像在大屏、计算机、手机显示与调看,支持切换、记录、回放操可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步态/人脸识别功能,提高景区安防。
6.3 人流监控 6.3.1 6.3.2 6.3.3 应实现游客总量的实时统计、上报、数据发布功能。应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宜具有景区最大承载力核算功能和景区拥挤程度预测功能。
6.4 应急救援系统 6.4.1 应建有旅游应急预案及救援系统,能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服务。6.4.2 6.4.3 应设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与省级指挥中心的对接。
应设有应急报警点,提供报警终端、摄像头、号角喇叭等设备,集成音视频报警、视频监控和广播喊话等功能。6.5 数据中心 6.5.1 应建有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接口开放的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利用的规范化和自动化。6.5.2 应建有景区旅游信息数据库,进行旅游信息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处理、共享、查询与分析,并向上级部门共享旅游相关信息数据。6.5.3 6.5.4 6.5.5 应设有景区数据库管理人员,包括管理、运行操作、维护检修及日常操作监督人员。应定期对景区数据平台主机、存储设备进行日常监控、维护和管理。应设专人对景区数据库进行管理,实行7*24小时数据库性能监管。
6.6 智慧办公 6.6.1 6.6.2 6.6.3 应建设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
应实现与管控中心、数据中心及景区的各类应用系统的对接。应拥有明确的权限等级。6.6.4 6.6.5 6.6.6 宜设有视频会议系统,保证画质清晰、语音清楚、界面流畅。宜在办公环境组建内部局域网。
宜实现平台的考勤管理、公文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即时通信、投诉管理功能。6.6.7 可实现办公系统与微信端的同步使用。
6.7 景观管理 6.7.1 应针对景区文物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设置相关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回传。6.7.2 应对景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数据进行监测或监控,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文监测、生物监控等。6.8 投诉管理 6.8.1 服务。6.8.2 6.8.3 应实现对游客咨询及投诉的快速响应、状态跟踪、归类整理功能。宜在景区官网、微信平台开设游客投诉端口,为游客提供投诉服务。应建设游客投诉管理应用系统,通过旅游热线、在线投诉方式为游客提供投诉受理6.9 舆情监管 6.9.1 6.9.2 置。6.9.3 可对重点媒体、论坛、博客、微博等的舆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将海量信息按照信应设置景区舆情监管平台,做好景区网络舆情的实时监督管理。
应定期自动生成舆情监测报告,有预定策略可对潜在的危机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和处息内容的正负面、影响力、信息属性及时间进行分类。6.9.4 可通过对定向旅游网站网页内容的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主题聚集、事件网络传播影响力评估、负面信息自动识别和统计分析,进行舆情动态掌握与预警。智慧营销
7.1 电子商务 7.1.1 应实现景区门票在景区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7.1.2 体化。7.1.3 7.1.4 应建立景区票务分销平台,实现第三方分销与景区营销服务平台、售检票系统的一应实现景区门票24小时网上受理咨询、预定与支付服务。
宜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景区住宿、餐饮在景区官方网站的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7.1.5 可形成景区电子商务诚信评价体系,提高景区电子商务信用评级。
7.2 游客分析 7.2.1 7.2.2 应建设游客旅游行为分析系统,对客流来源地、到达方式、驻留时长进行统计分析。宜建设游客消费行为分析系统,对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网络预定与支付率、景区偏好、消费额度进行统计分析。7.2.3 析。7.2.4 导向。7.3 新媒体营销 7.3.1 可利用网络媒体频道、短信平台、互联网门户与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类成可对游客分析数据进行整合,完成游客自画像属性分析,为景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宜建立游客分享行为分析系统,对游客分享渠道、分享方式、影响效应进行统计分熟网络互动渠道作为景区旅游营销载体,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和营销互动活动。7.3.2 可建立与国际知名旅游网站、本省(市)及周边省市的旅游网站、会议会展采购方、国内外旅行社等的内容链接与信息互动机制,提升景区影响力。7.4 游戏软件 7.4.1 7.4.2 可开发与旅游景区相关的游戏软件/APP,与旅游营销结合起来形成商业化运作。可在各主流手机软件应用市场出售该游戏软件。
第三篇:智慧旅游实践项目一览表
智慧旅游实践项目一览表
一、用户数据存取01 1.android 数据库设计、建立 0.3 2.数据存储实现 0.4 3.数据访问实现 0.3 4.数据应用页面设计与实现 0.5 5.数据查询服务实现(按关键字查询)0.5 6.数据添加、删除和更新实现 1.0 7.数据在不同程序间传递实现 1.2
二、用户数据存取02 1.设计和开发一个简单的ASP网站,能添加、查询、删除、更新数据库的数据;0.5 2.在 android中设计和实现数据查询页面和反馈结果页面;0.5 3.建立网站与手机之间的通讯 1.0 4.网站与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1 5.通过手机中的页面数据,查询网站数据 0.6 6.把网站数据中的内容反馈到手机程序中并显示出来 0.6 7.android用户数据操作页面设计与实现 0.5
三、手机地图使用
1.在android平台中显示Baidu电子地图 0.8 2.实现电子地图定位(GPS定位+网络定位)0.5 3.实现输入坐标进行定位0.3 4.实现周边搜索(由用户指定输入的资源)0.7
四、个性化图片展示器
1.图片展示页面设计与实现 0.4 2.图片展示功能设计与实现(图片无论文件大小,展示时都一样,同时可缩放)0.7 3.图片文件管理页面设计与实现0.3 4.通过页面实现图片文件添加和删除 0.8 5.可给图片添加艺术相框(可选做)1.2
五、手机短信处理
1.设计并实现显示短信的页面 0.5 2.能否访问手机短信息 0.7 3.通过页面实现短信息查询 1 4.把符合要求的短信息显示在页面中 1 5.根据短信息来信电话号码自动提示用户 1.3
六、家庭食料移动销售平台
1.设计并实现显示蔬菜、水果、肉类等食材的页面 0.8 2.设计存储食材信息的数据表 0.7 3.设计存储用户订购食材数据所需的用户表、用户信息表、订单表、订单明细表 1.0 4.可通过手机或计算机添加食材数据 1.0 5.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注册新用户 1.3 6.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浏览食材信息 1.2 7.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可订购食材 2.0
七、基于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即时通信页面设计与实现(两个页面)0.8 2.通信连接实现 1.7 3.数据互通实现(实现对聊)2.0 4.在线多人即时通信实现(实现三人即时通信即可)2.5
八、基于Android平台的仿真翻页浏览器设计与实现
1.图片展示页面设计与实现(一个页面六至九张图)1.0 2.点击小图显示大图效果实现 1.2 3.手势滑动实现图片翻页(仿真效果,即像人自然翻书页一样)2.8
九、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部分)
(一)系统基础构建 1.主界面UI设计与实现 0.7 2.菜品数据表、酒水数据表、杂项数据表、餐台数据表、点餐数据表设计与实现 1.3 3.后台服务器初步部署设计 0.3 4.客人使用终端部署设计 0.2 5.客户端和服务器通信互联实现 0.5 6.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0.5
(二)数据管理子系统
