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
论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成本管理
一、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市政施工企业施工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材料消耗的过程。材料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材料费用约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是生产的客观要求。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使得市政施工企
一、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市政施工企业施工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材料消耗的过程。材料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材料费用约占到工程总造价的70%。因此,加强材料的管理是生产的客观要求。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特点,使得市政施工企业的材料供应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表现为供应的多样性、多变性、消耗的不均匀性,并带来季节性贮备和供应问题,并且要受运输方式和运输环节的影响和牵制。
市政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做好材料计划的基础上,搞好材料的供应、保管和使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具体的讲,材料管理工作应包括;材料定额的制定与管理、材料计划的编制、材料的订货、采购、合同、组织运输、材料的仓储管理和现场管理、材料的成本管理等。
加强材料管理是改善企业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会通过工作量、劳动生产率、工程质量、成本、资金利润率等各项指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材料管理工作直按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劳动、运输等方面的活动,对企业完成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要和增加利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
二、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的质量控制
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结构安全,因此,对工程材料的控制是工程建设各项控制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如何抓好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本文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材料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的人品素质和业务水平。市政施工企业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是人的行为,只有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加强对材料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人品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对在材料质量控制中以权谋私、弄虚作假、收受回扣和贿赂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给予严肃处理。
(二)加强对于材料选型的控制,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例如,调查土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对工程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沥青、碎石、砂)进行室内试验,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坚持做到用数据说话。对各类砼构造物中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和直径,应坚持做到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其技术标准符合部颁标准,焊条,预埋件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如涵管、预制梁、盖板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采样试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三)加强材料的储存管理,避免出现原先质量合格的材料由于管理不善而出现质量问题。例如,按施工计划结合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要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和钢筋锈蚀。现场材料堆放处均应设立标示牌,写明品种、产地、规格、检验状态,严格按“三检制”执行,使原材料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控制,例如,对路基土首先应进行土场调查、土壤分类、土壤塑性指数和土壤颗料分析,进行土壤天然含水率、分路段或分层用土的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的试验,并确定各种用土的重型击实标准,做好试验路段,拟定好施工技术控制指标。根据市政工程质量监理要求,坚持做到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在现场要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发现和提出施工中的质量隐患和预防措施要求。
三、市政施工企业材料的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的特点是战线长,工期不均衡,这也决定了其材料管理的特殊性。工程材料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成本费用的科学管理活动。工程材料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多,很宽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项目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工程材料的成本管理。
(一)加强组织建设控制工程材料成本
项目部要明确材料管理的人员配备,明确材料管理人员之间的职权关系的划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既要明确工程材料成本控制者,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工程材料费用超支,成本加大,责任却不明的问题;又要相互配合,做到全员参与工程材料成本控制,更好地控制工程材料成本。
施工项目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和大宗材料应由企业的物资部门采购,按照材料需求计划,分批供应给施工项目部。特殊材料和零星材料,不以采购量计划,依据工程进度由施工项目部自行采购,做到货比三家,不仅控制材料的原价和运杂费、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也应考虑,可采用产品订货周期统筹计算。
(二)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材料采购环节往往是权钱交易的地方,容易产生腐败,光靠人的觉悟和素质是不够的,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明确监管的范围和机构,由公司的主管领导、材料、财务、纪检监察、审计、人事等部门组成材料采购监管工作小组,按材料采购的过程,建立一套从采购前的采购计划、供货方评审,采购中的价格控制、合同会审,到采购后的信息反馈、验收、结算等主要环节的全过程监管约束机制。以管理制度为依据,定期对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并且对重大的材料采购活动实行专项审计和效能监察。
(三)认真控制材料价格
在采购各种材料前,应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负责做好材料供应厂商资
料的收集、整理、登记工作。对供货方提供材料的质量、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条件、价格、信誉、供货能力、历史业绩等进行评价,确定一批质量好、价格适中的供货方,建立合格供货方一览表,报主管经理批准后,据以采购。材料采购时必须严格在确定的合格供货方范围内择优选购,并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如有特殊情况,需超出确定范围采购的,必须重新按程序规定审批。采购大宗的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碎石、中砂等材料要采用招标竞价的采购方式,采购零星材料可采用货比三家
第二篇: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范文]
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关键词:成本管理;责任;目标;核算
