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一是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选聘前,要对农村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搞清楚农村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按需选人。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坚决杜绝那些投机钻营、本领不强、心猿意马的“镀金者”掺杂进来。
二是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稳得住。要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的岗位目标,让其对年度和任期工作目标作出公开承诺。乡镇党委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考核。考核时大学生“村官”向任职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认真参加民主评议。要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待遇增长政策。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直至辞退。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方面,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优惠政策。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向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对期满后自寻门路的大学生“村官”,要加强引导和推荐。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
困难和问题。
三是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推得出。除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外,任期中要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带对子,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艺术等方面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他们到实践培训基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到省、市集中培训,开阔视野。要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官”联户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土专家”、熟悉农村政策的“活字典”、开展基层工作的“老把式”,把他们真正培养成各行各业的“抢手货”。
第二篇: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共海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顾华
随着各地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数量的增多,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我们感到,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着眼新农村建设长远发展对人才的紧迫需求,积极探索研究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特点规律,围绕打牢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基础、管理技能和带富能力,努力提高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的整体水平。
在对大学生“村官”走访了解中,我们感到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初期容易出现以下矛盾和困惑。一是想在农村有所作为而又不愿扎根农村基层。大学生走出校门,踏上农村这个大舞台,大都怀着美好的愿望,抱着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走上“村官”工作岗位。但农村的工作生活环境与丰富多彩的院校学习生活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大学生“村官”在经历工作初期短暂的新鲜感之后,容易会陷入远大抱负与生理、心理不适应现实艰苦环境的矛盾之中。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官”产生畏难情绪,往往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整天花在如何“上调”上,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二是想较快树立威信而又难以融入群体之中。大学生“村官”任职之初,大都希望自己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并在工作中迅速建立自己的威信。但现实工作要求大学生直接面对群众,宣传农村方针政策,协调处理社会矛盾,指导农民脱贫致富。如此具体、实际的工作,常常使大学生“村官”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导致有些大学生“村官”容易产生回避、抵触农民群众,久而久之很可能导致难于融入广大群众之中。三是想打开局面而又不善于处理农村实际问题。大学生“村官”虽然文化程度比较高,但知识与实际能力并不是划等号。大学生“村官”与其他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一样,都期望早日打开工作局面,为自己铺设一条坦途。但许多大学生“村官”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看得过重,自我估价过高,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而且由于他们缺少处理农村实际问题的经验,一旦遇到棘手问题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陷于被动,从而容易滋生后悔和埋怨情绪,打“退堂鼓”。
针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心理和困惑现象,各级基层组织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切实理解、宽容、帮助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善于发挥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等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困惑,使他们尽快融入群众之中,胜任本职工作,热爱基层生活,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一要充分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初期出现的矛盾心理和困惑现象。虽然大学生“村官”学识渊博、视野宽广,但在情感上也和普通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关怀和理解。大学生毕业后担任村干部,面临着由学校向农村、由学生向村干部的角色转变。自身角色、生活圈子、工作环境等的巨大变化,都有可能使他们产生“水土不服”,出现困惑与迷惘。各级基层组织应该充分理解和关心他们,既要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包括饮食起居、业余生活、工资待遇等,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如人生价值的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等。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初期,各级基层组织对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往往是他们战胜困惑、冲出迷惘的重要动力。对这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怀有一腔创业之志、万丈豪情的大学生“村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努力把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落实到每个细节上。
