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景区免费WiFi难题 需建立合理运营模式
11月29日消息,继浙江普陀大部分景区实现WiFi覆盖、杭州宣布成为中国首个免费开放WiFi的城市之后,近日,北京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北京将在年底前实现200家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的WiFi免费覆盖。
对于景区、酒店是否需要实现无线上网?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大部分游客尤其是青年游客对景区、酒店提供无线上网服务期待很高,旅游时不能使用WiFi,单靠3G上网,不但花费较多,又不方便。
在网络调查“对于旅游场所开展的无线上网服务,您最不满的是什么”问题中,超过70%的网友选择了“上网速度慢或者信号强度差,连接不上。”
对此,中国联通相关人士表示,景区内的WiFi建设至少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景区内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对无线电波的传输会产生一定阻碍。二是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一般来说,市区内通信基站建设密集,更有利于实现景区内部的无线覆盖,而郊区的信号基础设施本来就弱,要保证景区内的信号覆盖密度,建设成本、维护成本都会增加。
对于景区建设WiFi的费用,杭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网记者提出的“提供免费WiFi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州市政府每年用于在这方面投入多少经费?”问题时,只简单说“政府投入WiFi建设经费以后会在政务网上公布,”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运营模式。关于“政府买单”模式,IT行业数据研究专家毛启盈分析,免费的通信服务符合百姓的意愿,也是经济发达国家实施的战略。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干的事情,如果单纯由政府出面来做,弄不好会画蛇添足。”WiFi网络依托于通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移动的WiFi热点建设最多,今年也加大了WiFi热点建设,新增140万个WiFi热点,将达到近400万个,覆盖全国31个城市,但这离普及WiFi建设需要的1000万个热点还有不小差距。这部分建设费如果全部由政府出资,目前来看较难实现。
关于“合作运营,游客收取流量费”模式,在网络调查“如果景区内提供的WiFi上网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流量费用,你能接受吗?”问题中,57%的网友选择了“不能接受”,另23%的人选择了“可以接受”,还有20%的网友选择了“视收费情况而定。”
对此,毛启盈说,以景区为例,旅游场所要想实现真正的WiFi覆盖,让游客用得好,合理的运营模式是:“景区向开发商提供选址、测量、施工的全力配合;开发商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使用者承担相应的流量费;政府给予补贴并出台使用规范,规定网速达到多少,怎样收费合适。”来源:http://bbs.yicer.cn
第二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破解拉链马路难题
材料一:
前年挖煤气管道,去年建人行道,今年修电力线缆„„A市金山大道常被破路,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还有福寿巷三个月被挖开4次、树汤路刚完工又开挖、后县路四个月反复“开膛破肚”„„老百姓形象比喻说,这样的街道路面像“拉链”,今天你想“拉开”就“拉开”,明天他想“拉开”就“拉开”。如此“拉”来“拉”去,导致“拉链马路”成了城市的“顽疾”。
《A市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相关部门的做法已经大大背道而驰。
诚然,制造“拉链马路”或因更换线路,或因更换管道,但如此频繁地更换,不难看出市政建设部门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存在严重缺失,也折射出有关职能部门责任意识的缺位。试想,如果在规划建设道路上考虑得全面一点、周到一点、超前一点,多想想未来,留有余地,新建道路随后会被“开膛剖肚”吗?正由于规划不科学,缺乏前瞻性,眼光短视,加之监管不到位,以致新建道路被“开膛破肚”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既然是“民心工程”,政府部门的行为就应该暖民心,方便民众、尊重民意。否则,动辄给道路“开膛破肚”,出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和谐音”,不仅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问题,更是影响城市形象、失信于民的大问题。
<@@>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地下通道了,但海南还没有一条,我建议海南交通应该往立体的方向发展,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滞后了。”近日,来自南京的游客陈先生致电人民网海南视窗,建议海南应该适当的发展立体交通,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
游客陈先生说,自己前一段时间游览了海口、琼海和三亚等几个城市,发现海南的景色确实非常漂亮,但同时也发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城市还做得不太够。“三亚没有一座过街天桥,海口没有一个底下人行通道,这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的表现。”陈先生说,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这类设施在内地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一些商业中心等人流和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段,但海南却很少见到。“我们的车走在海口的龙昆南路上时,不断的遇到红灯,虽然红灯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很影响车行驶的速度。”陈先生说,像这样的一条主干道上,没有一座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是比较遗憾的事情。陈先生说,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海南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让居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还有市民认为,地下通道多出现于城市的十字路段和商业区。在有地铁的城市,它还是地铁站的出入口和通往商厦百货的入口。地下通道宽敞明亮,有专人管理,有厕所提供给需要方便的人;更重要的是,地下通道的墙壁上有很多平面广告。通过出租广告位的方式,还能够获得很高的回报。它连通大型超市,购物广场的地下一层出入口,方便人员分流,减少拥挤。它甚至在战争空袭的时候可以充当防空洞的功能。“其实,海口的解放西路、大同路、龙华路口、乐普生、明珠广场等,都可以修这样的地下通道。”但也有市民对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提出自己的看法,市民刘先生说,他认为修建过街天桥有碍观瞻,“像龙昆南路这样的景观大道,突然来一个天桥会显得比较突兀。”同时,他表示在海南修建地下通道一定要考虑防水的问题,“一场大雨连街道都淹了,如果地下通道进水就更麻烦了。”
