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育家三篇杂志有感
读教育家三篇杂志有感
陈永福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工作之余,我抽空读了全国教育界中几篇教育家写得杂志,可谓是受益匪浅。它们分别是:《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文训练》、《语文教学具体操作抽象谈》、《专制与自由:两所中学的成功示范》。我虽然是中学的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但三篇文章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中,收获最多的一篇就是《专制与自由:两所中学的成功示范》,它主要谈论了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下,两所学校的成功,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启发,两种模式的成功真正应证了这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发。
下面,我主要就这几句话作一简要谈论,以便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上升大的台阶,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一、教学有法:抓住教育规律,关注教法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例如,我们强调的学生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那么,什么才是所有这一切的最基本的基础法则呢?应该说,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一切的教学有法,其出发点必在于此。
“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教师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对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及围绕目标确立我们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无定法:关注情景体验,教学生活化
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来合理地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方法。这里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其中学生的学法我们应该多加思考,毕竟我们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感受到课堂的亲和力,这就是教学方法生活化。这种教学方法可降低知识难度,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和创新。那么,如何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呢?这就要求老师充分熟悉和利用学生的所见所闻,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同点,引发学生共鸣,主动参与教学。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接近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将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不同的学情、环境、条件等,使得我们在差不多相同的教学内容方面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一定相同,对于科学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具体目标的考虑也会有很多区别。由此引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定不尽相同。
三、贵在得法:围绕方法渗透,教学方法科学化
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方法是贯穿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教学方法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念和锻炼方法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具有实效性、兴趣性、科学性的特点,而且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可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得法与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其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学生是否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圆滑的思维过程。
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这是飞跃。变无法为有法,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有法为无定法,需要我们抛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更需要我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个性特点,假如都用同一种模式来要求的话,势必抹杀了个性,学生也会学得索然无味。有的老师思辨能力很强,善于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质疑、思考的天空;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幽默,能够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懂、学会;有的老师善于写和画,简明的线条、概括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假如让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是怎样的情形?我们应该给老师们更广阔的天空让老师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假如过于追求某种模式,课堂教学必然会走向死板、僵化,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真正创新的课堂是不受任何一种模式限制的,既可能有自主学习的影子,也有合作学习的内涵,有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有知识建构的过程,有情感态度的自然渗透,有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学生个性的展示,有教师的讲解,还有师生共享的快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在强调教学模式重要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用模式方法研究教学的局限性,不要作茧自缚。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模式时,应当不断进行研究与创新,从“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以真正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收到实效。
2013年11月10日
第二篇: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这段时间,拜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中国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和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终生的准备与超越》三本书。尽管之前也读过近代先贤、现代教育家、著名小学和初中校长的文章,但这么完整地读小学和高中校长的书、尤其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书,还是第一次。读完几本书之后,我心中涌起的是一份感动、一分敬仰和一份希望。我为书中原汁原味的先进事例所感动;我对校长们独到的教育教育见解、拥有的博大之人生境界而敬仰;我因为我国有这样一批新型的、优秀的教育家而看到了我国教育的希望。尽管没有精心梳理这三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但最直接的体验是:作为优秀的教师,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内在气息;作为成功的校长,他们都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个拼搏向上的团队;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一、作为优秀的教师,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内在气息。
两北一南的三位校长,两男一女的三位校长,两所中学一所小学的三位校长,非常相通的却是相同的内在气息“顽强的意志力、异乎寻常的勇气”和“处事之大气、心境之开阔”。
他们所处的背景不同,环境不同,但他们无论是在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上,还是在学校制度的变革、学校文化的重建上,都曾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作为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异乎寻常的勇气的人,他们都不畏艰难,没有被外部环境吓倒,反倒是能泰然处之,而且能够坚定目标,在困境中仍然去追求自己内在力量的呈现。如正当唐校长想施展对教育事业的抱负时,“文化大革命”来了,唐校长被戴上“白专”的帽子,政治打击的阴影还没消退,腰又突然直不起来,面对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唐校长没有被命运压到,而是克服各种困难,硬是从字母学起英语,十年如一日,英语能力不断提高,为创办上中国际部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人,可敬可佩!三位校长还有一点非常相通的内在气息就是:处事之大气、心境之开阔。他们国际的视野、历史的视野、文化的视野,成就了三所学校的发展,也彰显出校长个体的心境之广、之阔、之辽远。他们在个体与学校、与外界关系处理上的坦然:接纳自我、欣赏自我,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努力,为这个世界增添美丽的内容、灿烂的内容。三位校长与外国校长的交流、对自己学校发展的大手笔、大策划、大实践,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二、作为成功的校长,他们都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打造一个拼搏向上的团队。
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们都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都能够提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李烈校长提出的“双主体育人”、“以爱育爱”;并且都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会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之中。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智力的片面发展。三位校长
都能够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有效的载体,创设有利于学生智能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上中的课程系统涵盖了学生的语言、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社会能力等多个智能领域。人大附中开设了上百种选修课。实验二小根据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的需求设置个性化课程。
读这样的书,不仅感受到内在其中的“力量”,而且深深的意识到我要学的太多了......
