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共5篇)

时间:2019-05-13 15: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姓名:***

摘要: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乡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协调好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各自的职能,然后分析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并且提出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责、推进乡镇和村级行政体制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提高农村基础组织工作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职能村民自治过度自治化三管三监督

引言:

和谐社会是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而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要重视农村的发展。和谐乡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在的大学生们大部分都将目光放在了城市,很少愿意在农村发展。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多多的关注农村,关注农村的发展。而且要投入其中。

一、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各自的职能。

乡镇政府是国家设在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主要职能是进行行政管理、政府决策、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共管理服务。

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问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并对村民会议负责。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乡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协调好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村民自治制度确立以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乡村关系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不但制约了乡镇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

二、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

1、从理论和制度上看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法定关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会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所以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乡镇政府的分支机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不是上下级关系。

2、现实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

有的乡镇政府仍习惯于对村委会分任务、下命令、作指导,使村委会成为自己的从属,使两者关系变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的乡镇政府为了避讳“干预村民自治”,对村委会的工作不闻不问,放弃指导使两者变成平行关系。

3、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存在的问题。

(1)、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行政干预。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着2种权力并存现象。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其执行机构是乡镇政

府,其功能是将国家行政管理传递到农村社会;另一种是蕴含于农村社会之中的村民自治权,其执行机构是村委会,其功能是在国家有关法律范围内,通过村民公约等方式对社区加以自我管理。在实践中这2种权力并存有难以避免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乡镇政府管理要求强化对农村基层社会的行政控制,弱化村民自治;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则使村民和自治组织要求减少行政干预,甚至力求摆脱乡镇政府的理。

主要表现:

a.乡镇政府对村委会选举的干预。

b.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财政监控。

c.乡镇政府利用资源优势,对村委会进行间接控制。

d.乡镇政府干预村委会民主管理体制。

(2)、村委会对乡镇政府干预的回应。

对于乡镇政府的干预,村委会主要有2种典型回应:① 一味执行或迎合乡镇政府的要求,完全听命于乡镇政府,呈现出“附属行政化”倾向 ;②在感受到村民对乡镇不满的同时,作为村民利益的代表抗拒乡镇政府的不合理要求,抵制乡镇行政向村一级的渗透。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村委会对乡镇政府已不再唯命是从,而是采取各种方式弱化、抵制政府的过分干预。村委会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因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赋予了村委会自治权,乡镇政府不得对村委会随意发号施令,将其作为下属组织。但也有不少村委会为了自己特定的利益,有意识地利用乡村关系的紧张,借村民的不满抵制乡镇,借乡镇的行政权力压制村民,强化乡镇政府与村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些村干部认为他们是村民选举出来的,只需对村民负责。在他们看来,村委会作为村民的合法代言人和代理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内部事务,没有必要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于是,他们对应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甚至与乡镇政府明争暗抗,从而使村委会呈现出“过度自治化”的倾向。

4、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1)、思想观念落后传统的管理思维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农村民主建设的趋势。他们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村民自治的发展不适应,这是造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2)、权限及相互关系的法律界定模糊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背景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对农村基层组织各自的权限以及相互关系的规定不够具体是导致乡村关系失调的重要原因。现代民主是需要法律保障的,村民自治是法律保障下的基层民主实践。而各省出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实施办法都存

在众多缺陷,只有辽宁、黑龙江、湖北和新疆明确列举了乡镇政府的具体指导事项,多数省份的相关实施办法只对《村委会组织法》第4条做了解释和补充,并未规定具体的指导方式和内容,也未明确说明村民自治组织必须要协助的工作具体包括哪些。

(3)、民主监督制度有效性差。

(4)、我国政府体制的影晌我国的政府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是造成乡村关系不规范的压力源。

3、改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措施。

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官本位意识与家长制观念,这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过度干预的思想根源。因此需从以下几点着手:① 加强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实现村民对村级事务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② 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政府通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进程,向老百姓公开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形成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使乡镇政府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利本位,变“管”本位为“服务”本位;③ 转变基层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恤民众疾苦,改善干群关系,为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乡镇政府的干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行职责。实行人性化管理,协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关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土生土长乡村干部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权责 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能明确界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责。因此,要由地方政府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章立制,制定出上合法律、下合民意、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制度法规,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责权限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制定适宜当地的乡村关系条例、乡村权限条例、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规则、村委会协调乡镇政府工作规则,设立相关的惩罚性规定和司法救济制度等,明确划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