7.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修改数据表数据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仅需修改其中一个表的数据即可)1.0
(三)点餐子系统
8.客人浏览菜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5 9.客人查询餐台号等信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5 10.客人浏览酒水信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1.5 11.客人在浏览过程中点餐(误点的可以修改)功能实现 2.0 12.客人浏览预点菜单功能的实现(即客人在菜品浏览或酒水浏览过程中点餐,完成后应在页面陈列一份已点菜品清单,包括总价格)2.0 13.客人在浏览预点菜单中删除某种菜品或酒水项目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1.5 14.客人就餐过程中的加菜(或酒水)(新添加的菜品或酒水应直接进入客人原有菜单明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2.0
(四)人员管理与授权子系统
15.餐厅员工登录界面制作 0.2 16.餐厅员工登录功能设计与实现 1.3 17.收银员结账功能设计与实现(收银员登录后,可以浏览当前就餐的餐台,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结账处理,结账后该餐台标记为脏餐台)2.0
(五)餐厅就餐服务子系统
18.服务员清洁服务功能实现(服务员登录后,可以浏览当前就餐餐台和标记为脏的餐台,收拾干净后置为干净餐台)1.0 19.就餐服务功能实现(每上一道菜,服务员应该在该餐台对应的菜单中把该菜品标记为“完成”)1.0 20.厨师服务功能实现(客人确定并提交菜单后,厨师专区页面上应该显示当前待做的菜品队列清单)1.5
十、操纵手机平台中的联系人管理
1.操作UI设计与实现 0.7 2.查询联系人(通讯录)功能实现(能够实现模糊查询)1.7 3.添加(或修改)联系人功能实现 1.3 4.删除联系人功能实现 1.3
十一、简易网站的内容传输到手机APP功能实现
1.简易网站开发与部署(能否连接数据库,能否查询数据)1.0 2.手机APP UI设计与实现 0.4 3.网站与手机通信连接的实现 1.6 4.网站数据传输至APP并在页面中显示 1.0
十二、智慧旅游助手设计与实现(预定景区为南山或呀诺达)1.主界面UI设计与实现 0.8 2.景区选择功能设计与实现(旅游者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选择自己需要查看的景区)1.0 3.景区信息浏览(或查询)设计与实现(旅游者通过在手机客户端软件浏览景区内的景点、美食、住宿、购物等信息)1.0 4.景区导航(游者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查看整个景区的地理分布情况,方便自己的游玩路线规划和景区的相对位置,同时通过定位服务,为旅游者在景区内进行游览导航,为旅游者播放当前位置景点的图文、音频解说)
(1)静态导航(静态导游地图展示,展示主要景点及道路)1.2(2)实时导航(通过定位服务,为旅游者在景区内进行游览导航,为旅游者播放当前位置景点的图文、音频解说)【不做要求】1.8(3)旅游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部门、系统管理者以及商户可以对旅游资源信息进行维护)2.0
十三、基于Android平台的无线电子拍卖系统
【系统功能和UI自行设计,能否实现在线拍卖和查询功能即可】
最高限定人数:4人。
第四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上我们党的议事日程。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幕式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以及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和
实践中探索的重大课题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全面,高屋建瓴,求真务实,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科学拓展,是积极应对国内改革发展繁重任务和国际复杂局势的战略举措,是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推动,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理论创新勇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什么是和谐社会?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这个定义,政治学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始于初级阶段,又高于初级阶段,是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筹得当的社会,是改革配套、发展协调、稳定持续的社会;哲学家从哲学的高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系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之间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处于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状态;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多学科的解读,一是说明了我们学术环境的宽松,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兴旺,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和谐。再就是可以使我们从更高的视野和更广大的角度,从理论上去丰富我们对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的理解。集大家的智慧,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种结构合理、各尽其能、行为规范、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横向看,不仅是社会,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都密不可分;从纵向看,涉及到宏观、中观和微观。在我国,无论农村的微观社会还是城市的微观社会,都是由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组成的,它们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工作基础和组织基础,它们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根据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又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整体合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和曾庆红副主席的重要讲话,说明中央领导对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点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指明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
中央领导这样从全局的高度来关注和谐社区建设,这绝不是偶然的。这是由社区这些年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从195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组织条例》起,政府就是通过居民委员会这个管道把国家的公权力传达给居民群众的,政府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治,而居民委员会则协助政府把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家还是把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直坚持把居民委员会放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第五节。现在,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但是,居民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经济组织和社会
组织都取代不了的,国家离不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离不开国家。
