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3 15: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第一篇: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

一、认真阅读关于申报工作的几个资料

1.《关于四川省推荐申报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的成果材料报送的函》(四川省教科所)

2.《四川省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推荐申报专题培训会议资料》

3.《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推荐申报准备工作要点》(何明整理)

二、成果上报的材料

1.申报表;

2.成果报告,不超过8000字;

3.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不超过10000字;

4.关于实践检验情况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可提供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

三、要收集的成果材料

1.省教学成果奖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

2.开展的创新实验班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资料

3.科技创新大赛活动资料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料

5.学校开设任选课活动资料

6.学科竞赛及获奖方面的资料

7.学生活动获奖资料(包括科技方面的如国际英特尔大赛、机器人国际大赛,英语风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等方面的获奖情况。要求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奖要有列表、奖状复印件、奖杯奖牌照片,市级奖要有列表。)

四、请专家团队指导

1.省外专家计划请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刘思山教授。

2.省内专家计划请省教科所王真东研究员,省教育学会纪大海研究员,以及一位创新教育方面的大学教授。

五、工作流程

先由我校课题组按申报要求收集整理材料,完成各项上报材料的初步准备工作,再提交省外指导专家审读,然后分别到华东师大及北师大向专家当面请教。然后课题组修改上报材料,再请省内专家指导,最后由课题组汇总情况,修改定稿。

六、准备工作时间结点

1.推进工作分四个阶段:1.收集材料,形成初稿,3月9日前完成,3月10日下午(周一)课题组成员到林荫校区刘校长办公室讨论初稿。

2.请省外专家指导

(1)送专家审读初稿及请专家当面指导,3月11日(周二)送初稿给省外专家,发电子邮件给华东师大霍益萍教授和北师大刘思山教授,3月14日(周五)分两批人分别到华东师大和北师大请专家当面指导。

(2)3月17日(周一)汇总省外专家意见。

(3)3月20日(周四)初步定稿。

3.请省内专家指导

(1)3月21日(周五)送省内专家审读初稿。

(2)3月22日(周六)请省内专家座谈指导。

(3)3月24日(周一)课题组成果在林荫校区刘校长办公室汇总讨论定稿。

(4)3月25日(周二)编辑装订。

(5)3月27日(周四)向省教科所提交纸质和电子材料。

(6)4月8日(周二)完成网上提交。

七、准备工作分工

1.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上报材料

2.文宗、赵敏负责收集相关材料

3.何明执笔完成上报材料初稿

4.文宗负责到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等单位办理课题立项证明材料等相关佐证材料。

5.赵敏负责20分钟视频材料的收集、脚本和解说词的撰写及视频录制。

成都七中

2014-3-3

第二篇: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关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

有关事项的说明

现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成果奖性质

1.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置。

2.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3.每4年一届,2014年是首届。

二、关于奖励规模和推荐指标 1.奖励规模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表彰452项,其中特等奖不超过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允许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

2.教育部下达给我省的推荐指标数

共55项。教育部根据各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数量,以及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数量,并适当考虑地域平衡因素,向各省下达限额推荐指标数。

3.各市州各单位向省推荐的项目不设指标限制

为面向广大基层学校,扩大遴选面,实现优中选优,我厅对各市州和有关单位向省推荐的项目不设指标限制,但请各地各单位切实把 关,保证本地本单位申报项目的质量,把能够真正反映本地本单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优秀成果、重大成果推荐出来。

4.要坚持面向基层

各市州向省推荐的项目中,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指成果第一持有人,含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中小学幼儿园(成果第一持有单位)承担的项目不少于推荐总数的70%。

三、关于申报主体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主要完成人必须直接参加了成果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全过程,做出主要贡献,并仍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退休人员申报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必须一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至今没有间断,其成果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除厅直属单位、高校,以及省批准设立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可直接向省教育厅申报外,其它学校、单位、个人均向所在地市州教育局申报。以个人名义申报的,不超过6人;以单位名义申报的,不超过3个单位。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进一步说明:

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单位,不排斥有关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

2.教学成果持有者身份以现工作岗位、职务确定,不以成果产 生时为准。如,某人原为学校校长,完成了某一项教学成果,后调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现在如果申报该教学成果,申报者身份按现在的职务填写。