摘 要:在建筑市场中,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做了初步探讨,有利于施工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在建筑市场中,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从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做了初步探讨,有利于施工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一、成本的事前预测
(1)制定合理的目标控制成本。根据施工计划编制目标控制成本,目标控制成本是成本控制的警戒线。依据工程中标价、历史工程成本资料、工程项目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投标价格和当地实际价格、单位内部各项费用消耗定额及费用支出标准,编制施工项目目标、控制成本。
(2)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工程资金的合理投入、项目劳动力合理使用、材料量化使用和储备、设备利用效率、生产过程中安全效益等各项费用的有效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加强内部承包、对外发包、班组核算的科学管理,制定内部承包方案,主要以工程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实行承包。人工费的控制可通过完成生产计划程度进行,要做到奖罚分明;材料费的控制可依据完成既定工程量所发生的适时材料费用的节超,但要监督生产过程,避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质量问题;机械费用的控制要从设备保养、维护、完好率等方面入手,确保企业设备完好。严格考核班组的各项消耗和工作效率,采取奖罚机制,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挖掘劳动潜力,加大成本降低的可行空间。对于分包项目的管理首先要选择合格分包方,制定合理可行的分包单价,严格按合同要求进行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4)加强施工过程潜在事务的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执行分歧等问题,客观地对成本进行重新预测,了解工程成本的变动情况,并及时与现场监理和建设单位商谈、签认,以便最终得到工程索赔。..二、投标工作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一些施工企业经常处于找饭吃的紧张状态中,由于忙于找信息,忙于搞投标,忙于找人际关系。所以标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效益的好坏,投标是一种非常激烈的竞争。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一些施工企业为了有饭吃,把标价越压越低。管理好的单位能盈利,管理稍一放松,必然要发生亏损。因此,科学合理的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标价的降低幅度,应当确定在不亏损的限度之内。投标,要发生多种费用,包括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等。这部分费用如何核算,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但这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因此,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费用开支,成为降低成本开支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有专门的投标机构,不断提高投标人员素质和责任心,不能有标就投,而是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有一定把握的才能够投。同时,对投标费用,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并落实到投标责任人进行管理。为了考核投标费用开支情况,建议单列科目并按费用性质进行核算、期终,按费用性质转入管理费用有关科目。
三、中标后的责任分解
各个中标工程,因降价幅度不同,中标价格也肥瘦各异。一个单位,为了统一考核标准,对中标工程,首先要对中标价格进行复核分析,看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高,有利可图,哪些分项工程价格较低,无利可图或是亏损,然后编制内部预算。根据编制的预算和费用项目,将工程价款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项目部的直接开支,即项目部的责任成本,包括项目部本级开支和完成工程需要的工、料、机和其他
直接费。一块留给施工队,如项目部直接向甲方结算的,则为上交费用,包括施工队管理费用,各项税费
和利润等。这一分解十分重要,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项目责任成本考核是否合理、公平。我们
通过对大量项目工程成本与标价的比较测算,把项目责任成本确定在标价的一定百分比之内。
四、成本的事中控制
1、材料费控制
施工材料消耗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 %~70 % ,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
料的成本控制分为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用量控制:在合理使用条件下,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
措施;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部署;严格控制进料,对经检验不合格或在运
输过程中损坏的材料,应立即与供货方办理更换或退货手续,购料一定要严格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加强
现场管理,材料进场后应妥善堆放保管,避免二次倒运和损失浪费。运用行政、经济的管理手段,健全
和完善材料的管理机制,实行材料领用责任制,专料专用、包干控制的方法。
(2)价格控制:及时掌握建材市场的动态,采用“双控”原则,不仅采购员把原料的价格控制在预算
价格之内,技术人员也要对材料的规格和性能指标进行技术分析,并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
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以降低采购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计算好
经济库存,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并加快货物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是工程项目制造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 %~10 %)进行包干控制,防止人工费超出指标,做到节奖
超罚。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
工人的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减少工时浪费。同时,采取一切办法积极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费的控制
随着工程建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成为加快施工进度,促进工程项目按期完成的主要因
素。要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的支出,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如自有机械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在工程造价信息公布的价格标准
和机械台班定额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配备技术素质高的机械手,实行机械设备责任制,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台班
出勤率。成立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设备调度、检查、维修、评估等具体事宜。对主要部件及其保
养情况建立档案,分清责任,便于尽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任何工程在实际施工中,都会遇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合同差异等问题,项目管理人如何充
分利用合同条款,在这些事项一旦发生时,及时与现场监理办理签认手续,取得索赔,是项目管理的一
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效益的好坏。加强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争创精品工程,争取获得甲方大
额补差奖励奖金和工程优质奖,也是增加项目收入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省龙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韩利
2009-3-19
第三篇:论企业成本控制
论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通过对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提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办法,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当今企业;成本控制;竞争力
1加强成本核算是成功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1.1加强材料消耗控制
(1)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用料计划的审批管理,做到事前有控制。
