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着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的差别,尤其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差别。一方面为了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电视文化品味需求,国家总局去年初提出要加大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联网力度,改革现在的分级分散的管理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城镇居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有线电视正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发展农村有线网络,普及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解决农民看到看好多套电视节目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重点。这就是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正视城镇与农村这种需求差别,正确处理好有线电视在城镇的提高和在农村的普及。
1 提高对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认识
11 要用市场的眼光看准农村有线电视的发展时机
在网络媒体中,有线电视网络是包容信息量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现代化的工具,有线电视在信息传播、文化欣赏、思想沟通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成为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有线电视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因此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外商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农村有线电视这个尚待开发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当然,开发这个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其难度甚至胜过当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城镇有线电视的整合联网。我们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也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到它的诱人前景。现在,开发农村有线电视的时机基本成熟,存在着以下一些有利因素:一是我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视机基本普及。二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这部分人不仅引导,而且带动着农村文化市场的需求方向。三是广大农民有渴求获得新信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强烈欲望。四是广大农民渴望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12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市场要有种紧迫感
这几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计算机的普及,带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数字电视的应用,致使直播卫星电视的逼近;尤其是电信行业要求与广电部门对等准入的呼声是一阵紧比一阵;这些咄咄逼人的攻势,无非是想进入广电行业分得一杯羹。国家广电总局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以总揽全局的高度提出:市(地)、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广播电视覆盖和提高广播电视服务水平上来,工作精力转移到改造、完善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拓展广播电视业务上来。
农村有线电视这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是县(市)扩大生存空间的唯一出路。所以县(市)广播电视部门应该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作为事业兴旺发达的第一要务来抓。就目前来说,我们广电部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已是时不待我,机不可失。如果我们不抓住机遇开拓占领农村信息网络市场,别人就会趁虚而入。一个市场丢失容易,夺回难。所谓用战略眼光看农村有线网络发展,就是既要着眼现实,也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我们广电系统一些有识之士前些年就提出县(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网络建设上,网络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农村去,这是基于市场和现实提出来的有远见的看法。县(市)广播电视部门的现实是:集镇有线电视用户的发展几乎饱和,而开发增值业务(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还受到当地经济基础、居民生活水平、资本和需求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服务是县(市)广播电视部门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当然农村的地理环境差,条件艰苦,居住分散,开辟农村有线电视市场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困难,还能等待今天才开发吗?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干什么?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等到市场成熟了再请你去做,成熟的市场往往是拓荒者的。回想当年集镇办有线电视容易吗?如果那时我们没有开辟集镇有线电视,还有我们的今天吗?
作为县(市)以下广播电视部门,如果把发展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普及农村有线电视,将会有着广阔的前景。运作得当,不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将成为县(市)广播电视事业又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要有生存空间的危机意识
