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时间:2019-05-13 15: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第一篇: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和协助的关系,这是由《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组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这种指导和协助的关系,是由村委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村委会既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二者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主要体现在:(1)政策指导,即保证村委会的决议、决定及工作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规定;(2)组织指导,即指导和帮助村委会搞好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3)工作指导,即指导村委会依法办好各项工作,如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间纠纷,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现实生活看,村委会工作都离不开这种有效的指导,这是保证村民自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村委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主要体现在:(1)向村

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2)按时完成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布置的各项工作;(3)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问题上,关键在于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要自觉地尊重和维护村委会的自治地位,对村委会的工作少一些行政命令和指手划脚,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篇:村委会与老板合同

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合同

(本合同适用于村经济合作社或其它中介服务机构代为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使用)

甲方(受托方):

住所:

联系电话:

乙方(受让方):

住所: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甲方受

等承包人的委托,就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事宜,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同意,订立本合同。

一、流转土地的状况、流转方式与用途

甲方将 等 户农户在 等地承包经营、面积合计(大写)

亩的土地,以

方式流转给乙方,从事 生产经营。具体见委托流转土地明细表。

二、流转期限

流转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最长不得超过土地承包期剩余期限)。

甲方应在 年 月 日交付流转土地,乙方应在合同到期日归还土地。

三、流转价款与支付方式

流转价款按下列第__种方式计算:

1.每亩每年支付(实物名称)________公斤,共_____公斤。

2.每亩每年支付人民币________元,共______元(大写:)。

—1—

3.考虑物价等因素的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转价款按下列第__种方式支付: 1.分期支付:

第一次支付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支付__________公斤(元); 第二次支付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支付__________公斤(元); 第三次支付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前支付__________公斤(元); ……

2.一次性支付:于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全部支付完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按委托方的授权权限行使相关权利。

2、按时向乙方收取约定的流转价款,按时交付约定流转的土地。

3、监督乙方履行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对乙方违反土地用途等行为有义务制止和检举,有权获得由此造成的损失赔偿。

4、协助乙方获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补贴与服务,提供必要的服务。

5、支持、配合乙方开展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好委托方和当地群众关系,协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维护乙方合法权益。

6、有权获取合同约定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投入补偿。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所在村经济合作社的农业生产管理、指导、服务,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享受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与服务。

2、按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和期限,享有公共设施的使用权,依法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权。

3、按约定支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款和相关费用,按规定交纳水电等有关生产

—2—

费用。

4、土地流转期间,乙方将土地进行再流转,必须取得甲方的书面同意。

5、土地流转到期时,及时向甲方交还流转的土地或者协商继续流转。

六、违约责任

1.因变更或解除本合同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免除责任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2.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活动,给乙方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3.乙方逾期支付流转费用,每延迟一天,按应支付费用的___%承担违约金。4.乙方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水利等基本设施或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由乙方向甲方支付违约金_____元。如果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及相关当事人一方经济损失的,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增加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依具体损失情况,由有关当事人协商。

七、其他约定

1、土地流转后,甲乙双方应向发包方和乡(镇、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

2、乙方为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而进行设施改建,应征得甲方同意,并将方案报经发包方和上级有关部门审核同意。

3、乙方应服从国家和集体建设用地需要,支持农业基础建设。土地流转期间土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时,乙方应服从,但有权获得相应的青苗补偿费和已投入建设的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4、土地流转到期及复耕与恢复原状的责任约定:。

5、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6、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调解,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7、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经协商,决定__(是或否)鉴证。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补充,并报村和乡(镇、街道)备案,有关补充条款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本协议一式__ 份,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街道)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如有鉴证,相应增加一份)。

甲方(代理人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鉴证单位:(签章)

鉴证人:(签章)

