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时间:2019-05-13 15: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第一篇: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北江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133户,总人口576人,共有耕地390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村集体年纯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6331元。2006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城区清远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广东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北江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 300 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灵洲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洲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灵洲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石角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灵洲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13200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2500平方米;新装路灯105盏。投入50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35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改造村中电网2500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300多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10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300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

第二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七页)

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xx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xx户,总人口x人,共有耕地x亩,人均耕地面积x亩,村集体年纯收入x万元,人均纯收入x元。20xx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xx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xx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XX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x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XX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X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xx%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XX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XX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XX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xxx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x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x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x平方米;新装路灯x盏。投入x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x米,铺设自来水管道x米,改造村中电网x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x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x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xx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xxx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XXXX年X月X日

第三篇: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内财字[2011]100号

内乡县财政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申请

报 告

县文明委:

我局自从2006年获得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认真按照省级文明单位的标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和县文明委的具体指导下,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按照我局制定的文明单位创建规划,认真落实文明单位六条标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局上下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氛围浓厚。近三年来,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创建和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4月我局获得全市财政系统唯一一个“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0年6月,局党委获得河南省委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财政工作最近三年荣获南阳市财政局、内乡县委、县政府财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双争工作一等奖。

2011年,我局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即将到期。创建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再创内乡财政工作新辉煌,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局党委一班人,顺应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热切期望,对今年申报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做出庄严的承诺:倾全局之力,尽一切可能,确保我局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取得成功,不辜负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期望。现将我局保持和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班子成员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全局。一是我们按照“团结、进取、廉洁、高效”的原则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以岳书晓为书记、局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洁、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和进取、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造就了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财政干部队伍,创建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有力推动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三是班子成员在事情较多,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参加局里的各项培训,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局班子成员没有违规违纪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威信。四是局领导高度重视精神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办公会,研究精神文明创建事项,做到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努力做到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任务落实有力。五是为保证我局成功申报新一届省级文明单位,我局成立了局长岳书晓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岳明川为副组长,其他副科级领导和各股股长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各项具体实施工作。

业务工作实绩显著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财政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增收节支,积极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公共保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狠抓收支管理。始终坚持把加强收支管理作为中心任务,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提速赶超,圆满完成了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3931万元增至2010年的28180万元,年均增长15.1%。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43891万元增至2010年的120778万元,年均增长22.4%。同时坚持把资金争取工作作为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向上争取资金一年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10年共争取各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74367万元,增长19%。二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

部门坚持跟踪研究经济运行变化,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支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坚持服务和保障民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住房、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其中拨付两免一补4148.6万元,家电下乡2850万元,粮食直补988.4万元,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争取669万元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标准农田。综合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管理,推进财政科学发展。坚持以促进财政科学发展为目标,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强化“两基”建设,坚持推进依法理财,推行政务公开和部门预算公开,财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持续推进“两转两提”,着力实施“服务带动”,提高了财政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促进了财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近年来,为提高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水平,在局内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有力带动了系统内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创建积极性,增强机关凝聚力,开创了充满生机的良好局面。一是我们注重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及未成年的“三理”、“三和”教育。坚持组织好每年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训和考试,及时通报参考人员考试成绩。二是坚持每季度深入开展“文明股室、文明个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并对结果实行公示,通过文明细胞评选进一步推动财政改革创新,促进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三是根据每年的工作重难点,结合财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四是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结

