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入体制内不逊于公务员的五大选择[定稿]
进入体制内:不逊于公务员的五大选择
近十年来,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并逐渐进入“恒温”状态,考生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其实,在公务员考试之外,还有很多进入“体制内”的途径,如事业单位、村官、政法干警等等。与公务员相比,很多岗位并不逊色,有些单位的福利待遇甚至要高于公务员。这些类公职考试值得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根据自身条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抓住公考外的“另一种选择”。
选择1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比公务员更适合我陈永辉,北京某党报记者,中文专业研究生
2012年研究生毕业前,我找工作的目标还算明确,就是找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单位,所以范围就划定在和中文专业相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每一类我大概都报了几个地方或几个单位。找工作那段时间比较痛苦,经常参加笔试和面试,有时考试时间还会发生冲突,不得不做取舍。最终,我在国考的面试环节被刷了下来,不过也得到了一家党报和一家央企的offer。
在党报和央企之间做抉择时,我比较犹豫。与央企的文秘岗位相比,党报提供的是记者岗位,更适合我,但我打听到党报的待遇要比央企差一些。经过考虑,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党报,毕竟做喜欢的事情更重要。如今工作了两年,我也觉得当时确实做了正确的选择,现在的记者工作很有意思,更能发挥我的优势,单位福利待遇也让我满意。我感觉总体情况比做公务员的同学还要好。
从考试来看,事业单位的笔试、面试不像公务员考试那样正规,像报社、出版社的笔试很侧重考察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改错字、写作文等。报社还会有一些时政类知识的考察。而且,有些单位的往年试题很难找,有时只能拿同类单位的题目作参考。
【专业指导】
喜欢搞研发更适合事业单位
赵金川,中公教育事业单位研究院院长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大概有三个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性质介于公务员和企业之间,性质和待遇更接近前者。两者本质的差别是,公务员从事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从事专业工作,包括科教文卫等领域。喜欢搞研发的人,更适合去事业单位,而不适合做公务员。
这几年事业单位还是比较热的,报考人数连年增长。首先,事业单位招考量比较大,每年过百万,而公务员每年只有15万到20万左右;其次,事业单位招考越来越正规化,有的省份或部门已形成统考的局面。而且,几乎每天都有事业单位发布考试公告或考试,机会也更多。
不过,事业单位的考试比较多样化,考试内容和难度也不能一概而论,主要可分为综合类、教育类和医疗类三大类。综合类的考试和公考相似,大致是行测加公共基础知识或写作; 1
教育类和医疗类的考试则以专业知识居多。有意报考事业单位的考生,要注意看事业单位发的考试公告和大纲,每年考的可能不一样,不能凭经验来判断。
选择2 村官及三支一扶
女村官任满如愿入职银行
王弘,北京某区县村官,目前在银行工作
我是2009年毕业的,当时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又是学工科的女生,工作更不好找。后来老师说有个考村官的机会,我想就试试吧。当年村官是第四届招,知道的人不多,我们学校考的人也特别少。我记得自己稀里糊涂就去考试了。印象中试题全是选择题,包含了时事、农业、逻辑等内容,不管会不会全蒙上了。后来竟也考上了。
做村官刚上任,还是比较吃力的。我去的是北部山区,被分配的村虽然是镇政府所在地,但镇政府也挺破的,没有地方住。他们就把一个废弃的卫生院整理了一下,装了几片暖气,放了几张上下铺,厕所都是在院子里临时搭的棚子。到了冬天,院子里的水管都冻住了,还要去大队打水。这种情况过了一年多才有所改善。在工作上,我们做的事比较杂,包括传达信息、做会议记录、写材料等。刚开始,村干部对村官也都很谨慎,后来,看着我们都比较踏实才渐渐没了戒心。
到了第二年,我们那的村官陆陆续续开始报考公务员了。我们那一届已经没有了加分,改成了专门面向村官的岗位。但很多岗位只招一人,竞争压力也挺大。三年满届的时候,我参加了京考,可惜面试没过。去年,我参加了村官专场招聘会,当时来了很多不错的体制内单位,我如愿进了银行。
其实,三年的村官经历让我收获很多,我给做村官的同学的建议是,多干活少说话,工作之余要加紧学习,因为这是一个你很可能会离开的地方。
【专业指导】
做好吃苦准备再去考村官
张永生,中公教育高级副总裁,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村官及三支一扶一般只面向大学应届毕业生,地方政策的不同,也导致各地冷热程度不均衡。如学生考北京的村官,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而以前北京的村官考公务员还可以加分,但现在这一政策取消了,改成了提供定向招考的职位。
而且村官、三支一扶考试的时间、内容,各个地方的差别也比较大,不少省、市甚至县都有自己的考试,且不如公考规范,难度也要低一些,总体备考周期也会短一些。但村官及三支一扶考试也有基本的范围和方式。如村官考试大多是将行测、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组合到一起。其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比较多,涉及法律、政治、经济、农村农业知识等。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在考村官或三支一扶之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结果出现了工作后不适应的情况。想考村官的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选择3 金融银行考试
有的放矢直击银行OFFER
刘劲松,北京某高校2012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在工商银行工作
我本科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直想找金融系统的工作,尤其看重银行。我当时五大行都投了,参加了工行、建行和中行的笔试。
