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教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建议(小编推荐)
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 教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和建议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区教育系统部分干部、教师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责任要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他们分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要设立四条防线。具体如下: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面临的形势浦口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
1、从全国范围看,未成年人犯罪呈急剧上升的态势。据有关资料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罪案占全部涉案人员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约为10年前的3倍。
2、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多变、犯罪性质恶化。一是抢窃、杀人等犯罪数量大幅度增加。过去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传统的偷窃、伤害等轻微犯罪。近些年来,出现了青少年绑架、弑父母、组织卖淫、抢出租车、计算机犯罪、贩卖毒品等新型犯罪。二是未成年人的预谋犯罪、团伙犯罪、智力型犯罪增多,这类犯罪能量大、范围广、得逞率高、社会破坏力强,且手段凶狠残忍。三是未成年人犯罪呈偶发性的动机和低龄化的倾向。
3、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危险期。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加之,大多数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漠、知识贫乏,处于犯罪的“危险年龄”段。
4、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因素增多。一是社会上存在的大量消极负面因素的影响。二是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和书刊侵蚀毒害未成年人,常常对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起导向作用。三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含有~、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四是教育上的某些失误也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有的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力,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一些学生的由不良行为小错酿成违法犯罪。五是家庭教育的失当,为未成年人犯罪推波助澜。家长的溺爱,放纵他们的不良习惯;家长的暴力伤害子女的自尊心,使他们因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绪而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社会上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此外,一些在残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家庭温暖,也会不同程度地促成他们人格和行为的扭曲,导致犯罪。
二、进一步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建议他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是家庭问题的折射,社会问题的投影,学校教育中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责任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因此,打击是低层次的防范,加强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为此建议:建立有效的机制,进一步构筑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条防线,进一步加强浦口区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
1、建立家庭防线。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培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家庭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教育部门要继续完善“家长会”制度,大力发展“家长学校”,教育家长为子女作出表率,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关心、教育子女;二是建立家庭安全责任制。当未成年人犯罪后受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时,可根据情节轻重和家长的实际表现,由有关部门给未尽责任的家长以相应警告性的处罚。
2、巩固学校防线。⑴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从“录取率”的怪圈中走出来,真正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启蒙教育。彻底改变那种只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在善于发现、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大多数人,争取大面积的“丰收”。切不可偏爱小部分,忽视大部分;更不能根据考试中得分的高低,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甚至将差学生当成包袱弃之不顾。严防一些在校受到歧视的学生,把对学校的积怨转化为对抗社会的犯罪行为。⑵进一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心理问题日渐严重是不争的事实。国外教育中,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分量很重。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需要增加心理教育课程,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高学生人际间的亲情度和个人调控情绪的能力,帮助其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⑶堵源截流,加强对辍学流失生的管理教育工作。当地政府、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能,督促学生按国家规定年限接受义务教育,防止学生辍学流失社会。
3、加强社会防线。⑴共青团、妇联、工会组织、各民主党派,都应在各自领域内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如组织各种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协助帮教工作。⑵加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管理。建议成立社区教育督查队,由关协、综治办、校外辅导员、公安、团委组成,不定期地开展督查:一查青少年课外兴趣活动情况动向;二查社区营业性游戏机房、网吧;三查学校周边育人环境,对不良的教育设施环境,协同有关部门限期整改。⑶净化社会环境。广电、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及特殊行业和场所的管理,对违法者要及时作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一厅”。
4、采用司法防线。司法机关在预防犯罪中,应体现惩罚又教育的特点。既要依法惩治犯罪人,还要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参与未成年人的社会帮教活动,努力用法律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犯罪。
第二篇:县教育系统200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要点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学生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特制定200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要点: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统筹安排,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开展,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德育,奠定预防未成年人年犯罪工作的基础。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品德评定,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了争做“三好学生”即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活动。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校要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青少年公德教育,组织开展“我是合法小公民”、“革除陋习,树文明新风”、“四个节约”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举办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红领巾艺术节、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各校要不断深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使每位教师都争做学生的表率。
三、强化法制教育,加强预防犯罪教育,提高维权意识
各校要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作为学生学习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设法制教育课,主要由政治思想品德教师通过专门的课程进行教育,有理论、有实际案例,配合以各种法制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做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各校要完善校外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对人员已调整或过三年聘期的要重新联系,按照中学由县教育局聘任,小学由学校报经乡镇政府同意,由学校聘任原则进行聘任。要保证每学期开课(法制讲座)达到8次,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维持校内外良好社会治安秩序。
四、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各校要加强内部管理,制订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美化校园,搞好校园文化,建立卫生责任制、制订文明公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继续开展“警(军)校共建文明单位”活动,组织学生到军营去参观,学习公安干警和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严明纪律,整体划一的集体主义思想。