二要努力宽容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对于刚刚接触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来讲,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大学生“村官”原先是否来自于农村,就他们本身来讲,对农村工作应该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他们在工作中犯点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作为乡镇、村干部要教育大学生“村官”做好经受困难和挫折考验的思想准备,把战胜困难作为历练人生的机遇,把吃苦耐劳作为开启成功的钥匙。要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妄下结论,“一棍子将人打死”。要从根本上端正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和态度,克服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主流,只看毛病缺点、不看特长优势,只看一时一事表现、不看长远发展后劲的片面认识,辩证地看待他们、充分地信任他们。
三要真诚帮助大学生“村官”顺利度过工作适应期。大学生“村官”在工作适应期容易产生一些困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农村工作的规律把握不好、对基层群众的思想摸得不透、对农村工作的特点了解不深,由此导致工作中容易出现深一脚浅一脚的现象,容易出现一些常识性的笑话,影响了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各级基层组织要真诚地给他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要认真抓好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套路;要建立乡镇、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传帮带”制度,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进行具体传帮带,使他们更快成熟起来,进入角色,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四要积极搭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能、争先创优的平台。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各级基层组织应根据基层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大胆交任务、压担子,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要坚持用其所长,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在村里各项中心工作中,积极为他们提供锻炼提高的机会、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根据大学生“村官”进取心、荣誉心比较强的特点,广泛开展实践竞赛活动,宣传表彰先进典型,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平台。大学生“村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后,他们的自信心无形中会得到增强,也会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达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升华理想、增长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目标。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一、大学生村官户口、人事管理、党组织关系管理
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根据自愿原则,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落户在任职村所在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任职满2年后不再续聘的,可将户口迁回原户籍所在地或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档案由县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组织关系转至所在村。
二、新录用大学生村官服务地安臵办法
1.安臵原则
根据《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办法》,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按照省、市关于大学生村官服务地安臵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就新录用大学生村官提出如下安臵原则:
一是成绩优先原则。大学生村官在自主选择安臵村时,按成绩高低为序依次进行挑选,原则上每村一名村官。遇成绩相同的,以面试成绩高低为序。
二是双向余量原则。组织部门按照超出新录用村官总量20%以上提供待安臵村。待安臵村基本概况由组织部汇总成《永丰县大学生村官安臵服务手册》提前发至村官参考,并作好服务地选择提示。
三是公开透明原则。组织部将安臵原则、程序和安臵村概况、村官成绩排序等以《永丰县大学生村官安臵服务手册》方式提前公布,自主选择安臵村过程现场公开。
2.安臵程序
(1)在新录用村官参加全市培训前,通知各乡镇按行政村15%标准确定待安臵村,并将待安臵乡镇、村基本概况上报组织部。
(2)组织部汇总各乡镇上报情况,结合安臵原则、程序和安臵村概况及村官成绩排序等,编成《永丰县大学生村官安臵服务手册》。
(3)在组织大学生村官自主选择安臵村前,统一将《永丰县大学生村官安臵服务手册》发至村官,提示村官根据个人成绩、专业、对乡镇了解程度、需求结构匹配情况,充分考虑、慎重选择。(4)组织村官统一到组织部,按成绩优先原则现场选择服务地,并签订服务合同,填写录用表格。
(5)组织部制作相关文件通知并联系各乡镇组织员接送村官到村。
三、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书记助理和主任助理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2)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
(3)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
(4)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
(5)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6)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
(7)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成员职务的,按照所担任具体职务确定工作职责。
乡镇党委和村“两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组织负责人。
四、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1.“四访四问”调研活动
为使新录用大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职能,县委组织部组织新录用大学生开展“四访四问”调研活动,即访困难户,问群众疾苦;访小康户,问致富经验;访党员示范户,问群众呼声;访老党员干部户,问发展良策。
走访要深入社区、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在与群众谈家常、谈思路、谈发展中,反思自身的思想作风、工作责任和精神状态,对群众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提出解决办法或相关建议意见,及时向镇、村党组织汇报,能解决的抓紧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确保走访取得实效。大学生村干部要将走访的心得体会记录《大学生村官日记》上,同时每位大学生村官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目的在于加深大学生村官对任职村(居)社情民意的了解,增强他们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信心和本领,切实帮助和解决一批农民群众最急、最难、最盼的实际问题。
2、大学生村官主题日活动
“大学生村官“主题日活动是定期由县委组织部村建办发起,全县在职大学生村官策划和参与的一项服务农村、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每期主题活动按照“制定策划方案,方案讨论审批,活动组织开展,后期信息宣传”的程序,由大学生村官(3人一组)负责组织策划,形成活动方案;策划方案上报村建办审批通过后,其他成员做好协助,统一筹备,共同开展;活动结束后,大学生村官每人一篇活动日志,并积极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村官“主题活动日主题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和重大节日情况,借助开展主题日活动这个平台,通过开展清洁在行动、政策宣讲、爱心义卖、军民联欢、中秋送温暖、安全知识宣传等不同主题活动,增进大学生“村官”的交流和联系,培养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服务“三农”、锻炼提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潜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村工作能力,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3、跟班交流活动