考试之前,我先上网了解了一下银行笔试的考题,找了不少题做。因为我是学相关专业的,所以专业方面没有问题。最头疼的是行测类的题,为此我还报了一个辅导班,学习如何应对这种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笔试之后,我收到了工行和建行的面试通知,这两家银行都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半结构化面试两轮面试。这种面试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上网找了一些面经,后来也参加了一个面试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主要教我面试时的思路和方式方法,逻辑、言语都有涉及。我觉得收获很大,我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发挥得不错,感觉自己比其他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到了半结构化面试时,面试官的提问很多都是专业方面的,我答得也不错。
我的父母都是在银行系统工作的,我毕业前对银行的工作就比较了解。入职第一年,大学生一般都要在柜台工作。银行的收入虽然不错,但很多时候也挺累的。
【专业指导】
目前中行仍有报名机会
张峰,中公教育金融人项目总监
金融类企业稳定,待遇好,学生报考的热情一直很高。
金融类企业大致可分为银行和信用社两类单位。银行主要是中建农工交五大行,这五个银行是全国统一考试,包括网申、笔试和面试三个环节。五大行的招聘一般有三次,第一次是秋季校招;第二次是春季校招,春季校招一般是补招;第三次是5月到10月的社会招聘,招聘对象一般是毕业一年内的大学生,但这类员工属于劳务派遣工,劳动关系是和第三方公司签。信用社则一般以省为范畴来招考,一年考一次,也有考两次的。
银行的考试大概都会有行测、英语两科,考试内容也比较相似。此外,还会考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知识,每家银行的重点不一样;信用社考试各省自主性较强,考试不统一,但大都也包含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内容。从面试看,银行的面试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办结构化面试两种形式。
目前中国银行还有报名机会,网申在11月下旬,考试在12月份进行。工行、农行、建行还没有开始网申。
选择4 教师招考
“最难就业年”圆了教师梦
曹德清,北京某高校2013届毕业生,目前在京外中学任教
我并不是师范类专业毕业,不过当老师是我的一个梦想。去年,正赶上“最难就业年”,文科类工作不好找,恰好来我们大学招聘老师的中小学校比较多,我就下定决心做老师。我应聘了北京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师,包括清华附中、北师大二附、景山学校等。每个学校的笔试题目都不同,有的会问你看过什么课外书,把书名写下来,有的则是命题作文,还有的
3会有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问答。总体看来,几乎所有学校都要求写作文。笔试之后,多数学校都会考察学生的备课和试讲,有的学校会把应聘者分为几个备课小组,现场考察集体备课;有的是给你一篇文章,20分钟后试讲一下。
最终,北京这几所高校的试讲和面试我都没有通过。后来一位老师告诉我,学校和学生的交流,怎样应对学生回答很关键。而我虽然知识面很广,讲课有深度,但有些东西学生听不懂。
之后,我对自己进行了调整,也去网上看了很多教学视频,最终被南方一所知名中学录用,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专业指导】
教师招考也有共性可寻
曹新星,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教师
教师属于事业编制,而且教师改制的可能性极小。
目前教师的招考全国有一定差异性,如福建省的教师实行统招,笔试统一,面试则由各地区报方案。而北京的教师招考基本没有统一发过公告,都是学校自主招聘。当然,教师招考也有共性,一般都有笔试、试讲说课、面试等环节。笔试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最常考的,不过题型题量有差别。有的地方还会考行测公共基础知识两科,即“通科”加“专科”。还有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考学科。比如有的地区在笔试中要求做高考卷子,有的涉及大学学科知识。
教师招考的人群中,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学生居多,也有很多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有的地区在招聘时不要求学生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学生必须在任教一年或半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此外,职业学校教师也属于教师招考范畴,但报考的人并不多。相比中小学尤其高中教师,职业学校的老师工作压力小,工作环境更开放,还可以做研究,而且职业学校报考竞争压力小一些。
选择5 政法干警考试
一场考试解决学历和工作
张灿,2008年参加政法干警考试,目前在某县级法院工作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法学专业,毕业一年后,有个朋友想考政法干警,让我陪他考一下。我当时的工作也不忙,就去考了,记得考试有三轮,大大小小有八到十门,没想到竟然考上了。
考上之后,我先到武汉大学法律专业读了两年研究生,在学校读书的感觉非常不错。这也是政法干警考试最吸引我的地方,能够有学习机会、有补贴还有国家承认的学历。读完书之后,我就被分配到一个中部省份的县级法 院,目前主要在研究室和办公室做一些工作。
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政法干警的一些职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像我所在地方回老家就不太方便。
其次,政法干警服务时间较长,研究生是5年,本科7年,专科9年。如果违约,要交违约金,在规定年限之内不可以报考任何地方的事业单或公务员。所以考之前也一定要想清楚,尤其要思考自己为什么去考,这样以后的工作才更有意义。
【专业指导】
中西部省份招考人数较多
张永生,中公教育高级副总裁,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