年 月 日

—4—

第三篇: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探讨之一

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探讨之一

------------------

发表日期:2007年4月18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法律硕士 吴美来

本页面已被访问 183 次

村民委员会无权代表行为的司法救济——以村民会议民主议定程序为中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凡是直接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需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确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民主议定原则,这一原则在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也得到了确认。然而此项规定在现实中并未得到严格遵守,村委会往往违反民主议定原则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与第三人为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引发了大量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民事纠纷。此类案件情况复杂,所涉法律规定很不完善,认识和处理上也不尽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更多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从学理上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对于今后完善立法,预防和解决此类纠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村民委员会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律地位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条表明了其立法精神在于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村民自治的组织依其功能可分为两种:一为村民会议,一为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其经过民主方式形成的决定体现的是全体村民的意志。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除协助基层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农村公共秩序外,在经济生活中还负责对集体财产的经营与管理。村民会议是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组织,应当说一切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均可以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由村民委员会办理,但事实上不可能也不需要将任何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交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以列举法的方式明确了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尽管立法并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但从村委会组织法第18条、19条的规定看,村民会议是村内最高权力机构,村委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民会议每年审议村委会的工作报告,并评议村委会成员的工作,可见,村委会是村民意志的执行机关,对内执行村民会议的决策并管理具体事务。在对外关系上,村委会居于何种法律地位,法律规定并不明确。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2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此法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并列,二者似乎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组织,可见法律并没有彻底明确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笔者以为,对于二者的关系,主要应依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同时参考民法的一般理论来认定,在对外关系上应将村委会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表机关。

代表,一般特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上将该

行为视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1]。我国理论界认为,代表机关有单一机关和集体机关两种形式,而从立法实践看,我国法律没有类似于共同代表或集体代表的规定[2]。但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利益的情况下,一般并不以某一个自然人的身份对外从事民事法律行为:一是村委会组织法没有明确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二是村委会成员不脱离生产,并非专职从事管理或经营的人员,村委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的强制性民主议定程序,要求村委会而不是村委会主任或其成员根据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办理相关事项;三是国家出台了村委会印章管理的指导性文件[3],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般不直接保管印章,其个人代表全体村民难以从形式取得第三人的信任。因此,实际生活中村委会一般只是以村委会的身份代表全村与村民或村民以外的第三人发生民事法律行为。

很显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法人地位,也没有同法人一样严密的组织机构[4]。从村委会组织法粗略的规定看,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结构中,村民会议是权力机关,村委会是执行机关,村委会以村民集体意志为意思表示,对外而言村委会是代表机关,其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归属于它所代表的实体,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法律和村民会议明确授权的范围内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维护村民权益的活动,其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视为一种代表行为。

二、村民委员会无权代表行为的性质认定

村委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均规定有民主议定原则,即对于土地承包等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会议的民主议定并取得村民会议的多数通过。对于村委会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时,民主议定原则也当然适用。村委会违背民主议定原则,在应当而没有取得村委会决定授权的情况下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大量存在,基于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对此类行为的性质应界定为无权代表行为。

