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

时间:2019-05-13 15: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

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充分强调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心。

民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据近期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近80%约十一亿的人口都在农村,搞好农村基层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做好基层民主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农村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加强的民主监督,使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落到实处,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搞好我们的村民自治建设。

应该说,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还要看到,村民自治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还没能得到充分保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首先,完善村民自治,要发挥好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上要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自治结构。这些机构的产生,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期实行民主选举。没有建立上述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不断巩固完善,改进结构,提高效能,明确职责,促进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充分重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履行法定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和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中有所改进。其次,处理好村委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

村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村民自治很难长久地规范化运作。结合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对村委会成员的教育,使其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跟党走的观念,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向基层群众传达中央精神的作用,把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其三,规范民主自治实践,努力提高村民素质。

“实践出真知”,村民自治实践,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本源,是检验村民自治制度成效的标准,要根据各地实际依法开展实践活动,如村委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届满时,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村委会要定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监督。在实际运作中严防形式主义花架子,不能搞政绩,形象和样板工程,不能“一刀切”

其四,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村民自治观念是村民自治机制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要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的观念;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大力培养和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搞好对基层群众的培训,如编写简明易懂基层群众自治手册,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加大宣传,确保不漏死角,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治观念,提高群众自治能力。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环境的造就需要制度的保障,只有充分意识到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而这一切,离不开农民主体,离不开农村环境。

第二篇:巩固村民自治成果_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巩固村民自治成果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余 琳

2008年第8期 ——政治建设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加强领导、完善法规、健全制度、督导检查、狠抓落实,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一、村民自治不断取得新进展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迅速普及,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8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后,我省分3年完成首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经进行过6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全省普遍推行了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逐步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指定到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转变。各地坚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保证村民推选权;实行严格的选民登记,保证村民选举权;通过选民大会或小组选民会,由选民直接提名产生候选人,保证村民直接提名权;依法组织选举大会或投票站选举,保证村民投票权。2007年底,全省有村民委员会25519个,村民委员会成员91647人,村民代表845791人。随着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逐届顺利进行,绝大多数地方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素质、结构逐步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二)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从1989年8月开始,村民自治从试点到全面展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省人大相继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村务公开实施办法》。200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使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地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纷纷下发文件,普遍制定并实施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村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制度、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

(三)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干部和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意识,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在村民自治中不断完善村务公开内容:各地把中央及地方的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列入公开内容,村务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群众普遍关心事

项及时公开。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各地进一步规范了村党组织的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的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决策执行权、村民议事组织的决策监督权及民主理财、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程序。强化民主监督落实:各地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制定本村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和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基本做到每年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直接挂钩。全省99%的村实行了村务公开、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99.36%的村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98.12%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四)村民自治的督查力度不断强化。加强督促检查是确保村民自治得到落实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省及各地都加大了对这一工作的督查力度。2005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全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省委、省政府组织督导组于2005年11月,对孝感等9个市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检查督导。

(五)民主管理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各地积极探索村级民主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新经验。如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民主制定、安陆市“三会四评”制度、恩施州“1+4+X”模式、钟祥市“四个六”民主管理机制及通山县推行“村官”工作岗位及工资由村民票决的管理新模式等,既立足了本地实际,把握民主管理的内在规律,又拓展了途径、探索了经验。

(六)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先后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明确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健全了联络员制度等;各地也调整充实了领导协调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各级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加大了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工作的力度,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人员,健全了民主管理的考评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村民自治作为固本强基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定期组织考核检查,严格奖惩制度,不断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

二、我省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村民自治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村民自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工作进展不平衡。大部分地方对3年一度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多比较重视,投入精力相对较多,而对选举后的村务管理关注和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少,村里权力也小,村务公开没有必要搞;有的认为,村里又没有多少开支,村务公开可搞可不搞;还有的村干部怕公开。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存在着差距和不平衡问题。

(二)能人难选,部分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突出。在一些地方,农村青年和致富能人大量外流。由此造成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村干部可供选择的对象越来越少,少数村民委员会成员综合素质不高,老龄化现象严重。

(三)经费缺乏,部分村民委员会运转困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可用资金减少,一些贫困村仅靠转移支付入不敷出。村干部误工补贴偏低。这种状况导致少数村开始出现“无人管事”的现象。

(四)事情难办,一些地方“一事一议”较难推进。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经费来源有一些要靠“一事一议”来解决,在一些地方往往是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行难成。