政法干警考试属于特殊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是从大学生当中选拔政法干警。这一考试的特殊性体现在,将选拔与培训相结合,学生通过考试后不是上岗,而是先去指定的培训院校读书,读完后再上岗。而且他们去的主要是基层政法系统的岗位,一般来说中西部省份招考人数比较多,每年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政法干警考试一般面向应届生,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公务员考试科目和教育科目。公务员考试科目有行测和申论。教育类科目分三个层次,专科考试针对有高中学历的现役或退役军人,主要考文化综合;本科考试面向专科学历以上的学生,主要考民法;硕士考试面向本科学历以上的学生,一般要求有法学专业背景,考试内容包括宪法、民法、法制史等。政法干警的面试和公务员比较像。
目前政法干警考试算是试点阶段,同时解决学历和工作问题。
第二篇:体制内金融体系
体制内金融体系
一、银行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就好像一个大家族。当变革发生,家族利益平衡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化,因此很多时候内部会有很大反对变革的阻力。但这些家族有一个共同利益:体制的稳定性。只有社会稳定,各方才能持续利益的追求。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广东国投破产了。于是这些家族团结了起来,他们一致认为,金融系统的薄弱威胁到他们的体制,并通过国际经验的启发,支持彻底的银行重组和金融系统改革。于是,总理着手组建一个小组,由当时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的周行长领导,来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制定方案。对于银行改革这一重头戏,周行长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好银行/坏银行”方案,该方案以美国“重组信托公司(RTC)”为原型,为每一个大型银行建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所谓的坏银行,持有从各大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最终帮助他们成为好银行。国务院最终批准了这个方案,并于1999年成立了各大资产管理公司。2000年,各大银行将数额巨大的问题贷款转让给了资产管理公司,释放了沉重的负担,并在后来引入美国银行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成为其战略投资者。这些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虽然带来的资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但是他们带来了国际银行专业的知识和经验。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中国香港的IPO非常成功,并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新资本,此后各大银行陆续上市,完成华丽转型。今天,中国的四大银行在国际银行届的排名位居前列,他的工作人员也更加专业,而且中国也有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国际化的银行监管机构。2008年,中国的整个银行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打击,这可以看作我们银行变革成功了的见证。
二、综合改革终止 总理和周行长所倡导的金融改革是一场非凡的改革,它强调全面的转型,银行要改革,同样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要改革。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主导成立了中央汇金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公司,他们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四大国有银行上市的过程中,外国投资者被获准投资中国的银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汇金公司收购破产的证券公司,其意图很明显,当这些券商机构恢复健康后,可能参考银行改革的做法,卖给新的投资者包括外资投资者。周行长的意图是要开放整个国内股市,并且首次引入直接外资参与。当然,周行长的一系列改革触动了很多部门和集团的利益。当银行体系已经开始恢复健康,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没那么脆弱的时候,反对的力量开始重新抬头。霎时间,各种针对周行长的人生攻击出现在中国香港的媒体上,当然,其源头显然不是在中国香港。2005年10月全国国庆假期期间,周行长的改革计划被削减。长假结束后,形势迅速变得清晰明朗,综合的金融改革方案结束了。当大家以为中国的金融高层建筑是一行三会时,其实是大大低估了中国体制内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因为深度参与到这个体系中的部门和集团实际远高于此。能够撼动这个结构的不是什么市场经济,也不是供给和需求规律,而是围绕部门和集团而寻求相互制衡的社会机制。
三、央行和发改委 1993年,由于种种原因,人民银行将企业债产品的归属转让给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前身),后来逐渐发展为,企业债归发改委管辖,企业债的承销必须由证监会负责监管的证券公司担任。从2005年为止的发行量看,这两个委员会都没有对企业债这个产品太在意。但从人民银行的角度看,为了把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出来,建立市场主导的融资模式,一个庞大的债券市场必不可少。因此,人民银行和发改委难免要有一场较量。2005年,人民银行在国内股票市场下跌的时机,抓住了“企业债”概念上的漏洞,这个概念把债券期限超过一年的都纳入企业债的范畴。人民银行通过这一概念漏洞,发明了一种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债务工具,即短期融资券,并迅速成为国有企业的借债选择之一。2005年,短期融资券诞生的第一年,国有企业共发行了超过14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2008年,由于发行时不再需要经过行政审批而只需要注册,发行量更是翻了三番。为了进一步弱化政府在这个市场中的作用,人民银行在2007年9月支持成立了一个行业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此进行行业管理。这个机构成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局部市场的监管者,当然其权利覆盖领域不包括发改委旗下企业债以及证监会旗下的公司债等。