而市民李女士考虑到的则是施工和投入的问题,她说,地下通道的资金投入较多,而施工难度也比较大,“海秀东路那段排污管道改造到现在还没弄好呢,听说就是因为地下管线太多了,要是修地下通道的话,遇到的地下管线不得更多?”。市民闵小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有,海口的南大桥下,如果设置一条包括自行车和电动车行驶的地下通道,那该多好啊。不仅不会再马路上形成拥堵,还可以分流一些电动车、自行车,南大桥底下的交通自然好多了。可惜海口那么多年来,一直没有这样做。”
据了解,早在2007年时,海口万绿园与玉沙路口曾有望修建海南第一条地下人行通道,但由于需要投入较大金额的资金,政府最终选择了投资较小的带有电动扶梯的天桥来解决该路段的行人过街问题。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海南省政协委员代某曾就行人过街问题数次提交过提案,她认为,目前海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海南应该在对路网交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并用法律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立体交通,向空间要发展,来综合解决海南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
代某说,在海南建设过街天桥并不是行人过街的首选,因为海南地处热带,阳光比较强了,海口的绝大部分天桥都没有遮阳措施,这让本来就已经处在“有树无荫”情况下的海口市民,在过天桥时又增加了一份痛苦,而且,过街天桥对于城市来说,属于“临时建筑”,并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行人过街的问题,且修建过多的天气有碍城市景观。
她认为,科学合理的发展地下通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很多大城市都有着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尤其是在商业中心等地段,地下通道不仅仅发挥着行人过街的作用,更是成为了一个个新的商业中心。”代某说,向北京上海等地,地下通道的旁边就是一些商铺,且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海南发展地下通道,海南起到遮阳避暑的作用。“我们现在的很多商场原本应该是停车场,如果在地下通道发展起商铺的话,现在的一些商场就可以变更为原本的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海口车位紧张的问题。”代某说。针对有些人地下通道投资金额巨大的问题,代某表示,这个问题要辩证的来看,如果一次性巨大的投资可以长远的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要考虑到长远的收益,不要仅见看短期的投入。但同时她认为,发展立体交通应该在科学的道路体系规划下进行,“现在海口的路网建设还不完善,不能贸然的就在地下开挖,应该先把路面的问题解决了。”代某说,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还要有法律来进行约束,不能随意的进行变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发展问题。
<@@>
“机动车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东京用了12年,北京只用了2年多。”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是加剧城市交通拥堵的突出矛盾。
与国际大城市相比,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机动车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使用强度也高得多。例如,北京小汽车年平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也就是说北京有1辆车相当于东京有2辆车还多。国外很多大城市市内早晚通勤出行的交通工具基本都是公共交通,私家车只在周末出游时才使用。而在国内,小汽车成为人们上下班主要选择的交通工具,这也是造成早晚高峰拥堵的一个原因。
另外,北京的机动车80%以上集中在六环以内的城区,北京城四区户均拥有小汽车的数量是巴黎同等可比地区的1.8倍,纽约同等可比地区的2.3倍。目前国外大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为“外高内低”,而北京则呈现出“内高外也高”的状况。高增长率、高使用强度、高密度聚集———北京小汽车的“三高”直接造成了城市交通形势的严峻。
郭某说,从2004年开始,北京已经进行了9个阶段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通过增加道路密度,改善城市微循环,增加公共交通建设、改善换乘、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等综合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在此期间,机动车连年的大幅度增长,这些效果逐渐被淹没了,只能减缓交通拥堵的加剧。
与小汽车的快速增长相比,各地在设施建设、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文明教育等方面还没有跟上。在治理交通拥堵上,北京市采取了标本兼治,以治标带动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方式。例如机动车每周限行一天、小汽车限购等治标的措施在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成型赢得时间。
“出行是刚性需求,而出行方式则是弹性的,是可以调节的。缓堵从根本上来说是改善出行结构,塑造一个合理的出行方式结构。”教授级高工、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永燊说,要实现合理的出行结构,就要通过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公交优先只是手段之一,不是目的,不是为了优先而优先,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出行结构。
同时,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多重矛盾的集中反映。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努力,不是就交通论交通能够解决的。比如,调整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优质的公共资源等,但这需要足够的努力和时间。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速度,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某说。
姚某说,中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汽车产量和销量世界第一的国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计到的。正因为如此,各地在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文明培养等方面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就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
近年来,由于规划多变、朝令夕改,一些地方出现了“不科学决策”弊端,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损害民生利益,也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城市规划该如何克服“多动症”?