第三篇:读《教育家的自家田地》有感
读《教育家的自家田地》有感
崇真中学杨志丰
今天阅读了《中外名家经典作品选:演讲卷》,收获不浅,中外名家经典作品选有好多册,抽空要一本本的读过去,我先从其中的演讲卷开始,一天看二到三篇,这些文章对人的教育意义和人生的观念有很大帮助。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是梁启超的1922年8月5日,应邀为南京东南大学学员所作演讲。读后颇多感受,可又不知从何说起,人常常处于糊涂状态,近几天特别如些,读了梁先生的书,心情有所好转。
教育家的自家田地不仅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围绕一个“乐”字,从“孔子之乐——人生之乐——教育之乐”,层层深入,论证缜密周全,而且语言通俗,趣味性很强,说理条理清楚,如拉家常,给人一种“道不远人”的亲切感。特别重要的是这篇演讲立意高远,针对性强,面对当时教师物质待遇差,社会地位低的社会现状,提出“教育快活林”的口号,不光对现场听众,而对新世纪的教师来说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梁先生说:无论做何种职业的人,都各个有他的自家田地。但要问哪一块田地最广最大最丰富,我想再没有能比得上教育家的了。教育家日日做的、终身做的不外两件事,一是学,二是诲人。学是自利,诲人是利他。人生活动目的,除却自利利他两项外更有何事?然而操别的职业的人,往往这两件事当场冲突──利得他人便不利自己,利得自己便不利他人。就令不冲突,然而一种活动同时具备这两方面效率者,实在不多。教育这门职业却不然,一面诲人,一面便是学;一面学,一面便拿来诲人。这两种都要继续。第二,这种快乐任凭你尽量享用不会生出后患,所以能彻底。第三,拿被教育人的快乐来助成自己的快乐,所以能圆满。乐哉教育!乐哉教育!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梁先生帮我们提出了一个切实防卫厌倦的心理方法:你想诲人不倦吗?只要学不厌自然会诲人不倦。一点新学说都不讲求,拿着几年前商务印书馆编的教科书上堂背诵一遍完事;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如此,学生们听着个个打盹,先生如何能不倦?当先生的常常拿“和学生赛跑”的精神去做学问,教那一门功课,教一回自己务要得一回进步,天天有新教材,年年有新教法,怎么还会倦?你想学不厌吗?只要诲人不倦,自然会学不厌。把功课当做无可奈何的敷衍,学生听着有没有趣味有没有长进一概不管,那么当然可以不消自己更求什么学问。既已把诲人当作一件正经事,拿出良心去干,那么,古人说的:“教然后知困”,一定会发见出自己十几年前在师范学校里听的几本陈腐讲义不够用,非拼命求新学问,对付不来了,怎么还会厌?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法子:只要你日日学,自然不厌。只要你日日诲人,自然不倦。趣味这样东西,总是愈引愈深,最怕是尝不着甜头,尝着了一定不能自己。像我们不会打球的人,看见学生们大热天打得满身臭汗,真不知道他所为何来;只要你接连打了一个月,怕你不上瘾?所以真肯学的人自然不厌,真肯诲人的人自然不倦。这又可以把孔子的话颠倒过来说:总要“行之以忠”,当然会“居之无倦”了。
每个人都是有大好田地的人,我们不要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好好地将自己田地打理出来,便一生受用不尽。
第四篇: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读《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有感
**中学 *** 贺千红老师说她会永远走在“胜任”的路上,我想我也在追逐“胜任”。在实践做教师之前我总觉得教书是容易的,感觉自己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感觉自己善于察言观色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感觉自己一定善于撰写教育教学类的文章,但是我没有做到,真正到实践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刚入职那会儿肯定要上汇报课,现在回忆那次设计的课还深感无地自容,明明上的是《蒸发与蒸腾》却把蓝色妖姬(玫瑰)的制作原理设计进去了,只是有一点相关而已。之后不管是上科学还是化学,教学设计一直按部就班的,最多只是微小的调整或修改。思其原因:平时缺乏琢磨,逻辑思路不够清晰;视野小,缺少赏识优秀课例,没能将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上的课就显得乏味,趣味不足。我个人是个热爱生活,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人,当然也非常希望教到的学生也喜欢观察生活,探索生活中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像王春易老师陪着学生一起做果酒、做泡菜检测亚硝酸盐、做酸奶、做腐乳,只要跟生活相关的都会去尝试。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使学生们更爱生活,更会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科学能力。
经过一个产假的放空自己,重回讲台,我心中依然在追逐曾经的初心,因为没有做到满意的自己,因此还有许多方面要努力。最让我佩服的是,王老师因为校长提倡改革有段时间整宿整宿的睡不好、失眠、焦虑。而我只有初出茅庐时上公开课才会失眠,但不会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一年一年过去后不会因为公开课失眠了。如此比较下来,我是不是太没心没肺了,缺少了思考学生的需要,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科学、务实的帮助。一个优秀的教师或一个受学生热爱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温暖、温馨、舒服的学习氛围,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我们做教师不是因为喜欢孩子吗?那就用实际行动来描绘我们的初心。现在被安排上科学和体锻活动,我还是想上好这两种课的。但学生才不管老师的想法,总有学生不重视、做小动作,好动的男生动作幅度大了些就甩疼了另一位男生,受伤的男生难以忍受得趴着,我心里很忐忑,最怕出现伤害事故了,还好没什么大碍,但是不管有意还是无心,前者必须要给后者道歉。我该怎么引导才不让前者反感?因为是外地生,我必须考虑到他可能是敏感的倔强的,因此措辞一定要谨慎,初一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还可能有逆反心理,更让我小心翼翼。我没有用生气的语气,否则他是听不进去的,平和地问他该怎么做,他知道要道歉但是拉不下脸,始终不愿走近受伤的同学,我语气重了些坚持让他移步过来道歉,还好这个孩子不难弄,还是听我的话了。但是地上还残留着他的“武器”,当然该他处理掉咯,看他无视地上的垃圾,我还是开口了,他不情不愿地捡掉。这件事情我自认为处理得妥当,没有伤害挑事者的尊严,让他知道即使无心的伤害也要道歉,受伤的男孩应该能感觉到老师能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感受并为他打抱不平。自从这件事之后,受伤的男孩每次在我课上都踊跃发言,加之我经常走到他边上看看他的学习效果,他跟我就亲和了许多,偶尔会提供我一些帮助。而另外一位男孩课上还是“吊儿郎当”,但是课后能够主动与我说几句话,我想这个孩子还是可以教化的。