小富则安的思想要不得,人无大志,难成大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县(市)广播电视部门守着集镇那二亩三分田,目前还过得去;但是有些县(市)广播电视部门,特别是乡镇广播电视站,已显现出危机的端倪。不转变观念,不寻求新的发展,看不到农村有线电视的潜在市场,我们将坐吃山空,今后的日子将过得更加艰难。
县(市)广播电视部门开发农村有线电视,尽管这是一条艰难曲折的市场道路,这是一项薄
第二篇:关于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满足必然要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在当前农村娱乐活动方式有限的情况下,电视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而农村部分人至今仍在看只有几个频道的无线节目,这些节目显然已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对有线电视他们有着强烈的潜在需求,一批经济条件较好的百姓更是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早日安装有线电视的愿望。同时,有线电视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宣传载体,对百姓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新时期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春节、清明前后是农村广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高峰期,也是各广电站发展有线电视用户的黄金期,各广电站务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做好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工作。要采取走村串户抓发展、提升服务争用户、喜庆佳节扩用户,培育营销队伍尝试市场化道路等手段积极发展用户。
一、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乡镇广电站要把有线电视发展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层层明确任务和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将任务落实到每个村,纳入镇村干部考核内容,把有线电视发展任务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宣传发动,营造发展氛围。
在春节和奥运会期间,各广电站要积极宣传有线电视,让有线电视真正深入人心,采取有线广播、致公开信、宣传标语、农贸市场和路口设摊等多种形式,营造浓烈的有线电视发展氛围。
三、市场运作、组建营销网络。
各广电站长要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组建起广电站—镇分管领导—村组干部—农户的有线电视营销网络,密切加强与镇村干部的联络沟通,确保信息及时反馈和传达。建立对镇村干部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考核奖励机制。要注重发挥本镇分管领导的组织优势,特别是村组干部的地域优势,村组干部处于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最前沿,掌握着本村组有线电视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他们是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主要依靠对象。
三、全面推动,明确工作责任。
各广电站要将用户发展和收缴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站员,通过实绩考评、奖金考核、评先表彰相挂钩,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形成人人有指标,个个有压力、天天有安装的格局。全站人员要抓住春节前后这一黄金时期,主动出击,走村串户,登门联系,成熟一片发展一片,联系一户安装一户。
四、明确对象,落实发展任务。
各广电站要摸清发展对象,与相关部门进行联动。如登记结婚者与民政部门、建房户与土管部门、在外务工者与建筑公司等等。另外长期在外经商的用户,春节期间及时上门联系安装。
五、服务促动,打造发展环境。
各广电站要对有线电视收费、施工队伍重点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服务程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实行承诺服务,限时服务,加强维护。施工维护人员要做到起早睡晚抓进度,顽强奋战赶先进,确保有线电视优质安全传输,树立良好形象。
六、逐月分解,有序推进发展。
相关管理科室要对各广电站的全年发展任务进行了逐月分解,明确时限要求,逐月统计进度,跟踪问效,通报各广电站每月的发展业绩,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列入年终考评,对有线电视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广电站给予表彰并推广其管理经验。
第三篇: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情况汇报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情况汇报
6月25—26日,受市政府领导委托由市政府副县级干部孙琳带队,组织市政府办、市法制办、市国资局、市广电台等相关部门人员先后到衡东等县市考察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县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管理现状。
目前,市建有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县市有农网已经完成整合,(以无线为主)、没有整合农网由广播电视台经营,目前正在与省电广传媒接洽当中,等待时机进行整合。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相对城网而言,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线长,面广,用户分散,2、投资大,3、管理经营成本高,4、服务质量低。
各县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投入不足、小片网整合困难、传输信号不稳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前期大多靠干部职工集资、企业拉赞助、供货商垫器材等多种形式筹建起来的。一些地方引进社会资金建成一大批小片网导致后期管理缺位,产权不清,整合困难。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平台、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信号,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服务质量不高,用户逐步萎缩。三个县市由省电广传媒整合后,借助上市公司的雄厚资金、可靠技术、严格管理,城乡统一管理平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优质服务,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全部进行提质改造,完成数字电视平移,化解了负债危机和维稳压力,目前来势喜人,发展前景看好。