一些地方“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城市规划的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有些地方领导,受不正确的政绩观影响,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拍脑袋决策,脱离实际,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重外表、轻实际,重眼前、轻长远,不是严格执行已有的规划方案,而是随意更改城市规划,无形中将“领导意志”凌驾于规划的法律效力之上。
近日,山西省制定出台了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的十条纪律。其中包括“严禁干预城乡规划管理,未经规定程序擅自变更规划、修改规划控制指标、调整容积率,随意降低处罚标准”。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近日再次审议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草案)》,并建议增加相关条款,遏制“领导换规划变”现象。在审议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不能随意变更规划,建议从严规定规划修改的条件。
“政绩冲动”要有合理出口,改变考核的导向与方法是关键。从对政绩的科学认定入手,才能更好地引导追求政绩的冲动,用到合理的地方。从中央一系列文件搭建起的考核评价机制,到各地干部上电视述职、群众参与打分等完善考核制度的探索,考核“指挥棒”也正在为政绩冲动找到更多“落点”。
<@@>
昨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雷前往新城区调研国卫复审工作情况,重点对新城区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他强调,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张雷首先来到火车站广场,对广场的路面保洁、车辆停放、公共设施维护等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在三府湾村,张雷查看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要求从细节入手将市容环境工作做实。随后,张雷来到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查看了市场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情况。
在听取新城区和市四城联创办关于迎接国卫复审的情况汇报后,张雷指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市民的努力,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张雷强调,提升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创建卫生、园林、环保模范、文明城市是彰显现代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基础,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贵在担当,重在落实。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国卫复审迎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把国卫复审工作当作一个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和转变干部作风的平台;要强化城市科学化管理水平,用管理水平的提升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和各项制度完善;要把国卫复审迎检工作与缓堵保畅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为全面提升我市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文明祥和、有章有序的都市新形象作出贡献。
题目:请综合阅读材料信息,以“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破解拉链马路难题”为标题,写一篇文章。(100分)
要求:
1、行文立论准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语言表达规范流畅;3、1000字左右。(本题满分:100 分)
第三篇:普陀山着力破解景区管理三大难题
1.着力破解违法建设监察难题
坚持以《规划监察执法办案操作规程》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全山违法建筑一户一档电子台账。落实责任,继续实施规划监察四级巡查制度,深化网格化景区管理模式。明确专人,突出重点,控制源头,坚决杜绝新违法建筑产生,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对区域内新发生的违法建设,做到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坚持“执法进社区”活动,强化施工现场文明标准化景区管理工作。
2.着力破解导游市场治理难题
通过“五个抓”继续深化旅游景区管理。“五个抓”即抓查处、抓引导、抓制度、抓合力。抓查处,即对无证导游采取“围追堵截”、“早打狠打”方式,挤压其生存空间,并充分研究无证导游出没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点控、面查、拦截的措施,掌握管理主动权。抓引导,推行文明迎宾制度,有序揽客。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文明经营。抓制度,推出典型案件进行公众教育,实行悬奖投诉举报制度。抓合力,协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使那些屡教不改的无证导游和以滋扰方式揽客等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3.着力破解创建卫生镇难题
2012年是普陀山创国家卫生镇举足轻重的一年。该局坚决执行上级有关环境卫生规定,抓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加强与社区、单位、宾馆饭店、商亭临摊、寺庵、部队沟通,明确社区、村委监管村落卫生死角的职责,引导有关方做到分片、定人、定责。通过执法队员日常巡查、监督的工作方式,真正将创卫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利用原有的“数字城管通”平台,进一步完善运行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发挥“智能普陀山”高科技“管景区”的作用,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勤监督,真正将资源共享落到实处。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巅峰智业在中国首家提出像管理酒店一样进行景区管理,我们针对不同景区的现状提供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并配备专业团队入驻景区,参与和指导景区运营。总结我们在全国40余家景区运管、景区托管的实践经验,以提高我们现有景区的盈利能力和商业价值,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机会,为地方政府提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巅峰智业旗下,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旅投)成立于2007年,公司业务涉及景区的投资运营、合作经营、委托管理、运营咨询以及投融资服务等。至2015年,公司综合运营过的景区累计达到40余家。其中巅峰旅投及其投资合作公司运营过的5A景区4家、4A景区20余家、省级景区若干。
第四篇:创新综合执法模式 破解执法难题
创新综合执法模式
破解执法难题
——银川市西夏区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我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逐步深化,乡镇街道办事处职能进一步转变,对社会事务的服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然而现有的行政执法权过多的集中在县区级或县级以上执法职能部门,由于管辖范围过大,上级执法职能部门对乡镇和街道随时发生的一些乱搭乱建、挤沟占路、乱砍乱伐、制售劣药假药、垃圾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往往是鞭长莫及,出现了“看得见的管不着和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现象。而乡镇、街道苦于有责无权,形成了乡镇、街道执法的漏洞和死角,且各执法部门执法单一,造成了执法力量不足,乡镇街道执法缺位、基层管理力度薄弱、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2011年8月,银川市选择在西夏区西花园街道办事处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执法试点工作。西夏区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在西花园街道办事处、兴泾镇、镇北堡镇率先探索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具体做法