3.不能以课题组、项目组名义申报。

四、关于成果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规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要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中小学教材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之一,其评审办法需做进一步论证,暂不列入本届奖励范围”。关于成果奖的具体内容见《申报表》中的分类。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对此作了进一步解释:教学成果的产生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育管理、升学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等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但只是对学校教学起着辅助、甚至支撑作用,不是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同时也主要是政府职能而非一线教师职责,没有纳入教学成果奖励范围。从教学成果奖自身的价值定位出发,对成果内容的界定不宜过于宽泛。

在教学成果与非教学成果的划界上注意两点:第一,关于学校德育。现在的分类体系未按德智体美分,不等于不重视德育。从立德树人的导向出发,教学成果奖既重视德育课程与教学,还特别是强调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如班主任工作不纳入评选范围,班团队活动如 从课程建设方面入手则纳入评选范围。第二,关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主要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在学校或区域层面进行的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管理改革、事业发展。

五、关于成果形式

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是“教育教学方案”,同时规定方案要“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将教育教学方案作为成果的物化形式,有助于避免研究与实践“两种皮”。它不是不要理论思考,而是要求将理论思考、探索的结果—论文等进一步转化为教育教学方案,转化为行动纲要、指南等,并能够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样一个实践中的转化是一个充满张力、活力、生气,也是最费力气的创新过程,正是教学成果奖所需重点关注的。

依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设计规定了成果主要表达形式为成果报告,同时辅以论文、案例、视频等材料的支撑。

不同类别的成果物化形式是不一样的,如课程改革成果(包括校本课程在内)重要的载体是课程实施纲要、课表等,而不一定是固化的教材。

六、成果要求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 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提出自己的理论或发展和完善已有理论,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域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要特别注意教学成果下列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方向性: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围绕课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突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二是科学性:遵循儿童年龄特征,体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体现教育教学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与问题相吻合,探索过程完整、方法严谨,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结果呈现客观、真实。三是创新性:方案设计具有显著的创新点;操作模式、方法、策略等有独到之处;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认识深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四是实效性:多数学生受益,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学校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操作性强,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引领作用;成果在一定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七、关于材料准备

教育部对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除要求准确、规范外,特别提出反对过度包装,对材料字数、总量、格式进行了限制。

每项教学成果均须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填写者有三类:

一是省级推荐单位。如封面:省级奖励等级(本届可空缺)、推荐单位名称及公章、推荐时间、序号;第17页:省级推荐意见。

二是国家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如封面:编号;第18-19页:国家评审意见。

三是成果申报者。包括成果持有者承诺书、成果类别、成果简介、成果应用及效果、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成果持有者情况。

承诺书除申报者签字外,须单位负责人签字把关。

成果类别列出4个分类维度,每个分类维度都必须选择一项分别 打钩,不得空缺,也不得多选。

成果简介部分不得突破字数限制。网络申报时超过字数就无法上传。此部分既为评审参考,也是成果宣传使用材料,要求简明扼要。

成果应用及效果:除持有人所在单位外,如有其它检验单位,要选择3个以内填写,必须加盖实践检验单位公章。

成果曾经获奖情况:选择3项,为非盈利机构举办的评奖,需在附件中提供证书复印件。

成果持有者情况:个人名义申报不超过6人,所有持有人都必须签名。单位名义申报不超过3个,单位须加盖公章,提供联系人。个人与单位两者中选择其一,不得兼有。

所有上述栏目都需按规定字数填写,不得空缺。2.撰写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

这是成果评审的主要依据。它不同于论文、专著,也不同于科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可以看作是个“产品说明书”。按内容要点撰写时注意以下几点:

⑴问题的提出:阐明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以及为什么进行这一改革与实践探索。简要说明的发现过程、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实质,该实践探索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达成什么目标。要将该研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未来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揭示其独特的意义价值。

⑵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需要说明怎样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的,经过了怎样的探索过程、阶段,每一阶段探索的重点问题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方法与推进策略,每一阶段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没有实践探索过程的顶层设计、路径策略的选择,开展了哪些重要的研讨活动。

