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镇规划调研
村镇规划调研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养育了江西4400万人民,也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没有遭受严重污染的大型湖泊。
每年三月的鄱阳湖,蒿草连天,“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鄱阳湖地处暖湿东南季风区,从而形成了湿润季风型气候,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到翌年春这里候鸟群集。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这里还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白鹤约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却大不如前,“20年前,每次出船至少能捞上来三四条上百斤的大鱼,而如今连筷子大的鱼大家都在捞”,“水位上不来,已经连续旱了六七年了”从附近渔民的话里我们就能听出形式的严峻,情况确实如此,由于长年累月的过度捕捞,以及沿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水污染问题,鄱阳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
鄱阳湖是湖区人民的衣食父母、财富源泉,鱼类达90余种,以鲤、鳙、鲫、鳊、鳜、鲶、鲭等较多,以鲥、银鱼著名。近年又进行了滨湖围湖放。沿湖盛产菱、芡、莲、藕、芦苇等。野禽有凫、雁、天鹅、鸨、鸥、鹭等;此外又引进了水豹、海狸、麝香鼠、牛蛙、毛蟹及珍珠贝等。这就决定了湖区社会的特殊性和各类矛盾交织的复杂性——人、水争地,人、鸟争食,不同行政区域的渔民争夺渔业资源。近年来,水位降低之后,又新出现了湿地、滩涂资源的使用与保护问题。
鄱阳湖的生态状况也引起了国家相关单位的重视,2009年12月,国务院公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其中提到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
1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谈到鄱阳湖生态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词就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作为江西五大河流唯一的入江口,鄱阳湖流域占江西全省辖区面积的97%。科学保护、开发、利用鄱阳湖“一盆清水”显得日益紧迫。“鄱阳湖湿地为鄱阳湖辐聚水系的汇聚中心,湿地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如何,是其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关键。”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这样说。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目前中国政策提倡、各阶层普遍认同、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潮流的湿地主导政策,它包括“保护”与“合理利用”两个不可分割的目标。而合理利用同时又是保护的基础,没有合理利用,保护也无从实现。
之前,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表示,为永保鄱阳湖“江西靓丽的生态名片”、“中国最后一湖清水”的美誉,省林业厅提出了“大鄱阳湖”湿地保护概念,切实保护管理好鄱阳湖湿地。坚决治理乱栽树等破坏湿地造林行为,一律停止在鄱阳湖吴淞高程17米以下湿地区域内人工栽种各种林木,对已栽植的杨树,要全部平毁或移除,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坚决实施退田还湖、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等措施。同时加大对湖区候鸟保护宣传,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
我们坚信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定能在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共同捍卫鄱阳湖生命线。我们还坚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鄱阳湖的水定能更清澈,鄱阳湖的生态定能更稳定,鄱阳湖的经济定能更加繁荣和谐。
自2009年12月,国务院颁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国就掀起了保护鄱阳湖的浪潮,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保护鄱阳湖、宣传鄱阳湖生态保护,我们责无旁贷。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选择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部分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调研中的部分村镇,虽 有所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集镇建设零乱,居住环境较差,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不完善,路网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针对乡镇特点,对未来发展提出科
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其性质、建设规模、产业结构是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地方,对新农村建设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利于推进城镇化。这是一种“对立论”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城镇化可以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而带动农村发展。同时,农村的发展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新农村建设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工业化、城镇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不重视城镇化,放慢城镇化,更不是否定城镇化,而是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新村”。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概念,不能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我们要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组织建设。绝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建设新村”,并非农民住进了漂亮的小区就算等于建成了新农村。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市场主导。这是一种“取向错位”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它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尽快从发展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主导规划工作,二是主导合力推进工作,三是主导公共性产品的供给。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不断增加农业比重。这是一种“概念不清”的认识。增加农业的比重和增加农业的总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的比重是指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农业的总量是指农业产值的绝对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的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安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增加农业的总量,保证供给。但要降低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加农业的总量,减少农业的比重,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组织建设只是党组织建设。这是一种“片面性”的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无疑是农村组织建设的核心,但党组织不是农村的惟一组织形式,不能涵盖组织建设的全部内容,还应该包括村委会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农村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等上面给钱、给物。这是一种“等靠要”的认识。中央有一个政策重点,就是政府的支农资金不是直接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而是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但要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不同的属性:具有公益性的(比如水利、乡村道路、主务教育等),应当由国家投入;农民自己的私人用品(比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环境卫生等),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介于两者之间或者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的(比如改造厕所、建沼气池等),主要由农民出钱,政府给予补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用农民的聪明才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7)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拆旧建新。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上。我们知道,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由于遗产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即“一毁即灭”,因此,遗产的价值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值(这主要体现为无形的价值)。年代越久远,其本身的价值就越大。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存,不论其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理应给予很好的保护。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却无时无刻地在遭受着人为的破坏。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这种破坏状况至今没有被各级领导所重视,所觉醒。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甚至犯罪的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的片面强调高档次、高规格,把一些旧房子甚至把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随意拆除,有的为了实现眼前的所谓开发、建设,不顾国家的政策、法规,不顾文物部门的三令五申,轻易毁损历史文化遗产,这种状况实在令人痛惜。在我们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时候,却同时又在肆意破坏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这实在是一种 “好心办坏事,破坏当建设”的愚昧型做法。
