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思考体会
最近,**县委制定了“打造产业和生态文化精品,构建活力帅乡魅力歌乡”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明确了“产业扶贫、工业兴县、创新强基、科学跨越”的总体工作思路。县公安局必须把公安工作自觉地置于县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下来研究、来谋划,牢牢把握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拓宽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不断改革创新公安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举措,着力提高公安机关推动科学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笔者就县公安局如何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从强化服务发展意识、建立和完善服务发展机制、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必须强化服务发展的意识
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公安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要纠正和克服错误思想观念,要弄清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摆正服务的位置,明确服务的职责,强化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公安机关及其广大公安民警要充分认识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是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需求;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现实要求;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更是公安工作的后盾和动力。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会强大。**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县,自然条件差,区位优势弱,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社会事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这些问题只有靠**县自身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科学跨越发展才能解决,离开了发展解决任何问题都是空谈。
二要明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新时期、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我们可以将四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理解为“三大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执政服务、为发展服务。三大服务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因此,公安机关及其广大公安民警必须充分认识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公安机关的重大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统揽公安工作,调整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找准公安工作服务发展结合点,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履行好服务发展的职责。
三要强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由于过去长期受“专政”、“管理”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公安民警“老大”意识、“管人者”的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法为民的理念、服务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还很淡薄。新时期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硬任务。要弄清硬道理与硬任务的关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促进稳定。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认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提供社会治安稳定的公共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贯穿到整个公安工作中,坚决克服经济建设是经济部门的事与已无关的思想,坚决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权思想,坚决克服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切实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
二、必须建立和完善服务发展的机制
公安机关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实际,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努力创新服务举措,不断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和治安环境。
一是建立和完善情报收集研判机制。要加强情报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在社会各个层面、各类群体物建专业情报信息员、群众信息员,建大建强情报信息网络。要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围绕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日、敏感时期、企业改制、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和民工返乡就业等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矛盾纠纷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及时发现、收集和研判各类深层次、内幕性和预警性情报信息,为提前决策提供详实可靠依据。要加强情报信息后期处理,对收集研判后的情报信息要落实归口调处、跟踪督办、上报协办和挂牌交办,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或自身难以化解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报告县委、政府或通报相关部门。
二是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有机地融入到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去,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作为基层民警的必修课。要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报告制度,在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的基础上,对搜集上来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疏理,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库,定期进行研究,找出化解的办法。要建立综合调处化解机制,依靠党委、政府,联系司法、综治等部门,建立矛盾纠纷联席制
第二篇:公安工作应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公安工作应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陈 诚
2013年第4期 ——政治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立足部门实际抓落实。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定好位、履好责、执好法、服好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
坚持“一个中心” 打牢服务发展思想
(一)必须树立公安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自觉调整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安工作只有深深地植根于经济建设之中,紧贴经济脉搏,才能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有所作为。要将法律赋予的职能全方位用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治安秩序, 服务经济发展。
(二)必须树立公安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观念,坚持局部和全局的统一。公安机关各个部门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跳出小集体、小团体的圈子,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总揽全局,才能驾驭整个公安工作,正确处理公安工作中各项业务工作与各个阶段工作的关系,真正解决公安机关存在的业务指导思想不明、大局观念模糊等问题,有效遏制和避免妨碍和影响经济建设问题的发生。
(三)必须树立经济发展环境先行的观念,坚持治内与治外的统一。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前提,公安机关必须树立经济发展环境先行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首先要抓好内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深化基层基础工作,依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防范水平,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各种经济主体和经济利益成分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构建现代警察职业体系,带出一支素质高、形象好、人民满意、能够担当新世纪重任的公安队伍。
