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镇规划城乡统筹基础资料调研提纲
村 镇 规 划 基 础 资 料 调 研 提 纲
一、村庄上级政府部门提供资料
1、省建设厅村镇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定与意见
2、《xx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3、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规定与意见
4、县志
5、县城总体规划资料
6、相关镇区规划资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镇域行政区划图等)
7、当地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情况以及民俗风情
二、村庄部门提供资料
1、村庄地形图:1:500到1:20002、村庄现状人口规模,主要人口类别,当地户籍人口数、城镇人口数、常住人口数,户均人口数,以及近五年人口变化情况
3、村庄建成区面积
4、现状已批土地及建设情况
5、村办企业情况
6、村庄的对外交通、内部道路交通的有关资料
7、村民宅基地和居民住宅用地大小,包括过去及新批住宅建设
8、村庄重点建筑及环境地段情况
9、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主要为村委会、小学、医疗点以及商业点情况
10、现状住宅形式
11、建设工程造价资料
三、工程规划资料
1、给水:
⑴ 用水水源类型、位置、水质、水量
⑵ 给水现状:(管网现状、水井、水池、水塔等)
⑶ 农户室内给水基本情况(设备设置等)
⑷ 工业、牲畜饮用水情况
⑸ 冰冻线
2、排水:
⑴排水系统现状(有无管网或渠道:位置、埋深、坡度、坡向)
⑵工业污废水情况
⑶生活污水处理情况(选用污水处理方式的意向)
⑷暴雨强度公式
3、电力:
⑴变配电室(或用户变压器)位置、型式、容量
⑵10KV电力线路位置、敷设方式
⑶低压电力线路位置、敷设方式
⑷10KV以上电力线路敷设方式
⑸10KV变配电室上一级变电站位置、名称、容量
⑹户均年用电情况、用电负荷及电价
⑺工业用电情况及电价
4、电信:
⑴ 邮政局所(或代办点)位置、名称
⑵电话装机容量(门数)
⑶周边是否有移动基站(位置)
⑷移动电话数量
⑸公用电话位置、数量
⑹有线电视系统情况
⑺网络系统情况
5、供热:
⑴供热热源资料(村内是否有锅炉房,若有则需相关资料)⑵现状村民做饭、取暖用燃料类型
⑶村民取暖方式(土暖气、电热或其他)
⑷省市对供暖是否有相关政策(如电热、燃气供热等)
⑸工业用热情况
⑹太阳能及太阳能利用相关资料
⑺省市对太阳能利用(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电池)是否有相关政策
6、燃气:
⑴燃气类型(天然气或其他)、价格
⑵燃气现状
⑶用气负荷现状
7、环卫:
⑴省市对村镇环保环卫规划有何关政策或指导性意见
⑵村垃圾收集方式及垃圾收集点、垃圾处理场位置
⑶牲畜圈养情况及牲畜粪便处理利用情况
⑷村民粪便处理情况
⑸村内公共场所及道路清扫方式
⑹有无公共厕所,若有则提供清扫方式
8、防灾:
防洪资料(河流水文资料、防洪设施现状等)
备注:所有图件最好为电子文件,其他未涉及资料根据需要再作补充
成果图纸目录
一、村域布局现状图
二、村域布局规划图
三、村庄建设现状图
四、村庄建设规划总图
五、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图
六、村庄近期治理规划图
七、村庄整治示意
八、住宅外观示意图
九、村庄建设规划鸟瞰图(需要另加付设计费)
第二篇:城乡统筹专题规划
刘老庄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任务
1、规划背景
(1)政策背景
(2)理论研究背景(城乡统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集聚要素(村镇体系的优化调整、城市和乡村双向互动体系的建立、落实为如何增强城镇对周边乡村发展的带动力)、集约用地(以城乡统筹为手段,着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不是一味地想方设法去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均等服务(高效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均等和谐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接受服务的均等化)
(3)实践基础和进展
2、规划目标和任务(集聚要素、集约用地、均等服务)
二、刘老庄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1、村镇体系布局现状(行政村个数、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2、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及效率、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及效率)
3、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状(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区别)
4、对问题的总结
三、刘老庄城乡统筹的目标和路径
1、相关案例借鉴
2、城乡统筹的理想和目标
3、城乡统筹的路径
(1)以区域统筹快速提升城镇的竞争力(分为与周边乡镇的统筹、内部的统筹)
(2)以全域管制显著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制定镇域的空间管制体系,整个镇
域实行同等严格的准入门槛)
(3)以网络搭建满足城乡居民同等品质的生活需求(重视城乡沟通互联的设施的建设,注重形成网络化、注重设施的共建共享)
四、路径一:区域统筹
1、与周边乡镇的统筹
(1)统筹范围和对象的选择(选择与自己相邻、比自己弱、实力相当但发展前
景不容乐观的乡镇作为统筹的重点区域)
(2)在上述范围内估算刘老庄未来可能的发展规模及其辐射影响力
(3)明确该范围内各城镇及乡村居民点的功能分工,及其空间发展要求
2、内部的统筹
(1)借鉴发达地区,估算未来到底需要多少农村、到底需要多少乡村人口
(2)评价各个行政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选出未来予以保留或重点扶持的居民
点
(3)对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建设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五、路径二:全域管制
从全域发展的角度对全区进行管制分区,划分成不同的主导发展区,每个区均有自己的主导功能,明确各个区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
六、路径三:网络搭建(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
第三篇: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应城市是一个以盐化工业和石膏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辖十镇一个良种场,五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全市总人口67万,国土面积1103平方公里。近年来,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市不断加大村镇规划工作力度,多法并举,多途并进,村镇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2006年,我市完成了一个省级重点镇(汤池镇)总体规划修编、11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和20个市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07年,完成了4个市级示范村和61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08年,我市委托孝感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40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正在紧张编制中。我市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计划明年对9个建制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届时,使我市镇、村庄规划全覆盖,为镇、村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定依据,促进村镇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一)科学规划,为村镇建设提供法定依据