2012年8月整合,整合时农网负债1900多万元,农网资产评估1700多万元,从业人员186人,严重的资不抵债负债经营,职工人心不稳定,收视费收不上,用户流失,用户从顶峰的5万锐减到近3万。整合后套现1700多万元全部偿还债务,安排从业人员78人,有效地缓解了资金、人员、市场冲击的压力,2013完成数字电视平移,大力发展新业务,创收1150万元,2014创收达1280万元。、两县2009年城网农网一起打包整合由城网公司统一经营,完成网络改造和数字电视平移后,各县每年农网创收达到1500万元以上。
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广电总局广发(2009)57号、湘政办函(2009)74号和湘政发〔2014〕8号文件,为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建设“数字”,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全省对农村有线网络资产进行并购,应对“三网融合”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和省三网融合工作安排部署,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整合并购势在必行。
广电网络整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三网”融合的迫切需要,上面有政策,群众有要求,只有走强强联合整合资源,才能壮大广电事业,增加网络抗风险能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1、有利于安全播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特点是点对面的覆盖,节目一旦播出便无法收回、不可逆转,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而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广播电视广播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安全。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特别是一些小片网投资主体多元,又是模拟传输,缺乏统一信号源和管理平台,受干扰、插播风险大。每当节假日及国家重大活动的特护期间,安全播出则是一把悬在各级领导及广电部门负责人头上一把利剑。
安全播出把广电媒体产业和事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实施数字化技术,不断加强技术监管,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和技术设施建设,构建可控制的绿色的广播电视网络,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
2、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网络要发展就必须全面数字化,没有管理平台、没有数字信号,没有技术支撑一切都市空谈。目前各县市城网已经整合并全面完成数字化改造,农村网络只有在整合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管理平台、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在面对电信、联通、移动以及新媒体、自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负债沉重,后续发展资金严重短缺。一是先期建设网络用户少、负债多。农村幅员辽阔,用户分散,网络建设成本高,这是农村广电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网络建设的先期成本投入平均每户就高。由于债务沉重,运转困难。二是网络营运收入和支出矛盾日趋突出。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匮乏,网络日常的维护、维修跟不上,用户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传输信号不好,收视效果差,收视费的收取相当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举家外出务工农户多“空心村”增加,供销社、食品站、粮站等一些单位相继改制,电视用户数量减少,整体收入大幅度下降,而经费开支又居高不下,网络建设和投入形成了恶性循环,广播电视部门负债有增无减已不堪重负,一些地方因发不出工资出现职工上访。三是实施数字化改造需要大笔投入,面对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和沉重负债,整合是农村网络唯一出路。
三、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中的优惠政策。
各县市政府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中,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广播电视事业事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农村网络整合过程中进入网络公司人员身份不变,对广播电视台的拨款渠道不变,增资渠道不变;
2、网络整合所有套现资金全部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发展;
3、为加快对小片网整合力度,采取行政手段和合作的方式整合了所有小片网;
4、支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维护广电部门正当权益。市委、政府下发文件通知,要求建设、规划、电力等部门积极支持,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创造良好建设环境。明确要求未取得电视节目传输资质的运营商不得开展IPTV业务,要求各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和执法,有力维护广电部门的正当权益。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如平安监控、“天网”工程优先支持广电部门参与,有的还以免投标方式将工程交给广电部门施工。
第四篇: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对农村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冯立