对此,我的建议是:
(1)要积极消除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误区,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内涵。没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也肯定是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力、没有竞争力的。新农村建设不能走“形象化”道路。
(2)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要有科学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
(3)要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所有的实践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更要认真考虑各地财政承受力、群众参与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强调搞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
(4)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仅应该涉及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应该同时覆盖软件系统的建设,村干部与村民的培训、村规民约的制订、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社区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等。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毕竟是农民自己建自己的家园,我们要吸取过去的大包大揽搞运动的教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而不能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主体作用。要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式,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让农民看得到,感受得到新农村建设的益处。鼓励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把农村建设成为自己理想的家园,以此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我国农村经济还是比较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坚决防止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搞达标升级等形式主义东西,最要紧的是不能急躁冒进搞运动。
经过这次调研让我收获良多,整个暑假也很充实、愉快!
第二篇:村镇规划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村镇规划是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根据。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是乡级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整体部署。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村庄、集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 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镇的各项建设。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村庄建设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套设施作出具体安排。
来源中国项目咨询网
第三篇: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
报告
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区召开
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那一世范文网://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编制完成了《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
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
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
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
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
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
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区镇、区的镇、县的镇、县的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
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如的镇、区的镇、镇、镇、区的镇、区的镇、镇、开发区的镇等,1 2 下一页
第四篇: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浉河规划分局
(2010年5月13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06、07两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我区8个乡镇和16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9、10年规划编制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
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师河区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方案初审,湖东和金牛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全规划和示范点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
(二)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是衡量新农村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要提高城镇化率水
平,就必须减少农民数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他们到集镇居住兴业,而土地采取集中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例如:我区的董家河乡镇区建设,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仅2008年就审批开发建设五层楼4栋,六层楼3栋、三层楼1栋,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完了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第三期工程。根据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明星乡镇“一街一景”治理精神,开展了街景整治的集中行动,对绿之风小区和茶叶市场、沿河大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加油站至茶叶市场的道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取消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如今的沿河大道宽阔平坦,商店门面整齐划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镇区卫生干净整洁。为全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榜样带动作用。再如我区的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实行集中征地和建设。金色南湾农民新村占地共80亩,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郑州世纪正阳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于2008年七月底竣工,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还配有中心休闲小广场、体育运动设施。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
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竣工并已粉刷完毕,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在整乡推进上,双井办事处严格执行农宅建设必须向规划点集中的规定,同时坚持“一点一型”的原则,目前在冯湾、五纪、何寨、黄湾和双井老街等12个居民点已新增住户200多户,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不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一些建设单位和个人怕设计花钱多、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标准低,建设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一些乡镇怀有应付和交差的思想,从图集中随意选取户型进行报建,未征求建房户的意见,使一些工程缺乏建筑特色,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新农村的进程。
四是全区新农村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通,推进新农村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五是规划分局的执法职能未落实,市级规划执法的力度和手段还比较薄弱,造成个别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
