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设计实训任务书
《机械设计实训》任务书
实训进行方式
分组进行,分组方法:按学号分组,每组4人。总共43人,最后1组3人,共11组。 实训任务
一、机械创新设计
主题:“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
内容: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
说明:家庭用机械指“对家庭或宿舍内物品进行清洁、整理、储存和维护用机械”。休闲娱乐机械指“机械玩具或在家庭、校园、社区内设置的健康益智的生活、娱乐机械”。可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或根据对未来若干年以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设想,设计出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利的机械装置。 要求:1.完成产品概述:包括功能说明,技术参数,主要组成,市场调查(网上查询),产品创新点。
2.设计产品效果图或机构简图。
二、专业技术文献查阅
说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阅2篇在2000年后推出的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文献资料,其中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5000字符以上)。对于阅读过的英文技术资料需给出其摘要及引言的译文。对所阅读过的中文资料,需在报告中概述其主要内容。
要求:
1.查找外文(论文)原文一篇。
2.完成外文摘要及引言的翻译。
3.概述中文论文的主要内容,中文论文要有期刊名称,刊号,论文名称,论文作者。
提交资料
实训结束后,每组必须撰写《机械设计实践训练报告》1份。并要求在实训结束后的1周内由班级统一收齐提交。
指导教师:吴晖
2013.12
机械设计实践训练报告内容
1.封面(标题、班级学号、实训成员、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机械设计实践训练任务书
3.目录
4.机械的创新设计训练
1)产品概述:包括功能说明,技术参数,主要组成,市场调查(网上查询),产品创新点。
…………………………
2)设计产品效果图或机构简图。
…………………………
5.专业技术文献查阅
1)英文资料摘要及引言的译文
…………………………
2)中文文献内容概述
…………………………
6.实训总结与心得
7.参考文献(严格按正规教材规范书写)
8.附英文资料全文
第二篇:机械设计实训心得
机械设计实训心得
太多太多的感慨,太多太多的话想说。虽然很累,每天要算那么多的数据,画那么多的图,有时候连空闲的时间都没有,反反复复,有时算了几天的数据到最后就不合适了。还要从新确定数据。从新计算。有时候就想:搞设计咋就这么难呢!所有的可能性都是未知的,要自己一步步算,一步步校核,在一步步确定数据。
但心里却挺自豪的,自己终于做了一回设计人员,这要是在工厂里那可就宝贝蛋儿啦!我敢肯定,我爷爷要是活着,他肯定对他那些哥们说自己的孙子是科学家了,哈哈!
看到自己的作品装订成书,感觉自己是英雄!h-e-r-o我是我的hero!
机械设计实训心得(2):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设计机械传动和简单机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机械cad技术。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性质、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过程不能与专业课程设计或工厂的产品设计相等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选择由机械设计课程所学过的大部分零部件所组成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结构较为简单的机械作为设计题目,通常包括以下主要设计内容:
1.总体设计(约占总学时的10%)
主要包括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原动机的选择;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确定。
2.各级传动零件的主体设计(约占总学时的5%)
主要包括传动零件主要参数和尺寸的确定。
3.装配草图的设计绘制(约占总学时的40%)
包括分析和选定主要机械部件的结构方案;各零件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零部件结构形状及装配组合关系的表达。
4.装配工作图的绘制和总成(约
占总学时的20%)
主要包括装配工作图的绘制;装配尺寸及配合关系的确定;技术要求及技术特征的确定。
5.零件工作图的设计和绘制(约占总学时的10%)
主要包括零件结构尺寸、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的确定。
6.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约占总学时的10%)
7.答辩(约占总学时的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第三篇:机械设计实训心得
机械设计实训心得
为期一个星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开始接近了尾声,虽然,在设计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查阅资料和在陈老师的帮助下,终解决了许多问题,我完成了实训的任务,看着这些成果,心里无不感到欣喜,也许成果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努力的付出过,我努力过!画图一直是我一个人。课程设计后我感受很多,虽然很忙,但是很充实,我知道了做事一定要细心。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同时也让我从中学到许多,一个星期的构思、设计、画图。我基本完成了活动书橱的创新设计以及其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在内的各种图纸电子稿。