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特别是通过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麻城市开展的“千人十户”活动。我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走访,认识到农村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障碍,化解发展困绕、探索发展路径,关注特殊人群、寻找发展突破口。
农村发展需要转变十大观念
观念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大农民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了很大的成绩。在积极改变思想观念的同时,还有一些传统保守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一、读书观念:重应试考学,轻素质锻炼。绝大部分农民虽然都很重视孩子读书。但重视的仅仅是“考大学”,思想停留在“考上大学,不愁吃喝”的传统观念里。为了能让孩子认真读书,对孩子有求必应。省吃俭用让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得好,东奔西凑让孩子上名校进好班。为了不打搅孩子读书,再忙不让孩子帮农活,再累不让孩子干家务。很多孩子形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仅缺乏对考试科目外的综合知识的掌握,更不用说社会知识和见识了。孩子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严重缺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村群众的思想局限在“唯读书有出路”,“考了大学就有好工作”的狭隘层面,缺乏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引导,从而错误教育孩子。导致孩子走向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生存本领和技能。
二、教子观念:重“蛮横”,轻礼仪。以前孩子出门家长叮嘱“别惹事,有礼貌”;现在孩子出门家长叮嘱“莫怕人、别吃亏”。部分农民群众对孩子的教育抱着“宁生逆子,不生痴儿”的观念,认为“人善被人欺”,教育孩子要放“聪明”些,不怕人、莫吃亏,而忽视礼仪教育。造成孩子任性横蛮,不讲礼仪,自我为是、没有约束。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是农村宗族势力、家族势力的存在扭曲了教子观念;二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纠纷缺乏有效的化解机制,“比能耐凭狠气”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很多农民群众认为孩子“坏”一些不会受欺负,甚至以家庭里、家族里有“狠人”为荣,支持他们、怂恿他们。
三、处事观念:轻制度,重关系。遇到必须找政府组织办事情时,总习惯找熟人关系打招呼。哪怕是按照政策和法律,政府部门必须办理的事情,很多农村群众依然要找个“有面子”的关系户或者亲戚出面帮助,不相信制度和规定。究其根源一是农村群众对“一熟三分巧”的传统观念太过迷信;二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流程缺乏了解;三是少数职能部门在服务群众工作中态度蛮横,吃拿卡要,让群众误解。
四、解决问题观念:重信访,轻法律。遇到问题矛盾的时候,不寻求村级组织调解,不相信司法协调,不习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信访,而且是越级信访,相信“闹大才能解决问题”。产生这一观念的原因一是农村基层村级组织调解和基层司法调解作用有待加强;二是法院解决问题时间长、程序复杂,很多群众不知道法律解决途径;三是少数干部办事拖沓,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五、生育观念:重生男,轻生女。随着生育文化的发展,农村生育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有的地方有些群众甚至是“不生男孩不罢休”,固执认为“宁生不孝儿,不生乖巧女”。深究原因有二:一是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影响;二是在农村女儿出嫁后父母年迈靠儿养的现实情况影响。
六、教养观念:重生轻教。在农村存在部分群众只注重多生孩子,不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特别是在部分“农民工”群体中,很多孩子初中未毕业就走向社会,成上“农民工二代”。造成的原因很复杂,但起因有两种:一是“农民工”群体在外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没有树立精心培育孩子的意识;二是部分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管,无心向学,无心做事,不学礼仪,不学做人,过早辍学,浪迹社会。
七、生产观念:重自给,轻创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广大农民生产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什么农作物值钱种什么。但依然有相当比例的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只求自给自足,不求经济效益,“只求富贵年,不求几多钱”,追求年底什么作物都有一点,所以什么都种一点,农业生产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群众农业生产观念没有解放;二是农产品供求信息不便捷,不知道市场需求;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广,农产品没有畅通的销路,打消群众走农业生产集约化道路的积极性。
八、理财观念:重存钱,轻投资。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很多农民手里有钱。但是理财观念不强,绝大多数依然是有钱存银行,甚至还有部分群众将大量现金存放在家里。很少购买基金、股票;更很少从事实业投资。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浪费了大量的闲散资金,对于个人收入来说财富不能增值。这一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存钱观念束缚;二是缺乏理财知识;三是缺乏投资渠道;四是缺乏项目平台。
九、孝养观念:重养子女,轻养父母。在农村很多家庭存在重视小孩的成长需求,而忽视老人的养老需求。在经济支出上对子女是有求必应,对父母却是尽量节省。舍得为孩子花上千元买一双鞋,舍不得为父母花几十元置一身衣。很多老人跟子女不能和平相处,自己独立生活,还有些群众对待老人活着不养,死了之后倒是大修坟墓,企求“保佑”。在农村存在的这一种情况一是有待树立“老小都是宝”的孝养观念;二是经济状况局限,没有过多的经济用于孝养老人。
十、环保观念:重庭院之内,轻大局环境。在农村有些地方,进村进湾道路旁、池塘边随处可见垃圾,猪圈厕所乱建乱排,到处脏兮兮、臭哄哄的。但是进入各家各户,绝大多数却是干净清洁的。主要是很多群众将家庭垃圾随手丢弃在庭院之外,将污水随意泼向道路之中,只注意庭院之内的环保,不注重公共卫生。这一是小农意识的表现;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三是没有建立集中的垃圾堆放及销毁场所,垃圾缺乏处置途径。