参照无权代表的概念,村委会的无权代表是指村委会在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时,违反法律的规定超越其代表权限的行为。合同法第50条对无权代表作了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对于村委会无权代表的构成要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村委会须实施法律行为。如果未实施法律行为,也就无代表可言;二是村委会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如果不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则无须村民会议民主议定的授权;三是村委会未经村民会议民主议定程序作出的决定授权。即村委会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法律行为欠缺代表权,是在未取得村民会议授权的情况下实施了应当由村民会议民主决定的事项,包括村民会议未予授权、授权行为无效或被撤销、超越授权范围等情形;四是须表面上不足令人信其有代表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涉及村民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须经民主议定原则决定,村委会必须向第三人出示其已获村民会议授权的证明,并且作为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是约束任何第三人的行为规范,即赋予了相对人的审查、注意义务,第三人不得以不知道法律规定为由主张合同有效。但如果村规民约对村委会的权限作了更为严格的限定,扩大了法律关于民主议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则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效力,按民法理论,此种情况应成立表见代表,其法律行为有效,法律后果直接归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与本文将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无权代表行为不同的是,有两种观点较有代表性:一是认为此种情况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二是属于无权处分行为,效力待定。对于第一种观点,我们认为,尽管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但必须对这条规定作合乎立法目的的限缩性解释,应当理解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效力性规定,其判断标准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或者虽未作如上规定,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5]。显然,从法律的相关规定看,并不能推导出村委会仅仅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当然结论。并且无权代表行为从实质上并不必然对集体经济组织(或其全体村民)不利,一律将此类行为界定为无效,不仅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也并不必然有利于保护村民的利益。对于第二种观点,我们认为,无权处分的范围比较窄,并不能完全涵盖村委会违背民主议定原则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此外,第三人的善意对无权代表和无权处分行为的后果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无权代表相对人是善意的,则可能构成表见代表,使无权代表行为发生法律效力,而善意的无权处分相对人只可能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标的动产的权利。无权处分人是以自己的名义所为的法律行为,而村委会往往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因此更加符合无权代表的特征。

三、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的法律效力及救济途径

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的法律行为为无权代表行为,狭义的无权代表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其效力的确定取决于村民会议是否追认。但是,现实中对于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还可能存在影响其法律效力的其他原因,使得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的效力状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村民对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的救济提供了不同的路径选择。

(一)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有效。当村委会的行为构成表见代表时,其代表行为有效。表见代表制度的确立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比照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如果村规民约扩大民主议定原则的适用范围,对法律、法规未作强制性要求的事项纳入民主议定范围,而第三人在与村委会签订合同时,已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尽到了审查村委会代表权限的注意义务,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村委会能够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为,则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符合表见代表的构成要件,其代表行为当然有效。此时,村委会的代表行为后果及于全体村民,村民不得以村委会代表行为违反村规民约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但村规民约可以同时对村委会的这种行为规定适当的责任形式,强化村委会成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注意义务和忠诚义务,防止村委会滥用代表权。

(二)村委会代表行为效力待定。即狭义无权代表的情形,指村委会在对外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民事法律行为时,违反法律的规定超越代表权限的行为,以及其他不符合表见代表构成要件的越权行为,其效力取决于村民会议的追认。村民可以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对村委会的代表行为进行讨论,作出追认与否的民主决定,如果追认,表明村民接受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则无须相对人的同意即可发生法律效力,使得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摆脱效力待定的状态,归为有效。如果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村民可以以村委会为被告,以相对人为第三人,向法院提出请求确认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的无效之诉。因为在确认之诉中,只要是对法律关系存在与否有不明确的人,对于争执其主张的人提起,而且对确认判决有法律上的利益的人,就是适格的当事人[6]。

(三)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可撤销。民法通则第59条和合同法第54条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作为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原因。现实中,村民往往以村委会与第三人所为的法律行为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予以撤销或变更。如果选择变更,则表示村民对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未作根本性的否定,仅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如选择撤销,则与请求确认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基本相同。很显然,此时影响村委会行为可撤销与效力待定的原因发生并存,如何确定其效力取决于村民的选择,但请求撤销(或变更)与请求确认行为无效在诉权的行使上差异较大。因为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形成之诉的目的是使既存的民事实体权利或者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其当事人的适格问题,一般在实体法上都有明文规定,应根据民事实体法的规定来解决[7]。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据此可以推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应理解为合同当事人。村民并非合同的当事人,不享有撤销权,无权直接请求法院撤销或变更,只能要求村委会提出相应的诉讼请求[8]。如果村委会并不按照村民的要求提出撤销之诉,则村民可以依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罢免改选村委会的成员。