⑶成果的主要内容:说明经过实践检验后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主要观点(背后的原理)、结构模型、操作策略、物化形式等。将对问题的实践探索后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程序、方式、策略以及背后的主要原理、观点、特质等,通过图表、文字、符号揭示出来。

⑷效果与反思:说明成果取得了怎样的实践效果(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与影响),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

成果报告要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条理性、可操作性等。报告正文不宜过长,可附上主要研究活动统计、公开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目录、案例、研究成果网址等。

3.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如论文、案例等,总字数不超过1万字。

4.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可提供20分钟以内的视频,着眼于弥补文字材料的不足。视频按AVI、MPEG、MOV等格式制作,其播放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上述材料制成电子版后,总容量不超过500M。如成果材料很丰富,可在网页展示,并提供网址,确保评审期间运转正常,供专家在评审中查阅参考。

八、关于材料报送

此次申报分纸质材料报送和网络申报。其中,网络申报待省级推荐项目确定后,由教育部发放网络申报系统用户、密码等信息,再组织申报者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网(jcjy.jxcg.edu.cn)上进行网络申报。

1.报送时间。3月15日前各市州、各单位将材料报至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逾期不予受理。

2.格式及份数。前述第七条所列材料中,1-3项文字材料要用计算机录入(小4号字体),电子文档为PDF格式,不得剪贴。使用A4纸打印,双面印刷,竖装。1-4项纸质材料一式10份;1-5项制成CD-R光盘1张。

九、关于材料审核

各市州、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材料形式要求进行把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在材料报送前处理,否则将不予受理:

1.未按照规定程序申报、推荐的;

2.不符合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内容与范围的; 3.成果持有人或单位不符合规定的;

4.未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填写申报材料以及规定的附件不齐全的(按规定逐项检查,主要是该签字的有没有亲自签名,该盖章的有没有加盖单位公章,实践单位证明等是否齐全,材料是否按规定的内容、格式等);

5.实践检验不符合时限的; 6.存在权属争议或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7.分类不恰当,或者没有分类; 8.篇幅过长,超过规定字数的。

十、关于省级评选的基本安排

1.省级评选。3月15日-3月底,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州、各单位申报成果进行评选,确定向教育部推荐的项目,并按质量高低排序。

2.材料审核。3月底开始,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人员对推荐项目的材料形式逐项进行审核。

3.材料报送。4月7日前省教育厅将确定推荐的成果奖纸质材料报教育部,4月1日-10日组织网络申报。

第三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

成果简介:开展自我评估是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基础。南昌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理念,立项研究,积极实践,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专业综合评估(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监测(体)的自我评估工作,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图1),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系统(质量评价与诊断)为核心,在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然后通过质量反馈及修正系统进行改进。自我评估坚持每年进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在“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了覆盖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1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

本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旨在破解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难题: 1.自我评估体系不健全。一些高校自我评估的形式很多,但缺乏明确的核心和主线,监控工作散而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达到教育部要求的质量监控体系全面覆盖、常态监测的效果,也难以有效发挥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的信息预警、运行监控和质量决策等功能。

2.评价方式不科学。一些高校自我评估按照合格评估的方式开展,导致评估结果无法量化和排序,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可量化就不可管理,持续改进也就失去了抓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度也难以真正得到实现。

3.评估结果运用不彻底。一些高校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或缺乏持续性,评价结果不分析、不反馈、不整改,没有形成 “评估—反馈—整改—再次评估”的闭环系统,无法起到应有的质量监测和持续改进作用。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校内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体系涵盖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制度建立、质量标准制定、质量评价和信息处理、持续改进等内容,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该体系通过“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以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为导向,选取影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点)、专业(线)、学院(面)、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体),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在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覆盖全部课程。由学生评教信息、督导专家听课信息、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信息组成,严格按照日常工作流程和要求填写,综合三方信息评教结果,遴选授课质量优秀课程、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课程;专业综合评估(线),覆盖专业该信息来源于本科专业数据填报及综合评估系统,由各专业填报、学院审核,定量指标评价结果由系统直接算分、定性指标由专家在网上评分、最后综合评分。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覆盖学院。注重日常教学质量信息的积累,各指标的信息数据及评分信息来源于各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对学院自评报告和院长汇报答辩的评分。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监测(体),涵盖核心数据。成果为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注重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尤其是教育部指定25项核心数据的收集,并进行自身发展变化的纵向比较,以及与同类高校的横向比较,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监督与评价,并作为学校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方式 2.构建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涵盖学校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各学院(部);学校专门成立了正处级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督与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同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有关质量标准,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处的成立,使学校、职能部门、学院之间三者的质量保障与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