在人、财、物等安排上的权力和责任,明确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村民自治的范围,哪些事项属于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的范围,哪些事项属于乡镇政府要求村委会协助范围,以及乡镇政府应以何种方式方法指导村委会,同时明确规定乡镇政府要求村委会协助的程序。

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改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除了要完善可操作性法规,进一步明确规范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权责外,还要进行乡镇行政体制的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和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

三、结束语。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在所辖行政区域内依法开展各项政务工作。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不能像对待行政组织那样,采用行政手段领导村里的工作,而要从法律、政策上给予指导。村委会也应当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四、参考文献。

[5]余红.中国农民社会负担与农村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56.

[6]王仲田.乡村哟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82.

[7]于凤荣.我国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J].行政论坛,20o4(5):13.

[8]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第二篇: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医学院班级:动医四班 姓名:刘凡学号:20104030740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课程名称:行政事业管理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

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

姓名:刘凡学号:201040307402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促使二者的良性结合将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我国农村出现的诸多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键字:村民自治 法律依据 对策与建议 乡村关系

一.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历程

在我国国家体制的演变历程中,乡镇建制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以后历代多有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到1957年,中央就建立基层政权体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尤其是1954年颁布的宪法及通过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对设立乡、民族乡、镇政府的相关问题所作的具体规定,为形成全国范围的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但1958年后,随着人民公社运动的兴起,原有的乡镇政府体制遭到冲击并最终被取消,代之以人民公社体制。1975年和1978年宪法进一步从法律上确定了这一体制,强调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一般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农民被束缚在公社内,参加统一的劳动和分配。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政权层次划分为中央、省、县、乡(包括民族乡、镇)四级,这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乡镇政府体制的恢复建立。从1983年到1985年,全国农村普遍将政社分开,恢复乡镇政权建制。

在恢复乡镇政权建制的同时,村民委员会也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确定下来。从它产生的必然性来看,它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后导致人民公社的经济职能以被废除,由人民公社转化过来的乡镇政权失去组织和管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后的必然产物。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强化了家庭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农户获得了生产和产品分配的自主权,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丧失了组织社会生产功能,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弱化,再加上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体制加以管理,农村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序和混乱状况。这种状况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并在1982年以中共中央1号文件形式强调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在总结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解决好这一问题。于是,原来由人民公社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步转向社会,社会急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来办理农村中集体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当然,也不排除国家考虑在从农村退出后,必须培育农村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撤社建乡后也要借助农村社会的力量来监督基层政府,维护整个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权威。村委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村民委员会诞生后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农民群众的创造,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形式。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随后,全国普遍开展了村委会的组建工作,各地陆续制定村委会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原则。到1985年2月,全国共建村委会九十四万多个,标志着村委会的建

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从乡镇政府的恢复重建和村委会的建立历程来看,它们都是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后的必然产物。这是国家对基层控制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是国家在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其突出特点是实行政权组织和经济社会组织的分离。值得注意的是,乡镇政府是国家在农村设立的基层政权,乡镇以下设立的村委会则不在政府权力序列之中,它处于我国基层政权之下,是国家在农村的权力落脚点,是国家法定的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因此,村委会与乡镇政府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但它又同乡镇政府这一国家基层政权直接发生关系。

二.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相关关系的法律依据

从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到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我国以村委会为组织形式的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达到一个新水平。

关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作了原则性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一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农村管理体制的“乡政村治”格局,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也明确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

关系的本质:

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不是简单的上对下的行政命令

2.村委会作为群众的自治组织,不是一级行政组织,乡镇政府不能把大量行政工作压给村委会,形成乡镇领导代替村委会决定问题、任免村委会干部的不正常格局

三.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相关问题

(一)从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方面来看,乡镇政府的意志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精神,村委会是直选产生,村民在选举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但实际上村委会选举是乡村政府、村干部和村民三方的博弈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乡镇政府作为基层国家政权,较其他各方拥有更多的权力资源,自然要使过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

(二)从民主决策方面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政府用行政命令取代村委会的民主决策,从而侵害村委会的自治权。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乡统筹的收缴办法、村提留的收缴与使用等涉及村民利益的八大事项,村委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有的乡镇政府超越村委会和村民大会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向村民施加压力,有的政府不顾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制定的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乡镇政府对各村种植、产量、产值以至农民年