农村发展需要走出八大困境
连续多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关注的都是“三农”工作,农村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找准阻碍发展的瓶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促进村农发展,需要走出八大困境。
一、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山林防火压力大,防火管理体系机制难以建立,灭火缺乏人员资金;河道堵塞严重,河堤毁坏厉害,特别是农村小河流失修严重;塘堰清淤整修监管有待深入;农村猪圈厕所乱建乱排情况严重;野生动植物保护缺乏有效监管,捕捉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加大整村推进力度,探索森林防火机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监管,打造“蓝天、碧水、绿地、清塘、美家园”。
二、田地毁失严重。农村存在一些乱占乱建行为,有些农民群众为建私房不惜占田毁地;也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收入,盲目引进企业建设厂房基地,不惜征用农田良地。有些政府只短浅地认为目前当前农业发展收益不大,发展工业税收大些;部分群众认为其家庭目前不靠农业也能生活。没有认识到田地毁失容易恢复难,造成粮食生产危机后果将不堪设想。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引导基层政府立足长远,转变发展观念,建大耕田保护力度,严格制止田地毁失现象。引导群众建房合理规划,倡导原基改建,不占用农田耕地。
三、信仰坍塌危机。信仰危机是目前全社会面临的问题,在农村也一样存在。很多农民群众失去信仰,没有敬畏,为了利益不讲原则,没有底线。“有奶就是娘”、“笑贫不笑娼”,只顾自己不顾大家,只求得到不讲奉献。有些群众对待政府和社会只讲权利,不讲义务,“拿碗吃肉、放筷骂娘”。崇拜强权,喜欢攀比,不分美丑,不讲礼仪,遇事讲“狠气”,处事争输赢。造成社会不和谐,环境不友好。这就要加强文化感染,倡导社会责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价值观。抑恶扬善,抑丑扬美。引导群众分清是非,正确追求。树立文明、上进、责任的好风尚。
四、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在很多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青年人大多在城市里务工,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不懂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愿意钻研农业生产。也许很多人认为将来农业现代化了,不需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一样可以开展农业生产。但是在很多山区农村,地域限制田地不适宜机械操作,还必须依赖人工操作,同时有很多技术性强的农活,需要人工耕作。这主要是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高,经济见效慢,难以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改变这一现状要引导青年农民正确认识农业生产,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收入,调动青年农民学农业钻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青年生存乏术。经过走访了解,农村青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读多少书直接去大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二代”,有些有头脑的通过学技术,接工程,开加工厂发家致富了;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为“混一族”、“赌一族”,生存无术、就业无门。但总体来说,这一部分人在父母的支撑下,加之自己要求低,虽然不能“立业致富”,但都很快“成家生子”;第二部分是上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群体,由于过分追求 “考大学光宗耀祖”思想的引导,有相当一部分人考的大学档次不高,学习专业不对口,掌握知识不全面。毕业面向社会就业没专长,创业没本钱,发展没思路,结婚没有钱,成家没房子。城市里发展立不下足,回农村发展不甘心,再加上借债读书,生存压力非常大。改变这种情况一要思想上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放低要求、放低身价,“骑驴找马”。二要加大技能培训,鼓励农村青年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方便就业,俗话说“一技之长永是铁饭碗”。
六、乡村关系疏远。农村社会关系呈现出不良现象。一是人际关系利益化,注重利益,不讲人情,没有以前的一家有事、大家帮忙的氛围;二是亲情关系疏远化,亲情只存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孙子与爷爷辈就趋向淡漠,更不用说其他亲戚了。清明节祭祖,很多人到父母坟前献花鸣炮,却不知爷爷奶奶墓在何处。针对乡村关系疏远的情况要凝聚基层组织力量,倡导传统道德美德,丰富集体文娱活动,加强群众互动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七、贫富分化严重。近年来,农村群众收入普遍增高,但也存在贫富差距大的情况。农村群众中思维活跃的、经营较好的年赚20万以上的有很多,生活过得很舒适;但也有受诸种因素制约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开支都难保障。贫富差距的拉大,影响农村的均衡发展,影起群众的不平心里,“仇富”心理放大,影响社会和谐。政府和社会要关注贫困群体,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发展。倡导农村富人能人带动集体致富,帮助贫困群众。
八、特殊群体困扰。农村特殊人群老五户,五保户、困难户、伤残户、遭灾户、孤寡户;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还有就是精神病人、劳教人员、边缘人群。由于涉及面广,缺乏管理机制,缺乏经济支撑,农村特殊人员救助管理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困扰农村发展,亟需加强。
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四类人群
农村发展要重点关注农村的留守人群、痴呆残疾人群、孤寡人群、特殊人群等四类人群。