(四)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坚持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有人把公安机关的管理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割舍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必然导致管理与服务的错位,其极端表现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应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真正实现以优质服务促进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发展。要把管理工作做扎实,把服务工作做到位,真正做到宽有度、严有序、管有据,实现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的高度统一。控制“两个阵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现实社会阵地控制。
1、维护好国家安全是首要任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图谋和活动变化,努力建立起敌动我知、先发制人、克敌制胜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与非法邪教组织的斗争,重点打击非法邪教组织骨干分子、顽固分子,及时摧毁和有效防范其发展区域性地下组织网络。三是进一步加强宗教领域的阵地控制,对境外反动宗教的渗透以及境内的非法宗教活动,坚持露头就打,不让其抬头蔓延。四是切实加强反恐防暴斗争的专门力量及基础建设,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公安、武警等部门为主,其他有关部门相配合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高效运作的应急处置机制。
2、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重要环节。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层出不穷,这些矛盾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当前重点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稳定的苗头和各种不安定因素,并积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决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四是对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煽动闹事、制造事端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坚决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处理。
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是必要举措。必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毫不手软地坚决予以打击。一是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认真排查本地区突出的治安问题,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治安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有声势、有力度、有实效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二是加强侦查破案,不断增强打击犯罪的力度。三是认真开展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遏制街头“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完善指挥统一、反应迅速、打击及时、堵截有力的快速反应机制。四是积极防范、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把打击经济犯罪作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根本保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治安防范工作,坚决克服“重打轻防”倾向。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警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会面上的见警率,震慑犯罪,打击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充分发动群众,有效地整合和组织各种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投入到社会治安的防范工作中来。三是进一步强化消防监督责任制,提高消防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消防安全真正取得实效。四是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深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力压减交通事故。五是加强对烟花爆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投毒、中毒、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虚拟社会阵地控制。
1、完善监管机制。一是完善舆情巡查机制。紧紧围绕重大敏感问题,从维护稳定出发,加强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建设,强化虚拟社区巡查,及时捕捉互联网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预警性、苗头性言论,获取敏感信息及社会动向,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舆情研判机制。将网上获取的信息,及时分类整理,定期开展网上治安形势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牢牢掌握维稳主动权。三是完善舆情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对互联网上的不良、片面舆论进行及时、正确的疏导,对正在扩散或已经形成热点的舆情,及时回应,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四是完善技术防范机制。不断引进或者研发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科技武装,使虚拟网络的阵地控制走向技术化的轨道。
2、引导行业自律。一些网络发展和使用的自律公约、自律协约对维护网络良好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网络的监管中,既要重视强制手段,也要重视通过市场自我调节和行业自律来对网络进行监管。我国网络行业自律体系尚未健全,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行业自律。
3、加强国际协作。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它与现实产生巨大差异,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疆界限制,相对独立,国际间对网络监管的携手协作是必然的。加强国际间的网络监管协作是世界各国网络监管的大趋势,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把握“三个重点” 积极推进社会转型
(一)积极推进管理职能改革。一是要还权。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权力较为集中,审批办证等事务较多。虽然一些强化集权的管理方式在社会转型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但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公安机关要敢于还权和善于还权,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还予社会。二是要授权。在当今公安工作日趋复杂、日益繁重的形势下,辅警作为一支辅助人民警察执勤执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尽快借鉴国际上有关辅警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健全和完善辅警制度,明确规定其管理体制,以及辅助执法权力的内容、范围和要求,使辅警队伍与民警队伍两驾马车并驾齐驱。三是要收权。公安机关传统社会安全观念主要集中在现实社会的安全,许多公安民警对看不见的“虚拟社会”的安全认识不足,由此导致管控能力不足。公安机关必须将部分零散游走于“虚拟人”之间的权力收归起来,才能真正维护“虚拟社会”的良好秩序。
(二)积极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完善职业体系。构建现代警察职业体系,使每名民警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不断激发队伍活力。建立警企共建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警企共建”警务室或“平安工作站”,开通“直通车”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公安机关作为户籍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研讨推出相应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大力改革二元分割的城乡户籍制度,加快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实现户籍随着人员走,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紧抓“四个环节” 深化拓展服务领域
(一)在做优服务平台上下功夫,提升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建设,开通办事指南、信息预警、警察博客、社区QQ群、警民论坛等功能,使之成为对外宣传、便民利民、展示警察风采的窗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易受侵害企业和公民,建立手机群组,第一时间发布预警短信,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公安信息化优势,对户口迁移等行政管理服务事项,最大程度实施网上实时申报、流转和办理,减少群众奔波往返和等待的时间,真正提供便利服务。
