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农村阳光理财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民主管理 促进农村发展 深入推进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
今年以来,xx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财管理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走上“理财民主化、管理程序化、监督制度化”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近,市委书记**专门就xx的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作出批示,指出“xx村级阳光理财的做法好,应予推广,以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按照张书记的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总结经验,狠抓落实,继续深入推进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深对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村级组织的财务和经济活动,参与村级组织的决策与管理,监督村级组织依法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实践证明,开展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村级民主监督工作效能,有利于确保以会计委托代理制为核心的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建立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室,是一个既符合农村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载体。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来加深对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深化完善村级民主监督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推进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xx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第一要务,社会稳定和谐是发展的前提,农村是基层组织的最小细胞,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全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基层稳定,关键是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当前,我区上下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一些村干群关系不够密切,有的甚至出现矛盾激化的情况,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基层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从受理的反映农村干部的群众来信来访看,大多数是反映村级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的,主要是财务管理混乱、缺乏透明度,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作风粗暴、挥霍浪费、损公肥私、侵占挪用集体资金。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的村民对村级财务问题有意见,而反映到选举上,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核心问题。实施村级阳光理财监督,能够有效地促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和办事作风,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更好地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这样,在村两委和群众之间搭起了“连心桥、沟通桥、信任桥”,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信任;有利于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入新农村和两个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是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利,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政治上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经济上保护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这是我们党确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区村级集体资产也迅速发展壮大,与此相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农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民主意识正在不断提升。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要从农民群众中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践表明,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提高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拓宽了村民自治范围和领域,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地实行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因此,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是我们在农村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有效形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推行村级阳光理财监督工作,是实现强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认真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就必须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深化农村改革,逐步建立起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发展机制、工作机制
第二篇:农村商业银行 推进“阳光信贷”工作实施方案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 推进“阳光信贷”工作实施方案
各支行(分理处)、部、室:
为了彻底转变我行信贷工作作风,变被动调查为主动授信,变等客上门为服务上门,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切实为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经总行研究决定,实施如下方案:
一、总行成立指挥部
(一)组织领导
(二)职责
总指挥负责领导“阳光信贷”工作的实施。
副总指挥负责“阳光信贷”工作的具体实施。
成员具体负责授信工作的开展。
二、授信人员调集
总行根据各批开展授信支行个数,从机关抽调相应人员和支行信贷员共同参与。
三、授信单位及时间安排
授信工作按授信部工作计划序时推进。