一、留守人群。在农村留守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点。主要有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面临很大的问题,爷爷奶奶年纪大,照顾孩子力不从心,勉强保证孩子的温饱,不能辅导孩子学习。留守儿童心理孤寂、性格孤独,有的不思学习、嘻戏流浪,危机人身安全;留守妇女不仅要照顾家里老小,还要从事农业生产,关键还要承受情感孤寂和性压抑。影响身心健康;留守老人年迈体弱,怕热畏冷,要独立生活。遇到生病饭菜都难得吃上一口,有的还要照顾孙子,生活很艰难。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关心帮助留守人群。中小学校、基层妇联要开辟留守人员心理辅导课程;经常组织群体活动,帮助排除孤独,化解孤单。
二、痴呆残疾人群。很多痴呆残疾人员因为父母年迈去世,又无兄弟姐妹,缺乏监护人,生活困难,有的甚至不能自理。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大残疾人劳动培训力度,帮助其就业。同时要加强乡镇福利事业建设,鼓励社会人士为福利事业捐资捐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这一人群生活能得到保障。
三、孤寡人群。在农村有很多孤寡老人,家乡观念重,不愿意到福利院养老。身体好的时候还好,遇上生病后就很难照顾。不能像居住在福利院的老人那样在经济上有保障,费用有着落,吃喝不愁。村级组织也不能长日长时照看,邻里照看只是讲道义,又不具备责任。故此是一个需要关心的群体。要引导他们到福利院集中养老,同时可探索由民政出一点、村级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形式筹集资金购买物资,由村委会定时定量给年迈体弱的孤寡老人买点油盐米面。
四、其他特殊人群。主要有三种,一是精神病人,特别是“武疯子”会打人伤人,纵火闹事,危害极大;二是有些刑满释放人员,无家无室无技能,被边缘化后,思想偏执,行动怪异,心理阴暗,会偷窃害人;三是行为不端的“老光棍”,行为变态,侵害女性。这三类人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要探索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引导、加强监管。
农村发展需要注重的四大突破口
农村发展是一个中大的社会课题,搞好农村发展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关键是要找好抓手,可以从深入转化农村群众思想信仰观念,长远规划农村发展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培训,紧急培养农村管理实用人才为突破口,助推农村发展。
一、深入开展思想观念转化工作。思想是最难转变的,任何事情只要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了信仰就不畏惧困难。农村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深入、深刻转变农民群众的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观念。对优良传统美德要发扬,对束缚发展的传统思想要破除。弘扬新风气,树立新风尚。一要采取以送戏、送书、送教下乡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倡导建立文明友善的乡村关系;二要采取以村级组织为载体多开展乡村联谊活动,增加沟通交流,增进居民感情,形成互助共进的新气象;三要采取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带头致富、道德模范、和谐婆媳等具有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
二、长远规划农村发展建设工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进入开发建设的热潮。但要切忌鼠目寸光、短期行为。在硬件基础建设中要注意合理规划,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建造政绩工程而牺牲生态环境;在软件制度建设上要避免为应付工作而“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在村镇长远规划上要立足长远,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一要进一步传播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二是基层政府、国土、规划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责任感,立足长远,提高工作水平,合理规划建设。严守耕地红线,严控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开发。
三、广泛农村文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农村开展广泛的、全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技能。一要对知识技能全覆盖分类别进行教育,既要传播先进观念,转变群众思维;又要倡导文明礼仪,创建和谐社会;还要传授生产技能,提高农业收入;也要探索发展项目,帮助管理经营;二要采取对群众分层次培训,对年纪大的农民群众要注重传授实践技能,简单实用、易懂易记。对青年农民注重传播创新思维,探索致富门路,可操作性强,收效明显。三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和参与。政府要提倡支持,要发挥基层林业、水利、农机、农技、水产等人员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培训,倡导农村能人富人,在外人士赞助援助反哺家乡。
四、加强农村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农村发展的紧急工作是要培养一批年轻的农村工作人才。基层乡镇干部普遍存在老龄化情况,新招录的公务员还没有来得及熟悉基层工作大多晋升调动了。农村工作复杂、具体、琐碎,不是几句“以人为本、亲近群众”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灵活方法、恩威并施”就能处理问题的。搞好农村工作一要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指导农村工作。二要熟悉群众工作方法,了解群众处事思维,灵活工作方式,化解基层矛盾。有理论无实践,群众听不懂;有实践无理论,不具说服力。农村工作无捷径可走,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事非经过不知艰”,培养农村干部要花费时间,组织部门要精心培养,鼓励年轻干部在处理问题中汲取经验、总结成绩。选任用人要“考干结合”,不能“凭考晋升”。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委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民革房山支部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结合新房山、新功能、新定位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民革房山支部针对我区存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认为,房山作为农业大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还关系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全区上下对农村文化建设与推动我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把文化工作摆到应有的位臵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力弘扬房山文化,打造文化名区的良好氛围。