(一)创新管理体制,将行政执法纵向深入。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辖区靠近银川火车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周边环境较差,流动人口多、失地农民多、五小行业多,小商小贩多、安全隐患多,公共秩序管理难、计划生育管理难、社会治安管理难,卖淫嫖娼、“两抢一盗”等八大类案件时有发生,社会管理难度较大;兴泾镇、镇北堡镇离城市区较远,政策移民非政策移民较多,村民法制意识淡薄,非法占用耕地、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超计划生育、“两抢一盗”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有效解决基层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匹配的问题,切实提高乡镇、街道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经西夏区委、政府研究决定,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不突破机构编制限制的前提下,保留现有的执法机构,将现有基层治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以及街道其他针对社会面违法行为监管职责的执法队伍进行整合,在街道、镇另外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各行政执法部门以授权委托的方式,将执法权下移到镇、街道执法大队,由镇、街道深入社区村庄、背街小巷、学校周边开展综合执法。从公安、城管、卫生监管、计划生育民政等执法部门抽调27名执法人员,在兴泾镇、镇北堡镇西花园街道办事处组建了三个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主要承担城管、食品卫生、民政、计划生育以及社会治安等六个方面的执法工作,同时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按照网格划分、包片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巡逻执法为基本方式的动态社会管理综合(联合)执法模式,对社会面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惩处,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二)激活管理机制,开展综合执法工作。西夏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执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开展综合执法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两镇副
镇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各相关执法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一是实行由政法委总牵头,镇、街道考核管理,各执法部门业务指导的扁平化管理机制。二是打破各部门单一的执法模式,实行综合性执法,执法大队在委托权限内开展6大类33项执法。三是保障有力,确保综合执法工作开展。两镇、街道在办公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各安排2间办公室作为执法大队办公用房,购置了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公安分局提供了一辆警车作为执法交通工具,从硬件设施上保障执法大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阳光公开,保障执法工作规范进行。为使辖区居民全面了解了综合执法工作的具体内容,形成有效的内部和社会相互监督机制,西夏区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对《委托综合执法事项目录》进行了公示,并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标语、公示公告等形式将执法人员、综合执法目录等内容向辖区居民进行了“阳光”公开。同时通过开展监督举报电话,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制定了《综合执法人员问责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违法投诉举报制》、《执法责任追究制》、《执法人员效能考核办法》,建立了队容风纪、执法监督和十条禁令等制度,街道与公安、城管、卫生、民政、计生等执法部门签订了书面委托执法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委托的执法事项、执法依据、执法权限以及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程序和标准。
(四)加强执法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在执法大队中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争先进位实践活动,要求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寓管理与服务,将西夏区基层先进人物孙仙梅的“热心为民、贴心服务、耐心做事、爱心贡献”“ 四心”工作法落实到执法全过程,切实做到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文明执法。二是提高法律素质。举办了5期专题法律知识培训班,使执法人员对基本的法律知识要“懂”,对与执法大队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清”,对自己具体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要“精”。三是提高业务素质。通过集中学习、案例分析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素质建设,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了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四是强化“两个能力”。要求执法人员必须要具备综合执法和独立办案的能力。街道还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了银川市法制办组织的综合执法专项培训班,27名队员均领到了行政执法证,获得了执法资格。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灵活多样执法。坚持将宣传工作贯穿于综合执法的始终,大力宣传综合执法工作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积极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与公安、城管、卫生、计生、文化等部门通过“周末社区欢乐大舞台”等广场文化活动,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综合执法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使群众对各类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达成共识,形成全民参与综合执法的良好局面。先后发放各类专项整治宣传资料1800余份,悬挂横幅200余条,办黑板报12期,制作展板6块,展出10余次,现场接待咨询群众450余人(次)。由于镇、街道综合执法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执法的案件也以违章违规和违反道德规范居多,不能简单的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对一些轻微案(事)件,主要通过执法队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说教形式达到解决问题目的,将服务贯穿于执法全过程,用服务促进执法工作。
(六)加大执法力度,全面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按照委托协议书规定的委托事项、委托权限、执法程序等开展相关执法活动。一是坚持“梳堵结合、以梳为主”,强化市容秩序管理,清理、规范占道经营,明确占道时间、地点和面积,下发整改通知书34份,坚决纠正违章占道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规范临时(限时)市场设置、经营时间,确保便民、利民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市容市貌整洁有序,使背街小巷内的次干道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有了明显
