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社工作总结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社工作总结与思考
根据中国卫生经济经济学会卫学字(2004)06号文件的要求,现将我社期刊年检自查情况和发展规划问题汇报如下:
一、期刊年检自查情况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在2003年年审及换证工作中,按照黑新出字[2004]13号文件的规定要求进行了自查,结果表明各项检查内容均符合国家的办刊规定:
1、《中国卫生经济》杂志能够严格按照确定的办刊宗旨、业务分工范围编辑出版杂志。没有发生过擅自增加主管、主办单位,一号多版,多邮发代号,擅自出版增刊,改变办刊宗旨或增加文种出版,刊登违反国家规定的广告,未经批准合作办刊等违规问题。
2、严格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要求》等有关规定,编辑、出版《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在编校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审制、四校四清、印前审读等制度,使杂志的差错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2/万左右,杂志连续多年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优秀期刊。
3、《中国卫生经济》杂志没有发生过出卖、出售、出租及以任何形式转让期刊出版权等问题;也没有发生过与期刊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以委托承包等方式参与期刊出版活动等违规行为。
4、严格执行《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实施办法》的规定,《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社的社长、主编及采编人员均能够做到持证上岗;没有党政部门的现职领导干部在《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社兼任社长、主编职务。
目前,我社期刊登记的有关材料,已上报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
二、期刊发展规划
(一)目前面临的改革环境
期刊社既是事业单位、也是文化单位,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对我们杂志影响最大的有以下三个问题:
1.关于黑龙江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问题
根据黑办发[2004]2号文件规定,在我省事业单位改革中与期刊社关系最密切的是“定单位类别”(划入准公益类)和“定经费形式”(为财政部分补助单位或非财政补助单位)两项内容。省编委文件中对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规定:“研究制定有相应经费收入来源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脱补的办法,逐年减少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补助额度,向非财政补助类型过渡”;“经费原则上财政不予补助”。从以上文件规定中,可以分析出我刊改革的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全额补助单位向差额补助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逐步过渡,这项改革到今年年底完成。财政投入机制的改变,将对单位今后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概念,要求进行文化
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辅导材料中提出“科技等类别的出版社、报刊社,逐步转制为企业,有条件的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对试点单位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文件中还指出,“转制为企业的科技类报刊和出版单位,在原国家投资主体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国内其他社会资本投资”。
我省的文件中也规定,“准公益类事业单位举办主体要逐步实现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后,我刊现行的管理体制,将从目前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运作方向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可以预测未来五年,必将是期刊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五年。
(二)关于发展规划问题
鉴于上述政策背景,目前我刊还无法提出十分具体的发展规划,因为期刊的体制改革决定期刊的根本发展。但在过渡阶段,可以提出一些发展原则,以指导期刊今后几年的生存和发展:
1.密切与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的关系,在主管、主办单位的领导下,尽快将我刊办成精品期刊,知名品牌期刊。
2.尽快转变观念,努力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努力适应市场机制对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要求。在目前实行多年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基础上,做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改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运行模式探索。
3.探索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势下,期刊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
4.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办刊方针。
5.坚持和巩固我刊自创办以来形成的、以刊登“学术性强”的精品文章见长的办刊风格。
6.密切与广大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办刊质量。
7.进一步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尤其是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为杂志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8.密切与兄弟杂志社之间的联系,大家要在市场竞争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经营国内的期刊市场。
(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社供稿)
第二篇:杂志社工作总结doc
杂志社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杂志社在主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社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刊物质量稳步提高,重点工作有声有色,日常工作循序渐进。为全面实现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打开良好的局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把稿件质量