每月末各单位将下月预计所需的材料消耗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根据与各单位签订的内部成本费用结算合同和各单位的预计消耗情况,对各单位下达材料消耗计划。对于计划外的临时任务所需的材料,各单位必须另打报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办理。
(2)加强对库存材料的现场管理。
建立大型材料档案管理制度。对单项金额大的、重要的大型材料一律建立档案,从材料的投入、使用、转运等过程进行监控,全部登记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测算各类大型配件的使用寿命,达不到使用寿命的,对原因进行分析,属人为原因的照价赔偿,从而达到提高对大型材料的合理使用意识。对材料按类别或金额实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并对材料库存分类核定最佳储备量,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3)规范行为,加强材料领用管理,做好材料领用的事中控制。
①对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主要采取查看领料单及现场查看相结合的办法,重点从材料是否超范围、材料收发存记录是否规范、对公私两用物品的领用管理是否严格、各单位领用的材料是否及时使用、是否存在小库存等方面进行管理。
②建立材料的交旧领新制度。对于有残余价值的物品,必须建立交旧领新的制度;对于应交回旧的物品而未交回的,决不允许领取新的物品。
③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从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目的是促进各单位合理组织施工,减少材料损失浪费,发挥修旧利废作用。
(4)对材料的计划与实际耗用进行分析考核,做好材料领用的事后分析考核。
主管部门每月可按以下指标对各材料消耗单位进行考核,如:材料计划和实际消耗情况分析、节能降耗指标、定额消耗执行情况、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公正。将这些指标与各单位的工资薪酬分配挂钩,实行月度考核兑现和年终总考核总兑现的制度。同时将考核兑现结果在企业的内部公示栏进行公布,增加考核的透明度。
1.2加强工资薪酬的控制管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本观念”,工资薪酬管理历来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工资薪酬支出却又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加强工资薪酬的管理控制是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1)合理定岗定编,在确保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在这方面最主要的工作是企业必须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去设置合理的岗位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并结合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根据需要做适时调整,以达到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投入的目的。
(2)制定工资薪酬的总目标,根据总目标合理分解。
企业在制定工资薪酬总目标时,必须在坚持人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原则下制定,然后以总目标为基数将工资薪酬分解给内部各单位,从而达到工资总额控制的目的。在没有重大生产经营变化的情况下,全年的工资总额基本不变。
(3)将工资薪酬和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消耗水平等挂钩。
在确定了工薪总额及内部各单位的分解目标后,还需将既定的工薪目标与销售收入指标和成本费用消耗指标等挂钩,以达到工资与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等协调增长或减少的目的,从而起到加强工资薪酬管理控制的作用。
1.3加强期间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作为间接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水平中占据一半份额或更多。为了加强三项费用的管理控制,除了上面已提到的对成本费用支出通过预算管理进行控制外,还需要在具体的支出上对一些细节加强控制管理。
(1)将企业发生的费用按费用性质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由于固定费用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较稳定,因此要重点加强对变动费用各环节的审批支出管理。
(2)日常支出费用出入库研讨。
对于企业日常支出较多费用的消耗物品,无特殊情况外,一律采取出入库的形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报销结算。
(3)话费等采用定额补助的形式。
对于话费、小车费用等采取定额补助的形式予以支出,为了免除涉税风险,可采取在定额补助内凭票报销的方式。
(4)销售费用的固定和提成的方式。
对于销售费用,采取按销售额和回款额挂钩,并按定额提成的方式结算,同时为了免除涉税风险,也采取在定额的范围内凭票报销的方法。
(5)实行严格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费用开支和报销审批制度,将费用的报销分为考核和非考核费用。对于考核费用,一切开支都要在预算额内进行,不允许有任何的调整和变动;对于非考核费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直接审批或有类似权限的人审批后方能办理。对于一些重要的费用如招待费、会议费、广告宣传费、中介机构费等,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的预算额度和实际费用支出进行审计,确保费用计划与实际支出的合理性和公允性。
2加强监控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有力保证
加强监控分两方面,一是成本核算、分析、考核;二是审计控制。
2.1成本核算、分析、考核
首先是成本核算,这在上文中已详细论述。
其次是成本分析,这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进行对比,通常采用产品的结构分析法来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再次是成本考核,这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及各职能部门制定的成本计划进行分析、考核,并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充分调动员工执行计划的自觉性,为新一轮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2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规定的措施是否贯彻、合理有效,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此外,还可以请外部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3强化流动资产管理是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3.1应收账款控制
应收账款目前已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减少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防止形成呆账,减少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应收账款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所有经销商逐一进行信用分析,建立起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又适合于经销商利益的双赢的信用政策;二是做好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采取月月对账,确认债权工作,以达到减少企业损失,控制成本。
3.2库存控制
公司根据每年生产计划制定较为合理的库存资金限额,实施总量控制,不定期地进行分析和控制。坚持每年两次开展全面的企业财产物资盘点和进行每月的库存统计,使库存日益趋于合理。
4现代成本会计概念及其职能
4.1 现代成本会计的概念
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4.2 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5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发展适应了企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5.1 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 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5.2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5.3 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
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5.4 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现代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现代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于浩淼