(五)法律缺位,对一些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缺乏相应的纠错机制和惩罚办法。

三、推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省村民自治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我们认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创新。

(一)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是推动村级组织整体建设的有效途径。要以今年将要进行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真正把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到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中发现优秀人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要切实帮助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提倡将德才兼备的村干部选拔为乡镇政府公务员,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吸引力。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财政预算制度、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离职补偿制度,建立长效的村干部误工补贴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标准,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经费保障能力,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三)积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要引导农村干部牢固树立农村农民群众主体意识,充分信任、依靠农民群众,建立和完善群众参政议政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落实好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县、乡政府要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适时出台“一事一议”资金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出资出劳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民主的需求。

(四)建立科学培训机制。搞好培训是做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前提条件。应将村委会组织法和相关地方法规纳入各级党校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对县乡村干部进行培训。省、市重点进行示范培训;县级要对村书记、主任进行培训;乡级要对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五)完善村民自治法规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村民自治工作的保障。要抓紧制定

和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行使民主权利的法律法规。要不断健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务民主管理条例,不断完善地方法规。在农村基层,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标,不断制定、完善、创新、落实各项基层群众自治的具体制度,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规范《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六)建立健全多元一体的监督机制。建立多元一体的监督机制是做好村民自治工作的重要举措。要健全乡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统一、内外监督并重的多元一体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换届选举、村务公开、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村干部民主评议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布局、政策落实、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决定实施的监督,确保村民民主权利的落实及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要强化县乡党委、政府对村级民主制度落实情况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探索新的途径,促进民主管理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

(七)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改革创新是做好村民自治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民主形式,创新民主内容。力求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不断推进理论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八)切实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加强领导是做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村民自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并把其纳入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考评办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指导督促基层把民主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工作领导机构或协调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真正形成党政领导、办公室协调、部门配合、社会支持、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作者系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

第三篇: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

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归纳分析,发现我省村民自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民自治现状与问题

(一)村民选举普遍性低,公正性较差

调查表明,对选举持积极态度的样本仅占合格样本(指1299份村民样本,下同)的53%,参加过最近一次选举的村民也只占被调查对象的70.7%。更突出的问题是:投票方式是逐户收选票,使得这种低普遍性的村民选举带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认为选举前上级打招呼和村党支部指定候选人的样本占31.4%;认为私下做工作和贿选的样本占23.4%;认为宗族势力干扰村民选举的样本占5.1%。这些因素显然会影响村民选举的公正性,影响村民对选举的态度,从而导致村民选举的普遍性降低。

(二)村民民主监督意识不高,对村务公开的信任度低

民主监督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村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唯一平台。调查显示,完全知道村务公开的样本仅占35.3%,知道一点的占39.3%,令人遗憾的是竟然还有25.4%的人不知道村务公开,这个比率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被调查村民有362人,占27.9%;有34.6%的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不知道有村务公开栏。同时,被调查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理解比较狭隘,虽有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但其中的70.3%仅对“村务账目”感兴趣。对村务公开内容完全相信的样本仅22.3%,有一点相信的36.9%。

(三)村民民主决策参与意识薄弱,决策者漠视民意

被调查村民只有不到50%愿向村干部反映自己的意见,72%认为村里的事情村民没有必要介入;仅有54.5%的村民认为村里的重要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调查表明,当村民意见和乡(镇)政府指示有矛盾时,有33.5%的村民样本和57.4%的村干部(村干部总样本204份,下同)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样本都认为乡(镇)政府的指示应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样本和村干部分别只有27.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认为应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放在首位,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同时,有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预严重,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

二、改进我省村民自治的对策建议

为改进我省的村民自治,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改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为此,一方面要逐渐完善相关制度,通过制度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制度的本义进行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村民自治改革的关联面很大,尤其会涉及到相关的经济制度的改革。所以,村民自治制度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与农村工作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二)努力增强村民民主政治意识,完善村民委员会监督机制,我省村民对村务活动参与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民主政治意识薄弱,必须把提高村民民主政治意识,作为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省以村务公开为核心内容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由抽样调查可知,其原因除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强外,最主要的是“村官”及少数乡镇的领导层漠视民意。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平台。