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廉洁从政集中教育活动,我们在财政系统内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到安阳红旗渠、焦裕禄纪念馆学习红旗渠、焦裕禄精神,通过参观学习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五是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组织开展“讲树促”、“重品行、作表率”、“争创群众满意科室(股、所),争当群众满意财政干部”等活动,创先争优成效显著。六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好各种类型的红色教育活动。6月10日,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到桐柏红色教育馆瞻仰先烈、学习先烈们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围绕培育、塑造这一精神,我们邀请县委党校老师讲党史、检察院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开阔干部职工的视野,提高了干事创业的工作能力和服务发展的能力,组织党员进行重温入党誓词、大签名和迎“七一”演讲比赛等活动。七是坚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09年,在全县职工运动会中,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得当,参赛队员获得良好佳绩。我们利用五一、十一假期组织了系统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2010年和2011年,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迎农运、全民健身爬山活动,陶冶了干部职工情操,提高了身体素质。八是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时刻不忘回报社会、帮扶社会上的困难人员。近三年来坚持向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困难群众,受灾地区捐款15万余元。积极参加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做好新农村和困难村帮扶工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筹措扶贫资金2万多元,我们不仅从资金、物质上做好帮扶,更从项目和技术培训上做好指导,使他们走上新农村建设的阳光大道。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了财政工作,塑造了财政形象,弘扬了爱岗敬业,秉公执法,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财政新精神,充分展示财政队伍团结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自从200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我局按照要求,一是修订完善了《内乡县财政局主要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守则”、“机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安保制度”等共17章,102条。印制成小册子,干部职工人手一册。二是根据财政工作的需要,制定出文明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制度,完善了

机关安全防范制度和文明单位奖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健身活动场所有关规定,党风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其他常规制度,保证文明理财、依法理财,使各项财政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环境面貌整洁优美 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迎农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科学规划“双争一迎”实施方案。一是以“双争一迎”活动为载体,在财政机关内部开展讲卫生、树文明活动。重新划分各目标承担单位卫生区、做到办公区域内外和承担路段卫生分包到位、责任到人,坚持每周二、五两次的卫生大清扫活动,局办公室作为卫生检查小组的牵头单位,做到及时发现环境卫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整改。真正做到我局环境卫生全天保洁、无卫生死角,无乱写乱画、乱摆乱放。二是认真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积极做好控制环境污染以及卫生防疫工作。三是为了进一步给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在紧张的经费里拿出210万元用于机关三栋办公楼的室内外硬件改造。四是对于院内的草坪、花卉做到面积、盆数不打折扣,合理利用绿化区域,做到绿化面积逐年提升,达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良好环境。2010年,河南省爱卫会授予我局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局在全县的“双争一迎”工作中,积极参与,扎实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县“双争一迎”及文明礼仪知识电视大奖赛组织奖和一等奖。

治安秩序状况良好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无论是局领导、还是一般干部职工,都能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搞好平安建设对促进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坚持每季度班子成员开会研究平安建设情况,做到平安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确保了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2011年年初,我局投资10000余元,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机关院内,增添摄像头6个,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全局要害部位摄像全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干部职工能够认真遵守值班制度,做到不脱岗、不离岗,保障局机关人、财、物安全。三是利用每周二五学习时间,聘请公检法司部门的领导和业

务骨干给干部职工上法制教育课,有力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近年来,干部职工无发生违法乱纪案件,杜绝了重大案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及封建迷信邪教活动。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是我局全年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按照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标准,结合县文明委的要求,积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一次性创建成功。

内乡县财政局

2011年6月22日

第四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通讯稿1

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

培育新农民文明风尚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城西村两委班子顺应群众需求,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畲族特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创建工作中有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设专人强抓文化工作,把创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工作进行商讨。

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一是场地建设。在村委大院内建有村文体活动中心2000多平方米,建标准室外球场1个。室内活动会堂500多平方米,设有150平方米演出台,乒乓球桌等设施。二是“两室”建设。图书阅览室,有各类科技、医学、社会图书2000余册;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学习室,该学习室可同时容纳100人观看,利用远教平台及时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利用该平台,帮助村民了解致富、养生等多方面知识。三是老年活动室建设。老年活动室内设有棋牌,电视,卡拉OK等布置设施,设备齐全,成为村里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四是宣传长廊的建设,包括村务财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报刊杂志,安排人员定期更换公开内容。宣传长廊能及时向广大村民传递政策法规、村内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时事政治、种植养殖技术、生活常识等相关信息,拓展了村民的知识面。全村也订有农村信息报、环球时报、新农村等30余种报纸杂志供村民阅览,传播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丰富,强抓文化队伍建设。