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在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委员会,没有什么活力和凝聚力。工作对象除了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外,就是没有单位的居民,功能非常单薄。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则不同了,除了原有的工作对象外,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
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这就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的功能,丰富了它的内容,拓宽了它的工作面,使它从微观的层面担当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成了能协调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中心,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小社会”。
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演兵场。居民自治,是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最好形式。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参与对社区事务的直接管理,这是国家法律赋予居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也是社区事业兴旺发达的表现。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第一原则,也是它的生命线。参与标志着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关爱,参与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对社区内的利益分享,又能对社区内的责任承担。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效率的社区,都是居民参与率相对比较高的社区。当然,我们这里指的参与是居民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居民能够主动参与社区的事务,说明他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是社区建设的活力,社区建设的基础,社区建设的源泉。这些年,通过社区建设工作的推进,社区也成为基层民主自治的一个坚实的平台,社区也成为居民从参与管理社区事务走向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的起点。
总之,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既是对社区工作这些年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社区工作的前景是无限的,社区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作为所有关心、支持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们来说,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从社区建设开展十多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基层建立和谐社区的条件也是完全具备的。首先,社区地位提升了,社区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次,社区的对象增多了,功能扩展了,组织加强了,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了,在基层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第三,单位和居民对社区事务越来越关心了,在群众中有了认同感和凝聚力;第四,社区内外关系在不断理顺,社区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社区工作出现了良性运行的好势头;第五,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有了很大改善,而且还在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面发展;第六,社区的硬件设施不断达标,软件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能为老百姓做的事也越来越多;第七,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核心领导,巩固了党在城市的这个执政基础;第八,特别是党和国家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社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社区事业插上了腾飞的双翅。这些都是我们落实中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力条件。
什么是和谐社区?对这个问题表述有多种版本,经过比较,我认为较好的是三种:一是福州的“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发展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促进各构成要素自身的发展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统一的社区”;二是青岛的“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使全体社区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而又稳定有序的社区”;三是无锡的“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新型社区”。三种表述,各有千秋,基本都把握住了和谐社区的内涵,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但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定义,除了把握住总的精神外,还要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把宏观的变成微观的,把理论的变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根据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对和谐社区的定义是,“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这当然是我们的一家之言,但我们认为对和谐社区这样解读是可以的:
一、突出了“社区”这个主体;
二、以社区为圆点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社区是以政府、企业、社会、生态、群众存在为前提的,没有这互为依存的前提,也就没有了社区,所以社区与它们的关系至关重要;
三、这既涉及到社会结构的三大板块——政府、社会与企业,又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诸多方面。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界定还是基本可行的。
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依据,认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因此,我们的和谐社区建设也不是三年两载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样,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和谐社区建设是今后社区建设的中心和主题”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近期可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这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第二阶段的目标。