四、授信工作的方法、步骤及相关要求
(一)收集授信基础信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
1、协调当地公安部门从户籍档案中采集农户家庭成员姓名、身份证号码、称谓、家庭住址、户号代码等信息,并填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表》(表一)中。
2、从村部或财政所农户承包土地资料中采集农户家庭承包土地亩数信息,并填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中(表四)。
3、从支行的存量贷款中按四季分类及表外核销、置换采集农户家庭成员贷款信息,并填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中(表四)。
4、《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其他项目信息在用信时充实。
(二)、填写《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表》。
1、从《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中采集“户号代码、身份证号、成员姓名、称谓、家庭住址”信息,打印问卷调查表。
2、指定问卷调查表项目:现有经营项目(种植—1,养殖—2,粮食加工—3,饲料加工—4,木材加工—5,农产品收购储运—6,商品批零—7,货运—8,贩卖—9,苗圃花卉—10,饮服—11,装潢—12,建筑—13,矿产—14,酿造-15,其他—16),成员务工否、家庭总资产、家庭总负债、家庭净资产、家庭授信代表人(原则上为户主,因家庭实际亦可指定其他成员)、授信额度、待授信额度(原因代码:1--游手好闲、2--欠债较多、3--贫困低保户、4--五保户、5--贷款被诉讼、6--坐牢、7--长期不在
家、8--信用观念差、9--其他-赌博、放高利贷;家庭成员中有一项的该户不予授信)。
3、相关要素:问卷调查人(签字)、调查时间。
(三)、成立问卷调查组织,明确责任。
授信部根据每批授信参与人员的实际情况,单独制定问卷调查人员表。
2、工作要求
(1)调查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表填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严禁私编滥造。
(2)每个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不得少于6人次(若遇问卷项目内容不能确定时,应适当增加问卷调查对象)。
(3)调查组集每户6人次问卷调查表信息综合形成《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一份,六份问卷调查表作其附件。
(4)工作小组人员在每份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汇总表上签字,以示负责。
(5)调查组成员对涉及问卷调查的人和问卷调查情况负有严格保密责任,总行严肃追究泄密者责任。
(四)、确定问卷对象。
在每村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人员中,采取随机抽选方式任选6名以上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五)、问卷调查。
调查组对6个问卷调查对象单独实施问卷调查,如实记载问
卷调查表。
(六)、授信对象及条件
1、年龄在20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农村常住人口,具有完全民事能力行为的自然人;
2、遵纪守法,信用观念好;
3、有发家致富愿望,生产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
4、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有有效需求,并具有一定的自有资金。
(七)、调查组确定拟授信对象授信额度。
调查组汇总6份《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表》意见,填制《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初步确定授信对象、拟授信额度。
拟授信额度确定的办法为:在《农户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的“可授信额度”栏,取六个数据的平均值,拟授信额度超过信用社权限的按程序审批。
五、外部授信评议。
(一)成立组织。
1、镇政府成立“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领导小组”。
组长:镇长
副组长:镇分管农业领导、总行部门经理、支行行长 成员:农经服务中心负责人、财政所长、派出所长、各村主要负责人
职责:领导、协调和处理农户贷款家庭授信工作
2、各行政村成立“农户贷款家庭授信评议小组”。组长:镇包村干部 副组长:村书记、支行行长
成员:村委会全体成员、问卷调查组全体成员。
职责:对拟授信对象进行认定,并逐户议定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
(二)宣传发动。
1、宣传目的:通过公开宣传,使广大农户主动、踊跃申请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
2、宣传内容:凡有正当经营项目、具备一定自有资金实力、诚实守信,现时或近期在生产、经营资金使用上有有效需求的,同时愿意接受支行业务上管理与监督的农户家庭,都可向当地支行书面或口头提出“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申请。
3、宣传方式:镇村街道广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支行门前广告栏宣传。
(三)评议授信额度。
1、召开村评议组会议,各支行依据《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填制《阳光信贷农户家庭授信评议表》,交评议组评定授信对象、授信额度,超出贷款权限的按程序批准后生效。
(四)授信公示。
1、以村授信评议小组名义在村部按村分组张榜公布本村农
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公示期3天,超支行权限的上报批准后生效,并在公布榜上标注“拟第一批授信”字样。
2、对有争议的授信进行复议。
3、评议组成员在《阳光信贷农户家庭授信评议表》上签字,以示负责。
六、用信
原则上要组建“授信贷款联保小组”(简称联保小组)用信,也可单户用信。
(一)取得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额度的农户组成联保小组后,便可向授信支行申请用信,组建联保小组的要求如下:
1、农户家庭间自行组建联保小组,同时应遵循“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愿意、风险共担”的原则。
2、联保小组成员应是本村范围内,取得授信额度的农户家庭三(含)个以上。成员未约定不能对外担保的,可对外担保,但不能超过其担保能力。
3、联保小组成员中最大一户家庭授信额度,不得大于本组其余家庭授信额度之和。
4、联保小组自行推选一名组长,以便日常与信用社联系工作。
5、按村登记《农户家庭授信贷款联保小组情况表》。
6、单户用信的,担保人不能超过其担保能力。
(二)在用信时,可组建农户联保小组发放,也可不组建联
保小组发放,但必须通过“易贷通”发放,联保小组没有约定不允许对外担保的,可以对外担保,但不能超过担保人实力。(1)初次用信时的程序:
①联保小组农户用信:联保小组各成员应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和婚姻关系证明→签订农户借款联保合同→填写制式用信申请书→客户经理填写用信审批表、行长签署用信审批意见→系统信息维护→打印出账单→柜面立据发放。
②不是联保小组用信:借款人夫妻双方携带身份证和婚姻关系证明,担保人提供身份证→签订最高额个人借款担保合同→填写制式用信申请书→客户经理填写用信审批表、行长签署用信审批意见→系统信息维护→打印出账单→柜面立据发放。
③联保小组第二户用信时,信贷员必须完成对第一户的贷后检查,无问题方可用信,以此类推。
④金额3万元(含)以内的,不需贷前调查,直接面签即可办理。
(2)再次用信时:借款人夫妻双方携带其身份证[最高授信额3万元以内(含)不需要夫妻共同签字],直接到柜面填写用信申请书连同“易贷通”交柜员审核后发放,金额超过3万元的,如果夫妻一方不在家,必须由信贷员落实后发放。当天下班后借据的第五联和一份用信申请书交信贷员以备贷后检查。
(3)无论是初次用信还是再次用信,所有材料均一式两份,一份柜面保存,一份装订信贷档案资料。在此需强调的是:客户