均纯收入增幅等,都强行下指标,名义上是“服务群众”,实质上是乡镇政府追求“政绩”、侵害村民经济自主权的短期行为

(三)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来看,乡镇政府越权干涉村委会的财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有权依法管理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财物,自主管理村民委员会的财政事务,实行财务公开。但有的乡镇以村委会管理能力不足为名,实行“村账乡(站)管”,将村一级的财会账目统一拿到乡镇,由乡镇统一管。

乡村关系上的这些问题,实质上是乡镇政府的行政控制与村委会自治权利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乡村治理是一种乡镇主导型体制,即乡镇政府在村级治理中占主导地位。

四.对策和建议

(一)村委会与乡镇人大衔接起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乡镇一级的国家权力机关,是本乡镇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

(二)改革乡镇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制定制度。

(三)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

(四)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

第三篇: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首要问题之一。《村委会组织法(试行)》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1998年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除了重申上述规定外,又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法律的上述规定,不仅明确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时也明确了乡镇政府在实施指导以及村民委员会在接受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即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这一法律定位是正确的。但在少数地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完全理顺,乡镇政府在指导村民委员会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镇政府在指导村民委员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不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干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如有的乡镇政府指定、指派候选人,有的乡镇政府随意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二是不尊重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干预村委会干部的内部分工。有的乡镇政府因为不满意村民选出来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就在干部分工上做文章,不让村委会担负实际工作,或者另行聘任村会计、村出纳和妇女主任,另组工作班子抓村里的工作,致使村委会无法行使职权。三是不尊重村民会议的权利,用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来决定村里的大事。如村干部的补贴数量和村级提留款的多少,应该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但在有的地方,村干部的工资补贴标准由乡镇政府决定,村提留的多少也由乡镇下文规定。又如近年来一些地方搞教育“双基”达标,有的乡镇政府为求政绩,不顾农村学生生源不足的实际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困难,强迫村里举债建校,致使不少村债台高筑,而修建的学校又因招不到学生而只得将教室空置,造成极大浪费,村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类似的把好事办成“怨”事的例子,在农村基层并不鲜见。

二、乡镇政府不能正确地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原因 从思想认识上看,仍有部分乡镇干部和村民群众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指导关系存在种种模糊认识。在乡镇干部方面,集中表现在对领导关系的留恋和对指导关系的抵触。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乡镇与村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村民自治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变成了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相当部分的同志对这一变化感到不适应。同时,乡镇干部个人权威的失落感也是部分同志对指导关系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从发号施令到平等协商,致使一些干部感到个人权威失落,容易有意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在村民群众方面,模糊认识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有的村民认为,改变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关系,村民委员会就可以不协助乡镇政府工作,就可以不完成国家任务。这种认识是极其有害的。

乡镇政府不能正确地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也存在工作方法上的原因。第一,沿用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强迫、蛮干、瞎指挥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个别地方为了增强行政命令的权威性,至今仍在采用一些“土政策”和“土办法”对村实施管理。第二,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现象仍然在为害基层。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要求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但是,一些乡镇干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指挥一切,又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致使规律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如有的乡镇强制推行产业结构调整,毁了稻田种苎麻,挖了苎麻种西瓜,不仅生产资源受到破坏,村民群众也没有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干部群众离心离德,政府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第三,滥罚款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禁止。长期以来,少数乡镇政府一直采用罚款的办法来推行政令,并把罚款作为体现管理权威和解决基层矛盾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

三、正确处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否正确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就乡镇政府和乡镇干部而言,要充分尊重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村民委员会和村干部,要树立和强化自治意识,办好本村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管理好本村财务,抓好村里的经济工作,依法协助乡镇政府完成各项行政工作任务。

