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创造和谐心得经验
一、选好班子,配强队伍,发挥能人作用。
创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青桐村辖区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0亩,山林面积6054亩,总人口1031人,支部有党员22人,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达到创建和谐平安新农村,通过前几任村委班子的不断实践,**村逐浙把目光锁定在“大棚蔬菜”、“白莲生产”、“烤烟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全村有1/3上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通过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青桐村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几乎占了全县蔬菜供应的1/2以上,光种植大棚蔬菜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至目前为止,全村电话、电视普及率达100%,人均住房面积及26平方米,76%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100%的村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些成绩的取得,保益于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一支高素质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青桐村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现任青桐村支部书谢克强就是群众推选上来的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大规模大棚蔬菜反季节种植,还和村班子达成共识,利用青桐村离县城近的优势,发动村民大量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先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2004年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带”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好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理清思路,创机发展模式。青桐村“两委班子”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村集体6054亩山林的发包,通过招标,收入达2万多元。充分利用荒山发展南丰蜜桔的种植。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在村里发展600多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另外,青桐村原来在港仔背有100多亩水田因无电而没有人愿意承包,村委会利用各种渠道让其通化后,100多亩水田增值6万余元。
二、村务公开、依靠群众、强化民主管理。
**村在组织建设上一直是全县民主选举的示范点,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就是县委组织部选举干部的试点工程,村委会书记、主任及所有村委委员全部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村“两委”能切实维护全村人的利益。村“两委”在管理工作中一律实行阳光作业,充分发扬民主。一是强化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各项工作的安排,村“两委”都通过农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在最基层做到了不多数人认可的事务不拍板,总体受益不现体的不实施。二是实行民主管理。青桐村委“两委”在村务管理方面,始终坚持群众事务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的原则,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事村办中心、村民议事组等机构,在全村选出二十多名村民代表,先后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还专门成了民主理财小组和制定了村委会财务管理办法。每月最后一天召开村干部会议,集体审核财务开支,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公开村“两委”财务支出。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组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山林水库发包、计生指标发放、救济救实款物的发放,村、组干部工资奖金等群众关注的敏感性问题,村“两委”坚持每季度向全村村民公布一次,村级财务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村小组财务每年向群众公布一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通过村委会全年的工作及财务收支结算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依法治村,群防群治,营造和谐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下了连续二十多年无刑事案件、无犯罪人员、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众性纠纷械斗、无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村里村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干群关系互信融洽、家庭邻里和睦相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浓厚氛围。这个局的出现,关键在于村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健全了服务网络机构,积极履行职责,青桐村先后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禁偷理事会”、“村民纠纷调解理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综治网络,设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爱国卫生等工作小组,选任了信息员、巡防员、护林员等,每半个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二是村两委坚持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每年定期邀行各行技术骨干为农民上好大棚蔬菜载培技术、白莲载培技术、播放各类电教片。为了树立“文明、健康、进步”的村风民风,青桐村还坚持在全村开展了评选“和谐平安家庭”和“搞好村容村貌、美化农村环境”等活动,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家庭邻里关系,要求村民做到建房优化、房前屋后绿化、环境卫生净化;三是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青桐村“两委”班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责任到人、层层分解,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小组、村小组长包联防十长、联防十长包户,村委会干部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遇有矛盾纠纷、打架、森林火情等,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调解、处理。始终坚持做到矛盾纠纷调处不过夜、不出村、不上交。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二篇:农村创造和谐心得经验
农村创造和谐心得经验
一、选好班子,配强队伍,发挥能人作用。
创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青桐村辖区村小组,总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0亩,山林面积6054亩,总人口1031人,支部有党员22人,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达到创建和谐平安新农村,通过前几任村委班子的不断实践,**村逐浙把目光锁定在“大棚蔬菜”、“白莲生产”、“烤烟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全
村有1/3上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通过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青桐村生产的反季节蔬菜几乎占了全县蔬菜供应的1/2以上,光种植大棚蔬菜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000元以上。至目前为止,全村电话、电视普及率达100%,人均住房面积及26平方米,76%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100%的村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这些成绩的取得,保益于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和一支高素质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青桐村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