村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规划是保证村镇建设持续推进的根本保证,村镇建设规划编制是个新课题,其包
1含的内容和深度国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把握三项原则,突出“五定”,做到“五不”,增强村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1、坚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要求村镇建设规划要符合本地实际,与产业基础、功能分区、人居要求相适应,与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突出“五定”,即定性质、定集并点数量、定规划区位、定规划结构、定发展目标,做到“五不”,即不推山、不平塘、不填河、不砍树、不大拆大建,保留地方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农村自然风貌。
2、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在合理的镇域体系规划指导下,坚持集中布局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自然湾为单元,因村制宜,确立村域体系,功能分区后,合理布局,形成包括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绿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建设规划。同时考虑村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造和新建的关系,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集并点的规划选址,新村选址既要规模适度,交通方便,又要避免紧并公路两侧发展。逐步淘汰过于分散、规模较小、布局不合理、人居环境较恶劣的自然村落,适度规模地建设新村。并注重加强村庄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努力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
3、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我们要求,在村庄建设规划没有编制完成和报批实施前,原则上停止对所有农房建设的审批。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村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和个人要向镇人民政府、场、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由乡镇审查后报市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审批发证,乡镇和村级组织应严格监管,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村镇建设规划编制的目标在于适用,我们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中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农民看得懂。村镇建设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要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充分体现村民意愿,让农民在村镇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支持规划,进而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村委用得着。村镇建设规划要结合地方特色,体现发展方向,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村委会一班人能掌握运用,直接指导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政府管得住。村镇建设规划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指导村镇建设。
(二)规范程序,提高村镇建设规划质量
我们在村镇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着力解决“五个问题”,即着力解决镇域、村域范围内用地布局的问题,着力解决村镇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着力解决村镇面貌和环境整治的问题,着力解决四线控制在村镇建设规划中
应用的问题,着力解决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的问题。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市基层特点的规划编制程序,从而使我市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具体操作中严格把好“三个关口”。一是把好技术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把各项村庄建设规划技术指标关,并细化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需达到的深度,提出“八图一书”的规划成果标准,即村域体系图、功能分区图、村庄用地现状分析图、建设规划布局总平面图、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电力电信工程规划图、环境绿化布置图、农村住宅选型图和规划说明书。二是把好评审关。对村镇建设规划方案,聘请专家学者、相关部门领导、乡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进行评审论证,进行修改和完善。三是把好批准关。我们依据审批程序将村镇建设规划文本、图册评审意见由乡镇提出请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增强规划的权威性。
(三)培训骨干,运用村镇建设规划成果
编制村镇建设规划的目标在于运用,我市每年定期分批次对相关村支部书记在市委党校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宣讲村镇规划知识、村镇建设的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和工作切入点,基本理清了各村开展村镇建设的工作思路,我市还多次组织乡镇党委书记、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谷城、老河口、神农架、武汉市东西湖区、黄陂区等地参观学习取经,通过学习看得见、学得着的典型经验,引导全市村
镇建设。如长江埠大普村、郎君镇东村、陈河镇梅岭村、城中保丰村,城北龚河村等村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严格管理,确保村镇建设规划顺利实施
1、建立城乡规划管理新体制。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将城区、镇、村庄纳入城乡规划区范围,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由市规划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并成立了由市规划局管理的市村镇规划管理局负责村镇规划管理具体工作。各镇(场)、街道办事处明确一名领导,确定2-3名干部任规划专管员具体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各行政村配备一名村干部兼任规划协管员,形成了市、镇(处、场、开发区)和村三级规划管理网络,使规划管理覆盖全市城乡。
2、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行政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村庄内的建设项目应遵守依法批准的村庄建设规划,需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我市乡村规划许可程序为:由建设单位和个人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查,定期送村镇规划管理局初审,由规划局审批。