每次填写用信申请书的金额、用途、到期日期均应是当期实际发放用信款项的金额、用途、到期日期(不得超过9个月)。
在用信过程中发生贷款逾期、按季结息过月的将取消本人和担保人的授信资格,并书面在所在村进行公示,必要的采取法律手段。
七、“阳光信贷”将采用动态管理
每半年总行组织人员到开展阳光信贷支行进行民主评议一次,覆盖面不低于50%的村,抽查的村不重复,并随机抽取支行一名信贷员存量贷款的50%进行全方位进行检查,查出问题的按《责任追究制度》处理。
八、整档建档。
1、将《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阳光信贷农户家庭授信评议表》中的信息,输入计算中的《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
2、以支行为单位,将纸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问卷调查汇总表》、《阳光信贷农户家庭授信评议表》、《农户贷款家庭授信信息档案表》、《农户家庭授信贷款联保小组情况表》等资料按村、组装订成册,编号后移交档案管理员保管。
九、其他
对各乡镇机关单位人员、个体工商户、事实长期居住在本地,而户口不在本地的自然人(须有所在单位证明或居住地证明),如有贷款需求,由各支行在授权额度内自主营销。
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实行,之前所发方案同时废止。
第三篇: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思考
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思考
一、江左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据2009年底的调查显示,江左市有农村人口399071人、123650户,要求改造的农户有33479户,约占总户数的27%。2007-2008年完成农房改造1476户;2009年完成农村住房改造2300户,其中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300户。2010年1-10月,江左市实施农村住房改造4269户,其中在建2581户,完成1688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在建257户,完成193户;土地复垦在建2162亩,完成37亩。
(二)做法与经验
一是创新改造模式。立足山区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采取三种改造模式:“二合一”模式。以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与以承包地换城镇社保同步推进、一步到位。重点在洋安新城、洋溪新城、桥东城市客厅综合体等城市化重点推进区域和杭黄高铁、临金高速等大项目带动区域实施。江左市计划市实施1574户,其中2010年301户。“二选一”模式。以宅基地换城镇公寓式住房与以承包地换城镇社保任选其
一、分步推进。主要是鼓励农户自愿永久放弃宅基地,到城镇、中心村选购商品房或农民公寓。江左市计划实施4374户,其中2010年1407户。“民助公建”模式。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由农民自主改造、修缮、建设住房,政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或给予资金补助。江左市计划实施8940户,其中2010年2621户。同时,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统筹规划,优化空间结构”,把交通地理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块优先用于农村住房改造安置,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促进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城镇和中心村确定落实51个农房改造集中安置点,总面积达3269亩,可安置13600余户。
二是强化政策激励。坚持政策引导、自主选择、农民受益,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农民集聚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激励政策。对各类实行农村住房改造的农房按不同类别进行1-8万元的奖励,并每户补助3000元用于支付贷款利息;对符合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杭州市下山移民的对象仍给予相应的政策补助。同时将复垦政策与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捆绑,对农户拆除旧房实施建设用地复垦的,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农村宅基地整理项目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亩3.5万元提高到8万元,整村整理项目补助标准由原来每亩6万元提高到12万元,建设用地复垦获得指标按60%比例奖励给乡镇(街道),并允许跨乡镇有偿调剂使用。另外,各乡镇(街道)制订了农村住房改造配套政策,给予农户一定的奖励。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组织到位。建立了由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咨询、办证服务和稽查维稳三个组,建立了市领导及成员单位联系乡镇(街道)农村住房改造的工作机制。责任到位。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农村住房改造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目标管理综合考核。规范到位。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借鉴外地经验,成立农房改造公司,实行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市指导、镇主体、村实施、户自愿”的工作机制,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以村为项目实施管理单元,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制度到位。建立了农村住房改造联席会议制、推进例会制、专项考核制、进度通报制和信息报送制“五项制度”,定期开展督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工作例会、推进会、现场会、汇报会,实行“一月一通报”,及时协调解决农村住房改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江左市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显、推进顺利,不仅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还得到省、杭州市的充分肯定。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到位。在农村住房改造政策宣传方面,江左市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通过江左电视台、《今日江左》等媒体和印发宣传资料、政策汇编等形式,宣传农村住房改造政策,还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政策咨询等方式,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进行解读。但还是有许多群众对政策不够了解。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该项政策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部分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掌握不透,出现了理解误差;二是镇、村两级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政策宣传出现断层。