好转;对辖区内街巷开展“整脏治乱”活动,劝导、协助沿街商户卸除更换不合格牌匾、灯箱170余块,修补破损道砖23处等;二是向辖区居民大力宣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对辖区内计生工作进行摸排检查,发现违反计划生育人员4人,依法调查取证后移交西夏区计生局处理;三是在综合执法过程中,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巡查,对发现的社会治安问题及时解决或报辖区派出所处理。排摸出辖区内15起矛盾纠纷,发现后及时调处,坚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重点解决了康庄社区叶老太长期屋内堆积垃圾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四是加强辖区内殡葬用品销售网点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劝导了5起因办理丧事妨碍公共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七)加强联合执法,拓展服务内容。针对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拓宽思路,加强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综合执法大队深入辖区街巷对美容美发、小网吧、小餐饮、小旅馆、小商店等“五小”进行了认真摸底,建立了详细的监管台帐。并联合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西花园工商所对五小行业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依法处罚不合格五小行业25家,关停17家;与西夏区文体局联合对辖区内所有网吧开展联合执法工作,依法对2家违规网吧给予停业整顿处罚;与西夏区卫生监督所联合对早点摊市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对有违规行为的6家摊位依法关停。同时,加大对校园周边的环境整治力度,坚持每天到校园周边的饭馆、网吧、游戏厅进行抽查,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在了解到十四小东面兰芝巷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后,积极协调银川市交通局,设立了8条减速带,2块交通安全标示,保障了3000多师生的出行安全。执法队单行拆除违建17户6220余平方米,配合西夏区组织的大型拆除行动3次共拆违建97户8860余平方米;处理公用地取土案16起,处罚3起;申报审批规划区(庄点)内翻新(扩)建房及镇区商贸楼改建等68户;在镇区及各村宣传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20余次,配合西夏区国土局按航拍走家串户实地查看64户;配合西夏区农牧局作好镇区农贸点售假种子、化肥、农药的查处工作;配合西夏区食品安全监督局出勤15余次,查处镇区存在食品安全的经营网点。
二、取得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镇、街道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有明显提高,辖区内乱摆买、乱堆放、乱停车、占道经营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辖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火车站周边治安秩序都有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辖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综合执法工作在新时期城市综合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提升了基层依法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启动后,通过委托的形式赋予了街道部分综合执法权力,明确了街道办事处承担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制止甚至处罚的职责,对一些直观判断即可认定的违法行为能够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处理,有效解决了过去街道行政管理中“管得着的看不见”和“看得见的管不着”等权责不匹配问题,镇街道行政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如在西夏建材城24户瓷砖经营户与物华公司发生纠纷时,综合执法大队主动介入,深入细致的做好经营户和物华公司的劝解疏导与沟通协调工作,最终使这起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化解。
(二)建立了权责一致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放权于镇、街道,还政于基层的行政管理创新,整合现有行政资源,将执法职责和管理职责都赋予镇、街道,扩大了基层的自主权,既使街道依法行政有了抓手,也使街道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打破了镇、街道有责无权的尴尬局面,充分发挥了基层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潜能。特别是在银川市“创建全
国文明城市”期间,综合执法大队秉承“管理”与“服务”理念并重,及时采取错时、延时管理措施,出动80余次整治环境,为原来在西花园南巷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的30户困难摊贩提供疏导经营场所,配合西夏区食品安全监督局、国土资源局出勤15余次查处存在问题的经营网点、违章建筑,辖区违法经营、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扼制,卫生、治安环境改善明显。
(三)解决了镇、街道执法的漏洞和死角。过去县区范围内的违法行为,都要依靠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查处。而上级执法部门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村、街巷,对一些违法行为往往是鞭长莫及,镇、街道又无权执法。综合执法后,有效解决了上级业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监管能力有限、执法缺位等问题,实现了镇、街道执法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解决了基层执法的漏洞和死角。比如在联合卫生部门对“五小”行业违规经营进行执法,解决了业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规范了辖区“五小”行业的经营行为。
(四)积累了经验、为西夏区推广综合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6月,在自治区、银川市的大力支持下,西夏区党委、政在认真分析试点工作运行情况,在总结两镇西花园路街道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基础上,决定整合公安、城管、乡镇、街道等部门单位的综合执法力量,以2个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成立3支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2个乡镇各成立1支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共计53人组成5支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政府财政投入131万元,为各执法大队落实了办公场所,购置了档案柜、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及五辆执法巡逻车,并决定由政府将执法大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给五个执法大队核拨五万元工作经费,保障执法大队执法工作正常运行。制定完善了《队容风纪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执法队员十条禁令》、《执法责任人制度》等五项制度,规范了执法程序,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考试,43名队员取得了执法资格证。对辖区的重点区域、“五小行业”进行了排摸和信息录入,全面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执法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载体,维护好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和城市秩序良好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试点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试点工作开展的时间较短,执法队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二是在委托执法中存在“委托了事”和“不完全委托”的现象;三是由于辖区内城中村多,流动人口、非政策移民多,居住人员复杂,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四是执法主体资格不完备、不统一,执法人员资格证的执法类型不统一,导致执法权力受到限制,影响了执法效果和力度。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努力解决。
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总结经验,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服务管理力度。一是街道与街道之间要处理好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综合执法队所在街道要将另一街道的执法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列出科学的巡防路线,全盘考虑两个街道的整体区域,互通信息,全面开展两街道辖区的执法工作。执法部门和综合执法队之间属业务指导关系,执法部门要指导综合执法大队开展执法工作,做好执法文书,监督执法人员按规定上缴罚没款;二是协调交警部门授权,以便合法管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通过组织执法队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法律教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建立委托执法单位深入综合执法队进行指导工作长效机制等形式,增强执法队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各综合执法队实行双向管理,即:各执法大队所有的执法人员由所辖的两个街道考评,西夏区社会管理综合