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既关系到每个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人们心灵的沟通与理解;既关系到历史的继承,也关系到未来的创造;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凝聚,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关系到综合实力的增强,也关系到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振奋房山精神、构建和谐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
我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群众的实际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全区人均文化设施的占有面积不足0.8平方米,按照即将制定实施的《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与验收标准》来衡量,处于初、中级水平,而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地区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在2.0平米左右,甚至更高。我们与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部分乡镇还没有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区域建设总体规划。由于经费紧张,缺少必要的执法设备和专项整治资金,监督力度不够,检查落实不到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建议:一是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团队建设、文艺创作、图书馆(室)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合理的资金保证;二是将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技艺特殊人才后备队伍的培养,特别是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形成扶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政府部门要创新思维,“以文养文”,增强“造血功能”。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积
极争取资金、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五是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保证资金到位及合理使用。
三、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由于缺少农村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文化工作干部和群众文化骨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对农村群众文化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致使舆论宣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经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还不高,有超过20%的群众认为“文体活动组织少”。群众对文化生活觉得满意的仅占16.81%。
建议:大力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并作为单位考核、干部晋升的指标;建立农村文化工作和文化干部及热心文化创作群众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进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
四、加强和稳定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区文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区人事局、编办下达的文体中心编制指标被有些乡镇挪用,致使部分乡镇文体中心编制得不到落实,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由于群众文化专业干部的短缺,使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此外,现有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因编制所限,急需的专业人才
难以引进,导致不能有效地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建议:结合新农村发展需要,一是加大优秀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壮大文化干部队伍。二是加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文体中心人员编制。三是对现有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考核制度,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强化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四是实行聘任和流动管理制,区、镇(乡)文化干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
在构建和谐新农村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文明风气、凝聚人心、愉悦人心、陶冶情操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努力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享有”,不断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面向大众“文化提高”,努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创造”,激发全区人民的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全民素质、振奋房山精神,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