(二)政策有待完善。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工作,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难免出现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关于鼓励农民集聚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政策意见》出台后,8月份又出台了一个政策解释,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但目前也还存在着部分政策上的问题:一是由于农村住房改造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分户情况也很复杂,现对农村宅基地认定办法还难以统一,涉及分户后的宅基地难以认定。二是为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促进人口集聚,对部分农民实施跨乡镇(街道)安置很有必要,但现在这方面的政策研究还有够。
(三)资金存在困难。农村住房改造前期建房拆迁需乡镇(街道)先期投放资金,虽然土地复垦有部分资金可以提前给乡镇作为启动,但因农村住房改造所需数额巨大,还是有部分乡镇出现资金瓶颈,影响到工作进展。另一方面,部分群众建房资金筹集困难。农村住房改造统建项目行政事性收费可免,但税收、中介等费用必须承担,与农民自建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建房成本。民建公助的农村住房改造需农民自筹建设启动资金,而农民积蓄不多,为节省建设资金,可能降低建房标准和质量,甚至造成新的隐患。
(四)进度需进一步加快。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各乡镇(街道)工作进度明显不平衡,部分乡镇进度较慢。另一方面,因今年农村住房改造工作启动较迟,涉及面广量大,审批立项等所走的程序较多,时间较长,加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还未到位,部分乡镇建设资金困难,造成安置房建设工作滞后,影响了工作进度。尤其是土地复垦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进度明显滞后于上级部门的要求。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重视规划编制。目前江左中心村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按照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尽快推进一般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优化村镇建设用地布局。修编村庄规划要坚持六个原则:一是长期性原则。村庄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村庄集聚的长期性,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使规划得以有效实施。三是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四是同步规划原则。即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五是节约用地原则。规划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平衡或略有盈余。六是体现特色原则。规划要保留乡村风格和特点,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百村一房、千村一貌。同时,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在农民自建住房时,要符合村镇规划,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统一。
(二)严格落实政策。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的宣传力度。镇村干部要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宣讲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住房改造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严格把握政策。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村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农村住房改造政策,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要求严格把关,做好农村住房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市农房改造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做好申报项目立项工作,及时、足额兑现政策,并奖励、发放到户。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国土资源、公安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认定办法,并按照程序简化的要求做好宅基地认定工作。建设主管部门要完善农民建房政策,严格控制非中心村农民建房。各乡镇(街道)要建立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完善农村住房改造相关配套政策。未出台农村住房改造配套政策的乡镇,要尽快研究出台。同时,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通过一定途径转换为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有效保障农民的权益,切实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积极探索跨乡镇安置转移、社保置换、农房产权等方面的政策,争取有新的突破。另外,还要探索农民小区的物业管理。建成后的农民小区虽然硬件上得到了提升,但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按城市小区的管理模式可能会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农民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
(三)加快工作进度。一是加快建设进度。抓紧时间做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早启动、早实施、早完成。按照“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要求,切实加快建设,保障农民的居住权,让农民早日住上体面的住房、过上有品质的生活。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根据杭州市要求,农村宅基地复垦要在每年10月份进行验收,因此要求复垦工作必须早规划、早立项、早施工。二是强化建设管理。市农村住房改造办公室要加大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质量安全监督巡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检查指导,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项目建设。要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和村镇建筑工匠培训,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要有计划地组织各方面技术力量深入农村,为农村住房改造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高度重视道路、供水、绿化、教育、文化、娱乐、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重点考虑居住较为集中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适应农村居民对于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