(四)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无效。2003年3月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7条规定:“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48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8月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15条对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土地的作了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类似的规定。这些法条不仅规定了民主议定原则,同时要求上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批准,是对民主议定原则的干预,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特别保护。合同法第44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因此,以上规定应属于效力性规范,如果村委会既没有经过民主议定原则为了以上的法律行为,且未报经上级相关机关或部门批准,村民起诉要求确定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此外,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还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归于无效,如合同内容违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村委会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等。对此,村民同样可以以适格的原告身份提出确认合同无效之诉。

四、对村民诉权的合理限制

民主议定原则是防止村委会滥用代表权、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程序保障,对于可能侵犯村民利益的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应当为村民提供必要的司法救济。但基于公平的民法理念,同时必须维护善意第三人的正当利益,对村民的诉权予以合理的限制。

(一)起诉主体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9〕15号《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发包方所属的半数以上村民,以签订承包合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或者其所签合同内容违背多数村民意志,损害集体和村民利益为由,以发包方为被告,要求确认承包合同的效力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可通知承包方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此条规定肯定了村民有权对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与第三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提出确认之诉,但同时对原告的主体作了限定,即必须是半数以上的村民提出诉讼。笔者以为,这样的限定比较合理,并且应当类推适用于村委会无权代表的一般情形。因为如果起诉的原告未过村民的半数,则可以推定村委会的行为没有违背多数村民的意志,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出于维护交易安全的考虑,应认定其行为有效,村委会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予以事后追认。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对该条规定中的“村民”,似应理解为年满18周的村民更为妥当,否则有可能不能形成对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的追认。但是,对于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由于其他原因归于无效的,不应作这样的限定。我国的通说认为,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不以当事人之间为限,任何人均可主张其无效[9]。村委会代表行为无效的不仅违背了多数村民的意志,其实质是其内容和形式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故不受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并不以利害人的主张为前提,因此,即使是少数村民也有权提起诉讼。另外,如前所述,对于请求撤销或变更村委会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的,村委会本本身才是适格的当事人,起诉权应由村委会享有,而不是村民。

(二)起诉时间的限制

对于合同相对无效,各国立法均规定了撤销权的时效问题,这对维护交易安全和第三人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暂行规定》第25条同时规定:“属本条前款规定的情形,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1年,……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公平原则,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该规定并未明确设定这一年时间限制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承包合同违反民议定原则的无效请求设定了一年的除斥期间,只要合同签订后一年内村民没有起诉,人民法院就不再认定合同无效。此规定与《民通意见》第73条相一致,该条规定“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一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而合同法第55条第(一)项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其规定更加合理,且合同法作为特别法,应当优先适用。对于绝对无效的合同而言,“由于无效合同本质上具有违法性,从维护合法秩序的需要出发,当事人有权在任何时候针对违法的无效合同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确认无效[10]。”我国立法并未对绝对无效的主张权设定时效,因此,对于村委会无权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无效合同,应当不受一年除斥期间的限制。

(三)诉权因其他原因而消灭

除起诉的主体和时间受限制外,还可能基于其他原因使村民丧失胜诉的权利。其一,第三人的行为。《暂行规定》第25条同时规定:“虽未超过1年,但承包人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条适用的前提必须是第三人为善意,但该条并未区分第三人的善意或恶意,使得第三人在明知村委会无权代表的情况下,仍可以与其发生民事法律关系,立即投入大量资金,恶意规避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其二,村民自身的行为。笔者认为,为公平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对于村委会的无权代表行为,除村民通过明示的方式予进行追认外,还可以通过村民的行为进行推定。因为仅以形式上缺乏民主议定程序就认定村委会的行为违反了村民的共同意愿、损害了村民利益而无效,显然与事实不符,有违客观、公正和诚实信用[11]。比如村委会与第三人所签订的合同已经履行,村民明知且已从中获取实际利益,则可以推定村民对村委会无权代表行为作出了事后的追认。对于出现利益的重大变化后,村民又以违反民主议定程序反悔,要求确认村委会行为无效的请求应当不予支持,是否能够以显失公平或情势变更为由予以变更则属另外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暂行规定》对此予以了肯定,规定可以依照公平原则,对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暂行规定》没有明确界定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但对于指导农业承包合同以及类似纠纷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如何对村委会违背民主议定原则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司法救济,还有待立法的统一规范。尽管本文在学理上和法律依据上尚存在一定障碍,但为现实司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毕竟,“司法的终极目的和价值目标就是司法公正,采取何种学说本身并不是目的[12]。”