3、加大村镇规划管理执法力度。建立村镇规划执法检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规划检查活动,同时建立工作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行政行为的责任性,加大对违反《城乡规划法》条例的查处力度,运用法律赋予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的城乡规划执法权,坚决及时地查
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我市村镇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上级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努力把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篇: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提纲
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提纲
镇(乡、办事处)村
一、基本情况:
二、基础设施情况:
(一)给水设施:
1、现有给水设施:
2、自来水普及率:
3、年用水量:(吨)
(二)电力设施:
1、是否有变电站:
2、变电台区数量:、总用电量:
其中:农业用电:(千瓦)工业用电量:(千瓦)生活用电量:(千瓦)
(三)道路建设情况:
村域主要道路设施一览表
(四)环卫设施情况:
三、工业及公共设施情况:
四、村庄简介材料: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
五、村民住宅建筑风格、面积、院落、户型等设计要求等。
六、2010政府工作报告
七、乡(镇、办事处)2006—2010综合统计年报
八、乡(镇、办事处)总体规划图纸及说明书
九、乡(镇、办事处)土地利用规划图纸及说明书
第五篇:城乡统筹调研汇报
汇 报 提 纲
一、贯彻落实全市城乡统筹会议精神情况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东安区围绕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机遇,以“三个集中”为核心,力求做到“把握一个重点,推进六个统筹,实现一个目标”,即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建设一体化,最终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目标,实现全区城乡经济社会提速、提档、提效发展,为农业农村和城乡区域统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及“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城乡统筹工作现状
东安区唯一乡镇——兴隆镇位于牡丹江南岸,是市党政办公中心和江南开发区所在地。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329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2个朝鲜族村,30个自然屯)、4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3086户(其中农业户6902户),总人口43827人(其中农业人口24056人),现有耕地79126亩。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中,“村改居”加快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兴隆镇由于江南新城区建设,横片六村(大湾、下乜河、江南、中乜河、乜河、兴隆)坐落在 江南新城区,现已纳入新城区总体规划,村民上楼居住率已达70%,2011年可实现全部拆迁,棚户区全部实现楼房化居住。其次,农村市场经济水平低,强化市场作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城乡之间市场还未能真正成为配臵城乡资源的主要手段,主要表现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进入市场分散化,缺乏竞争力和保护力,缺乏市场分析能力,无法有效调节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再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从可支配收入看,2009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3元)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0元)少4457元,仅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2%左右;从社会事业发展看,农村的教育资源、卫生资源、文化资源、公共设施等方面均与城市差距悬殊;从社会保障体系看,就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仍滞后于城市。此外,由于城市化发展,农村土地减少、土地流转渠道不畅,导致剩余劳动力增加,与庞大剩余劳动力并存的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空间狭小,给城乡统筹带来巨大压力。
三、2011年工作安排
1、做好城市化试点,全力推进横片6个村的整体规划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行先试、点上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缩短农村城市化进程,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做好大湾新 村、下乜河村民动迁安居工程、江南民族风情小区的开工建设。
2、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实力,在大湾村选址开发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生态园”,完成“城市会客厅”和“绿色生态通道”的品牌规划,启动一期工程建设。
3、规划好园区建设,以201国道为轴线,做好土地资源整合,争取桥头、河西完成征地拆迁及平整场地工作,为开辟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奠定基础。
4、抓好“中心小城镇”建设,推进同城化、城镇化和社区化,聘请专业机构,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完成兴隆镇整体规划,完成可研立项申报。
5、做好旅游开发,重点实施“一轴、两线、三区”空间架构布局建设。科学规划201国道至牡丹峰沿线“旅游轴心”,打造江南开发区——迎门山村旅游线和江南开发区——小团村旅游线,规划开发休闲渡假旅游乡镇。
6、因地制宜、多元并举,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更大幅度、更快速的跨越,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大团村、小团村、新兴屯、迎门山村为建设重点,细致谋划建设内容,通过高标准建设,彻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将这些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从而拉动兴隆镇整 体建设。
四、“十二五”工作打算
(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入开展农村新居建设。按照中央“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要求,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以桥头、河西、民主屯为主,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民安居小区。具体做法是:在岭东、小桥头、河西三处重新选址,分3个建设点,将农民集中搬迁、改居上楼。同时重点做好沿街商服业建筑规划和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村民休闲广场、文化中心区、工业园区、道路景观、商贸中心区、农贸市场、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区、农资销售区、家畜圈养区、给排水管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建设。一期建设成功后,全面启动胜利安居工程和工业小区建设,同时在做好其他完善工作。