人民银行在2005年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金融改革失败之后,只能以“完善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下,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新的金融产品。这样局部的小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环境改变的时候可能引发重要的事件。2008年,人民银行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创造了一种期限在3到5年的中期票据,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这种证券称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发改委下属企业债和证监会监管的公司债清楚区别开来。发改委对这种文字游戏没有兴趣,声称对任何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票据都有控制权,试图终止人民银行中期票据的发行。国务院接受了这一申诉,延迟了这种新票据推出达四个月之久。但到了当年年末,人们终于达成共识,给予发行人更多的机会发行债券可以挽救困难重重的股市,最后中期票据才得以出台,并在随后的仅仅三个月,企业通过中期票据融资达1740亿人民币,市场呈现爆炸性增长。
四、财政部和央行 2007年,中国组建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实际上中国的第一个主权财富基金是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既然已经有一个主权基金,那为什么还需要建立另一个呢?问题在于,华安隶属于人民银行,但中投却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这回合较量的结果很明显,最后中投成为了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关键。2007年,急剧增加的货币供应引起了人们对资产泡沫的担忧,同时也引发了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到底是通过货币工具还是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来进行调控的争论。财政部认为,人民银行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回报太小,同时抱怨是人民银行导致了货币供应的增长从而引发了严重通货膨胀的危险。财政部提出组建中投可以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临时性的控制货币生成和大量使用国家积累的外汇储备。最后,中央同意了财政部的方案。但是成立中投的资金并不像当年重组银行那样,通过直接资本注入,而依靠的是财政部的特殊国债,通过农业银行将债券分八次出售给人民银行获取。从发行这些债券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人民银行在体制内的弱势。从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之间不能直接的往来,在此之前,人民银行经常被迫直接为政府赤字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这次债券不是为了解决赤字。中投获得的资金,最后主要花费在,第一、对农业银行、国开行及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注入;第二、从人民银行手里立刻收购汇金。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投几乎成为了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国资委”。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主权财富基金想要拥有或者投资于政府已经拥有了的国内金融机构,那样资金不就是在体系内转圈圈?但这恰恰解释了所谓“体制内”是怎么回事,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中国金融体系里发挥关键性作用。经过这次交易,整个金融体系中,财政部被加强,中央银行被削弱。
五、金融和国家队 中国国家队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始的。在几乎每一个产业领域中,中国都要开始面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规模、专业知识和经济影响力。政府最初的政策目标是打造一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的顶尖级企业“国家队”。1997年10月,尽管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移动(香港)还是完成了其在纽约和香港的同时上市,共融资45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之前在海外上市的47家公司的平均规模的25倍。中国电信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是将各省拥有和运营的行业资产相对集中到所谓的“国家级选手”手里。这次的集中让我们意识到工业部门的地域性分割是可以被改变的,依靠在国际市场上融得的大笔资金,我们可以打造全国性的强大公司。中国移动的IPO显示了前进的道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国家队被迅速创造出来。这些公司逐渐变得十分庞大,并且不可撼动,他们组成了中国的国内市场主体,并且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然而,这支依靠国家政策而被打造出来的“国家队”,从一出生就带有明显的政治优势而不仅仅是经济优势。“国家队”是中国政治和经济游戏规则的重要参与者,理所当然要得到金融体系毋庸置疑的支持和配合。这些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他们怎么会希望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或任何其他政府机构对他们的业务有显著影响?如果金融市场的发展进步不符合这些国家队的利益,那么他们就可能试图阻止发展的脚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在其他国家看来是那么纠结。市场上所有行头都是来自于西方的金融模式,B股,H股,QFII,QDII,证券,基金等等,这些东西都尝试了,并且有些很成功,但这只是在体制内浅层领域的扩展而已。