注释: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9页。

[2]、石慧荣:“法人代表制度研究”,《现代法学》1996年第4期。

[3]、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年7月22日以国办发〔2001〕52号通知转发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规定:“村民委员会印章要有专人保管,保管人由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提名,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为防止乱用印章,一般情况下,印章使用的审批人与印章保管人不得为同一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般不宜直接保管印章。凡涉及贷款、承包、对外签订合同等重大问题需使用印章时,村民委员会应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经会议讨论同意并经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后方可使用。”

[4]、但是,也有学者提出,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关于法人成立的四项条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具有法人的基本特征,应当按照法人理念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马汉学:“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宁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71~74页。

[5]、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8页。

[6]、李龙:“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刍论”,《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第79页。

[7]、李龙:“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刍论”,《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第79页。

[8]、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9〕15号《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并没有对此问题作出特别的规定,只是笼统地规定,对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与第三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村民有权起诉要求确认合同的效力。

[9]、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页。

[10]、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修订版,第262页。

[1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司法》2006年第3期,第9页。

[12]、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63页。

第四篇:村委会与乡政府的法律关系

村委会与乡政府的法律关系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和协助关系,这是由《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组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于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这种指导和协助的关系,是由村委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村委会既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二者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主要体现:(1)政策指导,既保障村委会的决议、决定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规定;(2)组织指导,即指导和帮助村委会搞好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3)工作指导,即指导村委会依法办好各项工作,如办理公共事务和工艺事业,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间纠纷,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现实生活看,村委会工作都离不开这种有效的指导,这是保证村民自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村委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主要体现:(1)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2)按时完成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3)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系上,关键在于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自觉的尊重和维护村委会的自治地位,对村委会的工作少一些行政命令和指手画脚,多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第五篇:支部和村委的关系(模版)

支部和村委的关系

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最直接的贯彻者和执行者。两委关系不协调,闹矛盾,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决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通过村委会的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支部的意图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讨论决定村内重大事情。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和遵守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作出的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要求的决议、决定。三是支持和保障村委会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村委会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村委会职能,不包办代替村委会的工作。及时查处违反村委会组织法的人和事。村委会必须自觉地依法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使村民自治工作始终臵于党的领导之下,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在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健康发展。这一点必须明确。

二、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重点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要在党支部内部首先建立和落实重大决策由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和党员议事制度。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党支部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群众意见和建议作出正确决策。二是要指导和督促村委会建立完善并落实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三是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上级组织的要求,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对村里重大事项的内容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具体办法和程序作出规定,保证民主决策和管理的真正落实。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的职责。

三、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一是相互对立,闹不团结。即党支部和村委会互不服气,明争暗斗,甚至公开唱“对台戏”;或貌合神离假团结,有些两委班子从表面看似一团和气,风平浪静,但面和心不和,相互戒备,心里疙疙瘩瘩,遇到具体问题暗中较劲、互使绊子。二是领导关系错位。即村委会不接受党支部领导,发号施令,重大决策不 2

让党支部知道。三是包办代替。即党支部或支部书记对村民自治不理解,不支持,作风霸道,不讲民主,把持村务不放,把村委会当摆设,使村民自治作用不能发挥。四是双放双让,即党支部和村委会都不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推诿,放弃工作,致使村里事无人管,特别是像计划生育、乡村提留、重点建设项目征地等工作受到影响。