(二)坚持科学定位,统筹发展。突破以大湾集团工业园区、乜河龙滨工业园区两大园区经济竞相发展的模式,合理规划园区的发展方向,以301国道为轴线,做好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利用桥头村、河西村新型农村安居小区开发建设后腾出的土地开辟建设新的工业园区——兴隆工业园区,利用胜利、大团、小团、跃进等村新型农村安居小区开发建设后腾出的建设用地辟建新的工业小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不断引进科技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企业入驻 园区,促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同时,进一步健全园区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园区间产业错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园区经济多点开花。
(三)提升特色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活力。最大限度地贴近城市新需求,盯住市民的“菜篮子”,发展“绿色农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面积。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发展,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做大生猪、肉鸡等产业,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指导农户开发适销对路新品种,搞好产品包装促销,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格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效棚室艰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品率,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业,做好农产品标识认证,发展壮大农事龙头企业,向特色、优质、高端农业要效益。抓好蔬菜基地、生猪基地、冷冻玉米基地建设,加快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化组织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益,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扶持。
(四)建设适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旅游资源体系。抓住市场化开发牡丹峰森林公园契机,深入实施“百村万户山里人家乡村游示范店”工程,加快生态旅游步伐,重点实施“一轴、两线、三区”空间架构布局建设。“一轴”:就是201国道至牡丹峰森林自然保护区沿线,以牡丹峰、世外桃源、龙飞度假村、荣盛山庄一批代表特色的景色游、村屯游将其定位为“旅游轴心”,带动周边村屯按照一村一特色搞活三产,拉动新的经济增长。“两线”:从江南开发区经201国道至迎门山村旅游线,从江南开发区经201国道、绥满公路至小团村旅游线;“三区”:牡丹峰自然生态景观旅游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区、乡村休闲渡假旅游区。依托大湾村、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的地理位臵、自然生态等优势,以大湾村和牡丹峰沿线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在大湾村选址开发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生态园”,将其打造成离牡丹江市区最近的,集休闲、健身、观光、采摘、旅游、商服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牡丹峰沿线大打特色农业牌,以生态农业、棚室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为牵动,逐步壮大特色农业规模,积极打通绿色生态走廊。
五、城乡统筹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指标短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全区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国家对非农用地指标控制十分严格,对农保地的比例控制很严,城镇对土地存量的开发整理不到位,随着产业集聚能力的增强,迫切需要扩大园区规模,但苦于土地指标无法落实,使得园区化进程放慢,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2、城乡规划体系和产业布局缺乏统筹。城、镇、村规模梯次结构不合理,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缓慢,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缺乏统筹。在现有城乡规划体 系中,不仅城乡规划没有有效统筹,而且农村专项规划也没有把乡镇乃至村级规划纳入到规划体系中,在产业布局上也还没有做到城乡有效统筹。
3、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是我区推进城市化尤其是农村的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其一兴隆镇本身财政收入总量少,不足以用来建设城镇的需要,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土地征用以及失地农民的安臵问题都需要政府出资解决;其二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区或乡镇级事权与财权不相称,造成城镇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短缺造成了我区城市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城市化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滞后。
六、有关建议
1、在土地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市政府能否出让区域内的土地经营权收入,将其全部或部分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鼓励项目区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促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项目落到实处。
2、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项目和资金(如农业开发、产业化、科技、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建设、大项目建设等)上,协调市直各部门重点对项目区建设予以倾斜。同时制定充分的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化配臵资源,引进大型企业入驻经营,以市场投资撬动资金链,形成民营产业为主导的良好发展局面。
3、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建立专户,形成个人缴纳一部分、村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机制,设立多层次的缴费标准,逐步形成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灵活转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其他优惠政策。在户籍、财税、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泥草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予失地农民各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