要正确处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还必须实现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一是要坚持以宏观管理为主。现在农村基层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承包经营户、联营或者合伙以及村民都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乡镇政府必须改变过去直接经营管理微观经济活动的工作方法。二是要坚持说服和引导的方法。乡镇政府工作的对象不是过去生产大队那种无所不包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而是千家万户。因此,简单粗暴、命令主义,浮在上面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必须遇事同村民群众商量,依靠宣传鼓励,教育群众;依靠成功的经验,引导群众;依靠致富的榜样,带领群众。三是要全心全意为村民群众服务。过去,有的乡镇干部把领导被领导的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看成是主仆关系,对村民群众动不动就命令、训斥、惩罚,这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乡镇干部必须真心实意地把村民群众放在主人翁的地位上去看待,必须明确管理即服务的道理,从而全心全意为村民群众服务,做好人民的公仆。四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乡镇政府行使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规定的政府职权,既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义务,又是政府行使职权的界限,超越这个界限就是越权。因此,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权,应当依靠本机关包括乡镇的各分支机构去行使,而不应该把一些本来应该由乡镇政府履行的行政责任交给村民委员会去履行。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组织,在法律上只负有遵守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指示、命令的义务,没有具体执法的权力。对一些涉及到村的行政工作,乡镇政府认为可以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完成的,应该向村民委员会明确授权,并相应承担有关的行政责任。

在指导、支持村民委员会工作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村民委员会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一是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让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直接选举产生一个好的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出一个好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在选举中不指选、派选和包办代替。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适应农村新的形势,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三是帮助建立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岗位责任制以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实现依法治村。四是帮助解决好村干部以及退下来的村干部个人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2.指导村民委员会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搞好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特别是搞好本村的经济工作,为广大村民服好务。乡镇政府要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依法办理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诸如修桥修路、办学校、兴修水利等,村民委员会投入多少资金,村民集资多少,应由村民会议决定,乡镇政府对此应当给予科学规划和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持,必要时给予财力上的帮助;要帮助村民委员会关心群众的生产,建立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技服务组织,为村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办理的事情;要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发展集体经济出点子,找项目;要帮助村里制定建设规划,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使贫困村尽快改变面貌。

3.指导村民委员会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乡镇政府要制定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使每个村民委员会因地制宜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教育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举办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革愚昧的习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教育广大村民遵纪守法。

4.加强检查督促,提高村务工作的水平。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既要大胆放手,让村干部创造性的工作,又要对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偏差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要督促制定和执行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要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看村民代表会议言路是否敞开,程序是否合法,表决是否民主,从而减少村民委员会工作上的失误,让村委会干部从实践中学会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办事原则。要督促村民委员会搞好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乡镇政府应在村干部廉洁自律和自我约束方面应给予积极引导,对违法乱纪者依根据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探讨

摘要:村民自治制度确立以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本文论述了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分析了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存在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行政干预和经济控制等主要问题,认为现行行政体制、乡镇财政危机、“两委”体制、法律保障不足和自治的有限性均是乡村关系失调的原因。提出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责、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而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提高农村基础组织工作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乡镇政府;村委会;关系

目录

目录..................................................................................................................................................2 1前言...............................................................................................................................................1

1.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法定关系........................................................................................1 1.2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一般图景................................................................................1 2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存在的问题............................................................................................2

2.1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行政干预........................................................................................2

2.1.1乡镇干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2 2.1.2乡镇通过控制村党支部来控制村委会................................................................3 2.1.3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与“过度自治化”....................................................3 2.2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经济控制........................................................................................3

2.2.1乡镇通过目标管理、奖惩、工资等措施控制村委会........................................3 2.2.2乡镇干涉村民自治组织的生产经营自主权........................................................4 2.2.3乡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缺位........................................................................4

3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失调的成因............................................................................................5

3.1现行的行政体制是造成乡村关系失调的压力源............................................................5 3.2乡镇财政危机是导致乡村关系失调的直接原因............................................................5 3.3“两委”体制为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提供条件.............................................................5 3.4法律保障不足是村委会自治权益受损重要原因............................................................6 3.5自治的有限性是村民委员会行政化的内在原因............................................................6 4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对策............................................................................................6

4.1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6 4.2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权责............................................................................................7 4.3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7 4.4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8 5结语...............................................................................................................................................8 1前言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是两个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的组织。乡镇政府是国家设在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主要职能是进行行政管理、政府决策、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共管理服务。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问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并对村民会议负责。[1]

构建和谐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关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制度确立以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乡村关系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有些地方甚至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不但制约了乡镇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和谐乡村社会的构建。

1.1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法定关系

从理论和制度上看,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样的法定关系,是由村委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乡镇政府的分支机构,也不是乡镇政府的“腿”。这标志着我国以村委会为组织形式的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