六、体制内金融体系 第一、体制内金融企业。今天,中国金融市场的中的主要金融机构实际上都是国有企业。但是,这些公司都不是自主的企业,他们几乎很难说是企业。事实上,他们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本身的命运,都完全依赖他们的政治领导人。由于这些特点,即使中国学到了西方社会的法律体系、会计标准、市场以及其他国际资本主义机制的特征,表面上虽然和西方的那套东西十分类似,但实际运转确是两码事。政府的庞大机构和巨大力量,影响遍及中国金融的各个方面。过去我们改革的成就必须承认,但改革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也要面对,例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精英与企业和经济部门的关系;政府和各利益群体如何运用西方国家的金融知识,等等。第二、体制内金融山头。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层建筑远不止一行三会(现在可说是一行两会),在中国过去的几年中,不同的金融参与方形成了所谓的山头,大家都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庭院,在强大的体制内有分工也有矛盾。就算大家可能很清楚地知道整个金融迷局的关键所在,但除非能够得到最高权威的支持,否者谁最后都将一步步走向妥协。因为在这些山头之间,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那么协调工作十分困难,在这个体制内的每一个既得利益集团都牢牢固守着自己的地盘,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体系的问题,不是某个部门或集团的问题。
注:本文主要参考自卡尔·沃尔特和弗雷泽·豪伊的《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与脆弱的金融基础》
第三篇:吉林公务员考试:中国体制内隐性福利
吉林市华图
吉林公务员考试:中国体制内隐性福利
作者:董董
来源:华图网站运营中心
暧昧的隐性福利
它可以是一块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闹市区的一套住房;
它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败‛;
它常常不合理地存在着,你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
‚‘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这个体系(官员体系)稳定的一种隐性福利。‛
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让30个年龄在50岁以上的干部‚退居二线‛吃空饷,以便把职位腾出来,为年轻一点的公务员留出‚发展空间‛。针对这一现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梅赐琪如是说。当然,并非所有的‚吃空饷‛现象都是为了维护官员体系的稳定。今年以来,各地‚吃空饷‛被曝光事件屡见不鲜。1月,山西省静乐县原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被曝光:5年累计‚吃空饷‛10万元。2月,还在上学的山西省长子县教育局局长李某之子,入编为当地一所中学的正式教职工。4月,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针对当地发生的数起国家工作人员‚带薪坐牢‛现象开展专项调查,发现近三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已判刑的61人中,有32人的工资没有变动。6月,江西省武宁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85名。截至7月底,陕西省榆林市半年内已清理纠正‚吃空饷‛人员2100多名。‚‘吃空饷’正成为财政资金流失的黑洞。‛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在接受《检察日报》采访时指出:‚吃空饷‛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一种变了形式的比较严重的腐败。
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隐性福利‛,近年来屡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每
2345678910-
第四篇:《看网上一些学生关于体制内公务员的争论有感而发》
看到一些回复
感觉某些学生还是比较naive的 体制内工资的确不高 只能保证不饿死
但是如果进入体制内要是还靠工资生活 那才是真的loser 说说我知道的一个部委的例子
该部委年龄段大概有三类:
1960年代出生的考上大学进入该部委的 无疑是中国目前最幸运的一拨人
他们错过了文革上山下山,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时,正好遇到恢复高考 这帮80年代的大学生进部委一直干到现在 至少是司局级,有些已经到部级或更高 工资大概在7000元左右
通过单位分的或者便宜卖的房子至少有2-3套 基本都在二环以里
咱也不八卦领导的孩子为啥都拿全奖出国念书
也不说领导为什么都结了三四次婚,每次都换漂亮的女主播 就说说一个让人羡慕的车牌
要害部门局长的车子都可以搞到军牌 你想想开车WJ或京V的桑塔纳 喝点小酒却敢在长安街兜风 那种低调奢华的感觉
1970年代出生的考上大学进入该部委的
现在最差到处级,好的有到局级的,更优秀的就不说了 要知道有的局有8-9个处 一个处就一个处长或副处长 只要不犯错误 40岁之前肯定是处长 处长工资在5000-6000元左右 这些70后们也不用愁房子
因为2006年之前部里所有人都分了房子 很多人赶在2005年前后又买了一批 所以他们手里的房子比某些局长还要多一些 咱也不八卦这些70后处长房子车子 就说说他们的小孩上幼儿园或小学 我认识一个处长孩子在蓝天幼儿园 还有一个处长的孩子在史家胡同小学
这个部委领导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应该都可以通过关系摆平
以上两类领导的收入来源咱也不清楚 只能从新闻媒体上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 举两个简单例子
一个国家档案局副司长范悦 这应该是清水衙门的局级干部吧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上千万给情人 另一个是国家能源局的处长魏鹏远 属于实权部门的小官
家藏上亿现金,烧坏四台点钞机 中国有2000多个省部级干部 5万多司局级干部 60万处级干部
我觉得在实权部委混到处级就可以告别人民币消费了 而在清水衙门则要混到局级才可以 至于部级和副国级的话 要钱有啥用?