(四)拓展融资渠道。目前,江左市在农村住房改造领域加强与市外国企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如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采用BT模式合作开发“中心镇——农村住房集中安置建设项目”,与州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采用BT模式合作开发德市大洋镇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项目,与省建设投资集团在洽谈新城开发建设项目。接下来,要继续深化与市外国企的合作,进一步探索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努力解决乡镇(街道)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的资金瓶颈与技术力量不足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安置点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住房信贷业务开展。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衔接,认真调研、设计、完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及时推进住房信贷业务广泛开展。要逐步要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推出一贷多保、集体联保、林权抵押等各种形式的贷款,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民及时获得资金上的帮助。
第四篇:关于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区农业农村局
**)
中国的扶贫开发是在2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强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历经三十余载的春秋,从最初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到现在的第二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11~2020)的实施阶段,这三十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引以为傲的辉煌成就。如今,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020年同贫困地区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必然也是我们**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我们还任重道艰,也倍感压力。
一、对扶贫开发工作历史沿革的认识和理解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制度,这一变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也使得农村的贫困现象得到大幅度缓解。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并对扶贫工作加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刻,扶贫开发工作正式纳入政府职能范畴,成为政府的常态化工作。
自1994年始,扶贫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直至进入21世纪后,贫困人口已减少为3000万左右,相对贫困现象逐步显现,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中国农村扶贫纲要,至此,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1年至今,国家开始了第二个扶贫纲要实施时期,呈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鲜明特点。“精准扶贫”这一指导思想是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强调扶贫工作三件事要做实,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下一代要接受教育。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创造性的提出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基础。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共计减少了7.1个亿,我们国家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阶段,我们省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0年底至2010年来,全省贫困居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从15.22%锐减至5.48%。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1262元上升到4209元,年均增长12.8%。我们**区在2017年底,识别的517户1760人已全部退出贫困线。截至目前,我区没有绝对贫困人口。这与我们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2018年为例,我区累计完成扶贫开发项目802个,完成资金拨付18945.29万元,在结对帮扶简阳方面,落实帮扶资金226万元;完成2017至2018脱贫产业基地15400亩,其中帮扶资金主导建成3900亩,示范带动多元主体建成11500余亩;组织省农科院专家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帮助完成水蜜桃销售42000公斤。故此,我区的扶贫工作已然进入到对历年已脱贫的相对困难户进行巩固帮扶,通过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教育资助等措施,增加其“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能力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党的精神实质教导我们在这一扶贫工作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我们更要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按照“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的要求,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贫困帮扶为抓手,实现扶贫攻坚全覆盖、以务实推动对外援助为抓手,落实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决胜全面小康。