1.2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一般图景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一般图景应该是:乡镇政府要在充分尊重村民民主自治的权利,将村委会放在应有位置的基础上,给予村委会指导帮助和支持。努力从政策、法律工作方式方法上给予引导、示范,提出原则性意见。[3]包括指导村委会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导村委会教育村民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完成征兵、交纳税款、统筹提留及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依法指导村委会搞好换届选举和村委会成员的培训工作;帮助和指导村委会抓好经济建设,搞好农业生产、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指导村委会建立好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本村建设规划,办好文教卫生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健全服务体系,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村委会妥善处理对外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指导村委会建立健全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指导村委会建立健全下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村民小组和主要工作制度;维护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支持村委会的工作。作为村委会应自觉地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保证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村的落实。这是因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均是由人民自己选举产生的机构,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人民意志的代表,乡镇政府要开展工作,必须依靠村民委员会面对广大农民,从局部服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村委会应该而且必须协助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协助”是村委会的一项法定义务。这种协助和保证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助做好经济、政治、公安、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行政工作,使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能够在每一个村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协助乡镇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三是协助乡镇政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协助乡镇政府了解实际,体察民情,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及时真实地反映给乡镇政府,积极协助乡镇改进工作;五是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通过民主讨论协商的办法,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制定上合国情、民情的村规民约,统一全体村民思想,规范村民道德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2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存在的问题

2.1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行政干预

2.1.1乡镇干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在村委会选举方面,乡镇政府的权力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精神,村委会是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在选举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但实际上村委会选举是乡镇政府、村干部和村民三方的博弈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基层政权,比其他各方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自然要使过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从实践中来看,乡镇政府一般通过对村委会选举各个环节对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干预和控制。[4]其一,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有些乡镇政府不通过法律程序就把自己不满意的村委会换掉。其二,宣传发动阶段,乡镇通常会派两到三名干部到每个村担任联络员与宣传员,负责传达乡镇领导有关选举的指示。其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阶段。要影响选举进程,首要的是影响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而乡镇政府一般都会对选举委员会的成员组成进行干预。其四,提名候选人阶段。乡镇政府为了便于对当选的村委会班子进行“有效领导”,尤其是保证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责任状,候选人往往由乡镇政府提名。其五,确定正式候选人阶段。确定正式候选人要经过村民选举委员会会议,而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般都可列席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意见或建议。他们通过此种方式将不符合自己意愿,但又有强劲竞争力的人选排除出正式候选人之列。其六,组织正式选举阶段。正式选举阶段包括划分选区,分派工作人员,选择投票方法,组织计票。其七,解释投票阶段。对于投票结果的解释,由于村级组织一般都认可乡政府的权威,对投票结果的解释一般以乡政府的解释为准。乡政府往往利用普通村民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法律意识淡泊的弱点,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2.1.2乡镇通过控制村党支部来控制村委会

乡镇党委通过对村党支部的有效领导,来间接地“领导”而不仅仅是“指导”村委会。乡镇党委与村支部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支部要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而村支部与村委会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样乡镇就通过村支部实现了对村委会的领导。乡镇政府通过影响和控制村党支部的人选,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人选来对村级组织进行领导和控制。村党支部一般都是通过全村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但乡镇党委不仅可以推荐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而且由乡镇党委提名的村支部书记候选人,落选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落选,乡镇党委也可以通过直接任命或通过另外推荐候选人,以保证合乎其意愿者当选。村党支部是村委会选举的直接发动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由此可见,村党支部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这样乡镇政府就通过村党支部加强了对村委会选举的领导和控制。

2.1.3村委会的“附属行政化”与“过度自治化”

对村委会而言,面对乡镇政府的行政干预,其有两种典型的选择。一是有些村委会一味执行或迎合乡镇政府的要求和任务,完全听命于乡镇政府,而置村民的意见和利益于不顾,不能真正扮演或完成农民群众当家人和利益维护者的角色,呈现出“附属行政化“的倾向。“附属行政化”的村委会把自身当成一级行政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完成乡镇政府的行政任务和命令上面,忘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这种类型的村民委员会主要存在于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地区,在这里乡镇政府掌握着几乎所有的经济和政治文化资源,村民委员会所能调动的资源是非常有限,以至于没有能力来独立地完成本村的公共任务和公共设施建设,从而过度依赖于乡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使得“村治”成为形式,只存在于表面。实际上,这种“附属行政化”的村民委员会在现实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二是村民自治超出了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村自治组织擅自做出不属于村自治范围的决定,或随意增加村民的非法义务,违法限制村民的自由权利,自治权大大超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呈现出“过度自治化”的趋势。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选举出来的利益代表,在村民对乡镇政府感到不满进而抗拒乡镇的一些不合理的政务要求,抵制乡镇行政向村一级的渗进,是符合村民自治精神和原则的。但是有些村委会往往单纯从本村的利益出发,不愿意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甚至力求摆脱乡政管理,这种行为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村民自治的精神。[5]