另外一个班,有个小胖子每天穿着黑色的阿迪达斯运动服,好像要表现得自己某方面与众不同的优越感,活动课上他拿了飞行棋,结果没人跑过来跟他玩,就坐在自己座位上喊“谁要下飞行棋?”很遗憾没人睬他。看出来了,他人缘并不好。见没人过来,他就开始发脾气,捶打桌子拍打棋盒扔棋子„„好一会儿,还是没人过来。我建议他主动去问问空闲的同学,“我才不问呢!”继续嘴里不知道骂着什么手上不停地虐待着桌子和棋子。估计他真的太无聊了就起身去问同学与他下棋,结果没人愿意,他回到座位上就趴着,肥嘟嘟的小手摩挲着眼睛。看来他内心受伤了,我过去想陪他下棋,结果他来一句“你又不会下。”这孩子真不会与人交往,简直没法沟通,活该没人愿意陪你下。我心里狠狠道。既然不需要我,我就不说话好了,但我还是待在他旁边,觉得他挺好玩的。他还是留着眼泪扔棋子捡棋子,持续了一段时间,他耐不住了,还是问我“老师,你下吗?”这还差不多,我也摆摆架子“你不是认为我不会下的嘛?!”他微低着头没回我,知道他无言以对,“以后好好说话,知道吗?要下棋吗?”此时离下课快不到十分钟了他还是要下的,可见他多么喜欢飞行棋。我想他通过此事应该能体会到与人沟通时语言和语气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效果。课后我悄悄打听了这个孩子的脾性,同学眼中他就是个不顺心就发脾气的孩子。但是他应该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受控制的脾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人缘和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或许还有机会让他注意到这点。作为教育者,不仅要提供合适的学习氛围,还要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2018年3月30日
第五篇:读教育家故事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他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互动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向。他从教30年,身兼社会职务40多项,却始终不离教育第一线,坚持上语文课。即使在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后,除兼上课外,他还做着不挂名的班主任工作。
由于成绩卓越,魏书生先后获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班主任”等殊荣,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至十七次连续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称号。魏书生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师不断前进、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读了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其中有很多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也从中让我看到了一位伟大教师的言行和高尚品质。在“做什么样的班主任”这一章中,魏书生先生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互助,少互斗”,“多学习,少批判”,“多挑重担,少推责任”,“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从中我看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师。他的话语是那样的质朴随和,完全想象不出这样一位卓有成效的人物,他的生活竟是如此淳朴,对待他人竟是如此谦逊。
魏书生先生早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但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从不抱怨生活的重担,从不埋怨生活的艰苦,甚至在遭受沉重打击时依然微笑着面对生活,光是这一点我就觉得自己非常惭愧。再看看魏书生老师当年的教学环境还远不如现在的我们,可是在这种环境中他的身心得到了磨练与成长。苦难变成了他前进的强大动力,又是什么让他这样勇往直前呢?那就是信念,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们不可能改变环境,唯一能改变的便是我们自己。魏书生说:“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变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魏老师曾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处理复杂的问题,结果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家便能相互理解、相互谅解。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做到实在是太难了。当时我脑海中便有一个念头:这也太难了,得有多高的境界才能做得到。而魏老师用一个全新的境界阐述了如何笑对人生,这也给了我很大的感悟。魏老师说:“首先要多做实事,在不断做实事的过程中,心中会产生自豪感和快乐感,便没有时间烦恼忧虑,便无愧于他人、无愧于集体、无愧于国家,才能笑得出来。”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是愧疚的。虽然我已经成为一名教师,但我真正做得事实却不多,我能想到身为这么多年教师的魏书生先生一直兢兢业业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断做出实事的情景。也许在某个深夜,他还在办公室为完成没有批改的作业而辛勤工作,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重要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用他的真心做着真事时,我就更为自己某个时刻的不认真、某个时刻的懒惰而惭愧。我也想过某些日子我真真正正的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真真正正做事实的骄傲。对,那时我是真的快乐,一切忧愁真的离我很远。我也想过,有些日子我微笑着面对学生时,学生也微笑着面对我,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一节课就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了,而当我带着不好的心情上课时,虽然我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但依然感觉到时间的漫长,依然感到身心的疲惫。因此,我在此找到了共鸣,我感谢魏老师。