城西村是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民族村,村民勤劳能干,能歌善舞,为城西村村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村民文艺爱好者的不同特长,组建了八支文体活动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每年安排专项文化活动经费3万元,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第一,城西妇女健身队。包容全村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不限制人数,每日开展自由舞,大众排舞等活动。第二,畲族山歌演唱队。召集全村喜爱唱畲族山歌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练习,并参加演出。曾参加浙江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的敬酒山歌演出。第三,城西村篮球队,以全村青年村民为主,每个月不少于1次活动。第四,城西村乒乓球队,以中青年村民为主。第五、象棋队,以老年协会会员为主。第六,城西村腰鼓队,以城西村中青年妇女为主,参加各类表演及重大节日的演出。第七,城西村民族舞蹈队,有年青舞蹈队员12人,曾多次参加市区各类文化演出,舞蹈队自编自演的舞蹈《山韵》获丽水市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二等奖,《红灯笼》获丽水市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第八,城西登山队,以全体党员为主体,共65人组成,经常性进行登山活动,增强体魄,加强村集体团结。

2011年本村共举办春节联欢、妇女节、重阳等文娱活动六次,参与群众一千两百多人次。每月放映电影1次,全年达12场,村民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截止日前,共举办文娱活动7次,放映电影10场,村老协、计生协、妇女、青年等群团也通力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由本村承办的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大型歌舞演出、畲族百家宴、通宵山歌对唱等环节精彩纷呈,给广大村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三、强化教育,综合提高全民素质。

全村依托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一些符合实际、争对性较强地课件,如大棚蔬菜种植、新农村建设、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真切体会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城西村尤其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是莲都区的“春泥计划”工作示范村。本村现有未成年人148人,高中生42人,初中生48人,小学生32人,学龄前儿童 26人,由丽水学院自愿者和我村组织的教员队伍对不同学龄的未成年人开设不同程度的课外课堂辅导,寒暑假辅导,观看电影等活动。2011年,我村共开展“春泥计划”相关活动11次,其中组织学生课外课堂辅导2次,安全救护教育活动1次,乒乓球赛2次,跳绳比赛1次,足球比赛1次,观看教育影片2次,游园活动1次。活动收效良好,改善了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如今的城西村,文化工作制度健全,管理经费落实到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氛围蔚然成风,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三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生育,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全村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农民纯收入已超过8800元,正稳步向经济发达、文明祥和、安居乐业的魅力新农村迈进。

2012

年10月15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奋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定新乡堡堡寨村省级民族团结

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典型材料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全村共512户2030人(其中少数民族323户129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3.65%),现有党员45名。耕地面积2425亩,其中田94亩,林地面积4852.85亩,2013年人均收入3875元,村境内无矿产资源。年平均气温在15.1℃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05.2毫米左右,属亚温热带气候。长期以来,堡堡寨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该村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密切,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主要做法

(一)狠抓组织建设,巩固民族基础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对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宗教事务的管理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通过梳理原有制度,查缺补漏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民族工作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二)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在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方面,该村采取多项措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村民开展教育。

一是以政策理论学习为重点,开展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工作,每次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具体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内容,提出了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村建设,主要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和方针政策、《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土地法》、《宗教事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

二是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村农家书屋各类藏书8000余册的优势,对村民进行基本道德规范、社会荣辱观、民族宗教政策、民主法治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利用横幅、标语、黑板报、平安建设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手段,累计举办村民培训班9期、专题讲座6次,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村民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风气进一步高涨。同时,结合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群众性评比活动,以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把思想观念统一到民族团结、发展经济上来,使各族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树立文明新风尚。

三是以普及科技知识为重点,开展对村民的教育。近年来,该村从培育技能型、管理型、知识性村民入手,共组织村民学习教育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的干部村民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不断更新,民族团结思想意识不断加强,造就了一批讲道理、有文明、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村民。