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建设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包括教学运行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质量标准、教师教学质量标准、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等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出台《南昌大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方案(试行)》《南昌大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南昌大学本科教学授课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确保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1)授课质量评价。形成了学生评价以知识能力获取和教学效果满意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专家评价以教学水平评价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指标体系,网络辅助教学评价以引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教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三方面评价指标、标准自成体系,最终结果是三方评价的有机结合,共同决定教师的授课质量结果。(2)专业综合评估。以学生、教学工作为中心,从投入、加工、产出来设计一、二级指标;在若干个反映专业办学状态的指标中,选取具有代表性、方便量化且可重复验证的指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将定量与定性(以定量为主,占近70%)、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客观反映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真实状态。

(3)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评价指标既体现了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评估导向,更多的指标则体现了学校发展规划任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评价学校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新增数据,以鼓励当前的发展进步。

(4)学校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监测。以全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依据,对照院校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写实性自我评价,涵盖了教育部规定的质量报告必须提交的支撑数据,学校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查找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成果是学校质量报告。

5.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 先后自主研发了学生网评系统、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系统、专家(同行)评教数据库、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基础状态数据库等,并依托教育部评估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形成了学校层面的本科教学基础状态数据库,作为质量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采取“以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既解决了“教学质量难以量化”的难题,又增强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提高了工作效率。6.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

学校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应用评价结果,除予以专项奖励外,将评价结果纳入资源配置、招生计划编制、学院绩效考核、遴选和建设优势特色专业、评奖评优条件、教师职称评聘条件等重要依据。学校评估工作持续开展,在“评估—反馈—整改—再次评估”的不断运行过程中,监测教学工作整改成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成果的创新点:

1.理论创新

本成果提出了“将‘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的理论,为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的自我评估制度做出了有益的诠释。成果借鉴学习国内外高校最新评估理念和做法,选取影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专业、学院、学校,构建了“点、线、面、体”融合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与诊断系统,四者的评价分别自成体系、边界清晰,但又环环相扣,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实现了自我评估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评价结果的量化和排序,为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抓手,使自我评估真正成为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保证了体系的有效运行。项目的实施,2.实践创新

(1)坚持用数据说话,实现了评价结果的量化和排序,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抓手 教学质量评价难以量化是长期困扰高校管理人员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不可量化就不便管理,持续改进也就失去了抓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效度则大打折扣。

南昌大学通过实践,坚持探寻大数据时代“互联网+评估”的路径,遵循高等教育与信息化相融合。设计了以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开发建设了评估系统平台,使教师授课结果数字化、使专业和学院教学状态与水平可以排序并得到验证,使学校基础状态数据的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可以使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使教学问题持续改进有了抓手,从而促进了各方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创新了多种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①在授课质量评价中,首创“人课”概念,并创新“课程分类评价”方法。以同一位老师(或课程组)上同一门课程为评价对象,即所谓的以“人课”为评价对象。课程分类评价是为了避免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对学生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排序时按课程亚类(如II类通识课里的人文社科亚类)进行。

②在学生网评时,设计了一系列办法,保证学生参评率、保证学生评价数据是真实意愿的表达。如网上设计两段式评价,使学生一次性对本学期所有课程进行总体比较评价;要求同时评价课内和课外教学质量,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③ 专业综合评估时,参考江西省对同一专业进行评价的经验,抽取其中共性的可量化或可对比、检验的指标,制定较为科学的计算公式,采取按学科分类评价的方式,巧妙地破解了“不同专业难以比较排序”的难题。评估结果得到了普遍认可。

④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强调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新体制下,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在指标体系设计时,将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与学校教学过程常态数据与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相结合,更多地体现学校发展任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具体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等完成情况。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授课质量评价工作成效明显