第四篇: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摘 要: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针对施工企业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进行低成本管理,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工程结算阶段三方面阐述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帮助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目标控制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有两条:增收和节支。增收受市场、区域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节支则有较大的自主性和伸缩性,属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施工企业如何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减低消耗,减少费用支出,向企业内部管理要效益进行低成本管理尤为重要。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本人就施工企业责任成本宏观管理,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实行上场预控制度。每个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工程公司成立以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项目办等业务科室的有关人员组成的预控小组,进驻现场,调查现场,结合项目实际,对项目从施工方案、材料采购、组织机构及管理模式、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事前控制。
1.1 优化施工方案、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施工前的准备和策略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又是关键的关键。施工项目管理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不但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成效,也决定着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引深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内涵。因此项目开工前,工程公司就应集中公司人才优势,挖潜创效,制定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1.2 研究材料供应渠道,控制材料关键节点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0%~70%,有较大的节约挖潜力。材料成本控制,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又一重要因素。在上场预控阶段,预控小组要对工程所用大宗材料,进行现场实际调查、网上查询、电话询价等多种方
式来核定各种材料采购价格的最高上限,杜绝暗箱操作,堵塞效益渠道。
1.3 合理配置、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结构工程特点,对拟构建的项目部从总体部署、班子配备、部门设置到人员数量要做详细的安排。1)控制了项目人员随意增长;2)解决了项目抢占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而造成的人才紧张问题,也起到了精干管理层,强化作业层的效果。
1.4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企业项目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往造成机械使用费用成本偏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计划管理和统筹调配机制,同一企业内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为整合内部资源减少重复投入,改变项目部小而全的状况,预控小组应从设备、周转材料的数量、来源、规格型号做出详细规划,这样既加快了施工进度,有杜绝了由于设备相对过剩和短缺而导致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设备及周转材料利用率。
2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经基本定局,即使纠偏,也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责任成本管理和控制显得极为重要。
2.1目标控制
工程施工预算是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科学的预算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坏。项目上场后,公司应根据统一的责任预算编制办法预测出项目需要的总成本,以此作为项目成本控制计划与目标考核的依据。公司和项目部可以对成本目标和实耗数据的不断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成本处于可控状态,真正实现项目成本从事后反应向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转变。
2.2过程控制
2.2.1制定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
责任预算编制形成后,公司要对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其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和措施,如:财务、物资、设备、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工资、奖金分配办法,成本分析制度等。而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就是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制度配套
措施,使这些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从制度转化为实践成为可能。
2.2.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了保证目标成本下达后,项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围绕目标的实现来运作,并通过成本管理工作的总结,对成本管理中的各项制度进行补充和细化,因此建立健全成本资料归集、传递和报送所要求的程度十分必要。根据各责任成本中心考核的需要设立统一的成本台账、凭证报表和分析资料,从流程和制度上强制性地将项目部消耗核算和控制纳入目标成本管理的轨道,劳务费用、材料消耗以及间接费开支等实现消耗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在台账上一目了然,从而保证了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推进。
2.2.3加强成本管理督察制度
成本督察为具体监控措施,通过不定期的督察巡检及时发现项目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2.2.4考核兑现
对项目部个各责任中心经济利益的兑现是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对各责任中心责任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后,要根据<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有关规定,实现经济利益兑现。3 工程结算阶段工程成本管理
施工工程完工后,公司成本部门要分析项目成本升降的原因,总结各单位工程在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同类工程管理积累成本管理资料,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能持续发展。同时为企业今后参与工程的投标报价和发包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篇:浅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浅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论文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事前;事中;事后
论文摘要:成本控制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为着入点,从施工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施工企业的竞争也趋向了白热化,投标单位为了获取工程项目,纷纷竞相压价,工程即使中标,项目利润也很微薄,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当今所有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已尤为重要。
1施工成本的事前控制
1.1强化成本控制观念
加强成本控制观念,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不单是项目经理、财务人员的职责,它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班组、和每一位职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经常加强成本管理教育,强化成本控制观念,只有使企业的每位职工都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不仅是企业盈利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经济的需要,成本控制才能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1.2 加强工程投标管理