各校要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研讨学生思想教育办法,交换意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进行联手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和预防犯罪知识教育,及时挽救了一些“差生”。积极参与校园周边治安整治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三篇: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经过多年“严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令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而且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努力探究其超轨足迹,寻求矫治谋略就愈来愈显的重要。为此,我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
1、情形性大,可塑性强,使之产生是非不分、盲目自信的心理。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反映在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感新鲜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但由于其知识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从他们的犯罪经历看,都有一个形成错误认识的开始,到养成不良习惯和出现劣迹直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发展演变过程。自认为是结交了一些"讲义气、敢冒险、跟着他们不吃亏"的朋友,他们一般三五成群吃吃喝喝,出入游戏厅"“迪厅”手头不宽余时,便合伙实施盗窃。2002年元月我区一库房后被人挖一大洞,库内丢失大量物品,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勘查、调查,根据大量走访调查,认定为未成年人所为,并在某修理铺中发现了赃物,并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据查:这些人均为中学生,年令最大的为16岁,最小的为13岁,共计八人,平时他们在一闲置的地下室聚居,一般白天逃学,夜间上网,午夜时便出来进行盗窃。
2、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动机上盲目性、行为上突发性。
未成年人性情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由于这些心理特点,形成了其犯罪动机简单、单纯,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考虑的比较简单,甚至为一件小事就以残忍野蛮的手段将人杀死。2001年11月21日晚,我区一11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上课时看租来的书被老师没收,需向店主赔书钱,便于当晚怀揣匕首,来到一个体粮油店,买完泡泡糖后,将店主捅了22刀(死亡),并将店主4岁的女儿连捅2刀(重伤),拿上柜台内的134.4元后逃跑。
3、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早熟,引发心理变化快,如引导矫治不好,就会走上犯罪。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性发育早熟已不鲜见,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对性内容的好奇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对性行为正确与否的认识基本处于无知状态,生理变化带来一系列心理变化,由于当前我国对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工作落后,同时社会上文化娱乐场所没有彻底清除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使其受到外来淫秽、色情、恐怖等影响和其它不健康东西的刺激,特别是黄色声像品、书刊的腐蚀,可能使他们为所欲为地追求的刺激,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学校、家庭教育管理监护力度不到位,使其失去约束力而引发犯
罪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及法制教育有待加强,在教学中采用的也只是启发式讲授的单向信息传递,学生也只是耳听、手记,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没有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自学讨论,双向回答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另外,就是家长忽视子女8小时以外活动情况的掌握,约束力不强,甚至个别家庭家长及成员整体素质低下,不仅完全放弃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反而以个人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子女。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简单,多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分配不公的现象,使未成年人心理上形成严重不平衡,当他们生活、学习或社会交往中受到某种刺激时,使其心理状态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心理矛盾恶性膨胀,因而其犯罪也带有一定的突发性。不少未成年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寻找精神刺激,变换手法向侵财方面转化,这是当前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如2001年7月至9月间,我区连续发生二轮摩托车、后三轮摩托车被盗案13起,影响较大,此案引起公安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抓获了4名犯罪嫌疑人,据查:这么4名嫌疑人均为维吾尔族,年令最大17岁,最小的15岁,他们结成团伙流窜多地地进行盗窃。
2、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由过去的盗窃型,逐步向抢劫杀人等极端化发展,由简单的冲动冒险向预谋性的团伙犯罪、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更为严重的是由非暴力犯罪向暴力犯罪甚至严重暴力犯罪方向发展;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变。在作案方式上由本地作案向流窜作案方向发展,并在作案上注意伪装、破坏现场,转移赃物,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联络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三.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开展
综合治理。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社会各方面应当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家庭环节。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直接负责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严把家庭关。
(1)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2)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
二、学校环节。
学校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由专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的这方面工作效果进行考核。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2)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胄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
四、社会环节。
应当加强预防末成年人犯罪的宣传教育,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教育范畴。
(1)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
(2)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3)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点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
第四篇:教育系统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情况汇报2
教育系统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情况汇报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我们积极动员,广泛宣传,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落实。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是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前提,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是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关键,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综合治理是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最终途径。现将教育系统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5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52所,教学点1个,在校高中生3530人(其中职业高中780人),初中生9369人,小学生21142人。全县中小学生总数为340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