自2010年评教工作开展以来,共评出授课质量优秀奖768项、提名奖1248项,网络辅助教学优秀奖385项;共有97门次评价成绩后10%的人课经帮扶和教师努力,进入评价成绩前30%行列,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教学质量低的课程。

2.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将专业评估结果作为校内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依据评估结果,近3年先后停招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等10个本科专业。项目实施推动了学校专业认证(或评估)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专业先后通过国家级专业认证(或评估),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三个专业获批参加2018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学院本科教学持续改进

6年来,学院状态评估共评出一等奖40项、二等奖44项,6年评估中全部学院(部)均有获奖,评估即时滚动、竞争发展的功能充分显现。各学院共凝练办学特色60余条,查找本学院本科教学方面存在的大小各种问题100余条,制定整改措施300余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学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学校近七年查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14条,均认真制定改进方案并顺利完成整改。近五年,学校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新增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含医学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5门课程入选国家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的多门教材评为国家规划优秀教材,10项多媒体课件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及优秀奖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数据显示:南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单项得分从2014年的45位稳步逐年提升至2018年的39位。

5.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表现优秀,在近两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共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并获最具人气奖(全国唯一)和集体奖(排名15位);在近两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连创佳绩,多项作品入围终审决赛;三年累计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美国IDEA工业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临床医学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60余项,二等奖85项,三等奖近百项。2015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评级榜我校排行25位,充分显示了学校的实力与水平。

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年底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3%以上,考研率保持22%以上,招就处4年“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显示:98%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度认同。

6.成果示范与辐射作用显著

项目实施以来,受到同行与社会广泛认可。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教务或评估部门先后来我校考察调研,南昌大学的做法得到同行普遍认可。

学校先后在“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 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交流会”“全国高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数据库建设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中做项目主旨发言和交流,得到广泛认同。

2017年11月,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集体评价:南昌大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点、线、面、体”的质量监控初见成效。

南昌大学专业综合评估的做法和经验在江西省得到推广和运用,2015年,江西省开展了以南昌大学为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该工作得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充分肯定。2017年12月4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一场静悄悄的质量觉醒——江西创新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纪实”为题,对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做了全面报道。

第四篇:申报教学成果奖总结材料

2005年《大力推进SRTP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改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新的浙江大学组建后,根据学校创建“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我们积极探索本科教学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和国际化的新路子,着力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实践教育方面,提出了以培养和发展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以开展学生科研训练和推进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持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通过近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更新了思想观念,将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知识增进、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的活动,都看作是课程;改革了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分级立项、管理制度,配套激励政策和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充分发挥学院、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积极性,使我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全面开展,受益面越来越广,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效显著。从1998年学校组织第一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活动,156人参加,发展到2004年第七期全部23个学院参加,校院二级立项1425项,投入经费100万,参加学生人数已占同届55%以上;近六年来不完全统计,共有2743个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参赛总人数达8656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训人数达18201余人次,获国际和全国以上等级奖共计121项。不仅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初步形成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鲜明特色,构成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主要内容

(一)建立校院二级组织机构,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条例

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学校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在主管教学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教务部成立了实践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有关政策、管理条例、组织实施。各学院也成立相应SRTP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和不断的完善,已基本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

SRTP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教务部制定有关政策、工作程序、检查评估、编写SRTP指南和研究成果汇编;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科主要负责项目评审和具体组织实施SRTP;学园主要负责新校区SRTP项目宣传、发动和申报。2.以项目形式管理,提高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实效

将SRTP和学科竞赛活动以教改项目的形式予以立项和管理,并实行学校总立项和学院分级立项制度,责职明确、管理规范,探索了一条高效的实践教改项目管理新途径,有效的提高了学院的积极性和活动实效。扩大了学生自主立项比例,2003年达到76%,教师立项的比例从2000年的51%降为2003年的24%,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

3.设立第二课堂学分,将SRTP和学科竞赛活动纳入培养计划

我们从2002级开始实行《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获得第二课堂4学分后方能毕业,把它正式纳入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应根据学校提供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活动项目,以获取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4.社会捐助,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我们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浙江舜宇、杭萧钢构、波导公司、华隆科技等企业集团捐助经费开展校、省二级学科竞赛,并组队参加国际竞赛,双方互惠互利。