子。现任青桐村支部书谢克强就是群众推选上来的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大规模大棚蔬菜反季节种植,还和村班子达成共识,利用青桐村离县城近的优势,发动村民大量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先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2004年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带”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好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理清思路,创机发展模式。青桐村“两委班子”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
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村集体6054亩山林的发包,通过招标,收入达2万多元。充分利用荒山发展南丰蜜桔的种植。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在村里发展600多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另外,青桐村原来在港仔背有100多亩水田因无电而没有人愿意承包,村委会利用各种渠道让其通化后,100多亩水田增值6万余元。
二、村务公开、依靠群众、强化民主管理。
**村在组织建设上一直是全县民主选举的示范点,第四届村委会选举就是县委组织部选举干部的试点工程,村委会书记、主任及所有村委委员全部通过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从根本上保证了村“两委”能切实维护全村人的利益。村“两委”在管理工作中一律实行阳光作业,充分
发扬民主。一是强化民主决策。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各项工作的安排,村“两委”都通过农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在最基层做到了不多数人认可的事务不拍板,总体受益不现体的不实施。二是实行民主管理。青桐村委“两委”在村务管理方面,始终坚持群众事务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的原则,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事村办中心、村民议事组等机构,在全村选出二十多名村民代表,先后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还专门成了民主理财小组和制定了村委会财务管理办法。每月最后一天召开村干部会议,集体审核财务开支,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每年年终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公开村“两委”财务支出。三是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村务、组务公开,对群众关注的征用土地、宅基地审批、山林水库发包、计生指标发放、救济救实款物的发放,村、组干部工资奖金等群众关注的敏感性问
题,村“两委”坚持每季度向全村村民公布一次,村级财务每季度向群众公开一次,村小组财务每年向群众公布一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年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通过村委会全年的工作及财务收支结算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依法治村,群防群治,营造和谐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下了连续二十多年无刑事案件、无犯罪人员、无群体性事件、无群众性纠纷械斗、无民转刑案件、无集体上访事件。村里村外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干群关系互信融洽、家庭邻里和睦相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浓厚氛围。这个局的出现,关键在于村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健全了服务网络机构,积极履行职责,青桐村先后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禁偷理事会”、“村民纠纷调解理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建立了综治网络,设立
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爱国卫生等工作小组,选任了信息员、巡防员、护林员等,每半个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二是村两委坚持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以农民夜校为平台,每年定期邀行各行技术骨干为农民上好大棚蔬菜载培技术、白莲载培技术、播放各类电教片。为了树立“文明、健康、进步”的村风民风,青桐村还坚持在全村开展了评选“和谐平安家庭”和“搞好村容村貌、美化农村环境”等活动,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家庭邻里关系,要求村民做到建房优化、房前屋后绿化、环境卫生净化;三是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青桐村“两委”班子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责任到人、层层分解,实行村“两委”干部包小组、村小组长包联防十长、联防十长包户,村委会干部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遇有矛盾纠纷、打架、森林火情等,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调解、处理。
始终坚持做到矛盾纠纷调处不过夜、不出村、不上交。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第三篇:构建和谐农村心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作为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善于抓住这一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基础和关键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联系崇阳实际,我们重点是围绕“三个结合”,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企业培植、抓招商引资、抓产业集群、抓基础建设。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资吸纳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到本县投资,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后劲。二是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激励民营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努力,壮大我县医用卫材、食品、钒、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的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带动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个翻番,即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值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翻一番,进一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实力。三是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这“三园一廊”的建设,按照工业向城南园区集中、机关向城北新区集中、商贸向中心城区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区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完善城市功能。
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民富则国家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联系崇阳,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特色产业。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方针,扎实抓好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经济板块”和“四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创建区域品牌。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调产基金、贴息贷款等各类资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胀,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抓好雷竹笋、小麻花和优质米加工,使之成为农村产品增值和接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我省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阳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劳务经济品牌。
三、尊重群众、规划引导是前提