(三)推行“组合竞选制”,真正实观“村官民选”。好的选举制度必须保证自由意志表达、低干预、高参与以及使选举行为与人们的利益建立联系。目前全国农村在若干年的实践中,创造了“海选”制、和我省的“组合竞选”制筹方法,“组合竞选”先由村民小组推荐村委会主任及委员候选人,主任候选人从委员候选人中自主组合村委会竞选班子,报村选举委员会张榜公布,然后再经全村选民两轮差额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及委员。抽样调查数据间接证明,“组合竞选”出来的村委员会是相对优化的村班子,而且村民参与率也会相对提高。所以我认为,“组合竞选”是一种较好的村民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能有效地排除制度外干扰,能使村民充分表达意志,更有利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四个实质问题的落实,使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强化。

第四篇: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讨

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探讨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来,村民自治在广大农村不断发展完善。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层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不仅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给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村民自治”格局下进行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民主建设面临的困境也使“村民自治”格局遭受着诸多的质疑。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也在这一格局下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关键词: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Villager's autonomy and the village grass-roots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quiry into

Student:Yang Binguides a teacher:Chai Mei

Abstract: China is a nation that the village population shares great majority, the agriculture, village and farmer problem have a prominent function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From 1987 《the committee organic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illager 》practice, the villager autonomy continuously develops in the large village perfect.Also be subjected to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concern, it is supporting a village society stability and improve a parties dry cluster of relation and help the village grass-roots democracy construction to have aggressive meaning.Since the reform opened, along with grass-roots farmer democracy consciousness of continuously to build up, the village grass-roots democracy construction obtained a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it not only supported the villag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but also br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mocracy profound influence.The village grass-roots democracy fulfillment that carries on under “villager's

autonomy” structure and form gave village social to bring unprecedented creative pow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emocracy construction faces of the predicament also make “villager's autonomy” structure and form suffered to query manily.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obtained very great achievement under this structure and form, in the meantime for set up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that the harmonious and new village provided a firmness.Key words: Villager's autonomy;The village grass-roots democracy;The socialism new village constucts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我国农村有八亿人口,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经历了一个从局部试验到大面积推广实施的艰难历程。但总体来看,农村面貌依然落

后,“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传统行政支配型的乡村关系逐步被“乡政村民自治”的治理格局所取代,在实践中,这种格局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化与统一,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农村民主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已经成为保证农村基层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然而,在深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乡政村民自治”格局面临着乡村、党组织与村委会关系不顺畅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由于我本人就是在农村长大,对当今农村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了解颇多,感悟颇深,我认为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不仅来自于规范化制度的供给短缺,也与利益的分化、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以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密切相关。由于村民自治的实行一直伴随着诸多的疑虑,面对“乡政村民自治”格局中的困难,我们就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到这种格局对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以制度创新去改善和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中国农村村民自治这一基本政治格局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试图通过梳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历程,分析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够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伟大创造。国内关于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事后诠释、论证、宣传上。改革开放以后,对农村政治的研究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长足的进步。研究的内容不断得到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一批学者运用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分析模式和国家――公民社会的分析模式对中国社会治理变迁、中国民主治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对村民自治的研究较有影响的,俞可平教授是其中的代表。由他主编的中国民主治理案例研究丛书,将中国的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成果展示在世界同行的面前,推动了学界对中国基层民主治理模式的研究。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村民自治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论文、著作数量逐渐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纵观这些著作、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学界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它的功能的设定、它的动力机制以及对农村治理机制的设想与具体对策,村民自治的绩效等方面。其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体现在如何完善农村的政治管理民主化制度:如何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如何使乡镇政权的权力行使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治理机制协调、顺畅地发展并发挥最大的政治效力,使广大村民得到最大实惠。其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和谐的政治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保证我国的政治基础稳定、持续和协调发展。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证性的个案研究和调研报告逐步增多,国内在不长的时间内出版了不少的译、编、著的有关专著。其代表性的论著有《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徐勇、项继权主编,2003)、《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2000)《村民选举观察》(李连江主编,2001)《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范渝、贺雪峰著,2002)以及其他一些学术杂志上的相关文献,这些研究成果为村民自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理论上研究村民自治的地位、价值意义及运行机制,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徐勇主编,1997)《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陈浙闽,2000)《中国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王振耀,2000)、《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吴毅,2002)等。其中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一本国内少见的、比较系统研究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专著,值得关注当今中国村民自治的人士的重视。该著作注重从宏观上对村民自治制度产生的背景、基本制度框架的把握,又从微观方面深入实地调查进行研究,使本书在国内同行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从法理学和具体法律制度上研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状况。其代表性的论著有崔智友的博士论文《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和王禹的《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和《我国村民自治研究》。崔智友的《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有关法理和具体法律制度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分析,分别讨论了村民自治的定义、要素、原则和功能。王禹的《村民选举法律问题研究》将我国的村民选举纳入宪法学研究的范围,并以注释法律的形式阐述了村民选举的法律问题。其《我国村民自治研究》则运用宪法学原理,对村民自治实践中实现的各种制度建设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四)从村民自治发展史的角度,历史性地考察村民自治的发展、成就与问题代表性的论著有《村民自治通论》(赵秀玲、白刚主编,2004),《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张厚安、白益华,1992)《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胡永佳,2000)等,这些理论成果对村民自治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西方学术界一直到90年代初期才开始观察分析改革时期中国乡村自治的变化,徐维恩和丹尼尔•凯利尔等学者认为,经济改革使农民阶级发生了分化,过去农村中建立在地方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社区利益保护机制被削弱了,其结果是农民更大程度地暴露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国家在农村地区的渗透和统治能力大大地加强了。戴慕珍和乔纳森•昂格尔等则认为,农村社区中存在着干部与干部间的庇护关系,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在毛泽东时代曾削弱过国家在农村地区的政策执行能力,使农村干部们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谋求自身利益结果出现一种新形式的庇护型政治关系。这些论断尽管各有其道理和解释力,却似乎忽视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政治现象,即一种国家倡导的、有限的、但却是真正的乡村自治组织在中国农村的逐渐兴起和扩散。近年来,乡村中国的这一新的政治发展开始吸引西方学者。一些人做了实地考察之后发表论文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民主试验。应邀到中国观摩乡村地方选举的国际考察团也表示,这一基层民主实践是“整个国家向民主的政府迈进的重要的一步”。