今年共向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上传****多篇论文,审核通过*****篇,对不合格的稿件一律退还作者进行修改。
(二)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按照制度的要求,加强杂志社财务管理,严格遵守关于版面费收缴、发票管理等的规定,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出版计划。
(三)做好杂志出版工作
全年共出版杂志**期,编辑稿件****篇,审稿总计****万字,累计校对****万字。
(四)完成杂志年审工作
完成了《****》杂志期刊出版许可证的年检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检及换证工作。
(五)做好其他宣传工作
(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参加了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系统学习了现代出版企业经营管理、语言文字规范、期刊编辑素养、出版工作的法规问题等。
第三篇:杂志社2006工作总结
杂志社2006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两刊编委、顾问、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社顺利地完成了2006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期刊方阵”。两刊质量逐渐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2006年5月《商业经济与管理》荣获“全国百强学报” 荣誉称号,2006年12月初评入围“浙江省期刊方阵”,得到全国学报同仁、学者、作者与读者共同认可,这是在校领导、各位编委的大力支持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极大地提高了全体编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刊物整体质量的提高,两刊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大,各项指标排名也渐趋提升,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文摘类刊物以各种形式收录。2005年《商业经济与管理》被《新华文摘》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3篇,在经济类刊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42位,有并列排名第24位,在企业管理专题转载中排名第17位,在商贸经济专题转载中排名第5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显示,《商业经济与管理》在商业与商务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中排名第2位,在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排名第1位。
2005年《学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篇,在学报类期刊中转载率中,无并列排名第115位,有并列排名第32位,在法律类7个专题转载中排名第40位。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显示,《学报》在财经院校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分类排序和影响因子分类排序中均排名第24位。
(二)出版工作。在2006里,两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双百”方针,没有刊发任何违反国家法律、出版管理规章及保密制度的文章,均通过了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核验。两刊按计划、按时、按质认真完成了出版任务。《商业经济与管理》全年出版12期,每期2500册,共30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73篇,约132万字,《学报》全年出版6期,每期1000册,共6000册,全年共发表论文112篇,约106万 1
字,两刊总计发表论文285篇,总计238万字。
(三)组稿约稿工作。今年杂志社除了在两刊各期刊登约稿启事外,主动向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两刊顾问、审稿专家约稿,约稿形式灵活多样,如上门约稿、电话约稿、利用参加学术研讨会约稿、电子邮件约稿等,组稿约稿工作初见成效。具有高级职称、国家级与省级课题的稿源明显多于上一年。
2006年《商业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共收到稿件2028篇(不包括电子稿件),刊发稿件173篇,录用比率为8.5%(约12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30篇,占发文量的17.3%,校外录用稿146篇,占发文量的82.7%。国家社科基金或自科基金论文55(2005年40篇),省部级课题论文23篇,两者合计占发文量的45.1%(比05 年增长30%);副高职称以上文章98篇,占总发文量的56%(比05 年增长8.2%);第一作者中具有博士学位作者文章84篇,占发文量的48.6%(明显高于上年的35%)。
2006年《学报》编辑部全年收到稿件467篇,刊发稿件112篇,录用比率为24%(约4篇来稿录用1篇),其中校内录用稿66篇,占发文量的58.9%,校外录用稿46篇,占发文量的41.1%。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21篇(05年只有5篇),占发文量的18.8%;副高职称以上文章52篇,占总发文量的46.4%;具有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文章72篇(05年30篇),占发文量的64.3%。
(四)编辑审校工作。为了保证稿件评审做到客观、公正,进一步提高两刊质量,科学有序地做好编辑工作,杂志社2006年继续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和严格的审校制度,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认真听取作者、读者的意见,并及时与作者、读者沟通交流,严格把关,保证水准,精益求精。由于审稿过程采取责任编辑初审、审稿人匿名评审、编务会复审和主编终审,校对过程由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和主编一校、二校、三校、点校共同完成,因此,两刊的学术水平及出版印刷质量得以保障。
(五)发行宣传工作。《商业经济与管理》是通过邮局发行的,但单位和个人直接向杂志社订阅的也不少,每月向国内外订阅单位和个人、作者、审稿专家、两刊顾问、交流单位邮寄1480册(不包括校内),全年邮寄17760册。《学报》每月邮寄700册,全年邮寄4200册。
为了反映我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两刊对我校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如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
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首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等在两刊显著位置进行重点宣传介绍。对由我校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也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与知名度。