2.2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经济控制

2.2.1乡镇通过目标管理、奖惩、工资等措施控制村委会

乡镇政府为了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与村民税费征缴等任务将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引入行政管理领域,实行层层分解的“目标责任制”。在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模 式下,乡镇政府就是通过“目标责任书”对村干部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村的实质上的领导。[6]目标责任的考核是贯彻目标责任制的重要程序。乡镇依据目标责任书逐项进行考核,通过对各村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打分、划等级等方法把各村分类。然后,乡镇要对村干部给予相应的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政治上的奖惩。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会获得一定的奖金、奖状、荣誉称号,甚至被召进为乡镇干部:对于任务完成得不好的,乡镇政府就会通过一定的程序调整、免去或建议免去其村干部的职务。这样,通过目标责任的签订、落实和兑现等程序,乡镇把村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逐步推进与深化,特别是《村组法》通过后,村民自治深入人心,村委会的自主性日益增强,村委会对乡镇的不合理的行政性控制的抵制有了法律依据。村委会对于乡镇政府的违法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开始由原先的被动顺从与消极抵制转向依法积极抗争。乡镇政府依靠行政化或准行政化的措施都很难有效地调控村委会或者调控的成本很高。因此,乡镇政府对村开始“从硬性支配转向软性支配”,乡镇更多的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对村委会进行诱致性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村委会的权力,实现了对村委会的控制。

2.2.2乡镇干涉村民自治组织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和层层加码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任务和干部考核体制中的政绩目标,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乡镇政府不尊重村民会议的民主决策权利,用行政命令代替村民会议决定属于村庄自身的事务,从而侵害了村委会的自治权。如乡镇政府可以打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薄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逼农致富”的现象,以至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7] 2.2.3乡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缺位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供给上实行的政策是: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仅给予适当补助。在这种制度框架下,乡镇范围内的部分公共事业和农村范围内的全部公共事业基本上是通过乡统筹、村提留、义务工和积累工的形式,农民承担着绝大部分的供给责任。这种筹资方式把部分应该完全由政府承担和绝大部分应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责任推给农民。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国家每年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类社会保障,而农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不仅如此,农民还要为政府分担补助救济农村五保户和烈军属费用。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还很不完善,百分之九十的农民成为毫无医疗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在农村实际生活中,广大农村家庭无力送子女上学,出现了上学就意味着立刻进入贫困状态,不上学就可能永远贫困的两难境地。而农村的医疗卫生设施严重匮乏,卫生条件差,农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8]这些现象的出现,关键原因就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缺失,或是政府在农村的失位。就业情形也是如此,就业是民生之本,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统筹城乡就业提出了迫切要求。总之,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缺位是其对村民自治组织另一种形式的经济侵权。

3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失调的成因

3.1现行的行政体制是造成乡村关系失调的压力源

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中,上级行政机关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和数字化,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各个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下级行政机关采取“一票否决制”;下级行政机关与官员的升迁、荣辱都与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情况挂钩,承受着来自上级行政机关的巨大压力。[9]乡镇政府作为行政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处在整个科层组织的最底端,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最大。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下,乡镇政府往往只能选择对上负责,调动一切资源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服务,乡镇政府没有动力和精力指导和支持村民委员会工作。同时,出于完成指标和追求政绩的动机,乡镇政府以及乡镇主要领导往往倾向于把指标分解、下派到各村,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指派村民委员会完成任务。压力型行政体制驱使乡镇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也是村民委员会过度行政化的外在原因,这一体制是乡村关系失调的压力源。