最后不说处以上的领导了 免得惹麻烦
说我认识的该部委的一个80后哥们吧 我认识他的时候刚入部一个月 认识五六年了 每个月会见一两次 也经常参加他的饭局 应该算是非常铁的哥们了 他提得比较慢的 35岁现在还是主任科员 到手工资4500多一点 而且不是在热门局 没有实权
家里是农村贫二代 应该是部委的屌丝一个
现在说一下他入部六年后的资产状况 两套房子,一辆军牌车
第一套是花了30万在二环内买了一套60多平米央产房 没有产权,不可以上市交易,通过朋友介绍买的 第二套是贷款买的,经济适用房,当然是找关系了 90平米左右,位置不详,买来就出租了 他因为是军转
还住在军队大院里,象征性每个月交了点钱 军牌车是当兵时配的 转业后找找关系也没交牌照 军牌的好处是不限行 随便停车不用交停车费 酒驾的话也是军队纠察管
哥们一直没有赶到分房子 但是2016年左右 中×部会有一批房子待分
据说可以解决部内所有无房新公务员住宿
面积最小的也有100平米,位置在西三四环的位置
说几个比较庸俗的东西:
第一,哥们每天晚上都有各种饭局和KTV 很容易在酒桌子认识不少本地外地土老板 都以结交中×部的领导为荣 有个老板和在饭局上对我说过 一年投资点小钱给各部委的年轻人 吃吃喝喝玩玩 根本算不了什么
但是如果这些人当了领导 回报可不止这些钱 这叫感情投资
第二,哥们一天学没有上过 弄到了R大正式硕士文凭 我那个哥们是军转干部本科毕业 入部以后觉得学历要改善一下 一次饭局上认识R大某领导 弄了个单独考试
英语考了40多分,专业课几乎一道题不会答 也通过初试面试考上了研究生 两年研究生一天课没上过
导师让手下的博士帮着交作业参加考试 论文也是找人写完 答辩词都是照着稿子念的
最后顺利拿到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这就是官场里秘而不宣的真的“假学位”吧 所以在一次饭局上
我哥们说起他考研究生的英语成绩 海里的某个处长立马说到
自己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才有17分 依然进入P大读博士 在座的都哈哈一笑
其实官员想弄个学历很简单 各级党校硕士博士一大堆
但是现在很多官员动辄就要名牌大学的真文凭 哎,只能苦了那些在校的学生了 学历贬值就从这里来的
第二,哥们老婆是电视台某栏目的小主持人 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
这个部委很多人的老婆都是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或播音员 如果不在这个圈子找对象
这个部委的单身小伙找媳妇也挑三拣四 一句话概括:条件一般,要求很高
但确有地方的土财主或官员愿意把女儿嫁给身高长相一般化的小公务员
第三,哥们每年都会有1-2个小情人 有的饭局上认识的交际花 也有一些下属单位的已婚女人 这两者都不用花钱
还有一些就是大学生或者KTV认识的小妹 这要给点钱
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带出去旅游 一个人每月在1万左右 但基本都可以找到老板买单
最近在一次饭局上看到他的一个小情人 R大毕业刚毕业,水灵可人 他通过关系给运作到中信银行上班 年薪30万左右吧
总结一下
我的那个兄弟如果单凭工资
在北京生活简直和民工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他活得很滋润
房子两套,车一辆,老婆一个,情人若干 吃饭住房看病都不花钱
一年能关系能混来50万左右的收入吧 收入来源合法
完全没有任何贪污受贿 经得起纪委去查 唯一就是生活作风问题 但这个是党纪范畴 一般不会有事 即使如衣俊卿这样 也只是罢官了事
哥们的收入来源于两块: 一个是做掮客的“提成”
比如一个饭局认识一个内蒙古来的老板 想要拿某个部委的批文
但是没有关系认识发改委的官员 于是可以帮忙介绍认识一些圈子里的公务员朋友 经过科员、处长、局长,一直能找到分管副部长 往往能约到司局长出来吃个饭 批文就八九不离十 八项规定之前
过去的是行情是这样的 如果办一个批文需要50万 先打过来一半钱去运作 如果办成功了,再打来另一半 如果不成功,分文不收,钱退回去 当然和这些老板交往是很有风险的 所以在八项规定之后
我哥们现在帮老板办成事之后都不会选择收钱 而是让这些老板再帮自己办一些事 比如给情人安排个工作 给家人弄个出国旅游 借宝马车开几年等等
或者干脆什么不要回报等待远期收益
另外,由于纪委查的严
现在哥们一般都谨慎和老板打交道 主要选择和当地政府官员交往 这也是另一块主要的收入项目 比如地方出了一些负面事情需要摆平往往当地的官员就会来京沟通
这个时候如果给钱收下来风险就就极为小 除非这个地方官员出问题被双规
八项规定之后地方官员来京也一般不给钱了 回报也是五花八门