新农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生态家园建设的步伐。一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治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二是要科学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三是要示范引导。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因村制宜,稳步推进。主要以白霓、路口两个中心村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样板,着力解决在崇阳中普通存在仅依106国道一字长蛇沿建房和星星点点“天女散花”前有广场,后有操场式的大量浪费耕地的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工作是在县、乡。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突出服务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鼓励和调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设力度,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要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要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项目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农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入手,重点从决读书难、看病难、孤寡病残等问题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合伯医疗的管理,使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于农民,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民中小学的管理和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体现“雪中送炭”。
五、努力倡导文明乡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言行和能力能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克服重基础设施投入、忽视农民素质提高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积极倡导和确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农村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荣辱观教育,对照“八荣八耻”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将“八荣八耻”作为道德的标尺和行为的指南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努力营造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乡风、村风
第四篇:爱,创造和谐
爱,创造和谐
当含笑的桃花又一次绽放五月的春红,当轻柔的微风又一次吹绿大江南北,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仿佛又听见了八十八年前那声高喊„„一群群中华儿女用铮铮铁骨捍卫华夏主权,用殷殷热血谱写爱国豪情。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点燃了“五四”的火炬,照亮了黑暗中前进的道路。
而今天的我们正沐浴着和平的暖阳,纪念“五四”,不只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赋予那个日子以与日俱新的精神价值。八十八年后的今天,我认为“五四精神”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就是“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美与丑,道德的良与莠;和谐是一粒种子,播撒的是宽容,是真诚,是奉献,收获的是快乐,是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和谐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个理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保障,是人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而能够创造和谐的,就是爱。
有爱,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希望;有爱,才有和谐。人们不会忘记“2006感动中国”,更不会忘记那个爱心团体“微尘”。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微尘,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他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他不图名、不求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一个城市的爱心品牌,“微尘”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其实,微尘就在我们的身边。
当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不幸患病,急需救治时,我校领导心急如焚,立刻掏出自己的工资救助同事。没有一丝犹豫,没有半点迟疑。他们的动作,恰似一面鲜明的旗帜,不令而行!在领导的感召下,我校全体教师都积极主动捐款,用一颗火热的心,为病榻前的同事送去了温暖和希望,同时,也把爱的讯息传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许多同学都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但学校处处为我们着想,把钱退给了这些同学。他们的举动,不仅挽救了同事的生命,更把爱的种子深深播撒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感受到:爱,无处不在„„
自习课上,师生之间会互相推让一把椅子,一个座垫;有的同学因成绩下降而一蹶不振时,会有人帮他重拾信心;打扫干净的教室,再也没有随意丢弃的纸片;课间的走廊少了打闹的身影。爱,让我们学会了文明;爱,为我们创造了和谐。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校园,我们的心情无比舒畅。在这人才的摇篮里,在这知识的圣殿中,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生机,就连天空都升腾着希望。看着飘扬的国旗,广阔的操场,面对可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我想说:我们是新时代的五四青年,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担。我们的言行关系着祖国的荣誉,我们的素质代表着华夏的文明。今天,在这个缅怀“五四”的日子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做起,用行动诠释爱,用爱创造和谐,让和谐之光普照大地,如太阳!温暖!辉煌!
第五篇:创造和谐氛围加强
创造和谐氛围加强“两会”稳定
本报讯: 3月3日,为确保 “两会”胜利召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两会”稳定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两会”稳定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两会”稳定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两会”。集团信访工作会在潞安会堂会客室举行。会议通报了集团目前信访工作的动态情况,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信访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志清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基层各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信访办主任等参加会议。王志清要求,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珍惜潞安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把解决群众诉求、疏通职工情绪、增强企业凝聚力放在重要位置,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真心实意的办好事、解难事;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寻找信息源,把握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群众信访工作。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责任及使命意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制定群众信访工作方案,组建信访工作领导组,建立零报告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来。各级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者,身居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要不怕烦、不畏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尽可能多增加和谐因素,为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建立起稳固的大后方。会议还传达了山西省联席办、省国资委、长治市联席办关于在做好近阶段群众信访工作的通知精神,并针对集团目前信访工作动态情况作了通报,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企业信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