我们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让学生骨干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如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由学生自主开发创建ACM网站,自主出题,自主维护、管理,自主解决发现的问题等,网站已向全球开通,在全球同类网站中,题库量位居第1,访问量第2,全世界大学生都可以在网站上进行在线竞赛、做题和交流。从2002年3月起至今已超过60万人次,公开提供练习题目1100多题,提供面向全球公开在线竞赛28次,以及每年数十场内部训练比赛,拥有来自全世界各国在线注册用户16000多人,在线提交超过85万次,使全世界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在网站上做在线竞赛、训练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

5.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研究,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的探索实践,促进了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更新,探索了研究型大学实践教育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加强实践教育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绩效。据统计,主要完成人在国家一、二级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多篇。

(二)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广泛提供探索性学习机会。

SRTP是浙江大学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我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以及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创新资源的优势,通过学生或教师立项,并给予一定科研经费的资助,提供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我校是国内高校最早开展SRTP活动的高校之一。从1998年起已连续进行了七年,投入经费由最初的10万到2004年的100万,立项数由1998年的77项到2004年1425项,参与学生由156人到3334余人。同时SRTP项目涉及理、工、农、医、人文、社科、教育、经济、管理、外语各学科领域。通过校、院二级立项,学生参与面、指导教师和投入经费都有大幅度增加,目前学生参与面已占同届学生的55%以上(表1)。

2、学校提倡将SRTP项目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或延伸为毕业论文(设计),在完成SRTP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据统计,近年来结合SRTP项目做毕业论文(设计)共有429篇。

3、SRTP项目的研究质量不断提高,成果显著。项目研究成果的形式有论文、设计、调研报告、研究报告、产品研制、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合同转让、专利申请、软件开发和课件建设等。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有关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发表36篇、EI的14篇;研制与开发产品、软件和课件13项;申请获得专利13项,科技成果鉴定2项。

(三)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舞台

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998年前,浙江大学只有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三大学科竞赛,近六年来,学校组织开展了校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学科竞赛10余种,其中新增的学科竞赛有7种。

竞赛项目不断扩大,学生参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受益面迅速提高。从1999年的348人次,迅速扩大到2003年的241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近六年来,共有2743个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参赛学生达8656余人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训学生达18201余人次。

(四)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提供保障

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近五年来,学校投入855万元建设SRTP和学科竞赛基地共16个,同时建立了院级校内实践基地77个。学校投入如此之大的经费用于面向学生的基地建设,并组织开展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少有的。

二.创新点

通过近六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取得的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1.我校开展的SRTP不仅持续时间长达7年,投入经费340万,而且率先全面试行校院二级立项,大力开展学生自主立项(约80%),促进了学生的广泛参与,目前每年学生参与人数占同届学生的55%以上,在国内高校受益面最大,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同时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2.在开展学科竞赛方面,形成了一套以相关学科为依托,以实践基地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教师主导、学生参与、院系承办、部门协助、社会捐助的全新运作机制,竞赛成绩卓著。

3.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第二课堂学分、推荐免试、获奖奖励以及开展本科生科研成果排行榜评比和“学术之星”评选等,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全面深入开展。

4.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在省内高校率先开展本科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机器人竞赛,并将竞赛推向省内和国内其它高校,辐射了改革探索的成果。

三.应用与推广

(一)SRTP和学科竞赛活动从试点全面推广到全校

SRTP从1998年仅77个项目156名学生参与已推广到2004年全校23个学院3334名学生参与,迅速扩大了学生科研训练受益面。2001年开始从学校立项拓展到学院同步

组织院级SRTP立项,并提倡将SRTP项目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或延伸为毕业论文(设计)。同时SRTP研究成果显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有近50篇高质量论文被国际SCI、EI收录,并被国内外多次检索和引用。有多项专利,技术合同转让和技术成果转让正在转化为生产力。