结论: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国内外对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方面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对理论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对村民自治具体处境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仍值得学界进一步重视。中国农村的发展极不平衡,村民自治的发展,各地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因而一些理论假设常常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作为一个关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学生,自觉加入研究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队伍的行列之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文中我将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地考察,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对村民自治情况与基层民主建设间的关系进行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及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使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何泽中著.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范渝,贺雪峰.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村民自治的调查报告.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

[4]汤庭芬,基层民主与基层组织建设.人民出版,2001

[5]张厚安,白益华.中国农村基层建制的历史演变.四川人民出版,1992

[6]彭勃.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7]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初庆林.我国村民自治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9]段红红,阴洪池.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7):56-58.[10]胡永佳.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0(2):21-23

[11]L.Baker: Doing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McGraw-Hill,Inc.1998.51

[12]Harry Hearder, taly: A Sort Histo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9

第五篇:落实村民民主自治加强农村群众工作

落实村级民主自治

加强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

中共米易县委组织部曾科唐勇

做好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在农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落实村级民主自治,有利于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动性、积聚更广泛的力量,也能培养群众自主责任意识,减少、化解社会矛盾。米易县以落实“村官民选”、“村务民决”、“村财民管”三项制度为重点,理顺农村“人权”、“事权”、“财权”,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切实做到大事让村民知晓、议事让村民参与、要事让村民做主、做事让村民监督,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党员群众主体意识和作用。

一、健全“村官”民管制度,夯实干群信任基础

做好群众工作,群众信任是基础。让村民直接选“村官”、管“村官”、评“村官”是建立信任基础的有效途径。一是民主选“官”。全面推行“三荐两评一选”方式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即采取组织推荐、联名推荐、个人自荐方式产生初步人选,由组织全体党员和不少于党员1.5倍的群众代表进行民主测评,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

和委员。全县通过“三荐两评一选”方式产生村党组织书记76名,委员238名,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夯实了村干部民意基础,干群信任关系在源头上得到巩固。二是严格管“官”。建立村干部诫勉制度,在出现“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解决的正当要求,久拖不决,使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等五种表现时,启动村干部诫勉程序,明确乡镇党委派员调查核实、集体研究、专人诫勉谈话、制定整改方案等诫勉程序;建立村干部廉政述职报告制度,每年年终作述廉报告,接受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评议结果记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村干部选任、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依规评“官”。制定《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村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召开全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作述职报告,参会党员和村民进行公开质询、评议。对“不称职”达到三分之一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由乡镇党委进行组织调整;对“不称职”达到三分之一的村委会成员,由村党组织提出调整建议,提交村民会议按照《村民自治章程》罢免。