施工企业要根据日常工作的积累、良好的前瞻性以及对市场的敏感度,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合理确定本企业投标报价。对工程投标项目部的费用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标书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等开支范围和标准,以达到降低工程投标成本的目的。
1.3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要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签定合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合同条款齐全、合同用词准确、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规范的合同管理,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在字里行间寻找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
1.4搞好成本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要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要责成各有关人员结合中标价格,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优施工方案,拟定项目成本与所完工程量的投入、产出,做到量效挂钩。
2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
2.1实行项目成本核算,降本增效
从构成项目成本的主要费用入手,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2.1.1材料费
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费在工程施工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所以,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费用控制,宜采用量、价分离原则。对材料用量的控制:根据施工计划核定用料计划;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实行余料回收制度,加强周转材料管理,增加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对材料价格的控制:
在购买时先进行市场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择优购料;在采料采购时,还要考虑材料的资金占用成本,合理确定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力求使材料的进货成本、储存成本达到最低。
2.1.2人工费
人工费也是构成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人工费的控制,严格按预算定额进行控制,把握好施工项目的用工数量;对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参与施工人员的劳动效率;实行基本工资加奖金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1.3机械使用费
随着机械化施工的展开,机械使用费在施工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机械使用费管理,要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备机械设备的进场台数,以便节约机械调迁费;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以实际作业台班为基准,充分发挥其效能,增加机械设备的运转率;严禁带病机械进入施工场地,以免延误工期及增加机械拖运费;严格执行设备保养程序,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采取各项措施,使机械使用费降至最低。
2.2做好施工现场工程签证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合同,做好现场的工程签证工作。工程签证是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签订的用以证明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材料。企业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施工内容和施工范围进行施工。对于需要验收签证的分部工程,应及时做好相关的签证工作。施工现场签证是是施工企业与业主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是预防工程结算时发生纠纷的有力措施。
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企业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安全培训和宣传力度,适当投入安全成本,增加安全防护措施,使安全事故成本降至最低。2.4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是施工项目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完善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做到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技术措施有交底等,尽量避免质量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
2.5采用新设备新技术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设备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使工程项目的工期缩短,避免了企业因延误工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2.6加强成本的动态控制
施工成本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产生的,它贯穿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对于施工成本控制,必须坚持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的实际值与其预算值相比较,若无偏差,继续进行,否则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使工程成本的变化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7做好工程索赔工作
索赔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企业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企业要注重施工过程中原始记录的收集,及时完善签证手续,在索赔事件发生时,及时提出索赔申请,针对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索赔条款与默认条款,详细收集整理与索赔有关的资料,编制完成索赔文件,据理力争,提高索赔效果,以挽回公司的成本损失,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施工成本的事后控制
3.1工程完工,及时清退
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清理现场的剩余材料和机械,辞退不需要的人员,以防止工程竣工后,成本费用继续发生,使企业已取得的经济效益发生流失。
3.2应收账款控制
工程竣工后,项目部要做好工程资料上报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批复结算资料,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及时回笼资金,以控制企业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坏账成本。
3.3进行成本分析
施工项目竣工后,企业应将工程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定额、预算指示进行对比和考核,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下次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奖罚,对于成绩突出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以提高他们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对达不到考核目标的职工,实行责任追究,把成本管理与经营者的利益挂钩。企业应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做到责、权、利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加强成本对施工企业来说是很必要的,成本控制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只有真正搞好成本控制,企业才能得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永鸿.浅谈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本成本管理[J].施工管理,2001(9).[2]王 炜.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建筑,2002(6).[3]杨有亲.浅议施工项目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2005(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