有给一些当地上市公司股票内部认购 也有给介绍一些当地投资项目 我那个哥们认识福建的一个官员
介绍在当地某银行搞一个投资项目,24%收益率 找几个关系不错的老板 一人借个几十万 凑够100万投进去 一年20多万收益轻轻松松
如果是你给当地父母官办过事情的话
你家人亲戚朋友在当地办事生活几乎是畅通无阻 我那个哥们每年春节回家
都会和市里的几个常委一起聚一聚
另外,如果你会运作人脉关系比较广 和朋友在外面弄个公司 一年弄个60-70万不成问题
一次饭局上认识一个在某委工作的人 弄了一个小公司
轻松在钓鱼台七号院买了房子 以前不是有段子嘛 找某委处长办事 先去吃饭再谈业务
因为该处长的亲戚开了个小饭馆 举个最近的例子
连芮成钢这样没有任何审批权力的小主持人
都可以凭借媒体圈子能靠关系运作一个公关公司捞钱 芮成钢不是说嘛:
“让我拿一个比现在高出好几倍的薪水
在国贸19层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进出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但是自己办公司是有风险的 极容易被纪委盯上
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帮人办事 具体例子上面已经说了
对于没有背景的部委的小科员来说
咱不搞周老虎的那种房地产、金融和石化大项目 只要凭借部委的金子招牌 每周参加3-4个饭局 每个饭局认识5-6个人 一年能认识千把号人吧 在中国人脉就能换钱
唯一的付出就是需要你能来事 一要会喝酒 二要会沟通
当然
如果能遇到赏识你的老领导 你可能一飞冲天至少官至部级 如冀文林等人
但是也要做好站错队或者大领导倒台的准备 最靠谱的是找个官二代媳妇
但是在目前中国是没有那样的运气了 因为局级以上领导的孩子基本都去国外了 不过以部委小官的身份
找个地方土老板的女儿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如果你是实在是不会混 和人说个话就脸红 更别提拍领导马屁了 也不胜酒量不参加饭局 其实这种人本不该当公务员的 但是如果你在中央实权部委 我也不建议你辞退 以我哥们为例 就算不图钱
在北京活得也是很舒坦的
第一、吃得安心
哥们所在的部委和海里一样 食品都是特供 安全不用操心
每天八荤八素四个主食 水果和酸奶随便取
一年365天一天三顿都可以在单位吃 当然,就算没有特供
普通部委的饮食也是蛮不错的 起码不用在家开伙了
第二,住得舒心
虽说现在媒体叫嚣公务员不分房
但是核心部委实权部门的房子都来都是不缺的 从来没说海里的公务员担心过房子
就连北京市委几个部门的公务员也是有房子的 现在虽说房子越分越远 但也没有超出五环 一套房子在北京值多少钱 需要你自己打工多少年
第三,看病安心
中央公费医疗一直没有取消 部委单位都有医务室 小病在医务室拿药 大病去医院90-95%报销 得了大病可以长期病假 常年休病假的人多了去了
第四,玩得开心
部委公务员去地方一般都是最好的宾馆和饮食
如果是跟着司局长下去,一般都会有省委副职陪同吃饭 现在虽然说有八项规定 但是只要你会交朋友
和每个省市的业务单位负责人搞好关系 你和你家人在中国境内旅游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 地方领导都有非公的私人接待方案 至于出国
很多部委都有公派或出差 现在都是年轻人抢着去
一些年长的领导都不愿意出国了 因为该去的地方都去了 当然,如果你哪里都不去 每年起码有10天左右北戴河疗养 现在都是强制性休假 八月份必须要去的
第五,上学方便 绝大多数部委都有共建 即便没有共建
如果你在部委混了十年以上 还不能给孩子弄个好地段的小学 真是应该去辞职
第六,办事方便 只要你在部委里
多多少少都会认识各部委的一些人 无论是给家人、朋友、老乡还是情人 都可以帮忙办点小事
即使对方在办事时不给你便捷 也不会为难你卡着你 这就够了
要知道中国法规和办事的效率是多么有弹性 法规一般都写在30个或60个工作日内办完 你没关系都在最后一天给你办完 你一点毛病都挑不出
你有关系可以在当天给你办理了 当然,这都是小科员之间互相帮忙了 如果你官升至局级以上
在中国普通人看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你只需要一个电话就搞掂了 比如301医院的一个特需病房 普通人可能排一年都没戏
而局长只需要给医院政委打个电话 当天下午就可以给你办住院
第七,工作有面子
经常有人说在国贸办公多风光、地段多好 很多在1环以内上班的公务员就笑了 如果告诉你能在中南海里面或旁边上班 六层的小楼独成一统 门口有警卫24小时站岗
每天推开窗户可以看见车水马龙的长安街
这样的工作环境算是在中国最核心的办公区域了吧 给老家同学朋友过年邮寄明信片都写 中共中央委员会××部寄 是不是也算是有面子呢?