3.2乡镇财政危机是导致乡村关系失调的直接原因

政治体制与行政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可以在经济领域找到原因。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紧张与现存的乡镇财政体制有密切的关系。1994年分税制实行之后,各级财政纷纷上收,乡镇政府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在压力型体制的影响下,乡镇政府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发展任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而乡镇政府机构臃肿更是雪上加霜,乡镇政府依靠微薄的财政收入,不但要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要负责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还要承担自身运行所需要的大量行政费用,结果通常是入不敷出。巨大的财政压力迫使乡镇政府将权力的触角延伸到村民委员会,从村庄汲取财政资源。乡镇政府试图凭借行政权领导村民委员会,使之成为其汲取农村经济资源的工具,这就与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原则相冲突,自然会受到村民委员会的抵制,乡村关系必然紧张。

3.3“两委”体制为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提供条件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就明确了“两委”中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党支部直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而乡镇政府在职能、权力、人事等方面与乡镇党委又存在事实上的高度同一性,这种权力格局为乡镇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乡镇政府常常通过党的组 织体系来完成行政任务的下派,乡(镇)长利用与村党支部书记的直接领导关系间接形成了与村民委员会事实上的领导关系。在这个权力关系链中,村党支部成为乡镇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的中介。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这种间接领导不仅加深了乡村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扩大了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已有的矛盾,使“两委”冲突激化。乡镇政府利用“两委”体制对村民委员会实施软性控制,一方面导致了村民委员会过度行政化,丧失了自治能力;另一方面也扭曲了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之间的指导关系,加剧了乡村关系的失调。[10]

3.4法律保障不足是村委会自治权益受损重要原因

目前,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既缺乏充分的立法保证,也缺少必要的司法保障。《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虽然从原则上确立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指导和协助关系,但冈为缺少相应的法律解释,何谓“指导关系”、指导的事项与方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模糊不清的法律规定客观上给予乡镇政府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使乡镇政府能够以指导为名对村民委员会的正常工作加以干涉,损害了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益。同时,面对乡镇政府破坏村民自治的行为,村民委员会却鲜有诉诸司法机关的作为。法律保障的缺失使村民委员会在违法侵害面前无能为力,导致乡村关系难以协调发展。

3.5自治的有限性是村民委员会行政化的内在原因

民选产生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现,依法行使自治权。但是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主自理,而是一种有限自治,村民委员会自治权的有限性集中体现为其职能的行政化。村民自治在全国得到推广之后,国家的行政权力在文本上从村上收到乡镇政府,但是这种权力上收并不完全。国家虽然将体制性权力上收到乡镇,却把大量的功能性权力留给了村民委员会,将大量“只取不予”的行政性事务都交由村民委员会完成。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实际承担两方面的职能:一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职能;二是诸如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征收粮款等行政性事务。而不少省(自治区)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客观上又扩大了村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事务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职能过分膨胀,最后侵蚀了自治职能,村民委员会干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完成行政性事务上,最终无法保证村民委员会自治职能的实现,导致了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

4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的对策

4.1转变乡镇政府的治理理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官本位意识与家长制观念,这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过度干预的思想根源。因此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实现村民对村级事务的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

二、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政府通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进程,向老百姓公开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和结果,形成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使乡镇政府变政府权力本位为公民权利本位,变“管”本位为“服务”本位;

三、转变基层政府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经常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恤民众疾苦,改善干群关系,为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乡镇政府的干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依法履行职责。实行人性化管理,协调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关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土生土长乡村干部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

4.2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权责

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能明确界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权责。由于对乡镇管理和村民自治的对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利益边界及权限范围往往是模糊的和变动的,以致管理行为的人为性、随意性较大,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要由地方政府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章立制,制定出上合法律、下合民意、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制度法规,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职责权限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如制定适宜当地的乡村关系条例、乡村权限条例、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规则、村委会协调乡镇政府工作规则,设立相关的惩罚性规定和司法救济制度等,明确划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在人、财、物等安排上的权力和责任,明确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村民自治的范围,哪些事项属于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的范围,哪些事项属于乡镇政府要求村委会协助范围,以及乡镇政府应以何种方式方法指导村委会,同时明确规定乡镇政府要求村委会协助的程序。这样,既可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在制度规范基础上有机地衔接起来,也可使村委会的“双重角色”达到平衡,有效防止村委会“过度自治化”和“附属行政化”。