二、加强领导、构建网络,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机制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而且也给未成年人自身及其家庭带来灾难和不幸。为了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县教科系统系统党委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学校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同时,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机制。1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全面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根本要立足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采取主动有效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抵制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在县政法、司法、公安部门的协助下,为全县学校都聘任了由公检法专业人士担任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共计86名。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活动,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对出现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有些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还定期参与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法制教育。此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还成为了联系学校与周边单位的桥梁,加强了各中小学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联系,逐步建立了学校、社区(村)、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教育网络。
二是抓好法律知识进课堂“四落实”工作。即: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确保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不少于8课时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师资由学校的政治、思品教师担任,重点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安全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发挥少先队组织贴近学生的优势,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是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风气,主动化解各种矛盾。针对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常通过班会等形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认识与生活状态、科普教育与文体活动、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以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自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宣讲活动。抽调10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素质高、双语基础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宣讲组,利用放暑假前的7天时间,深入全县63所中小学校,对全县3.6万余名师生进行了面对面宣讲。以《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非法宗教活动的26条界定》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宣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宣讲员宣传与返乡学生宣传相结合,暑期家访与假期周五返校日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用 “大众化、通俗化”的民汉两种语言,结合未成年人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向广大师生讲政策、讲事实、讲道理,释疑解惑,对重点家庭(宗教人士、“两劳”人员)子女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有些学生家长还主动参与到宣讲活动中来,拓宽了宣讲范围。宣讲中,讲师们以声情并茂的讲解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师生,用身边一条条鲜活的事例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告诉广大师生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六是精心编发《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我们与县司法局协作,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精选了一些发生
在中小学身边的案例,向全县初中、高中生编发《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14000本(其中维文11730本,汉文2270本),该读本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基本法律知识,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对培养青少年的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都起到了良好作用。
四、全面巩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成果
通过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管理,采取教育与处理相结合,开展警示教育,全县广大师生的言行进一步得到规范,多年来全县师生中没出现影响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学校的教风、校风、学风有了明显的好转,争创“三级”文明单位和“安全文明学校”日益增多。目前全系统已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4个、地区级9个、县级29个;地区级“花园式学校”4所、县级5所;“地区级德育示范学校”2所、“地区级德育达标学校”1所,“县级德育达标学校”47所;地区级“绿色学校”4所、县级“绿色学校”7所;县级“平安学校”63所,县级“法制学校”56所;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2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1个、地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标兵”1个。
五、预防青少年犯罪存在的问题
1、家庭因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及错误观念,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模仿,影响未成年人走上邪路。如有个别家庭的家长本身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结果导致孩子也染上了这些坏毛病,可家长不但不及时纠正,反而鼓励孩子这样做,致使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家庭完整性的破坏,使子女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处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只顾自己沉浸在离婚的痛苦中,却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等
到发现自己失误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子女远离家庭,脱离家长的教育管理,溺爱、放任孩子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一味的宠爱、放任,只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却不曾想到自己的这种行为铸成了日后难以弥补的大错。
2、社会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够配套、不够衔接。如学校强调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往往被搁置一旁;还有社会上一些淫秽录像、不健康书刊和影视作品也会给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大毒害、腐蚀。
3、学校德育首位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个别学校领导班子对德育工作仍然不够重视,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合力还没有形成。
六、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1、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法制观念,不能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外单独居住,因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有限,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染上不良习惯。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受人教唆犯罪,所以父母也要担负起发现不正当团伙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的责任。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2、社会环境。青少年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和义务。因此,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3、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一件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几个部门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承担起青少年的保护、教育、管理的责任,关心、爱护他们的成长,不断地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以上是我们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面总结出的一些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阶段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大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代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我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XXX县教科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二日
第五篇:触目惊心的现实——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思考
触目惊心的现实——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思考
触目惊心的现实——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思考2007-02-10 16:48:29