通过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大部分社区建成服务完善、文化繁荣、公平有序、安全稳定、和谐融洽的现代新型的和谐社区,这也需要有三五年的时间;第三阶段的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各种社会组织为载体,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构建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通体合作的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政府、社区、居民、社会、企业、生态各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民主自治能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进而提高构建整体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时间跨度讲,这个目标将贯彻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为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为社区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的原则。和谐社区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的原则。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目标坚实,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巩固成果,然后再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学校、部队、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营造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的原则。只有公平,社会才能和谐,这说明差距、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超过了警戒线就可能使社会走向失衡。但是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适当有些差距,这是社会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效率的表现。所以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差距,正确看待公平,学会互助互爱,学会同舟共济;
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的原则。民主的第一个目标是要获得权力,第二个目标是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中国的民主不同于西方式的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和法制的范围逐步向前推进,任何把民主同政府、同法治、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民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对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从全国层面看,也有几种模式:一是大连市西岗区模式,他们今年1月就把和谐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就以曾庆红同志在视察江苏和天津社区工作时的讲话为依据,把“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这以后,北京市的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和河南省安阳市的殷都区也大体都是按这个思路推行的。但也不尽相同,不少地方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和谐社区建设内容。有代表性的,一是青岛市文明办,他们把社区建设的六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内容,这就是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风尚、社区管理,而且还拟定了量化了的、具有操作性的“和谐社区示范点标准”;西安市碑林区把“基础设备完备,居住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状况良好,社区服务一流,社区管理规范,文体生活丰富,居民行为文明,人际关系融洽,广大群众满意”10个方面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内容;成都市成华区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是:“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建设学习型社区、促进创新发展的和谐,建设生态型社区、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建设平安型社区、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建设充分就业型社区、促进就业结构的和谐,建设共同富裕型的社区、促进社会群体关系的和谐,建设文明型社区、促进居民素质与时代要求的和谐,建设诚信型社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建设先锋型社区、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要求非常详尽,措施也很严密;中共沈阳市委张行湘书记提出的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是:“安宁稳定、环境优美、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管理有序”;特别要指出的是,南京市玄武区的城区和街道,为了构建和谐社区,还和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的同志们一起,用行业的专门术语和专门标准,编写了专供和谐社区建设使用的《质量手册》。在这个手册里,他们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和谐社区特征的表述,作为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为了便于操作,还详细进行了分解,字数有好几万,相当于写了一本书,这完全算得上是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
上述这些模式各有各的特色,在构建初期,大家快速响应,百花齐放,这是值得赞扬的;而且直到现在因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和谐社区的思路有何不可;更何况这些模式特色鲜明,符合大方向,因而总的看都应该说是不错的,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在全国面上推开和谐社区建设这项伟大工程,就必须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大家共同的依据,有了统一标准,各地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是可以的,但主要的是内容不能变,主要的标准不能变。否则就难于进行操作和测评。全国性标准应一要有共性;二要有权威性;三要便于操作;四要能够测评。根据这样一个精神,我们认为大连市西岗区,北京市宣武区、石景山区、朝阳区,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确定的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容是比较准确的,但大连市西岗区的内容过于简单,而北京市宣武区的内容又过于繁细,现在我们取众家之所长综合了一个全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标准,这就是:
一、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残疾人保障覆盖率大于90%,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无违法生育现象,无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垃圾分类收集达到50%,小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95%以上的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二、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口达到50%以上,参加市民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分别占辖区总户数的40%、50%和60%。