一、甚至违章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规划管理秩序。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二是建议在资金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进入集中规划区的建房户,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首先通过建新房、拆旧房,开展土地整理获得奖励资金;其次土地整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再就是对于有稳定收入、建房资金暂时短缺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对住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
三是建议在用地上,保障建设用地供给。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可 以采取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办法使用集体土地,也可以使用已征用的国有土地。对已规划为扩大规模、集中建设的中心村、规划撤销的自然村、居民点,可以打破现有村落界限,通过置换调整,整合农村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利用。
四是建议放活农村建房政策。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取得的 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开发建设;也可实行多户联建、居民自建。其开发收益可用于集中建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可用作集中区农民建房补贴。
五是建议把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同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发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工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
信阳市规划管理局师河分局
二 0一0年五月十七日
第五篇:关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市村镇规划管理职能于由市建委移交市规划局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工作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加强管理和指导。按照市规划局党委的统一部署,自3月中旬,市规划局副局长 带领办公室、规划科有关人员赴全市五区三县就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五区三县的16个镇、10余个村庄,与各区县、乡镇、村的负责同志和具体从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流,并在 区召开了有分管区长和各乡镇分管乡镇镇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加强中心城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全市市域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413万人,共有16处工矿区,84处乡镇,3164个村庄,其中建制镇76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把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摆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1987年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组群式格局的实际,提出了“总揽城乡经济全局,充分发挥优势,城市支援农村,农村服务城市,实现贸工农全面发展的战略”,将村镇规划建设,特别是小城镇规划建设做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村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县和部分乡镇也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有的区县确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每年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乡镇、村编制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建委在加强对全市村镇规划指导和管理力度的同时,于2000年编制完成了《 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立足于组群式城市特点,对全市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各区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规划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和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各乡镇均设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省、市级中心镇驻地的总体规划已基本调整完善,大部分委托高等院校或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起点较高;个别经济实力较强的“明星村”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了村庄规划,并基本按规划实施。全市城镇规模逐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布局有所改善,对农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环境逐步改善。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7%,比“八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8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被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县,2001年11月,全省村镇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细统复杂,再加上区县与区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市村镇规划、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一是区域范围内缺乏系统、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许多区县中心镇以下的乡镇建设重点模糊,其发展布局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各乡镇的规划自成体系、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许多小城镇个性单
一、盲目照搬,以至于大部分小城镇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除中心镇以外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大多是1992年以前编制完成,许多已超出规划年限而没有及时进行修编,对建设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大部分没有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许多建设只能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导致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无法控制和落实;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三是规划基础资料薄弱,地形图等规划资料严重缺乏。四是相当一部分村庄没有编制规划;部分村庄有规划,但大多为1992年以前编制,而且大部分为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现已不适应建设需要;有的近几年虽然编制了规划,但未经法律程序审批,没有法律依据,再加上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原因,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不够,大部分只有“一书两图”,操作性不强,难以实施。五是规划编制经费困难。许多村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村镇财力非常有限,再加上村镇建设配套费在许多乡镇已取消,村镇规划的经费无保障,许多村镇无力投入资金编制规划。
(二)乡镇规划管理较弱,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一是乡镇一级大部分设有“建设土地环保所”等机构,但是一个机构承担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大多依靠土地职能支撑),多数力量不足,基本上是兼职,而专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素质低。大部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无着落,机构运转艰难,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乡镇没有规划建设的执法权,对于出现的违法工程,申请上级部门或法院执行的周期一般较长,对于建设周期较短的违法工程在管理上常常感到无能为力。三是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乡镇驻地工业园区、公建等建设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建设部门补办规划建设手续,而不需要新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基本不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许多村庄规划实施和管理力度不大,不少村干部对村庄规划建设认识不够,不按规划的要求建设,随意性太大,再加上许多村干部更换频繁,规划实施缺乏连续性。
村民建房,按规定应先有规划建设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村民建房许可证,但大部分建设是在办理土地手续时补发该证,村庄建设管理无序。
(三)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普遍。许多小城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小城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1、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作用,从全市市域的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优化各区县城镇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进一步撤并规划过小、不具有集聚辐射功能的小城镇,重点建设中心镇,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2、进一步加快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小城镇作为最基层的城市居民点,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广大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小城镇规划应体现有别于城市的特点,用区域的观点,加强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分析,准确地根据城镇性质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挖掘城镇自然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特点,通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时代感和有地方性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塑造鲜明的小城镇特色。