摘要:水土流失,意味着大地失去营养和水分;在人类社会,未成年人是未来,是希望,如果忽视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就意味着将来失去了人才。这同样是一种流失。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多,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这种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流失”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本文试图结合实际案例,从其现状,原因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一款明确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样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成年人与未成人的分界线。早在年春节夕,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指出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经常地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值美丽的花季,却不幸在犯罪的诱惑下过早地凋谢。未成年人犯罪也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从至上半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与前几年比呈上升趋势,且犯罪类型达多种,犯罪特点向团体化、低龄化、成人化、残忍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未成人犯罪数量增加较快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各方面的转型期,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显现出来,致使社会治安问题仍十分严峻,加上未成年人本身抵御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致使未成年人犯罪量由过去的增加到现今天的左右,其中在校学生占了,女性犯罪的绝对数和所占比重比以往也增加(女性犯罪主要是杀人、伤害、盗窃、诈骗和拐卖妇女五类案件)。
.犯罪年龄低龄化
据统计,目前未成年犯的平均犯罪年龄为岁,比年代提前了岁,有不少到岁的孩子就有劣迹,岁便走了犯罪道路。例如:阳新实验中学辍学学生石步出自小学即品行不端,于实中辍学后强奸本校两名女生案件。另据报道,北方某市在破获一起抢劫犯罪团伙中,年龄最大的岁最小的岁。其中一名岁的少年绑架一岁男孩后向男孩父母索要巨款。他被抓获后,警方问他为何要绑架一儿童?他说,我是模仿录像中黑社会“英雄”。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分辨能力
差,而模仿能力强,而我们有的传媒和非法出版物所描述的暴力、凶杀、色情无形中起到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我们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暴力文化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①
.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且预谋性案件增多
劫持人质、非法拘禁和盗枪、抢枪杀人、持枪抢劫等严重暴力性犯罪不断出现。与以往未成年人犯罪突发性,偶发性相比,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经过精心策划,有充分准备;作案手段上日趋成人化、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②。并时而伪造证件、信用卡,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犯罪。
.团伙化特征明显
据统计调查,团伙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例如,四川泸县××年至月份中,发生的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团伙案件占件,比去年增长了③。又据报道,有
一省级少管所中,一年所收押的团伙型未成年犯占收押总数的,有的团伙则从过去的三、五人发展到七、八人甚至十几人,团伙内部有“老大”,有自己的纪律,活动地点和活动习惯,作案时有明确的分工。
.以侵财、侵害人身为目的的恶性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日趋残忍,且学生所占比例较大;
××年至月,四川泸县发生的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其中抢劫案起,盗窃案起,杀人案件,故意伤害件,猥亵儿童件,共件;占整个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在抓获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在校生人,占。④另据案例:黄石实中的三名中学生为了元钱,堵、勒死另一名中学生,并脱光其衣服,隐藏尸体,在作案过程中尽量不留痕迹,企图逃避打击。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初探
(一)家庭原因
有的家庭一味追求金钱,长年忙于
生产挣钱,而忘记了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慢的习惯,染上了坏习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在孩子犯了错误后,不是讲道理和说服教育,而只是一味责怪、打骂或体罚,使孩子长期受到压抑而产生变态心理,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另一些家庭本身其成员有不正之风,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不良因素
.学校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且部分学生素质太差。学校本是一方净土,但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渗透,使有些学校良好学风遭到破坏;另外部分学生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招收高费生,不管学生素质是否合格,这种做法,往往对学校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有的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纪律法制教育,致使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目无法纪;
.校园周边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彻底,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分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使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等精神垃圾的腐蚀。
.部分老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或者姑息迁就,以罚代教,使学生产生逆反甚至报复心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赌博、卖淫、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泛滥成灾,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起着不可估量的毒化作用,诱发了未成年人犯罪。
(四)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称为“情感上的急风暴雨”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设计,都自有主张。这一时期它们对困难和挫折 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弄,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⑤。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法,是其基本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根据《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第条,第条,第条之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四项基本原则⑥。
(一)努力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各级政府各部门、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状况,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
易于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侵财,伤害类犯罪严密控制和打击,遏制其诱发力,特别注意打击处理那些教唆、怂恿、挟迫未成人违法犯罪的犯罪分子。
.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行政部门、综治单位、派出所等要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地方实际的配套措施,完善责任制度,形成有效地防范网络。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校和有关部门配合,积极行动,净化校园环境,清除学校周边存在的网吧、旱冰场、游戏室、台球室等娱乐场所,还学校一片安宁。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学校”,良好地家庭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是要提高广大家庭的觉悟和水平,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为家庭提供学习机会,让家庭懂得孩子不仅要管,而且更需要的是关心、爱护、启发、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的交流,便于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对孩子的管理。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法制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要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二是各类学校应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开设专门的法律知识课程或组织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积极探索、避免走形式;三是对差等生做到公平对待,不歧视他们,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
相信只要全社会通力合作,积极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主动关心未成年人,特别是有不良倾向的未成年人,最大程度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可以唤回浪子心。⑦
主要参考文献:
①《未成年人犯罪的几大特点》,摘自《中国教育报》年月日第版
②⑤毛磊、武侠著《触目惊心的现实——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的思考之一》,摘自《人民日报》年月日第版。
③⑦童在湘、杨勇著《四川泸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思考》。
④同上。
⑥刘中发著《略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其他相关资料来源:湖北省阳新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