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党外人才培养使用的建议
近年来,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经过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努力,逐渐向好发展,在一些部门领导班子层面也明确要求要有党外干部的配备,进一步推动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但目前仍存在党外干部配备比例过小、重视程度不够、储备不够充分等问题。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需要立足实际,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进一步突破当前党外人才队伍发展的障碍。
一、党外人才培养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落实不到位。
在对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中,很多部门并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工作中偶尔能提到都已经算很不错了。党外人才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中所占的比例并未有按规定落实。党政领导在使用干部时,更多的是考虑政治身份,缺乏同等的激励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党外人才并不占据优势,挫伤了优秀党外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掘才渠道狭窄。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结构深刻调整,人才身份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党外人才也越来越多散布在“体制外”。还有一些党外人才则是受制于现行各类选拔制度,一锤定音,无法对真正的党外人才实施客观评价,如果对这些“体制外”党外人才不掌握、不了解,党外人才的发掘渠道就会越来越窄。
(三)人才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发现选拔党外人才主要依靠各方推荐,经组织考察选用。这种传统的“伯乐相马”式选人用人机制总体上是有效的,确实发现、选拔了一批优秀党外人才。但由于视野不够宽广,标准和程序不够规范,尤其是缺乏广泛客观的比较竞争,往往选出的人才不一定是最好的,有些优秀人才因某个阶段或某一方面没被相中而失去脱颖而出的机会。
二、对体制内党外人才培养使用的建议
(一)加大培养使用党外人才的力度。
建立健全干部淘汰机制,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体制内人员要能上也能下,要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大对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党外人才的安排的政策要求,不断健全选拔任用制度,对优秀党外人才要重点关注跟踪,建立并创新能落实使用这部分优秀党外人才的办法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党外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把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看作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狠抓落实,继续加大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切实推动高层次党外人才队伍建设。(二)完善党外人才选拔任用制度。
运用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形式,逐步改善人才选拔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推广定向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做法,为更多优秀党外人才提供展示机会,进一步规范推荐程序,实现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的有机结合,促进党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形成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用人导向。
(三)拓宽储备渠道,建立党外人才数据库。
要拓宽视野,不能只从熟悉的人中选择人才,要深入基层、生产工作第一线去发现党外人才。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对党外后备人才的层次、年龄、职务等做出具体要求。建立“民主党派成员数据库”、“无党派代表人士数据库”、“党外干部数据库”、“党外优秀人才数据库”,可按照一定界别、依照一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以及个人的优点、不足等进行档案分类储备,为后期的培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