3、进一步加强小城镇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高小城镇品位。以往由于小城镇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不高,对群众建房缺乏有效地控制指导,建房随意性较大,是造成小城镇面貌雷同,缺乏特色,建设品位不高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应强制性规定小城镇近期建设区域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对于近期有建设和旧城改造项目的区域,影响城镇景观的重点区域、工业小区、居住小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和批准项目建设。要结合控规的编制成果,制定区别于城区的小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落实各项规划管理技术指标,作为村镇规划管理的依据,指导小城镇建设。
4、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要分期分批地组织村庄编制新一轮规划,在编制中一定要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测绘单位测绘现状地形图和编制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按程序审批。
5、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可制定政策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和支持村镇的规划编制。建议市里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区县、乡镇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收取村镇建设配套费,可采取市、区县、乡镇按一定比例分成的办法,分别列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力争用4-5年的时间,完成全市村镇规划的修编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和产业依托、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发展上应摆脱框框,重视地方特色与地方资源的规划,发挥小城镇本身特有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多功能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城镇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
1、应大力扶持区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建设。如 区 镇、区的 镇、县的 镇、县的 镇等卫星乡镇,地处相对偏远,远离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区域中心,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对周边村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此类乡镇在规划建设上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2、对于近城区的郊区镇应尽早纳入城区管理。如 的 镇、区的 镇、镇、镇、区的 镇、区的 镇、镇、开发区的 镇等,目前虽是建制镇,但已基本与城区相连,此类乡镇不能再按建制镇来相对独立地规划建设,而应及早纳入城区,按城市标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使之功能定位、设施配套与城区相衔接。特别是对于中心城区 与 城市组群之间的村镇建设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中心城区西扩、北延、东联、南接的总体要求,今天的村镇就是明天中心城区的一部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专项编制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市组群之间的区间规划,合理引导区间村镇的规划建设,切实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影响城区功能布局等现象的发生。
3、对于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发展。如: 区的 镇、区的 镇,在区域范围内,发展上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从
全市市域范围来看,源泉镇地处孝妇河的上游,为大武水源地的主要水源补给区,直接为中心城区及、区等供应生活生产用水; 镇地处 水库库区,为全市重要水源保护地和旅游度假区,从保护全市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其膨胀发展。
4、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适当控制其发展,积极引导其向中心镇、中心村发展。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农村人口根据其经济实力和社会条件的不同,正不同程度的向中心城镇、城市聚集,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村庄人口规模正在逐步减缩。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同时,对于中心镇所辖村庄、中心村周边村庄和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镇应严格控制其发展,原则上不再编制规划,不再审批规划,适当控制其建设活动。中心镇所辖的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应停止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设住宅,停止地处偏远基础较差村庄的住宅建设。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结合旧村改造和“空心村”的治理,进行迁村并点,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必须致力于促进乡镇企业向中心城镇集中发展,建立中心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城镇经济的全面振兴。争取在近几年内建成一批规划合理,其他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心城镇工业园区,吸引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中,兴办第二、三产业,推动乡镇企业实行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培育和发展小城镇市场体系,加快村镇的城市化进程。例如,区的 镇自1998年就冻结宅基地审批,停止原村原地域的改造建设,实施全镇域迁村到镇。现镇内已有、、、凤凰等村整建制迁入双凤生活区,并吸引周边地区4000名居民到双沟就业定居,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城镇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三)切实加强村镇规划的管理,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1、建立健全各级村镇规划管理机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由市建委划归市规划局后,针对村镇规划管理存在区别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特殊性,在市规划局应单独设立村镇规划管理科,配备专人对全市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各区规划分局(处)应同时设立相应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目前,市规划局机关及各规划分局、处的管理人员不足,在增加了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后,应相应地增加行政编制配备村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乡镇一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逐步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工作。
2、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尽快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乡镇的乡镇长、建设助理员、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中心镇规划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应适当组织对区县长的培训。应继续推选村镇规划建设助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严格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3、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村镇规划设计水平。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进入村镇的规划设计队伍进行监督审查,严禁无证、超资质承担规划设计任务。对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批准手续。积极推行专家评审规划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4、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各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城市综合执法局的工作衔接,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
5、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法规的宣传普及。通过加强规划建设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逐步提高广大居民的法规意识,增强尊纪守法的自觉性。
6、切实加强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针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村镇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一次专题调研,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村镇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现场会,培养典型,加强领导,推动全市村镇规划建设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