(二)在促进警民和谐上做文章,提升服务水平。以健全和完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核心,努力建设新型警察公共关系。把群众工作能力、公共关系理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媒体技巧等作为警察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立足于警民互动,常态化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深入体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更加强调人性化执法,建立执法对象处罚暂缓或分期执行等机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和公众的认可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在推进阳光执法上动脑筋,提升服务质量。依托社会师资力量,大力推行法律学分考试,并将之与绩效考核及晋级、晋职、晋衔相捆绑。从实体规定和程序标准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接处警等基本执法行为的规范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推行执法告知、公开调解、公开聆询、公开认定、公开听证等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公开、公平、公正执法。
(四)在强化作风建设上求实效,提升服务形象。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制度层面推行竞争上岗、引咎辞职和任职资格等措施,建立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以建立健全公安问责体系为抓手,狠抓“五条禁令”、“五个严禁”等警纪警规、警容风纪、内务条令和民警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深入查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队伍作风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以扎实整改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政委)
第三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XXX作为XXX市经济新的增长极,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较多,任务较重,大力抓好工程防腐、监督检查、惩治腐败和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一、坚持廉洁自律,提供工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廉洁自律要切实贯穿在建设管理者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贯穿于工程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以教育为本,预防为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提高教育实效,做到廉政警钟时时敲,思想教育不松懈。
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注重制度建设。要把自身廉政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工程建设实际,建设单位应全面制定和完善廉政建设制度,就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等不同环节提出明确的廉政要求。凡是制度规定的,任何人无权干预;规章制度面前,全体建设者令行禁止,坚决杜绝建设过程中的“人情关”。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与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合同》,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坚持廉洁自律,就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和批评,是增强免疫力,抵御各种诱惑的重要保证。在内应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干部进行廉政测评,把监督关口前移;在外应积极接受上级单位、纪检、监察等机构的检查监督,主动配合协助他们的工作。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通过监督进一步提高廉政的自觉性。
坚持廉洁自律,必须人人做到四个“不”。即一不接受监理、施工、设计、审计等各方宴请和礼物;二不指定和介绍工程承包业务,三不指定和推荐所用建筑材料;四不向任何单位提出外出考察、安排亲朋好友工作等变相的要求。在各种诱惑面前应增强自我抵抗能力,在容易发生送、请的环节上,要坚决做到“请不到、送不要”。
二、强化有效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外围防线。一要发挥班子成员间相互监督的作用。同级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由于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参与还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组织和监督主体更深更广,监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优势,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要充分认识相互监督的特点。相互监督具有内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是在党组织内部,强调用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它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更着眼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强调发挥预防作用,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具有针对性的特点:由于相互之间较知根知底,监督时能目标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要建立相互监督的工作责任制。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建立起班子成员相互监督的有效责任机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每个班子成员的监督责任,确保班子成员只能作为,并有所作为。要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认真抓好民主生活会的会前、会中、会后三个环节,通过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到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会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要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要强化上级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这是一种以权力制约权力,最易接受,最见效果的监督。因此上级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组织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廉政述职、廉政汇报、廉政谈话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下级“一把手”关于廉政建设和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和廉政状况,对症下药,及时教育挽救干部。同时也要强化下级组织自下而上的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检举、揭发、申诉、控告、上访等制度,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切实保障每一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民主权利。对于下级组织在执行上级的决策、命令、决定等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客观、公正、及时、毫无保留地向上级反映报告,避免一些错误决策造成更大损失,达到监督上级、纠正上级错误的效果。三要不断增强监督的民主性。要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纠正那些一提群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就是搞群众运动,一提舆论监督就是违反“主旋律”的片面思想认识。要教育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网络和保护机制,对打击报复举报人、上访人的行为,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监督。同时强化新闻监督的职能,使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处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下。
三、坚决惩治腐败,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要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积极开展信访监督。建立健全各种信访网络,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信访举报处理机制、信访问题协调机制,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分片联系解决信访问题制度,实施信访直通车制度。精心筛选举报线索,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务求在解决重信重访问题上见成效。
坚决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坚决查处发生在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工程中的违纪案件;注重查办基层站所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查办村级组织换届中贿选等违纪违法案件。加大对腐败分子经济处罚和赃款赃物追缴力度。按照“办系统案、系统办案”的思路,提高初核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建立直查快办的工作机制。规范案件审理和申诉复查工作,认真落实纪律惩戒,加强回访教育。坚持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在查处案件的同时,依法保障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发挥办案治本功能,做到“查处一个案件,解决一件信访,教育一批干部,规范一种行为,健全一项制度”。