二、当前我区农村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困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和剖析我们现阶段的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一)相对贫困户发展动力缺失。一是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自主脱贫意识,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甚至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性,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市场因素影响,出现“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 的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村党组织引领带富能力不足,在扶贫观念、政策掌握、组织发动、技术指导、服务群众方面跟不上形势需要,没有有效的脱贫激励措施,且乡镇干部任务繁重,承担多个角色,工作人员流动也快,难以保证扶贫攻坚力量。三是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没有主动产于社会扶贫的意识,加之群众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期望值过高,不少人单纯认为脱贫奔康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社会普遍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二)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一是产业不强,扶贫项目投建后,产业发展依然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办法,有的村社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二是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的不到位,大户、合作社本身涉及贫困户甚少,带动性不强,贫困户自身缺乏技术,造成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我区产业和扶贫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项目的再推进尤为困难,故此,多数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三是扶贫开发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项目开发后并没有形成项目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盟,很难达到扶贫的最初目标,也难以持续见效。
(三)缺乏风险抵御机制。一是贫困户本身没有基础,也缺乏再筹集资金的来源,有些贫困户通过向银行举债的方式解决,农户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一旦项目失败,无法偿还贷款,反而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农业受灾的情况并不少见,项目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尚未建立,很难有效抵御市场和天灾的风险。三是扶志和扶智还不够,扶贫理念和方式方法还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消除相对贫困后的返贫现象或者解决新增贫困人口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和应对措施。
三、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路径初探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牢脱贫基石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的6条宝贵经验和对做好今后工作提出的8条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紧盯目标任务,继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巩固扶贫成果,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二是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围绕项目增效主动履职履责,做好牵头领域扶贫开发项目的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继续帮助各乡镇解决项目推进、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扎实开展已竣工项目的“回头看”“回头访”工作。切实推动扶贫开发项目持续见效。
(二)强化内外协作,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直接强化贫困户脱贫培训,通过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到村到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认知,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增强贫困户致富的能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企业、个体入驻,有针对性的通过这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或单位,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业”“大户+农户”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积极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引进优秀职业经理人、有志青年来此创业,搞经营,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使二者在发展中得到实惠,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紧抓政府服务,解决民生实事
一是精选产业,选准产业是扶贫关键一步,要大力发展贫困户参与度和受益面大的特色主导产业,立足当地的种养习惯和产业基础,升级老产业、发展新产业,因势导利,培育一批特色精优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二是网络扶贫,继续按照“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狠抓落实,组织开展各形势推介活动、电子商务品牌营销、实施农村电商助推工程、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三是狠抓品牌,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影响力,拉动市场需求,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品牌的创意设计,充分利用农博会、招商会等平台,积极采用媒体广告、网络营销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公用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及公用品牌价值。
(四)创新保险模式,提高扶贫保障
一是加大设施农业保险力度,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化、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几化同步的时候,面临的风险也更集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扶贫中的作用就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性保障,通过保险手段为发展现代农业转移风险和危害;二是引入“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引进期货公司,将保险公司、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联系起来,发挥期货对农产品的对冲作用,在农户购买价格指数保险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在购买期货保险,分散价格风险;三是构建完善的保险机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构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至关重要。引入政策性保险制度兜底,积极探索和发展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支持巩固扶贫成果和持续发展,此外,还需各种农业补贴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损失。
最后,我们坚信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一起努力!