我觉得装配图虽然并不是将成品中的每个部件都表示清楚,但却是代表总的设计思路和方向。它确定了一个的产品最终走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包括到各种连接处的连接方式和各种小细节的设计。让整个产品能正常运行。在完成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在画装配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个方面,设计出的每个部件都要能完成一个正常的功能,还要可以用软件画的出来才行。当然一次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修改了很多次才算是勉强对,看得下去,让别人看得懂。现在才算是体会到工程师们每设计一个机械产品所付出的有多大。每个工件包含了设计者的多少心血。
我想作为一个设计者来说既要考虑到制作者又要考虑到使用者每设计一件工件都要十分用心要负责要会与团队合作。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必然是经过长期磨练出来的,只有遇到的多,知道的多,懂得多,问得多,讨论的多,犯得错才会少,甚至没有。我们刚开始学习机械要学的东西需要我们利用没一点时间去充实自己。在做此次项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困难,但是我用意力坚持下来了,这次实训中让我学不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到最后,不放弃。
第四篇:实训任务书00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2011-2012学年
第五篇:数控实训任务书样稿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前 言
数控机床是由主机、各种元部件(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还需先进的自动化刀具配合,才能实现加工,各个环节在技术上、质量上必须切实过关,确保工作可靠、稳定,才能保数控机床工作的精度、效率和自动化,否则,难以在生产实际中使用。它是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三者的结合,缺一不成。如果人员素质差、科技水平达不到,则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需要各种精通业务的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我国的数控机床无论从产品种类、技术水平、质量和产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统计,目前我国可供市场的数控机床有1500种,几乎覆盖了整个金属切削机床的品种类别和主要的锻压机械。领域之广,可与日本、德国、美国并驾齐驱。这标志着国内数控机床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都已看到了功能部件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许多企业也已瞄准了这个市场,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或自主开发,初步形成了一批功能部件专业生产厂商。但我国的功能部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有些至今还依附在主机厂或研究所,还没有推向市场,因此形不成龙头企业。有些品种还没有商品供应;有些功能部件性能上与国际著名厂商的产品还有差距。能够生产功能部件的企业,如果不把体制理顺,不把市场做大,不把目前的产品水平提高并尽快追上国际先进水平,将很难长久生存。一种产品从研制成功到少量生产,如果不尽快形成规模,就降不下成本,就占领不了市场,就创不出品牌数控机床的发展条件主要包括:它是机、电、液、气、光多学科各种高科技的综合性组合,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先进技术为基石,必须具有巩固的技术基础,互相配套,缺一不可。
第 1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第一章 零件一
1.1零件
毛坯直径Φ80 材料合金铝
1.2工艺路线
按照图示的箭头的方向首先把最上面的圆柱形外形铣出来,用的是从里到外的顺序,先粗加工再精加工,然后再下降刀的深度,铣出外面的六边形,接着铣出最后要求的精度六边形。
第 2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1.3刀具选择
选择Φ12mm的锥柄立式铣刀
1.4加工程序
O1234;M03 S800 TI;G54 G00 Z50;G00 X100 Y100;Z-2;G42 G01 X20 Y0 D1 F80;G03 I-20 J0;G01 X32 Y0;G03 I-32 J0;G40 G1 X100 Y0;G00 Z-4;G42 G01 X30 Y0 D1;X15 Y25.981;X-15;X30 Y0;X-15 Y-25.981;X15;X30 Y0;G40 G01 X40 Y0;G03 I-40 J0;G00 Z100;G01 X100Y100;M05;M30;
第 3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第二章 零件二
2.1零件
毛坯直径Φ80 材料合金铝
2.2工艺路线
首先进行刀具的下插,从图示的箭头方向进行直线下刀,然后铣出加工图形的轮廓,接着进行内接圆的铣削加工,然后加刀补将里面多余的毛坯去除,再进行最后的精加工。
第 4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2.3刀具选择
选择φ12 mm的锥形立式铣刀
2.4加工程序
