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木桶定律
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
木桶定律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长度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或质地最差的木板。
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是由全体员工的整体安全素养所决定的。每个员工都好比这个木桶的一根木板,数量极少的三违人员是引发事故的“短木板”;因此,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那根木板。
赵林
铁塔厂
第二篇: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链条原理
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
链条原理
大工业生产的连续工艺,把管理者和作业者组成协作劳动的群体,即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链环的断裂,都会危及上下链环以及整个链条。
安全是一个闭合的链条,每个链环都是一个活体主宰的岗位。安全的系数是由各个岗位链环的闭合程度决定的。作为塔厂的一名员工,一定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确保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
赵林
铁塔厂
第三篇: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斜坡效应
现代管理学对安全工作的启示
斜坡效应
众人共同推球上坡,齐心协力,推动力越大,球体上升越高。势能是向下的,稍有懈怠,球就下滑,如果放手不管,球体必然急速滚下,砸伤推球的人,在滚落过程中还会造成一系列灾难。安全工作如同推球上坡,只有瞄准目标,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安全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支点,人人恪尽职守,才能形成齐抓安全工作的合力。
赵林
铁塔厂
第四篇: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谈“木桶的故事”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启示
----班主任网络培训专题四讨论
作为教师,工作中最艰苦最头痛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对后进生(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无论在哪所学校,也无论在学校的哪个班级,都有后进生或问题学生的存在。学生后进或者思想有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来自社会、家庭、社区、学校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学生的资质和性格等都是后进生或者问题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后进生或者问题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个教师,无论从他们的个体健康发展需要或者从班集体的发展需要考虑,都需要将其转化。
读了《木桶的故事》这则教育案例,我的心又一次受到一种教育大爱思想的触动,我不由得重新开始了对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的审视,在对比反思中,有了如下对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理性认识。
一、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案例中的挑水工对有漏洞水桶的态度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面对一只漏桶,他没有抱怨没有嫌弃,他承认这只水桶的价值,它的价值不一定是满满地把水运到水缸里,一路滴落的水滋润了路边的花种,使路旁长满了鲜花,这就是它的价值。
学校里的后进生或者问题学生不也跟这只水桶一样吗?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也应该尊重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吗?
二、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挑水工是一个富有理性教育思想的人,他做到了因材施教、因势必利导。他不苛求有漏洞的这只水桶像另一只那样盛满水到水缸里,他根据这只水桶漏水的特性,在这只水桶的这侧路旁洒了花种。花种就在这只漏水的水桶每天滴落的水的浇灌下长满了鲜花。漏水的桶同样体现了它存在的价值。
教育人不也应试这样吗?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他们的潜能,用爱心去感动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他们同样精彩,同样有所作为,同样对社会有贡献!
第五篇: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启示
古代秘书对现代秘书的启示
白梦婕
文秘(2)班2012072095
摘要:我国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丰富的秘书工作传统。现代秘书借鉴秘书工作,杜新时代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代现代秘书工作启示
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传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对于秘书工作的传统来讲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秘书工作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后,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独特的的诸多传统,级秘书工作的传统。这些传统也如同其他传统一样,有精华亦有糟粕。现代秘书人员借鉴中国古代秘书工作的优良传统,对于做好新时期秘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
世界上最古老的秘书工作,大约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我国古代的秘书,诞生于殷商后期,距今约三四千年之间。秘书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人类社会有了公共事务的管理与社会组织分工,有了领导工作,出现了领导人与领导集团,也就有了秘书工作。秘书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称呼不同,如“御史”、“尚书”、“吏”等在历史上都有秘书的工作职能。古代的“秘书”情况与名称多种多样,很难与今天的秘书简单相比,所以“秘书”这一词语实际上只是近代的产物。
一、古代优秀秘书事迹
我国历代的许多优秀史官(秘书)历来都把秉笔直书视为持义、别善恶的神圣事业和崇高美德。为了直书,他们不畏风险,不避斧钺,求实求真,善恶必记,忠于职守,表现了中国古代史官人格上的高风亮节。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把“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塞于天地之间、至至刚”的浩然正气表现之
一。这两则古代史官故事,都高扬着一种誓死遵守史官的职业道德、捍卫史官直书实录传统的精神。
齐太史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齐国臣崔杼弑其君齐庄公,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后要求史官立即删改,史官坚决不改,崔杼怒,杀了齐太史。齐太史的两个弟弟继承兄长遗志,前仆后继,仍然秉笔直书,也遭到杀害。接着,太史的小弟又义凛然,直书如故。崔杼慑于太史秘书兄弟仨的浩然正气,无可奈何,只好由他直书下去。为了维护记史的直书实录传统,对历史和后代负责,齐国的太史们一个接一个地不畏强暴,不惜以身殉义,视死如归,成为秘书史上秉笔直书的著名范例!
“董狐笔”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07年,晋灵公是个昏君,而晋国正卿(宰相)赵盾(赵简子)是个正直的臣,经常谏劝晋灵公。晋灵公嫌赵盾碍手碍脚,多次派刺客去暗杀赵盾。赵盾只得逃亡,不过在尚未逃亡出境外时,赵盾的族人赵穿便起兵弑杀了晋灵公。晋太史董狐便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且“示之于朝”。赵盾对董狐说:“我并未弑君。”董狐说:“你是正卿,逃亡没有出境,国君就被杀了,你回来后又默认事实,并未法办弑君的人,当然就等于是你弑君了。”赵盾毫无办法,只好长叹一声,听任董狐书写自己弑君了。后来孔子称董狐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同时,孔子也认为,赵盾不干涉史官秉笔直书的权力,也是“良夫”。董狐这种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坚持直书实录的史笔精神,自古以来,都是史家和士人学习的典范。[2]
二、秉笔直书中得到的启示
在中国古代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它是古代优秀史官们立德修身和学识智慧的集中表现。正由于有了中国古代秘书文化的“直笔”精神,通过历代诸多史家的努力,不仅为后人留下了量真实可信的文化史料,而且留下了许多举世罕见的、内容宏丰的精神财富与瑰宝。
1.求真求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2.德、识、才、学并举的史学人格。
3.对皇(王)权产生一定的制约力量。
4.推进了史学文化、秘书文化的纯洁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启示
我们常说的批判地继承古代史学文化遗产,即不仅要研读古代史家所积累的史学研究成果,而且应从中概括和总结出体现于古代史家身上的优秀史学传统和文化价值。不容置疑,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历来是古代秘书史官遵循的道德准则,也是他们坚持真理的精神支柱。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曾激励历代秘书史官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秉笔直书、刚正不阿也被誉为中国史学和秘书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与优良传统,世代倡导之,秉承之,发扬之!
1.继承和发扬不为名、不为利、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保持“淡泊名志、宠辱不惊”的心理常态。
2.秘书是领导身边的助手,应该做到不越位揽权,不以权谋私,不现示炫
耀。刚正硬直
3.做到自尊、自重和自爱,无“贪欲”
4.具有坚强的党性、纯正的品德、谦虚的态度、细致的作风
5.思想开放、与时俱进、说实话、干实事的精神
6.埋头务实、富有创造性,长于辞章、娴于辞令,善于出谋划策
7.尊重领导、服务领导,又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1]侯璐《轮古代秘书工作传统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A]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03.1第22卷第1期
[2]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203—20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