三、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90%,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特大火灾,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四、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委领导,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有《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率在8%以上。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并有公开栏,与辖区80%以上单位签有共建协议、并建立了共建机制,社区内单位公益性设备、场地向社区开放率达50%以上,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不得少于60平方米,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居民委员会办公经费有保障。
五、党的领导。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有楼栋党组织并能认真开展活动,建立健全了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社区内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达到70%以上,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
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基层一项关系到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任务,要按照中央关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要求,认认真真抓好落实。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区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发挥领导核心和龙头带动作用。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具体规划、部署和落实好这项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自己的工作纳入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社区这个大局,立足自己实际,找准进入这项工作的切入点。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基层的各种社会组织,要同社区广大群众一起,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与执行者,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排头兵,站在和谐社区建设的前列,为和谐社区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要抓好规划。制定好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要服从全党的大局,按照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在明年通过的“十一?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制定好本地区和谐社区建设的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只有这样,和谐社区建设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与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
三、要抓好分类指导。对不同情况的社区,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具体的、明确而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扎实有序地推动工作。在工作方法上要经常抓典型,通过典型以点带面。要根据各自的条件,发挥现有优势,努力在和谐社区建设某些方面、某些领域取得突破,创造和总结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经验。西部地区的社区,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群众急需要办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一步一步地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东部地区的社区,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起点一定要高,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全国的和谐社区建设当典型、作示范。
第五篇:贵州省智慧旅游建设总体规划
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贵州省级发展战略,贵州省正在全力落实全省旅游规划工作,三万亿投资助力“国家公园省”建设,全省旅游行业智慧旅游建设蓬勃开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强旅游规划项目信息化管理以及旅游环境改善,贵州省旅游局与巅峰美景合作编制了《贵州省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并在总体规划指导一,实施了一系列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包括:
贵州省旅游规划管理平台
“贵州省旅游规划管理平台”是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主线,着重对规划目标的分解、跟踪、评估以及为实现规划目标采取的保障措施进行管理;着重对规划项目、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实施跟踪进行管理,加强规划项目的落地与考核。本系统是《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来几年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规划管理
对《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成果、规划宣传片、规划范围地图、规划起止日期、规划单位等进行管理。
项目管理
对《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库专项规划》进行管理,包括项目列表、项目信息、项目地图、项目批文、项目评分、项目级别调整、项目分期、项目信息的查询以及景区信息进行管理;其中项目和景区数据除手工增加外,还提供从excel文件批量导入系统,从而加快数据录入的速度; 项目招商
对项目的招商过程进行管理,包括招商报告的发布、项目投资商管理、项目投资计划的管理、项目招商进度的管理以及相关的查询。
项目跟踪
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达成率进行管理,包括项目里程碑的定义、里程碑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对风险项目以及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早发现风险项目,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系统的建设,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规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规划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科学指导各市州旅游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旅游指标和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常态化管理。同时,系统将为旅游招商项目申报省和国家级旅游专项资金提供依据和信息支撑,为旅游招商项目寻求企业资金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最低成本的旅游招商和旅游资源共享。
手机APP-“智慧旅游,多彩贵州”
贵州智能手机运用软件——Store(苹果)或android(安卓)各大应用电子市场搜索关键词“智慧旅游,醉美贵州”,下载使用即可。“智慧旅游,醉美贵州”已经正式上线,此软件适应于现今流行的众多智能手机。用户可登录APP 用户可通过3G网络访问“智慧旅游,醉美贵州”服务器设置的旅游景点,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路线等板块,获取贵州旅游最新攻略,并可通过贵州12301游客服务中心直接支付预定旅游相关服务。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