O1235;G54 T01;M03 S800;G00 Z5;G00 X0 Y-24;Z2;G01 Z0.2 F80;Y24 Z-1;Y20Z-2;G41 G01 X24.354 Y14.354D1;G02 X14.354 Y24.354 R15 F80;G03 X-14.354 Y24.354 R15;G02 X-24,354 Y14.354 R15;G03 X-24.354 Y-14.354 R15;G02 X-14.354 Y-24.354 R15;G03 X14.354 Y-24.354 R15;G02 X24.354 Y-24.354 R15;G03 X24.354 Y14.354 R15;G01 X0 Y24;G03 I0 J-24;G01 X0 Y13;G03 I0 J-13;G40 G01 X100Y100;M05;M30
第 5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第三章 零件三
3.1零件
毛坯直径Φ100 材料合金铝
3.2工艺路线
首先铣削外形,铣削出外面的形状,去除多余毛坯,然后定位到圆形槽内部,进行斜插式下刀,铣出内部的圆形槽,再进行精加工。
第 6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3.3刀具选择
选择Φ12mm的立式铣刀
3.4加工程序
O1236;M03 S800 T01;G54 G00 X100 Y0;Z-2;G01 G42 X32.5 Y4.33 D1 F80;G01 X10 Y17.321;G03 X-10 Y17.321 R20;G01 X-32.5 Y4.33;G03 X-32.5 Y-4.33 R5;G01 X-10 Y-17.321;G03 X10 Y-17.321 R20;G01 X32.5 Y-4.33;G03 X32.5 Y4.33 R5;G41 G00 Z50;X8 Y0;Z0.1;G01 X8 Y0 Z-1 F80;X8 Y0 Z-2;G41 G01 X15 Y0;G03 X15 Y0 I-15 J0 F80;G01 X12 Y0;G03 X12 Y0 R6;G40 G01 X100 Y0;G00 Z100;G00 X0 Y0;M05;M30;
第 7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第四章 零件四
4.1零件
毛坯直径Φ100 材料合金铝
4.2工艺路线
首先铣削外形,铣削出外面的形状,然后去除多余的毛坯,然后把铣刀换成钻头,钻出内部的四个圆孔,再进行精加工。
第 8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4.3刀具选择
选择Φ12mm的立式铣刀,和Φ6mm的麻花钻
4.4加工程序
O1357 S800M03 T01 G54G00X-80Y-80 Z-2 G01G41X-30Y-20D1F80 X-30Y20 G02X-20Y30R10 G01X20Y30 G02X30Y20R10 G01X30Y-20 G02X20Y-30R10 G01X-20Y-30 G02X-30Y-20R10 G40G01X-80Y-80 G00Z50 M05 M00 G55S1200M03 G00Z50 G01X20Y20F80 R101=10R102=5R103=0R104=-6R105=2 LCYC82 X20Y-20 LCYC82 X-20Y-20 LCYC82 X-20Y20 LCYC82 G00X60Y60 M05 M30
第 9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实习结束了,短短的一周让我对数控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数控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这次实习,我熟练的掌握了数控程序的编程和数控加工的操作,收获颇多。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我们明白了做事要认真坚持。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记录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对出勤的检查,这对我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自我约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我们不太懂得指令的使用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规定任务。
经过这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在课堂上难以了解到的知识。比如如何和同学和睦相处,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这样点点滴滴的教导我们,更多的是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在此我诚恳的感谢老师这一周的教导。谢谢同学们的相互帮助。
第 10 页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铣床)实训
参考文献
【1】 《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
李志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 《机械加工技术》
孙学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3】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
王
维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年 【4】 《金属切学原理》
陈日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5】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谭惠忠 熊晓红 机械工人 2005年 【6】 《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7】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编写》
王叶萍 新技术新工艺 2005邓英剑 刘忠伟 机床与液压
2005第 11 页
年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