第五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构建大交通、培育大产业、争取大政策、促进大和谐是市委立足巴中市情,准确把握区位特点和阶段特征,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是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路径,更是促进南江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贯
彻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必须将其落实到农业农村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一、构建大交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突破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断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积极支持大通道建设。全力支持广(元)巴(中)高速、乐(坝)巴(中)铁路、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南江段的征地拆迁、青苗附着物赔偿等工作,使南江尽快并入国、省大交通网络,缩短与成都、西安的距离,融入成(都)西(安)经济发展圈。
2、奋力打通断头公路。加快省道s101线县城恢复重建改线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县道恩(阳)野(羊溪)路、下(两)关(路)路、潮(水)鹿(角垭)路、南(江)新(民)路、槐(树)潮(水)路、南(江)苍(溪)路等出境道路改造;打通与周边县、市之间的断头路,形成县际公路环线。
3、建好管好乡村道路。组织实施好通达通畅工程,完善县内公路网络,力争用两年时间,达到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或油路、100%的村通公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资料输入难和农产品输出难问题。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落实“三禁”(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和履带式挖掘机驶入,禁止在公路两侧三米以内乱修、乱建、乱挖沟引水,禁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码占道),“五定”(定经费、定人员、定责任、定检查、定奖惩)的乡村公路管护机制,做到建好一条路、管好一条路、用好一条路。
二、培育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富民增收,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扶优扶强农业产业企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跨越,在发展县域经济上作出新贡献。
1、做强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北牧南江黄羊有限责任公司、米仓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翡翠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光雾山茗兰茶业有限公司等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支持他们与发达地区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大市场的合作,努力提高其加工水平、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国、全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力争在2009年内把北牧南江黄羊发展成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米仓林业、翡翠粮油培育成省级龙头企业。
2、加快农业园区建设。牢固树立集约发展、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继续采取“抓点示范、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方法,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园区建设,迅速启动元潭字库—回龙食用菌产业园,黄金果蔬产业园,下两—元顶子—黑潭—燕山富硒茶产业园、赤溪活水—空山果药牧产业园、长赤龙池—建华优质粮油产业园、沙河红旗—东榆槐树生猪产业园、寨坡水田坪黄羊产业园、大坝珍稀花木观光产业园、赶场西坝—关路柏桠水产养殖产业园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农村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坚持就地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给合,实施“劳务回引工程”,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就地创业,促进劳务经济向就业经济转变。
3、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以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为目标,加快光雾山生态旅游发展。一是将铁炉坝至香炉山、玉泉至闪塘湾、映水坝至分水岭等景区道路改造成山重四级标准机铺油路;二是架通大坝景区35千伏输电线路;三是新建1座三星级旅游宾馆;四是启动建设大坝景区游人接待中心;五是建成一条三古文化街;六是建成珍稀花木观光园。全力抓好光雾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国家地质公园、大小兰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
三、争取大政策,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良玉副总理等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大政策扶持、大项目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用活扶贫重点县政策。进一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扶贫政策,加大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劳务扶贫、移民扶贫和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争取力度。全力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新思路、新机制。力争中央、国务院把南江列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是用好地震重灾县政策。紧紧抓住南江被列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机遇,牢固树立灾后重建是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意识,积极研究国家灾后重建政
策,扩大内需政策,科学编报、储备一批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加快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争2009年全面开工“2168”项目工程,2年内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通过灾后重建把南江建设成为山区一流的县城。
四、促进大和谐,改善农村民生
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
本的现实问题入手,切实改善民生、维护民利,加快构建和谐活力新南江。
1、加快解决“四难”问题。坚持把解决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作为提升服务、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乡村道、机耕道、文明路建设。大力兴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年内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逗硬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搞好震后学校设施修复重建,加大学校d级危房改造力度。加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实行大病救助,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2、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受灾户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实现“五有”;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救助政策,推进集中供养。完善城镇、农村低保制度,努力把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心照顾,切实解决好实际困难。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实施好倒房重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居条件。
3、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区建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完善信访维稳工作,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代理制,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把矛盾和问题化解萌芽状态。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理和重点领域监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五、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进作风大转变
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更应该树“朴实、吃苦、感恩”巴中人的形象,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各项工作。
1、密切联系群众勤调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县委中心工作,坚持经常性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办法,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启迪思维、获取灵感,在调查研究中得真知、筹良策、出绩效,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首先考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求,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事,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
2、增强五种意识作表率。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务必按照市委仲彬书记“增强大局意识、增强群众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增强实干意识”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做胸怀大局、服务大局的表率,做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表率,做积极履职、廉洁勤政的表率,做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表率,做敬业进取、真抓实干的表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3、加强行政效能促落实。“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是行政效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是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政行为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对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机关、单位加强效能建设,是落实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做到立说立干,干出特色,干出水平,干出效果。否则,将依纪依规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