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执法大队月例会、季会商制度,促进各执法大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协调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执法大队建立周例会,月交流的联席会议制度,集中讨论解决执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各执法大队充分运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以划分责任区的形式,将执法人员按格定责,密切加强与街道及社区各格负责人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是在执法中坚持巡防结合,巡治结合,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各背街小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处,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城乡管理中存在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非法集土、违法占用耕地等现象,采取执法小组单个劝导制止,纠正与集中执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执法小组劝导、制止难以纠正的执法相对人,由执法小组及时向执法大队汇报,执法大队及时制定集中执法方案,分析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由执法大队集中执法,对于重点、难点区域的集中执法,按各执法大队所辖区域由该执法大队做好送达限期整改通知工作,经过2次以上告知和教育仍不纠正的,及时上报综合执法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研究,组织执法专业队伍和5个执法大队的人员采取集中执法。六是各执法大队要贴近群众生活,贴心为服务工作,认真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主动服务,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取得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支持和谅解。
第五篇:创新筹管模式 破解资金难题
创新筹管模式 破解资金难题
——在全县美好乡村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要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TFXXAN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我深感压力,这缘于在全县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燕窝、黄铺、山包新村、白水湾等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经验都值得我村学习借鉴,思索消化,相形之下,我村虽小有成效,但差距犹存,故而有些诚惶诚恐。同时,我也为拥有这次难得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倍感荣幸,我认为这次会议不仅是展示我县美好乡村建设新成果、新经验、新气象的总结会,也是一次查摆不足、聚焦问题、破解难题的分析会,更是一次提振精神,鼓劲加油,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的动员会,因此我又深感振奋。在此,我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与个人思考,就如何创新资金筹管模式,坚持做好“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破解美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与大家进行分享,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强化资金筹措
XAN村地处我县边远山区TFX,由原XAN村、XL村合并,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全村共有35个村民组,560户,2126人,水田700亩,山场2000亩,水塘20亩,桑园200亩,茶园300亩,以农业经济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依靠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来源,中老年、留守妇女、弱势群体以种茶、养蚕获取收入,村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无论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文明行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我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微弱,全靠国家转移支付维持村务开支的现状与困境,因此,资金难无疑是美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然而,美好乡村建设时间紧,要求高,横向有比较,周边有榜样,不发展、慢发展就意味着倒退;脱离实际、盲目发展就等于乱作为;因循守旧、保持现状就对不起百姓的期盼,等有了钱再去搞乡村建设,社会发展等不起,老百姓也不愿意,可是,钱从哪里来,用于何处,怎么用钱,都是摆在我村眼前的现实,且形势严峻。如何打破僵局、打开局面、负重前行?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精心研究,提出了尝试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助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和工作机制,引导各类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共整合争取筹措各类资金130万元,不仅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整治任务,而现无负债,无欠账。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美好乡村建设,政府投入占主导,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投入乡村建设,将会更好的发挥聚合效应。我村构建“政府引导、专款主力、部门支持、乡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美好乡村建设引来一池活水。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对于乡村建设重点工程和项目,我村利用县财政筹集下拨的方方面面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引导村庄和社会投入;二是坚持专款主力,依托县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用到乡村建设最迫切的项目中去;三是争取部门支持,积极争取宣传、交通、建设、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和单位的支持,联合牵手乡村共建;四是坚持乡村主体,对发展优势强、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加以引导和鼓励,引企入村,村企共建。对发展基础差、突破难的产业,鼓励 “一事一议”和农民参与;五是发动社会参与,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引导能人反哺,发动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帮扶美好乡村建设。
(二)整合资金来源渠道。我村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资金整合模式,做到“多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是争取美好乡村专项资金的顺利下拨。我村自启动村庄整治工作以来,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和标准,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边建边补的方式,对整改农户进行补偿。重点项目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目标不变”原则,严格按照建设内容施工,快速推进村庄整治,顺利通过县美好乡村验收组验收,实现县村庄整治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二是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我村美好乡村建设与土地流转、扶贫开发、农田水利、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工程、教育、养老及文化等类项目进行“联姻”,整合形成“大杂烩”资金筹集渠道,助力美好乡村建设;三是发动村民参与村庄共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村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村两委成员、老村干、老党员、老前辈带头捐款,村民争相集资,并带动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参与捐助队伍中,形成“干部带头、群众支持、上下一心、携手共建”良好格局;四是充分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引企入村、“村企共建”、“能人反哺”,形成举全村之力、集全村之智的一盘棋的建设氛围。在我村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共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打捆涉农资金12万元、村民筹措资金、社会资金18万元,累计130万元,有力保证了汪圩美好乡村建设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美好乡村建设负重前行、村庄整治无债务的新开局。