通过 “交叉任职”、“异地任职”和“跟班学习”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跟班交流活动,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农村工作能力。
形式一:在“大学生村官”中试行交叉任职和异地挂职。
大学生村官在原分配村干满一年后,可以与其他大学生村官进行交叉任职3-6个月,还可以到其他区县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村挂职学习锻炼3-6个月,学习、借鉴先进村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经验;
形式二:选拔部分大学生村官到相关的县直单位跟班学习。
通过选拔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县级农委、水利等系统相关部门科室顶岗锻炼,加深他们对农业农村理论知识、文件精神、政策法规的理解,畅通大学生村官”与相关系统人员沟通、交流、联系渠道,为争取项目、资金、信息奠定基础。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管理
镶黄旗“三个好”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
镶黄旗结合本地工作实际,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致力打造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平台。
一是明确职责,做到“管好”。由1名副部长分管,部内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与各苏木镇党委的协调配合和全旗大学生村官培训教育。苏木镇党委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管理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通过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承诺制度、日常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作调研制度等,促进大学生“村官”行为规范。
二是健全机制,做到“用好”。实行“X+1”结对帮扶联系制度,即苏木镇领导、联系嘎查(社区)干部、嘎查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等与“村官”结对联系,从而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和能力,并指定由1名党委副书记负责日常管理。同时建立“双述双评”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向牧民代表和苏木镇党委进行双向述职,并接受牧民代表民主评议和苏木镇党委考核测评。述职评议结果作为今后聘用、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发展党员、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谋划出路,做到“流动好”。我旗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提前谋划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一是利用嘎查两委班子换届时机,推荐一批有意愿扎根基层的优秀“村官”参加选举。二是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优先录取大学生“村官”或直接在大学生 “村官”中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是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学习,政府在学习费用上给予一定补贴。四是在现任的 “村官”中选择部分专业对口的“村官”到当地工矿企业去挂职锻炼,工作突出的可以留在企业工作,服务期内工资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五是鼓励自主创业,对大学生 “村官”领办的项目,政府在贷款、税收、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管理
一、想法。
按照浙江省委、市委、区委的工作部署,大批的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作为直接管理这项工作的乡镇党委,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从小处看,大学生“村官”只是一名村官,有的还是助理;但从大处看,则关系到一代人的素质,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学生注入新鲜血液。我们区委王国强书记在多次会议上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带好这批人,用好这批人,让他们健康成长。区委组织部长范红与我们一起下村调研、开座谈会,十分关注、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问题。但是我们深深感到,要带好这批人确实有点难度,因为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进入村官队伍,户籍不在村,未核定过编制,但又是国家财政发工资的,身份很特殊。怎样管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今后出路在哪里?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谁领导、谁管理?与乡镇党委及村两委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问题,是摆在乡镇党委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的难题大学生“村官”通过考试进入村官队伍,户籍不在村,未核定过编制,但又是国家财政发工资的,身份很特殊。怎样管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干什么、怎么干?今后出路在哪里?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谁领导、谁管理?与乡镇党委及村两委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问题,是摆在乡镇党委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一直迷惘的问题。首先,要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待得住”而且 “干得好”,能让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服务农村、贴进农民、锻炼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创新制度,建立一套既方便操作又能有效管理的办法。为此,在区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研究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台了《江东镇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办法》和《江东镇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管理办法》。
二、做法。
(一)分析情况、掌握动态,思想主动化。
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共有9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3人;大专学历3人,本科学历6人;这9人当中来自外省(山东)1人,本市8人,分别安排在横店、国湖、雅湖、贾村、上王、南下王、六角塘、新屋头、孔坑9个行政村。
要想管理好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心态、想法,并让他们充分了解农村工作的性质。为此,镇党委在2月中旬分别召开班子成员扩大会、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相关村书记、主任和联村干部的联谊会,面对现实,统一思想。
(二)加强领导、制定制度,管理规范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了镇、村管理培养大学生村官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建立了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联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出台了 “三帮一联”体系,为促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集中心智服务农村奠定基础