在学科竞赛方面由三个校级竞赛逐步拓展成10大学科竞赛,使竞赛项目和参赛学生受益面由原工科类学生为主,逐步扩展到理科和人文社科类学生,累计参赛学生达8656人次。

同时参加SRTP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学生,深受研究生导师和就业单位的欢迎指导教师在指导大学生科研训练中物色和挑选实践科研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成为他们未来的研究生,在每年800多名保送研究生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曾经立项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或学科竞赛。据统计,从1999年开始,通过学科竞赛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达234人。

(二)校级竞赛推广到省内高校

我校率先在省内高校组织校级大学生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竞赛,同时邀请在杭和华东部分高校参赛由此推动、促进了全省更多高校的参与,扩大了学生受益面。我校程序设计竞赛从校级组织竞赛走向浙江省后,今年又被亚洲赛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组委会批准,列为2005年浙江大学承办的亚洲中国赛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使学校竞赛走出国门,冲向世界。

我校承办了浙江省高校开展的六大学科竞赛中的三大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均设在浙江大学教务部。我校还承办了两次全省高校数学建模和程序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班,有70多所高校参加,这对全省的大学生学科竞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广与普及作用。由于组织竞赛工作卓有成效,并为浙江省高校的学科竞赛作出重要贡献,2001年被浙江省教育厅授予学科竞赛特别奖,并多次被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评为优秀组织工作奖。

(三)建立学科竞赛基地和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竞赛基地和创建竞赛网站是提高参赛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学校投入大量专项经费建立六个学科竞赛基地,同时创建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等6个竞赛网站,为学科竞赛在全校推广和国际间的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SRTP和学科竞赛管理经验的推广

近年来我校在开展SRTP和学科竞赛中所取得一些成果也辐射到省内外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近六年来到我校参观考察的高校多达70多所,同时还多次在全省和全国性有关会议上进行交流,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如何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思路与措施

(一)思路

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契机,牢固树立“一个使命三个地位”,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抓整改、抓提升、抓评估,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力构建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二)措施

1.以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补强本科教学工作的短板和弱项

2.以质量提升工程和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做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3.以评估和督查为保障,实现本科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1、抓整改:问题导向、择差扶助、补短补缺

(1)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四个阶段:学校自查自评、教育部专家进校考察、学校整改提高、省厅验收。

(2)整改问题的来源:

①在审核评估及预评估中,教育部专家提出的不足(预评估:6点肯定5点不足4点建议;正式评估7点肯定4点不足);

②学校自查自评凝练出的问题(分立行立改、近期研究解决和深层次长期解决的490个问题);(3)整改问题的内容:6大类20个方面48个具体问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①定位与目标

1.文科发展相对滞后。2.国际化办学氛围不够浓厚。

②师资队伍

3.师德师风需强化。4.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数量与结构)。5.教师教学和教改投入不足。

③教学资源

6.教学资源保障不够(教学经费、教学条件、教学信息化)。7.专业建设需加强。8.课程建设急需加强。9.校园环境与秩序需巩固提升。

④培养过程

10.教学方式方法落后。11.考核方法与学业评价方式需改进。12.毕业设计(论文)需进一步规范。13.第二课堂育人效果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提升。

⑤学生发展

14.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需改进。15.学风建设需加强。16.美育体育教育需加强。17.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不健全。

⑥质量保障

18.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完善。19.学院二级教学质量保障工作需加强。20.专业认证工作急需加强。

(4)整改工作安排 ①成立整改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组(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学院组

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总体指导协调,办公室统筹安排并督查推进,各项目组组长单位牵头,责任单位负责实施,协同单位配合落实。

②时间安排:

1)研究部署阶段:(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 2)实施整改阶段:(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 3)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3月至2019年4月)

2、抓提升:目标引领、择优支持、扶特扶强

(1)实施“南昌大学创建一流本科质量提升工程”。

(2)实施背景:1)《南昌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打造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搭建一流平台,奉献一流服务,努力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2)《南昌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3)建设目标:探索建立与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建设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全员育人环境;为学生构建优质、开放、共享的教育教学平台。

(3)提升的内容: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培训;改革教学方法。

预期目标: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资助100名教师境外教学访学;出版25部优质“创新创业+”教材;重点建设100门品牌课程;建设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到2020年):一万门国家一流课程(3000门线上课+7000线下课);一万门省级一流课程)2)构建开放共享平台,提升自主学习动力。