啰嗦写了这么多 当然有人要问
为什么有些公务员天天在网上抱怨苦逼 道理很简单啊
你去公司打工也分世界五百强和普通企业吧 公务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即使同样为小科员
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和在县里工作能一样吗? 在中组部做科员和和在气象局做科员能一样吗?
哪些是实权部门呢,每个人认识不同,但总体来说 党口>政府>人大>政协>团体 党口的实权部门有:
中办,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中央政法委、中编办、中央文明办、中纪委等
以上党口部委权力都不小,但是每个部委又分实权部门和清水部门,例如中办(秘书局、警卫局),中组部(一局、二局)、中宣部(新闻局、宣教局)、统战部(三局、四局、五局)等等,如果能进入以上实权部委的实权部门,权利相当大。
政府口部委:
一类部委:公安部、发改委、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交通部、国土部、住建部、民政部、工信部等;
二类部委:农业部、工商总局、海关总署、水利部、文化部、司法部、民委、科技部、三会一行等;
三类部委:商务部、出版总署、质检总局、邮政局、港澳办等; 四类部委:气象局、外专局、地震局、参事室、外交部等。
简单划分一二三四类,划分标准主要要两个,都是很庸俗的算法: 一是该部委小科员每周能被企业老板邀请吃饭次数; 二是该部委小科员手里掌握企业行政审批权力大小。
和党口一样,政府口部委又分实权部门和清水部门,比如发改委能源局和发改委老干部局的权力差距,就是发改委和外交部的权力差距;再比如在公安部交管局比在公安部新闻中心,都为局级单位,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总之,在中国,你所在的部门天天被被人求着办事,你可以调配的资源就越多,当然危险也很大。举个最朴素不过的例子了,国家能源局半年内双规了4个司局长,你可曾见过外交部有过如此多的司局长被双规?
最后一点东西,如何进入这些部委,尤其是实权部委:
第一,有些部委是从不针对社会招考的,比如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最近也开始对大学生村官或技术岗位招考),你能进去的唯一途径就是军转或选调;
第二,实权部委的60%职位都是公开对社会招考的,剩下是给军转干部。这些公开招考的岗位,越是实权部委越是公开透明。以中办秘书局为例,一个职位每年都超过200人以上报名,最多时有1000多人考一个职位,绝对是中国最公开的选拔考试,比高考都公平。理由很简单,一,和你一起参加考试的官二代基本都是地方的官二代,他们的父母也搞不定中办的领导。如果能搞掂,他们自己的仕途早就提升了;二,考试绝对公平,而且面试也公平得无以复加。为什么?纵使有几个提前打好招呼的人,笔试一定能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考进前五?公务员考试越往地方越黑暗,一个县里招考公务员,可以省市区的领导都会打招呼,而中央部委的职位招考一般不会。三,公务员不看学校,不看GPA,不看排名,甚至不看专业(笼统写经管专业),这种招聘应该比中国90%的国企或外企招聘更公平吧。
第三,如果你考试能力不行,建议大学毕业先去做村官或当兵(后者更靠谱些),等着村官毕业选调或军队转业。
所以公务员考试,目前是穷二代最好的翻身机会,一个普通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后,可以通过公务员招考鲤鱼跃龙门进入中国最核心部委的最实权部门。如果有幸混到局级以上,你的家人、孩子或者亲戚朋友也可沾上你的光,这就是过去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你混的不行,起码也可以到处级(一般到副司级巡视员退休),在北京也可以混到衣食无忧,不用为生计发愁,小富即贵。
公务员唯一的风险就是贪念。其实,在中国当官的合法收入已经足够了,要那么多钱干嘛?
但是三四类部委的公务员就不建议去考了,除非你想报效祖国,否则那点工资和有限的人脉,让你在中国寸步难行。
没钱没权的公务员不要说和金融白领比了,码农都甩他一条街,仅仅比农民工好一点点。
第五篇: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五大禁忌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五大禁忌
让宝宝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对家长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然而,在宝宝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常犯下一些毛病,对宝宝的成长不利。这里爱宝乐母婴用品为大家呈现宝宝进入幼儿园后的五大禁忌。
一忌“迁就放纵”
孩子可能会对新环境的不适合,而造成心里的不愉快,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耍赖或撒娇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缓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二忌“偏听偏信”
孩子刚入园,家长通常会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三忌“甜水等待”
家长常常担心宝宝在幼儿园没喝足够的水,就会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等待给孩子喝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四忌“零食补偿”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在家准备着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这样就会造成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就会产生依赖感,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 “留有余地”,长时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刨根问底”
宝宝呆在幼儿园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会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亲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家长们应该以平和态度,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
以上由爱宝乐母婴用品http://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