二、完善村务民决制度,规范干群议事规则

做好群众工作,利益协调是关键。建立规范、公开、民主利益矛盾协调规则,是村民有序参与、决定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有效方法。一是明确职责权限。各村普遍建立《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明确村党支部(总支)、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责。落实村党支部(总支)在村

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村“两委”联合议事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每季度将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向村党组织报告1次。二是坚持“七步议事法”。建立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民主评议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决策“七步议事法”,保证村党组织领导权、村民会议决策权、党员审议权、村委会执行权和群众监督权有机衔接,让村民积极参与村务决策,有效表达了诉求。县级部门,乡镇党委、政府明确,对不按“七步议事法”程序决策的项目和资金一律不予审批,突出村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七步议事法”推行以来,各村对涉及村中公益事业、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普遍进行了“一事一议”,共议1753件,其中否决21件。事项虽有被否决,但村级党组织的威信却更高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热情更强烈了。三是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出台《村党务公开制度(试行)》、《村务公开制度》,明确党务、村务公开范围、内容、形式、途径、时限。成立党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吸收普通党员、群众分别参加监督小组,落实监督保障。建立村党组织双向汇报制度。每季度召开全体党员的双向汇报会,由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户、责任区的工作情况,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党组织向党员通报季度工作、下一阶段工作打算和对群众意见的落实反馈情况。建立党务村务公开定期检查通报制

度。监督小组每半年对党务、村务公开情况进行1次检查,并向乡镇党委专题汇报。乡镇党委每半年向县委书面报送党务、村务公开情况。

三、推行村财民管制度,厘清干群重大关切

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关切是突破。实行民主理财,保障群众直接利益是解决群众关切、赢得社会民心的有效手段。一是规范财务审核。实行村财乡管,村级各项现金收入缴存银行帐户,规范支出票据入账手续,由乡镇财政所统一入账、统一报销。实行民主理财,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村党组织分管纪检工作的委员担任组长。每月确定民主理财日,由村委员会相关成员或村会计汇报上月财务活动情况,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审核,对有疑问事项进行质询,并提出民主理财意见。非经民主理财程序,乡镇不予入账或报销。二是实行财务公开。村支两委每月将村集体资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下一步资金使用计划向村民公布,公开、广泛地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接受村民监督。成立由村支两委成员、县乡党代人大代表、村民小组组长、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全期跟踪监督村级村务使用情况,同时重大的财务支出要通过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资金使用方向。开展村干部离任审计,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成员离任的,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审计工作组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实行集体管理。村集体资金对外投资经营,集体资产拍卖、转让或租赁经营的,由村支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提出

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对村办公设施、道路、桥梁、农业设施等公益项目建设的,实行公开招标承包,成立村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随着村级民主自治制度的深度落实,米易县农村社会发展着悄然变化,乡村党组织、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联系更加顺畅,干群之间双向理解得到加强,农民主人翁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以前做事总认为是给别人做,现在终于明白,做事就是给自己做,劲头更足了”。正是这种个体细胞活力的激发,米易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县域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连续6年超过亿元,2011年达到7.5亿元,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发展20强”;特色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等;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5平方公里拓展到5平方公里,相继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下载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村官谈农村基层民主中的村民自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村民自治与解放思想[精选五篇]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不断完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随着农村社会开放度不断提高,经济市场化不断演进,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推动下......

    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

    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乡共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过来,我们紧紧围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开展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更充分的行使手......

    浅谈村官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法律责任

    浅谈村官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法律责任 [摘要]当前农村基层法制建设,尤其是《村民组织法》在农村基层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村官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大量存在职务犯罪等违法......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推荐5篇)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今年11月21日至24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民政部在浙江宁波主持召开的“2002年全国村委会选举情况分析会”。经过会议交流和讨论,来自全国各地民政......

    村民自治中的“三三三”村民自治调查报告

    作者:李荡 江苏扬州大学 援权论文网在线发表村民自治是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与群众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体是村民,其核心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根本目......

    11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计划

    2011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计划 2011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计划 2011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计划 已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作为山关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基层,......

    2011年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工作计划

    2010年已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作为山关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基层,协助村支两委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小小的成绩,学习了不少农村基础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同时也看到......

    大学生村官利弊谈

    谈谈大学生村官政策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