2、建立档案、规范管理。建立了《江东镇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是(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尝试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机制;(2)实施原则:跟踪管理原则、多元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3)建立目的:记录进步、激发潜能;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交流经验、完善自我;为党委政府提供信息及决策依据;(4)记录内容: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成效、工作成绩、获得荣誉、知识与技能的鉴定等;(5)记录形式:大学生“村官”自己建立一个电子文档档案,镇党委为每一位大学生“村官”建立一个档案资料袋,镇、村公开栏中设立大学生“村官”专栏,定时公示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工作成绩;
(6)实施要求:定期展示,取长补短,让大学生“村官”自己了解一段时期的成绩和不足。建立档案讲求实效,避免形式,注意对资料的筛选、整合、归类,使成长档案的资料档案袋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及成长、成才历程。
(三)提出任务、明确目标,工作具体化。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管理,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镇党委及时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当前一段时期的具体工作要求:
1、研读一本励志方面的好书;
2、观看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3、记一本个人成长日记;
4、写两篇文章——一篇村史、一篇心得体会;
5、处理好三个关系:村官与村民、就业与创业、干劲与感情的关系;
6、结交三个朋友:一个村上经济能人、一名老干部、一户经济困难户;
7、完成四个方面考核:德、能、勤、绩;
8、参与五个调研课题(土管规划、工业、农业、矛盾排查、基层组织建设)的讨论汇报;
9、收集十个大学生创业先进事例;
10、协助做好村庄整治、村级事务管理、调解矛盾纠纷等。
三、取得成效。
通过几个月的试行,大学生“村官”成长管理有了思路、有了制度,工作有了起色、有了收获:
1、从原来的被动管理变为主动工作。有了约束,也有了目标;有了压力,更有了动力;是一种推动,更是一种鞭策,促使大学生“村官”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用心工作,并主动向联村干部、村干部求教,融洽了关系,提高了水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2、与村干部起到“互动”作用。村干部逐步认识到大学生“村官”的长处,农村干部没有的他们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大胆使用大学生“村官”,更多地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优势和长处。如在村级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管理、村庄整治及日常事务管理中,特别是在行政村党员远程教育管理、挖掘和保护村史文化、组织健身队等方面的工作。现代科技手段不会用、不敢用,再好的农村文化底蕴也无法挖掘,如雅湖村已有67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的建筑有一大批,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长处,积极地融入,填补农村文化、科技、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不足,推动新农村建设。
3、对镇机关干部有了正面推动作用。联村干部作为“师傅”,要带好“徒弟”,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自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传帮带,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4、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大学生“村官”能积极主动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不但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认识,同时在工作中还有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想法。如大学生“村官”自发组织到草莓、蔬果种植基地学习,到畜禽养殖场、跑马游乐场学习,还到周边地区参观学习,感觉自己为老百姓服务水平不够、能力不强,距离较大,同时激发了真正想为老百姓干事的热情。山东藉的大学生“村官”赵宝梅,通过文化村调查,得知国湖村有一个“思乡图书室”,它是原金华新华书店的总经理徐锡锦于2004年病故前捐赠的,共有书藉1600多本。但因无人管理,许多书都已经被胡乱遗弃在角落里,图书室一直没有发挥出作用。得知这个情况后,小赵与村书记、主任商量,及时帮助整理并重新开放,从而真正为村民提供一个学文化、学知识的场所。女大学生“村官”王辉辉,考上大学生“村官”之前就是一位小老板,到江东当大学生“村官”以后,不但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业余时间仍不断积累自己的创业经验,而且还联系村里的妇女,组织来料加工,并以自己销售的运动鞋生产厂家作为第一个来料加工业务单位,从而把工作与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07届大学生“村官”俞诤,通过一年多的锻炼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得到了村两委及镇党委的充分肯定,3月份经选举担任镇团委副书记,5月份经支部建议、镇党委研究决定,提拔担任横店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岗位的变化,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
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的最终目标是“成长”而不是“档案”。成长档案是一个载体,一种形式,而内容应该是由大学生“村官”自身去抒写、去总结提升。我们只是牵着他们的手,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服务,同时也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南政乡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制度经验做法
南政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进一步注重实践与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培养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通过加强五项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他们当好农村政策宣讲员、远程教育管理员、便民服务代理员、献计献策参谋员、文化活动组织员、科技信息传播员,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在基层锻炼成才。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
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认真搞好三级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入村督查,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目标完成等情况。
五、强化考核激励,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推行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制,考评实行每季度一评议、半年一考核、年末组织综合评议,以平时测评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考核由乡、村共同组织完成,大学生“村官”根据履职情况进行自评和总结,向所在村进行述职,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再由乡、村对其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定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干部,享受“三个优先”即发展党员优先、乡后备干部纳入优先、推荐荣誉优先,激励大学生村干部的争优进取意识。
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力促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力争使他们成长为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引导大学生村官勇于在基层锻炼中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