魏老师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少想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这样才能激发自己进取的精神,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渺小,即使失去再多的名誉、地位、财产也不足惜,也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反过来审视我自己,我就是一个比较缺乏自信的人,很少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工作这半年,尤其是刚入职的一段时间,能够时常感受到自己手无足措,感到压力很大,很难把积极的情绪放大,所以也曾感到很迷茫,工作效率也不太高。现在想想,如果我能积极的暗示自己,也许我就能早一点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我的工作,忧愁也就会更少些。我也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指导,他们也曾给我鼓励和批评,从鼓励中我得到了自信,从批评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看到魏老师的话,就像从一面镜子中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他的生活一样,让我真正觉得自己不足,以及做实事的重要性。
魏老师的眼界是长远的,他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做人,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当读到一个学生给魏老师的来信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那是一个连魏老师自己也记不清的学生。一次公开课后,一位学生千里迢迢寄信来,信中说:“我就是您观摩课上那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就是您给了我勇气和希望,就是您教会了我“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这句话,是您在我生活的里程碑上留下了转折性的一笔,我感谢您,您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读完这篇信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想魏老师当时一定也感到无比的欣慰或已满含泪水,我想这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快乐吧!如果此生能做到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哪怕是一刻充满美好的信念,他都是神圣的,是一个无比伟大的人。
我也收到过学生的祝福,他们用最宝贵的心祝福我快乐、幸福。当时我也是激动的,也有些内疚,因为我知道能配得上学生的真心真的太难了。当学生们说:“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我会觉得我不辛苦,至少离一名合格教师的距离还很远,但那时我是幸福的。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魏老师能乐观的面对生活,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也是学生用真心、用时间送给他的最宝贵的礼物。身为教师,我感到此时自己是幸福的,我希望有一天我是一个豁达、开朗、积极的人。
魏老师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一个故事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魏老师给班里的学生上公开课,当时来了很多老师听课,魏老师就讲了一节新课《扁鹊见蔡桓公》,在感觉学生们学习差不多时,他请张军同学翻译第一段,张军把蔡桓公念成了蔡恒公,当时全班同学都在笑他。此时魏老师也不解,这个“桓”字至少念了30遍,之前五名同学都没有念错,偏偏到他时念错了,魏老师本想生气的批评他不认真听讲,可是魏老师马上想到这名同学平时并没有太多受到表扬的地方,他自己就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于是魏老师表扬了他,说他能独立思考问题,“桓”和“恒”是形近字,而在不认识的字上他并没有放弃读,而是想到了一个形近字,这就是进步。这不仅使张军同学增加了信心,还是别的同学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我很佩服魏老师的机智,更佩服他的品行和教育理念。用学生的长处发掘他们进步的源泉,后来这名学生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想,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应该向魏老师学习。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对老师的鼓励看的很珍贵,一句支持和鼓励就能让他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
魏老师真的做到了“为人师表”,我以前对“为人师表”这个词看的很肤浅,在教师这条路上,我还要不断前行,不断努力,从孩子们身上汲取光明,也要用光明回报我的孩子、我的生活。
读书使人明智。作为教师,读书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经验,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也能把他人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和实践中去,因此,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生活与书香为伴,让学生也受到感染。
五道河中心小学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