二.强化资金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XAN美好乡村建设,规范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我村抓制度建设,抓资金规范使用,确保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监管安全高效,在有钱办事的基础上,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
(一)制度先行。为了管好用好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我们制定了《XAN村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并实行制度上墙,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相关管理规定既上得了墙,又落得了地。为确保和放大建设资金使用效应,我村坚持“三规范”、“三到位”、“三清楚”原则。一是程序规范。即规范资金拨付程序、规范工程项目实施程序、规范户建项目建设程序;二是使用规范。美好乡村资金量大,涉及面广,我村严格按照县有关单位文件要求,着重把好资金使用关,优化资金支出,开源节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每一分钱都发挥到作用;三是“三公”规范。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资金投入渠道在村务公开栏或张榜公示公布,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村民监督;坚持“三到位”原则,即乡全程指导、建设主管单位技术指导、财务报账等指导到位,县乡美好乡村指导小组全程监督到位,项目计划、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到位;坚持“三清楚”原则。一是资金来源清楚,明确专项资金、涉农资金、社会捐资。二是资金去向清楚。实行分类报账,做到账实相符,明确管理职责。三是台账清楚。认真做好图像、文字、文本及财务资料的收集管理。
(二)规范使用
1.分类投入。我村美好乡村建设工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户建项目,二类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我村按照各种项目建设内容及标准执行分类报账。在户建项目建设方面,整治内容包括房屋外墙、门窗、屋顶、围墙等。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阐明建设内容,根据村民意见统一《补助标准》,积极引导村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和“酵母”作用。与村民签订房屋外观改造协议,按照统一标准和特色,由农户自行改造,组织村民理事会现场督查,如有改造不到位的,明确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期限。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包括道路、水利工程、“三清四拆”、公共设施建设及村庄“三通”、“五化”等内容,支出分为工程项目和公共设施劳务两类。工程类项目,按照规划和设计,对项目进行预算,预算结果通过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讨论,确定后按照法定程序对外招投标。施工协议书明确规定中标方式、中标价格、质量要求、付款方式和工期等,中标方接受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的监督,工程结束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报账;公共设施劳务工资,定人定责,坚持谁负责谁记录,每周核实汇总。
2.严格报账制度,执行联络员初核-项目工程处审核-分管负责人签署意见-负责人审批流程。
3.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不做为村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开支、村干福利奖金、办公设备等与美好乡村建设无关的支出。
4.强化监督。以村庄整治点为中心,坚持因事而立,以“村两委引导不包办、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为宗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引导村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负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协助村两委落实美好乡村建设各项事务。
5.资料归档,按照“一事一档”、“一户一档”,认真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保管,确保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资料完整,做到不重不漏。
(三)“三化”管理。我村推行“三化”管理,着力提升资金投入使用效果。一是精细化管理。将美好乡村资金纳入专项资金账户管理,建立专账进行专账管理核算。同时,建立美好乡村项目资金收支台账,按来源渠道分为美好乡村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农民筹资及社会资金等,并按村庄整治、环境治理等内容分记支出台帐,做好资金和建设内容吻合衔接;二是阳光化管理。建立阳光财务、阳光村务,村民理事会对村美好乡村建设点的建设内容、资金概算、筹资渠道和资金使用管理等建设事项不但享有知情权,而且享有讨论和决定权,并对讨论决议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还村干一个清白,还村民一个明白;三是规范化管理。项目工程管理实行招投标、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等制度,同时,建立质量保证、责任追究及交验制度,落实资金投入的制度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对村庄整治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整改时限,限期整改,确保资金投入达到实效。
(四)无缝对接。为使资金发挥整体效应,我村坚持资金整合、工作结合、部门联合三原则。一是资金整合。具体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从预算入手,对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归并,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进行整合,集中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中心推进资金整合,推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土地流转等工程;坚持资金高度集中,执行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散;坚持以公开、透明、规范为手段推进资金整合,让各相关方面全程参与介入;二是工作结合。将资金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全局,摆上位臵、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做到统一谋划、统一安排、统一调度、统一考核。三是部门联合。联合资金拨付单位和部门,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使各项目无缝对接、有机融合;确定公开招标,并督促项目按计划实施,确保建设质量;联合监督检查,建立“资金分配规范、适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涉农资金整合依法有序推进。
三.优化资金使用
美好乡村建设,涵盖面广,内容广泛丰富,资金固然重要,但筹到了钱,如何做好“一个龙头放水”,同样举足轻重。我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按照群众所需所盼,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建设目标,确立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农业、整治乡村环境和孕育文明新风等重点,建设“绿、富、美”幸福家园。