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1、对村民自治的片面认识导致两委关系不协调

首先是有的村委会成员曲解“自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村委会成员认为:“实行自治可以不要党支部”,“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片面认为,村委会是村民选出来的,最有群众基础,能代表群众利益,又是行政村的法人。所以,应在村里居核心地位,村里的一切事情理应由村委会管理。一些村主任把民意当护身符,把自治与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对立起来。其次是党支部成员观念陈旧,认为村党支部书记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一扛子插到底”,一个人说了算。不少村支书对村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不适应,由此产生了失落感和怀旧感,担心自己的“老大”地位受到威胁。如果新选上的村主任不合自己的意,不是“自己的人”,就产生排斥心理,在工作上横挑鼻子竖挑眼,设臵障碍,制造矛盾,致使两委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2、关系不顺、职权划分不明

在日常村务管理权,特别是村财务审批权归属的焦点问题上,党支部认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包括日常村务的管理权。村委会认为,3

按照村委会组织法,村委会理应管理村务。双方各执己见,矛盾难以解决。

3、家族势力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部分村民素质不高,民主法制意识中民主和法制不对等,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在家族利益冲突比较激烈的村,部分党支部成员和村委成员也卷入到家族矛盾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更为复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很难发挥。

四、怎样处理好两委关系

1、加强和改进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适应村民自治需要。

首先,必须适应新形势,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正确处理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其次,要把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支部班子。再次,要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提高两委干部的素质是解决两委关系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两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村两委成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原则,讲团结、顾大局、谋大事、求发展。要正确对待权力,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自觉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无谓的摩擦。两委成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献身精神 4

和无私奉献精神,把着力点放在全局利益上,做到“谋事想民,勤政爱民,办事为民”,集中精力干事创业。其次要培植共同的理想信念。村两委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要认识到村两委班子的好与差,团结与不团结,决定着一个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达成三点共识:不管这族那族,要团结成一个“大民族”;不管这姓那姓,要讲党性;不管这派那派,要做团结、稳定、发展的促进派。在处理关系上做到四个主动:主动参与、主动配合、主动通气、主动开展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健康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相互沟通,加强合作,增进团结。

团结就是效率,团结就是繁荣,团结就是生产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而加强团结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沟通。相互沟通可以使双方从获得信息中调节自己的言行,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增进了解,有效地消除影响团结的各种因素。我们每个党员都要坦诚相见,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无论何时何地,对方的态度如何,都要谦虚、诚恳,以商量式的语言,减少双方的差距,缩短双方的距离。通过沟通使双方认识到集体作用的重要性,由“背靠背”到“心连心”,由“硬碰硬”到“手拉手”,做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消除分歧,减少矛盾,协调一致,共谋发展。

下载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租赁合同(村委会与公司)

    土地租赁合同甲方:(出租方)乙方:(承租方)安龙县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响应政府号召,服从贵州省委、省政府及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将安龙县作为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之一的战略安排,为......

    村委会与企业之间的管理协议

    有关百贤预制板厂缴纳马桑村村委会管理费协议甲方:丹景山镇马桑村村委会乙方:隆丰镇高黄村 组 :祝波 为了加快丹景山镇灾后重建步伐,提供可靠的建材资源,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将......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首要问题之一。《村委会组织法(试行)》......

    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医学院班级:动医四班 姓名:刘凡学号:20104030740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课程名称:行政事业管理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

    村委会与用工单位、出租房屋签订责任书专题

    ______村(社区)与流动人口用工单位房屋出租户计划生育管理责 任 书年月日________村(社区)与流动人口用工单位 出租房屋房主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甲方:村(社区)委会乙......

    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

    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实际上是各自权责划分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两者权责不清,影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由于董事会既是信托人,又是代理授权人,它肩......

    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

    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 居委会的职责: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

    新加坡工会与政府关系刍议

    新加坡工会与政府关系刍议 新加坡是一个工业国家,城市居民为100%,工会是新加坡最大的社会团体,人民行动 党与工会的关系成为人民行动党执政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工会角色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