4.3建立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三管三监督”是一种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三管三监督”是指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建立村委会主任管审批、会计管账、现金保管管钱,民主理财组、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共同监督的制度。财务上账本、凭证、资金三对照,村委会主任批钱,保管管钱,会计入账,使每一笔收支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确开支的范围、标准和程序。民主理财组由具有财务专业知识,正直无私,并与村主要干部没有亲属关系的3~5名村民组成,负责对村委会制订的全年财务 收支预算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督促村委会将此方案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通过村务栏公布于众;对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实行全程介入监控,及时提出修改或废止意见;每一季度集中审理一次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合理的收支账目由民主理财小组和党支部共同盖章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党支部审查盖章的单据,不准入账;对不合理的收支账目村民理财级或党支部可提出纠正意见,并报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布于众。如民主理财组与村党支部发生争议,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并行使最终裁定权”。[11]

4.4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和村民自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发展。如果一个地方集体经济的实力薄弱,那么,村民自治组织就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村民就会缺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容易让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钻空子。相反,一些集体经济雄厚的村,村民的劳动报酬和奖金、社会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费用等均由集体承担,村民负担轻,就会积极参与自治,村民自治组织的威信就高,吸引力强和凝聚力强,那些非正式组织就很难干预其活动。因此,要搞好村民自治,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要把发展村办企业和农村社区服务业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农村优势产业,不断强化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2]

5结语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在所辖行政区域内依法开展各项政务工作。乡镇政府对村委会不能像对待行政组织那样,采用行政手段领导村里的工作,而要从法律、政策上给予指导。村委会也应当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各项工作,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参考文献

[1]张开平.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

[2]]张小华.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和谐关系的构建[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4(3)[3]费惠金.村治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研究[J].资料通讯,2003(7、8)

[4]张小华.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和谐关系的构建[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4(3):64 [5]李成芳.我国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失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 [6]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政治体制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7]黄广明,张仲民.“逼农‘致富’逼死农妇”.南方周末,2000一06一02 [8]刘绍斌,吕明.农民增收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荣敬本.从压力犁体制到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8. [10]李国友.村民自治背景下和谐乡村关系之构建[J].学习论坛,2009(2)

[11]]傅康生,钱再见,杨文兵,等.重大政策剖析与反思[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2]]张雪.关于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关系的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9

第五篇: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是什么关系

答:村民委员会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不是一级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照搬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天系,必须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相适应,必须有利于村民自治的落实,有利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如果规定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是领导关系,乡(镇)政府把大最行政工作压给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容易变成一级行政组织,这样势必形成乡(镇)政府代村民委员会决定问题、任免村民委员会干部,这种行政领导关系势必会影响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不符合坚持村民自治的方向。所以乡(镇)人民歧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的规定是:“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f}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之所以要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最根本的原因是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是乡(镇)政府必须恪守的职责。,其次是当前我国农村很多地方还比较落后,经济、文化水平还比较低,不少人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在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村民自治还不够理解,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村民自治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再就是村民自治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有些村干部和村民对将农村的基层管理由行政管理改为村民自治这一项重要变化不适应。一些村干部还有小愿干、不敢干、不知道怎样开展自治工作的问题。因此乡(镇)政府应该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这不是一项可做可不做的分外工作,而是一项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不可推卸的应尽职责。所以,当村民委员会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请求乡(镇)人民政府帮助时,乡(镇)人民政府不能以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予以拒绝。

(文章转载自:杭州法律咨询网http://.cn)

下载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委会之间,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和协助的关系,这是由《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组织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乡、民族乡......

    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分析 学生:张妍,江汉大学法学院 指导老师:黄璐,江汉大学法学院 摘要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对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乡镇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赵伟书 荣伏林 高志远 乡镇政府债务构成复杂、性质多样、总额巨大、偿还困难,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行和农村的经......

    如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答:如何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关键需要这两个组织正确认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首先,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

    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以北京中关村科学园区为例 摘要: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代表产业,也是现今国际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高......

    户外活动与近视眼关系研究

    户外活动与近视眼关系研究 户外活动是近年来近视研究和防控领域的热门,也是这次IMC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关于户外活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近视眼发生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

    天气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论文(共5篇)

    摘 要:天气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发生规律,探明天气变化对空气质量影响机理,从中找到保护环境和净化空气、避免或减少空气污染的科学方法和措施。关......

    中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中国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我国乡镇债务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4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虽经多次化解,但成效并不明显,目前不良债务总额累计数额巨大,严重影响着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