(一)推进村庄整治。一是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的思路,紧紧围绕“攻三通”(路通、电通、水通),“抓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扎实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推进村庄道路硬化“户户通”,以绿化提升乡村美化。实行“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成垃圾收集点1处,在组户设立垃圾桶垃圾箱45个,配备保洁员。实施“治污、给水、垃圾物业化”等配套工程,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二是按照县建设规划局总体规划,启动汪圩美好乡村建设,按白墙灰瓦风格进行房屋改造,实施整改130户,开展“三清”“四拆”工作,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150车,650吨。拆除破旧房屋62间,猪圈、厕所62间,院墙55米。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大型村民健身广场一个,占地500平方米,健身器材7种。新建体育广场2处,占地550平方米。对村组路灯进行亮化,安装路灯80盏。建设点内公交站、垃圾处理房、污水处理管道、公厕等公用设施,公共设施及道路旁实施绿化,因地制宜开辟小菜园、小茶园、小桑园,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在汪圩村庄整治过程中,村民签字同意率达到100%,所有公共设施用地征收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自愿放弃土地补偿。
(二)改善基础设施。美好乡村建设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展成果要惠及百姓。村庄整治之前,XAN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作为山区农业村,水利设施兴修改造更是亟需解决。近两年,我村投入10余万元整修汪迂至下河道路5公里,启动长屋至下河3.7公里道路建设,硬化村主干道1500米;投入15万元实施农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投入8万元清淤河道,兴建引水渠500米,当家塘2口,灌溉面积300亩,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我村汪迂被评为县级美好乡村。
(三)治理“三线三边”。我村是落后的山区村,由于村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不强,环境脏乱差,远看青山掩映成风景,近走污水横流乱惊心。“鸡巡逻、鸭执勤、猪圈对大门;沿路搭、沿路建,厕所连着店”是全村面貌的真实写照。我村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三线三边要求,实施环境治理。一是明确治理重点,突出干净整洁,开展垃圾污水治理;突出整齐美观,开展建筑治理;突出规范有序,开展乱搭乱建治理;突出生态恢复,开展植树移栽行动;突出环境质量提升,实施绿化工程。“三线三边”工作开展以来,我村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路边干净了,水面清洁了,景观变美了,群众也更加满意。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把“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抓住制定标准、规范流程、舆论引导等重点环节,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压实责任、压茬推进。建立四步工作法,即摸底排查建台账、倒排工期查台账、认真评估评台账、对号销号销台账,通过宣传发动,引导村民由“袖手看”到“拍手赞”、最后“一起干”。三是注重教育引导。“三线三边”环境治理,重在环境改善,难在观念转变,必须把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养作为基础性工作,做到治理整顿、教育引导同步推进。我村利用宣传栏、广告牌,增加群众的知晓度。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改陋习、提素质”。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借助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讲卫生,让文明新风根植于“三线三边”的土壤中。
(四)突出产业支撑。建设美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发展生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最根本的还是靠产业支撑。我村将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主动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新形势,支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培育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着力拓宽农民创业就业门路,为XAN美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实现从建设美到经营美的转变。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XAN村地处山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资源。我村利用山场优势,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突出“一村一品”,发展瓜蒌30亩、茶园200亩、桑园80亩,引进两大茶厂,紧紧抓住村、企业、农民“三个环节”,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实行“大企业+小业主”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规模利用,促进特色农业增总量、提质量。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以土地流转、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为重点,进行资源能源再利用,按照养殖-种植的产业循环模式,探索循环经济发展链条,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多业并进,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格局。
三是发展第二产业。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引进制刷场,为村经济增加后劲,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有效解决三留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着力品牌创建。选择选定经济效益好的品种重点发展,发挥特色产业富村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中药材合作社、苗圃合作社及瓜蒌合作社等农民合作专业组织,做好农产品的认定,创立品牌。在原农产业种植的基础上,利用本村苗圃的优势,抓好以营林用苗,结合种植果树,新增面积80余亩。
(五)加强文娱设施建设。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顽疾,就要培养农民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为了加快改善村风民俗,我村在资金投入上突出搭建平台、建设队伍、开展活动三个重点。
一是搭建平台。整修古祠堂580平方米,新建篮球场1个,修缮农民文化、娱乐、休闲绿色场地100平方米,设立文化墙80米,制作安装广告牌70块,建成老人活动中心、党员、群众科普读书室、农家书屋,设立村民议事中心,搭建起一个供群众学习、娱乐休闲的优质活动新平台,同时制作悬挂文明标语横幅,让文明新风宣传看得见摸得着。
二是建设队伍。发动组建广场舞、腰鼓队等文艺演出队,利用文体广场开展文化活动;支持草根文化人,挖掘开发民间文化;完善村民议事会等组织。
三是开展活动。支持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和“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达到用身边事教育人,用身边事激励人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XAN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任务是发展,最大的目标是惠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村坚持规划引领,有效破解了“方向不清”;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村干主抓的原则,有效破解了“动力不足”;坚持民主理事,有效破解了“参与不力”;坚持整合吸纳,有效破解了“资金不够”,呈现出“支部有力、干部齐心、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有力保证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政府,TFX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与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密不可分。我村将以这次会议契机,认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入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村民建房、房屋改造、土地、资金、后期管理等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奋起争先,追赶跨越,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XAN。我们坚信,只要全村人民团结一心,进一步务实苦干、创新实干,持之以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一定能展绘出更加美丽,更加和谐的优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