营造刻苦学习的学风;形成宽松的学习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预期目标:改造50个小班化教室;建设20个智慧教室;30个“一院一赛”品牌赛事;10个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评选大学生十佳创新创业之星;每年20项文化素质特色活动等。

3)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提升全员育人实效。

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实施“卓越学子”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数字家园”计划;实施“校园长跑”计划。

预期目标:每年评选35位优秀班导;每年奖励优秀辅导员20万元;每年建设10个辅导员工作坊;每年培育20个特色基地;建设云家园;建设学生资助信息网络数据库等。4)优化结构彰显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实践育人条件建设。

预期目标:专业(类)数量控制在80个左右;建设15个国内知名专业、25个省内一流专业、30个区域特色专业;新增10个新型专业;15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建设30个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建设10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到2020年):一万个国家一流专业;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

5)构建质量文化体系,提升质量保障力度。

开展理论研究;健全组织结构;完善保障体系。

预期目标:建立南昌大学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形成南昌大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成教学质量大数据监测平台等。

(4)工作安排:

1)经费保障:“5年用3个亿做好1件事”,即在未来5年内支持3个亿左右的经费,全力打造具有南昌大学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2)组织机构:成立“质量提升工程”领导小组;部门安排专门科室或专人负责;学院成立“质量提升工程”执行小组。

3)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实行校院两级负责(学校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组织项目的评选、项目的中期考核及完成后的评估验收,学院具体负责项目的初期建设、申报、实施和管理);学校划拨经费,学院统筹安排;项目实行动态调整;项目成效信息公开。

3、抓评估:质量导向,督导评估,持续改进。(1)“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过程督导与绩效评价(如质量提升项目的过程评价与动态调整);质量标准与质量文化。

(2)实施背景:

1)刘延东副总理指出:“把评估作为建设一流本科的主要措施,非常值得赞扬!”;陈宝生部长指出:“抓质量就是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

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制度:一平台(国家质量监测数据平台),二支柱(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三保证(内驱力即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外推力即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影响力即国际实质等效质量);

3)专业认证与评估的指导思想:一个追求(以评促强,追求卓越),二个突出(突出学生中心,突出持续改进),三个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教师主体责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主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质量保障力度,强调质量文化建设)

(3)抓评估的内容: 1)专业认证与评估

a.全力推进工程专业认证(截止2016年底,全国累计有700个(次)专业通过认证,涉及高校近200所,我校只有2个专业通过认证);

b.积极参与理学、农学、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试点(2015到2017年,全国共有13所高校19个专业点(工商、会计、新闻、物理、化学等)进行了试点,我校仍属空白); c.大力开展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截止目前,全省已参评 个专业,其中我校参评 个专业,获一等奖 个专业,今年还有 个专业参评。请质量科提供相关数据)2)过程督导与绩效评价 a.审核评估整改的过程督导;

b.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绩效的过程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c.教学状态评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运行状态评估)3)质量标准与质量文化

根据国家专业类质量标准建立我校专业质量标准;建立我校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下载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申报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类型分析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类型分析 2个特等奖: 1、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复旦大学等上海5个高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综......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特等奖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申报 工 作 指 南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3月 目录 一、成果申报 ............................................. 1 (一......

    教学成果奖申报须知(5篇模版)

    教学成果奖申报须知 教学成果的名称 教学成果的名称是该成果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尽量简洁明了,好记易懂,并能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恰当的名称能起到对成果‚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成果奖申报事项(五篇模版)

    高校教学成果奖申报注意事项 创新性、实用性的教改方案,不同于传统的课题 六条问题: 1. 改革思路不够创新,没有独到的创新; 2. 有的创新性好,但总结提炼不够。 3. 实践成效还不够......

    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暂行办法

    附件3: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审暂行办法一、总则 第一条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北京高校填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有关说明

    附件2: 北京高校填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有关说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

    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国家级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发布日期:2010-3-30 17:16:18 作者:未知浏览次数: 908一、申报条件 (一)已挂牌的省农业龙头企业。 (二)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中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加值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