四是以提高村民入学率为重点,加大青少年受教育的力度。近年来,该村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各项指标均达到两基标准要求。

(三)加强经济建设,助推民族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基础,也是维护少数民族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该村始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注重发展村域民族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村两委班子十分重视村级经济发展,2013年,经积极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260余万元,采取大户带头、散户参与的方式,成立了堡堡寨村养羊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该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合作社湖羊存栏340头,以市场价计算,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60余万元。

二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实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该村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在切实抓好传统农业工作,认真做好春耕、秋种生产,确保全村粮食产量稳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强化畜牧养殖业发展,继续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推进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村民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和闯市场的本领,实现增收目标。

(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民族和谐

一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2013年,该村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安排,立足于村情实际,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了三新(即全村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为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村坚持农村危房改造二最标准(即在安排确定改造对象时,以解决最困难群众基本居住环境为目的,改造最急需、最危险的房屋),全盘考虑、精心部署,按照危改对象的类别、等级,科学安排、有序推进,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据统计,该村2013年共完成连户路硬化242户8884.75米,完成院坝硬化266户16241.4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户,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助推和谐社会进程。堡堡寨村文化、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措施完善,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认真搞好困难群众和农村低保困难补助的发放等惠民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积极做好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城乡低保达到应保尽保。大力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保工作正常开展,2013年完成参保人数为557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力度,完成合医参保1399人。村内电力设施较完善,电力供给基本有保障。村村通、户户通卫星电视覆盖47%,村内移动通讯普及较好,基本实现全村覆盖。让全村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取得的成效

(一)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该村各族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再教育,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目的、意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觉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发展经济,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物质基础。立足村情,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将精力集中到治穷治愚、发展经济、建设小康上来,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堡堡寨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因此,今后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维护和巩固现有局面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创建这个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和优势资源开发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基础教育地位不动摇,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将民族教育作为培养各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和技能素质,推进实用科技技术的运用和普及。

(三)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清除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落实各项综治措施,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再宣传、再教育,牢固树立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

(四)积极开展与周边村的共建共创活动。积极加强与周边邻村的友好联系,以加强往来、深化了解、融洽关系、增进团结为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共创活动,不断推动共创共建活动的深入进行,努力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切实巩固创建成果。

下载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际示范村申请报告

    润党发(2011)108号 中共润镇委员会 关于创建五一村为市级文明村的申请报告 县文明办: 五一村位于润镇街南,紧临211国道。全村辖南场、王家沟、郭家堡3个自然村, 369户,1496人,耕地......

    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

    四陈村省级示范村先进材料 四陈村位于五河县内五固路南侧,东接全国名蟹“沱湖螃蟹”产地沱湖乡,全村820户,总人口4043人,土地面积5584亩。四陈村是粮食大村,丰产水稻、小麦、玉米......

    支持创建本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汇报总结

    关于校园建设的申请报告我校园近几年经上级大力支持,维修学校围墙、大门,新建水厕、操场、读书广场、校园面貌改观巨大。但学校校舍门窗等设施设备年久破损严重,部分校园建设因......

    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报告文档范文

    化州市宝圩镇创建省级示范村的 报 告 化州市农业局: 依照中共茂名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报送创建省级和市级名村示范村候选村庄材料的通知》(茂委农通[2011]4号)的精神,我......

    妇联关于省级巾帼示范村创建的调研思考

    **市**镇**城村地处**公路西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共有780户,3000人,企业20多家,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拥有大小机动运输车辆400辆,摩托车1000辆,电脑400台,已开通互联网300家,有线......

    三资管理示范村申请报告

    三资管理示范村申请报告根据上级精神,我村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三资四化"管理实施方案,规范管理,有效监督,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减少......

    村创建示范村材料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力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村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村位于***政府以东一公里处,耕地面积***亩,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全村以农业为主。有......

    西乡县第一中学创建省级示范申请报告

    西乡县第一中学 关于创建陕西省省级示范高中的申请报告 西乡县教育体育局: 根据省教育厅、省物价局《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通知》(陕教基......