(六)紧扣学校工作主旋律,全面展示我校教学与科研实绩。为了配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中心工作,《学报》在教育学栏目连续推出教学研究专题,重点发表与本科教育评估方面的文章,同时有重点的推出特稿,全面反映我校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向校内外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比如,廖曰文、王圣录撰写的论文《论基于女子战略的浙江工商大学办学特色》,该文全面阐述了“女子战略”的背景内涵及理论依据,归纳与总结了实施“女子战略”的举措,分析了实施“女子战略”的效果。该文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工作改进与创新
本杂志社在完成正常工作任务的同时,力求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出新栏目,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了进一步体现“商”字特色,全面反映我校在浙商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我校作为浙江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才优势和区位优势,《商业经济与管理》从2006年开始推出全新的栏目“浙商研究”,全力做好组稿、约稿工作,力争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使之成为在全国独一无
二、比较有影响的栏目,并向名栏方向努力。同时精心打造“流通经济”、“商贸物流”栏目,使之向名栏方向努力,增设“商法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栏目,同时强化企业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与会计、旅游管理与营销管理等栏目,使刊物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学报在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方面,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增设“经济学”与“管理学”栏目,同时学报从2006年起每年出版一至两期自然科学版内容,以反映我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此,杂志社提前向各二级学院领导和老师以及校外作者做了大量的宣传与组稿约稿工作,同时聘请相关学院、相关学科科研能力较强的老
师为杂志社审稿人与兼职编辑,以便按时按质出刊。
(二)加大组稿约稿力度,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两刊编辑不仅能按照真心、耐心、细心、尽心的要求,热情接待校内外作者、读者,而且能主动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机会,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约稿,使两刊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如杂志社专门派相关栏目的责任编辑参加中国统计学年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中国营销学年会、中国法学年会、国际儒学论坛等会议。两刊参会编辑主动向提交学术研讨会论文的著名专家学者约稿,对符合两刊要求的优秀论文陆续在《商业经济与管理》与《学报》上刊登,增强了刊物的学术性、独创性、前瞻性、应用性,提高了两刊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动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加大两刊宣传力度,提高两刊知名度和影响力。杂志社充分利用参加全国高校学报编辑业务工作会议、全国财经院校学报工作会议等机会,主动与参会的国内四大文摘,如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新华文摘》等主编、首席编辑等进行交流与联系,密切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兄弟院校学报之间交流与联系,以扩大两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了促进两刊的繁荣发展,提高办刊质量,提高刊物的知名度,扩大刊物的出版发行量,今年10月份《商业经济与管理》和《学报》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年鉴》等全国性报纸和出版物上宣传介绍,社会反响较好。
三、不足之处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感到管理水平、两刊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
(一)组稿约稿件工作相对薄弱,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特色栏目偏少。虽然两刊质量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名刊名栏等一流刊物相比还存在不少的差距。《商业经济与管理》有一些特色栏目,但整体特色还不突出,没有充分体现刊物的定位。《学报》由于处于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型,法学研究稿件比较充足,其他学科稿件明显偏少,组稿约稿工作相对薄弱,稿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自然科学版稿源严重不足,2006年仅出版了一期自然科学版,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正常的出版工作。
(二)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杂志社网站从无到有,稿件信息处理数据库初步建成,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维护、升级,许多报表需要人工编制,效率不高,还没有实现网上登记、查阅、统计、编辑、审稿,编辑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外联系相对薄弱。杂志社目前正在探索在现有的办刊模式下如何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办刊模式与办刊理念,但由于忙于编辑出版事务,这方面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与国内有关专业性学会(协会)以及相关国家级刊物、国内四大文摘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对相关信息、动向的掌握不够灵敏;另一方面,校外作者队伍网络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高水平的作者和名家队伍,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
新的一年,两刊编辑工作任重而道远。杂志社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求是严谨为本,开拓创新为先”办刊理念,在编委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努力改正我们的不足,勤奋工作、虚心学习、真诚服务,力争把两刊办成质量较高、在同类期刊中处于前列的学术性理论刊物。
杂志社
2006年12月18日