四、完善体系建设,建立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推进园区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把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融入各项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管委会机关和各单位干部,尤其 “一把手”要做改革的促进者、制度的维护者,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加强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充分发挥制度在预防腐败现象中的基础作用。预防为先,关口前移,管委会机关和各单位仍然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各项制度体系,规范工作程序,使各项制约机制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和谐”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但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而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然而审判工作在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功能。而我,作为一名法院系统的普通干警,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呢。
首先,明确思想方向,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是人民法院开展司法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普通干警只有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才能更
准确、更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明确法院既是经济发展的保卫者,也是服务大局的实践者。真正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并保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
其次,践行主题,围绕优化法治环境完善服务措施。法治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承载着打击、保护、调节、服务等多重功能,是创建优良法治环境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履行审判职能。
三、拓展范围,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是新时期党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检验司法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我们只有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措施,努力提高服务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彰显法官队伍的良好形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温和的语气、耐心的解答、一杯热水,都有可能是缓和当事人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不断学习,围绕素质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
知识水平,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提升自我素质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强干警。努力使法官成为社会公正的象征,法律精神的化身,公正行为的标准,社会形象的表率。
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第五篇:加强防震减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防震减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纪念山东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40周年 日期:20090718
作者: 山东省副省长 王随莲
今年是山东省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40 周年。1969年7月18 日发生渤海 7.4 级地震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组织领导和保障体制基本建立,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防震减灾地方法规逐步健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我们稳妥处置了1983年菏泽 5.9级、1995年苍山 5.2级、2003 年青岛崂山 4.2级震群等地震事件。防震减灾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今后防震减灾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防震减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6月23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今年5 月1日,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地震部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相当部分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处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继往开来,扎实工作,把全省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保证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指挥协调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的有效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全面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汶川地震发生时,位于极震区的北川县桑枣中学校舍严重损坏,全体师生处惊不乱,快速有序撤离,无一人伤亡。出现这个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中学平时的防震减灾教育扎实深入。这充分说明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要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面推进宣传教育示范社区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科普“ 村村通”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平台的作用。要把经常性宣传、流动性宣传、应急性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要加强地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客观、及时、权威的信息发布,消除谣传,维护稳定。
要推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地方防震减灾立法工作,依据《防震减灾法》新规定和新形势的要求,健全配套法规规章,积极推进《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和《山东省地震台网管理办法》、《山东省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等法规建设。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宣传活动,组织好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法制意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将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要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要加强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优化监测台网功能和布局,提升台网监测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研究和探索实践,切实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的科学难题。地震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历史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刻苦钻研,矢志不渝,把老一辈地震工作者开创的地震预报事业发展壮大起来。
要重视地震安全规划。地震灾害深刻昭示我们,搞经济建设必须统筹考虑地震安全问题。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合理避让地震活动断层等抗震不利地段。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是保证城市地震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尚未开展这项工作的市县,要投入专项资金,尽快完成地震活动断层调查工作。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科学选择建设场址,尽可能避开地震活动断层。
要提高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把抗震设防标准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做到前置审批、事前把关,并落实到立项、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适当高于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努力提高抗震防灾能力。
要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适时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熟悉预案的启动程序,做到临震不乱、指挥有序。进一步推进地震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完善救援装备,壮大救援队伍。立足于抗大震、救巨灾,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搞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做到紧急情况下信息畅通、决策科学、反应迅速、处置有力。
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走过了 40 年辉煌历程,成绩已经属于历史,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夺取防震减灾的更大成绩,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