第四篇:杂志社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近一年来的工作状况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响应政府和行业协会要求,以杂志平台为交流传播载体,以活动经营为实现效益突破的理念,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全年杂志的出版工作。2009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相继进入了调整期,市场销售、开发投资、信心指数均受影响。为此,我们对市场数据作了大量分析,对企业加强调查,同时与政府和行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分别就弱势下如何促进销售、增强开发信心等内容组织专题,约写文章.一年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领导,中国房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定期为杂志撰写卷首语,分析市场走势,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参考依据.丰富杂志内容,提高办刊质量。随着杂志社各项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把提高办刊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通过加强内部培训,特别是对编辑的工作提出量化标准,选题申报、文章质量、约稿的调整与修改都提出了高要求。同时,我们也通过组织调查,开展企业研究,力求提高杂志的专业研究能力.寻求对外合作,创新杂志经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都对我们的经营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压力也是挑战。杂志有其自身的限制,但其对资源信息的整合,确是没有边际的.为此,我们积极主动对外寻求合作,组织论坛活动,突破杂志经营的局限.通过上述各项活动的组织和举办,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在一年来的工作中也存在了不少问题,许多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对此我们也都做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在此,特别感谢十六城市开发公司各位编委对杂志社的关切与支持,也希望各公司都将自己的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与我们分享,实现杂志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希望各位编委能够组织全公司的人多给杂志写文章,让老总也写,分享他们的成功与经验.下一步工作设想一是加强对市场的分析与研究,探求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加强研究房地产企业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关注重点企业和品牌企业的发展。同时关注节能环保、精装修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节能环保技术、材料的应用和使用,组织深度专题报道.二是开放视野,扩大合作范围.可适当关注商业地产领域:如住宅开发企业如何涉足商业地产的开发;组织有关展览、展示活动;关注住宅部品与产品,研究如何将科技产品运用于项目,搭建产品采购平台;加强与各地的合作,开辟地方专栏,重点关注二、三线城市;加深与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合作,扩大产品领域及国内外有关大企业的合作.三是强化内部流程和制度管理。完善杂志社的出版流程,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出刊,并完善相应指标考核体系;规范广告出版流程及活动组织流程,加强约稿与采访文章的选题规划和文章质量.四是美化版式,制造视觉冲击力。杂志美术设计向精细化、文化时尚感的风格调整。符合市场化、时尚化、艺术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走高端杂志风格,形成自身特色;加强人物照片使用,照片使用实行多样化,改变以往建筑照片偏多的风格,多使用一些人物照片,增强照片的动感.五是内容定位。针对市场与企业发展,强调栏目设定的专业化与针对性;增强专题栏目文章的深刻性、可读性、时新性、预见性;文章选题贴近市场,关注企业;提高杂志的专业与权威,增强对知名专家、官员、企业的文章采访与约稿.纵观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实力参差不齐。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有着生活关联度高、产业链涉及行业广、动用社会资源多、客户参与度高、市场需求差异性大等特点,这样的行业特殊性,使我们更要认识到房地产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企业软实力的塑造,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发挥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为房地产行业的企业文化与战略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服务。为此,我们也将联合有关专业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深入对接国内外管理咨询、顾问培训等专业机构,开展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围绕企业做强做大的理念,定期组织活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学习、沟通与合作。组织举办各种展览、展示和考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房地产企业品牌与文化水平的提升。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组织市场调查,编写专题报告,为行业、为企业提供据测参考依据。
第五篇:中国教师教育研究学会教育与教师杂志社
中国教师教育研究学会 教育与教师杂志社
《教育与教师》杂志稿件录取及获奖通知
杨先喜 张秀琴 老师:
您好!
首先感谢您对国家级刊物《教育与教师》杂志的关注与支持!
您的来稿《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编号:BJ100525-26,经由主办单位及教育界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的评审,被评为一等奖。
我刊的评审规则及流程如下:
1、被评为特等奖的论文将优先刊登在我刊,待论文发表后,本刊向论文作者支付每千字50元的稿酬。
2、被评为一等奖的论文不能获免费发表,需交纳 312 元的版费方能发表(含12元快递费)。
3、被评为二、三等奖的论文没有发表资格,但可获颁发“荣誉证书”。
被评为特等奖、一等奖、二、三等奖的论文,作者由于评职晋升需要“荣誉证书”的,请将评审费、证书制作费、通联费等活动相关费用共计50元寄至本刊编辑部。款到后,将3日 之内将证书通过邮局挂号寄出。
被评为特等奖、一等奖的论文在《教育与教师》杂志出版后,我们将免费邮寄一本刊至论文第一作者处,若论文作者有意多要杂志用于宣传和收藏,请在汇款时按 10 元/本增加汇款。
汇款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西里34号1-402
邮政编码:100068收款人:教育与教师编辑部
咨询电话:010-86211467联系人:萧老师
E-mail:edutec@vip.sina.com网址:
有农行,账号:***5618,账户名:王伟;汇完款一定要打电话通知,010-86211467。
注:
1、汇款时请在汇款附言上注明您文章的编号,以便我们快速地查找您的稿件,谢谢。
2、因为邮局系统调整,挂号杂志的投递周期从原先的7-15天延长至20-40天,并且丢失的也很多,为了安全快速地将杂志寄至作者手中,我们与邮局快递部门协商,拿到最优
惠的价格12元(原价22元),这样在杂志出版后的3-5天作者就可以收到杂志,特此说明。
中国教师教育研究学会《教育与教师》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